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

2024-04-21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精选11篇)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 篇1

(一)等差数列I1、等差数列{an}中,a1=1,公差d=3,an=2005则n=_____

2、等差数列{an}中,若a4+a6+a8+a10+a12=120,则2a10-a12的值为______

3、等差数列{an}中,a1=-5,前11项的平均值为5,若从中抽出一项,余下的10项的平均值为4,则抽取的(一)等差数列II

等差数列{an}中,1、若a1=-6,a9=6,Sn是数列的前n项和,则()A、S4

4、正项等差数列{an}中,公差d≠0,有()

A、a1a8>a4a5B、a1a8a4+a5D、a1a8=a4a55、(全国卷I)设{a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A、120B、105C、90D、756、一个等差数列共10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125,偶数项的和为15,则第6项是_____

7、已知数列{an}前四项为-1,3,-6,10,则{an}的一个通项式为_______________

8、等差数列a-d,a,a+d的一个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__

9、已知(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

4的等差数列,则|m-n|=_______

10、等差数列{an}中,若a1=25,从第10项开始小于1,则公差d的范围是________

11、(2006全国卷II)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7, a4=15,则前10项的和S10=_______

12、一个等差数列{an}中前4项和为40,最后4项的和为80,所有项和210,求项数n.13、等差数列{an}中,若Sm=30,S2m=100,求S3m.2、a1=25,S17=S9,问数列的前多少项之和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3、a3=12,S12>0,S13<0,①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②指出S1,S2…S12中哪一个值最大,说明理由。)

4、(2004年重庆考试卷)a1>0,a2003+a2004>0,a2003•a2004<0,则使前n项和S>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是(A、4005B、4006C、4007D=4008

5、(2004年福建卷试卷)若

a5Sa=5,则求939

S=_______

56、(2001年上海考试卷)设数列的通项为an=2n-7(n∈N*),则|a1|+|a2|+…+|a15|=______ n7、已知公差d>0,首项a1>0,Sn=

1,则i1aiai1

limSn=________ n

8、(2006北京卷)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及公差d都为整数,前n项和为Sn,(1)若a11=0,S14=98,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 篇2

一、数列与向量的综合应用

作为代数和几何纽带的平面向量, 具有几何和代数的双重属性, 是中学数学知识网络的一个交汇点, 它与数列的交汇融合能充分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M, N, P三点共线, O为坐标原点, 且 (直线MP不过原点) , 则S32=____.

解析∵M, N, P三点共线能, 根据向量的知识可知:a31+a2=1, 又数列{an}为等差数列, ∴a1+a32=1, 易求s32=16.

2.已知点A (1, 0) , B (0, 1) 和P1, P2, P3, …, Pn, …, 且为互不相同的点, 满足 (n∈N*) , 其中{an}为等差数列, {bn}为等比数列, O为坐标原点, 若p1是线段AB的中点. (1) 求a1, b1的值.

(2) 点P1, P2, P3, …, Pn, …能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 (1) 由P1是线段AB的中点, 不共线,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知a1=a2=1/2.

(2) 由, 设{an}的公差为d, {bn}的公比为q, 则由于P1, P2, P3, …, Pn, …互不相同, 所以d=0, q=1不同时成立.

当d=0时, 则, P1, P2, P3, …, Pn, …都在直线x=1/2上;

当q=1时, 则bn=1/2为常数列, P1, P2, P3, …, Pn, …都在直线y=1/2上;

当d≠0且q≠1时, 不共线, 即点P1, P2, P3, …, Pn, …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数列与三角的综合

三角函数不仅具有比较完备的函数性质, 而且具有独特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等性质.这些特点使得三角函数常与数列等内容交汇综合应用.

3.数列{an}的通项, 其前n项和为Sn, 则S30为__-.

解析由于, 此数列是以3为周期的数列

4.设函数f (x) =2x-cosx, {an}是公差为π8的等差数列, f (a1) +f (a2) +…+f (a5) =5π, 则

解∵数列{an}是公差为π8的等差数列, 且f (a1) +f (a2) +…+f (a5) =5π,

本题难度较大, 综合性很强.突出考查了等差数列性质和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使用, 需考生加强知识系统、网络化学习.另外, (cosa1+cosa2+…+cosa5) =0, 隐蔽性较强, 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三、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应用

数列与解析几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二者之间的知识交汇点处设计的试题题型之一, 也体现了数列问题的综合性强、立意新、难度大的特点, 解决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须要充分利用数列、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并结合图形来解决.

5.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a1=2, a2=1, 且点 (Sn, Sn+1) 在直线y=kx+2上.

(1) 求k的值; (2) 求证{an}是等比数列;

6.设函数f (x) =x2, 过点C1 (1, 0) 作x轴的垂线l1交函数f (x) 的图像于点A1, 以A1为切点作函数f (x) 图像的切线交x轴于点C2, 再过C2作x轴的垂线l2交函数f (x) 图像于点A2, …, 以此类推得点An, 记An的横坐标为an, n∈N*.证明数列{an}为等比数列并求出其通项公式;

解 (1) 证明:以点An-1 (an-1, a2n-1) (n≥2) 为切点的切线方程为y-a2n-1=2an-1 (x-an-1) .当y=0时, 得.又∵a1=1, ∴数列{an}是以1为首项, 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为.

对于数列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问题, 通常利用几何知识, 结合图形, 得出关于数列相邻项an与an+1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和所求内容变形, 得出通项公式或其他所求结论.

四、数列与函数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以函数为背景的数列的综合问题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命题的特点, 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7.已知, 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1=1, an+2=f (an) , 若a2010=a2012, 则a20+a11的值是___.

解据题, 并且an+2=f (an) , 得到, 解得: (负值舍去) .依次往前推得到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组成和性质、同时考查函数的概念.理解条件an+2=f (an)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综合性强, 运算量较大.

8.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已知对任意的n∈N, 点 (n, Sn) 均在函数y=bx+r (b>0, b≠1, b, r均为常数) 的图像上, 则r的值为___.

解因为对任意的n∈N+, 点 (n, Sn) , 均在函数y=bx+r (b>0且b≠1, b, r均为常数的图像上.所以得Sn=bn+r, 当n=1时, a1=S1=b+r,

当n≥2时, an=Sn-Sn-1=bn+r- (bn-1+r) =bn-bn-1= (b-1) bn-1, 又因为{an}为等比数列, 所以r=-1, 公比为b, an= (b-1) bn-1.

五、数列与不等式

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问题综合性强, 须灵活地应用相关的数列性质和不等式的方法去解决相关, 这类题型能很好地培养思维能力和灵活处理知识的能力.

9.设数列{bn}满足:b1=1/2, bn+1=b2n+bn, (1) 求证:

(2) 若, 对任意的正整数n, 3Tn-log2m-5>0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对任意的n∈N*, bn>0.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 篇3

在银行的利息计算中,计算单利时要用到等差数列,计算复利要用到等比数列;在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把粮食增长喻为等差数列,而把人口增长喻为等比数列……这些都说明,数列在科学事实和生活事例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在银行分期付款(理财)活动中的应用.

一、 在银行理财品种中,数列的应用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针对银行理财中的存款问题,用数列方法来分析,可建立两个基本的数学计算模型(具体推导省略).银行中的零存整取(整存零取)是单利,符合等差数列模型,其数学计算模型是:本息和=每期存入金额×[存期数+ 存期数×(存期数+1)×(1/2)×利率] (公式1).定期自动转存是复利,符合等比数列,其数学计算模型为:本息和=每期存入金额 ×(1+利率) ×存期(公式2).

二、用数列的方法探究分期付款中的数学计算模型

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银行联合商家推出了商务分期付款消费方式.在分期款中,普遍实行按月等额还本付息模式,有如下特点:①每期付款额相同,时间间隔相同;②每期付款的利息按复利计算;③各期所付的款额连同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成的利息和,等于商品售价及从购买到最后一次付款的利息和.但每每涉及分期付款消费时,每期付款额是如何得来的?若干期后,还应归还银行多少本金?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心中有数.

现举例研讨如下:若贷款数为A元,贷款利率为p,还款方式为分b期,每期等额还本付息a元,第n期还款后的本金为An元.

1. 分期付款中,第n期还款后的本金余额的确定

在分期付款中,每次还款后的本金余额为:

A1 = A(1+p)-a, A2 = A1(1+p)-a =A(1+p)2-(1+p)a-a, A3 = A2(1+p)-a = A(1+p)3-a(1+p)2-a(1+p)-a……以此类推,An = A(1+p)n -a(1+p)n-1-a(1+p)n-2-…-a(1+p)0 (*)

将(*)变形,得 (An+1-a/p)/(An-a/p)=1+p. 由此可见,{An-a/p}是一个以A1-a/p为首项,1+p为公比的等比数列,那么应用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求得:

An=A(1+p)n-a[1+(1+p)+…+(1+p)n-1],整理后,得:An= A(1+p)n+[a-a(1+p)n]/ p.

根据上述表达式,建立的数学模型是:第n期分期付款后本金余额=贷款额×(1+利率)还款期数+[每期还款数额-每次还款数额×(1+利率)还款期数]/ 利率. (公式3)

2. 分期付款中,每期等额付款金额的确定

同样用上述数列分析方法,还款b次后的本金余额即:Ab=A(1+p)b-a(1+p)b-1-… -a(1+p)0 =0,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整理出,Ab= A(1+p)b+[a-a(1+p)b]/ p=0,推导出:a=p×A(1+p)b / [(1+ p)b-1].

根据上述推导,总结出数学模型:每期还款额=利率×贷款额×(1+利率)分期数/ [(1+利率)分期数-1].(公式4)

以上综合运用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知识,建立起4种数学模型,找到了商家分期付款中等额本息和本金余额的来龙去脉.

三、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探究分期付款中银行的本息构成及收益

妈妈要给我买一台电脑,电脑售价为4 800元,我和妈妈商定采取1年内4期付款方案.我要明明白白探究清楚每期付款额中,等额付款的金额是多少,本金占多少,利息占多少(建行2015年1月公布的一年之内的贷款年利率为5.6%,一年之内的定期利率为2.6%,分期付款手续费为0.6%).设定每次等额还款金额为a,剩余本金为An.

1.按照商家提供的分期付款方式,计算货款的本息

按照商家的说法,一年内的分期付款无利息,只按货款每月0.6%的固定手续费的方式计算还款本息额. 我计算出,每次付款等额本息是:a=4 800/4 + 4 800×0.6%×3=1 286.4元 ,其中还款本金为1 200元,利息为86.4元。据此得出一年的利息是345.6元.

2.采取银行的贷款方式,探究货款的利息及每期还款的本金余额、本息构成

将全额货款采取四次分期付款的模式从银行贷款,按照复利计算出支付的全部利息.我应用先前数列知识推导出的公式(4),其中3个月的贷款利率为:5.6% /4=1.4%,求出每期等额还款金额:a=1.4%×4 800×(1+1.4%)4 / [(1+1.4%)4-1]=1 242.01元,一年贷款利息是:(1 242.01-

1 200)×4=168.04元.

我采取先求出每次付款的本金余额,再用前一次的本金减去后一次本金余额方法,求出每次分期付款的本金及利息.我应用公式(3),其中每季度的利率为1.4%,分别计算出4次还款后的本金余额得:A1= 4 800×(1+1.4%)1 + [1 242.01-1 242.01×(1+1.4%)1] / 1.4%=3 624.99元,

依次推出A2=2 433.6元;A3=1 225.22元;A4=0.05元.

利用上述本金余额的计算结果,算出每次还款本金和利息如下:第1次还款中,本金是:4 800- A1=1 175.01元,利息是1 242.01-1 175.01=67元;依次推出第2次的本金是:A1- A2=1 191.39元,利息是1 242.01-1 191.39=50.62元;第3次的本金是:1 208.38元,利息是33.63元;第4次的本金是:1 225.17元,利息是16.84元.我支付电脑款的贷款利息总和是:67+50.62+33.63+16.84=168.09元.

注:由于小数点后数字四舍五入的原因,计算中出现了一点误差,A4没有等于0,有0.05元的误差,也致使两种算法的利息总和168.04元、168.09元,有了0.05元的误差,这里不考虑它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3. 尝试货款存入银行,计算理财利息

做如下假设:我将4 800元的电脑货款,一是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平均分成4份,每三个月存入银行一次;一是采取三个月的定期转存的方式,分别采取计算12个月后的收益如下:

零存整取的利息:我应用公式(1)计算出电脑款本息和:1 200×[4+4×5×1/2×(2.6%/4)]=4 878元,我的存款利息:4 878-4 800=78元.

定期转存的利息:我应用公式(2)计算出本息和:1 200×[1+(2.6%/4)]×4=4 926元,我的存款利息:4 926- 4 800=126元.

4.比较银行在分期付款、贷款及储蓄理财中的收益

同样是购买电脑的4 800元的货款,我采取直接从银行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支付,与定期将部分货款存入银行的理财收益做比较如下:

四、总结体会

1. 通过上述收益比较,印证了一句俗语——买的没有卖的精 .

一是商家说的,一年之内分期付款,没有利息,只有手续费,实际上手续费不但包含了贷款利息,也包含了一定的代办费用;二是在分期付款中,商家没有按规定担负分期付款的50%的手续费,而是通过银行暗箱操作,将全部费用都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身上,这从(表一)中分期付款和贷款支付的利息数据中可以印证;三是储户无论采取哪种存款理财方式,收益远不及银行同期贷款收益的一半.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 篇4

数学数列知识点1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

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数学数列知识点2

等比数列

1.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q’n)/(1-q)(q≠1)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na1

3.等比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an=a1=s1(n=1)

an=sn-s(n-1)(n≥2)

4.等比数列性质

(1)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q、r、p成等比数列,则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指数幂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5)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6)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7)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数学数列知识点3

数列的相关概念

1.数列概念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②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高二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 篇5

第二:学会常见的数列通项公式an的求法(主要有:定义法、叠加法、曡乘法、构造数列法、猜想和数学归纳法)和n项和Sn的求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等),同时要多积累和总结这方面的题型。

第三:要想拿高分,还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放缩公式,以便用于证明一些有关数列不等式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 篇6

●考试目标主词填空

1.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等差数列递增的充要条件是其公差大于0,②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距离相等的和相等.即a1+an=a2+an-1=a3+an-2=„=ak+an+1-k,③在等差数列{an}中,使am+a0=ap+aq成立的充要条件是是等差数列,⑤若数列{an}与{bn}均为等差数列,且m,k为常数,则{man+kbn}Sn=an2+bn+c能表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充要条件是2.等比数列的性质.①在等比数列{an}中,公比为q,其单调性的考察应视a1及q的取值范围而定.②在有穷的等比数列{an}即:a1an=a2·an-1=a3·an-2=„=ak·an+1-k.

③在等比数列{an}中,使am·a0=ap·ak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n=p+k. ④在等比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依原来的顺序构成一个新数列,则此新数列仍是等比数列.man⑤若数列{an}与{bn}均为等比数列,m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则{m·an·bn}与仍为等比数列.bn

●题型示例点津归纳

【例1】证明下列论断:

(1)从等差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取一些项依原顺序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2)从等比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取一些项依原顺序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比数列.

【解前点津】等差数列的公差以及等比数列的公比都是已知常数,且每隔k项抽取一个数中的k边应视为已知正整数,按定义证明即可.【规范解答】(1)设{x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抽取的第一个数为xm,隔k项抽取的第二个数为xm+k,再隔k项抽取的第三个数为xm+2k,依次类推,则新数列的第p项(p≥1)必为xm+(p-1)k ·第p+1项为xm+pk.由通项公式:

∵xm+pk-xm+(p-1)k=x1+(m+pk-1)d-[x1+(m+pk-k-1)d]=(k-1)d是一个p无关的常数,故新数列是一个公差为kd的等差数列.(2)设{yn}是一个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抽取的第一个数为ym,隔k项抽取的第二个数为ym+k,再隔k项抽取的第三个数为ym+2k,依次类推,则新数列的第p项(p≥1)必为ym+(p-1)k,第p+1项为ym+pk.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ympk

ym(p1)ky1qmpk1k==q是一个与p无关的常数.mpkk1y1q

故新数列是一个公比为qk的一个等比数列.【解后归纳】证明{xn}是一个等差数列,只须证明xn-xn-1=常数即可,类似地,证明{yn}是一个等比数列,只证明yn=常数即可. yn

1【例2】设x,y,z∈R,3x,4y,5z成等比数列,且

111xz,成等差数列,求的值.xzxyz

【解前点津】依条件列方程组,从方程组中推导

xz

之值. zx

(4y)2(3x)(5z)

2xz

y=【规范解答】由题意得:211代入第一个方程消去y得:

xzyxz

2xz2xz34(xz)26416()=15xz=,故=.xz15zx15xz

【解后归纳】因(xz

)中不含y,故在方程组中,y成为消去的对象.zx

【例3】已知数列{an}满足3an+1+an=4(n≥1),且a1=9,其前n项之和为Sn,求满足不等式|Sn-n-6|<的最小正整数n. 12

5【解前点津】构造“新数列”,求出通项公式,注意到3(an+1-1)=-(an-1).【规范解答】由条件得:3(an+1-1)=-(an-1).视为3xn+1=-xn,∵a1-1=8,故新数列{an-1}是首项为8,公比为-的一个等比数列.故:

31n81

31n-11n-1=6-6×(-1)n,an-1=8(-),即an=1+8(-)Sn-n=

3331

13

11n-1

∴|Sn-n-6|=6×()n <3>250>35n-1>5.3125

∴n>6从而n≥7.故n=7是所求的最小正整数.

【解后归纳】将一个简单的递推公式进行变形,从而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等比数列的模型.这是一种“化归”的数学思想.【例4】设{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且b1=a1,b2=a2,b3=a3(a1

n

2+bn)=2+1,试求{an}的首项与公差.【解前点津】设

b2b

=q,则1=2+1.1qb1

【规范解答】设{an}的公差为d,{bn}的公比为q,则由条件知,b2=b1b3(a2)2=(a1)·(a3)

a2

=(1+2)(2+1)

a1

(a1+d)

4=a22,a12a22=a1

·(a1+2d)(a1+d)=|a1(a1+2d)|又b1=(1+q)(22

2+1),故

2a1

42即a1=[a1+(a1+d)2](2+1),解关于a1及d的方程组得:a1=-2,d=22-2.

【解后归纳】将所列方程组转化为关于基本量a1,d的方程,是常规思路.此题是否有另外思路?读者可自己寻找.●对应训练分阶提升

一、基础夯实

1.在等比数列{an}中,a9+a10=a(a≠0),a19+a20=b,则a99+a100等于()

bbb9b10

A.8B.()C.9D.()10

aaaa

2.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9|,公差d<0,则使前n项和Sn取得最大值的自然数n是()

A.4和5B.5或6C.6或7D.不存在3.若{an}为一个递减等比数列,公比为q,则该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一定为()A.q<0,a1≠0B.a1>0,01 C.q>1,a1<0D.00

4.由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1,a2,a3,„,重新组成的数列a1+a4,a2+a5,a3+a6,„是()A.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B.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 C.公差为3d的等差数列D.非等差

5.设2a=3,2b=6,2c=12,则a、b、c()A.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B.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D.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6.若{an}是等比数列,a4a7=-512,a3+a8=124,且公比q为整数,则a10的值是()A.256B.-256C.512D.-51

27.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且a5·a6=81,那么log3a1+log3a2+log3a3+„+log3a10的值是()A.5B.10C.20D.30

8.在3和9之间插入两个正数,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这两个数的和是()A.1

11111B.12C.13D.14 444

49.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对任意自然数n,a1+a2+„+an=2n-1,则a1+a2+„+a2n=()A.(2n-1)2B.1n2n1

(2-1)C.4-1D.(4n-1)3

310.上一个n级的台阶,若每次可上一级或两级,设上法的总数为f(n),则下列猜想中正确的是()

A.f(n)=nB.f(n)=f(n-1)+f(n-2)

n(n1,2)

C.f(n)=f(n-1)·f(n-2)D.f(n)=

f(n1)f(n2)(n3)

二、思维激活

11.在等差数列{an}中,若Sm=n,Sn=m(Sn为前n项和)且m≠n,则Sm+n

三、能力提高

12.在等差数列{an}中,a1,a4,a25三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且a1+a4+a25=114,求这三个数.13.已知{an}为等差数列,(公差d≠0),{an}中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ak1,ak2,ak13,„,ak,„,n

恰好为等比数列,其中k1=1,k2=5,k3=17,求k1+k2+k3+„+kn.14.设f(x)=a1x+a2x2+„+anxn(n为正偶数),{an}是等差数列,若f(1)=(1)求an;(2)求证:f(1nn(n+1),f(-1)=. 22)<2. 2

15.数列{an}的前n项和Sn=100n-n2(n∈N).(1){an}是什么数列?

(2)设bn=|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第3课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习题解答

1.A先求a1与公比q.2.B∵d<0,∴a3>a9,∴a3=-a9.3.B分别考察a1>0与a1<0两种情况.4.B∵(an+an+3)-(an-1+an+2)=(an-an-1)+(an+3-an+2)=d+d=2d.5.A∵62=3×12,∴(2b)2=2a·2c2b=a+c且b2≠ac.6.C∵a4a7=a3a8=-512,a3+a8=124,∴a3,a8是x2-124x-512=0的两根.解之:a3=-4,a8=128或a3=128,a8=-4q=-2或-

但q=-不合题意,∴a10=a8·q2=512.22

7.C其值为log3(a1a2„a10)=log3(a1a10)·(a2a9)„(a5a6)=log3(a5a6)5=5log3(a5·a6)=5log381=20.9

xx23y28.A设这两个正数为x,y,由题意可得:.272yx9y4

9.D∵Sn=2n-1,∴an+1=Sn+1-Sn=2n+1-1-(2n-1)=2n,又a1=S1=21-1=1=21-1,∴an=2n-1.10.D每次可上一级或两级,故需分段考虑.11.Sm+n=-(m+n)运用公式求和.2a4(a13d)2a1(a124d)a1a25

12.设公差d,依题意得:

a1a4a251143a127d114

a438a4a13d23414a138a12

或,或

a38aa24d224498d0d425125

∴这三个数是38,38,38或2,14,98.

13.∵a1,a5,a17成等比数列,∴(a1+4d)2=a1(a1+16d)d=

aa11,an=a1(n+1),a5=a1+4d=3a1,∴q=5

22a1

=3,akn=

k11

a1(kn+1)akn=a1·qn-1=a1×3n-1,∴na1=a1×3n-1,∴kn=2×3n-1-1k1+k2+k3+„22

n-1

2(13n)

+kn=2(1+3+9+„+3)-n= =3n-n-1.(13)n

14.(1)设{an}的公差为d,则f(1)=a1+a2+„+an=d=1,由na1+

1nn

n(n+1),f(-1)=-a1+a2-a3+a4+„-an-1+an=d=,∴222

n(n1)n(n1)

得a1=1,∴an=n. 22

2n

1123111111n(2)f()=+2+3+„+(1-)]f()=+2+3+„+n+n1

22222222222

两式相减:

1

11n

1111n2nnf()=1++2+„+n1-n=-n=2-2n1-2n<2. 2222212

12

15.(1)an=Sn-Sn-1=(100n-n2)-[100(n-1)-(n-1)2]=101-2n(n≥2),∵a1=S1=100×1-12=99=101-2×1,∴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01-2n又∵an+1-an=-2为常数.∴数列{an}是首项为a1=99,公差d=-2的等差数列.(2)令an=101-2n≥0得n≤50(n∈N*),①当1≤n≤50时,an>0,此时bn=|an|=an,所以{bn}的前n项和Sn′=100n-n2且S50′=100×50-502=2500,②当n≥51时,an<0,此时bn=|an|=-an由b51+b52+„+bn=-(a51+a52+„+an)=-(Sn-S50)=S50-Sn得数列{bn}前n项和为Sn′=S50+(S50-Sn)=2S50-Sn=2×2500-(100n-n2)=5000-100n+n2.(nN*,1n50)100nn

由①②得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 篇7

1. 本课是在学习了类比推理这一内容后的探究课,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但是肯定会遗忘较多的内容。教师首先安排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简单的性质, 使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来复习等比数列, 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差与比, 加与乘, 乘与乘方, 除与开方”的类比, 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类比推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去类比, 数列是一个比较好的题材, 通过有关问题的解决, 既加深了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认识, 又让学生对类比的方法、实质有所体验, 还可让学生体验“大胆猜想——小心论证”的严谨的数学发现历程。

二、案例内容

1. 设置情境。

展示图片 (李四光的照片) , 回顾李四光发现大庆油田的过程:

中亚西亚与松辽平原有着极其相似的地质结构, 因为中亚西亚有大量的石油, 于是他推测松辽平原也有大量的石油。后来经过勘探, 发现了大庆油田。

提问:李四光这种思维方式蕴含了哪种推理方法?

学生:类比推理。

通过上述的情境设置, 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生在概念学习时, 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决定数学概念能否顺利掌握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作为理解新概念的固定点, 那么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充和新概念结构的建立就不可能发生。经过情境设置展现了原有知识结构, 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

2.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设置如下表格)

在上述问题中, 可以先一起复习等差数列, 让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自行得出等比的相关概念。通过这一回顾, 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概念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3. 运用类比推理进行探究。

在认识了运用类比推理进行探究的方法之后, 教师设置了如下若干性质探究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问题1]在等差数列{an}中, 若a10=0, 则有a1+a2+…+a7=a1+a2+…+a12, 类比上述性质, 在等比数列{bn}中, 若b10=0, 则有__________。

问题1让学生来类比等比数列中相应的性质, 并加以证明。一方面从形式上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差与等比性质中“和与积”的类比, 另一方面, 从证明方法上也进行类比证明。这样的问题, 在学生理解性质后, 初步体验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类比”方法。

接着, 进行如下变式练习:

等差数列{an}中, 若a10=0, 则有a1+a2+…+an=a1+a2+…+a19-n, 类比上述性质, 在等比数列{bn}中, 若b9=1, 则有__________。

启发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类比得到正确结论, 使学生经历运用类比思想方法研究数列问题的过程。

[问题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 用类比的方法, 写出等比数列{bn}的前n项积的表达式Tn=________。

[问题3]等差数列有如下性质: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 则当时, 数列{b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 相应地, 若数列{cn}是正项等比数列, 当dn=_______时, 数列{dn}也是等比数列。

通过上述两个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乘、除”依次变成“乘、除、乘方、开方”的变换。

[问题4]若{a n}为等差数列, 则{an+1+a n}也成等差数列。由此经过类比, 若{b n}为等比数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有近85%的学生最初得到了{bn+1·bn}也为等比数列, 并能给予“证明”。看来学生对于“和”与“积”的类比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了, 但是个别学生得出{bn+1+bn}为等比数列。这时教室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生1:我判断并证明了等比数列的和“{bn+1+bn}”仍然是等比数列, 且公比为数列{bn}的公比。

(师环视四周, 似乎每个人都投以赞同的目光, 并且频繁点头表示同意。)

生2:我有点不同意 (全班只有他一人有不同意见) , 我觉得, 对数列-1, 1, -1, 1, …这个数列来说, 其和不是等比数列。

(此时全班恍然。)

师:我们来看一下生1的证明过程 (投影仪) :

∴{an+1+an}是等比数列。你们看证明过程严密吗?

生3:当q=-1时, 他的第二步不成立。 (此时同学们又都给予肯定。)

师:答得好。本来我们不知道这一反例, 但在证明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的存在, 由此找到了反例, 说明同学们在发现问题时, 能够进行大胆猜想、小心论证的严密的科学态度。

师:学到这里,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4: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类比中, 我发现除了形式上存在着类比之外, 正确的要加以证明, 错误的可以举出反例。

生5:我感到就算是类比的结论在形式上未必一致, 但证明方法有相似之处。

这番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几经“冲浪”辗转, 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已被唤起, 严谨的数学发现历程正在探索中内化着。

[问题5]若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 则Sk, S2k-Sk, S3k-S2k也是等差数列。在等比数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为什么?

由于上一个题的反例的启发, 学生可以找到反例从而得出Sk, S2k-Sk, S3k-S2k不成等比数列的结论, 也有同学得出成等比数列的结论, 这是受通项之间的类比的影响导致的。经过讨论, 对结论进行论证, 反驳, 同学们进一步指出“成等比数列”的说法虽然不对, 但在“类比——发现”的探究过程中也有不少新的收获, 教师顺势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何改动使得结论能够成立 (用St构造一个等比数列) ?这个过程, 将“类比——发现——自悟”方式的核心——学生在思维上经过反复的类比、验证, 自我领悟并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体现在了教学过程中。

三、案例反思

为将“类比——发现——自悟”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在教学中体现,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向更加注重思维方式转变。设计的数学问题关注一题多变、多题环环相扣的连锁关系, 同时体现思维“严密性”, 并且搭建脚手架, 帮助学生努力实现“发现——自悟”的过程。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努力让学生体验:从形式上得到类比的特征, 从本质上体验思维的过程, 了解类比不仅是形式上的“相似”, 而是从相似中得到猜想, 再由论证使之成为正确的类比。这样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辩证思维中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新题速递 篇8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学好本章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考中数列承载着对高中数学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建模能力、类比与化归能力等多种数学能力的考查。因此数列试题为必考题且属于中、高档难度。

近年江苏高考每年均出现一道数列填空题(或涉及数列知识)和一道数列解答题,江苏《考试说明》中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位为C级要求,即要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因此数列是江苏数学高考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题型在常规中出现变化,在注重基本能力要求的同时,又注重探究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如果出现在客观题中,一般考查两种常见题型:1. 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或求和等问题,主要涉及基本量思想;2. 数列的探索性问题,如周期数列、数表等。如果数列出现在解答题的前几题中,往往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基本量运算,如果数列问题出现在最后一两题,则是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大多以数列为考查载体,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简单数论等知识,通过运用递推、函数与方程、归纳与猜想、等价转化、分类整合等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探索创新的能力。

nlc202309021154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 篇9

1.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a则a等于()A.3B.1C.0D.1

2.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则数列()

A.1S

1的前n项之和为na

B.SC.Sq

n1

D.1q

n1

S

3.等比数列an中,S27,S691,则S4等于()A.28B.28或21C.21D.49 4.已知an是公比为

12的等比数列,若a1a4a7a97100,则

a3a6a9a99的值是()

A.25B.50C.75D.125

二.填空题

1.等比数列an中,a1a310,a4a6

则a4,S5。

2.等比数列an中,S42,S86,则a17a18a19a20。3.等比数列an中,a11,S10S5

3132

则公比q。

n

4.一个数列的通项为an22n1,那么它的前9项的和S9。

三.解答题

n

1.已知等比数列an和等差数列bn,且an2,bn3n2,设数列an、bn中

共同项由小到大排列组成数列cn。

(1)求cn的通项公式(2)求出cn的前2001项的和S2001 2.数列an满足a11,an

an11(n2)

等差、等比数列问题 篇10

一、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数列问题

1.等差数列an,s636,sn6144,sn324,求n的值

1)an2an11;2)an2an1n1;3)an2an1n2n1; 4)an2an12n;5)an2an13n

1)sn2an1;2)sn22n1n1;3)sn2an1n2n1; 4)sn2an12n;5)sn2an13n 2.已知数列,aan满足:a=m(m为正整数)

anA7n5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n,Bn,且n,则使得为整数

bnn3Bn的的正整数n个数为:

3.已知等差数列an,a1a3a5a9936,公差d2,求s100的值。

4、已知等差数列an的第2项为8,前10项和为185。1)求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依次取出a2,a4,a8,,a2n

n1

an中

an当a为偶数时

n,若a6=1,则m所有2

当an为奇数时3an1

得到新数列b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可能的取值为

四、数列与其它

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nN,则数列an的前30项中,最大项和最小项分别

n是

2.已知数列an是递增数列,且ann2n,则实数3.(Ⅰ)设

4.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它的前n项和为40,前2n项和为3280,且前前n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前2n项。

5.已知数列an的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且前6项为正,从第7项起为负数,求Sn的最大值。

范围是

an为正整数,6.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数列{bn}为等比数列,且a1

数列{ban}是公比为64的等比数列,b2S264.(1)求an,bn;(2)求证1113.S1S2Sn

4二、数列思想问题

1.数列an的前n项和Sn,又bn2.求和sn

3,b11,a1,a2,,an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4),且公差d0,若将此数列删

a1的数值;②求n的所有可d

去某一项得到的数列(按原来的顺序)是等比数列:①当n =4时,求

能值;

(Ⅱ)求证:对于一个给定的正整数n(n≥4),存在一个各项及公差都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an

b1,b2,,bn,其中任意三项(按原来顺序)都不能组成等比数列.,求bn的前n项和

123n23n aaaa

3.等差数列an和等比bn,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 4.111

1*2

2*3

3*4

n1n 1213243



n*n11*22*33*4n*n15.已知数列an满足a12a23a3nan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三、复合数列问题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 篇11

通过研究各类试题,笔者发现,伪等比数列法亦是数列不等式证明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结合各类试题,谈谈“伪等比数列法”及其应用.1“伪等比数列法”相关结论

对于正项数列{an},若an+1an>q(或an+1an≥q或an+1an

结论对于正项数列{an},有

(1)若an+1an>q(n∈N*),则an>a1·qn-1(n≥2,n∈N*)成立;(2)若an+1an≥q(n∈N*),则an≥a1·qn-1(n∈N*)成立;

(3)若an+1an证明(1)由an+1an>q,得an=anan-1·an-1an-2·…·a3a2·a2a1·a1>a1·qn-1(n≥2).

(2)(3)(4)类似可证.2应用于高考试题

例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理17)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

(1)证明{an+12}是等比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1a1+1a2+…+1an<32.

证明(1)an=3n-12(过程略).

(2)当n=1时,所证不等式显然成立(下文同,不再重复);

当n≥2时,由an+1=3an+1,a1=1,得an+1>3an>0,所以1an+1<13·1an,则1an<(13)n-1(n≥2),

所以1a1+1a2+…+1an<1+13+…+13n-1=1-(13)n1-13=32[1-(13)n]<32.

例2(2012年全国高考广东理19)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2Sn=an+1-2n+1+1,n∈N*,且a1、a2+5、a3成等差数列.

(1)求a1的值;(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1a1+1a2+…+1an<32.

解(1)a1=1(过程略).

(2)由2Sn=an+1-2n+1+1,可得2Sn-1=an-2n+1(n≥2),

两式相减,可得2an=an+1-an-2n,即an+1=3an+2n,即an+1+2n+1=3(an+2n),

所以数列{an+2n}(n≥2)是以a2+4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由2a1=a2-3,可得a2=5,所以an+2n=9×3n-2,即an=3n-2n(n≥2),

当n=1时,a1=1,也满足上式,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3n-2n.

(3)由(2)知an+1=3an+2n,an>0,所以1an+1=13an+2n<13·1an,则1an<(13)n-1(n≥2),

所以1a1+1a2+…+1an<1+13+…+13n-1<32(1-13n)<32.

例3(2008年全国高考安徽理21)设数列{an}满足:a1=0,an+1=ca3n+1-c,n∈N*,其中c为实数.

(1)证明:an∈[0,1]对任意n∈N*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0,1];

(2)设0

(3)略.

证明(1)(略).

(2)设0

当n≥2时,因为an=ca3n-1+1-c,所以1-an=c(1-an-1)(1+an-1+a2n-1),

因为0

所以1-an≤3c(1-an-1),1-an≤(1-a1)·(3c)n-1=(3c)n-1,所以an≥1-(3c)n-1(n∈N*).

例4(2006年全国高考浙江理20)已知函数f(x)=x3+x2,数列{xn}(xn>0)的第一项x1=1,以后各项按如下方式取定:曲线y=f(x)在(xn+1,f(xn+1))处的切线与经过(0,0)和(xn,f(xn))两点的直线平行(如图).求证:当n∈N*时:

(1)x2n+xn=3x2n+1+2xn+1;

(2)12n-1≤xn≤12n-2.

证明(1)略.

(2)因为函数h(x)=x2+x当x>0时单调递增,

而x2n+xn=3x2n+1+2xn+1≤4x2n+1+2xn+1=(2xn+1)2+2xn+1,所以xn≤2xn+1,即xn+1xn≥12,

因此xn≥(12)n-1,又因为x2n+xn=3x2n+1+2xn+1≥2(x2n+1+xn+1),则x2n+1+xn+1x2n+xn<12,

所以x2n+xn≤(x21+x1)(12)n-1=(12)n-2,所以xn≤x2n+xn≤(12)n-2.

故(12)n-1≤xn≤(12)n-2.3应用于自主招生试题

例5(2013年“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试题)

已知数列{an}中,a1=3,an+1=a2n-nan+α,n∈N*,α∈R.

(1)若an≥2n对n∈N*都成立,求α的取值范围;

(2)当α=-2时,证明1a1-2+1a2-2+…+1an-2<2(n∈N*).

解(1)α的取值范围是[-2,+∞)(过程略).

(2)由(1)知,当α=-2时,an≥2n(n∈N*).

所以n≥2时,an+1-2=a2n-nan-4=an(an-n)-4≥nan-4≥2(an-2)>0,

所以1an+1-2≤12·1an-2,从而n≥2时,1an-2≤1a1-2·12n-1=12n-1.

所以1a1-2+1a2-2+…+1an-2≤1+12+122+…+12n-1=2-12n-1<2.4应用于竞赛试题

例6(2013年首届“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2n-a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2n-1an,求证:1b1+1b2+…+1bn<53.

解(1)an=2-12n-1(过程略).

(2)由(1)知,bn=2n-1an=2n-1.

所以bn+1=2n+1-1=2(2n-12)>2(2n-1)=2bn,

所以当n≥3时,bn>b2·2n-2=3×2n-2,所以1bn<13·(12)n-2(n≥3).

所以1b1+1b2+…+1bn<1+13+13(12+122+…+12n-2)=43+13(1-12n-2)=53-13·12n-2<53.

例7(201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辽宁省预赛)

设递增数列{an}满足a1=1,4an+1=5an+9a2n+16,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1a1+1a2+…+1an<2.

解(1)an=23(2n-12n)(过程略).

(2)易知,n≥2时,an+1=23(2n+1-12n+1)=43(2n-12n+2)>43(2n-12n)=2an.

所以an>a1·2n-1,1an<1a1·(12)n-1=(12)n-1(n≥2).

所以1a1+1a2+…+1an<1+12+122+…+12n-1=2(1-12n)<2.5应用于模考试题

例8(2014年安徽省“合肥三模”试题)

已知数列{an},a1=1,an+1=an+1+p1-pa2n(n∈N*,p∈R,p≠1).

(1)求数列{an}为单调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

(2)当p=13时,令bn=11+2a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求证:12-15n

解(1)数列{an}为单调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为-1

(2)当p=13时,an+1=an+2a2n(n∈N*),所以an+1an=1+2an,

所以bn=11+2an=anan+1=2a2n2anan+1=an+1-an2anan+1=12(1an-1an+1),

所以Sn=12[(1a1-1a2)+(1a2-1a3)+…+(1an-1an+1)]=12-12an+1.

由(1)知{an}为单调递增数列,a1=1,所以an+1>0,所以Sn<12.

又an+1-an=(an+2a2n)-(an-1+2a2n-1)=(an-an-1)(1+2an+2an-1)>5(an-an-1),

所以an+1-an>(a2-a1)·5n-1=2×5n-1(n≥2),而a2-a1=2×50,

所以an+1>(an+1-an)+(an-an-1)+…+(a2-a1)+a1>2(5n-1+5n-2+…+50)+1

=2×1-5n1-5+1=5n+12>12×5n.

所以-1an+1>-25n,所以Sn=12-12an+1>12+12(-25n)=12-15n.

综上所述,12-15n

上一篇:车间现场管理制度下一篇:汉庭酒店 管理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