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04-23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3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

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5、在小统计的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5、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生字教学,学科整合,主题拓展

北师大版新教材 (第四版) 的编写使广大一线教师在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改进例题习题上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却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 那就是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 特别是一年级教材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生字的出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不得不挤出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本文在对一年级数学教材识字量进行梳理统计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实践, 不仅将学生已有识字量和教材所需识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且将一上数学教材所需识字量与一上语文教材中必须会读会写的识字量进行了对比, 在数学教材使用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 结合语数学科整合及开展拓展性识字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

一、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上册的识字要求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中共出现了约642 个汉字。这642 个字中有一部分是常见的, 在教材中经常出现;有一部分是不常见的, 有的仅仅出现了一两次。但是不管出现的次数多少, 学生都要认识它、理解它的意思, 进而才能正确理解数学情境。

然而, 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字和语文教材的识字教学并不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汉字并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之后出现的, 而是在数学教材上直接就默认学生已“认其形、知其意”的。因此一上数学教材、数学作业本所需的识字量是巨大的!

二、一上语文教材与数学教材的识字要求对比

表1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 (第四版) 和浙江省使用的配套作业本中出现的所有文字。

其中第一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第三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在数学教材及作业本中出现的生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 个, 会写的字只有100 个左右。据统计, 按语文教材要求这400 个字是在一学期中让学生逐步认识的, 而且400 个字的覆盖率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以上。这400 个字的教学连语文老师也都反映任务艰巨。

三、学生学前识字储备调查

我们调查了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两个班级学生的识字储备情况 (龙游县西门小学的生源状况是龙游县最好的, 在整个衢州市来讲生源状况也是名列前茅的) 。

具体方法是:在开学初就以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 个字为内容, 对入学学生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读于龙游县生源较好、识字教学抓得较好的幼儿园。测试结果显示, 即使是幼儿园识字教学抓得较紧的学生对于一上数学教材的大量生字也“望而生畏”。

两个班共95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一 (见图1) :识字量在100字以下的约14人, 100~400字的约49人, 400~600字的约20人, 600字以上的约12人, 分别占受测总人数的14.74%、51.58%、21.05%、12.63%。测试显示识字量在600以上, 也就是只有12.63%的学生基本能够自主理解题意要求。

测试结果分析二 (见图2) :一上数学教材及数学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个字中, 第一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79.45%, 第二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57.44%, 第三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39.90%。第一部分字, 学生经常见到基本能够认识, 但是第二部分字和第三部分字的识字情况就非常不足, 尤其是第三部分字仅为39.90%的识字率。

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一年级新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具备的识字量严重滞后于数学新教材教学时所需的识字量。而且经过实际教学我们也发现“识字量偏少”成为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重大障碍!

四、方法与措施

由于一上数学教材生字繁多, 学生识字量有限, 因此使得一部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困难。而对于那些本身思维和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来说, 繁多的生字, 使他们学习数学就如同“读天书”一般!长此以往, 会使得一年级学生害怕数学,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在使用现有教材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短缺问题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迫在眉睫的重任!

(一) 有效改编, 进行绘本教学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虽然已经在情境图的运用、情境串的处理上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与运用,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识字不多,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常常会妨碍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而直观形象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计算法则等知识, 绘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体在教材的改编、绘本的创作上数学教师可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合作, 创作画面鲜艳、生动有趣而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且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场景, 借助教材以卡通画、简笔画等形式展现。绘本应当以多幅连续图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并紧密结合数学问题的展开与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

(二) 开发活动, 进行数学探索

创设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能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现代数学教育也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一年级学生生性好玩、好动、好奇,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变成情境中的主角, 来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根据绘本进行情景剧教学。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去和同桌展开讨论、进行辨析, 和同学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 并且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内容中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多方整合, 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

以北师大版数学一上新教材第一单元为例, 数学教材中如此多的生字要在一个单元内过关, 仅靠数学教师一人担当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 必须先取得家长及语文教师的支持。表2 中加粗字为语数相同教学进度中要求的字, 大量的黑色字显示的是一上数学新教材第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字, 而这些字都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 (有的即使在语文书上碰到过, 其义在数学书上有时又有不同) , 而是要凭学生自己的学前识字储备来解决。

因此家校合作、语数合作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1.同一主题下的家校合作, 家长帮助学生识字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了解学校教育, 不了解数学教学内容, 我们要让家长们做一些“了解”。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并反馈给家长。测试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和作业本中的字、词。家长根据测试结果不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识字量, 也了解了同龄孩子之间识字量的差距, 了解了孩子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了解”能够让家长在思想上对孩子识字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在行动上给予老师和孩子积极的辅助。

开学之后我们根据数学教学进度给家长制订了一个识字辅导教学计划。在每一课时或者每一单元学习之前, 让家长把本次学习中将会出现的新字词给孩子做一些辅导, 辅导方法让家长自定, 可以是游戏式的, 也可以是强化式的。

2.同一主题下的语数合作, 语文活动识字

认识新同学———姓名中的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巨大资源。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赶紧认识同学名字。在学校里好朋友之间互认, 和同桌互认, 小组内互认。每天分发作业本也进行了小小改革, 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发作业本, 认识或巩固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熟悉校园———生活周边的字:校园中的识字教育。在我们的校园中到处都是标语、牌匾, 教室、办公室、展牌、宣传栏, 等等, 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游校园, 让他们把看到的认识的字大声念出来, 同时也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新的字, 很快, 学生认识了很多校园里的字。

班级活动加强识字教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 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班级活动, 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识字教学, 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增强他们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进而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因地制宜, 包班教学

在农村自然小班化的情况下,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完小和教学点, 由于家长的辅导不能到位, 教师数量又有限, 虽然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但一年级识字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别的学科教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包班教学, 利用已经梳理出的单元生字词, 合理安排数学、语文教学进度, 合理编排生字词在语文、数学课中的出现时间、频率,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识字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北师大版 (2012版) 一年级教材使用说明 (一) [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2 (10) :13~15.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3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时间:

2016年12月15日----------2016年12月30日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

四、复习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 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以及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复习类型:

1、直接写得数

2、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

3、分类

4、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5、图示应用题

六、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习:

1、将学生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20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差生的辅导。

七、复习资料的准备:

1、口算卡片

2、图片

3、综合练习

4、模拟试题

八、教学课时安排:

12月15日 :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12月17日——12月21日分单元复习。1、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比较数的大小(3课时)

2、分类、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1课时)

3、认识钟表、统计(1课时)

12月24日——12月25日进行知识点归类复习。12月26日——12月28日综合测试 1月4日全面整理

九、培优辅差方法:

1、因材施教:根据班内同学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不同,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完成应复习的知识以后,可以完成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提高题。学困生则着重夯实基础知识。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5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3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6

得数是8、9的加减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彩笔、口算卡片、小正方形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知

1、说一说

(1)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同学们经过跳绳活动。看看照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他们最多能跳几个?)

(2)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谁来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一共有8个同学,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乙:跳绳的有6个,抡绳的有2个,6+2=8;

学生丙:有4个女生,有4个男生,4+4=8……(老师板书)

(3)说一说有关“8”的减法算式吗?(8-1=7,8-2=6……)

2、画一画

(1)小象最喜欢和红色和蓝色了,不管画什么,他都要用上这两种颜色(电脑显示)小象正在涂一个包含9个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仔细观察他是怎样涂的?(1红8蓝)

(2)同学们就像小象这样,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来涂的格,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说。(学生甲:2+7=9,9-2=7)

3、试一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填空

7+2=□6+3=□5+□=8

9-4=□8-5=□□-4=5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一练”1-3题。

(四)思维训练

洲戏:8、9的组成。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地有趣的情境,学会了有关“8、9”的加减法,又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够正确地口算“8、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有条理地思考一表达了。

(六)板书

8、9的加减法

1+7=88-1=71+8=9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声母,区分平声音和翘舌音。zh—z,ch—c,sh—s。

2.出示音节,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chú hǔ shū zú s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三拼音节

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拼音国里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1)讲故事,明道理。有一天,韵母o生病了,它的好朋友声母sh去看望它。(板书:sh o)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两人的去路。声母sh发愁了:“这下可怎么办呢?”这时候,u跑了过来,(板书:u)热心地说:“别着急,我来为你们搭桥吧!”说着,u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小桥,声母sh拉着u的手说:“谢谢你,韵母u。”u摆摆手说:“不对,我在这里可不叫韵母,我是给你们搭桥的介母。”(板书:介母)小朋友,它叫什么?(齐说两遍)声母sh、韵母o同时拉着介母u说:“介母u,你真爱帮助人,我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从今往后,声母sh、介母、韵母o就成了要好的朋友,组成了音节shuo。(板书:shuo)

(2)指名回答:音节shuo中,sh是什么?u是什么?o是什么?

(3)师指着板书(sh—u—o—shuo)小结:像这样,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就把它叫作“三拼音音节”。

【设计理念:娓娓动听的故事一定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关注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三拼音节,建立三拼音节的概念。学生发音准不准,取决于发音要领把握的如何,以手势演示口腔中舌位的变化,让学生辨别所发的音。】

(二)拼读方法指导

(1)过渡: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啊?(套偶——小猴子出现)(2)师:小猴子看见这个音节,就会想该怎样读呢?它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会读,就去请教刺猬老师。(套偶——刺猬老师出现)刺猬老师说:“小猴子,你真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我告诉你。遇到三拼音音节,先读声母s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o,要做到声轻介快韵母响,一气呵成。像这样,(刺猬老师范读三遍,由慢到快)读时千万不能忘记读介母。”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我会了,三拼音音节我会读了,我来读给您听。”(小猴子读两遍)刺猬老师练练夸奖小猴子真聪明。(3)模仿小猴子的语气问:“小朋友,你们会了吗?”指名读,老师随时进行辅导纠正。(4)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利用形象的布偶,将孩子带到童话世界中去学习,让枯燥的音节学习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初步领悟和掌握三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为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趣味的桥梁。】

(三)其他三拼音节的练习

(1)出示三拼音音节。

(2)自由练读以上音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一个,怎么读的?

学生提出困难的地方,抓住不会的音节进行重点辅导。

(4)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5)同位置的互读。

(6)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中游戏

过渡: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

1.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想快点落下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方便过冬。你看,风伯伯正帮着摘树叶呢!看——(出示贴着树叶的大树,每片树叶上写着音节)小朋友,我们也来帮风伯伯摘树叶。老师读音节,小朋友到前面来摘树叶,摘对了就领大家读一读,风伯伯就把树叶送给他。2.开始做游戏。3.师:小朋友真热心,一会儿就把树叶摘完了,我们让光秃秃的树干回家过冬去吧。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将听的训练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一)看图读音节

(1)出示花儿图。①这幅图上是什么?②出示:huāduǒ。h—u—ā,huā;d—u—ǒ,duǒ。③指名读。④用“花朵”一词练习说一句话。

(2)出示虾图。①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来说说图上的内容?②出示:xiā,x—i—ā,xiā。③谁来说说这个音节的声母、介母、韵母分别是什么?④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材,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一个方面巩固学习内容,另一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抄写音节

把下面的音节抄写一遍,要做到一边写一边读。

【设计理念:这项练习是机动灵活安排的题目。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进一步内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由读到写,转化练习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套偶小猴子和刺猬老师),他们带着我们认识了三拼音节,而且教会了我们读三拼音节的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你们记住了吗?

小朋友今后要多多加强练习!

摘要: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基础。本文再现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8课zh ch sh r的三拼音节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新教材关注点 篇8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综合练习课,板块内容上从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一年级上开始,这是第一次出现“综合练习课” ,因此本课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仔细分析新教材中这一单元:分为“买铅笔(减9)”“捉迷藏(减8)”“快乐小鸭(减7、减6)”“开会了(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缺多少,也是减6、7、8、9的综合)”“跳伞表演(巩固减6、减7,迁移至减2~5)”“美丽的田园(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单元练习)”“做个减法表(单元复习、主要是找规律)”八个章节,新教材断课清晰,练习同步配套,使得教师上课有章可循。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新教材的“数学好玩”板块内容,这是新教材新增的活动内容。板块内容上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给少年儿童的题词,寓意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顾名思义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玩耍。数学课上的“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玩”“玩什么”“怎样玩”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材的处理上更加要强调对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思想性也更强。

两节课虽属不同的板块内容,但从情境串设置、情境图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表达方式几方面来讲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这也是教师们在理解、处理教材时需要关注的。

一、情境串的设置特点

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新教材“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新教材中,小朋友刚学习数的知识时,教材首先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情境支撑数的理解,通过把实物转化成简化图、从简化图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建立图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使数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

图1 图2

“情境+问题串”的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为广大基层的一线教师准确理解和驾驭教材、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比如,“美丽的田园”开头就创设了一幅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然后以一系列的问题铺展开:怎么数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比较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列式?等等(图2)。

而在“重复的奥秘”中则以“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生活中的规律)”为情境线索展开教学。

“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而且体现了引导学生自然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情境图的阅读理解

北师大版教材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情境图的设计是富有童趣而又有深意的。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具体的读图、理解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言语和思考,希望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耐心仔细地进行引导。

比如一年级上“可爱的企鹅”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引出“减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减法”出不来,学生都是以加法来计算的。笔者仔细看过一些教师的教案,也听过一些教师的课。本质的问题其实还在于教师自己对于情境图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从而造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误导。“可爱的企鹅”这节课的一开头就是“前面有3只,后面有5只,一共有几只”,教材的本意是简单复习回顾加法的意义及运算,而许多教师把它作为正课来上,用力过猛,无意间误导学生以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加法。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读图,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一页纸量的情境图,从哪里开始阅读?从哪里汲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何组织数学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数学信息呢?

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材就作了很好的示范:

为引导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教材暗示学生在观察和数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图3)。

在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时,先有意识的从同一类事物中汲取信息对比,这样教师心中所预设的情境就“跃然纸上”了。如“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图4)

图3 图4

当然,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问题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师可以先提一两个作示范,其他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二年级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扰乱课堂。同时,学生能否正确列式取决于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能否正确计算取决于前面几堂课以及平时的训练。

在“重复的奥秘”中对于情境图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或是从左往右看,分类观察。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运用

在“重复的奥秘”一课中,教材意图除了“引导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之外,还有一个浅显的意图,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重复出现的灯笼边可以写文字、画实物示意图、用简单图形代表,也可以写数字、字母表示。但在用简单符号比如数字、字母、记号表示时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的程序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躁应对,也不要随便拔高,否定学生最原始、笨拙的表达(图5)。

图5

而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师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对比,加深学生对“10几减几”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在“一个式子的多样化表达”方面,教师也有意识地把“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三个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明确“谁和谁比” 、式子中“谁在前,谁在后”。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图6)。

图6

总而言之,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设计的一些重要关键点,比如怎么理清教学环节、题目层次;如何把握问题串的设计意图、步骤顺序;如何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等等。只有教师心中一切“掌握自如”了,教学中也就“运用自如”了,课堂也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24000)endprint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充分体现。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综合练习课,板块内容上从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一年级上开始,这是第一次出现“综合练习课” ,因此本课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仔细分析新教材中这一单元:分为“买铅笔(减9)”“捉迷藏(减8)”“快乐小鸭(减7、减6)”“开会了(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缺多少,也是减6、7、8、9的综合)”“跳伞表演(巩固减6、减7,迁移至减2~5)”“美丽的田园(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单元练习)”“做个减法表(单元复习、主要是找规律)”八个章节,新教材断课清晰,练习同步配套,使得教师上课有章可循。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新教材的“数学好玩”板块内容,这是新教材新增的活动内容。板块内容上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给少年儿童的题词,寓意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顾名思义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玩耍。数学课上的“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玩”“玩什么”“怎样玩”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材的处理上更加要强调对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思想性也更强。

两节课虽属不同的板块内容,但从情境串设置、情境图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表达方式几方面来讲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这也是教师们在理解、处理教材时需要关注的。

一、情境串的设置特点

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新教材“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新教材中,小朋友刚学习数的知识时,教材首先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情境支撑数的理解,通过把实物转化成简化图、从简化图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建立图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使数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

图1 图2

“情境+问题串”的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为广大基层的一线教师准确理解和驾驭教材、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比如,“美丽的田园”开头就创设了一幅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然后以一系列的问题铺展开:怎么数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比较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列式?等等(图2)。

而在“重复的奥秘”中则以“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生活中的规律)”为情境线索展开教学。

“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而且体现了引导学生自然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情境图的阅读理解

北师大版教材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情境图的设计是富有童趣而又有深意的。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具体的读图、理解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言语和思考,希望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耐心仔细地进行引导。

比如一年级上“可爱的企鹅”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引出“减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减法”出不来,学生都是以加法来计算的。笔者仔细看过一些教师的教案,也听过一些教师的课。本质的问题其实还在于教师自己对于情境图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从而造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误导。“可爱的企鹅”这节课的一开头就是“前面有3只,后面有5只,一共有几只”,教材的本意是简单复习回顾加法的意义及运算,而许多教师把它作为正课来上,用力过猛,无意间误导学生以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加法。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读图,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一页纸量的情境图,从哪里开始阅读?从哪里汲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何组织数学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数学信息呢?

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材就作了很好的示范:

为引导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教材暗示学生在观察和数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图3)。

在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时,先有意识的从同一类事物中汲取信息对比,这样教师心中所预设的情境就“跃然纸上”了。如“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图4)

图3 图4

当然,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问题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师可以先提一两个作示范,其他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二年级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扰乱课堂。同时,学生能否正确列式取决于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能否正确计算取决于前面几堂课以及平时的训练。

在“重复的奥秘”中对于情境图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或是从左往右看,分类观察。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运用

在“重复的奥秘”一课中,教材意图除了“引导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之外,还有一个浅显的意图,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重复出现的灯笼边可以写文字、画实物示意图、用简单图形代表,也可以写数字、字母表示。但在用简单符号比如数字、字母、记号表示时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的程序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躁应对,也不要随便拔高,否定学生最原始、笨拙的表达(图5)。

图5

而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师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对比,加深学生对“10几减几”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在“一个式子的多样化表达”方面,教师也有意识地把“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三个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明确“谁和谁比” 、式子中“谁在前,谁在后”。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图6)。

图6

总而言之,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设计的一些重要关键点,比如怎么理清教学环节、题目层次;如何把握问题串的设计意图、步骤顺序;如何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等等。只有教师心中一切“掌握自如”了,教学中也就“运用自如”了,课堂也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24000)endprint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充分体现。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综合练习课,板块内容上从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一年级上开始,这是第一次出现“综合练习课” ,因此本课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仔细分析新教材中这一单元:分为“买铅笔(减9)”“捉迷藏(减8)”“快乐小鸭(减7、减6)”“开会了(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缺多少,也是减6、7、8、9的综合)”“跳伞表演(巩固减6、减7,迁移至减2~5)”“美丽的田园(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单元练习)”“做个减法表(单元复习、主要是找规律)”八个章节,新教材断课清晰,练习同步配套,使得教师上课有章可循。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新教材的“数学好玩”板块内容,这是新教材新增的活动内容。板块内容上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给少年儿童的题词,寓意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顾名思义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玩耍。数学课上的“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玩”“玩什么”“怎样玩”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材的处理上更加要强调对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思想性也更强。

两节课虽属不同的板块内容,但从情境串设置、情境图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表达方式几方面来讲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这也是教师们在理解、处理教材时需要关注的。

一、情境串的设置特点

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新教材“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新教材中,小朋友刚学习数的知识时,教材首先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情境支撑数的理解,通过把实物转化成简化图、从简化图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建立图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使数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

图1 图2

“情境+问题串”的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为广大基层的一线教师准确理解和驾驭教材、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比如,“美丽的田园”开头就创设了一幅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然后以一系列的问题铺展开:怎么数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比较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列式?等等(图2)。

而在“重复的奥秘”中则以“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生活中的规律)”为情境线索展开教学。

“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而且体现了引导学生自然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情境图的阅读理解

北师大版教材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情境图的设计是富有童趣而又有深意的。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具体的读图、理解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言语和思考,希望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耐心仔细地进行引导。

比如一年级上“可爱的企鹅”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引出“减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减法”出不来,学生都是以加法来计算的。笔者仔细看过一些教师的教案,也听过一些教师的课。本质的问题其实还在于教师自己对于情境图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从而造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误导。“可爱的企鹅”这节课的一开头就是“前面有3只,后面有5只,一共有几只”,教材的本意是简单复习回顾加法的意义及运算,而许多教师把它作为正课来上,用力过猛,无意间误导学生以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加法。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读图,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一页纸量的情境图,从哪里开始阅读?从哪里汲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何组织数学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数学信息呢?

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材就作了很好的示范:

为引导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教材暗示学生在观察和数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图3)。

在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时,先有意识的从同一类事物中汲取信息对比,这样教师心中所预设的情境就“跃然纸上”了。如“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图4)

图3 图4

当然,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问题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师可以先提一两个作示范,其他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二年级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扰乱课堂。同时,学生能否正确列式取决于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能否正确计算取决于前面几堂课以及平时的训练。

在“重复的奥秘”中对于情境图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或是从左往右看,分类观察。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运用

在“重复的奥秘”一课中,教材意图除了“引导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之外,还有一个浅显的意图,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重复出现的灯笼边可以写文字、画实物示意图、用简单图形代表,也可以写数字、字母表示。但在用简单符号比如数字、字母、记号表示时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的程序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躁应对,也不要随便拔高,否定学生最原始、笨拙的表达(图5)。

图5

而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师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对比,加深学生对“10几减几”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在“一个式子的多样化表达”方面,教师也有意识地把“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三个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明确“谁和谁比” 、式子中“谁在前,谁在后”。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图6)。

图6

总而言之,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设计的一些重要关键点,比如怎么理清教学环节、题目层次;如何把握问题串的设计意图、步骤顺序;如何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等等。只有教师心中一切“掌握自如”了,教学中也就“运用自如”了,课堂也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9

本节课具有如下特点:1.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再观察、思维、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2.导放结合培养学生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得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3.渗透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通过整理房间,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的过程,学生愉悦的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4.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广泛参与得机会和发的余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0

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预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漂亮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1

1、在实际情境中,会用复名数表示商品的价格。

2、借助操作,能表示多个商品的总价。

3、学会求总和和求找回的钱数。

教学过程

二、观察主题图

1、看清主题图的含义,解决提出的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求总和的类别:

(1)、3元4角和4元2角的和(不进位)

(2)、3元4角和4元8角(进位)

(3)、3元4角和5元

(4)、3元4角和9角

求找回的类别:

10元用3元;10元用5角;10元用3元4角

2、也可以设计模拟购物,在活动中计算多件物品的钱。

3、也可发在活动中提出其他的问题。

二、填一填。

目的是独立练习,熟悉计算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选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2

图画应用题,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述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也就是要学会说知道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2、通过看图说话,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图口述三句话。

2、联系加法的含义,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口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1)我们都知道,北极有北极熊,谁知道南极有什么动物?(企鹅)

(2)老师出示企鹅图片,在左边贴了几只企鹅?在右边贴了几只企鹅?(学生:老师在左边贴了6只企鹅,在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画大括号、问号)

(3)这道题告诉我们左边贴了6只企鹅,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4)大括号、问号分别表示什么?(大括号表示“一共有几只企鹅?问号表示问题)

(5)让学生能完整地把这道力画应用口述一遍?(学生口述)

(6)列式计算:6+3=9

(7)学生看(电脑显示)这9只企鹅准备回家了(出示大括号)现在只能看见3只了,其余被冰山挡住了,冰山后面有几只?(出示问号)

(8)列式计算:9-6=3

2、试一试

(1)老师这里有8枝铅笔,分别放在两个笔筒里,该怎样放?

(2)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把这8根小棒有条理地分成上下两部分。两人一组,一人摆、一人记录。

(3)想一想,老师有9根香蕉,想分给两只猴子吃,可以怎样分?(用小棒当香蕉)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通过看图学会了说三句话,你能叙述知道了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六、板书设计

图画应用题

□□□□□□□□□□□□□?只

?只9只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3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2、分析、评议。

教学内容: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上一篇:幼儿园体育课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长塘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