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

2024-04-17

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精选3篇)

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 篇1

教育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爱的无私是基础,爱的智慧则是升华。

师爱是无私的爱。

师爱是一种魔力 篇2

这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就是北海市第五中学初中部的英语老师冯筱玲。在23年的教育工作中,冯筱玲具有使学生从不爱英语到最爱英语、使学生从潜力生转变为优秀生、使差班转变为优秀班的能力。而这能力,源于她对学生深深的爱。她说:“师爱是一种魔力,具有那些严斥重罚的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神奇力量。”

无悔的选择

1990年,冯筱玲毕业后,分配到北海市海城区地角中学。当时的地角中学破烂不堪,教室连玻璃窗都没有,桌椅缺胳膊少腿,学校周围到处是死鱼烂虾,一年四季臭气熏天。学生几乎全是渔民子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当时,冯筱玲的母亲陪她到学校报到,看到这种情况就对她说:“调走吧,我给你找单位。”三天后,她母亲还真帮她找到了一个政法系统的指标,但冯筱玲不愿改行。她对母亲说:“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希望能做一个好老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冯筱玲不仅留了下来,还担任了地角中学初一(4)班的班主任。期中考试后,她和两位科任老师召开第一次家长会。没想到,她们3个老师守候了1个多小时才来了一个学生家长,这个家长还是住在学校隔壁的。望着月朗星稀的夜空,冯筱玲哭笑不得:“还真有这事,三个教师和一个家长开家长会!”后来,一位老师告诉冯筱玲,地角的渔民靠天吃饭,天气好时,男人出海,女人晒鱼干和贩海鲜,只有刮风下雨的时候,开家长会才有人参加。

他们不能来,难道我们就不能去吗?冯筱玲和科任老师决定去家访。她们先去南万村,那里有6个学生。下午5点多,她们来到一名女生家门口,女生的媽妈打量着这3位比她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姑娘,惊讶了好一阵才明白是老师来了,便用土话冲着屋里喊了几句。里面的人立刻倾屋而出,又是倒水拿糖,又是擦桌摆椅,热情伴着紧张,仿佛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

不知是谁传递了消息,不一会儿工夫,屋里屋外就挤满了人,另外几名学生的家长也赶来了,一个个热情地邀请冯筱玲到他们家去。这些目不识丁的村民,仔细聆听着冯筱玲她们的每一句话,没有一个插嘴,没有一个交头接耳,一个个像听话的小学生,这让冯筱玲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圣。

从家长们殷切的表情和只言片语中,冯筱玲读懂了他们:他们都是文盲,他们的理想就是让子女多认几个字,能完成初中学业。而要实现这个理想,老师是他们的全部希望。

20多年过去了,冯筱玲始终忘不了那一幕。那是一位初为人师的少女班主任所得到的最纯朴的尊敬与信任。也就是从那时起,冯筱玲不再把教书育人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了她终身追求和奋斗的事业。

这些年来,冯筱玲年年担任班主任,她笑称自己是“班主任专业户”,“最喜欢班主任工作,最适合班主任工作了”。凭着对教育教学的兢兢业业,冯筱玲在工作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她先后被授予“北海市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班主任”“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中国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不少朋友见面时都问她:“冯筱玲,你现在当什么官了?”冯筱玲笑道:“还是主任——领导6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在近10多年里,冯筱玲并不缺少升迁的机会,也产生过调离教育战线的想法,但心动归心动,“要做好班主任”的理想使她选择了坚守。她说:“学生们一声声挚诚的呼唤,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颗颗纯真的心灵,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

做好班主任

冯筱玲说:“做一名好的班主任,就意味着吃更多的苦,付出更多的真心,同时也要更加严于律己。”

在1992年,她接手92(8)班,当时班里有个学生叫小雷,入学时只有11岁,因年纪小,个子矮,读小学时长期都得到家长、老师的特殊照顾,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时爱看小人书,玩玩具,不交作业是常有的事,而且,他有一个坏习惯——撒谎。

由于那时还没有普及电话,他家地址不详,冯筱玲决定和他一起回家进行家访。那天下午快6点多了,冯筱玲和他骑自行车来到屋仔村,这是一个正在建筑的住宅区。在一幢新房前,小雷停下自行车,说要到后门叫妈妈开门。冯筱玲等了好几分钟没动静,绕到屋后一看:这屋都还没住人,这哪是他家啊!当时,冯筱玲想小雷的自行车还在,肯定会来取车的,所以就在原地等候。半个小时后,天已经黑了,冯筱玲开始着急了:“这小不点该不会出事了吧,我得找到他。”冯筱玲把两辆自行车锁在工地的铁栅栏上,然后一边找一边大声喊他的名字。天全黑了,这里多是空房子,很少有人来往。冯筱玲心里充斥着紧张、着急、气愤的情绪。她想转身取车回家,可又想:“这才11岁的孩子,该不会出事吧?”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喊了多少声,终于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谁找小雷啊?”——终于找到小雷家了!小雷一见冯筱玲进门,猛地双膝跪下。原来,小雷真的是溜回家了,并且告诉家长自行车在书店门口丢了。冯筱玲这时真想揍那小子一顿。但理智告诉她:这经历也许能换来学生的诚实和成熟,以及家长的支持。于是她控制住情绪,开始进行正常的家访。面对疲倦不堪的冯筱玲,小雷的家长十分感动。后来事实表明,这番经历改变了这个学生,冯筱玲也成了他们家永远也忘不了的朋友。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冯筱玲十分信奉这句话。她认为,要做严师,首先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多年来,每接一个班,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天,冯筱玲都要求自己能准确地叫出全班五十多个同学的姓名,并能随口说出每一位学生原来就读的学校、特长、优点以及家长姓名,这已经成为冯筱玲的“绝招”。冯筱玲说:“20多年的教师生涯,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第一天、第一次、第一声,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往往轻轻的一声名字,就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尊重,就能让一个新生马上融入班集体中。”因此,每次新生入学前,接到学生档案的当天晚上,冯筱玲都会利用学生入学档案中的相片仔细辨认学生的相貌特征,熟悉学生以往的表现。对于档案记录特别的学生,冯筱玲甚至会马上通过电话与该生的小学班主任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nlc202309040517

冯筱玲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为彻底纠正某些学生在小学里形成的迟到、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营造人人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每当初一接收新生头两个月,她天天起早摸黑,比任何一个学生到校都早,检查学生的作业,督促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午,每当发现有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她就饿着肚子陪学生完成作业后再回家。她用自身的榜样感染学生,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她十分清楚,辛苦几个月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后面的两年半时间,班级管理就得心应手了。

冯筱玲说:“在从事教育事业的道路上,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付出真爱。作为老师,不仅仅是带领着一个个学生,还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北海市英语教坛的“旗帜”

冯筱玲是北海市英语教坛上的一面“旗帜”,她所教班级的英语科目,在历次全市统考中都成绩优异,并且连续23年获得学校教学成绩一等奖。截至目前,冯筱玲辅导的学生参加中学生英語能力竞赛,有36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有87人次获广西一、二、三等奖,冯筱玲本人多次荣获全国、广西中学生英语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平时,其他班的英语教师最“怕”冯筱玲来代课。这是因为,每当冯筱玲交班离开时,学生都依依不舍,甚至向学校“抗议”。2002年,由于一位英语老师休病假,冯筱玲在继续担任两个班英语教学的同时,接手了这个班的英语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学期末的全市学科质量检测中,这个班成绩进步巨大,英语平均分从原来的54分提高到了76分。

凡是冯筱玲带过课的班级,英语课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2006年,冯筱玲担任初06(3)班班主任,在学习方面,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为此,她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6(3)班韩昊同学说:“冯老师上课,从来没有‘一言堂’的现象。教室里,有时笑声如潮,有时鸦雀无声,我们都听得很认真。”在科任老师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06(3)班的学习成绩逐渐领先,2009年中考,该班59人参加考试,有34人考取了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北海中学的公费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后,冯筱玲和曾广燕、吕英明等3位英语老师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将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其他教师,并开展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下名师导教模式实验研究》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四导五创”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最终实现“低负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冯筱玲说:“我爱教师这份工作,它已和我的苦、乐连成一体。我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室,离不开学生。”她用真诚的师爱润育着每一个她教过的班级,每一个她教过的学生。她用一个个教学教育事例证明了师爱的魔力。

(责编 欧金昌)

父母的爱是无私给予800字散文 篇3

父母对我的恩情数不尽,道不完。当我在十几多年前呱呱落地的时候,我的第一声啼哭,催开了爸爸妈妈的笑脸。从此,寒来暑往,爸爸妈妈用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浇灌着我生命的花朵。这份爱像火种,点燃心灵的希望;这份爱像路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这这份爱像绿荫,遮挡住炎炎烈日;这份爱像雨露,滋润着小小的禾苗。

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爱,一直关心着我们,那就是母爱。记忆之船慢慢划过,似乎......那记忆的缝隙里,留下了一抹浅浅的回忆。“漂亮的星星的相随,虫儿飞,花儿睡,你在思念谁?.......”妈妈,还记得吗,这首歌是你从小陪伴我时常唱的歌。你的声音,温和而轻柔,抚慰着我幼小的心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渐渐的习惯了你对我的关心,对我的关爱,对我的呵护,渐渐的也经不在重视。可是那一夜的经历,却是我永远都忘不了。

只记得那天夜里,雨下得好大好大。晶莹的雨珠从天上落下来,在空气中形成了一幅巨大的珠帘。窗外的雷声震耳欲聋。而我呢,却躺在床上,不停地冒出冷汗,头晕晕乎乎的,痛苦的呻吟。“妈!妈!”过了一会儿,只见你穿着睡衣急忙跑了过来,看见我头烫,不觉又多了一份焦急。当时,你立即背着我,跑了出去。可是,那时,我们住在乡下奶奶家,那儿没有几家药铺。你背着我,吃力的跑着,只见你额头上不时冒出几滴汗珠。夜已深了,街上的药铺已经都关门了。无奈之中,你只好背着我跑到几里外的大医院去。“呵,呵,呵......”你喘气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妈,别背我了,我还可以自己走,你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是,你决然地拒绝了我,背着我继续前行。老天似乎很不留情,使得这雨愈下愈大,这不得不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显得更加艰难。远远的,朦胧的看到了医院。你笑着对我说:“孩子,就快到了,坚持一下就到了”。但是,此时的我已忘却了疼痛,而是更加心疼你呀,妈妈。到了,终于到了,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艰难,母亲你迈着蹒跚的步履走向了医院的阶梯。

第二天醒来,我感觉好了许多,睁开眼,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那么春意盎然,可唯独没有看到你----母亲。“孩子,你醒了”你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总有一种声音,一份关爱,呵护着我成长,不离不弃,始终如一。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那份关心,呵护也在我的成长下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有时是不解,有时是依靠,有时是委屈,有时是感动,有时是泪水,有时是温馨......

从我记事起就充满了对父亲的不解与泪水。父亲一直对我十分的严格。五岁时,母亲总是告诉我,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不要慌,不要忙。可我总是听不进去,每次都走得很忙,走着,走着,一块石头突然出现在了我的脚下,一不小心,我被石头重重的绊倒在了石子路上。我大哭了起来,不一会儿,鲜红的血从我的腿上不停的冒了出来,在一旁的母亲焦急不已,急忙上前去,扶住我。“站住,别扶她,让她自己站起来”父亲这一句简短而有力的话语让我幼小的心灵立即蒙上了一层乌云----父亲不爱我。我拭去眼泪,借助旁边的栏杆,一瘸一拐的走了过去,从那以后,我的腿上就有了一个疤痕,始终擦不去,就如同我心里的那片乌云始终飘不走一样。每每看到那个疤痕就仿佛又记起了那次经历。就这样,这片乌云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直到那一天......

那一天,夜那么美好,星星那么美好,但是,就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有一个身影一直在寻找。那天,我去姐家吃饭,异常兴奋的我们开始疯玩了起来,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10点多了,这时的我,才刚刚想起来,忘了跟家里人说我去了姐姐家,所以,我立即与姐姐告别,怀着复杂而又焦急的心情走在安静得有些可怕的街道上,微弱的灯光照在我的身上,阵阵寒风向我袭来,我不觉感到寒气逼人,不知过了多久了,在黯淡的灯光下,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身影正在寻找着,我揉揉布满疲惫与睡意的眼睛,走近一看,我惊讶的发现。那背影居然是父亲,我大喊了一声:“爸!就冲了过去,抱住了父亲,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份安慰的笑容,此情此景,我晶莹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脑海里不停地涌现了许多画面,那个在我成功时,不时表露出欣慰笑容的父亲;那个在我失败时,不时安慰我,不厌其烦的告诉我,教导我下次要努力时的父亲;那个在我成长时,不时为了我呕心沥血,伤透脑筋的父亲。想到这里,泪珠已经化为了感动,化为了责任,化为了誓言......

上一篇: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制度及执行情况总结下一篇:仪容礼仪与着装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