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普通高中“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

2024-05-01

铁岭市普通高中“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共9篇)

铁岭市普通高中“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 篇1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高中部

为推动市教育局“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有效、规范、全面的进行,并以此推动高中教师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高中教学质量,2010年,高中部通过加强宣传与引导、制定并下发推动“三公开”活动开展措施、随机检查指导与有布置的检查指导相结合,教研员单独检查指导与组织校际间相互听课相结合,以及召开“三公开”现场会、组织教研会等方式,推动了全市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的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中部落实“三公开”活动的主要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为“三公开”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为使各高中全面了解市教育局“三公开”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将教育局“三公开”文件下载后传发给各高中领导,并电话通知各高中,督促各学校全面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领会文件精神,明确活动要求,为“三公开”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要求各高中将本校落实“三公开”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上报高中部,以促进各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好本校的“三公开”活动,达到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制定并下发了高中部关于落实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的7项措施,推动“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为促进“三公开”活动的落实,高中部制定下发了推动“三公开”活动开展的7项措施:①对全市各高中开展“三公开”情况进行随机指导、检查,督促各高中“三公开”活动有效的进行。②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三公开”活动的听课、指导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③发现、培养典型,采取研讨会、现场会等教研活动,宣传、推广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④组织开展校际间“三公开”交流、研讨活动。⑤进行“三公开”市级优秀课(或示范课)评选活动。⑥开展校级领导上课、评课及教学研讨活动。⑦进行全市各高中开展“三公开”活动总结及经验交流活动,督促各学校开展好相关工作。

3.深入各学校听课检查指导,督促“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2010年共组织随机与有部署的听课检查指导75次,深入学校16所,听课近200节,各校参加听课的教师1200多人次。

4.通过组织校际间听课及教研活动,促进“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组织校际间听课5次,其中组织市直5所高中和铁岭县高中校际间听课4次,一高、二高、四高、县高各提供了1—2节“三公开”,4学科的6个学校的近40名教师参加了互相听课学习活动。组织全市17所高中和2所民办高中的教师到铁岭一高听了4个学科的6节“三公开”,近百名教师参加了互相听课学习活动。

组织召开3个学科教研会,安排“三公开”11节,参加听课教师200余人。组织校际间的互相听课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也通过校际间的听课促进学校把“三公开”活动开展的更好,更有实效性。

5.做好“三公开”活动总结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动“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要求各高中进行“三公开”活动总结,查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各高中活动总结上报高中研训部。我们又将各校的计划、总结转发给其他各高中,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推动了“三公开”活动的开展。

6、做好优秀“三公开”案例、教学反思的收集及优秀教师的推荐工作 收集各学科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近300篇,我们将把这些优秀案例进行网上交流,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资料,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

7、召开了铁岭市普通高中开展 “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现场会

为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文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校课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010年10月29日,高中研训部在汇总了全市普通高中开展“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在开原高中召开了铁岭市普通高中开展“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现场会。这次会议得到了各普通高中的高度重视,市教师进修学院李东元院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各高中主管教学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共听取了4个学科的8节公开课,课后,分语文、数学、化学、地理4个组进行了评课研讨,近80名普高领导和开原高中的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中,与会领导都诚恳的提出了自己的评课建议和希望,使上课教师和参加听课、评课教师都受益匪浅。之后,与会领导集中听取了3个重点高中和一个一般高中关于本校开展“三公开”活动的经验介绍,还通过查看开原高中“三公开”活动档案,进一步学习、了解了开原高中开展“三公开”活动经验。最后,高中部进行了普通高中“三

公开”活动总结,布置了下一步工作要求,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使各校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开展“三公开”活动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这次会议内容充实,效果好,对我市普通高中进一步开展好““三公开””活动,推动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与主要成绩

从各校上报材料和对各校活动检查情况看,主要成绩体现在3方面:

1.绝大部分高中对“三公开”活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按市教育局有关要求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措施和详细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此项活动。

2.各校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按“三公开”活动相关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如:有领导和骨干教师带头上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典型课例的研讨课。有的开展了点击课堂及推门课活动,还有的学校将“三公开”与大练教师基本功结合起来,开展了包含“三公开”在内的校内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有利的推动了“三公开”活动的开展和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

从课堂教学过程看绝大多数教师对“三公开”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课堂上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贯彻和实施,教师的主导地位到位不越位。大部分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得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大部分学校都注重了对“三公开”活动的评价和反思,成立了活动评价小组,组织教师参与到上课和听课活动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加强检查指导,推动了“三公开”活动有效、规范的进行。

如:铁岭高中通过“三月份每人一节公开课、四月份点击课堂活动、五、六月份各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六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每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均上示范课)、暑假集体备课展示活动等”,把“三公开”活动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开展起来。为提高活动质量,学校要求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去准备,并时时开放课堂,同组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随时可以进入课堂听课,即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铁岭二高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三公开”:

1、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2、青年教师上汇报课。

3、各科任课教师上教研课。同时强调

1、注重集体备课,调动备课组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教学水平都有提升。

2、注重课后回顾和评课:授课人

要有回顾和反思,听课人要给予评价和建议。

3、既要注重“三公开”活动的开展,也要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两者工作都要扎扎实实的抓好。

昌图第一高中提出“三公开”上课要求:在学校统筹下,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先上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示范性公开课。组织相关教师观摩、学习、研究。然后再由其他教师上公开课。要求每节课一律有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听课要求:本着一人展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学校要求文科教师听文科公开课,理科教师听理科公开课。更欢迎文理教师交叉听课。

课后研讨:学校要求每节课后组内及时评课,并安排教研水平高的教师或领导进行专门点评。

铁岭县高中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六备”,“五统一”。①“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②六备:备教材、备课标、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③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作业布置,统一单元测试。中层以上领导必须参加相应年部的集体备课。开展组内公开课活动。继续实行点评课,学校每周安排1-2次点评课,课后对上课教师进行评议,重点是指出不足。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实行听课制度。开展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优秀课教师上示范课。

开原高中要求教师

1、每学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

2、公开课后,组长要带领同组教师评课。评课先由授课者谈教学设想、课后反思,然后同组教师评课。教学领导参加评课。

3、校长、教学副校长每学期上1—2节公开课。

4、公开课情况记入量化考核,优秀者奖励“2”分,并作为参评上级优秀课依据。

5、对无故不参加公开课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准参加评优与晋级活动。

6、不听本组教师公开课者,视为未完成听课任务。

开原二高抓住了3个重点:

1、以校级领导、骨干教师帮带示范为重点,做公开示范课教学,带动相关学科教师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

2、以青年教师汇报课为重点,发挥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教学观念新,把握新知识快的优势,解决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展示机会少,影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的问题。

3、以追求公开课教学实效为重点,解决在公开课教学中容易出现走形式、摆花架子、表面光鲜,实则无用的问题。

明确了讲课要求: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③组织学生自主学习④多媒体辅助教学⑤要有板书、版图

三、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中给教师和教学带来的变化

公开课活动给教师们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对教师挖掘自身优势、开发创新潜能、大胆探索新教学模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教师和教学都发生了新变化:

政治学科上公开课的教师注重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努力的把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上课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重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力求全面贯彻落实课程目标。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结合。

地理学科一些教师不喜欢教研员听他的课,总是找借口躲避教研员,或者偶尔教研员听了他的课,也不希望教研员与他交流,通过“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后,有一些教师希望教研员听他的课,并且及时要求教研员给予点评;从课堂教学方面看,课堂教学上的突出变化是更加体现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更加融洽了。以前听一些老教师的课,很多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但现在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物理学科教师充分认识到了“三公开”活动的必要性:身为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上出高质量的课,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必然要求,因为它关系到无数学生的未来和命运。也充分认识到了“三公开”活动的重要性: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让曾经“自以为是”的教师自惭形愧,让年轻的教师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感到一种紧迫感,认识到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被他人甩下的现实。“三公开”确实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听课中,我们也发现,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教学确实有所不同,好的更好,平时不太理想的课堂也变得令人刮目相看。更充分认识到了“三公开”活动的有益性:公开课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它给那些具有潜力却少有机会的教师以展示才华的机会。因此,许多教师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表现出空前的热情。采取了上课之前的组内说课——微型课堂研讨——上实验课——组内评课——正式亮相的准备流程,这样的过程让青年教师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经受高强度的锻炼,促使他们快速提升教学准备及教学实践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要求”下的青年教师成长进步是富有成效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展示在给教师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带来持续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从这点来看,“三公开”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大有益处。

数学学科:

1.教学的人本性更加突出:教师能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无论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方法的选用,还是评价功能的发挥都紧紧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此次“三公开”活动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2.教学的民主性更加浓郁: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和学案,关注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3.教师教学行为更加理性

教学行为是教师理念的外显。和以往课改后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新教育理念的流露和教学行为的呈现更加趋于理性,那种“标签式”的所谓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比较少见。以往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运用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正从表面化走向深刻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向教学理念的实质又迈进了一步。

4.教学研究性更加凸显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比较青睐的往往是新授课,或是自己驾轻就熟的课型。对于诸如活动课、复习课等难度相对大些,不好把握或不容易出彩的课往往是绕道而行。但这次“三公开”活动,有的年级教师必须上复习课,鼓励教师大胆探索一些相对陌生的课型的教学。从各校情况来看,这次“三公开”活动中,许多教师能抛开功利之心,大胆尝试,在复习课、展示课、活动课等课型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四、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的亮点 历史:

1.领导重视,群策群力

各校都认真组织实施,从课堂教学的筹备到评课总结,学校领导自始至终全程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全方位予以帮助,组织认真听课评课。

2.态度端正,准备充分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态度端正,非常重视,准备充分。通过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促进和提高,也让老教师们受到触动和启发。在活动中,教研组老师团结协作,共同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资源共享,合作意识强,展示的成绩好。教师认真

准备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求学、钻研、上进的精神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展示了良好素质风采。

3、打造精品,展示特色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亮出了自己的优点。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潜能,涌现了一些教学新秀。活动过程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发现了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欣赏到了一些好课。

4、电化手段,辅助教学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且在使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教师能够引入影音文件创设情境。有很多课件制作相当精美。

5、创新意识,创设情境

老师们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能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上课学习积极,课堂气氛好。通过教学活动,增进了同行之间、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对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现代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

6、课改精神,深入人心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师们能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尽量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们能够利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效果很好。很多好的做法都生动地说明课改精神已深入教师的心灵深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地理:

1.体现了和谐性,通过此活动拉近了同科组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通过此活动在教师之间出现了互相学习的好现象,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知识的整合和教法与解题上的技巧。

2.体现了全员性,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此次“三公开”活动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教研活动,促使全体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体现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性,以前老教师不关注新课程,上课以传统教学为主,这次为了上好公开课,也开始研究新理念了,也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了,青年教师更是不干落后,积极学习新理念,也给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给全体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

五、普通高中“三公开”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学校活动开展情况看,还有个别学校对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没有成立组织机构,没有活动方案。有的只有上课计划。有的学校只有几个教师的上课安排,活动没有全面开展。

2.从课堂教学情况看,存在的问题有(1)一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有些教师课堂上只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关注学生不够。(3)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探究。(4)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5)教师习惯于直接教给学生结论,而忽视知识形成和产生的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6)个别教师对教材知识整合不够,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欠缺。(7)师生互动方面,走向两个极端,或学生活动过多,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或学生活动过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8)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新增的教材内容理解和把握不到位。(9)虽然有的老师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由于课件不是自己制作的,教学时略有不适。

学科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政治:

(1)个别学校、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存在被动应付、为完成任务而安排课,上课的问题。表现在上课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随意性,效率低下,听课教师寥寥无几。

(2)有些作课教师,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没能在内容方面深入研究。对“三公开”的认识存在误区。没能把公开课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提升。“三公开”流于形式,好看不好用。

(3)课后反思,矫正,深化,拓展不到位。不能使公开课效益最大化。公开课上完后,教师座谈,评课,教师反思,形成的成果不能有约束的付诸行动。历史:

本次活动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从总体上看,教师基本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值得探讨、改进。

(1)教师讲授的内容多,预设的多,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有效学习的不够。有效的课堂容量应以有多少学生学会和学生学会多少来计算,而不是单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

(2)有的老师仍存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的现象。飘在空中,离学生较远。教师自身的素质展示很好,但教学知识落实不够。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仍有所欠缺。出现两极端,课堂教学实质性的东西把握准确度不够。

(4)总体上看,师生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的回答讨论多数还是浅层次的。还未能真正面向全体。有的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

(5)有的老师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有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而整节课一个字也没写。有的老师既打投影,相同的内容又写板书,重复展示分散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不知忙看哪一边。

(6)有些教师对多媒体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还有偏差,只是把媒体作为一种工具,只是为了课堂使用而使用,缺少目的性、价值性,而不是观念上的整合。课件对教学起不到辅助的作用,反而分散了课的集中性、目的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7)作为教学还应注意细节,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语言、教态的细节问题。地理:

(1)上完公开课后没有及时交流和总结,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没有及时交流,使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没有全面了解,使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提高幅度不够大,教师的收获不够大,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影响。

(2)坚持的时间不够长,各校坚持“三公开”的时间还不够长。

(3)课堂教学上的不足:老教师的课主要不足是教法不够灵活,师生互动方面有欠缺;青年教师的课主要不足是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整合不到位。物理:

(1)“三公开”活动能够充分地展示教师的个人风采,使得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不过从学校整体上看,对“三公开”活动本身的利用还不十分充分,大多的关注点还都侧重在教师个人展示的结果上。如果能从学科组或年级组的角度出发,从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中确定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利用“三公开”的“课堂教学”这个载体进行重点的探索和研究,把公开课的课堂变成个体或群体研究问题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那么公开课活动的效益可能会更大化。

(2)“三公开”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作用显而易见,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公开课活动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而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

切入点来快速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使之开展得“常态化”,如何使之平稳而有效地运作,如何使教师每一节课都达到公开课的“公开”境界,是需要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三公开”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师的进步确实令人欣喜。不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并着力解决。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教师作用发挥的问题、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课件制作和使用问题、教师教学基本功问题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课堂教学重点研究的内容。

3.从课后安排看,缺乏统一领导。有的学校参与听课的教师不多,课后缺少研讨与反思,活动缺乏实效性。

六、促进“三公开”活动开展的初步建议

教育局开展的“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对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各校必须再进行深入研究,贯彻好文件精神,为此,我们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三公开”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督导、检查与评价的推动作用,促进活动的规范开展。

2、普通高中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行动,统一检查。并坚持好五个原则:一是与学校常规教学相结合。二是与学校校本教研相结合。三是与学校教学评价相结合。四是与学校奖励机制相结合。五是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

3、学校应通过“三公开”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应通过“三公开”活动,在校内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骨干教师不断提高,推动老教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教师的常规课都能达到公开课的水平,推动我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5、要加强校际间公开课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活动质量。

铁岭市普通高中“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 篇2

公开课是一种既向学生开放,又向学生之外的其他相关人员开放的特殊课堂,是一种“不加隐蔽的教学”[1]。政治公开课就是这样一堂“不加隐蔽”的政治课。作为课,它理应体现课的价值。

一、政治公开课的课堂价值

1.公开课的课堂价值

当前各类公开课开展的目的主要有:展示教师形象,提高学校整体声誉;挖掘教坛新秀,为学校持续发展蓄积力量;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防止教师懒散无为,提高学校教学成绩。

综合分析这些课的目的,出发点无非两个,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由此观之,当前的公开课,基本立足点是学校,目的是维护学校形象,维系学校持续发展,奉行的是学校的绝对主体地位。

站在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反观当今风行的公开课,窃以为其课堂价值不在“公开”,而在“课”。既是课,就应该囊括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兼顾三方利益,促得三方和谐。以此出发,公开课应体现三大价值。

(1)学生能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此为常态课的要求,也应该成为公开课的终极价值。

(2)教师能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

这里的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点主要不在师生互动的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而在课前的备课和课后的评课及其后续研究和改进中。

(3)学校能获得整体实力的提升

实力提升与否,既不在完成了公开课的各项“规定动作”,更不在通过公开课学校收获的几个一等奖,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教师所获得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甚至是暂时没有解决掉的“麻烦”。学校的收获不是静态的、显性的,而是持续变化的和隐性的,以此带来的学校发展,不仅是持续的,更是健康的。

2.政治公开课的课堂价值

政治公开课作为众多课程中的一员,理应包括其他课程公开课的课程价值,亦即包括“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教师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得到提升”。但政治公开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其课程价值又不仅仅囿于以上三条。

在我国,政治课既分担着高考任务,也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重要使命,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担。综合分析,相对其他课程,政治课对学生而言更具持久性、影响更具潜在性和深远性,政治公开课的课程价值因而格外重要。

第一,对学生学习政治理论、政治知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政治知识的学习,为成功应对高考做准备,这是政治课的初级价值,政治公开课理应不能少。政治课与学生的高考科目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高考少了政治,目标的达成将受重大影响。政治知识的讲授具有极大的连续性,缺少其中任意一节课,知识的学习都将不完整。

第二,为政治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渠道,帮助政治教师提高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政治教师的学科幸福感。教师的学科幸福感首先基于“教师”角色而言。既是教师,就与演员、导演、编剧等其他职业角色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绝不是其他角色的融合亦或简单相加,而应体现“教师”这一特征,还教师职业一个“真”的本色。

政治教师由于其所承担的特殊使命,尤其不能和演艺界的各种职业角色挂钩。新课改推行以来,很多钻研政治新课改教学的一线教师把政治教师定位为“编剧”“导演”“演员”等角色,本意是想表达“新课改的政治教师需要更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却不想这样的定位忽略了政治课“真”的灵魂,给学生及其他同行留下“装”的话柄,留下“假”的印象。以至于很多人一提到政治课,提到政治教师,就与社会上的假丑恶、虚伪等联系在一起,超额附加给了政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让政治教师生活在学生、同行乃至社会的夹缝中,极大地影响了政治教师的学科幸福感。政治公开课中教师的各种生动形象的“表演”,课程讲授中的各种“完美”都是“装”的生动写照。

第三,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配合班主任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这是学校育人的关键一环。关于教育的真谛,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涵。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德育的关键部分,影响着学校德育的整体效果;政治公开课,作为政治课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和效果对政治课整体功能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如若教师在常态课中大肆渲染“真”品质的重要性,而在某一节公开课中却大行“装”之实时,学校整体德育的效果则相当于“99+1=0”,其破坏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永续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和信念教育是高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一大难题。目前中国的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焦点大有集聚之势。政治课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进行,且需得有效,委实是一大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一道不得不迈的坎。

二、当前政治公开课暴露的问题

1.“假”

为了使课堂达到一种完美和理想的状态,老师们做足了课前功夫:引人入胜的导入、自然的过渡,精巧的提问,华美的课件,甚至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精心策划。学生在老师一手导演编排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样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课堂还有多少真实性、有多大价值是值得商榷的。

2.公开课在表现形式上过多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的兴起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好帮手,使展示内容更丰富更直观,省了教师不少“手”力。公开课使用多媒体几乎成了一个定例。但是目前公开课使用多媒体多是从音响、画面、文字色彩、图像显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轰炸”,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无形中使教师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富有创意、具有个性的思维根本没有发散的空间。

3.政治公开课教学中,学生被工具化

学生呆板地听课,挺直的脊梁,专注的眼神,一个个如同应声虫般回应着老师,貌似老师在讲台上表演着炉火纯青的技艺,实则是一种走过场的把戏甚至是谋生的手段。更可怕的是,学生、上课的老师、听课评课的领导、教研人员都知道这种公开课在干什么,但都保持沉默。学生的进步并非因公开课而更胜一筹,反而映衬了授课老师在这样的教学中获得了所谓的荣誉、奖励和尊敬,也成为了教师晋升加薪的有利条件。这些都是与教学本质相违背的。

4.课堂教学评价形同过场

政治公开课的教学评价中,基本上一片“和谐”,优点是主流,缺点在少数,而且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缺点。评价的主体是清一色的各路领导和专家,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面子、关系、荣誉等充斥其中,公开课的主题偏离得太远,务虚的倾向日益严重。

三、政治公开课向常态课合理回归的路径

1.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异同

“公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不加隐蔽,面对大家(跟秘密相对),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而“公开课”就是不加隐蔽的教学,也就是“公开教学”,也即“观摩教学”。它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教研形式,是对同事、本系统专家、领导以及外校和外地的同行、研究者、行政管理者等人公开的课。常态课是按照课表安排每天要上的普通课,常态课与公开课有以下不同。

(1)目的不同。公开课除了和常态课一样,上给自己听、上给学生听(为学生学习服务)外,还要上给其他对象———熟悉的、陌生的、有利害关系的、无利害关系的人听。

(2)内容不同。一般的,从时间长度说,公开课就一个课时;从对象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自己班、自己的学生,这节课没完成的,下节课可以补上,另一种是借班上,上了这节课就走,这就决定了课堂内容一般都截取自认为最精彩、最有“嚼头”的部分,展示自己和学生最可“称道”的东西。

(3)环境不同。公开课的授课对象、授课场所、听课者等与常态课有着天壤之别,由于场所、对象的不同,讲课者的心态自然不同,心态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气氛、教学的质量不同。

2.政治公开课价值回归路径

政治公开课的课堂价值基于常态课,理应回归常态课,只有达到了常态课的要求,才有资格谈超越常态课,使政治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不仅有效,而且高效。

新课改之下的政治公开课课堂价值的回归,笔者以为,“求真务实”是必经之路,这个“求真务实”基于新课改,服务于政治课程。

首先,新课改之下的高中政治公开课要“求真”,求新课改之真,求政治课堂之真,求教师之真,求学生之真。

求新课改之真,就是要把握新课改的实质,避免课堂形式上的闹哄哄、知识逻辑的乱糟糟。新教材的典型特点是贯穿“生活”这一主线,围绕“三贴近”原则,建构的是生活逻辑。这一方面容易调动学生敏感的神经,让其快速参与课堂;另一方面,如若只停留在课堂的热闹,只停留在生活现象的抓取,不注意现象背后丰富内涵的分析,一切的热闹、“高效”都只能是虚有其表。

求政治课堂之真,就是要把握政治课的内核,不仅关注课堂内容之真,而且关注情感共鸣之真。政治课绝不是谁的传声筒,更不是谁的发言人,政治课分析的是社会现象,透析的是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既是社会现象,定然有真善美与假丑恶之分,政治课不能排斥假丑恶,政治课的真正价值在于,在假丑恶与真善美的对比中推动认识的发展,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积淀。

求教师之真,就是政治课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互动中要展现真实的自己,既包括教学活动组织的真实,也包括教学手段、方式选择的真实,还包括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真实。政治课教师不要把自己打造得那么完美,要允许缺点的暴露;不要把自己打造成“全能王”,政治课教师不是演员,不是编剧,不是导演,政治课堂也不需要这些与表演相关的要素存在。

求学生之真,就是要求政治公开课展现的是真实的学生,不是经过“包装”的“托儿”。课堂要有效,要有生成,必然要求课堂的不足,必然要求课堂要有疑问。如果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对老师的问题对答如流,那么这节课是没有一点价值可言的。

其次,新课改之下的高中政治公开课要“务实”。政治公开课的务实就是要学生在解决课堂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遭遇困惑,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不管是学生的成长,还是教师自身的成长,都需要过程的真实,都需要正视问题和不足。所以,政治公开课应该突出缺点和不足,肯定缺点和不足,正视缺点和不足,从而改变公开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和策略,改变评价主体和评价导向,并以此推动政治公开课的课堂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胡笳.高中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吴海军.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异化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蓝士成.展示课可以作秀吗[J].四川教育,2007(23).

[4]陈美兰.例谈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3).

怎样上高中语文公开课 篇3

公开课是基础教育单位或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教师践行教研活动的常规形式。其出发点,对于教师而言,是考察其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掌控能力、知识探索精神;对于教学基本单位而言,是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创造独特的校园课堂文化。公开课作为诠释个人教育理念的一种有效形式广泛的为教学研讨或教学技能展示方面所应用。可以说,每一个身在其中的老师都需要参加公开课,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公开课已经变味,变成了给前来听课的专家、领导和同行的表演课,但是,身在一线教学岗位,公开课是避免不了的,与其抱怨,不如仔细分析如何能上好一节公开课。笔者刚刚参加了一次公开的说课和一次公开的课堂教学,说课和上课之间相隔了一周,因此笔者在说课思路的基础上对最终公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通过这一过程和修改的几个点,可以反应出公开课教学侧重的是什么。以下是说课稿和上课稿。

二、《项脊轩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项脊轩志》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专题单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古文中的生活气息与情趣。大纲对于选修课程——古代散文的要求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初步把握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文注释完备,意脉流畅,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其中,也体现了古代士子理想失落的悲情。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半的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注释,学生可以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具备对世态人情的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了解“志”这一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特征。

(2)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3)探究归有光怀志而不得的精神世界。

2.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3.教学难点

探究归有光怀志而不得的精神世界。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因此,本课所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有: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3、导读法;4、学生自主学习法;5、讨论法;6、多媒体教学法。

(五)说教具

多媒体设备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寒花葬志》

2.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1)被称为明代散文第一人的归有光,自然是一位读书人,请找出体现作者读书人身份的句子。

(2)这位喜爱读书的古代士子读书的环境如何呢?

(3)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项脊轩的特征。

(4)找出项脊轩发生变迁的句子。

教师小结:一轩之变的背后是作者境遇的变化,但不变的是项脊轩对于作者的意义:心灵的港湾

板书:闭

3.深入研读,咀嚼真情

(1)破落的小木板房常人难以忍受,而身在其中的士子归有光感受如何呢?

(2)小组讨论,明确喜与悲的原因

板书

喜:珊珊可爱

悲:异爨、先妣、先大母、吾妻死

作者是如何表现书斋外的人事变迁引起他的内心复杂情感变化的

教师举例分析作者对母亲回忆的部分,学生寻例赏析。

讨论本段人称的变化:先大母—大母;先妣—而母—娘

教师小结:志的文体特征

板书:喜、悲

探讨发掘,精读文本

在项脊轩外,关怀过他的亲人相继离世,他对离世的亲人有着深深的思念,除此之外,还能不能发现其他情感。

板书:思

研读第二段,朗读归有光回忆祖母的部分

研读祖母三次不同语气的语言,教师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给予指导

A.一读:感知读

结合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事实,分析归有光“长号不自禁”的原因

B.二读:理解读

学生展示归有光生平,结合生平,说一说你理解的归有光怀的“志”是什么。

C.三读:体会读

教师补充展示作者相关资料。

活动设计:以作者的口吻设计三句话,对文中祖母的话给予回应。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

板书:闱、恧

作业布置:延伸阅读《寒花葬志》全文,赏析本文最后两段。

说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专题单元的第四篇文章。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古文中的生活气息与情趣。大纲对于选修课程中古代散文的要求是,积累文言知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初步把握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文注释完备,意脉流畅,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紧扣项脊轩内外的人与事来写,悲喜情感清晰地贯穿全文,善于拮取琐事来表现丰富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半的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注释,学生可以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具备对世态人情的理解能力。笔者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请同学写下令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教学主要围绕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展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汉语常见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及其用法。

2.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3.体会结尾“以景作结”的妙处。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结尾“以景作结”的妙处。

四、教法与学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简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导入

“你画我猜”——绘制课文内四样体现本文主要情感的事物,请学生来猜,从而点明课文主要人、事、物。

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项脊轩共有几兴几废,点明修葺前后的特点。

使用本人独创的“拨云见日”读法,朗读相关章节,教师做指导,明确作者对项脊轩的感情。

板书:怡然自得

作者对项脊轩如此钟爱,宁愿修葺也不愿废弃,可为什么在倒数第二段中出现了“室坏不修”这样的字眼。(承上启下,引出“喜”“悲”之情的分析)

2.琐事深情,深入分析

.喜:读书赏景之乐、琴瑟和鸣之乐

悲:异爨、母亡、祖母亡、妻亡

板书:喜悲

赏析“家有老妪……余泣,妪亦泣。”

(1)回忆一件琐事,抒发对亡母的思念之情

(2)“先妣”—“而母”—“娘”称谓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情感细微差异

(3)“而母”的“而”之外,本文中还有那些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余—余稍为修葺

吾—吾妻归宁

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二人称:而—而母立于兹

汝—汝姊在我怀

若—久不见若影

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补充)

注意:

人称词

句子成分主语宾语定语

我√√√

余√√√

吾√×√

而、乃不能做宾语(含否定句),一般也不做主语,常见于做定语。文中“而母”做主语的是“母”,“而”做定语。

除了“悲”情还有什么情,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1)对亡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2)对祖母殷切希望落空的愧疚之情

(3)对自身功业无成的愤懑之情

板书:恧

3.以景作结,探究讨论

文章写到倒数第二段,轩中人、轩中事已写尽,为何还要赘述最后一段,可否删去。

教师总结,从泣到号到无言,有年龄增长后的沉稳深沉,更有历经生活磨砺后的沉默内敛,感慨遂深,下笔遂简。

庭有枇杷树——孤独

吾妻死之年——丧妻

手植 —— 物是人非

今已 —— 时光流逝

板书:物是人非

展示苏轼《江城子》,体会“以景作结”的妙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教师小结

天地间最可动情的不是山崩地裂英雄挺身而出,而是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项脊轩志》借一轩而寄三世,凭一斋而怀三人,流芳世间的正是它用琐事而表达深情的写法,所谓平淡朴实的语言最显力量,本文字里行间无雕无饰的生活小事,正显出作者对家人的一腔深情。而结尾处,令人过目不忘“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更是文章深沉所在。全文形散神聚,写尽书斋往事,怀尽书斋中人,也将作者胸中情感渗透其中。

5.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归有光《寒花葬志》,进一步体会作者“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并运用这种写法,写写自己的生活往事。

6.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评价标准

想要上好一节公开课,首先我们要看现行的是标准是什么。目前比较流行的几大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如下。

辽宁师范大学罗明基教授在《教学论教程》中,对一堂好的公开课提出是以下六个要求:一、明确的教学目的;二、内容正确;三、方法得当,四、是组织得当;五、师生积极性高;六、教师要有全面扎实的基本功。

以北京师范大学安文铸教授为代表的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标准认为一节好的公开课,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也就是说能充分运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状态。

在由钟启泉、崔允淳、张华等教授编写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解读)一书中,由教育部组织的课程改革专家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做了详细的描述,现在主流的对于公开课教学评价大多依据此书。第一,一从教学目标上来说,要求教师把全班学生都培养成推理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学习的学习者;第二,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第三,教师要为学生管理学习环境营造,学习学科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第四,要促进教学,教师要从教学当中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而随着近来对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越来越重视,一节课上所表现的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和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两点,就成为评价一节公开课的重要标准。

操作方法

明确了评价标准,我们就可以有一些具体的做法了。比较两篇教案的思路,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具体化。

一节课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有且只能达到1到2个教学目标,其中一个作为教学的重点,另一个作为教学的难点,超过三个以上,这节课的主要精力就会分散。如以上两篇设计,说课设置了三个目标——(1)了解“志”这一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特征。(2)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3)探究归有光怀志而不得的精神世界。而在最终的教学设计上,保留了原先的第二条——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改原来的两个目标为了解古汉语常见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及其用法和体会结尾“以景作结”的妙处。

教学目标进行这样的修改,有两个原因。一来文言文教学,如果它单独作为一节公开课的话,必须要和其他的文体区分开,那么关于文言的知识是不可回避的,所以最后的定稿当中将文言的“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提出。二来,一篇一个好的公开课应该有亮点,这个亮点应该是很多人关注同时又能体现授课教师风格的一个点。而《项脊轩志》,作为一篇写情很出色的文章,所表现情的手法无非是两个也就是教学目标二和三中表现出来的用细节写情,和情到深处不写情而用景来作结,这两个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之后,目标非常突出清晰。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整个一节课环节非常紧凑。如果按说课稿中的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一节课其实不足以涵盖说课的目标,目标达成不了绝对是公开课的大忌。

2.对导入的重视。

听课人也好,学生也好,见到的第一面其实都是导入部分,导入不需要夸张,但是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切合文章的中心,最好能够通过导入串联起全文;第二,要有新意,让评委和学生会心一笑,对整个公开课产生期待。以本文为例,第一次导入设计的是用《寒花葬志》进行导入,设计意图是为了突出“事细而情深”的写作特点,突出教学重点。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没法实施。因为《寒花葬志》虽然也是归有光的作品,但是同学们没有学过不熟悉,那要么要提前预习,要么要在课堂上当堂讲解,反而占用了整体学习时间,所以在最后上课过程中被抛弃。最后的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是“你画我猜”这个方法,也就是让学生画课文中的事物学生猜,主题其实是梳理课文,突出细节描写,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紧密相关,而且通过黑板上所展示的事物,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串联文章内容,也不显得突兀,也不需要额外再花时间。

3.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法千变万化,在文章内容整体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突出一两个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本文的教学设计,实际授课过程当中,笔者就采用了独创的朗读法,这个朗读法相比较说课稿中较为泛泛的诵读,内容更集中,形式更新颖,且更结合教学的实际,令学生和听课人都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4.现场的师生互动。

无论哪种评价标准,都很关注良好的师生互动。那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师一定要仔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要太深奥,要切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互动显得很虚假,且很难精彩。笔者在最终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自己都有亲情友情的经历,也都有过对情感的体会,立足于其共存的点,有利于激发共情。

(2)讨论设定要适时。讨论环节设计在课上到接近三十分钟的时候,此时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谈感悟的时候不会偏离课文。然后再展示一篇学生所熟悉的课文,有利于他们对这种写法的进行理性的总结,从而达到升华的目的。

(3)教师要对所讨论互动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把握。这是为了在公开课当中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质量。因为教师需要对学生发言作出总结,这个时候听课人就会关注总结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从而做出评价。所以在最终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关于“以景作结”的讨论,这个讨论经过实践证明开展得不错。

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肢体动作的恰当运用,教学语言干脆利落,板书设计的精巧等等,篇幅所限,也就不一一赘述了。作为一线教师,公开课是必须面对的,因此,注意总结反思,会让每一节公开课真正成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实践场。

2010人人公开课工作总结 篇4

工 作 总 结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全面落实《铁岭市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实事求是的讲我校从2008年9月开始,每学期都开展了“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将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广大教师在这样全校性的教研活动中得到锻炼,教学理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不断提高,具体工作如下:

一、教研组集中教研,人人上公开课,注重教研组组内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每学期我校都在开学的第二、三周开始,组织广大任课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听评活动,教导处统筹安排,编排活动日程表,在一楼进行公示,供广大教师在没课的情况下进行听课。组内教研课采取教导主任包教研组,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全组教师人人参与的办法。活动中,人人上课,人人听课,人人课后反思,人人互动评课。这样充分调动了全体任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增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每学年我们把3-4月份,9-10月份作为我校的教研活动月,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工程来抓,此活动命名为:“北山小学教学总动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应该说这项活动深入人心,不仅给广大教师创造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宽广舞台,同时也培养了我校教师的民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与人交流的思想。

二、校本教研会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

引领作用。每学期我校都在组内教研课的基础上,选出名师、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上示范课,召开校级教研会,让学科骨干教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呈现给广大教师,让广大教师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明确教改方向。另外,每次校教研会除了学科骨干教师作公开课以外,还有执教者的课后反思,教导主任的有针对性的评课,教学校长的专题业务讲座,校本教研会引领广大教师的课改方向。

三、家校联合,家长进课堂。开门办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

我校提出了开门办学的思想,即敞开教室门,不管什么学科,不管哪位教师,随时接受家长听课。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家长听课后的意见可以反馈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反馈到学校,也可以将反馈意见直接投到校长信箱,学校定期召开领导专题会议,将家长的反馈意见汇总,研究整改意见。应该说开门办学,起初确实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但是的的确确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几学期的做法,我校教师也适应了这一做法,习以为常了。另外,每学期学校都有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学校都统一安排了相关内容,有教师上课,学生读书活动展示,班主任对班级工作介绍,参观学校环境、专用教室以及学生书画作品、二课活动等,使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办学之中,倾听家长的心声,提高办学效益。

四、健全管理及奖励机制,推动“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

天公开课”良性循环。

首先学校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教师工作量化考评之中,学校要求凡是不参与组内教学公开课的教师,教学考核视为不合格,属不合格教师,取消其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资格,另外在各级公开课活动中,学校每学期都评选出30%的校级优秀课,对不同级别的公开课,学校在期末考评奖励中予以相应的加分和奖励。充分体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课改、热衷于教研的工作热情,推动了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总之,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从我校学苗大幅度增加,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工作深入人心。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将这项工作常抓不懈,让北山小学成为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

铁岭市普通高中“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 篇5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6

一、导入

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背景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2.作品欣赏

(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

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

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

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多

“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投影显示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宗璞《废墟的召唤》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梦唐·温庭筠

(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

3.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

(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

(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4.朗读、背诵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成诵。

铁岭市普通高中“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 篇7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案、课件、试卷等资源共享已经非常普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能不能实行即时共享呢?即让教师的每堂课都成为公开课,其他教师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任意点击观看其他教师的上课实况,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是监控系统和自动录播系统。监控系统主要是领导对教师课堂情况进行监控,便于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所以只有少数管理者才能看到教师的授课实况,对教师的相互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反思作用有限。自动录播系统价格昂贵,如果一个学校只有一套自动录播系统,教师上课的机会就比较少。我校开发听课系统,可以让每个教师能坐在自己的电脑前欣赏其他教师原汁原味的教学实况;可以将自已的课堂实况录制到电脑里,用于课后的教学反思;可以将别人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段录制保存,作为自已的教学资源;可以向广大家长直播每位教师的教学实况;可以在教室里重新为学生回放需要重听的内容。与目前普遍使用的监控系统和自动录播系统相比,具有投入少、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听课系统与监控系统的区别

从技术层面来说:监控系统只从监控点统一采集图像信息,到视频服务器,然后输出到电视墙或监控中心的电脑。监控端只有一个。而我校的听课系统是采集视频和音频数据(而且要求音频清晰度高),再由视频服务器把采集到的数据根据听课教师电脑的多少分配到各个教师的电脑上。这种方式的监控端或叫听课端会有很多,每个客户端都会占用大量网络资源。数据量和监控系统的数据量不可同日而语。

听课系统在编解码技术上有极高的要求。在码流压缩过程中,既要保证视频、音频的清晰度,又要保证传输过程的数据流量最小化,能在校园网内正常传输,保证上百名教师电脑的正常浏览。监控系统采用恒定码流技术。听课系统在码流传输过程中采用动态码流技术,可随着访问人数的多少和传输流量的大小,动态调节码流大小(50~200k)保证网络正常传输、浏览。

从使用方式上来说:监控系统在使用上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平台。听课系统是一个平等的资源共享平台,校长可以浏览所有教师的上课,所有的教师也可以浏览其他教师包括校长的上课。

●听课系统与自动录播系统的区别

自动录播系统一般学校只有一至两套,一般用于公开课教学。教师要上课,必须要到安装了自动录播系统的教室去才能共享给整个学校。教师上课必须要戴上话筒等拾音设备。这样总给教师和学生有一种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感觉。而听课系统是每个教室都安装设备的,教师上课时不用带任何设备,和平时上课一样。

另外,上公开课时教师一般都经过精心的准备和演练。其他教师很难把公开课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来。而听课系统采集的授课过程是“原生态”的课堂实录,便于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便于教师发现自己上课过程中的问题;便于学校管理层发现授课教师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

●开发和使用听课系统的必要性

1.是教师学习与反思的需要

为什么同一教案,不同的教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主要在于授课艺术水平的高低。教师把自己的课和同学科教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差距,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是缩短与优秀教师差距的重要途径。

教师最不清楚的就是不知道自已的课是什么样子的,每个教师能随时录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解剖,就会发现课堂中有许多无效劳动。当我们的教师第一次看到自已的授课录像,在自己的博客中几乎都写道,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原来对自己的课很自信,今天我才知道,重复的语言是这样的多,逻辑性是这样的差,肢体动作是这样的差劲,难为学生了……

2.是优质资源共享的需要

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是相对而言的,同时总是稀缺的。建立听课系统后,就可以使学校优质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一是教师可以将其他教师的精彩的教学片段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二是直接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让全年级,甚至全校学生共享。

3.是强化过程管理的需要

课堂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从学校管理角度讲,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学过程负有监督、考核、反馈、指导、评价的责任。听课系统有利于管理者能够即时、真实地了解教和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是学生温故知新的需要

记忆和遗忘是一对孪生兄弟,学生不可能把教师上课的内容一一记住。所以教师的上课过程并非是随着下课的铃声而结束,学生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自动录制功能,能随时重新浏览上课录像,重新复习已上过的课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铁岭市普通高中“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 篇8

关键词:地理公开课;低效行为;无效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22-02

高中地理公开课是为了体现课改思想,展示教师教学设计、教态语言水平、师生互动情况,交流教学经验所作的公开、正式的课程形式。前来听课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及各级领导。一堂真实而又常态的高质量公开课对于听课的广大教师而言,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有着很大的启示。但对于公开课的开设,众多教师都深感困难和疲惫。究其原因,是有许多低效和无效行为充斥其中,大多数老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授课者身心俱疲,听课者心生厌恶,收获甚少。细数高中地理公开课中的低效及无效行为如下。

低效行为一:课前准备时间过长,所耗人力、物力过多。

一般一节市级公开课的准备时间约为一个月左右,若是省级及其以上的公开课准备时间就更长了。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打磨细节肯定是必要的,因为高中地理公开课是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的;并且每一次公开课后开课者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会有很大感悟和提升。但是过度的作为是要带来负面效应的。有些教师为了让多媒体课件新颖、漂亮,会请到专业的电教人员帮忙制作课件,并且多次修改;公开课之前的试讲少则五、六个班,多则十几个班,本校班级不够了,还会到外校去借班上课;每一次试讲,必定会请其他老师前来听课,课后再讨论、磨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所耗精力过多,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种种行为让开课者非常疲劳,其他相关教师及学生也深受其累。

低效行为二:开课内容选择过于集中在某些课程内容上,重复率过高。

回头细想,近些年的地理公开课内容好多都是重复的,例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常见天气系统”、“洋流的地理意义”等等,往往是张老师开这一节内容,李老师也开;去年有老师开过这节课,今年还开这节课。同一课程内容,由不同教师来开课,可以展示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对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会获益匪浅。但选课过于集中在某些章节上,而且所用课件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则听课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些章节条理层次较清晰,课件好制作,师生互动可以多一些,开课者易讲易出彩。可是,对于听课的大多数教师而言,这些重复开课的内容他们也已经处理的比较熟练了,他们真正想观摩的是日常教学中平淡的、不太好处理的教学部分。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若有教师能开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来,给予广大教师启示与模式,可谓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了。

低效行为三:形同虚设但每人都设置的教学目标。

近些年来,为了体现教学目标明确,几乎每位开课者都会在上正课前用文字形式向所有人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展示目标很清楚;但对于还未接触本节课的学生而言,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模模糊糊,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根本记不住,甚至不知所云。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这种目标说白了就是不顾主体、只给听课老师和领导们准备的。要想体现教学目标明确,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把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目标,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例如,在给学生的教学案中写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节课基础内容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回顾学习目标,看看自己达成目标的情况。

低效行为四:为了让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所设计的问题过浅过细。

师生互动,是公开课中展示出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认为师生的问与答应该是完美无缺的,不应该出现任何答错、答不出来、学生突然发问的现象。并且公开课往往要体现素质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许多开课者让认知水准已经较高的高中生回答一些初中生便可回答的问题,然后给以“非常好”、“很好”之类的评语,整堂课充满“赞赏”,十分“和谐”。殊不知,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协调统一;教学设计应该充满智慧、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所设计的问题应该针对学生认知水平,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相互合作、探讨,解决后使学生得到愉悦和满足。在课堂上出现学生答非所问,或者答错的现象时,恰恰最能体现授课者把握课堂、把握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教师迅速而准确的做出适当反应及评价、解答,对学生来说获益匪浅;听课者则听到、看到了一堂真实、原生态的好课。

低效行为五:滥用多媒体手段。

为了体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帮助解决课堂教学中较难表述清楚的知识点,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多媒体课件刚刚开始运用是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许多电脑课件在处理教学内容时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可如今,大多数人进入了一个误区:无电脑不成课。并且许多开课者将所有的内容全都放到电脑上展示出来,并且完全抛弃传统的诸如黑板板书、粉笔画图、肢体表达等手段。

如此做法带来的后果是:

(1)依然满堂灌,只不过由过去的满堂讲变成现在的满堂看,学生依旧很疲劳;

(2)有些课程内容完全运用电脑等多媒体手段实属“高射炮打蚊子”,效果一般,而备课量徒增;

(3)对于有些学校条件较差的教师而言,恐怕这样的课听完后收获甚少,因为实在无力模仿;

(4)长期如此,教师板书、板图能力倒退。

低效行为六:只评课,不研讨

公开课结束时,都有一名知名专家或老师进行点评。绝大多数评课者水平很高,一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听课水平。能够准确分析本节公开课的优点,一针见血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对于授课者来说是很大的收获。只评课,不研讨,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再高明的评课专家,发表的也只是个人心得。若开课者、听课者、专家、领导能够平等的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就一些问题引发争论,相互探讨,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公开课意义也就真正得到了体现。除了上述6种低效行为外,公开课中还有一些更令人厌恶的无效行为。造假行为就是一典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课堂“炒冷饭”;选班上课;“差生”读书或回答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好生”回答思考性问题等等。

无效行为一:课堂“炒冷饭”

对于“炒冷饭”现象,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可奈何的。若在本校开课,有的老师事先会先在开课班级进行试讲,然后再正式开公开课,这是故意行为;有些老师要到外校去开课,事先没有联系好,以至于所开课程其他学校已上过,但因为课题已经确定,不便再改,所以也就再炒一遍冷饭,此属无可奈何型。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宝贵的课时被浪费,并且洞悉到正式而又神圣的公开课原来可以如此造假,影响和后果都是非常坏的。

无效行为二:选班上课

选班上课,一般只要不是赛课,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特别是开课者到生源相对较差的学校去,都会选择该校最好的班级上课,以期达到较好的开课效果。其实,原生态的、真实的公开课应该杜绝这种行为。因为备课过程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备学生”。一个称职的老师应该事先了解开课班级生源情况,做好各种充分准备,随机应变。毕竟,对于老师而言,我们是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的。

无效行为三:答题选生

“差生”或读书或回答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好生”回答思考性问题,这种现象也时常发生。有的老师事先勾出不同层次学生名单,课上针对不同问题,提问时“有的放矢”,以期师生互动环节不出任何差错。如此造假,对于公开课而言,实属无效行径,也应杜绝。

高中英语公开课总结 篇9

英语公开课心得体会

公开课有利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我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和提高。10月28日,我校举行了送教下乡活动。来自州二中的两名教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生动的公开课。通过本次公开课,我受益匪浅。首先,在上午的第二节课,来自州二中初中部的宋老师用多媒体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示范课。她的课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受,尽管是没有见过面的教师,但学生们并不胆怯,而且,课堂的氛围也很活跃。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多媒体教学的便利和优点。可以使我们教师省下很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而高中教师梁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采。他的口语很流利,同时又能照顾到班里面大部分的学生,这是我在以往教学中所忽视的。因为我们总是害怕时间不够,而照顾不到办理的大部分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

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3、情景教学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课堂设计上也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一节学生能接受的情景教学场景。

4、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既要比较全面地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比较恰当。每一小组都安排有一至两个英语水平相对好点儿的同学,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激发那些英语水平相对比较好的同学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起带头的作用,以一带一或以一带二,本人积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用英语进行对话,体验到说英语的乐趣。从而慢慢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再次,通过听这次的公开课,我发现自己有着那么多的不足。我才知道,这中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而这个差距,正是我要虚心学习的地方。

最后,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篇二: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

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

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教师,我想每一位新教师此时应该和我一样已经上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了,而这第一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现在想想仍能感受到当时无比激动和紧张的心情。下面我就谈一下对这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所讲述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上课前,我原来预备了reading, 既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发现我不知不觉已导入很多课外内容,如:地球上的灾难,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地震的前兆等等,而这些内容与本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介绍地球上的灾难时,我准备了各种灾难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对灾难有直观地了解,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都这些图片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都能够第一时间说出灾难的名称,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很难用英语来表达这些图片,所以就出现了大家张口说不出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生们的表达多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来描述这个灾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展开地震这个话题之前,我是通过一张地震的图片来导入的,引出来的话题就是去年发生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这部分内容我是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给时间他们进行表演和展示,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天空,还他们一份自信。而他们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汶川地震发生之时,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图片来回忆地震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让全班同学内心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没有矫揉造作,显得颇为自信,也游刃有余,出色之处,不是换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这掌声对他们参与者来说更是珍贵了,他们更在乎同学的评价。

另外,在阅读完唐山大地震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cloze 练习。由原来的个人独立完成和做完后找个别学生从头到尾读出答案的传统型的做法,改为让学生以pair work 形式去完成cloze。更突出了新教材的合作性学习的理念。新教材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为这堂课上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要求他们课前必须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能默写出来,(一般教学大多要求学生在老师教完之后才听写)并且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我感觉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对于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突然扩大的庞大的生词量是有一定的帮助。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是pre-reading部分对发言学生的选派方式的设计能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无论他们成绩好坏, 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以及有展现才能的机会。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叫你大吃一惊的课堂

行为,如果你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不仅会化险为夷,而且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进行到一道想象题,“假如发生了地震,你只能拿一种东西,你会拿什么?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有的说钱,有的说手机,有的说什么都不带,保命要紧??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如果发生了地震,我无论如何要带上我的弟弟,因为平时一向都是我照顾他??”哦,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的回答超出了自我,上升了一个层次,我何不趁此机会炒作一下?于是,我在做总结时加了一句:“假如发生地震,你准备带一样东西,这时,你看到了奶奶,你如果带走了奶奶,你便不能带走任何其他东西了,你还会带她吗?”同学们的回答斩钉截铁:“会!”接下去问为什么?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其实,我在无意间已落实了我的德育目标,一个人在危难之际,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关心别人,对于亲密无间的家人,更要如此。

本节公开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有待改进,比如有些练习的难度偏大,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原文来找相关的答案,一堂课下来内容安排得过多过满,学生难以吸收过量的知识。还有就是在话题句子翻译的过程中,我仅仅采用了口头提问的方式并且预先提示了重点短语和句型,这一做法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让两个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再针对学生写出的句子进行讲解,适当地引导,效果会更好。另外,所选句子数量较多,如果能够精简到5至6个则更好。

总之,本节课我基本上能够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在以话题为主线索的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注重语言的实际综合运用,以课本为蓝本,通过加入汶川地震的信息,贴近生活,紧跟时事热点话题,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比较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线索,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搜集、整理、设计、反馈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小组互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适合你的学生实际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平时多做有心人,加强理论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多思考,多实践,我们的教学水平就能逐渐提高。

篇三: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

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

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一: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

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教师,我想每一位新教师此时应该和我一样已经上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了,而这第一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现在想想仍能感受到当时无比激动和紧张的心情。下面我就谈一下对这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所讲述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earthquake”。上课前,我原来预备了reading,既thenighttheearthdidn’tsleep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发现我不知不觉已导入很多课外内容,如:地球上的灾难,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地震的前兆等等,而这些内容与本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介绍地球上的灾难时,我准备了各种灾难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对灾难有直观地了解,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都这些图片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都能够第一时间说出灾难的名称,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很难用英语来表达这些图片,所以就出现了大家张口说不出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生们的表达多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来描述这个灾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展开地震这个话题之前,我是通过一张地震的图片来导入的,引出来的话题就是去年发生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这部分内容我是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给时间他们进行表演和展示,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天空,还他们一份自信。而他们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汶川地震发生之时,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图片来回忆地震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让全班同学内心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没有矫揉造作,显得颇为自信,也游刃有余,出色之处,不是换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这掌声对他们参与者来说更是珍贵了,他们更在乎同学的评价。

另外,在阅读完唐山大地震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cloze练习。由原来的个人独立完成和做完后找个别学生从头到尾读出答案的传统型的做法,改为让学生以

pairwork形式去完成cloze。更突出了新教材的合作性学习的理念。新教材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为这堂课上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要求他们课前必须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能默写出来,(一般教学大多要求学生在老师教完之后才听写)并且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我感觉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对于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突然扩大的庞大的生词量是有一定的帮助。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是pre-reading部分对发言学生的选派方式的设计能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无论他们成绩好坏,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以及有展现才能的机会。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叫你大吃一惊的课堂行为,如果你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不仅会化险为夷,而且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进行到一道想象题,“假如发生了地震,你只能

拿一种东西,你会拿什么?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有的说钱,有的说手机,有的说什么都不带,保命要紧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如果发生了地震,我无论如何要带上我的弟弟,因为平时一向都是我照顾他”哦,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的回答超出了自我,上升了一个层次,我何不趁此机会炒作一下?于是,我在做总结时加了一句:“假如发生地震,你准备带一样东西,这时,你看到了奶奶,你如果带走了奶奶,你便不能带走任何其他东西了,你还会带她吗?”同学们的回答斩钉截铁:“会!”接下去问为什么?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其实,我在无意间已落实了我的德育目标,一个人在危难之际,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关心别人,对于亲密无间的家人,更要如此。

本节公开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有待改进,比如有些练习的难度偏大,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原文来找相关的答案,一堂课下来内容安排得过多过满,学生难以吸收过量的知识。还有就是在话题句子翻译的过程中,我仅仅采用了口头提问的方式并且预先提示了重点短语和句型,这一做法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让两个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再针对学生写出的句子进行讲解,适当地引导,效果会更好。另外,所选句子数量较多,如果能够精简到5至6个则更好。

总之,本节课我基本上能够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在以话题为主线索的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注重语言的实际综合运用,以课本为蓝本,通过加入汶川地震的信息,贴近生活,紧跟时事热点话题,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比较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线索,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搜集、整理、设计、反馈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小组互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适合你的学生实际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平时多做有心人,加强理论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多思考,多实践,我们的教学水平就能逐渐提高。

>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二:高二英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822字)

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提出开展“中青年教师过关公开课”活动,我校的英语教师、还有学校资深的专家教师进行了听评课,使我受益匪浅。现就我在四月十日下午第二节上的一节公开课的课后反思:

我讲的内容是高二年级必修七第二单元(机器人)阅读部分第三课时,我将这节课设计为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再导入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本人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辅助课件,内容多、容量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局面,使课件媒体使用恰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这节课反应敏捷,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气氛热烈。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因此在讲解新课前后,我设置的问题较简单以便让基础较弱的同学都能来回答,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我对这堂公开课周密的计划、精心的设计,总算比较成功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和任务,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1、时间把握得不是太好,讲课文的时候觉得有点赶;

2、应再加强对多媒体技能的学习;

3、应再加强语言上的抑扬顿挫;

4、学生回答问题的面应再大些。

我常常自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是固定的课堂模式,而是语言习得的规律,是求知与成长过程的成就体验,是创造的乐趣,是一种学与教、生与师的和谐境界,让教学之树常青的秘笈在于,实践、反思、学习、创新、特色。每一堂课都是学法的获得,人生的感悟,兴趣的延伸。我们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多听各位教师的课,多钻研教材,多了解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争取不断进步。

>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三: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7375字)

对青年教师来说,开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累掉一层皮,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培养的摇篮。下面,我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基础,从如何看待英语公开课、课前如何备课、课中如何实施、课后如何总结等四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一、理性看待公开课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点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被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1.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用以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的展示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诱导和强化教师的外在动机,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认识到,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个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吁公开课的主办部门要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优秀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背离课堂教学研究的本身价值。

2.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一种凝练和提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胭脂味太浓;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关联,以自己的平时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异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上课教师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只有注重平时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该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3.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1],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他的一种认可。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 篇四:如何上好高中英语公开课 谈如何上好高中英语公开课

对青年教师来说,开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累掉一层皮,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培养的摇篮。下面,我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基础,从如何看待英语公开课、课前如何备课、课中如何实施、课后如何总结等四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一、理性看待公开课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点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被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1.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用以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的展示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诱导和强化教师的外在动机,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认识到,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个性探索;另外一

方面,也呼吁公开课的主办部门要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优秀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背离课堂教学研究的本身价值。2.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一种凝练和提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胭脂味太浓;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关联,以自己的平时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异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上课教师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只有注重平时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该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3.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1[1],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他的一种认可。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往往会获得更多机会,而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其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条关于公开课评价标准的潜规则,让不少青年老师担心上课失败而给自己和学校蒙羞,从而对公开课望而却步。

如果把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展示,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虑到公开课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功能,则应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新阶段,具有更强的发展动机,上公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起步更为重要。

名师的公开课要偏重它的示范、宣传和学习功能,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则重在研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建议公开课主办单位要合理设置这两类公开课,并适当向年轻教师倾

斜。另外,青年英语教师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不论公开课的级别是高是低,都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开课任务,绝不推诿。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寝食难安是所有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开课经验鲜少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因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中,所以在面对公开课任务时,很多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紧张、忧虑、恐惧、犹豫等。这是一种自然反应状态,是教师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有助于上课教师保持适度兴奋度,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激发身体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当然,焦虑也不能过度,否则,带来的只是恐惧害怕、心烦意乱和士气低落。焦虑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就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保持适度焦虑。

2.独辟蹊径,选准新切入点。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有点固化,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开设课文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让学生略读和扫读,回答几个问题,做一些true or false的练习,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机会自选上课内容,我建议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去探索一些无人问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中,一位青年老师敢为人先,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原因是这种课型一般都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易显得沉闷。

但是,这节公开课由于教学内容选择大胆和教学设计新颖,而出奇制胜。本堂课中所采用的语言知识语境化教学方式,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本次活动过后,该上课老师还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学展示。应该说,这节课有着巨大的

研究价值,同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激起我市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教学的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

学校或教研单位在安排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统筹兼顾,做到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苏州市现在提倡一种单元系列公开课,即把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课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授课,这些课受同一个话题所统领,前后之间互相衔接,较好的呈现了单元教学的全貌和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系列公开课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彰显个性,汲取集体智慧。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要有上课教师的独立思考,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思想,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或再现。教师也不能逢场作戏,只会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去参考网络资源,或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在整合资源和征求意见时,要懂得取舍,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选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否则,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大煞风景的失败课型。

一是,“撞衫课”。在同题异构观摩课活动中,常有一些上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存在雷同,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本来是相同的课题,由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解读,结果变成“同题同构”,弄得听课教师一片哗然,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课后一问才得知,他们参照了同一个网络资源。道理很简单,你能轻易找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不费力气的搜索到。

二是,“杂烩课”。在一些不恰当的集体备课中,年青教师由于人微言轻,言论主张不受到重视,被晾在一边;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全部由资深教师说了算,你一言我一语,拼凑而成。这些主意单个看都很漂亮,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灵魂主宰,无论怎么看都别扭。这就好比用多个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凑成一张脸,那么这张脸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协调。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可取,它扼杀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执教者早就沦为一个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是,“模仿秀”。有的上课老师采取“拿来主义”,对照着名师现成的经典课堂案例,一笔一划的学着做。但是,由于上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名师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来像一个本来适合休闲穿茄克衫的人,结果穿上了一件笔挺的西装,那么怪异。或者由于上课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来好似一个小子,穿着尺码大一号的衣服,那么别扭。

4.挖掘资源,精心制作设计

对于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上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狂轰滥炸,一节课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却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我们要学会量体裁衣,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些材料适合于讨论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观看影视作品,有的适合于欣赏感悟。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还要符合上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善于表演,有的班级乐于思辨,这些都是上课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活动设计要追求有效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制作课件时,我们要追求一种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力求注意以下几点:⑴不盲目追求高级软件,用ppt制作的课件就完全可以满足公开课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实用,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学内容;⑶课件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颠三倒四,一会儿往前翻,一会往后翻,影响教学的流畅性;⑷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最好选定一两种颜色,不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齐上,引起视觉疲劳;⑸一节课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教学内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课变成“看电影”。5.好“课”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开课,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看怎么个磨法。如果把一堂课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应用科学方法,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这种科研式的磨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进上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正确的辩证性理解,要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怎么打磨?

首先,上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去“磨”学生,更不是上课老师与上课班级进行的课前“彩排”。相反,上课教师是通过打磨,对教材处 篇五: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

高中英语公开课反思

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教师,我想每一位新教师此时应该和我一样已经上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了,而这第一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现在想想仍能感受到当时无比激动和紧张的心情。下面我就谈一下对这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所讲述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上课前,我原来预备了reading, 既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发现我不知不觉已导入很多课外内容,如:地球上的灾难,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地震的前兆等等,而这些内容与本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介绍地球上的灾难时,我准备了各种灾难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对灾难有直观地了解,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都这些图片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都能够第一时间说出灾难的名称,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很难用英语来表达这些图片,所以就出现了大家张口说不出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生们的表达多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来描述这个灾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展开地震这个话题之前,我是通过一张地震的图片来导入的,引出来的话题就是去年发生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这部分内容我是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给时间他们进行表演和展示,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天空,还他们一份自信。而他们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汶川地震发生之时,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图片来回忆地震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让全班同学内心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没有矫揉造作,显得颇为自信,也游刃有余,出色之处,不是换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这掌声对他们参与者来说更是珍贵了,他们更在乎同学的评价。

另外,在阅读完唐山大地震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cloze 练习。由原来的个人独立完成和做完后找个别学生从头到尾读出答案的传统型的做法,改为让学生以pair work 形式去完成cloze。更突出了新教材的合作性学习的理念。新教材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为这堂课上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要求他们课前必须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能默写出来,(一般教学大多要求学生在老师教完之后才听写)并且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我感觉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对于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突然扩大的庞大的生词量是有一定的帮助。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是pre-reading部分对发言学生的选派方式的设计能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无论他们成绩好坏, 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以及有展现才能的机会。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叫你大吃一惊的课堂行为,如果你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不仅会化险为夷,而且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进行到一道想象题,“假如发生了地震,你只能拿一种东西,你会拿什么?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有的说钱,有的说手机,有的说什么都不带,保命要紧??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如果发生了地震,我无论如何要带上我的弟弟,因为平时一向都是我照顾他??”哦,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的回答超出了自我,上升了一个层次,我何不趁此机会炒作一下?于是,我在做总结时加了一句:“假如发生地震,你准备带一样东西,这时,你看到了奶奶,你如果带走了奶奶,你便不能带走任何其他东西了,你还会带她吗?”同学们的回答斩钉截铁:“会!”接下去问为什么?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其实,我在无意间已落实了我的德育目标,一个人在危难之际,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关心别人,对于亲密无间的家人,更要如此。

本节公开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有待改进,比如有些练习的难度偏大,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原文来找

相关的答案,一堂课下来内容安排得过多过满,学生难以吸收过量的知识。还有就是在话题句子翻译的过程中,我仅仅采用了口头提问的方式并且预先提示了重点短语和句型,这一做法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让两个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再针对学生写出的句子进行讲解,适当地引导,效果会更好。另外,所选句子数量较多,如果能够精简到5至6个则更好。

上一篇:申论热点:新型职业农民下一篇:两汉诗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