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2024-04-18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精选8篇)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1

招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辖10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开发区,58万人口,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县级市之一。目前,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59位。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省和烟台市的统一部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19%和36%;万元GDP能耗为0.83吨标煤、取水量为36吨,分别下降0.28%和

3.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9%,提高了5.4个百分点。

一、招远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招远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招远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招远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保有矿产储量2亿多吨,境内富含金、银、铜、花岗石等多种矿藏,尤以黄金、花岗石的储量、产量比较突出。目前,黄金探明储量、保有储量和黄金产量居全国县级(市)之首,拥有较大的花岗石矿床3处。2004年,全市实现矿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4%。长期的开采,使招远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逐渐枯竭、循环利用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的沉重压力;招远同时也是一个资源、能源相对短缺的城市,辖区内没有煤、油等资源,土地、水、电等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招远是一个工业主导型城市。招远工业门类较多、基础雄厚,现有工业企业1400多家,主要分布在黄金、汽车零部件、电子、化工、轻纺、食品、建材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还有较大的挖掘潜力。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利税45.5亿元,分别增长49%和75%,二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1.5%。

第三,招远城乡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非常迫切。“十五”以来,招远的GDP年均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3%。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招远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6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98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2.9亿元。城乡居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涉及环境、环保方面占到了总数的六分之一。

第四,招远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较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招远市全方位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连续几次通过了验收和复核,并全面启动了生态市创建工作。2004年,在山东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第三。良好的环保、生态环境,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上述认识,招远市把发展循环经济列入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摆脱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推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招远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我们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立足于招远的实际,着眼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生态城市的创建,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树立新的资源观,以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们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形成了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在资源开发环节,实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按照控制性、保护性开发的原则,科学制订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的总体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有效防止资源的衰减枯竭。近年来,我们先后制订出台了招远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控制性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法有序、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保证。2004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储备更多的增量空间。在资源利用环节,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一方面,从源头上提高集约利用水平,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掠夺性开采。对黄金、花岗石等矿产资源的开采,我们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探、采矿权人资质门槛,严禁村和个人从事勘查和开采。几年来,全市地质勘查、开采持证率均保持了100%;对土地资源,在严格建设用地审批,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率。2003年,我们出台了《开发区用地管理规定》,规定进入开发区的项目投资额每亩不得低于100万元;对水资源,严格审核工业用水计划,引导企业增设节水设施及污水净化设施,对超计划用水加价征收水资源费,促使企业节约用水。严格城市自备井管理,依法收取水资源使用费,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2004年,全市10户重点用水企业万元产值取水量同比下降48%,节水增效486万元。我们还累计投资1.56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多万亩,年可节水4800万方。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土地循环利用上,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城市低效利用或城市周边乡镇企业闲置的用地。共挖掘存量集体建设用地 620亩、国有建设用地534亩,在清理银行贷款土地使用权抵押中,盘活存量土地80余亩;在水资源循环利用上,积极发展中水回用。我们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污水处理三期工程,使城市日处理污水能力提升到近5万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城市园林灌溉和新建小区厕所冲洗。在资源保护环节,实施依法治理和整顿。围绕矿产资源保护,开展了“四项整治”活动:第一,矿业秩序整治。2002年,我们将矿业秩序整顿纳入“严打”整治斗争大格局中,用“刑法”开路,综合运用《矿产资源法》、《土地法》、《安全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矿业秩序整顿。先后清理取缔非法矿点395个,选厂138处,遣返矿区外来务工人员7500名。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花岗石开

采秩序综合整顿活动,先后取缔非法采石场16处。目前,全市矿山资源管理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03年全国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第二,土地市场秩序整治。定期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对圈而不用、多占少用的工业项目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对该收回的项目用地,依法坚决收回,切实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程度。第三,城市地下水使用秩序整治。制定出台了《关于封闭城区地下水井的实施方案》,先后依法查处违法打井案件10起。第四,地质环境整治。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开采对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全面加大了地质环境的整治力度。我们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彻底摸清了全市地质环境的底子,编制完成了《招远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先后划定各类保护区31个,总面积232平方公里。同时,制定下发了招远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意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收取地质环境治理预备金规定》,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和“辖区负责制”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几年来,累计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治理塌陷区19处、废石堆96座;年复垦尾矿库1500余亩,土地复垦率达到46.3%;有88%的矿山企业实行选矿尾砂井下充填办法,每年减少尾矿排放200万吨;有3家企业利用黄金尾矿、花岗石锯粉炼制建筑材料。2003年,市政府投资2600万元,将开发区中心区域一处占地约300亩的黄金尾矿库,改建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凤凰岭公园,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景观。在资源可持续发展环节,大力实施“以金兴工”战略。在上游,进一步加大探矿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搞好资源的战略储备和战略性扩张;在中游,充分发挥资源和资金优势,引导黄金企业在黄金以外的汽车零部件、电子、医药等领域开发和应用项目,逐步实现黄金企业地下一半、地上一半的产业格局;在下游,以黄金珠宝首饰市场建设为抓手,紧盯金、银、铜、硫、铁、砷等多元素拉长产业链条。我们正在筹建黄金科技研发中心,加紧招聘、引进黄金专业人才,以加大对黄金中、下游产业发展的研发力度。

(二)树立新的生产观,以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一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对全市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关闭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生产线,构筑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绿色产业体系。2004年,对22家无治污设施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对47家小化工企业进行了清理,对部分治污设施管理不善废水不达标的企业实行了停产整顿。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挖掘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对全市的资源性利用企业,引导其提高资源综合回收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2004年,全市黄金企业回收边角残矿和利用低品位矿石50余万吨,多回收黄金200千克,价值2000余万元;共处理固体废弃物475万吨,实现综合利用产值7.1亿元,增长56%。金翅岭金矿投资

1.35亿元的多金属金银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项目,在提高处理复杂金、银精矿的氧化回收率的同时,从尾矿中回收铅、铜、锌等有价金属,被授予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8月投产后,日处理复杂金、银精矿100吨,金银回收率从50%提高到97%以上。项目试验成功后,我们及时进行推广,目前全市有3户黄金冶炼企业都采用此技术。中矿金业利用该技术,年新处理矿石23万吨,新增经济效益1150万元。国大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复杂含金矿物无废料提取多元素项目,年新增处理复杂含金物料10万吨,增加黄金4845公斤、白银6953公斤,创造经济效益2700万元,获得了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三是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水平。加强对黄金、汽车零部件、电子、化工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的消耗管理,采用高效低耗低污染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原材料产出效益。我们对金宝电子、尹格庄金矿、热电厂等9户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企业进行监测,提出节能整改意见123条,整改率达到87%,年挖掘节能潜力6800吨。2004年,这些企业万元产值耗能0.72吨标煤,实现综合节能率4.3%,节能增效2860万元。玲珑橡胶有限公司投入369.5万元,安装设备91台套,使水重复利用率由73%提高到96.4%;金宝电子投资220万元,新建年处理100吨的铜箔漂洗水回收净化工程,年回收电解铜120吨,回收软化水80万方,实现利润300多万元。四是推广清洁生产,加强污染排放治理。一方面,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污染治理力度。针对我市粉丝企业多、分布广、污水治理不彻底的现实,集中开展了粉丝生产专项整治。去年以来,先后有43家企业新上了治污设施,新增废水日处理能力6450吨。目前,全市粉丝企业污染治理率达到100%。狠抓了化工废水污染治理,对存在问题的20户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限期治理;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实现了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2003年,夏甸金矿在我市率先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全市已有9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6家企业正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三)树立新的环境观,以循环经济推动生态城市创建

生态城市是区域发展循环的重要模式,集中反映了城乡居民的价值取向。为此,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环境观,把生态城市创建纳入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让城乡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地生产生活。一是建设“绿色金都”。围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承载能力,实施了以城市东西出口绿化、荒山治理、荒滩改造和“村村通”道路绿化等为重点的大绿化工程。2004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8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2500亩,河滩、海滩造林2000亩,完成了威乌高速和“村村通”道路绿化近400公里;全市有近20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木达50多万株;市区新增改造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对城市东西出口和11条主干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截止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3.2%,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了36.1%和32%,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了16.3平方米。二是打造“绿色城市”。从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入手,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环境。首先,调整完善了城市规划。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功能区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充分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和环境容量的大小。2004年,我们聘请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突出了以温泉路、城东河为“金轴银线”的两大城市景观,形成了“一城六区”的城市功能分区,充分展示了蓝天、碧水、绿脉的城市新形象。其次,加大了城市环保投入。近年来,累计投入6亿元,用于城市供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集中供热供气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城市供热总面积达到162万平方米;城区年供水量达到1200万吨,人均生活用水量每日90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清扫保洁率均达到了100%,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3%以上。2003年,我们投资9800多万元发展市区集中供热,拆除锅炉50多台。第三,启动了城市过境河流综合治理。去年以来,我们投资7000万元,全面启动了城东河、罗山河两条过境河流的综合改造,对河道蓄水、防洪截污、绿化、灯光和沿河建筑物进行综合整治,建成后将成为城市中优美的滨水观光带。第四,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监测。围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狠抓了大气污染治

理和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目前,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始终保持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城市地面水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8.76%。三是倡导“绿色消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的绿色消费体系,大力推进绿色采购和社会可持续消费。在政府层面,我们建立了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再生利用产品。同时,对新建项目、新增城市公共设施优先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在社会层面,大力开展了“绿色照明”、全民节水、绿色社区和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创建等活动。2004年,全市建筑工程竣工面积86万平方米,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应用达到98%,金都花园小区基本达到了建筑节能示范小区标准。四是发展“绿色农业”。在种植业领域,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和基地开发建设步伐。近年来,先后有力源豆奶、金海果汁、金城粉丝等5户企业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市绿色食品基地达到了8万亩,无公害食品基地达到了25万亩;在养殖业领域,以养殖场污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广新型沼气生产技术,实现种养良性循环。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新型沼气池6000立方米,不仅治理了污染,年还可为农民增收50万元;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建立起变废为用的循环体系,将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重新“上岗”,用来生产饲料、肥料等。目前,我市金海、金潮、联蕾等果汁加工企业年产生果渣8000余吨,全部回收用于生产饲料,年可增加效益320多万元。

三、招远市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招远市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规划为前提,以政策为保障,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规划指导。我们在全面开展循环经济战略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招远市《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分阶段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同时,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切实转变观念,把推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宗旨。市里还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环保局、发展计划局、经贸局、财政局等2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机构和分工责任,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研究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了有效的协调机制。

(二)实施政策引导。我们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地方产业、财税、投资及激励等政策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在产业发展导向上,把发展循环经济列为重点,鼓励发展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减排等方面的产业;在资金上,积极引导金融信贷机构支持循环经济项目,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循环经济;在政策上,市财政建立了市级资源节约专项基金,每年拨款200万元用于扶持和奖励循环经济发展。2004年,我们在黄金、汽车零部件、电子、化工、轻纺、食品等行业选取了8户企业进行试点和重点扶持,同时全面落实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企业优惠政策,全年共减免增值税758万元。

(三)实行重点推进。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强化保障措施,加以重点推进。一是加大考核力度。调整完善了市镇两级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加大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力度,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健全加强了环境监察队伍,加强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行为的检查密度和查处力度,提高了环境执法的刚性和严肃性;三是实行理性招商。一方面,将循环经济项目列入全市招商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对外推介,吸引外商投资;另一方面,成立了项目效益评价办公室,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新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估,限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项目的引进。

(四)提高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新闻、广播、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先进典型,对浪费资源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土地的良好风气。加强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和社会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消费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

四、招远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启示

招远市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和启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推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制度创新为保证,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政府在指导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鼓励,以及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都是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其次,市场化运作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在循环经济发展初期,政府通过适当地发挥财政杠杆、产业导向作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市场运作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的合力。随着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应逐步从投资引导转向政策优惠,将投资拉动变为市场选择,逐渐培育完善自发的高效运行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2

一、全面树立和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观

循环经济发展观, 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 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它要求我们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新的发展观要求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观, 既要重视经济指标, 也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民主法制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经济增长的投入, 而且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 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 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新的系统观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正确看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认识到人类自身仅是整个生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其他物种和资源在这个系统中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不能简单的以对我们有害无害为标准剥夺其他物种的存在, 也不能随意破坏和无节制的利用资源。新的价值观要求在考虑自然时, 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 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新的生产观要求投入最少的物质换取最大的生产效率。在生产中,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 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新的生活消费观要求公众树立注重环保、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二、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

制度既包括正式的法律法规和非正式的制度因素, 也包括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具有一定管理效率的制度因素。建设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首先要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 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层, 构建促进建立循环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 如与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制定绿色消费、绿色采购法律法规, 着手构建容器与包装、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食品等分类回收法规, 建立健全废物回收制度。其次, 要制订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确立灵活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在中长期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一定要遵循持续性、发展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原则。从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来说, 关键要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财政政策和产品价格政策。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 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优化产业结构, 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继续探索和实践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模式, 积极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运用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 大力扶持循环利用项目, 例如循环技术研究开发和实用化补助金制度、再资源化设备的引进与投入采取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公司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等。最后, 对非正式的制度因素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对一些妨碍和影响循环经济发展和建立的民俗、习惯和宗教, 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引导和根除。

三、建立强大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任何新兴的经济形态都有其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也不例外, 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就关键是要做好技术选择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在技术选择中要遵循四个标准:环境与产品安全标准、是效率和效益的标准、伦理标准和地理空间特征适应性标准。要选择那些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和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清洁技术;要选择那些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生产者的收益、市场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消费系统的产品利用效率的技术;要选择那些即适合经济伦理又适合社会伦理与环境伦理的先进科学技术;是要选择符合与区域资源与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技术转移能力等空间背景为特征的技术。在技术保障层次上, 要构建包括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制造、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循环型技术体系。要大力研发绿色设计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 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驾护航。

四、促成循环经济系统结构

循环经济的系统结构, 主要是通过建立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经济链, 通过反馈式、网络状的动态联系, 使物质能量流在系统内在不同行为主体间高效有序循环, 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经济网络, 实现物质能量流的闭合式循环。根据循环系统结构原理, 循环经济结构系统包括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和社会循环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循环要以清洁生产为中心, 根据企业循环需要设计生产过程, 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产业层面的循环既包括产业之间循环, 也包括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生产活动间的循环。产业层面地循环关键是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这样以生态工业链方式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社会循环, 即工业产品经使用报废后, 其中部分物质返回原产业部门, 作为原料, 重新利用。在循环经济系统构建中, 对以上三种循环, 都要重视。企业循环是微观基础, 产业循环是实现方式, 而社会整体循环是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国会.循环经济需要全新的发展观.改革与开放.2005年第8期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节约型社会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经济性;非经济性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在少数发达国家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实施循环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而言的,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应从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是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反馈式流程。在这个反馈式流程中,从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一部分经废物利用等技术加工分解形成新的资源返回到经济运行中,另一部分经环境无害化处理后形成无污染或低度污染物质返回自然环境中,由自然环境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所以称它为闭环流动型经济或循环经济。

第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如果不遭受人类的破环,通过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可以实现生态平衡,能够稳定地存在。循环经济就是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能持续发展的经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追求的是数量型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而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日益枯竭的资源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与特征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因此而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似乎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由于对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缺乏认识,人类在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健康和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生态难民。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些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是这一新发展形成的两个重要里程碑。《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献的签署,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传统经济活动是一条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为了自身需要,通过高强度滥采地球资源,并在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把大量的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一方面粗放一次性利用资源造成资源短缺和枯竭,另一方面通过排放造成灾难性环境后果。而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的尖锐矛盾。

三、循环经济的短期“不经济性”与长期的“经济性”

循环经济说到底是一种经济模式,也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运行。那么,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否相适应呢?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市场主体都具有自利性,商家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应当遵循“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原则,也就是说精明的商家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其它因素都是次要考虑的。但是,发展循环经济不得不多考虑环境保护因素,这会在很多方面增加成本。

在清洁生产尚没有全面推广和成为硬性要求的前提下,企业进行清洁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环保设备,采购清洁原材料,使用清洁能源,这比同行业没有采取清洁生产的同行背上更多的负担,其生产成本就会高于同类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从而偏离“成本最低”的原则,导致“绿色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比如前些年遍地开花的小煤矿和小造纸厂把大量正规企业逼上了绝路。从买方的角度来讲,尤其对咱们这样发展中国家的普通消费者。同等质量的产品价格上的优势比环境品质要更为重要。而且目前一般消费者也不会过于关心清洁生产及其对环保的作用。现阶段绿色产业还没有占主导地位,绿色商品价格较高,其购买者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者或特别关心环境的人。在美国,从绿色商品专营店走出来的顾客,手里提着带有绿色标志的商品,显得有些自负,因为他们感到为社会做了好事。换句话说,环境保护要依赖道德的力量,发展循环经济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自利原则提出挑战。

在生态工业园层面,美欧八九十年代以来推广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做法,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形成了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实质就是形成一种经济“生态圈”,其中的典型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一个生态工业园就是一条经济产业链条,园区中的企业存在上下游关系,彼此依赖的程度非常高。如果上下游的企业在各自的行业中齐头并进的发展,生态工业园的集群优势和资源优势就会充分体现出来,各企业彼此之间的依赖性就变成了优势;但如果这个链条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特别是上游企业,那么就会对下游企业造成打击,从而影响整个链条的运转,这时的依赖性就变成了劣势。此外,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中存在的诸多

非对称性问题,单纯靠市场的作用不可能推动建立生态工业园。因而,建立庞大的生态工业园必须由政府出面主导,进行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相关企业组成协作联盟,这势必导致增加社会成本,并且存在宏观决策失误的风险。

循环经济之所以表现出“不经济性”。并非循环经济理念落后,也不是循环经济从根本上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冲突,而是因为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中存在问题。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根源在环境资源的滥用。而引发环境资源滥用的经济机制在于缺乏合理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来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在现实经济中,环境资源的价格未能正确地反映其供求关系,低价甚至免费的资源使用使人们产生了资源丰富的错觉,促使人们对有关资源过分使用,引发大量的环境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不会过分关心如何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资源以及怎样减少和处理排放,清洁生产也就无从谈起。如果能够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环境价值得到相对完整的体现,环境滥用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企业从自身盈利的要求出发就会主动贯彻“3R原则”,进行清洁生产就不再是“赔本买卖”。在宏观层次上,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不适应循环经济的需要。在现行体制下,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使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得不到反映,而环境质量的退化等环境债务也在国民账户的资产负债表上缺乏反映。同时,在GDP计算方法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没有从最终附加值中扣除,环境治理的费用还被列入了国民收入。现行核算方法严重背离了实际的经济运行,并不能对“3R原则”的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应当采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使其准确地反映发展中资源的代价和环境污染的程度。那么,政府为生态工业园“买单”,从长远来讲是很“经济的”。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4

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近两年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又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

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更大压力。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占较高比例,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渐削弱,但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总结、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党中央提出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能源增长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在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成功经验和总结国内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和地区开展了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探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累了经验。

当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一是节约优先的方针未能很好落实,节约优先没有很好体现到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三是尚未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支持和鼓励节约降耗的财税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难以形成促进节约的有效激励;四是缺乏技术支撑,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五是全民节约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对头、消费心理扭曲、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大障碍。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5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健康环保,越来越被人们所提倡。社会发展是我们所乐见的,可是社会资源的保护,也需要受到我们的重视,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过度开采或浪费资源,则会加速环境的恶劣。所以这也就要

求我们一定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那么,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呢?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我国的第一压力是环境不是资源,所以如何尽力而又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讨论的。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1.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2.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

装,抑制不合理消费。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

4.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已经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环境保护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保障、促进和优化作用,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将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来,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秉持环保为民的理念,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四.保护好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保护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正确战略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平,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水平,切实有效的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水平,科技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在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传统的消费模式,一是以实物消费为主,把数量作为消费水平的标准,忽视消费质量;二是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消费的资源成本过高;三是追求近期目标和当代人消费的满足,忽视未来人的消费需要,缺乏可持续性。这种以消耗资源和浪费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助长了不健康、不文明、甚至病态的消费行为。商品奢华包装和一次性消费品造成大量现代化垃圾。这种消费模式必然引发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与我国现实的国情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有利于更新陈旧的消费理念,实现与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消费;有利于以消费启动市场,发挥和实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机制,促进有关调控机制的协调运转。

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社会资源都在消耗,在上述内容中循环经济是在我们

周边都可以出现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从自己身边小事开始,规范

自己,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区 篇6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挥循环经济在推进发展实验社区的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手段,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适合XX社区地区发展的要求。XX社区地区未来发展的潜能是什么?区别于其他地区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应当是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以科学为基础,而科学发展社区建设就必然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绿色循环,而这一切都需要以循环经济作为基础来完成。

对于这一XX社区办事处书记主任非常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部门,确立“循环经济主题”。结合XX社区的发展目标XX社区的发展目标“发展数字型XX社区、打造生态型XX社区、创建服务型XX社区”和区域理念“和谐、融合、领跑、人文”。

二、广泛宣传为先,发挥循环经济在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

1、在社区中的概况:

在确定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后,社区把试点工作作为加快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利契机,把社区工作与循环经济推广融为一体,先后制定并完成了实验区的63个实验示范项目。其中包括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建设三个部分的近20个子项目,其中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实验项目20余项,具有前瞻性研究的课题10余个,有近10项实验区项目是我街道在全区和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实验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有些课题放到了我街道进行实践和研究。这些实验项目的实践,极大地推进了我街道的社区发展和城市建设,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也满足了我街道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2、以活动为形式,对群众的宣传和调动:

对群众宣传本着以XX社区社区特色为基础,用循环经济的战略眼光发展人文XX社区。

(1)民俗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白云观及周边文化科普宣传。现在街道已成立了白云观周边文化建设课题组,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地区单位和居民,了解当地百姓的文化教育需要,提出了一些白云观周边的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和营造文化教育气氛的构想,初步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

(2)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是实验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1997年我们在辖区繁华地段建立了当时全市最长的百米科普长廊,1999年起又在8个社区投资建了8个10米的科普长廊,共制作展出了各类科普知识宣传板20余套,同时还32个社区居委会建了不少于20平米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室,编辑出版发放了各类科普书籍20余套,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另具体工作中,如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由于本地区都是楼房并且有垃圾道口,人们的观念也是将垃圾扔到垃圾道口内,现在要实行垃圾分类,首先要将广大的居民群众几十年的旧观念转变过来。工作人员先后到大厦、小区将上级指示精神贯彻下去,并要求他们积极配合工作,这不仅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在此同时,还带领大厦、小区的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各种培训及现场演示会,做到了统一思想,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是有利于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

(4)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将继续宣传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中,使XX社区社区居民人人关心环保,家家参与环保,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做起。

3、对辖区单位的宣传和调动: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是北京市对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承诺,这也是实现绿色奥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街道在2002年7月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我办事处主管领导召开地区大厦、小区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会,进行了具体的布置,并多次听取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如:资金问题)进行了多次的解决和协调,深入到各个大厦、小区进行指导,对工作中还有不完善的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出,要求马上改正。使垃圾分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认真学习节水法规,加强节水管理人员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落实建立服务型政府,、法制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的要求,切实体现为用户服务方针,及时处理解决群众来信、来电反映的种类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另外我们成立了节水志愿者队伍,对地区浪费用水现象进行全面的监控,做到人人节水,处处节水的局面。

为了加大地区社区居民﹑工地民工对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认识,XX社

区办事处宣传部﹑社区办和城管科一块先后发放宣传材料4600份,制作展板300块、还特意编写印制了给小区居民,工地民工的一封信,共计7000份,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还组织地区20个工地和32个社区共450人参加内容涉及环保知识的有奖知识竞赛和有奖征文比赛,投入资金4500元。

2004年8月3日,三里河一区安恒泰物业公司

邀请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北京绿色行动宣讲团成员李皓博士在三里河一区社区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共80人进行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讲座。

4、以教育为基地的宣传:

99年以来,连续多年与中科协共同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外来人口家长及子女的科普教育工程,有3000名外来人口接受了绿色环保、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用、优生优育科学育儿、城市文明、法律法规、紧急救护、等教育培训。

为深化教育改革,XX社区街道成立了小学教育集团。小教集团是XX社区社区建设协会下属的社会化教育组织,成员单位由XX社区片十一所小学组成。小教集团成立后制定了集团章程、明确了工作任务。通过实现社会化教育,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目标,打破了学校资源分割,体现了教育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学校间的横向联合,实现了教育共同发展。小教集团成立至今,建成了白云路绿色中心;育民科技中心;举办了XX社区小学科技成果展览;组织各校教师听“培养创新意识”报告会;观看青龙桥小学美育汇报演出;成立计算机教学研究所,在各小学开展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新科技主题创办申奥百米画卷活动并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万民签字活动。XX社区小学教育集团以其独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参与社区建设、开办市民学校、开办计算机应用讲座、教授市民英语课,其崭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立足长远,整合资源,发挥循环经济在促进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水资源的闭路循环

1、投入改造:

以XX社区南街为主体,开展一条街节水创建活动,共有63个单位参与此项工程,更换节水龙头4598个,改造厕所高低水箱延时自闭开关等节水器830个。去年底,南街两侧单位均通过节水办验收,14个单位获市、区节水型单位称号。

2、节水举措:

循环水再利用:

(1)真武庙四条街道率先利用循环水浇灌树木,目前这项技术已再西城区全面推广;

(2)循环水洗汽车;

(3)循环水浇灌绿地;

(4)群众自发的用循环水冲马桶;

3、管理措施:

(1)每年社区对地区所管计划用水单位按每月30户次进行节水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掌握实际用水情况和用水器具实际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违规问题,指导他们搞好创建、宣传、器具更换、科技节水等项工作。检查覆盖率达到200。

(2)加强与城管大队的沟通,是节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年初由城管主任牵头,召开了城管队、城管科有关同志会议,确定了今年节水检查工作,使两个部门工作得到沟通,根据市、区要求分别对洗车业、洗浴业、宾馆、饭店、机关等单位进行了多次联合检查,入户以“服务在先、指导在先”为原则,对出现浪费用水现象的单位进行教育,并提出改进要求,切实把节水检查的过程作为向用户指导和提供服务的过程。

(3)另外每月按时报送检查月报表,建立各种台账,做好检查记录及图象资料,特别是对施工工地的节水审批项目进行检查,并及时上报区节水办。

(二)社区内的可持续消费与清洁生产

1、电池:

在地区16所中小学及所辖居(家)委会统一配置废旧电池回收桶,开展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几年来共回收废旧电池1000多公斤,为治理环境污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垃圾分类:

为了加大广大职工、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先后发放宣传材料800份,市政管委《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的通知》20份、制作展板40块、还特意编写印制了给客户、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发放到客户和小区居民的手中共计3500份,其中3个大厦共投资6万元设置了垃圾分类桶,广电部小区还投资11万实行了厨余垃圾生化就地处理。工作的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市、区政府的承认,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为下一步的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减少白色污染:

1998年,以“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为主题建立了XX社区地区绿色小卫士中心,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试点工作,发动全地区中小学生认领绿地,拣拾白色垃圾,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

4、再生纸:

2000年,XX社区街道率先在全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生纸的使用推广,取得一定效果。

5、旧物品再利用:

每年定期举办科普活动日,以循环经济为主题,展示居民循环再利用制作的生活及艺术产品。

于2005年9月17日的活动报道还曾登载在《北京日报》的头版,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

(三)环境方面的污染低排放

动员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确保区域空气质量

XX社区街道在2004年2月19日区环保局召开“动员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确保区域空气质量工作会”后,成立了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社区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红兵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城管科的副主任关白山担任,成员由城管科、社区办、宣传部、城管分队、办事处办公室及地区32个社区组成,下设办公室由一名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科长主抓日常工作,同时指定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控制扬尘污染工作的开展和公众参与的宣传。

组织机构的落实确保了我街道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XX社区地区共有在施工地﹑拆迁工地20个,XX社区办事处根据工地情况配备了4名扬尘监督员。4名扬尘监督员每人负责5个工地的日常检查,每人每天对工地进行2次检查。在检查过程中,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要求每名扬尘监督员填写现场检查笔录,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向工地负责人提出整改方案,让其期限整改。在检查中扬尘监督员要求工地加设洗车槽,但有的工地已进行路面硬化,对挖洗车槽有一定的困难,扬尘监督员严格按照《北京市建设工地施工现场管理办法》规定,工作不到位决不下班,让工地负责人深受感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扬尘监督员的工作。通过日常检查使地区各工地的建设者们增强了环保意识,明确了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的重要性。

XX社区街道办事处还在32个社区成立了控制扬尘污染志愿者队伍,并于2004年4月8日上午在XX社区办事处二楼会议室召开主题为“提高公众参预意识,确保首都环境质量”的志愿者队伍负责人培训会。培训会由北京市环保基金会会长江小珂同志作题为《北京市环境状况分析的报告》。江小珂同志着重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的重大作用进行了讲解,并介绍了许多社区居委会参与此项活动的先进经验以及打好这场公众参与的“人民战争”的具体办法,为下一步XX社区街道社区开展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4年4月22日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接到区扬尘办转来市扬尘办关于迎接市环保、建委、房地和城管执法局检查工地扬尘污染的通知后,于23日上午,立即组织人力对我地区工地扬尘污染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关白山副主任亲自带队对重点工地进行了针对性检查,到23日下午17:00时共查工地20个。对检查发现的问题,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要求工地立即整改,清运垃圾、渣土,覆盖砂石料,派专人洒水,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2004年6月5日,为纪念一年一度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妇联在西城区真武庙四条西口中心公园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即绿色家庭现场演示会”。在活动中,进行了以“绿色﹑健康﹑积极﹑向上”为主题的环保文艺演出,并举办了“绿色家庭”科学生活现场演示会。通过现场演示,使参与活动的公众收获不小,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2004年7月28日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在汽南社区活动站召开题为“动员社会力量,做好环保工作”的社区环保主任会。

李瑛副科长强调今年是落实市"第十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第一年,为更好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绿色社区",就必须以社区为舞台,以社区居民为主角,群策群力,从建设周边的绿色家园做起,积极自觉的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李瑛付科长希望各社区及时反馈环保工作信息的同时根据环保部门的倡议进行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的宣传。

2004年8月12日上午9点,XX社区街道城管科召开主题为“严格控制工地扬尘污染,加大工地各项管理力度”的在施工地会议。对工地卫生、环保、消防工作进行了统一布置。会上周兴新科长传达了市、区扬尘办“关于对各工地扬尘污染控制情况进行普查的通知”,并向各个工地提出具体要求:1.结合当前的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控制扬尘标准,各工地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整治,在整治的基础上,进行自查,严格按照市、区政府的精神办事。2.在此期间,我地区将组织有关部门(防火、爱卫会、城管分队)对在施工地进行严格检查,进一步落实上级精神,做好迎接市、区扬尘办检查的一切准备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

在区环保局召开“动员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确保区域空气质量工作会”会后,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和社区办一块在32个社区确定多名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定了XX社区街道环保义务监督员名册,形成社区居委会义务环保监督员网络。各环保义务监督员利用手中的社区居委会环保监督记录表和XX社区街道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情况统计表,记录下在施工地的扬尘情况,随时上报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使发现的扬尘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四)资源综合利用进社区

社区资源共享,实现社区管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

XX社区社区的大型活动,多是采取政府倡导、单位承办、多方参与的形式来实施的。去年,儿童医院和贸促会分别承办了社区两场群众体育赛事。今年,复兴商业城又成功地举办了社区跳绳比赛。这种共建的模式对加速社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1年年初,六个社区分中心召开年会,所用礼堂、锦旗、铜牌、奖品均由驻地单位赞助支持;有的单位还为年会制作了宣传横幅和图片展板;还有的单位为年会的召开专门开展了社会宣传。此次年会的召开,驻区单位共投入资金5万余元,充分体现了社区事务大家办的社区建设新理念。天客隆、复兴商业城、华普超市等单位的领导,纷纷在年会上向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商品要向社区居民让利优惠。33中、白云路小学、铁二中等学校领导,表示要将现有的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国家计委和广电总局、儿童医院等单位,向地区居民和社会单位郑重承诺,要支持社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XX社区已有30的社区资源能够为居民提供服务。

XX社区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建设的窗口单位,建立了方便快捷的热线服务网络和支撑社区服务的专业服务队伍,为了方便地区群众的生活,引进了凯迪公司红黄蓝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在7个社区内采用电脑配菜、送菜的方式,方便了群众生活,受到了群众普遍好评。同时该公司还研制开发了“红黄蓝”社区呼叫服务系统,我街道有近3000户居民已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社区服务。

XX社区作为北京市社区服务网络的试点单位于2000年下半年与首信集团合作,建立了XX社区社区网络系统,该系统涵盖了特快公告、XX社区风貌、政务公开等社区服务内容,体现了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001年我们与台湾安瑟尔公司联合开发了“答客讯”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电话语音留言的方式,办事处实现24小时全天候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巩固社区循环经济成果。

社区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坚持以循环经济为战略,建设人文XX社区社区的总体思路,取得较大进展。把启动生态经济,提高居民素质作为首要目标,围绕居民素质的提高,开展了一系列循环经济范畴的举措。通过“三个要素,一个目标”既资源再利用、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素质、意识和文明水平,随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有所增强。

2001年我街道代表西城区迎接了全国文明城区的检查和验收,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02年我街道被全国精神文明委和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区示范点”。好范文版权所有

1999年由西城区统计局在我社区开展的《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显示,通过几年来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手段,居民群众社会质量比七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对社区各项服务的满意度为全区最高,人口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以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契机,即延展了社区的人文建设,又使社区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7

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以及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 但是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特殊的现状让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笔者认为, 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方向, 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资源的再利用, 也就是本文所主要论述的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以下, 笔者从我国目前再生资源产业当前情况, 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这两点进行具体论述。

1.1 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比较迅速, 但技术水平仍须改进和提高

再生资源的本质就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人类进行开发和利用报废之后, 还可以再次回收加工的物质资源。包括的内容很多, 如报废的有色金属合金、塑料、橡胶、纸张等, 都属于再生资源。总的来看, 我国企业目前对这一类再生资源的回收应用发展是较快的。首先, 我国有关部门对再生资源保护的宣传比较多, 从思想上对再生资源的重视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次, 我国对有些再生资源的利用比较到位, 而且经济投资和生产成本的投资都控制得比较低, 这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 我国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从侧面上促进了再生资源的利用。所以总的来说, 我国目前再生资源的发展情况较为迅速, 然而关键技术仍需要改进和提高。

1.2 企业循环经济理念构成较早, 但是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并没有完美构建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是比较早的, 然而仅仅以最单一的形式进行表现, 就是对日常生活废气物的再利用。而且对于这种简单的企业循环经济理念依然没有合适的体系与制度予以保障。所以从根本上讲, 我国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 我国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对企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一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保护;二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这两点是利用高科技技术为企业循环经济指明具体道路。

2 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具体构建方式分析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是比较早的, 上文中已经提到,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 我国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对企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一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保护;二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然而事实上在企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发展过程中, 仍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表面入手;二是从深层根本问题入手。下面, 笔者就从这两个问题出发, 具体论述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方式。

2.1 解决表面问题的具体方法

所谓表面问题, 也就是对资源的再利用以及对废弃物的回收。这种问题构成了企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模式, 因为企业循环经济是处于一种循环流动状态下的经济模式。首先, 需要有经济模式, 也就是生产和消费过程;其次, 需要有循环模式, 也就是对消费后的废弃物进行重新回收与应用。所以, 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体系需要解决的表面问题就应该从回收出发。

2.2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循环经济的利用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循环经济的利用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对企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 一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保护, 二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我国应该对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采用消极保护策略, 规定不允许开发的自然生态系统。这样的政策能促进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本身就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就是对循环经济的极大促进。所以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是需要依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清洁能源的开发来进行。

随着企业环保意识和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 企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研究方向已经慢慢发生转化和调整, 使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向于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向。所以笔者认为, 企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方向, 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而保护自然资源和开发清洁能源又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分析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的政策支持, 为企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鼓励。上文中已经介绍, 我国人口基数大, 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应当更加重视, 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节省与环保使用。具体说来,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颁布的支持政策主要分为资源开采的价格政策、资源的使用政策, 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政策等。笔者就这三个主要政策对企业循环经济的支持予以分析和研究。

3.1 资源开采时的政策

我国一直以来都使用资源低价政策, 资源的价值是不能体现产权以及生态价值的。而且我国对矿产资源的补偿费用比较低, 所以一般采用资源低价的政策进行承包式的资源开发。然而, 如果对企业循环经济加以支持, 需要我国对资源的开采加以放权, 将矿产资源的利用交给拥有高科技技术的企业, 那么企业就会在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研究上应用相应的高科技技术。拥有了高科技技术开发企业, 就可以促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成型。

3.2 能源利用的价格政策

能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能源的价格高低。所以国家对能源价格的调控是对能源利用率的调控方法。利用价格优势确定能源利用率的不同, 然后根据利用率调整对企业的管理力度, 这一政策能从侧面促进企业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创新和应用。上文中, 笔者已经提到, 由于我国对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宣传得比较多, 从思想上对再生资源的重视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 我国对有些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比较重视, 而且经济投资和生产成本的投资都进行必要的研究, 让这些再生资源的价格更加具有优势, 这是我国对再生资源利用的价格政策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3.3 清洁能源的开发政策

我国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本身就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又是对企业循环经济理念理解的具体表现。总的来说, 就是投资新型环保科技, 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为主要开发对象, 避免传统资源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也能对传统资源的节约作出贡献。清洁能源的开发是我国未来能源开发的主要方向, 也是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建立的主要实践基础, 更是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推动力量。

4 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意义

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某些角度上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 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衡量标准。所以就理论上来说, 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是具有较大意义的。根据笔者的分析和研究发现,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意义应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二是人文发展方面的意义;第三就是环境保护的意义。下面, 笔者就这三点进行具体的论述。

4.1 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

企业循环经济本身是满足了市场经济的需求, 是对市场发展的促进和支持。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支持, 才会更加促进科技创新, 也正是将科技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才得到足够的资金用来支持企业循环经济科技的研发。同时, 利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经济模式可以完成对市场的调控, 将商品分为不同的等级, 也让市场得到有序的发展。同时, 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地域的划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比如以前科技发展较快的地区几乎都在沿海地区,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重视的地区也主要在沿海地区。所以企业循环经济的推广让科技成果为地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4.2 人文方面的意义

人文方面主要是从精神层面与教育层面说起。首先, 从精神层面来说, 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对探索追求精神的鼓励和肯定, 也是对科技研究人员的肯定。所以, 从根本上来说, 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环保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为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教育层面来说, 对企业循环经济的肯定能极大促进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渴望, 是宣传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 同时, 科技研发机构与市场经济机构的有力融合可让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伤害环境, 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道路和人文意义。

4.3 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以企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理念是对环境保护作用最大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从多个方面要求大众和企业管理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应用。要求企业应当从资源的循环利用出发, 提供各种低碳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方便, 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政府从科技上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具体的说, 就是投资新型环保科技, 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为主要开发对象, 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真正地运用于企业的发展之中。

5 结语

根据笔者的具体分析和论述可以得出, 企业循环经济的提出, 给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 我国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并没有完善的构建方案, 尤其是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应用, 很多再生资源并不能做到合理的回收和再次利用。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企业环保意识和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 循环经济将成为当前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的优先权衡指标。为了推进我国再生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循环经济的稳步发展, 我国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企业进入资源型产业的准则, 严格市场规律, 实施优胜劣汰。只有这样, 再生资源产业才能为企业循环利用, 为社会造福。

摘要:企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具体表现和发展措施。而我国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并没有完善的构建方案。尤其是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应用, 很多再生资源并不能做到合理的回收和再次利用。而事实上, 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建立是很早的。随着企业管理者环保意识和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 具体探讨再生资源产业的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意义。

关键词:再生资源,企业循环经济,构建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刚, 陈兰芳, 李云, 等.循环经济下再生资源规范回收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

[2]陈兰芳, 吴刚, 晏启鹏, 等.回收行为——建立规范循环经济体系的动力基础[C].第六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0.

[3]刘厚莲.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估体系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 04 (12) .

[4]肖文海, 鞠佳.构建循环经济的价格支持政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 .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利用机制;经济发展

引言:水资源是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必要资源,更是地球上存在生物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了水资源地球就是一个“死星球”。现如今,随着社会工业发展,水资源环境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人类的发展与生存带来了巨大危機。因此,必须要通过先进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构建一套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利用机制,进而缓解水资源环境恶化进程,实现双向性水资源发展,即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利用,为我国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循环经济型水资源概述

(一)经济循环型水资源

经济循环型水资源是基于生态学与经济学所提出的一种理念,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实施人类的经济活动。该机制是通过循环系统、高效利用为基础,即节约→利用→循环程序,进而实现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的水资源利用观念。总之,经济性循环型水资源是以最小的水资源利用、最小的环境代价,进而来实现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种机制。

(二)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契合点

在传统的水资源利用中,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严重矛盾,受当时科学技术的影响,工业发展必然会应用大量的水资源,但会严重破坏水资源的生态系统。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资源环境,通过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机制,能够有效环节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1]。以我国当今水资源情况来分析,通过循环经济理论,能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水资源利用模式,能够有效环节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水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双赢”。循环经济水资源节约机制包含两大含义:①节约用水,降低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消耗程度,尽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在保障水资源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②促进水资源循环。水资源自然循环是一种自然净化,也是保障水资源环境质量的重要渠道,进而推动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上降低人类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促进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进而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二、构建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利用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水资源开发

地球水资源非常丰富,但绝大多数都是海水、地下水,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水资源仅占少数,并且分布极其不均衡,这也是导致水资源紧张的根本原因。现如今,水资源开发渠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跨流域调水。通过人工方式转变流于流向,或者通过修建输水管的形式,将原有水资源调度到其它领域。该方法是当今水资源供给的重要一环。②收集雨水。该开发渠道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集雨设备,将雨水进行汇总的一种的形式,由于不同地区降水有所差异,雨水量收集的随机性比较大。但整体来说,雨水收集量还是比较可观的。雨水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并且经过处理之后也能够成为饮用水。③海水淡化。通过将水、盐脱离,该方式更加适用于沿海地区。但如今海水淡化工艺不够成熟,淡化效率不高,但海水淡化是一大发展趋势。

(二)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是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利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两中方式:一是防治水资源污染;二是控制水资源开发。对于水资源开发问题,首先要考虑农业用水问题,由于农业灌溉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要用必要的限制措施,来保障水资源生态环境,进而保障水资源的长足供水能力。除此之外,地下水开发工作也必须得以完善,环节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问题,保障地下水质量[2]。对于治水资源污染问题,应从工业领域着手,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工业企业的责任感,对污水、废水排放前要经过严格处理,严重杜绝水资源污染问题。

(三)节约水资源

从水资源利用率来分析,我国农业、工业、生活三大领域用水量最高,因此节约水资源应从这三方面着手。①农业。农业用水主要是应用于灌溉,但水资源利用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转变灌溉方式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传统的漫灌转变为喷灌或滴灌。②工业。工业节约用水环节主要体现在节水控制力度与科技。因此,工业可以通过建立有关的节水制度,通过先进设备与工艺降低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通过净水装置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③生活,主要对社会生活人群,加强节约水资源的宣传力度等。

(四)水资源再生

水资源再生主要是将废水、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转变标准水资源。根据污水、废水程度不同,可以将水资源再生氛围三个等级:①将污水、废水固态物质进行过滤;②对废水、污水中溶解状态的胶体物质、有机物质进行处理;③对废水、污水中的可溶性无机物与非降解有机物进行处理。通常的处理方法为:物理过滤。网状过滤仪器、活性炭吸附等;化学过滤。离子交换、电渗析法等。

结束语:构建循环型水资源节约利用机制能够有效环节水资源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推动二者的协调发展。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提高水资源循环、节约利用机制,保障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彦梅.国外城市雨水研究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08):12-13.

[2]刘可,毕学军.我国海水淡化用于市政供水的发展前景及问题[J].西南给排水,2013,(02):22.

上一篇:公司服务口号下一篇:赵庄小学2018办学行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