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2024-04-30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精选12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篇1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方法,熟练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

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授.

1.教学例3.

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哪个大?

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25平方分米是多少个100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教学例4.

例4.根据量得的长和宽算出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提问:怎样计算桌面的面积?

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哪个大?

多少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

6600平方厘米里包含几个100平方厘米?

66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怎样想?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首先要分清什么?在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400厘米=( )分米=( )厘米

(3)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17平方米=( )平方分米

(5)2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9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他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几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五、课后作业.

1.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5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4分米,宽25分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米?在这块地里一共收芹菜16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多少千克?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82~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等活动,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让学生经过亲身实践、探索、学习,找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掌握面积单位的算理。

3.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一平方米的正方形4个、皮尺(老师准备),每生准备20张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和一把直尺、一把剪子。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谁来比画1米有多长?伸开双臂,再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真棒)

师:谁知道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看谁说得对,老师奖给小红花。

师:又有谁最记得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面积单位间也有进率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关系

1.发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20个,5个同学一组,每组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并且剪下来。

师:大家先猜想这个操作过程,要怎样操作,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为了什么?(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去完成,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知识)

师:请小组代表说出操作过程和发现。(说得好的,给予奖励)

生:我把小正方形摆在大正方形上,在大正方形上刚好能摆100个小正方形。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1平方分米刚好是100平方厘米。

师:这样摆太慢了,怎样摆最快?在大正方形的横行上沿边摆10个,竖行上沿边摆10个,10×10=100个,这样很快就看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可以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这样摆说明了什么?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写成关系式怎么写?(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由此得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摆的过程,发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并且这两个面积单位是相邻的。

2.找到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师(拿出一张大正方形纸):请大家观察面积是多少?(1平方米)

师:现在每个同学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并剪下来,同学们再分成3个大组,老师给每个大组一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让大家互相之间去摆,用最快的方法去摆,发现了什么请说出来。

师: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纸上能摆100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样摆说明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1平方米就是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就是1平方米。(学生试写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这两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通过合作交流,在操作中发现新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容易学会新知识,也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问题的途径。

三、知识迁移,加深记忆

师: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也可以看作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0)1平方米的正方形就是100平方分米。

师:大家拿起手中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00)那么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改成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自主讨论)

师:要学分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讨论、验证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达到了强化知识的目的。

四、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1.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想的有根据吗?根据什么得到的结果?

●设计错题,让学生判断正误。

8平方米=80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50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2.现场测量、现场换算。

●大家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用皮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以平方米为单位算出面积?合多少平方分米?

●让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以平方分米为单位,估算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以上4题让学生自己测量,自己换算。

3.独立完成练习,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会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有意设计了这些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探索出了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

五、课后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吗?

师:今天大家都自己动手,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个个都有进步,老师非常喜欢你们,大家都是很棒的。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篇3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课件和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这样3个提问。

展示课件一。

1.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 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想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让同学们看个短片,还要请同学们当个裁判。展示课件二(短片内容:两个同学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手里各自拿着自己小长假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小明说:我的照片是2平方分米。小强说:小明我的照片有198平方厘米比你的大,我的大我的大……争论不休)。

师:请同学们给他们裁判裁判,是小明的大,还是小强的大?

生:小明的大,小强的大。(意见不能统一)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我们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待会儿再说行不行?

二、探究新知

1.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能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4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就是……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2. 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 练习二十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练习二十的第5、6题。(1、2组做5题,3、4组做6题)每组抽一生在黑板上做。

3. 找三组一生评讲第6题。

五、课堂小结

1.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师:这堂课你学会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2. 师:现在我们能给小明和小强当裁判吗?(在齐声回答之后请一生裁判)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1、1个粉笔盒的体积是1()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导入新知

出示例题,你会计算吗?

求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

洗衣机包装箱:80×50×901、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洗衣机包装箱的长、宽、高的单位是什么?

2、尝试用不同的单位计算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

3、仔细观察小组内的不同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索体积间进率:

刚才通过计算洗衣机体积,我们发现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体积间的关系。

观察书中63

页想一想图:讨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请同学们按照小组合作学习建议的要求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研究方案。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选出代表,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针对其中的一方面内容进行交流。其他组员的要认真倾听,及时进行评价、补充、质疑,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在交流过程组内选出最完美的研究方案。

4、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教学巡视,指导。

四、班级展示

1、同组内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

摆一摆:1立方分米长可以1排摆10个1厘米的小正方体,宽可以摆这样的10排。一层就是100个。

高可以摆这样的10层。一共是1000个。

算一算: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边长是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1000个。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厘米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2、根据刚才探究过程,想一想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自己分析,并交流汇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五、挑战自我64页1、2、3、4题

六、全课小结,梳理知识。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5

两种教法中都有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两种操作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在“教法一”中,学生虽然被调动起来,不停地随着教师的指令动手操作。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教师指令的被动回应,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这样做,看似让学生观察与探究,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平,学生的思维活动投入量明显不足,多数学生只有行为的参与而缺少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

而“教法二”的设计更具探索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大胆猜想,然后启发学生: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此时的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自始至终是积极主动的。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了怎样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如果学生的操作实践变成了简单执行教师的“指令”,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操作实践,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坡度,需要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加入,需要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从而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数学思维活动。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6

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时,我采取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图形,仔细观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平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操作五分钟后,只见有学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并用一种很期待发言的目光看着我,我知道他们一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讨出了结果。这时,我说:“孩子们,想好的同学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没想好的同学快一点儿”。2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我开始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赵怡萌说:“我先把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对折后再对折,这样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分,每份是16平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平方厘米。”这时,我并没有及时给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引领学生分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考,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

“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竖着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直接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高兴。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

在处理“1平方米=?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3、看来同学们猜测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生拿出红色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2、指名回答: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3、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力量,动手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5、师小结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3、汇报交流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2、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完成83页“做一做”。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篇8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练习我发现,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换算与长度单位的.换算发生混淆,对百进制和万进制的区分还很模糊。通过再次讲解发现,学生对进制关系的理解不是难点,容易出错的是,那么多单位间的换算很容易使他们判断不清了。尤其是出现像700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的问题,数比较大了,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其实单位间的关系实质很简单,扩大一百倍或是缩小一百倍,添两个零或是减两个零。我跟学生一起总结从大单位到小单位,百进制是扩大一百倍,添两个零,从小单位到大单位是缩小一百倍,去掉两个零。此时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万进制单位间怎么转换,添或减四个零。总结完毕,我让学生通过伸手指表示百进制、千进制、十进制添减几个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9页例

12、“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具:课件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31页上的表格填完整,集体订正。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三类单位的进率各有什么特点?

3、完成练习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

4、完成练习四第11、12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

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14题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第15~19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强调:计算时要正确应用相应的方法,并注意单位的正确。

2、做练习四的第16题。提问:这两个问题不同在哪里?

3、做练习四的第17题。

指出:第(1)题求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五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要注意弄清少的是哪一个面;第(2)题求最多可以盛水多少升,是求它的容积,可先按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再换算成容积。

4、做练习四的第1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四、拓展练习

1、思考题

2、阅读“你知道吗”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作业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10

3.作业:课本P40练习八: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借助于电脑动画图像(或活动投影图),使学生对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的概念,明晰地建立在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基础上,这样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区别。

体积单位中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的化和聚,方法与长度单位之间,面积单位之间的化和聚相同,学生很容易理解,主要的问题是要准确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同时还要注意审题习惯的培养,所以新课中注意学生对计算过程和算理的表述。

带*的例题和练习,可视班级情况选用。新课教学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分为两个层次。通过动画图,帮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对比。

第二部分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分为三个层次。体积的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第三层为选学内容。第三部分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题中的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篇11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每排摆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10排,问:这一层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大小正方体?摆这样的10层呢?学生列式:101010=1000个

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6.巩固练习(略)

三、实际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课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就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设计如下: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2.有一条线段过渡到一个面,继续演示课件,形成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要表示这个图形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此阶段的教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由线过渡到面,借助课件或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忆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应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4.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8.巩固练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专项练习。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篇1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进行正确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推导。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

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进率是:10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进率是:100(3)单位换算 你是怎样想的?

把高级单位转低级单位×进率。把低级单位转高级单位÷进率 ⑶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授:体积单位间的认识

图:这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1立方分米

这是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1立方厘米

自主探究

(一):

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的关系?

生:汇报。(切、拼、数、算)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自主探究

(二):

1立方米与1立方分米有什么关系? 汇报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思考:(不相邻的呢)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1000000 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表格出示)

体积单位的互化。

(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应用所学。)自主探究

(三):先独立完成,再组内说说怎么想的? 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有3.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3.8=3800,填3800(第2题同上理)2400÷1000=2.4,填2.4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立方分米为1000立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练习六2 ⒈口答填空

3.5 dm3=()cm3 700dm3=()m3 1.02 m3=()dm3 960dm3=()m3 23 dm3=()cm3 36000 cm3=()dm3 ⒉判断题:

3、解决问题:

例4: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

⑴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V=abh=50×30×40 =60000(cm3)=60(dm3)

=0.06(m3)⑵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样答,你必须选择那个答案?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0.06 m3。

⑶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求出体积为0.06m3。先转化单位,再计算

⑷小结: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掌握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教材P48页5题。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上一篇:金融理论与实务选择题下一篇:纷纷开且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