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战略规划

2024-04-28

食品企业战略规划(共8篇)

食品企业战略规划 篇1

郑州海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凭借10年为企业成功营销策划的实战经验,在中国首先实现了为中小企业低成本,无风险营销策划的公司理念。我们所有的营销策划工作都能达到或超过中国一流水准,以及为企业创造相当于营销策划费用10-100倍的经济效益,是海源营销策划公司永远不变的郑重承诺。

中国的方便面产业在经过长达八年的快速增长之后,逐步走入了衰退期,整体产业不再有规模性增长,转而代之的是结构性增长。毫无疑问,这种增长是整合性增长,是产业内部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增长。

与此同时,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2007年方便面的原材料市场又出现大幅涨价,中小面企既没有品牌的议价能力,也没有规模上的成本优势,使得原本就生存艰难的中小面企更是度日如年,企业的整体经营陷入泥潭。

笔者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小面企必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战略。对他们而言,未来的成败注定取决于战略的选择。

清晰的企业战略抉择与战略定位

企业的战略思考与抉择包含以下三种,一是基于市场份额,定位于追求规模和市场地位;二是基于利润,定位于追求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三是基于经营,定位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残酷的生存环境下,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战略抉择,并把这种抉择转化成企业经营的路径。

首先,处于二线强势品牌阵营的中小面企,如果自身资源支持且发现明显机会,就可以选择基于市场份额,在众多企业都难以自保的时候发起进攻。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机会。

其次,袖珍型的中小面企,必须明白自身的资源和机会均不允许自己在这个时候选择突围式的快速成长路径,选择基于利润的战略才是最恰当的选择,把自己的经营战略定位于生意,一心一意的完成企业发展的原始积累,也是种不错的选择,因为“我小,所以我不讲理”。

再次,在区域表现强势的中小面企,处于这个竞争群体的夹缝中,在规模和品牌上明显落后于二线强势品牌,但又明显优于袖珍型企业,战略的抉择很尴尬。如果选择基于市场份额的战略,又觉得这是一种冒险型的战略,而选择基于利润的战略,又担忧会失去最后的发展机会。笔者以为,基于经营的战略是这类企业不得已却是最现实的选择,基于此,企业才能渡过这个艰难的关口。

原因之一:经过多年来的经营和发展,中小面企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市场基础和区域品牌优势。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仍不明确,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定位。仅仅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抓住了市场发展的机会,并没有认真反思和研究过去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内外在原因,也没有为企业的未来规划好一条清晰的发展途径。随着原料的上涨,低价面和

平价面所带来的毛利贡献严重缩水,甚至出现亏本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综合毛利水平。相应的,企业必然对产品结构逐步进行调整,低价面和平价面的市场份额会逐步减少,毛利较高的休闲干吃面、中价面、容器面会成为各面企重点经营的品项。这对于主导市场中主销品项为低价面和中价面的中小面企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原因之二:原料的上涨最终会导致方便面产品终端零售价格的重新定位,产品价格带及各价格带层面的产品基准将会重新定位和调整,甚至整个方便面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中小企业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生存和积累的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因此,中小面企必须对自身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从战略上尽快做出调整。

定位企业生存的理由

中小面企在发展初期,往往采取跟进和模仿策略,在短期内迎合消费需求,销量急剧递增,从而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发展瓶颈,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例如河南某中小面企,从1998年至2003年,通过采取跟进策略获得了快速发展,从一个工厂扩建到2个工厂,方便面生产线从4条扩充到10条。但自2004年至今,由于该企业未能在发展中及时调整战略规划,没有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明确核心竞争优势,依然实行单纯的跟随策略,以至于目前的年销量和规模仍然停滞在三年前的水平。

因此,随着竞争的发展,中小企业必须要明确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三问:“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让每一个管理人深思,也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抉择。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即现阶段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事业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看不见听不见但是感觉的到,存在于企业的各项行为中,企业只是执行者,最终将由消费者来评判。事业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定位战略,是企业在产业层面的目标,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成败的基础。因此,产品可能只是实现事业的硬件措施,关键在于观念的确立与推广。

要想明确核心竞争优势,中小面企必须首先对目前方便面行业的外部产业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并通过对企业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比较,结合企业自有资源(包括项目资源,资金资源,社会资源)并且通过对各种资源的重新组合,加以利用,以达到创造市场价值的目的。中小企业受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制约,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做到“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致力于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借此来构建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中小面企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做,而是考虑该怎么做的问题。只有明确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加以优化和提升,才有可能脱离价格战的误区,走出一条适合企业的发展道路。

在战略层面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匹配

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创新可以是技术,也可以是管理。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的有效手段,小企业因为机制灵活,更具创新精神。成本领先战略在于借助规模经济、技术创新、运作效率提高、低人工成本、优惠地获取原材料等因素,获得低成本、低价格,并在获得较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赚取高于竞争者的利润,或建立进入壁垒把竞争者拒于市场之外。特别是规模经济,在企业获取低成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差异化战略则要借助于高超的质量、非凡的服务、创新的设计、技术性专长,或不同凡响的品牌形象,以此培养顾客忠诚,获得“溢价”。两者的风险在于低成本容易被赶超,低成本也能够被竞争者模仿,特别是发生在技术转换时。差异化的风险在于顾客可能认为差异化企业与成本领先企业的价格之差过于悬殊,企业所提供的差异化特征就不再是顾客所需要的了,或者竞争者所提供的性能价格比更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实施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同时在业务战略层面为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提供了条件。

首先,在某个细分市场上,以差异化战略领先的企业几乎同时又是成本领先者,即能够在实现差异化优势方面成为或者接近成为市场领先者,同时在成本方面又极具竞争力。在充满竞争的多数行业里,即使竞争没有大的障碍,企业仍然必须努力同时实现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不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采取差异化战略并不是让企业忽视成本。在所有不直接构成差异性的各个方面,公司必须努力与竞争对手的成本相等,或者尽最大可能接近主要竞争对手的成本。这是一种战略组合的方法。

其次,在实行创新型战略的前提下,中小面企可以考虑以下二种战略组合:

1、可以在不同的产品线上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如在低价面、平价面产品线上可以采取成本领先策略,通过对低价面、平价面产品线的原材料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到生产线高度专业化、大批量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在平价面和高价面产品线上,深入研究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从产品配方、工艺、包装或者产品品类上进行创新,找到适合企业发展和盈利的商业模式。

2、可以在价值链上的不同活动上争取不同的竞争战略。例如,某个中小面企在生产和营销From EMKT.com.cn能力方面都很强,那么就可以在生产运营环节上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而在营销和售后服务上采取差异化战略。

总之,对国内的中小面企而言,只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目前行业的现状,并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才可以有效的保存实力以渡过目前的困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怎样用低成本设计好的促销方案

1.促销活动的成功与否,有几项考量指标,包括:销售达到理想的效果、费用和产出的比例合理、与店方配合很愉快、加深品牌印象、对公司的形象和实力有推广作用等几项综合指标。

2.促销活动中如何设计促销方案,达到好的促销效果,成为整个促销的重点。

1、摸清店方的促销计划

在你设计自己的促销方案之前,要设法弄清店方的促销规划。这样的作用可保证自己的促销与店里的计划有结合性,否则很可能你自己想当然做的促销计划店里根本不需要,要最大程度的免掉自己的无用功,重点包括:

1)保持与采购的及时沟通

2)随时跟踪其促销计划的更新

3)及时修订自己的促销方案

4)掌握促销方案制订相关人员的情况

2、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并且永远比他想得更深一层,做得更快一步,这样胜算的几率就会大。要了解那些方面的动向呢?

1)了解竞争对手的促销安排

2)了解他们的货源状况

3)了解他们的谈判进度

4)了解他们的人力安排

3、制造促销方案的差异化

在了解店方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的促销方案,物以稀为贵,用差异化赢得主动和更低的费用条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产品的差异化

2)时间的差异化

3)方式的差异化

4、用附加形式降低促销费用

不要仅仅局限于产品的促销做单一化的设计,思维要宽一些,要学会用附加值的形式提高促销的含金量,降低产品促销本身的投入(活动、赠品、补损耗等形式)

第一步:摸清现在采购的最大压力是什么

第二步:掌握火候,在采购压力最大的时候答应他

第三步:投其所需,谈判降低费用

5、了解卖场最需要什么样的促销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卖场因为商圈和客层的不同,需要的促销形式,有的卖场喜欢做低价、有的喜欢热闹的形式、有的喜欢新颖的主题活动,要根据卖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促销方案。并跟据卖场的需求量身定做,对资源做合理划分与调配。

食品企业战略规划 篇2

行业是由一群生产用途相同或相近替代产品的企业组成。目前, 我国食品行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 数量多, 规模小, 严重影响食品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 外资食品企业在贸易、产能、研发和原料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严重地挤压了国内企业生存空间, 对我国食品行业长远发展构成威胁。因此, 如何针对国内外行业发展环境、政策变化, 结合企业实际, 调整和完善公司发展战略是很多食品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甘肃清河源食品公司为例, 就公司战略选择进行研究, 以期对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有所启迪与促进。

关于企业战略研究, 大多数文献集中在对内外部环境分析基础上, 根据SWOT矩阵提出了四种基本战略, 然后利用QSPM矩阵对上述战略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选择最佳战略。[1,2]由于QSPM矩阵在权重估计中存在主观性及其战略选择的单一性等不足, 使选择结果存在偏差。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 (AHP)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使战略选择更客观、准确。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它综合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 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 是分析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的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3]

1 模型建立

1.1 资料来源

(1) 公司基本情况。甘肃清河源食品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 距省会兰州市150公里, 占地面积218亩, 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拥有清真食品许可企业、甘肃省及国家储备肉活禽储备待储资格。公司以畜牧产业为基础, 以清真牛羊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 主要从事牦牛和藏系绵羊的屠宰加工和相关熟制品生产, 属于食品行业中的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细分行业。公司已通过HACCP认证, 清真冷却排酸牛羊肉生产线项目荣获甘肃省食品工业优秀新技术成果奖。2013年, 公司营业收入3.1651亿元、利润0.2991亿元, 分别比2010年增加2.8667亿元和0.2176亿元, 增加了959.73%和266.99%。公司利润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得到增长, 但仅为收入增长的27.8%, 公司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 拥有独特资源, 但也存在众多问题, 战略选择就是其首要问题。

(2) SWOT分析矩阵。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环境和国家行业政策的基础上, 建立公司SWOT分析矩阵, 包括目标层、准侧层和方案层, 如表1所示。

(3)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次某元素, 比较本层次与相关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每个元素aij代表指标ai和aj之间重要性的比较, 其标度如表2所示。[3]表3~表7中的左边部分a*ij系数是经15专家反复研究后确定的。

1.2 模型建立及计算结果

设判断矩阵为A= (aij) n×n, 计算该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即

其中, (AW) 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依据以上公式将表3~表7中的左边部分a*ij系数资料处理结果如表3~表7右边部分列所示。

从表3~表7可以看出, 随机一致性比率C.R.均﹤0.1, 计算在合理范内, 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 计算结果可信, 所求得的指标权重是可行的。整理表3~表7不同层次权重, 如表8所示。在准侧层中其要素排序是企业优势 (0.5615) 、劣势 (0.2206) 、机会 (0.1451) 、威胁 (0.0729) , 表明企业内部要素最为重要。在企业优势层面下, 其要素排序是资源优势 (0.4976) 、企业文化 (0.2078) 、品牌优势 (0.1294) 、营销能力 (0.1039) 和融资能力 (0.0613) , 资源优势、企业文化排序靠前, 表明丰富的活畜资源来源是屠宰加工行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决定了企业准入的门槛。因为穆斯林食品消费习惯, 对加工食品的人员、流程等企业文化的要求, 限制了很多企业的进入。在企业劣势层面下, 其要素排序是战略执行力 (0.4262) 、管理水平 (0.2448) 、技术实力 (0.1373) 、全产业链建设 (0.1129) 和产品质量控制 (0.0789) , 可以看出制约企业发展的是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在机会层面下, 其要素排序是国家支持 (0.2782) 、对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0.2782) 、对高质量食品需求 (0.1835) 、人口增长 (0.1391) 和教育水平 (0.1211) , 国家支持和对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两个政策性因素并列第一, 说明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来讲, 国家扶持特别重要。在威胁层面下, 其要素排序是买方议价 (0.2925) 、消费者安全意识 (0.2404) 、食品标准 (0.1780) 、国际品牌 (0.1463) 和替代品发展 (0.1429) , 说明企业最不担心的是没有资源优势的替代品发展, 最为担心的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买方议价能力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

2 公司战略分析与选择

根据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和各评价者的评价能力程度, 逐层从上到下计算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度, 其结果如表9所示;得出方案层各要素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排序, 如图1所示。

利用AHP将企业发展战略涉及的因素进行了相对重要性排序, 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 各因素对战略选择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抓住主要问题, 我们找出坐标轴中最大的重要度, 即SW1=0.2794, WW1=0.0940, OW1=0.0404, TW4=0.0213。将这些层次总排序的代表性结果分别在SWOT分析图上标注出来, 然后按照顺序连接成四边形, 如图2所示。

(1) 优势-机会 (S-O) 战略, 也称增长型战略, 是指企业利用内部优势, 抓住外部机会, 在企业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活动, 全面加强公司发展的战略, 是一种理想状态。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提高, 对绿色、健康肉制品需求上升导致的刚性需求, 是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公司所在地甘肃甘南草原的藏系绵羊有相当的种群资源, 为公司的屠宰和加工提供了最天然、最稳定的资源保障, 这种资源是不可复制的, 是企业具有的优势。

(2) 优势-威胁 (S-T) 战略, 也称多种经营型战略或低度多元化经营战略, 是指企业利用内部优势, 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打击。目前, 牛羊肉与猪肉、禽肉及鱼肉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 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 如西北的广大地域, 由于饮食习惯及宗教信仰造成了猪肉、禽肉与鱼肉无法替代牛羊肉, 在这些地方牛羊肉替代威胁很低, 但公司应提早注重这种外在威胁。

(3) 劣势-机会 (W-O) 战略, 也称扭转型战略, 是企业利用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劣势战略。公司在利用外部机会发展的同时, 应加强引进企业缺乏的人才, 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继续加强产学研结合, 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 立足企业全产业链及价值链,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管理。

(4) 劣势-威胁 (W-T) 战略, 也称防御型战略, 是企业克服内部劣势, 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战略。公司可以考虑与行业内技术成熟、先进的同类企业, 或能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基金公司、管理公司等进行适当合作, 寻求企业联盟的优势, 共享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 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避免过度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扬, 许晓明.企业战略决定的内生性因素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2) :3-5.

[2]侯军岐, 李利.基于乳品安全的乳业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 :58-62.

中国食品安全与企业战略营销 篇3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呈现高发之势,通过媒体的关注报道与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公众对食品安全也逐步提高了认识。面对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从事件曝光、处理、整改与再发生的循环过程,食品安全管理效果并未见实质性改进。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以保护公众利益为核心,政府主导、企业执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三轨制。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阶段

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案例,我们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实质是食品生产企业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利用法律法规与政府监管不完善的漏洞,过度追求不合理利润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是国外政府中管理最严格、最标准、最完备的,美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也经历了争论——建立管理体系——争论——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初步建立起食品监管体系。

1870年—1910年间,美国人首次认识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得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的信任和责任基础不复存在,人们无法通过肉眼来判断食品的质量,食品造假已经泛滥成灾,而正直的商人则受到排挤。美国政府尝试去应对这些变化和处理这些问题,尽管1880年开始各种版本的食品议案一再被提交到国会,却被反对管制的意见一再否决,1906年国会终于通过了两部关于食品监管的法律:肉品检查法和纯粹食品药品法。

第二个阶段: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之间的争论。

支持自由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的人认为“饥饿比造假食品对健康更为有害,即使这些食物并非完全纯净”,禁止销售低质产品将会极大地减少穷人的选择,提高他们的生活成本,同时还担心:“一旦我们开始对所有假冒和影响公众健康的东西进行管制,那么,我们的手将伸到哪里为止?”

支持政府管制的人则回应道,“没有人打算剥夺穷人消费低质量食品的权利,而他们往往最容易被欺骗,消费者无法准确地知道他们购买的是什么,可能花了更多的钱但买到的却是远低于预期价值的劣质品”。政府应当保证他们的消费是出于自愿的、知情的,而非受到欺诈的,因此,政府的积极干预是解决食品安全最为迅速有效的方法。

第三个阶段:持续完善阶段。

为应对新问题与新技术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100多年来,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与完善监管体系,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效果。2011年1月6日,奥巴马总统还签署食品安全法,使原法案能够升级为法律,全面加强了美国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

第一,明确管理部门。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最具代表性的监管模式有三种:一是政府部门按不同职能分别监管的模式(以美国、日本为代表);二是以一个部门为主协调监管的模式(以欧盟、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为代表);三是独立机构负责监管的模式(以英国为代表)。

所谓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三种模式”,实则都在相互吸收与借鉴,显示出全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设置由分散到统一,最终实现“一体化监管”的发展趋势。如美国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强化了各个食品安全机构的协调与联络,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纠偏”,日本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实现了食品安全一元化领导的体制。

第二,全过程监管。

从食品的种植、生产、流通、贸易和消费全过程进行统一监管,并对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都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明确了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者在保证食品安全过程中的法律责任,目标是全面防止食品生产和流转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任何污染,实现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

第三,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一是法律体系较为完备,欧盟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已有20余部,同时还有13类170余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组成了一个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戒力度,美国在35部联邦法律食品卫生安全法律的基础上,将食品安全由轻罪判罚升级为重罪处罚;三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日本的《消费者保护基本法》把消费者利益放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司法和行政系统的权利。

第四,食品安全可追溯。

发达国家均在食品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上,建立和完善产品信息资料库和责任的可追查制度,目的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追查到生产企业的责任。如比利时联邦食品安全署从最初的养殖场到最终的屠宰场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家畜家禽一出生就要向食品安全署申报,食品安全署为猪、牛按头编码,为羊按20只一组编码,为鸡、鸭、鹅按100只一组编码,同时建立成长档案,即养殖时实行身份登记,屠宰时实行身份鉴定。

第五,维护消费者权益。

食品安全重在预防,可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后,发达国家管理体制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不再被侵害或得到相应补偿。保护消费者权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强制召回制度,奥巴马食品监管改革要点之一就是强制召回权,可以直接下令召回而无需生产厂家自愿。二是法律维权索赔,美国许多州都有私人的律师事务所,专门从事因为食品安全而导致人身受到伤害的索赔业务,这些律师事务所的承诺是,“不打赢,不收费”,因为这种官司“赢面很大”。

改善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

明确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建立以预防为目标的管理机构、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均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通过可追溯机制惩戒食品生产单位,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一,建立三轨制责任体系。

一是明确政府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改变过去只重监管利益,不理监管责任的现状。这样一来,政府就必须担负起建立保护食品安全的行政体制和相关法律。日本政府就提出了“食品上出问题首先是政府的过失”这样的理念。二是企业是执行者与责任主体,政府通过明确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制定法律法规、实施全程监控、建立管理体系与司法执行等手段,当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能够找到责任厂家,依据法律法规等手段对其加大惩戒力度。如韩国就规定造毒食品10年内禁营业,法国也规定卖过期食品立刻关门的法规,发达国家很多企业也出现了因为食品安全事故被重判、自杀或者企业倒闭的案例。三是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工作的核心是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政府也能通过全过程监管系统,界定责任单位,使消费者也能依法得到补偿,如德国政府就规定了刑事诉讼外加巨额赔偿。

第二,公开食品安全信息。

企业与消费者最大的不对等是信息的不对等,也就是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一是建立全过程监管信息保管体系,使食品安全问题可追溯。如从食品供应的源头开始,法国就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会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屠宰场还要保留这些牲畜的详细资料,并标定被宰杀牲畜的来源,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二是建立食品生产企业级别信息,便于消费者作出选择。新西兰的奥克兰,食品安全监测部门将饭店按照不同卫生等级分为A、B、D、E四级,顾客可以据此选择餐馆,被评为E级的餐厅生意清淡,很快被迫关门。三是企业生产信息公开透明,并通过监管部门将检查信息结果对公众进行公布。

今年8月22日,海底捞发表声明承认了“勾兑”事实,解释“骨头汤为什么不是现熬”,并表示向消费者道歉。李宁、NIKE、匡威、优衣库、阿迪达斯等14个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NPE进入环境中会迅速分解成壬基酚(NP),NP会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而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第三,提升国民收入与道德素养。

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国民购买能力的增强会提升食品质量与卫生的标准,挤压大量不清洁小摊贩的生存空间,使监管盲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同时应该加强国民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支持为追求企业利润而导致食品安全与造假问题的产生。

食品安全与企业战略营销

食品安全在企业战略营销中的运用主要在公司战略、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等三个层面,具体运用时主要是借鉴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企业理应完成的工作。中国有责任心与有实力的食品企业应率先开始实施,引领食品行业的安全标准,进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

第一,打造安全产业链。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以中粮为首的企业在公司战略层面提出了“产业链,好产品”的口号,后续很多食品企业也跟风做全产业链的概念。其实中粮提出产业链这个口号,目的是支持其由粮油贸易企业转为粮油实业企业,并打造食品企业的全产业链竞争壁垒,区隔自身与中小企业的竞争定位。当然中粮也忽视了全产业链背后的内涵与价值,即如何通过全产业链的打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

这些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与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二是全产业链建设与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大型企业只有建设与管理全产业链,方能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也就是说,全产业链既是为消费者增值的产业链,更是放心的安全产业链。

中国食品企业如果在各行业中率先提出增值产业链与安全产业链的概念,将在企业战略层面极大地提升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

第二,食品安全定位。

食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有很多定位选项,如质量、口味、价格、包装、品牌、产地等,尚未见企业将食品安全作为首选定位。而日本的食品企业将“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存之本”作为企业宗旨,可见日本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这也源于日本政府的严格监管。近几年中国政府在逐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蒙牛也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经营危机导致控制人由牛根生转为中粮集团。在食品行业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中,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选项,而现在中国食品企业尚未在营销战略层面对食品安全给予重视。

中国企业可以建立食品安全的竞争定位,围绕以预防为主体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突出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将各个关键环节公开在公众监督之下,打造业内最放心的食品安全定位。

谁抢先提出食品安全的定位,配以合理的组织保障体系与宣传策略,势必将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先发优势地位,提升企业市场份额。

第三,食品安全的营销策略。

企业也可以加强关键安全环节的建设,为企业安全定位宣传提供关键支持因素。

一是田间地头的宣传策略,企业通过控制农户、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使田间地头的食品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在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而中国企业则可以将这个标准直接记录下来,依托本企业内部的信息查询系统,使消费者能够及时查询,这可以是很多中国绿色产品借鉴的安全健康策略。

二是产品信息的宣传策略,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产品真实信息,而不是像味千、海底捞那样使用勾兑汤料冒充熬制汤料。如果希望提升本产品的价值信息,企业完全可以公开本企业的产品信息,比如准确标志产品的各种成分及含量与价值,并通过照片、查询、检查报告等方式,接受公众与媒体的随时监督,这是大部分企业可以运用的策略,尤其是有实力的商家应该公开所有有价值的信息,杜绝产品安全信息模糊化。

三是产品制造的宣传策略,公开产品生产全过程,介绍产品生产环节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管理的优点,通过预防与管理强化生产制造的各个风险点,明确生产各个环节的具体负责人员,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步引进民意监督人员,授权其监督检查生产各个环节,并委托质量监督机构对产品随时进行监督,使公众对企业生产制造环节放心,大多数企业可以在企业硬实力宣传时将食品安全有机融入,体现本环节的特点与差异化。

四是销售流通的宣传策略,通过食品安全管理提升现场销售力。在德国,为了表示不同鸡蛋的价值信息,每一枚鸡蛋上都有一行红色的数字,比如2-DE-0356352,第一位数字用来表示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放养、圈养和笼养等),DE表示德国,第三部分的数字则代表着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笼的编号。中国鸡蛋咯咯哒品牌,就可以效仿德国的管理方式制定本企业产品信息标志,使消费者不但便于认知,还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到它们的身世、饲养方式、地点、照片等更多信息,提升天然产品的高附加值的消费体验,也使消费者更为放心。

(作者为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副总裁)

(编辑:马可2008_make@163.com)

发达国家均在食品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上,建立和完善了产品信息资料库和责任的可追查制度,一旦出事,能够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追查到生产企业的责任。

企业与消费者最大的不对等是信息的不对等,所以一是要建立全过程监管信息保管体系,使食品安全问题可追溯,二是建立食品生产企业级别信息,便于消费者作出选择。

食品企业战略规划 篇4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食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是站在建设及运营的角度,对业者的经营提供参考及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园区投资的不断深化,大型园区建设运营企业寻求食品产业园区发展新途径的意愿日趋强烈,国内优秀的园区建设运营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发展环境和食品产业园区企业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食品产业园区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企业中的翘楚!

目前大多数已有的市场研究资料仅是将重点放在了食品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前瞻产业研究院则是基于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园区运营的困境、解决方案以及成本效益提供审慎的投资参考。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食品产业园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先进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分析了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概况,从一开始就提出食品产业园区投资运营的焦点性问题;而后分析了国内近几年的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环境;紧接着分析了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的产业基础,并提供各个细分子行业的投资价值参考;然后围绕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机构关注园区运营管理,对国内外典型的食品产业园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重点区域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投资及招商引资规划;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的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企业、运营机构、科研单位、产业资本、VC/PE资本、入驻企业准确了解食品产业园区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食品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及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食品企业战略规划 篇5

中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

品摊贩管理工作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工作规划》已经县食安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十七日

—1—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

管理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工艺简单,经营规模较小,不具备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或经营者。不包括食用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食品摊贩(无固定门店,在城乡街头、集贸市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固定或流动设摊、设点从事制作销售食品或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发„2011‟**号)精神,特提出如下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安全主体责任,健全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坚持监督管理和扶持发展相结合,集中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依法监管,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方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

—2—

命安全。

(二)规划原则。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坚持科学管理,正确引导,逐步规范,扶持发展的监管原则。同时,为方便相对人、提高监管效率,坚持对一个主体以一个部门为主依法监管,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原则。

二、部门监管职责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按本《规划》明确的监管职责,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其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安全。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条件简单,依法从事传统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或个人)的监督管理,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二)食品摊贩(指在街头或其他公共场所不定点销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提供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的食品摊贩,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不提供餐饮服务的食品摊贩,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占道经营食品摊贩的管理,按照《河南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号)的有关规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三)“前店后坊(厂)”行为的监督管理。

1.以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生产地与销售地相分离的,其生产

—3—

加工点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2.现场制售食品,其食品在本店销售,但不提供餐饮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3.现场制售食品,其食品在本店销售,并提供餐饮服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四)学生“小饭桌”的监督管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五)公安、教育、民族事务等部门配合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学生“小饭桌”及清真食品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六)相关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从事的食品包装、仓储、物流以及食品无害化处理和销毁工作等进行监督管理;对各自职责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七)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生产经营场所、设施、环境以及从业人员资质、健康状况等的监督管理。

三、组织领导

当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盲点和难点。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城市行政管理执法部门要按照监管职责,加强合作,健全长效机制,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既统一行动,又

—4—

各司其职,努力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全面覆盖和无缝对接。各职能部门要依法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

四、清理登记,落实责任

各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职责,安排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对辖区内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展开“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清理”的摸底登记活动。在清理登记的基础上,按照本《规划》明确的各部门职责,确定各部门的具体监管对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职能部门要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履行法定职责。不履职或履职不到位的,将依据《食品安全法》第95条及其实施条例

第61条的规定予以问责。

—5—

主题词: 经济管理食品安全规划

抄报: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协

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食品企业战略规划 篇6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改产业[2011]3229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行业协会: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加快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营销规划 篇7

绿色食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经过7年的发展, 尽管市场机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但在营销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制约着绿色食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1. 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许多绿色食品企业的经营观念还处于从产品推销观念向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之中。由于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企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企业在确定营销目标时往往侧重于品种、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等短期性的目标, 对于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声誉、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等长期目标重视不够。

2. 市场营销组合不配套

有些企业在营销上, 往往通过单一的价格手段夺取市场, 促销活动过于依靠展销会, 缺乏对营销组合的潜心研究, 忽视各种营销手段的整合运用。营销组合不配套是制约绿色食品产业深入发展的限制因素, 也是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企业营销的薄弱环节。如果企业仅仅停留在开发绿色食品阶段, 不深入研究与之配套的营销组合, 单纯依靠产品制胜, 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成功也很难有长远发展。

3.绿色食品的品牌过多

品牌是营销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齐齐哈尔市多数绿色食品企业规模较小、产地分布广、经营单位分散、品牌多而杂, 许多绿色食品企业品牌不响、整体优势不明显、市场认知度低。品牌过多而知名品牌少, 必然使消费者无所适从, 也给该市绿色食品诚信度带来负面影响。

4.市场营销渠道不畅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原料的产地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尚未遭到破坏的外县农村和市区近郊, 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绿色食品企业虽然积极组织绿色食品进入市场, 努力寻求绿色食品营销方式, 如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大城市开展绿色食品专营或销售中心等, 但是绝大多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 产供销“快速通道”尚未普遍建立, 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由于产地与消费地距离太远, 为批发商或生产商持续、高质量的供货能力有限。一些绿色食品批发商还不具备为超市供货的技术条件, 造成一些超市、专卖店货源不足或品种不全, 不能提供全系列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绿色食品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绿色食品营销规划

1.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绿色食品与一般的农副产品不同, 企业应建立专业流通体系和渠道, 选择恰当的并适合自己的绿色营销渠道, 拓展绿色食品销售市场, 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 这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

(1) 建立绿色食品综合大市场, 批零兼营。建立这种大市场, 使之成为面向外埠和国际市场的“贸易窗口”, 带动基地生产和企业加工, 同时配套建设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技术信息服务市场, 配置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的基础设施, 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服务功能, 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销售网络和集散地。对建立绿色食品综合大市场的基础条件, 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 加大资金投入, 发挥社会力量, 制定市场的认证管理办法, 施行“绿色食品准入制度”, 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

(2) 建立形象统一的绿色食品连锁店。适度规模的连锁店, 具有降低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和强化服务的作用。在建立连锁店的同时, 还要成立绿色食品连锁配送服务中心, 组织联购分销, 既可因大批量直接送货享受价格优惠, 增强与其它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又能够缩短销售渠道, 减少和降低销售成本。连锁店的选址, 应首先考虑居民收入和文化层次较高的城市和地区, 但数量不宜过多。在现有的超市中可设置绿色食品专柜, 努力打入国外大型超市的连锁销售机构。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进行统一设计, 并综合考虑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结合绿色食品的标识、颜色, 综合设计产品统一的销售图案, 减少消费者购买时的认知难度, 开发出市场的销售潜力, 培育新的消费群体。

(3)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入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开展电子商务, 构建高效率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通过“Bto B”平台, 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营销企业之间的网上订购;通过“Bto C”平台, 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 实现“网上购物”。

(4) 积极办会参展。齐齐哈尔市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绿博会”, 对提升该市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特别是第六届“绿博会”暨第二届东北地区国际农博会效果更好, 为促进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齐齐哈尔市各县 (市) 区和企业都积极参加哈洽会、北京农产品交易会、韩国和香港等地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展销会以及国家商务部举行的品牌展示活动, 通过展销和宣传, 增加了销售, 扩大了该市的对外影响, 提高了绿色食品的知名度。

2.制定合理的绿色食品价格

绿色食品在其开发过程中, 从生态环境、作物管理到食品加工、运输等环节实行全程质检, 成本费用较高, 按照价值规律, 其价格自然应高于非绿色食品。

在目前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和销售渠道尚未建立之时, 应重点树立绿色食品物美价优的形象, 不能因为是绿色食品就笼统地追求高价位。绿色产品的价格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定, 基本策略是“大众价格策略”, 改变绿色食品是“富人食品”的看法, 面向大众经营。同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应扩大生产规模, 调整产品结构, 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在现有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方式扩大企业规模, 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使原本独立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之间的交易, 转变为企业内部活动, 节约市场交易费用。还要针对当前绿色食品产业零散型的特点, 采取企业集群的形式, 通过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协作, 发挥外部规模经济, 扩大绿色食品产业的整体规模, 以实现成本领先, 为争取价格优势打下基础。

3. 组建绿色食品企业集团

绿色食品企业是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的主体。针对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品牌杂而散的问题, 应加强品牌整合力度, 扩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营销规模, 通过市场运作推进龙头企业的战略性重组;还应引导优势龙头企业以品牌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 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若干大型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集团, 形成“联合舰队”, 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营销, 依靠名牌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地方政府要引导小型企业积极主动向大企业靠拢, 向绿色名牌产品靠拢, 舍弃小绿标, 共享大绿标, 形成品牌共享、风险共担, 利益共沾、独立管理、统一经营的局面。

4.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绿色食品企业应充分利用广告, 加大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一是要提高广告的设计水平。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广告整体上设计水平不高, 应组织专业人员, 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产品进行重新包装、设计, 要重视绿色食品广告创意, 努力做到“准”、“深”、“新”、“趣”、“奇”。二是要联合做广告。应改变每个企业分别做广告的现象, 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的品牌整合后, 联合起来进行广告宣传。三是广告宣传要突出企业和产品的区域形象。企业在宣传绿色食品时, 应注重企业形象和产品区域形象, 体现齐齐哈尔市的环境特征和人文特点, 努力塑造绿色食品的企业形象和区域形象。■

绿色食品营销的战略思考 篇8

关键词:绿色食品 食品安全 战略思考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我国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两种。

一、 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绿色食品工程是在国家政府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起来的。到2003年底,我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己达2047家,产品总数量4030个,实物总产量达到3260万吨,总销售收入达到723亿元。2003年底,全国己有15个省制定了绿色食品发展规划,有12个省下发了推动绿色食品发展的文件,有7个省制定了有关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和市場管理的规定,农业部先后制定了《绿色食品认证程序》、《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现状调查技术规范》等管理规范,对推动和规范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发展极为迅速,己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生产、认证、营销、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但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消费观念和能力问题。沈阳农业大学的杨肖丽和景再方对沈阳的153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市绿色食品的消费者知晓度已经达到75.2%。但是,声称“有点了解”的98名消费者中,有27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识有误或“不清楚绿色食品是什么”。选择“了解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感兴趣”,有机会愿意尝试的消费者有44名。153名消费者中,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对绿色食品并不十分了解,消费的热情不高,其消费重点仍然集中于普通食品。

绿色标准问题。目前,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己形成了包括从“土壤”到“餐桌”全部业务流程的标准体系。然而,标准的技术内容、指标要求、数量和覆盖范围还不能完全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和突破国际市场技术性壁垒的需要。首先,绿色食品标准不具备强制性,食品企业绿色营销动力不足。其次,标准制订相对滞后,标准的数量和覆盖面不能适应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生活要求,许多产品因没有标准而得不到开发;第三,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同整个农业标准体系的关系有待协调和理顺,绿色食品标准与国际有机食品标准互认的工作还要进一步抓紧实施。无公害食品、生态食品等相关概念的兴起,使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第四,现行标准的内容不能完全体现现有产品的特性,部分指标有缺陷或已过时。

品种结构问题。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占28% ,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15%,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由于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我国绿色食品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企业营销问题。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产地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而绿色食品的购买者遍布全国,尤其是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这种空间矛盾,增加了绿色食品的供货困难,造成一定的产供销脱节。

政府监管问题。调查表明,阻碍目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购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绿色食品的质量问题。由于消费者本身不具备识别能力,绿色食品的绿色属性只能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所以很多消费者对市场上流通的绿色食品还存在怀疑态度。所以,要想促进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企业要坚持诚信,政府部门也要认真监管,确保绿色食品是“绿色”的,让消费者放心。

二、促进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的战略措施

建设绿色食品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绿色食品的立法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制定和完善绿色食品的技术法规,对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和绿色属性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加大对假冒绿色食品行为的处罚力度。

制定和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标准化应该坚持“统一、提高和强制”三步走战略。“统一”是要取缔地方标准,逐步废除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积极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需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如广播、电台、电视、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络等,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强化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加深社会各有关方面对绿色食品营销问题的关注,为绿色食品经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区、街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专题报告或讲座的形式,提高全民族绿色消费意识,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促进社会公众从传统食品消费转到绿色食品的消费上来,从而扩大绿色食品企业的生存空间,增强传统食品生产企业的忧患意识,促使其开展绿色营销。

构建全国和区域绿色物流体系。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对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一定义强调了抑制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未考虑环境和过程本身对原料或产品的影响。实质上,由于食品受环境和保存条件因素影响比较大,保质期和保存期相对较短,所以绿色食品的物流过程既要考虑物流链条对环境的危害性,同时要求在物流过程中要保证绿色食品的绿色属性。绿色食品的物流活动是绿色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再到用户所流经的渠道,是绿色食品的增值链。构建绿色食品物流体系必须充分考虑绿色食品的特点,通过制定和实施绿色物流标准,在原材料的获取、食品生产、包装、运输或配送、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实现技术活动和管理体系的绿色化。构建绿色食品的绿色物流体系除了利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以外,还应积极推进绿色食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尤其是建立绿色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监管机制。目前与食品监管有关的机构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这种多头管理体制容易造成监管上的漏洞。由于绿色食品是“生命工程”,所以建议理顺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化与认证、日常管理和质量监督等职能,必须齐头并进,齐抓共管。最好是进行监管流程的再造,建立“一站式”监管机制,才能切实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营销是食品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管理者必须及早从传统营销模式向绿色营销模式转型。除了企业的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各有关方面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促进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李晓燕.绿色食品国际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5,1:12-13.

[2]佚名.国外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牧业通讯,2005,5:15-16.

[3]陆庆光.绿色食品企业之研究与开发对策[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1:20-21.

[4]杨肖丽,景再方.沈阳市绿色食品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2:30-31.

上一篇:管理学生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下一篇:学习高中语文的十二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