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实录

2024-05-02

二、教学实录(共8篇)

二、教学实录 篇1

讲课人:于世龙

听课时间:2007年3月28日 听课地点:沧县实验学校初三4班

参加人员:沧县实验学校中小学语文老师、科研室、校长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上周大家共同为刘国亨同学修改的作文进行讲评。提前我们让三位同学准备了讲评发言:一是刘国亨同学自己,一是刘国亨挑选自己的朋友金阳,还有一个是刘国亨同学挑选的自己的对手袁洪玥。我们让这三位同学挑选自认为修改得好的同学佳作与刘国亨同学的原作作比较,得出他们的独特体验。昨天,我已把修改佳作与原作都印发给了大家,大家回去又都品读了吗? 生:读了。

刘国亨:老师,我犯了一个错误!

师:错误?

刘国亨:我把原来那一篇话题为“亮点”的原作弄丢了,所以同学们手里关于这一篇就没有比对的原文了。

师:那你后来找到了吗?

刘国亨:那不,在黑板上我写了个寻物启示,但现在还没回音。

师:哦,我读一下:“谁看见“亮点”为话题的原作?请速还刘国亨”。(向同学们)大家觉得这个寻物启示这样写好不好?

生1 :我觉得不够好,首先它没有明确是谁的以“亮点”为话题的作文,其次“请速还刘国亨”这个句子有歧义:是速还刘国亨的作文呢,还是还一个刘国亨呢 ?要是还刘国亨我们可还不出来!(生大笑)

师:说得很好,语义上还不够清楚。

生2:我还觉得在语言上缺乏礼貌性的语气,显得不够客气。师:对,求人应当注意姿态。

生3:另外,我还觉得没有注明日期,不能让人明白这是啥时发生的事情。

师:那我们一起为他修改一下这则寻物启示,看修改成怎样最好。(众生伏案修改)

生4:我的修改是:如果哪位同学看到了刘国亨同学“亮点”为话题的作文,请速交给刘国亨,2007年3月28日。

生5 :我的修改是:因刘国亨同学话题为“亮点”的原作文遗失,作者很着急,希望见到者尽快与作者联系,2007年3月28日。师:大家觉得这样修改如何?

生6:我觉得末尾都添上“必有重谢”才好!

师:(开玩笑)你是想让刘国亨请你冰棍儿吃了吧?(笑)

刘国亨:没事儿,只要能找到,我请大家吃,老师掏钱就行!(笑)

师:你把老师当冤大头了,在座这几十位听课老师下课非找你算账不可。(笑)看来作文原作一时半会儿先找不到了,那我们就在佳作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

师: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背:必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斯人后喻(板书)。我们先让被修改者刘国亨谈此次作文修改的体会。

师:国亨,你挑选的认为修改得好的作品是哪两篇?

刘国亨:我挑选的是王晨阳同学的《用爱铸就成功》和于璐同学的《篮球也懂人的心》。师:那你此次讲评的关键词是几个?

刘国亨:是三个:深、异、细。(教师板书)师:那好,下面就由刘国亨同学进行详细阐述。

刘国亨:首先说“深”,这主要体现在王晨阳同学的修改作文的主题上。我的原作《“我要好好上学”》立意为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为“成功的秘诀”,而王晨阳同学则立意为“爱”是成功的秘诀,他的作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成功是为了谁呢?为自己,更为爱你的人。”相比我的主题而言,我觉得他的主体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刘国亨:再说“异”。我的原作《亮点》是写:我通过一场篮球赛发现自我价值,重拾自信的事。全文采用第一人称“我”来直叙事件发展,缺乏新意。而于璐同学的作品很巧妙的转换了叙述视角,她以“篮球”的角度来叙述,让篮球来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让我感觉很新颖。

师:那我问一下于璐同学:你怎样想出这样的一个点子呢?

于璐:他们修改都从人出发,没意思,我想我就换个“球 ”吧!(生笑)

刘国亨:与此同时,王晨阳的作文也采用了“同一事件但不同人物视角叙述”的方法,使得同一件事焕发出了新的内涵。只是他的叙述视角、人称变幻的太快了,显得有些零 乱,有好多同学对他这篇作文的评语是:把人称再捋一捋。(生笑)师:王晨阳同学,你觉得呢?

王晨阳:当时写的时候就感觉来灵感了,写得挺得心应手,后来再看,才发现还欠缺整理,人称与叙述视角的不断变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所以才会这样。

师:好创意,还要更细密。

刘国亨:接下来我说“细”。两位同学在作文中的关键之处都注重了描写细致传神,比如王晨阳作文中人物的一段回忆:“只因为我看见了我父亲在田间弓着腰举着锄头的身影,只因为我看见了父亲额头上横飞的汗珠和满脸的皱纹,只因为我看见父亲光着膀子,瘦弱的身躯中肋骨一一可见……”深切感人,让人产生无限感慨。于璐作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他拿起我快速的转身、运球,我感到它的手在颤抖,手心满是汗…….”细致入微。但同时我也为两个同学提个意见,虽然我从他们的作文中品到了细,但我认为细得还不够,描写的力度还应在合适的地方再加强一些。师:比如说……

刘国亨:比如,个人意见啊,比如于璐作文中篮球的主人缺乏自信、内心挣扎时的情形应当详细地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一下。我的评赏完了。

师:很好,刘国亨同学非常用心地进行了学习,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他同学对于这两篇作文还有何自己的想法?

生7、我认为于璐的作文选取了一个很新的叙述视角很好,但是似乎在真情实感上稍微欠缺一些,篮球似乎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没有情感。师:我知道你最喜欢看NBA,你认为篮球有感情吗?

7、:我还喜欢姚明呢!(生笑)我觉得只要球员队篮球有感情,那篮球就会对人有感情。师:说得很好,这叫“物我两契”。

8、:从两位同学身上,以及刘国亨同学的评价上,我认为在写作中一要亮点突出,二要功力平衡,既要有突出的东西,也要尽量调动自己个方面的本领达到完善。

师:你获得了考场作文的写作经验了!(生笑)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法家拂士。(板书)有请刘国亨的亲密战友金阳同学进行作文评价。师:金阳同学,你为刘国亨同学挑选了谁的作品来借鉴? 金阳:我为他挑选的是刘天骄同学的作文《耀眼的亮点》。师:为何挑刘天骄同学的作品呢?

金阳:刘天骄同学作文中的好处刘国亨作文里没有。(生笑)师:真够朋友,那你讲评的关键词有哪些?

金阳:有倒叙、详略、简洁、过渡、对话。(师板书)师:那请你具体阐述一下。

金阳:刘天骄同学的作文在整体上使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很明显的与刘国亨的原作从头到尾的顺序有一个区别,让人感觉在行文上有了一定的起伏。而她的详略市和简洁联系在一起的,在刘国亨的原作中大篇幅的是对篮球比赛场面的描写…… 师:这样不好吗?

金阳:我觉得这有些喧宾夺主,因为篮球比赛的场面并不是集中表现本文中心的地方,虽然它很火爆。而刘天骄的作文,把篮球比赛的场面略简了,开头几句话就有了结果,而且语言生动。

师:读一下好吗?

金阳:“漂亮的转身,稳健的步伐,潇洒的起跳,完美的弧线,篮球准确无误地跳进篮筐。一声哨音,我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如潮的喝彩声包围。”后面就开始回忆自己失去自信的日子了。

师:刘天骄同学,你能说一下当初为何这样处理吗?

刘天骄:我的意思和金阳的分析一样,咱们不是还学过《木兰诗》吗。诗中对“十年征战”这一部分略写就是因为它不能反映木兰的精神风貌。

师:分析的好。我给大家出个难题:如果我们写一篇作文,写早晨父亲为我买早餐馄饨的事来表现父爱,你认为该重点描写何处、简写何处呢?

生9:我觉得应当重点描写父亲买馄饨回来的动作呀、神态呀、肖像呀,来表现父爱。师:如果我大篇幅描写这碗馄饨咋样:“那诱人的馄饨一个个粉嘟嘟的漂在碗里,绿绿的香菜浮在水面上,几丝香油轻轻的浮着,丝丝热气漾出,几片紫菜在汤中摇曳……”我觉得我这不是在写父爱,我这是在写“馄饨的做法”。(生笑)

金阳:过渡体现在过渡语言的使用上,我建议大家下课后联系全文再深入体会刘天骄同学过渡对行文的妙处,我不在多讲。

师:还挺有派!(生笑)

金阳:另外,本文在情节设计上很妙的加了一处对话,在对话之中揭示出了本文主题,我读读(读):班长递过一瓶水:“干得不错!” “还得谢谢你呀!”我接过来。“谢我什摩?” 思绪又飞到几天前。“放弃了?”

“嗯……”

“不试试怎知道行不行?”

我无奈的笑着,机械地摇摇头。

“不自信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有的人乐于尝试,亮点便显露无疑。可有的人去因为自卑,错过了机会,本来是金子,最后只剩一堆石头。看你的练习,你很有打进NBA的潜质呦!呵呵!”

“?!”

“别放弃这比赛,更不要埋没自己的亮点!” “嗯!”

金阳:我觉得这段对话十分生动,我能真切感受到那样一个谈话的场面,人物语言很有年轻味儿。

师:好,非常感谢金阳同学的点评,评得真好。一定会对刘国亨同学大有启发,下课让他请你吃冰棍儿。(生笑)

师:其他同学对于这篇习作还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生10 :虽然整个采用倒叙,但后面尾部显得不够有力,有些头重脚轻。

生11 :在人物对话部分,要让班长的话再贴近生活实际一些,我老感觉着这班长说的话更像是从班主任嘴里出来似的。

师:让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这个建议很好。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敌国外患。有请刘国亨选择的对手、写作观点总有分歧者袁洪玥来评点作文。袁洪玥同学,你被刘国亨同学视为对手有何感想?

袁洪玥:我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我的重视和尊重,我也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公平竞争嘛。(生笑)师:那你为刘国亨挑选了哪篇习作?

袁洪玥:我挑选的是刘哮阳的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我提出的关键词是:引用、排比、标点、呼应、哲理性。(师板书)

袁洪玥:其实刘哮阳的作文在情节设计上和原作没有太大区别,情节性差。但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师:哦,有何特点? 袁洪玥:首先是作者语言积累很足,比如他的题目是引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题目本身即有了主题,还增加了文学性。在文中,他还仿拟了一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学者”留其名”,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师:刘国亨,你知道刘哮阳这是改写的哪里的名句吗?

刘国亨:不知道。

刘哮阳:这是改自李白的《将进酒》。

师:看来刘国亨同学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这也是努力的方向,同学们都要牢记。袁洪玥:在刘哮阳同学文章的结尾他又一句“何畏浮云遮望眼?”反诘,既点出了文章的主旨,又照应了题目,一举两得。

师:确实巧妙。

袁洪玥:在篮球比赛段落中,刘哮阳采用排比的方法简明的写出了场面(读):“当我成为防守最后一人时,我听到了呐喊;当我率军突入心脏地带时,我听到了呐喊;当我投出压哨一球时,我听到了呐喊;当哨声终于响起,比赛结束时,我听到了更强烈的呐喊。”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师:那你所说的标点又是怎样一回事?

袁洪玥:我主要是觉得,刘哮阳的作文与刘国亨的作文相比,它不是多用平白的陈述,而是大量的使用了带有强烈语气的句子,疑问、祈使、感叹,让人读来就和平铺直叙一样了。师:你的感受很细,也很独到。

袁洪玥:我重点强调一下刘哮阳作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我觉得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学习的。我印象深的句子有:“我的空气是这里仅有的清冷,清冷得以至于稀薄到接近真空,是的,真空是无法传声的,于是你们又何曾听到我的心声。”还有“赛场下,每个人眼中都闪着激励的光,我突然明白,这光是自我身上反射而来。”这些语句深邃,有味道,让人回味。我要是能写出这些句子来就好了。

师:这确实是很值得提倡的一个亮点。感谢袁洪玥同学的点评。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自己的意见?

生12:我觉得刘哮阳同学的作文可以在保持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把语言稍微通俗点儿,以免我们读起来费尽思考。(生笑)

师:是呀,要注意受众性。下面咱们百家争鸣,看哪些同学互荐或自荐有亮点的作品。生13:老师,我知道王越同学的作文使用日记体改写的,读起来不错。生14:高嘉同学的作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完成的修改,形式上挺新颖。生15 :史清雅同学的作文语言清新,特别耐读。

…………

二、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空间观念

1.看一看, 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形的一部分, 猜猜是什么? (教师课件逐步出示兔子、老虎、小路、蛇、电视、五个长方体组合的一部分。)

生1:兔子、老虎、小路、蛇。 (前面四种很容易, 学生很快猜出。)

生2:黑板、黑布、手机屏幕…… (电视出现的答案不一)

生3:正方形…… (第六个出现的答案更不一)

师:要观察出一个物体的全貌, 单观察物体的一部分, 有可能是错的, 看来, 观察物体还是很有学问的!你们想不想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想) 请接着往下看: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观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教师出示课件, 动画演示:“点” (构成“线”) ———“线” (围成“面”) ———“面” (围成“体”) ———“体”的过程。】【教师同时板书:点、线、面、体】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三个面呢?这还得从“三维空间”开始说起。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 都需要用到三维空间, 即:横着的一维, 纵着的一维, 竖着的一维。这个立体图形后面看不到的就用虚线表示, 所以我们最多只能看到立体图形的三个面。今天我们再次认真地一起研究“观察物体”, 好不好? (好)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授, 体验空间观念

1.根据课题, 确立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 看到课题, 你们打算学习“观察物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生1:怎样观察物体?

师:也就是观察的方法。 (教师板书:方法)

生2:朝什么方向观察?

师:对, 也就是观察的角度。 (教师板书:角度)

生3:能观察到什么?

师:对了, 也就是观察的结果。 (教师板书:结果) 今天, 我们特别还要学会:能够把一个“立体图形”看作“平面图形”, 从而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对接, 如果这节课, 能够在你的脑袋里随时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 那么, 这节课的学习就成功了!

2.感受观察的同一物体角度与结果。

出示例1讨论:【在例题1的立体图的三个面上加上颜色 (原例题为同一种颜色———绿色, 创造性地改为三种颜色) 】黄色、红色、蓝色分别是在什么角度观察到的?每种颜色的正方形排列相同吗?各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汇报后课件分别演示 (如下图) 。

3.感受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

师:例1学到这里, 同学们还有没有看不出平面图形的?有没有?今天特奇怪, 许老师就看不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谁有办法教教老师, 把老师教会? (留给学生思考时空)

(1) 转物观察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判断, 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没有一个人错。说明最好观察的是正面。那么, 朝上的那个面, 能不能发挥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把它转动为正面, 不就很好观察了吗?谁想象出来了?

生:把上面向正面垂直翻转90度。 (教师用实物教具和课件演示向正面垂直翻转90度过程)

师:如果老师还看不出从右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怎么办?谁来教老师?

生:把右面水平方向、顺时针旋转90度到正面观察就简单了。【教师用实物教具和课件演示:水平方向、顺时针旋转90度过程】

(2) 定物观察法。

师:刚才的水平方向顺时针旋转90度, 和向正面垂直翻转90度, 变成正面观察的方法叫作“转物观察法”, 那么, 小英到右面和小精灵飞到高空,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把这种观察叫作什么?

生:定物观察法。

4.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1、2、3, 连一连:

同学们拿出答题卡, 自己完成。 (教师点名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答题卡进行集体订正。)

5.感受不同物体观察的角度与结果。

教学例2。

师:出示例2,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 形状相同吗?从左面和右面看形状又怎么样呢?从前面看呢?

生1:从上面看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

生2:从左面和右面看都是两个竖着的正方形。

生3:从前面形状不一样, 虽然都是四个正方形, 但下面有三个, 上面一个, 所以不一样。

教师引导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从同一方向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拓展空间想象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在答题卡上自己做, 然后教师集体订正。)

2.创造想象:从左面看得到竖着的两个正方形还有多少种立体图形?

第 (1) 小题的多种想象:从左面看, 得到竖着的两个正方形连在一起的平面图形有无穷多种立体图形。

第 (2) 、 (3) 小题多种想象:从左面看, 一样得到竖着的两个正方形连在一起的平面图形有无穷多种立体图形。

3.深度思考。

(1) 下面4个立体图形, 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是完全一样的?

(2) 透过这道题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观察的位置或者角度不同, 结果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4.托物言说。

比如:表情图

师:请同学们看着这张图, 你看出了哪些表情? (让学生盯着这张转动的表情图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 从刚才观察面孔的位置或者角度不同, 结果完全是大相径庭的, 难怪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这样叙述 (教师课件和录音播放古诗《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庐山的山岭可谓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看庐山:庐山则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景色。我之所以认不出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呀!

人生哲理:人们所处的位置和出发点不同, 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和主观成见, 才能纵观全局, 正确对待。

四、总结全课, 画龙点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生2:我学到了观察物体有定物观察法和转物观察法。

生3:我学到了把一个立体图形看出平面图形。

师:人们所处的位置和出发点不同, 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和主观成见, 才能纵观全局, 正确对待。

注释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叶爷爷是哪里人?

生:江苏苏州人。

师:对,叶爷爷是一位——

生: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生:作家,儿童文学家。

师:不错,看来你们从上一节课的名人小卡片中掌握了不少信息,叶爷爷的写作风格还记得吗?

生:语言洁净,感情朴实。

师:是呀,好的文章最打动人的是他的语言和语言背后藏着的情感。(板书:语言情感)那《荷花》这篇课文,哪些语言让你喜欢,这些语言中都藏着叶圣陶爷爷什么情感呢?让我们翻开课文一起来继续学习、发现、交流。

二、品析文字,想象画面,赏荷花之美

1.读懂大意

师:让我们循着荷花的清香来到荷花池边!(屏显第2自然段)自己放声读一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后交流)作者在荷花池边看到了荷叶、荷花。

2.赏荷叶,读出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荷叶。谁来读读写荷叶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荷叶很多,荷花池里到处都是碧绿的荷叶。

师:具体是哪些词让你感受到荷叶很多的?

生:挨挨挤挤、一个个。

师:你能不能跟大家具体说说,在读着“挨挨挤挤”这个词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荷叶很多很挤,荷花池都挤不下了。

师:(出示荷叶图)看,荷叶多得怎么样?

生:池塘几乎看不见水面了,一眼望去全是荷叶。

师:是呀,紧紧地挨着挤着,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生:(读后)我觉得有的荷叶都被挤到旁边荷叶的底下去了,一层又一层的。

师:是呀,层层叠叠,就像诗中所说“莲叶何田田”。你除了感受到荷叶数量多,还感受到荷叶的什么特点?

生:荷叶很绿,书上说“碧绿”。

师:碧绿就是绿得——

生:绿得像碧玉一样,青绿颜色。

师:短短一句话,不仅写出了荷叶数量多,颜色美,并巧用比喻写法,(板书:像)写出了荷叶的形态美,多么生动的语言呀!我们一起想着画面,轻轻地读一读。

3.赏荷花,细品文字

师:(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读读这一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荷花顶开挨挨挤挤的荷叶,用力地从荷花池中钻出来。

生:我看到荷花很快地从荷花池中冒出来。

师:荷花使劲地冒出来,想要干什么呀?

生:荷花冒出来,想要看看外面的美景。

生:荷花冒出来,想让大家看看自己的美丽。

师:想展示自己的美丽,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期待出来的呀,请你读。

生:荷花冒出来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生读)

师:听出来了,荷花是充满了快乐地出来的。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冒”字把荷花写活了,多么传神。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一下。(生齐读)

师:“冒”出来的白荷花,有哪几种形态?

(生交流三种形态,出示三幅图并引导学生寻找对应的文字)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荷花刚刚开放?

生:“才”“两三片”让我觉得荷花刚开。

师:你看,短短一句话,用词多么准确与洗练。(生读)

师:全开的荷花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生:我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嫩黄色让我感觉莲蓬很可爱。

师:洁白的花瓣衬托着嫩黄的小莲蓬,多美!正是这种淡雅的色彩造就了荷花超凡脱俗的美。

师:写花骨朵儿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欣赏,为什么?

生:饱胀。

师:“饱胀”意思懂吗?

生:就是吃得很饱,都发胀了,我觉得让我感受到花骨朵儿鼓鼓的。

师:它正积蓄着力量,准备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这就叫含苞欲放。(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聚焦语言方式

师:作者连用三个“有的”写出了白荷花三种不同的形态,非常精彩。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一下这种表达方式。(生齐读)

师:你从这样的语言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了呢?

生:我感受到作者很喜爱荷花。

师:(板书:喜爱)让我们把这份喜爱之情和这美妙的语言悄悄珍藏在脑海中吧。(指导试背这一段)

三、欣赏画面,学用文字,赞荷花之美

师:(多媒体映示的荷花形态)你看到了荷花的哪些姿势呢?

生:我看到了立着的荷花。它亭亭玉立在湖中,好像在观赏美景。

师:还看到了哪些姿势的荷花?

生:我看到有的荷花躲在荷叶下,好像怕太阳晒黑了自己。

生:我觉得荷花躲在荷叶下,像在捉迷藏。

生:我看到两朵荷花挨在一起,像两个好兄弟在聊天。

……

师: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能学着书上第2自然段的方法,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把荷花这几种姿势写得具体、形象些吗?(出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生练习后交流)

生: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亭亭玉立,像在欣赏天上的白云。有的躲在荷叶下,像在乘凉。有的两朵紧挨在一起,像两个好兄弟在聊天……香气轻轻地飘散着。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

师:真是千姿百态。难怪作者这样说——如果把眼前的(生接读)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真了不起。

师:这是作者对美丽的大自然发出的由衷赞叹呀!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的画面,也来由衷地赞叹吧!(生齐读)

四、入境诵读,想象中丰富情趣,品快乐之情

师:(播放音乐,渲染情境)看着,看着,作者深深地沉浸在这美丽的画面中,看着,看着,他忽然产生了美妙的感受——

生: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师:荷花,你站在阳光里感觉——

生:我感觉非常温暖、舒服。

师:一切多么美好。一阵微风吹来——

生:(生接读)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美丽的荷花,你和伙伴们一起在风中舞蹈,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觉非常快乐、很温馨。

师:随风而舞,舞出的是自由,感觉真是美妙。过了一会儿,风渐渐地小了,风慢慢地停了——

生:(接读)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师:静静地享受这美妙的清晨,这时,好朋友来了——

生:(齐读)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师:多么有趣呀!除了蜻蜓、小鱼,还可能会有哪些朋友来与你聊天?

生:小青蛙会过来和我聊天,告诉我昨晚捉害虫的事。

生: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劳动最快乐。

生: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丽极了。

生:蝴蝶飞过来,为我表演了精彩的舞蹈。

师:头顶上有阳光沐浴,脚下有池水荡漾,身边有朋友细语,多么温馨,多么舒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和谐与美好!(生配乐齐读)

师:过了好一会儿——

生:(齐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师:你们说说,看荷花的怎么会变成一朵荷花呢?

生:因为荷花太美了,作者看得太入神了。

生:因为景色好看,作者沉醉了,所以才这样想象的。

师:是呀,面对这一池美不胜收的荷花,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让人陶醉其中?(板书:想象)

师:同学们,我们读着课文,读着这样优美的、有趣的语言,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非常热爱荷花。

生:作者觉得很快乐。

生:作者觉得很温馨,很舒服。(板书:热爱、快乐等)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

师:其实叶爷爷眼里、心里,带给他快乐,让他喜爱的不仅仅是荷花,还有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他还这样写道——

(出示:有一天早上,在学校里看牵牛花,朵朵都有饭碗大,那紫色鲜明极了,镶上一道白边儿,更显得好看。我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牵牛花,朝着可爱的阳光,仰起圆圆的笑脸。

还有一回,在公园里看金鱼,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搧着,大尾巴比绸子还要柔软,慢慢地摆动。水里没有一点儿声音,静极了,静极了……——叶圣陶《诗的材料》)(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2.小结:回归“情感”与“语言”

师:在叶爷爷眼里,一草一花,一鸟一虫都是美好的,他对它们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所以他的笔尖才会流淌出这种美的语言。

3.布置作业

师:好的语言需要积累,老师给大家布置作业,课后让我们把这篇文章背下来。另外,让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记录下你对它们的感情。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6课—— 生:《开国大典》

师:上节课,老师已经跟大家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掌握了吗?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听写几个词。

师:好,开始。第一个,典礼。我特别喜欢我们班的李杰同学,他的腰挺得特别直,写字的姿势特别好。第二个,协商。第三个,诞生。第四个,瞻仰。最后一个,排山倒海。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

师:来,看看屏幕。你写得是否准确,如果你有错的,请马上更正。

(全体同学齐读词语一遍。)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开国大典》这文章它主要分四个场面去描写整个大典过程,那么,你能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四个场面概括出来?

师生概括,并板书: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一)研读“典礼仪式” 师: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写批注。)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首先谁来交流自己划的句子? 生:请大家看第五自然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倒”,读第三声。生:排山倒海。师: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人们非常想见到毛泽东,见到毛泽东人们非常激动。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非常好。从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当中,我看到了群众的目光,还听到了掌声。掌声是怎样的掌声?

生:排山倒海的掌声。

师:从“排山倒海”这词,你知道什么? 生:群众的反映十分热烈。师:他们心情非常—— 生:激动。

师:因为激动,才会有„„ 生:排山倒海的掌声。师:除了掌声,还有——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师:你注意到哪一个词? 生:一齐。

师:从“一齐”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群众非常渴望见到毛泽东。师:三十万人有没有人指辉? 生:没有。

师:但是他们有不约—— 生:不约而同。

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师:我们一齐来。生齐读。

师:继续找。还有哪些描写群众反映的句子?

生:请大家看第七自然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人们对新中国的成立心情十分兴奋、激动。师:你理解的真好。在这里,又看到了两个“一齐”,三十万人一齐——

生:欢呼起来。师:一齐—— 生:欢跃起来。

师:三十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我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都对革命领袖,也就是对毛泽东充满了崇敬。

师;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 生: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你是如此的激动,读得不错。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全国都知道了。

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

(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是啊,我感受到了那分激动。蔡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 生:好。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句子时,把第二个“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换成“它”

师;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没有这两个词,就不能很好地表达那种情感。师:文段连续出现这两个词,这种写法叫—— 生:反复。

师:这反复的写法就更加强调,更加好地表达人们的—— 生:情感。

师:读起来就更加有—— 生:气势。

师:我们全班再来体会体会,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什么呢? 生:是毛主席宣告中国成立的声音。师:请你把毛主席的原话读一读。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师: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生:齐读。师配乐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有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有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有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指名读)

师:下面,让我们回到这一时刻,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播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师: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师;接着,升国旗。那么群众的反映又是怎样呢?谁接着读? 生:请大家看第八自然段: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人们升国旗时非常严肃。师:什么叫做“瞻仰”。生:怀有敬意的看。

师:从“瞻仰”一词,可体会到人们对国旗的尊重。因为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

生:表明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板书;中国人发从此站起来了。)

师:同学们,红旗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今年是我国成立六十三周年。祖国已经过去六十三年,在这六十三年当中,五星红旗无数次地飘扬在天空。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播课件: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是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这是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的三面五星红旗,这是神州七号飞天时飘扬在茫茫太空的五星红旗。这是神舟九号起飞前鲜艳的五星红旗。

师: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假如你亲眼见到这些时刻的五星红旗的升起,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话训练:看到五星红旗在 升起,我。

生: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时,我当时心情是十分激动、高兴的。我们中国人终于来到了太空,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

生:当我看到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我感到了自豪,耻辱的过去结束了,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了。

师:真好,你再来。

生:当我看到奥运会上再上升的五星红旗时,我为我们中国的运动健儿感到骄傲。

师:是啊,同学们。在这一次次红旗的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我们中国这一沉睡的雄狮已经苏醒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经腾飞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师:同学们,这时我们才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掌声,一阵阵欢呼声,那就是因为——

生: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师: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引读第九和第十自然段。)

师:为什么是54门大炮,一共二十八响?有含义吗? 生:应该有。

师:老师留下一个悬念,大家课后自已杳一查,“54”“28”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

(二)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师:好,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走进最后两个场面„„ 生: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最后两个部分,利用你的眼晴这台微型录像机,找出你最难忘的境头,好吗?

(学生默读,划句子。)

师:好了,谁来说说,你最难忘的境头是哪个?

生请大家看第十二自然段: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我体会到他们队伍很整齐。师:这些部队,有哪些部队? 生:海军、陆军、空军。

(分角色介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生:我最难忘的镜头是:“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我体会到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师:谁再来和大家交流你最难忘的镜头?

生:“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师:你体会这场面了吗?不管是主席还是群众他们的心中都是无比的——

生:激动。师:无比的—— 生:自豪。

生: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师:“洪流”加上了—— 生(全):双引号。师:是指什么呢? 生:是指火把。师:对吗?有没有同学补充。生:就是指游行的队伍。

师:那为什么把游行队全叫“洪流”啊? 生:因为游行的人是举着火把的。

师:这光明又是什么意思啊?只是指火把的光吗? 生:就是新中国成立了,迎来了光明,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三、创新文本,拓展延伸。1.创新文本,将内容重组。

师出示;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时,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整热烈的掌声;

当毛主席向空中招手时,群众看见了,都把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当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师:朗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对毛主席非常热爱。(指导激情朗读。)2.拓展延伸

师:《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将再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四、小结写法,片段训练。

师:好,同学们,刚才回到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见证了整个开国大典的经过,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去写整个开国大典的过程的呢?

师:这么大的场面,我们说过了,写场面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有整体的描写,也有个别具体的描写。这就是—— 生:点面结合。

师:大家看看阅兵式部分,作者是不是全部写得很详细?详写了什么?

生:详写了陆军、空军,其它的略写。师:这叫做详略得当,详略得当,就可以 生:重点突出。

师:不管写哪一个场面,却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一定的条理,这叫做:层次清楚。

(板书: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楚)师:同学们,我们每星期一都举行升旗仪式,下面请你仿照《开国大典》的写法去写一写这个场面。

(写作点评及交流)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小鸟和树是好朋友,他天天唱歌给他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找树,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人需要信守诚诺,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子夏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吗?“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咦?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与朋友交往的时候要讲信用)

师:是啊!朋友间的诚信尤为重要,今天让我们带着一对好朋友------小鸟和大树的诺言,继续来学习这篇《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感悟文章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课文中也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师: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请默读,作上记号。

师:谁来告诉我,你从文章中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

(学生有一个找的过程,可以是寻找的过程,也可以是小鸟又回来找大树,也可以是小鸟与大树每天的生活状况)

(学生找第一自然段并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天天”这两个字读得很重,为什么呢?

我建议你把“天天”读重一点儿,这样更能表现他们是好朋友,不信试试看。

师:天天给树唱歌,说明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们谁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幸福吗? (生:幸福)

师:那请你带着这种幸福的感觉再读读这句话(我感觉到了一份浓浓的情谊)

谁再用幸福的语言给我们读一读? (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再向我们传递着)

师:同学们,鸟儿和树就是这样的一对好朋友:炎炎烈日下(引读);狂风暴雨下(引读);皑皑白雪下(引读)他们毫不惧怕恶劣的环境,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师:正因为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一次突然地离开让他们彼此有了一个约定,请自己读一读3、4自然段,看看他们都向对方说了些什么?

师:谁来读一读?(点人读)

师:原来他们是在约定明年重逢的事情呀,那我来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读一读,你来扮演大树,我来扮演小鸟,其他的同学用心感受。

师:听了朗读,你们能感觉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师:你们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的请举手告诉我(生举手并找到朋友)

师:那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小鸟、大树分别时的对话,注意读出他们的难舍难分。

师:我听出来了,他说“一定回来”,表明他愿意回来,谁再来试试?

师:原来小鸟是在向大树保证,怪不得语气如此坚定。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大树和小鸟的画面,请男同学扮演大树,女同学扮演小鸟,咱们再来深深地体会一次吧。(男同学:再见了,小鸟------)

师:他们是那么不愿意离开对方,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师:这么好的朋友,有一天,却要分开了,仅仅只是一个冬季,相对于半年、一年来说,你们觉得长吗?(不长)但对于我们的小鸟和大树来说,时间可真是太漫长了,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一直等到第三个月,终于,春天来了,小鸟满心欢喜,可是,他看到他的朋友了吗?(没有)

师:没有看到朋友,他是怎么做的?(去找)怎么找?(千心万苦、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地找)

师: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师:他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哪些询问的话呢?(生读)(出示小黑板)

师:小鸟满以为自己能马上见到阔别已久的伙伴,没想到却只看到了光秃秃的树根时,他是怎么问的?(点人读)

师:你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焦急)

师:那你带着这种焦急再读一遍(我听出来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是你想急切地获得大树的讯息)

师: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是真的很焦急。树根告诉小鸟大树被拉去了山谷,小鸟跋山涉水,找到了工厂里的大门,他是怎么问的?(点人读)

师:此时,小鸟,你的心情怎样?(焦急、担心)我觉得小鸟此时应是更加担心更加着急,你觉得了呢?

师: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使我们感觉你更加着急呢?读一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语速加快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了。谁再来试试?(生读)

师:一个“在哪儿”,一个“您知道吗?”包含了小鸟多少的渴望啊

当小鸟得知朋友大树已被做成了火柴,奋力飞向拥有火柴的小姑娘身旁时,他又是怎么问的呢?(点人读)

师:小鸟啊,你此时还没有看到大树,心情怎样呢?(着急、悲伤、担心)

师:我觉得此时你的所有的感情应该是到了极点了,谁能用你最着急、最悲伤、最担心的语气读一读呢?(生读)

师:那是小鸟心底的呐喊啊!请同学们把这三句话自己再读一读,感受感受(生读)

师:我来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小鸟的三次询问,让我们能感受到他那种心情的变化

师:如果我是大树,看见你们如此呼唤我,我会流泪的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的焦急,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师:终于,小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看到了朋友大树,只是此时的大树早已化为了灯火,小鸟是怎么做的呢?(请人读)(出示黑板)

师:你刚才在读的过程中,两次提到了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同样都是看了一会儿,可小鸟想对大树说的话一样吗?(生读)

师:两次“看”里,究竟包含的是小鸟怎样的心情呢?(那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师:这两个看里,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拓展练习,交流升华

师: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感伤与哀愁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上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大树有满肚子的话想对小鸟说,可是他只能化为灰烬,慢慢地消失不见,也许他会在天国的一端默默地祝福小鸟,让小鸟永远记得曾经有这么一棵去年的树。

师: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鸟、大树或者任何一个人说吗?如果有,请把它写下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去年的树》!

2:去年的树,包含着世间最美的真情,让我们深情地读--------《去年的树》!!

3:出示:老师搜集的友谊的名言

4:推荐:新美南吉《狐狸阿权》

(六)、质疑

郑重承诺

诚信

小鸟 ———————— 大树

友谊

艰辛寻找

二、教学实录 篇7

师:学习新课内容之前, 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如何,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答题机, 将学案上1~4题的答案发送上来。 (等待学生传送答案)

师:请看屏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正答率。从同学们发送的答案中看出第3、4题的正答率偏低,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新课的内容。

2教学过程

师:这是体育课上常见的毽球, 请同学们观察毽球在落地过程中的轨迹特点?

问:同学们一起回答毽球的轨迹有什么特点?

生:轨迹是曲线。

师:这就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定义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曲线运动。

生:研究直线运动时我们主要研究了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三个量。

问:很好, 与直线运动相似研究曲线运动也要研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这三个物理量哪个研究起来相对更简单呢? (板书)

生:位移。

师: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曲线运动的位移。 (板书)

师:直线运动同学们一定很熟悉, 直线运动中我们是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移的呢?

生: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用数轴就可以描述。

师:很好, 请坐。如果物体的运动像毽球一样是平面内的曲线运动, 又该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移呢?

生:可以采用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非常好!描述曲线运动的位移选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用位移来描述, 位置变化的快慢用速度来描述,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展示图片, 猜想速度的方向?

生:感觉是火星沿着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去的, 链球也是沿切线方向飞出去的, 所以我觉得曲线运动物体的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沿切线方向运动。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用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结论。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探究实验。实验是利用稳定旋转的陀螺, 在其边缘处滴上墨水, 观察墨水被甩出时在白纸上留下的点迹, 分析陀螺边缘上的做曲线运动点的速度的方向。请同学们对照学案完成探究实验。并在学案上总结归纳出你的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停止实验。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得到了实验的结论, 你们的实验结论和猜想一致吗?下面我们请几名同学代表各自的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实验成果。哪位同学愿意展示?

生: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小组的实验轨迹, 从轨迹上可以看出墨迹是沿着陀螺的边缘飞出的, 就是切线方向。

生:我们小组的结论也是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师: (教师总结) 根据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 质点在某一点速度的方向跟曲线相切, 即该点的切线方向。

(板书) 师:物理学中的切线概念与数学中的切线有什么不同呢?结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更好地理解切线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停止讨论。

师:先回答初中数学是怎样定义切线的?

生:过圆上的某点与半径垂直的那条直线, 就是该点的切线。

师:这是同学们以前学习的切线的概念。那如何来理解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中切线的意义呢? (白板课件展示)

师:结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来理解切线概念, 哪位同学想好了?

生: (学生白板笔书写) 连接AB两点, 直线AB即成为割线,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 根据瞬时速度的概念当t趋近于0时的平均速度是瞬时速度, 而此时割线AB也是趋近于0的, 那么此时的速度就是曲线上该点的瞬时速度, 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并且物理中的切线是有方向的, 与物体实际的运动方向有关, 即是一条射线。 (板书)

生: (学生白板笔画图)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轨迹的切线的方向, 所以先看哪些位置的切线方向是竖直方向的, 再根据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确定切线的方向, 过切点画出速度方向。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板书)

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既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物体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曲线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

师:第三部分内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接受新知识, 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动手实验。通过小钢球在磁铁的吸引下的运动情况, 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请同学们对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现象又明显!请同学们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生: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正前方时小球的轨迹是直线, 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侧面时小钢球的运动轨迹就是曲线。

师: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有夹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问: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师:很好!

生:物体受到的是恒力的作用, 所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在同方向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学生齐声回答)

师:非常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做一题。

师:同学们们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那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分析啊?

生:我做了一个实验, (手中有一个纸球, 水平抛出纸球) 。根据纸球的运动轨迹画出轨迹。 (但轨迹的末态速度方向为竖直)

师: (白板课件) 根据矢量三角形, 可以得到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速度, 如此这样继续下去, 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发现物体的速度的方向越来越向下偏, 但是无论时间有多么长从图形中可以分析, 速度的方向是不可能和合外力的方向平行的。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 我们这样记录“无力不拐弯, 有力必拐弯。曲线运动的轨迹夹在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之间, 而且向趋近于合外力的方向弯曲, 即合外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师:根据同学们的正答率, 对轨迹、合外力和速度方向的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下面我们选出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分析一下第五题。

(白板课件)

教师点拨:我们在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以及物体的轨迹的时候, 要注意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而轨迹是始终夹在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 并且只能无限的趋近于合外力。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本课小结。 (课件展示)

师: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

师:下面老师把本节课所有学案上的练习题的答案发送, 请同学们接受, 并进行反思和反馈。 (答题机答案发送)

摘要:通过分析让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 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二、教学实录 篇8

1. 我和数学X老师有哪些不同?(指导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2. 指导学生说自己的外貌。(板书:外貌抓特点)

二、 快乐游戏,发现“不同”

1. 游戏:《大风吹》(生拍手问,师答)

大风吹,吹什么?小书虫捧起书;大风吹,吹什么?开心果笑一笑;大风吹,吹什么?小马虎拧耳朵;大风吹,吹什么?胆小鬼躲起来;大风吹,吹什么?活泼开朗的拍拍手;大风吹,吹什么?乐于助人的拍拍肩;大风吹,吹什么?关心集体的翘拇指;大风吹,吹什么?小淘气包跺跺脚。

2. 同学们玩得真开心。你发现老师说的这些词语都是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发现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方面)(板书:性格、爱好、优缺点……)

3. 小结: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声音、经历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特点。(板书“我”)

三、 拓展思路,展现自我

1. 范文引路:每个人的特点不止一个,那怎么让别人对你的特点印象深刻呢?(屏显学生自述录像)

大家好!你们看我长得虎头虎脑,是不是叫人喜欢呢?我理着小平头,头发又黑又浓,像一片茂密的小森林。大概是因为头大的缘故吧,我的眼睛也很大,而且很有神。我的体型上最大的特点就算“将军肚”了,走起路来一鼓一鼓的,像一个大足球。我最喜欢穿休闲装了,因为穿起来很舒服,也最适合我。

我可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虫”。有一次,我借来一本书,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把时间都忘了。该吃饭了,妈妈叫了我几遍,我都没舍得放下书。最后,妈妈等急了,使出了杀手锏,她一把抢过了我的书,严肃地说:“你要是再不来吃饭,我就把这书没收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书房,在饭桌上草草扒了几口饭,又回去看书了。

2.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面来介绍自己。但不论从哪一方面介绍自己,都要注意有顺序。(板书:有顺序)

3. 这位小朋友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点拨)用上恰当的比喻句,语言就会更生动,更吸引人。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要举个例子,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这样就能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4. 观看“小马虎”与“小认真”录像。

(场景一:下课铃声刚响,“小马虎”为了出去玩,作业也不检查,抱起球就准备往教室外跑。“小认真”走过来喊住他,让他认真检查,订正了错题。

场景二:“小马虎”订正好作业,又准备出去,“小认真”提醒他要值日,擦黑板。“小马虎”拿起黑板擦把黑板擦成了大花脸也不管,就跑走了。“小认真”摇摇头,拾起黑板擦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5. 你看到的两个同学各有什么特点?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 是的,从平常的一件小事中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你觉得身边同学有什么特点?从什么事情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的特点)

7. 欣赏了这两位同学的录像,我们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你想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什么特点?

四、 动手练笔,自由表达

同学们,你们口述的自己很可爱,笔下的自己一定更精彩!下面我们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自己。

1. 动笔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次习作的要求。(出示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2. 学生习作。

3. 选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围绕习作要求,指导评议。

六、 总结写法,为我自豪

今天我们介绍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不同的我们装扮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知道了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从 方面进行,介绍时要做到 (结合板书)。其实不仅是介绍自己,介绍别人,我们也可以学着使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

上一篇:项链续写(作文)下一篇:县委副书记规范党委党建工作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