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2024-04-2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精选7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篇1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Imaging Diagnosi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 开课单位:口腔学院口腔放射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32学时

学分:1.7学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X线诊断相关基础知识,掌握X线诊断原则和方法,掌握牙齿及颌面部的正常X线解剖标志和常见病、多发病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其他相关影像诊断方法如CT、MRI等。

内容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

梁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性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篇2

传统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主要讲授的X线平片检查、 曲面体层摄影检查、头颅正侧位片、造影检查、CT及MRI、B超检查。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应用教学方法可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 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知识[4]。如何使得学生的教学与临床前沿的CBCT影像学技术相结合一直是教研室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的问题, 为此教师加强了CBCT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口内根尖片病例中, 配合CBCT技术讲解。采用角平分线技术的口内根尖片是口腔内科最常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它能提供牙齿及牙周组织情况, 但使用角平分线技术, 获得的影像是二维图像, 对很多的解剖结构不能真实的反应, 存在图像的失真, 且因为二维影像的局限性, 不能提供横断面和纵向剖面的信息, 对于一些根折、囊肿、肉芽肿等无法清晰的判读。在教学设计中, 将具有明显临床症状, 但是口内根尖片显示无明显异常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 结合CBCT技术进行诊断, 从三维的角度进行判读, 实时与根尖片及术中照片进行对比, 使学生能够明白CBCT可以直观的告知我们需要的信息, 并能熟练掌握CBCT的临床应用。比如前牙区双根管及磨牙区多根管的展示, 根尖囊肿在颌骨中颊舌侧的表现, 侵犯的范围, 囊肿与根尖的位置关系, 根折劈裂的三维方向, 折断的具体情况等。

2. 口腔体层摄影检查中, 配合CBCT技术讲解。在以往教学中讲述口腔体层片不同片位的投照方法及解剖学表现时, 不同结构经常重叠, 影响学生对其判读, 通常要求学生对于局部解剖非常熟悉, 且能在三维空间上有很好的认知, 才能使学生理解。但是常常达到这种理解能力的学生很少, 一般要达到熟练的理解需要专门从事颌面外科病房工作数年后才能达到。在此次教学探索中, 配合以CBCT三维图像讲解, 明显降低了教学难度, 使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快了理解这些断层片的信息。 例如: 曲面断层片片并不能很好的反应阻生牙和邻近解剖结构 ( 上颌窦、下颌神经管、邻牙等) 的位置关系, 常常出现误判, 引起并发症, 通过CBCT三维图像和多角度的重建后, 可以使学生非常容易的理解这些位置关系; 在讲解华氏位片时, 结合CBCT三维图像后, 学生很容易理解喙突和颧骨颧弓的关系; 髁突骨折后内旋的骨折类型, 结合CBCT三维图像讲解后, 学生很容易理解其在全景曲面断层片中的影像表现; 口腔种植术前CBCT骨质及骨量的判断等。

3. 口腔肿瘤B超、MRI配合CBCT讲解。口腔肿瘤B超、MRI配合CBCT讲解, 可以使学生加强对骨性肿瘤与周围骨组织关系的认识, 尤其是否侵及周围骨质, 可以加深对良恶性肿瘤鉴别及对周围硬组织和软组织的理解。但是由于CBCT本身对于软组织识别能力较差, 不能准确反映和周围软质的关系, 但是结合MRI和B超检查等信息后可以从侧面促使学生对肿瘤在体内的位置关系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加强CBCT技术的应用, 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口腔影像学片子的理解能力, 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传统内容并不包括CBCT的讲解, 但是CB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且具有很多优点, 为了利于口腔专业学生未来的执业生涯的发展, 本研究以CBCT做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进行初步的尝试。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口内根尖片, 体层摄影检查等进行对比,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传统方法和CBCT的效果进行横向教授,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空间层次上掌握原有的知识点, 并且熟练应用CBCT,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CBCT,口腔医学教育,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曾东林, 崔敏毅, 古向生.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 2008, 28 (2) :45-47.

[2]沈山, 江玉旺.CBCT在口腔种植学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广东科技, 2014 (12) :171-172.

[3]James Han, D.D.S.Michael H.Le, B.S.et al.Student-led courses to teach cone beam CT in the predoctoral dental curriculum.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 2011, 75 (9) :1176-1186.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篇3

【关键词】医学美学;口腔颌面;肿瘤手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81-02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最外露的部位,起着吞咽、咀嚼、呼吸、语言等多种的生理功能,还具有表达人情感的特殊功能,是人体美的一个集中反映的部位。所以,成功实施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并对患者的外貌具有直接的关系,可能还会改变患者的性格和心理方面的障碍[1-2]。本文对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颌面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良性的肿瘤患者有56例(其中,成釉细胞瘤10例、颌骨囊肿21例、舌部脉管的畸形12例、腮腺的良性肿瘤13例),恶性的肿瘤患者有24例(其中,舌癌5例、唇癌5例、口底癌5例、恶性的淋巴瘤5例、上颌窦癌4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为36~65岁,平均年龄为(43.5±2.2)岁;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为36~67岁,平均年龄为(43.6±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相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按照医学美学原则实施口腔颌面的肿瘤手术治疗,首先术前需预防给药、术中的无菌操作,术后进行局部和全身的抗菌护理措施,避免出现创口感染的情况,以防形成局部的瘢痕症状;对患者进行颌面部的手术时需保证创口可以正常的愈合,可于局部的张力较小的部位进行切口的设计,防止缝合至后组织里存在比较大的张力,有效减少瘢痕的形成,还需对患者的面部美观进行一定的考虑,可于正常皮肤的皱褶或者面颊的沟里进行切口的设计,并尽量的顺着皮纹进行切开或者将切口设计于患者的唇、眼、鼻、耳所凹陷的部位,防止出现正面的可视性瘢痕;对患者的身体组织进行切除时需注意对相关组织的保护,尽量的防止将重要的相关组织进行过度或者不必要的切除,减少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并尽量的将患者原来的正常相关组织进行较多的保留,有效的降低缝合时所产生的张力,减少出现不必要的一些转瓣的操作,而且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需尽量减少创面于空气里的暴露时间,避免组织细胞出现缺水性的坏死症状,还应注重使组织保持一定的湿润,使用温热的盐水纱布将创面覆蓋住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3-4];使用无创的缝合等临床美容外科的常用缝合的手段,需进行手术的打结时,应在较深层进行打结,减少及防止出现术后的缝线不良反应,因不同的患者存在一定的组织性差异,遇到十分薄弱的相关组织时对患者的手术操作应不使用镊子进行夹持而直接实施缝合,避免造成组织的损伤情况;而对患者实施颌面部的肿瘤切除之后,特别是进行骨肿瘤的切除之后,会使患者的面部出现一定的塌陷症状,应按照患者的具体病理结果和患者的全身状况、患者的具体要求选取一些皮瓣、粘膜瓣、肌皮瓣或者骨肌的皮瓣实施面部外形的再造及恢复操作,也应注意按照医学美学中关于面部的对称性和上下的比例协调性等相关的要求,对患者的面部骨骼的对称性和上下协调的比例关系进行有效的恢复,并恢复患者的术后面部的美学和咬合的关系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出现伤口感染等不良反应、需进行再次的手术修补术及患者的满意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术后面部总体恢复效果好,骨骼对称,上下协调,咬合关系正常,符合面部美学特征。有效:患者术后面部总体恢复效果良好,骨骼基本对称,上下协调,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基本符合面部美学特征。无效:患者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不良反应:伤口感染,面部塌陷或不对称,咬合关系紊乱,形成伤口局部的瘢痕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为34.19%,有效率为61.38%,总有效率为95.57%(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分组人数(例)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对照组4020.4855.0475.52研究组4034.19*61.38*95.57*2.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如表2所示。研究组患者经过医学美学原则进行口腔颌面的肿瘤手术治疗后,伤口感染0例.面部塌陷0例,面部不对称0例,咬合关系紊乱1例,形成伤口局部瘢痕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分组人数

(例)伤口感染

(例)面部塌陷

(例)面部不对

称(例)咬合关系

紊乱(例)形成伤口局

部瘢痕(例)不良反应

发生率(%)对照组401123427.5研究组40100105*2.3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患者满意度和二次手术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患者满意度和二次手术率,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患者的二次手术率为6.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患者满意度和二次手术率

分组人数(例)患者不满意(%)患者满意(%)二次手术率(%)对照组4020.7579.2525.38研究组403.28*96.72*6.17*3 讨论

对患者进行颌面部的美容手术主要是恢复患者的面部美观而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所以在对存在颌面部的肿瘤性相关疾病的患者,在尽量使患者的肿瘤得以根治的基础上也应按照医学美学的原则,尽量使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得以充分的满足,在对患者实施颌面部的肿瘤手术进行治疗时,也应利用医学美学原则尽量使患者的面部更加的和谐及美观,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5]。本研究发现,依照医学美学原则进行口腔颌面的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7%,出现伤口的感染、面部塌陷或者不對称、咬合关系紊乱和面部伤口瘢痕的形成概率为5%,进行再次的手术修补术的概率为6.17%,另外经过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72%。可见,在依照医学美学原则进行口腔颌面的肿瘤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遵循医学美学原则对患者实施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手术可尽量的减少对患者的口腔颌面部的外形和相关功能的破坏情况,使患者尽早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吉锋.美学原则在口腔颌面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04-205.

[2] 王杭,周学东.“医疗美容科”在口腔医院的设置与发展[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20(1):72-73.

[3] 李刚,吴铭,彭玲玲等.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0):1061-1063.

[4] 张军.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665-666.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篇4

1.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

(1)入院病史

(2)入院记录

(3)门诊病史

(4)急诊病史

2.临床检查

(1)一般检查: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涎腺检查

(2)辅助检查

3.消毒和灭菌

(1)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

(2)手术者的消毒

(3)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

4.手术基本操作

显露、止血、解剖分离、打结、缝合和引流

5.创口处理

(1)创口分类、愈合及处理原则

(2)换药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及换药技术

(3)绷带包扎的目的、口腔颌面部常用绷带类型及应用

二、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1.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1)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丁卡因的临床药理学特点

(2)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液中使用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安全有效浓度

2.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

(2)软组织浸润麻醉

(3)牙及牙槽骨手术浸润麻醉

(4)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的阻滞

麻醉

(5)各类牙拔除术的麻醉选择

3.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晕厥

(2)中毒

(3)过敏反应

(4)感染

(5)血肿

(6)神经损伤

(7)暂时性面瘫

(8)暂时性牙关紧闭

4.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

(1)全麻的特点

(2)全麻后的处理

口腔颌面外科全年实习总结 篇5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一个月里,首先学习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和病房的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然后熟悉了病房工作的流程和各种制度。开始逐渐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的口腔专科检查方法,并掌握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和住院的病案书写。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管理6张病床,学会完成病历,开长期与临时医嘱,填写各类申请单并了解申请单的作用,目的与各项检验结果的正常范围与意义,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各项医疗常规与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头面颈部消毒铺巾法,基本包扎技术,常用手术器械的鉴别及其使用方法,各类伤口换药的方法和口腔颌面外科常用手术消毒范围。

通过多次参加科室的讲座,主任查房和病例讨论,逐渐学会如何进行病史采集,并结合实验室有关报告及X线检查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通过参与部分手术过程,掌握口腔颌面部手术的常规消毒及铺巾。掌握牙槽外科(包括拔牙)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常规操作。熟悉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上下颌骨等骨折的X线表现,初步掌握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下牙弓夹板固定和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学会颌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学会治疗流程和护理重点。系统学习了切开排脓等小型手术。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二个月里,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规疾病的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实验)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有关报告及X线检查能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初步掌握面颈部感染外伤,肿瘤,颞颌关节,涎腺疾患等的外科治疗原则。初步掌握颌面整形的基本原则及颌面缺损的修复原则。能观察伤口的变化及病情发展,写好病情记录,及时发现病员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主动协助上级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病情发展,填写病情记录,换药及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工作等。参加病房值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值班医师的各项工作。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加肿瘤专科门诊,学习相关知识。每周参加主任查房和病例讨论会,逐渐掌握收集资料及参考文献的方法,了解与本门学科发展有关的新知识。通过临床上观察分析讨论各病员的病因,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及发展,进一步加深了理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培养了临床思维。本月多个手术中遇到了多发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外伤,学习了处理方法。其余肿瘤类,癌症类病例也加深了知识系统的印象。在上级医生带领下参加急诊。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三个月里,熟悉各类口腔颌面外科常用药物的功效和剂量以及使用。进一步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各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舌癌,唇裂,腭裂,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腮腺多形性腺瘤等临床路径,熟悉各病种类变异原因分析。

由于本院为美国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的合作医院之一,故更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加深学习唇腭裂修复相关医疗知识,分析典型病例并多次做手术助手。多次观摩经皮气管切开手术过程并熟知方法要点。掌握面颈部感染外伤,肿瘤,颞颌关节,涎腺疾患等的外科治疗方法。掌握颌面整形的基本原则及颌面缺损的修复原则。系统复习与巩固了口腔解剖生理学相关知识,并且与临床结合加深印象,掌握重要颌面部神经。能在指导医师协助下施行一般手术,如活体切片,脓肿切开引流,颌间结扎等。逐渐掌握口腔脓肿的手术处理。每周参加主任查房和病例讨论会,学习收集病史,根据病史分析各类病情病因,预期病情发展,针对病人特点给予治疗计划。掌握收集资料及参考文献的方法,学会病人资料整理与基本的收集方法。进一步掌握通过X线鉴定病况,特别是鉴别诊断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

而由广西医科大学的巫教授来实习医院执刀的两起牙龈癌手术和一起舌癌并皮瓣转移手术更是开拓了与规范了我的临床思维。

口腔内科实习第一个月里,首先系统学习了如何使用科室里的仪器与电子系统进行X光摄取牙片和全景片,如何看懂牙片,全景片,螺旋CT片,掌握口腔科X光摄片和X光诊断理论。熟悉护理工作,熟悉科室内口腔材料,掌握口腔内科常用药物和充填材料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在医师指导下,学习一些基本的独立操作,掌握龋病,牙髓病,根尖病,牙周病及粘膜病的理论和各种治疗方法的操作常规。通过儿科牙科门诊及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实习,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掌握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特点。以及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正确检查和诊断方法,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掌握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掌握口腔粘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和检查诊断和常用药物。并经常训练搓棉球,棉捻等基本功。

口腔内科实习第二个月里,首先系统学习了牙髓病治疗,培养了牙髓病治疗的“牙髓病的解剖和疾病的类型―牙髓病的诊断―急诊治疗―治疗计划和准备―龋洞的进入与备洞―根管器械操作程序―根管消毒―暂封―根管充填―牙髓再治疗―牙髓治疗后的护理”的临床整体思维。掌握口腔内科疾病,非龋性疾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牙龈病,口腔黏膜病等常见病的思维方法,诊疗常规,常用充填材料及药物的使用。能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临床工作能力,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了解儿童牙病患者接诊的特点及方法。了解儿童牙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及材料。了解常见儿童牙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与成人牙病治疗的异同。了解乳牙成品冠修复,嵌体修复,保持器,助萌器的适应症及个别前牙错颌的咬颌诱导。了解儿童牙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通过临床病例了解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掌握口腔黏膜病的诊断。了解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了解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

口腔内科实习第三个月里,首先着重学习了常见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重要的鉴别诊断,在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角度多方面深入了解。掌握扁平苔藓等常见口腔黏膜病的药物治疗。掌握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牙周基础治疗,掌握牙周病的药物治疗。了解和熟悉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参与操作牙周病的手术治疗。通过临床学习学会了如何处置牙齿持续性疼痛,学会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掌握儿童急症时关键的考虑点,学会如何处置尚未发育完全的牙根,阻塞根管,根管侧穿,明白何为根管再治疗的最佳方案,有效的治疗方案。了解与熟悉根管预备的最新技术。了解与熟悉橡皮障的应用。思想汇报专题学会如何探查根管口以及如何处理根管口探查中常见的问题。了解与熟悉根管消毒中的一次性治疗和两次性治疗的区别。掌握氢氧化钙等常见常用药物在口腔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

口腔修复科实习第一个月里,首先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设备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习正确书写临床门诊病历,病程记录及各种检查申请单并签名。掌握常见牙齿缺失,牙齿缺损,牙列缺失的口腔修复学的诊疗思维方法,治疗常规,常用修复材料的使用。掌握口腔修复的颌面部及口腔内部的检查及病历书写。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诊断,设计,处理和技工操作的全过程。掌握牙列缺失修复的适应症,术前处理及修复的全过程。熟悉铸造支架式义齿的适应症,设计及技工操作的全过程。掌握烤瓷冠的适应症及修复的全过程。掌握桩冠的适应症及修复的全过程。掌握铸造全冠的适应症及修复的全过程。掌握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的诊断,处理及修复全过程。熟悉口腔修复临床常用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覆盖义齿,套筒冠义齿,种植义齿的适应症,治疗原则及方法。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修复体制作。了解牙颌畸形,颌面部缺损,颞下颌关节功能絮乱,牙周病等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口腔修复科实习第二个月里,掌握临床接诊的全过程和关键点,从初诊准备及初诊顺序,到临床检查,再到诊断及治疗计划的确定,然后到修复前准备和处理,及临床病程记录以及定期复查。掌握各种人造冠的牙体预备,掌握固定义齿的组成和类型,清楚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了解固定义齿的机械力学原理和生物力学分析,掌握固定义齿固位和稳定的影响因素,掌握固定义齿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选择基牙,学会选择修复体材料,学会不同类型牙列缺损的固定桥设计,掌握固定桥修复的临床操作步骤,学会如何处理固定桥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增加桩核固位要求的措施,桩核的牙体预备,桩核的印模与熔模,桩核的试戴和粘固。掌握口腔粘结修复技术,熟悉粘结材料与粘结机制,掌握粘结贴面修复技术,学会粘结固定义齿。

口腔正畸科实习的一个月里,在临床老师的带教下,首先学习掌握了口腔正畸模型的制取,学会利用模型进行牙列拥挤度等相关项目的测量。了解与熟悉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牙周组织损害的表现,发病原因。重点掌握判断青春期的方法,青春期对牙颌畸形的矫治意义,区别诊断暂时性畸形,牙源性畸形与骨性畸形。熟悉错颌畸形的病因,发生率及危害性。掌握正常颌和错颌概念以及牙齿错位的类型和安氏分类。掌握牙颌畸形的一般检查及诊断方法。掌握牙齿受力移动中有关的组织改建过程及牙移动的施力设计原则。掌握活动矫治器构成,各部件作用,固定及功能矫治器的组成,适应症,矫治原理。掌握常见牙合畸形的诊断,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预防性矫治原则,早期阻断性矫正原则和方法。掌握成人正畸治疗的特点,目标,矫治程序,常用矫治技术。掌握矫治后复发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以及常用保持器的设计。掌握常见错颌畸形的.矫治,熟悉唇腭裂与口腔正畸,外科正畸,口腔矫治器如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掌握基本常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以及各种保持器的制作方法以防止矫治复发,比如负压压膜式保持器等。

在口腔预防科实习的一个月里,掌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方法,如何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掌握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掌握龋病预测和早期诊断,掌握氟化物的局部应用,了解儿童牙颌面龋的患病状况及起特点,掌握窝沟解剖形态及龋患特点,掌握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与操作步骤,掌握如何评定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熟悉窝沟封闭的有关问题,了解牙周病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掌握正确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指导病人如何正确漱口,实施正确的刷牙方法,如何利用牙签,牙线及牙间刷进行牙间隙清洁,如何进行正确的咀嚼和牙龈按摩,了解膳食营养与口腔健康的关系,熟悉口腔癌的预防,掌握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学习口腔健康教育与社区口腔保健,参加义诊。掌握口腔保健中的感染和控制。通过参加临床工作,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和儿童常见牙病的思维方法,诊疗常规,常用充填材料及药物的使用,能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临床工作能力,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

在内科实习的一个月里,掌握内科消化,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急救方法,参加值班及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掌握内科消化及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疗方法。掌握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相关处理和常用药物。掌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结核,炎症性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昏迷,急性腮腺炎等。

在老师引导下独立操作了几次腰穿,观摩了一次心导管手术,两次阑尾炎手术。

在外科实习的一个月里,首先学习了骨外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掌握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掌握骨折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骨折的急救。治疗原则及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法。能准确知道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科上骨折、胫腓骨干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明确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掌握脊柱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及并发症预防。掌握骨盆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和治疗。掌握肩、髋关节脱位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肘关节脱位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掌握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掌握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病理、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掌握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分型、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然后在神经外科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熟知颅盖骨折的表现、手术指征、后果、颅底骨折的表现,可能的损伤。掌握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的表现和诊治原则。熟悉颅内肿瘤的分类、表现和诊治原则。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基本掌握一些外科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结扎缝合,伤口引流,清创术和换药,各种伤口的处理和包扎。学习脱位手法整复,骨折小夹板固定等。

在这长达一年的实习期间,我虚心学习,认真听取由实习单位举办的各项专题讲座,操作上注重临床与理论的相结合,不断实践练习,秉持着认真负责的精神,逐渐掌握了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具备了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等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我能够独立思考分析病情,熟练地进行各项口腔医疗技能操作。在病房和门诊实习期间,和护理工作人员关系良好,并且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中细心细致,认真负责,安抚他们的焦虑,让患者感受到治疗过程中医生为病人着想的真诚,让患者自觉,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得到带教老师们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也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意识到临床与理论的区别之处,及时调整适应,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不仅仅巩固加强了理论和临床知识,更牢记了必须注意的无菌术等临床基本操作规范。

学会自觉关注专业学科的最新动态,随时学习吸取新知识新方法。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口腔)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4-01~2015-01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且需要进行口腔冲洗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0例, 女30例, 年龄15~40岁, 平均22.0岁。这60例患者中颌骨正畸患者20例, 骨折患者20例, 口腔肿瘤患者20例, 口腔冲洗次数约为2056次。将6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0例, 常规冲洗即生理盐水冲洗;实验A组20例, 为氯已定和生理盐水冲洗;实验B组20例, 为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冲洗。

1.2 方法

(1) 对照组:冲洗用0.9%生理盐水, 先后冲洗口腔黏膜及牙齿, 用吸唾管吸除冲洗液, 同时用棉签擦拭。2次/天, 持续7~10d。 (2) 实验A组:用生理盐水浸润口腔内, 护士甲负责用5m L注射器抽吸0.1%氯已定溶液, 护士乙负责调节吸引器压力, 压力为40~60k Pa, 连接吸引管, 将吸引管弯成钩状, 放在口角一侧;护士甲、乙同时用口镜牵拉口角, 护士甲将氯已定溶液均匀缓慢注入口内, 冲洗上颌龈颊沟内、唇颊舌腭面, 同法冲洗下颌[1];然后护士乙负责用棉签按先上后下、由前向后的顺序, 缓慢擦拭牙各个面及口腔黏膜;护士甲用20m 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 再次按以上方法和顺序冲洗。冲洗完毕, 口周处涂抹金霉软膏, 2次/天, 持续7~10d。 (3) 实验B组:用生理盐水湿润口周后, 护士甲用5m L注射器抽吸0.5%甲硝锉溶液5m L, 其余操作方法同A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口腔细菌检查方法[2]:护理前取样立即送检、护理后分别在2、4、6h采集口腔内的细菌并立即送检。采集方法为用干燥的无菌棉棒擦拭患者口黏膜、牙齿各个部位, 然后测试棉棒上细菌量。口腔护理的工作完成后, 接着记录患者口腔是否有异味、是否有口腔炎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用t检测计量资料 (±s) ,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和护理后的患者口腔细菌菌落数测试结果:

护理前的两组患者口腔菌落数差异不明显, 护理后2h对照组菌落数明显高于实验A组, 实验A组稍高于实验B组, (P<0.05) ;护理后4h, 对照组菌落数与护理前菌落数差异不显著, 而实验A组和实验B组细菌菌落数开始缓慢上升, 实验A组比实验B组上升缓慢, 实验A组菌落数少于实验B组 (P<0.05) ;护理后6h, 对照组细菌菌落数开始上升至护理前水平, 实验A组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实验B组, 实验B组较护理前细菌菌落数有所降低 (P>0.05) , 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 口腔护理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氯已定的冲洗效果更好。由于大量细菌黏附在口腔黏膜表面[3], 易导致口腔有异味、口腔炎症的发生等。如果细菌继续侵犯, 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炎症, 影响预后情况[4~6]。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以清除细菌,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维持口腔内环境稳定。本研究中, 将0.1%氯已定溶液和甲硝锉溶液进行对比研究, 汇总各项数据如下。将三组患者护理前后细菌菌落数立即送检, 检测结果如下;在护理后2h、4h、6h, 用氯已定溶液细菌黏附量明显少于用对照组的生理盐水, 甲硝锉溶液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说明氯已定溶液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给患者带来更良好的术后恢复[7]。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冲洗

参考文献

[1]沈碧强, 林小清, 陈春燕.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口腔护理对预防VAP发生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4, 12 (18) :213-214

[2]薛永华, 刘美玉.住院患者口腔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 2002, 8 (11) :1038-1039

[3]丁宁, 张祖太, 何敏, 等.几种常用口腔材料细菌粘附性能比较[J].北京口腔医学, 2014, 5 (10) :156-157

[4]翟荣霞, 苗京亚, 陈燕, 等.刷牙结合冲洗法对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细菌黏附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4) :75-76

[5]李晓宇, 刘贺.口源性口臭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 (4) :145-147

[6]罗姜.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和口腔护理液在口腔清洁中的效果比较[J].重庆医学, 2008, 37 (20) :2376-2378

口腔颌面外伤临床护理分析 篇7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伤;临床护理;综合护理措施;重要性

口腔颌面外伤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性损伤情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之产生的事故性损伤情况也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1],其中较为常见的则是口腔颌面损伤。相对于临床治疗的其他疾病种类来说,此病的治疗工作要从两方面[2]展开:其一,疾病的治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二,对患者外貌的有效恢复。所以,需要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加以干预。下面回顾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口腔颌面损伤病例,总计90例。包含男性6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16-78(43.05±5.15)岁之间;患者受伤至就诊的时间在半小时至3天之间,平均(24±5.55)小时;患者受伤的原因:交通事故伤(51例)、跌倒损伤(24例)、物体击伤(10例)、爆炸伤(5例);其中65例患者为软组织损伤,另外25例患者为骨折损伤。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分别有患者50例和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原因、受伤程度等资料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加强护理;常规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性的基础护理。

1.3 综合干预护理方法

1.3.1 基础性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做好严密的观察,重点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以及瞳孔大小等做好观察,因颌面外伤容易造成面部组织相关功能的损伤,并可导致颅脑受到损伤,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观察,可有效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口腔、皮肤护理等操作,对于头部可自行活动以及口腔活动相对较好的患者,可以对其采用替硝唑漱口液于进食后漱口,保持5分钟含漱后,将液体吐出;对于无法进行漱口以及口腔活动相对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口腔护理;对于四肢不需要进行制动的患者,在对其口腔颌面损伤处理的基础上行每日活动锻炼,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对于存在四肢损伤的临床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其进行翻身,尽可能避免由于皮肤长时间受压所引发的压疮并发症情况[3]

1.3.2 呼吸道护理 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窒息问题,所以,针对此情况的患者,必须做好呼吸道管理。对于存在舌后坠的患者,可以应用开口器进行牙齿撬开操作,将舌牵拉至口外位置;对于存在狭窄性窒息患者,要对其进行鼻腔插管处理。

1.3.3 疼痛护理 疼痛是口腔颌面患者发生的必然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引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导致呼吸频率异常局面,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休息以及临床治疗工作。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疼痛控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看书等方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过程中,要做到轻柔、准确,避免疼痛感刺激情况[3]

1.3.4 创面护理 因颌面部的腔窦中容易存在致病菌,如与创面相通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应及时对与创口相通的腔窦进行清理并闭合,以防止出现感染;另外,应对创面加强卫生处理,保证创面的清洁度与干燥度,并定时使用碘伏等进行擦拭,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出现渗血或脓液的创口要及时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药包扎,同时定时更换药物,防止引发感染[4]

1.3.5 心理护理 患者受伤住院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悲观性(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状态,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的微笑、温和态度,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其具体的住院环境,并告知创伤的相关知识以及成功治愈病例。来尽可能消除患者对于治疗存在的疑问状态。对于存在疤痕疑问患者,可以采用暗示方法,并告知可以采取医疗美容,来提高其治疗的配合意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亲属、朋友、同事等),建立患者的信心意识。

1.3.6 营养护理 对于创伤患者要对其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建立护患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投身于饮食护理中。对于能够自行进食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要叮嘱其多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鸡蛋、瘦肉、奶类、蔬菜以及水果等),但是要控制其进食量,不宜过多,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5]。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来说,可以采取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操作。同时患者饮食后,要观察其敷料以及结扎丝等是否出现脱落、食物残渣情况,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有效避免细菌侵入。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Ⅰ期和Ⅱ期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分别统计并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统计的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患者入院后,经过我院的优质化护理服务,90例患者最终均康复出院。护理组Ⅰ期愈合患者为49例(98.0%)、Ⅱ期愈合2例(4.0%);常规组Ⅰ期愈合患者为35例(87.5%)、Ⅱ期愈合5例(12.5%)。另外,护理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發生率5.0%,出现2例感染患者。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8.0%,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87.5%。护理组效果更佳(P<0.05)。

3 讨 论

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需求更为明显。总结我院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伤口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提供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不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更加兼顾了患者对于护理的内心需求,最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配合性认识[5],强化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且有效的避免了患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感染情况,最终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效果。护理中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强化自身工作责任心意识,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有效性。

本文研究显示,与常规方式给予一般护理效果相比,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Ⅰ期愈合率明显要高(96.0%,常规方式为87.5%),无明显并发症(常规方式发生率5.0%),且患者满意率更高(达98.0%,常规方式为87.5%)。

总之,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利于临床整体效果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美娟,许之娜,陈桂青.98例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2):147-148.

[2] 朱巧灵,柴梅香.30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临床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07):322-323.

[3] 李敏宜,罗小平,彭丽辉.口腔颌面部外科术后患者的监测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52-53.

[4] 肖红云.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4(23):3645-3646.

上一篇:石拱桥和彩虹作文下一篇: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