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2024-04-21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精选7篇)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篇1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钟 鸽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艺术与传媒系,广西 柳州 545002)

[收稿日期]2010-04-12

[修改稿收稿日期]2010-04-27 [作者简介]钟鸽(1977—),女,广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音乐教育理论及钢琴演奏与教学。

摘 要:如何培养提高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实践性,成为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目前高职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探索建立《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以期对高职教学改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技能训练

On Re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Training of Music Teaching Skills ” of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Major

Zhong Ge(Li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2,China)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maj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education reformation.In the hope of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the re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usic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course system ,from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actice condi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Music Professional;Teaching Skills

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职业艺术教育。它需要面向社会市场经济,培养具有实用和适用型能力的应用性技能人才。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成为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如何提高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剖析“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现状看其改革的必要性

参与教学实践是高职生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而目前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是造成高职生教学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本人从广西高职音乐专业生几年来在中小学的实习情况调查了解到:大多数高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对教学环境的不适应、教学实践工作的不熟悉、课堂教学能力不强等缺点。从目前高职培养的学生状况反映出,现有课程的实施还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生音乐教学实际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见习条件不足,忽视了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

从目前状况看,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开设正规的见习课程,见习活动一般都由该课程的教师自行组织安排见习,或者学生自己找见习学校完成,而且又不能耽误其他课程的教学,因此,教育见习基本流于形式表面,致使高职生对见习教学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重视度,忽视了让学生对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感悟过程,造成学生对教育认知结构的失衡。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二)时间短,无固定的实习基地,教学技能得不到锻炼

目前,高职音乐专业实习的大体情况为:教育实习以6-8周不等的集中式或分散方式进行,一般安排在第5或第6学期实施。从近年检查毕业生教育实习情况可看出:由于高职的扩招,实习生大量的增加,传统的集中实习模式已经让高校很难为实习生安排固定的实习基地,且各实习学校考虑到自身种种利益,对音乐课的安排各不相同,使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艺术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充分锻炼;其次,实习时间过于集中,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来不及反思和纠正,实习过程就结束了,让毕业生对音乐教师的胜任力面临很大压力。另外,由于我们培养的学生同时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生疏,脱离实际基础音乐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学校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论》课程重理轻技,考核评价太单一

《音乐教学论》在高职音乐专业中是一门理论型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然而其内容和某些观念已明显滞后;在教学方式上,照本宣科,纯理论讲述式教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生极少甚至没有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上了《教学论》仍然不会上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在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音乐教学论》课程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约72课时,2学分),第6学期开始教育实习,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不足,不能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并且与音乐教育实习相脱节,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偏弱。

另外,对该课程的考核基本上采用了笔试的方式,单调划一。此考核方法只能检验学生对高师音乐教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体现不出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高低,达不到学生综合整体素质的提高!

基于对上述现状的分析,体现“教学实践性”的教学课程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培养高职音乐专业学生从“学习者”进入“教育者”的作用,要适应培养新世纪高职音乐教育者,《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实施的措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教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特殊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加强高职生在校期间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工作,并能在教育实习中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正常顺利地进行学校课堂教学。这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音乐教学论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出高标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一)确定教学内容设计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在《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内容设计上,本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基本教学技能与专业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内容包括音乐教学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语言、讲解、导入、提问、板书、变化、说课与评课等技能。专业教学技能一般以音乐学科技能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对音乐教材分析能力、完整地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

2.多种教材资料为参考。目前这方面教材有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学技能》(袁善琦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音乐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李晓君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及《音乐微格教学》(教师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系列教材,马达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这些课程可以让我们学习和借鉴其教学技能训练的宝贵经验,提高学生对教学技能课程的认识、发展及沿革,开阔他们的实践视野。

3.根据广西民族地域性特点,编写针对本地区音乐教育的乡土教材。扩展课程空间,创造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主要包括对一些典型的本地民歌、乐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材处理等方面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指导。以期在本地区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

(二)多种类型的课程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习内容、学科背景,发挥教学特点进行教学。本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类型:

1.“参与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动口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从中锻炼和发展个性,避免了过多的空洞的理论讲述。

2.“讨论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或评价,从中找出不足,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缺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具有创新意识的观点,这样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3.课外活动的形式。除注重课堂教学外,建议高职院校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到中小学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或充当学校音乐教师的助手,通过高职生参与实际基础音乐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积极举办“说课”、“授课”、“五项全能”等比赛,在比赛中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比赛参与、观摩比赛获得体验,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另外,通过邀请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专家针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教学经验、专题学术讲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

(三)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高职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培养应该置于高职教育的阶段性教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学中的重要位置。因此《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授课时间从大学的第一学期——第五学期,(每周2课时,每学年2学分,共180课时)进行,同时把“见习、实习”列入该课程体系,充分保证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具体措施:

第1—2学期的《音乐教学技能》课程教学主要目标:1.熟悉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此部分主要通过观摩优秀教学录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到中小学学校进行参观、听课,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了解、调查和分析。2.培养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如歌唱教学、器乐教学、节奏教学等教学技能能力的培养。

第3—4学期教学主要目标:通过与《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同步进行,使音乐教学技能训练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分专项技能教学与整合技能训练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逐步发展过程。

第5学期:强化“音乐技能教学训练”阶段,为教育实习打好基础。

(四)任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音乐教学技能》课程尽管主要强调的是教学实践的能力,但该任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体系,广泛了解音乐学科专业特点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状况,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调整教学方向的素质。此外,音乐教学技能教师还需经常深入到中学,紧密联系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音乐课堂,积累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高师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任课教师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激活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职业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内容和体系。

(五)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是强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是否正确,消化理解的程度及在此基础上有无创新而作出的量化检验和评估。《音乐教学技能训练》应该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考核方法可以采取“说课”、“试讲”、“模拟试教”等方式,通过对某一中学(小学)音乐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环节演示及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反应,对该生音乐教学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考核人员不仅是此课程的专业教师,还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的音乐教师来参与对高师学生的考核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与实际基础教学方向的距离,为今后该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和实践研究提供改革的方向。

同时,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对教学的自我分析和反思、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更全面地检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学内容有机地转换为实际教学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三、《音乐教学技能》课程在高职音乐专业中的创新及价值

(一)建立模拟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教”与“学”

在《音乐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活动中,要求建立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实践性。在训练中,就要运用系统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边训练、边实践、边总结,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从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与“学”的角色始终处于不断换位的状态,这种换位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从“学”的角度来审视“教学”,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另一方面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音乐技能、音乐理论、音乐教学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的综合学习,使多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强调训练学生的教学实践性

“音乐教学技能”课程主要关注训练的是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的是“专项”训练,如导入技能,每个学生训练占用时间较短,每节课基本能保证让每个学生上讲台机会,在活动中还要兼顾素质不同的各个层次的学生,既保证素质较高的学生长足进步,又使教学技能弱的同学通过对比找到缺点,稳步提高,达到全体学生整体优化。

(三)改变课程的考核方法,培养高师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

多样化的技能课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对学生学习的音乐评价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从学生的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形成,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展示代替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

《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音乐学习的实践运行体系,突出地解决了当前教育实习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培养既能胜任艺术类(音乐)的基础教学、又能根据所学,较为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去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专多能”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篇2

关键词:高职,音乐课程,改革,学前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讲,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幼儿师范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幼儿教育管理人员,课程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类学科课时比例较高,音乐课程只停留在粗略接触和了解一般的音乐知识的阶段。加之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又缺少音乐术科考试,大多学苗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的基础为零。从近几年来幼儿园的招聘要求显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在有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技能方面更优秀的学生。因此,为满足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音乐课程的改革尤为重要。

一、优化音乐课程内容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与幼儿园同步,对学生的培养从音乐基本素质的培养、音乐技能的培养和综合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为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素质方面包括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两门都属于基础课,在内容的设置上有重复的内容,为压缩重复内容可将两门课整合起来,缩减不必要的内容,达到内容的优化。同时,把乐理的理论知识和视唱练耳中的技能练习结合起来,能够克服理论知识讲解的枯燥和视唱课学习中效率低的现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的质量。

音乐技能方面包括钢琴、声乐、舞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钢琴课程在学习了基本的弹奏方法后,应侧重于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增加伴奏、齐奏等形式; 声乐课程的设置为了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要,则需要加强声乐演唱方法的训练及儿童歌曲的学习和有感情的演唱; 舞蹈课的设置应该选择在进行一定的舞蹈的基本训练后重点进行民族舞、幼儿舞及幼儿舞蹈创编这三个方面。

综合音乐教学能力方面主要是指学前儿童音乐教法课。重点让学生多看、多模仿、多实践,将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熟练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课程目标

现阶段,幼儿园整合课程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幼儿教师要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并具备教学的综合素质。其中,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大领域,贯穿于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始终。教师的音乐教学活动体现的是一个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具备弹、唱、跳、讲的能力。如钢琴课培养学生弹的能力、舞蹈课培养学生跳的能力、声乐课培养学生唱的能力。这些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技能有一定的帮助,但已与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与培养目标的错位与学院的分科教学有很大关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大致包括音乐素质和音乐技能两个方面。这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在声乐教学上,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幼儿园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儿歌,学会自学儿歌,并能够演唱和编排儿歌; 在舞蹈的教学上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基训外,还应该在幼儿园的舞蹈创编上大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实践中根据需要创编舞蹈;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弹和唱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在钢琴教学中将弹和唱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自弹自唱的能力,并以发展学生即兴弹奏能力为最终的目标。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传统音乐教学的评价标准过于主观、模糊,优劣衡量没有定量标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评价标准应该结合音乐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多方位抓住实践教学过程与职业活动的内在联系,在正确的课程目标的指导下采用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绝对性的评价外,还要把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作为一个相对性的评价标准,全方位科学的评价包括校内、校外实训评价。校内实训的评价包括学生掌握的弹、唱、跳的能力,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竞赛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评价; 校外实训评价包括学生的校外实习和见习,每一学期学校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去实训锻炼,并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四、完善音乐教学实践体系

1. 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教方法和技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摒弃传统的模式和方法转变为让学生有兴趣主动练习,在教学方式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形象化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个人的模拟授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综合各种技能专长,把同学们当做小朋友进行互动授课等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 将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教学实习三个方面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实践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 1) 校内实训方面,除给予学生优越的实训条件,更应该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如以幼师角色定位的教学音乐会、艺术周、教学模拟比武大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

( 2) 教学实习、见习方面,建立实习基地,依托一定的实习基地,确定实习的内容,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将模拟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篇3

关键词:高职 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 教学改革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为《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课程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必修课,是一门专业性、实作性很强的纯实训课程,也是衔接理论学习和实习就业的一门关键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岗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零售服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零售环境中的服务技巧、商品陈列、推销技巧等相关知识,掌握在零售环境中如何实现顾客购买,如何进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建立顾客忠诚度的相关技能,使学生在进入零售企业工作前基本掌握基层岗位的必要技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该课程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整合和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基于“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思路

1“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本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秉承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注重第三课堂的教学思路,探索基于培养岗位实践能力的“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岗位实践能力的训练。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强化,以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建立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的训练。第三课堂主要是学生的岗位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条件,检验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训练[JP2]效果,鼓励提前进入企业,完成认知实习,目的在于培养与零售企业基层岗位保持“零距离”的服务型人才。

2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为培养零售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服务型人才,《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组针对百货商场、大型超市、连锁专卖店、网上零售企业等进行了岗位工作分析,梳理和细化了课程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客户服务与接待技能;促成客户交易的推销技能;处理客户投诉的服务技巧;卖场商品陈列与理货技能;点钞和伪钞鉴别技能;商品包装与捆扎技能;POP设计与促销技能;建立零售网店、销售商品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零售业的基本概况;了解商务礼仪;熟悉电子商务、零售管理、商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零售环境中的推销技巧、服务技巧、商品陈列、网上零售等相关知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向上、创新主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养成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流、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课程内容选取

1针对零售企业基层岗位主要职责和任职资格的调查结果,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

2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向一线服务人员了解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共同探讨课程内容;收集卖场真实的服务案例,与一线服务人员共同设计模拟情景,以超市业态为主开展实训,突出重点,使实训更具有仿真性。

3与零售管理、商务礼仪主讲教师沟通探讨,明确课程定位,修改课程标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三、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实施

1项目设置

贯彻“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按照“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教学有案例、重点内容有情景”的设计思路,本课程设置为11个技能项目模块,共48学时,若干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为一个基本教学单元,每个工作任务与特定的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相结合。

]2教学方法

除了讲授法、案例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常规的教学方法外,还将重点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探索阶段教学法和四步教学法的应用。阶段教学法是指在每个项目模块中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再逐渐添加任务、增加难度,直到每项工作任务完成。四步教学法是指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中落实“教”、“学”、“做”、“思”四步骤,使学生在模仿→学做→反思→创新中逐步成长。

3实践平台

如何深入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内、校外实践条件,实现“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一是结合校内、校外实践条件,修改本课程的实训指导书;二是充分利用专用教具、实训耗材和超市实训室的卖场、库房、相关软件,强化重点项目模块的训练;三是建立学生轮班制度,参加超市实训室虚拟岗位工作;四是指导学生社团与永辉超市、沃尔玛超市、学生超市、超市实训室开展专项活动,丰富第二课堂;五是组织学生到零售企业卖场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六是配合永辉超市、沃尔玛超市用人制度,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

四、基于“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体系

第一课堂在考试方式上,强调对每次实训项目的成绩考核。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进行一次考核,记入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成绩包括所有平时成绩的总和,充分体现过程考核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针对重点实训项目,邀请零售企业人士作为实训教师进行点评,写出评语,记录评分,与任课教师共同完成重点实训项目的成绩考核。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认真参加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良好效果,有必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学生社团和实习企业的成绩考核体系,记录次数、效果和态度,将考核结果纳入期末综合成绩、奖学金、推优的评定中去。

五、课程改革效果

《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前夕必须完成的实践课程。自从开展《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人翁能动性,积极参与第二、三课堂学习与实践,切实有效地掌握零售企业基层岗位必要的服务技能。长期系统的实践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创新主动的工作态度、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围绕“三课堂”聯动教学模式,采用了角色扮演\专题研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体验学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第二、第三课堂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相关核心能力,比如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些核心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后期就业和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级和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永辉超市顶岗实习中,表现优异,企业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强、速度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普遍满意。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的同时,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在《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中,任课教师与企业接触紧密度加强,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参加校企合作项目,与沃尔玛深入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业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专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玉珍,韦林洪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论[J]新课程研究,2010(8)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篇4

1高职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物理化学教学要求高

在“3+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物理化学课程理论课为88~96学时,实验课24学时,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3、4学期开设,参照采用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物理化学(B)教学大纲,采用教材为天津大学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第3学期《物理化学》(一)理论课为44~48学时,需讲授的内容主要有: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第4学期《物理化学》(二)理论课为44~48学时,需讲授的内容主要有:相平衡、电化学、界面现象、化学动力学。课程教学课时少,知识容量大,教学难度相当大。

1.2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所招生源大多是高考低分段学生和中职毕业生,多数学生中学数理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许多学生对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状态函数、熵、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等难以理解。尽管第一学年已经学习过了高等数学、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等先修课程,可是有些学生连基础物理知识和简单的微积分运算也没能很好掌握,遇到热力学的功和热的计算,不知如何下手。这些不利因素增加了物理化学教学的难度。

1.3物理化学传统教法效果不佳

物理化学传统教法是授课教师首先参照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物理化学(B)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熟练备课后,开始授课。由于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师上课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上课进度比较快,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物理化学中包含许多抽象概念,由数学推导得出的结论、公式,而公式的应用条件又是由具体的物理过程来决定。教师授课要先解释基本概念,然后要进行基本理论阐述及公式推导,再讲结论以及公式的应用,讲例题(需板书),最后再布置一定量习题让学生课后复习。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对于那些数学物理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比较适用,他们会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作笔记,课后认真复习记忆,但这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只占少部分,不超过35%。多数高职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快节奏的传统教法,他们上课没有作笔记的习惯,对物理化学教学中一些理论阐述及公式推导的反应是—不懂;有些学生甚至连完成课后练习都感到困难,时间一长,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采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是教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篇5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近年来幼儿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当前,在国家层面给予了学前教育很多政策上的倾斜,以期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而高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是未来的学前教育老师,那么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在各方面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也包括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改革。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教改策略,以期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61-02

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学前教育的前提下,要想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当前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幼儿园的整合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并具备教学的综合素质。其中,音乐教学活动作为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贯穿于学前教育的始终,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多是讲授单一的知识,并针对一方面的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就易于忽视知识间的联系,忽略音乐教学活动在幼儿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另在课程设置方面,显得较为单一。教师专业与技能相对专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得到单一技能的训练,缺乏综合的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这样的教育教学现状,与音乐教学的总体目标有着一定的分歧。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与总体教学目标相一致,培养出能够体悟到音乐作品中的美,并通过适当的形式进行表现与表达,进而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最终使得音乐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出美育的作用。鉴于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当不断整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音乐教学环节的质量。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般来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对象,与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对象不同。在音乐水平方面,前者招收的学生多是没有音乐特长,所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较差。而后者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他们则是通过了基本的音乐技能测试而入学的,有着较高的音乐水平。这样来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较为吃力,不容易掌握较为全面的乐理知识与音乐技能。由于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对象不同,应当采用更有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因此,开展合理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应当以教学对象为根本,设置科学的课程计划与教学内容,不断完善音乐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通常来看,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方面,主要设置了以下课程:乐理知识、钢琴、舞蹈、声乐等理论和实践技能课程等。具体来看,在每一类的课程里还有很多的细化的部分,比如说在乐理知识的教学方面,就包含了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学前音乐教育原理、音乐教学法等;在钢琴教学方面,包含着钢琴基本演奏与伴奏等;在舞蹈的教学方面,涉及了舞蹈步伐的基本训练、学前儿童舞蹈的编排等;在声乐的教学方面,包含了演唱声音的控制,演唱的技巧等。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着单一教学的方式,即每一项与音乐相关的教学活动都是相对独立的课程,都是单一的增强学生在音乐素质上的能力。这样来看,在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着分课、分科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也只具备单一的技能。在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些学生很少能够综合的运用各种音乐技能于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可见,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音乐综合素养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将相关的技能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不能很好的整合到幼儿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来。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般来看,幼儿园在进行教师的选用上,通常考察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鉴于此,从高校角度来说,应当重视在音乐方面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改革。

1.以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不断完善音乐教育的内容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与幼儿园同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及音乐教材内容,始终做到以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在音乐基本素质培养方面,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视唱为主。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不仅要学习基本的音乐教法,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将学到的音?分?识和技能熟练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根本,不断改进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目标,即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质量。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面的教师来说,应当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根本,不断改进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学前教育人才。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双向沟通的教育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自身的欣赏音乐的水平与审美能力。另外,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方面,还应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设备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使得教学活动的内容更易为学生所理解与掌握,进而达到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3.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不断完善音乐课程教材

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业务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够强的幼儿教师,以期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为幼儿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方面,应当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加强在音乐课程教材方面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高校层面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以往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制定出一套符合教学进度与内容的教材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坚持实用性与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适当的难度。合理音乐课程教材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另外,音乐课程教材的设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四、结语

当前,学前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要想把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办好,培养出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方面坚持实用性与综合性的原则。通过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改革,不断的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进一步整合音乐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的幼教毕业生。

参考文献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篇6

1.论述畜牧兽医专业性质与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力”的要求,而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的学科体系教育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以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培养高级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类产量保持着平均递增近10%的发展速度,蛋、奶产量也保持着12%的发展速度,我国肉、蛋总产量己连续数年名列世界首位,饲料已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产值己超过30%。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畜牧业以成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其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零星散养、分散经营,转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经营。畜禽饲养数量增加,养殖密度加大,环境污染加剧。动物疫病频发,疫病的发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流行趋势,趋向复杂化,尤其是群发性疾病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保障畜牧业的顺利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畜牧兽医人才,尤其是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l],即在动物的育种、营养、饲料工艺、防疫、检疫、兽医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等科学的一个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从整体上把握畜牧业发展水平及疾病的发展趋势,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大量的高新技术走进生产领域,职业岗位的工作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它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致使相关的高新技术和作为高新技术载体的仪器、设备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直接使用技术娴熟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首选,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顶班上岗,这就要求岗位所需技能必须在学校内完成。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属“精英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虽注重实践教学,但其理论知识达不到岗位所需,高等职业教育针对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技能训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2.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学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环节。教学内容包括家禽饲养管理 3.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分析(1)教学观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_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一般认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学系列、实习系列、科研系列、劳动课系列和社会实践系列。不同的学校从学科、教育层次、实践环节构成等不同角度出发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探索,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也能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实习的原则,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少学校对于高职专业的教学也未引起高度重视,许多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高职教育的目标、特征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课程结构上没有制定能反映高职特点的系统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多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没有足够认真地去考虑高职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的区别与特殊性,只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忽视了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使培养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技术欠缺,不能从容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学生走向社会后,高层次的专业发明搞不了,普通的操作技术又不熟练或者不想做,形成了高职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从根本上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农业高职教育尚处于初步阶段,尚无可遵循的规律和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还很深,知识传授纵多横少,不少学校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居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实验少;而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也不广泛和深入,明显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模式单一(3)教学资源局限,仪器设备存旧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经费严重短缺是多数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实验设备老化、实验仪器落后,实验动物、试剂不足,许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出。因实验经费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开放度,不少学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实验课时才开放,其余时间学生不能进入实验室,这就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由于投入不足,大多设施陈旧、规模有限、生产力水平落后于社会生产单位,起不到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校外实践基地多为和企业联合,投入更少,而企业为其经济利益考虑,也不愿大批量接受学生实习,这此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1)挖掘教育潜力,开发教学资源(2)更新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

校企共建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吸纳学生代表、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完善企业参与评教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推进 “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包括校企共管、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细则,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序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有诸多不同之处,环节多、形式多样,因而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也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对实践教学环节尚无统一的考核标准,各院校要求不一,标准各异,这样势必形成各校实践教学成效的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考核力度,随意性大。这些都不利于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畜禽遗传育种、饲料生产、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畜禽产品加工和畜牧业信息化等方面,科学发展和技术突破都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崭新的内涵和空间;畜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而畜禽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病的层出不穷等,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每个高职院校都必须根据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针对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正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探索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畜牧业发展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

(3)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4)优化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根据职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结合订单培养,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做到 “四个结合”,即教学与产业结合; 学校与企业结合; 顶岗劳动与专业学习结合;实际生产与理论学习结合。通过 3 年的努力,为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培养饲养员、兽医、营销员、化验员等高技能人才,使之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合作是高职特色办学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本专业将进一步完善 “大北农”、“正大班” 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在进行充分专业调研(行业背景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畜牧兽医专业的职业岗位,参照畜牧兽医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方式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方针构建课程体系。2006 年以来,学院在总结已有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验,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 “四对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和 “两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零距离)的教改理念; “把专业办到企业、把课堂设在厂房”,“双重身份强技能、双重文化强素质”,“教学做合一,产学研结合,干中学,学中干” 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日见清晰,并用于指导我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3.2 改革教学内容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篇7

技能训练是高职教学的灵魂, 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可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环节、五个步骤。两条主线:一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三个环节:即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三个环节。包括: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五个步骤: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五个步骤。包括:感知认识;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实训中的技能训练;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1 第一条主线———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可从学生入学开始, 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可分为三个环节。

1.1 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1.1 内容

(1) 首先讲万用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因为万用表是最基本的元器件测量工具, 如果不知道它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元器件的测量等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先讲万用表, 但内部电路结构, 不宜细讲, 只讲微安表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即可。着重讲它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 了解常用的元器件外形、结构、参数、使用、测量。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等。其中二极管、三极管的内容可略讲, 只讲由那几部分组成, 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即可, 工作原理可不讲。在后续课程中会详细讲到。 (3) 常用仪器仪表的结构、使用、保养。包括:稳压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高频毫伏表、扫频仪等。其中高频毫伏表和扫频仪作为了解, 以后涉及到高频电路中再做详细介绍。 (4) 焊接技术包括:电烙铁的种类、使用, 焊料和焊剂的选用, 焊接方法要领, 怎样提高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可准备一些铜质电线, 截成小段, 让学生练习搭接、绕接和勾接。准备大量废旧线路板, 让学生先拆后装, 训练焊接技术。 (5)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让学生了解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基础, 能熟练进行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到工厂参观, 了解工厂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等。

1.1.2 课程设计思想

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从学生入学就对其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边讲边练。改变以往先理论后实践, 理论实践脱节的旧模式。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1) 让学生一入学就进入角色,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克服了由于高职学生底子薄, 对理论缺乏兴趣, 学习信心不足的弊端。 (2) 缓解专业课教学压力, 为专业课教学铺路。以往理论课讲完后再进行技能训练, 要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先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由于时间较短, 基本技能训练只能草草进行。造成教师抱怨:“还要先补基本东西。”学生则说:“基本功不扎实”。 (3)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程进行技能训练, 可增加技能训练时间, 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1.2 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2.1 内容

结合所学电路内容, 电工学、模拟数字技术的技能训练。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自行设计搞小制作、小发明的形式进行。包括:电工学方面的小制作;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小制作;数字电路方面的小制作;综合电路的小制作、小发明等。

1.2.2 课程设计思想

本课程可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1) 是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检验和延伸。所学技能只有通过多次、长时间的应用, 才能加以巩固和熟练, 才能体现出所学技能的作用和意义。 (2) 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际应用相结合, 才能变得形象起来, 有意义起来。 (3)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学习理论和技能训练往往是很枯燥的, 如果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用途。且可通过声、光、电等现象表现出来。势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定专业思想, 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3 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

1.3.1 内容

(1) 求职能力的训练。包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观念的转变;求职礼仪及方法技巧的训练;自荐材料的设计。 (2) 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职业道德;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的基本知识;客户心理团结协作意识及艺术。 (3) 创新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的训练。

1.3.2 课程设计思想

如前所述, 高职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不经再培训可直接上岗工作;不需要长时间的工作适应期;能够承担一定的业务领导和技术管理工作。要实现这些, 只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以保证让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胜任自己的工作, 而且要做得出色。

1.3.3 应注意的问题

(1) 关键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般教师都能胜任的, 要找搞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担任训练。比如:求职能力的训练, 可找就业指导方面的人员担任。 (2) 要创造相应的氛围, 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进行训练过程中不要光讲一些相关知识, 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模拟, 让学生有现场感。比如, 可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模拟对客户服务现场, 教师可现场示范, 现场指导。

2 第二条主线———专业技能的训练

第二条主线与第一条主线是同时进行的, 同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其内容包括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2.1 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 其技能训练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 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2.2 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课主要有:收录机、电视机、VCD、DVD、音响技术、制热、制冷技术, 微机原理与维修, 通讯器材等。其专业技能训练可分为五个步骤。

2.2.1 感知认识

对于所讲电子产品, 同学们不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在讲解其原理和工作过程前让学生熟悉其外观, 功能及操作等基本知识, 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其功能效果,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原理过程中, 教师讲到那里, 学生能想到那里。如果学校有所讲设备, 并与所讲内容相适应, 可以在校内参观、操作、感受。学校没有的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参观, 让学生了解机型的种类、操作、发展现状及前景, 感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2.2.2 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

每讲一部分内容都要拿来相应的实物, 边讲边演示, 让每一个学生都要看看摸摸, 实际操作几遍, 切忌:“板” (黑板) 上谈兵, 只讲不练。器材要准备充分, 避免有同学看了练了, 而有同学看不到, 练不了。

比如, 在讲LD、CD、VCD、DVD光盘时, 可分别拿来实物, 比较外观, 标识。演示其图像、音响效果。在讲家庭影院结构时, 可对照实物, 讲解哪是中置、环绕、左右主音箱, 哪是超重低音箱, 怎样连接, 最后让学生分组连接试听。在讲AV放大器内部结构时, 打开机盖, 分别讲解电脑控制板、解码板、功放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果脱离了实物, 不是边讲、边看、边练, 简直难以想象怎样完成。

2.2.3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 是向实物技能训练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可以把电路结构用模块的形式分解开来, 具有简明、灵活、直观的特点。一般学校都配有模拟实验设备, 每讲完一部分, 都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 还可以进行故障演示, 设置不拆器件或换简单器件的故障, 让学生排除。注意一般不拆大的或复杂的元器件设置故障。

比如, 在制热制冷实验室中装有空调机的模型, 可供学生深刻理解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进行各种性能指标的测试, 进行简单的故障演示和检修训练。

2.2.4 实际训练中的技能训练

实验设备是一套模拟机型, 与实际机型的结构还有一定距离, 且仅限于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设置故障演示及排除等。实训室备有实际机型, 一般两人一组, 分组训练。实训机型可以是多种, 训练完一个目标交换循环进行,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多种机型都熟悉。

在实训室中进行下面几种训练:实际操作;讲解内部结构;进行电路分析、测量、观察现象;进行故障演示, 设置故障, 让学生排除。

2.2.5 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尽管实训室中已是实际设备、器材, 但工作环境不同, 场所不同, 面临的人员不同, 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不同。所以在实训室中, 工作熟练, 但在实践实习中未必熟练、顺畅, 这里就有个心理素质问题在起作用。只有经过实践实习, 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 也才能检验所学知识, 技能是否过硬。

实践实习安排可分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每一门专业课程学完后的课程实践实习, 专业课程实践实习内容要与季节相适应。比如, 为了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实习, 最好选择上半年开设空调器制冷课, 在完成前四个步骤以后, 正值五、六月份空调销售、安装、使用的旺季, 既便于学校联系实习, 又使学生实习训练的机会较多。根据不同情况可将学生安排到生产、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实习。再一个是整个专业课程学完后的毕业实践实习。

摘要: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关键所在, 所以技能训练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阐述了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 可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环节、五个步骤, 即235模式。

关键词:高职,技能训练,235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元挺等主编.电子技术技能训练[M].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子工艺实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3]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

上一篇:汇聚劳动美 托举中国梦下一篇:记忆深处的爸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