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父亲作文

2024-04-17

描写老父亲作文(精选11篇)

描写老父亲作文 篇1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这个世界上很多我们战胜不了的东西让我们恐惧,这个世界上我们做不到的地方让我们失望,我们很多时候会感到委屈害怕,渴望像小时候那样有父亲山伟岸的身子挡在我们面前,对我们说别怕,孩子爸爸在,有母亲会把我们抱进怀里轻轻的拍打我们委屈的后背,让我们破涕为笑,可是现在父母早就风烛残年,相反我们倒成了父母呵护的伟岸的山。

下午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要挪二哥家,我哭着拉着父亲的手,说要带父亲去看最后一场戏,事实上两个月一轮,我也有心烦的时候,有时候正在伏案疾书,老父亲大呼小叫就会打断我的思绪,于是对老父亲的态度就有了不耐烦呵斥,可是看见老父亲眼里孩子一样的恐惧,我突然自责的会跑上前去拉着父亲的手,我在想父亲一辈子为我们含辛茹苦多么不容易,我在想父亲已经九十高龄,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昨天晚上夏沫对我说,她很心烦,我问她怎么了,她长叹一声说母亲的病又犯了,担心牵挂,这句话一下子让我觉得这个只在一起吃过一顿饭依然很陌生的微友是那么的亲近,如同开封的那个微友,那一段一直在为老父亲发愁,老父亲年轻时候抛弃她们,给她们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现在老父亲被那个当初爱他的女人撵出门,无家可归,弟弟跟着母亲在后父家,还没有成家,她想让父亲住她家,可是现在的老公说你让他来我就走,这个善良的女人左右为难,因为她现在的老公也是后夫,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都把她当成真正的朋友,一个不孝顺的人不仅仅不能做朋友,甚至连一个人都不是。

老父亲还有二十天就要挪走了,那一天总是会让我如释重负,好像任务完成了,但是看着父亲恋恋不舍的在堂屋,这个他年轻时候亲手盖的屋子,亲手添置的物件上面逡巡,听着老父亲喃喃自语不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轮回来,四个月轮回来,我突然想说伯,你别走了。

描写老父亲作文 篇2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 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 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 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 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 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 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 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 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 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 下班就回家, 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 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 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 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 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 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 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 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 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 同一句话, 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 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 心里默念道:“语文书, 语文书呢, 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 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 他着急地翻着抽屉, 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 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 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 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 中学生要仔细体会, 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 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 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 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 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 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 人物形象呆板、干瘪, 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 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 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 冷笑道:“鬼才知道, 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 开了口, 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 他和张小勇在玩, 拿扫把大闹天宫, 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 董小天一火, 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 结果张小勇一躲闪, 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 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 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 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 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 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 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 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 懂小天的蛮不讲理, 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 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 不怕得罪人, 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 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初中作文的语言描写 篇3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中学生要仔细体会,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人物形象呆板、干瘪,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懂小天的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总之,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好的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年龄、职业、心情、性格等,同时借用动作、神态和标点符号等辅助表达,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初一描写父亲作文 篇4

唉,提起我的爸爸,我可真是哭笑不得呀!他是一名警察,可不知道怎么这么爱睡觉。你看看,我上学就快迟到了,他还赖在床上不肯起床。我仿佛已经听到学校的铃声了。唉,没办法,只好去打的了!

真是搞不懂,老爸这么爱睡,为什么还能当上警察?其它的时候还好,一到双休日,他就开始大睡特睡,从星期五晚上9:00开始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12:00整。吃过午饭后,看一会儿电视,又开始睡……每天除了吃饭,大概我们家就只能听见时钟的滴答声了。我和妈妈都不敢讲话,生怕搅了他的清梦!

好几次我去叫爸爸吃饭,总是看见爸爸卧在床上,头侧向一边,两只手伸出了被窝,而且身子弯成了一张弓,一个人就占了一张床,嘴角边有时还会流口水,真是想不到爸爸梦到什么好吃的了,看把他馋的!看着他睡得那么香甜,我也不忍心去叫醒他,吓跑他的何仙姑!让他美吧!

虽然爸爱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可是也给我们家带来了许多好处呢!

因为爸爸天天睡觉,他的手机没有开机,手机费也比别人交的少得多;爸爸爱睡,我和妈妈不敢讲话,那么我做作业就分外安静,一点儿也不受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我耳朵的听力也还渐渐增强,能听到很远的声音,成了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顺风耳。

描写父亲作文 篇5

家住大山的我,为外面的大千世界所诱惑迷醉,似乎忘记了深山中的那永不变的情怀,似乎忘记了父亲拉长的身影,和那如骆驼般躬下的脊背,但是今天面对这份不变的情啊!我暗暗流泪。

星期天,我们拥有星期天可是父亲没有,那个星期天,那个被泪水淹没的星期天,父亲在山坡上,举起锄头,又深深的将它扎进黄土地,我站在远处看着他,看着这个伟大的父亲,躬背的父亲吃力的站起来几乎要将天顶高了几尺,父亲望望远处,望一望他辛勤耕种的那一方方田地,把手伸进口袋摸索了一阵,将一袋烟掏了出来,慢慢地、慢慢地,我不明白以前父亲卷烟很快的,唉,岁月不饶人啊,父亲老了。我泪眼模糊,静静地驻立在那里,我不敢也不能挪动脚步,因为父亲给我的爱太重了我承受不起啊。

我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善良的父亲得不到回报,为什么自己那么愚蠢,父亲这是为了谁啊!他不图回报什么都不图。

唉,我明白了,父亲是山,我是树,山总是给予树恩惠,树不断吸取山的精华向上,山能不老吗?父亲是岭,我踩在他的脊背上能不将他压弯压倒吗?......

我看着,泪也尽情的流着,父亲这大半辈子来没落过泪,但是我知道父亲内心是委屈的,但是他不表现出来,那么无尽的委屈泪就让我替父亲流吧,尽情的流吧!

我望望山岗上的父亲,他依然没有停歇,时而直起身来望一望远处,那重重叠叠的高山铁青着脸挡了父亲的视线。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留下一道疲惫的歌,唱给悠悠岁月里辛勤劳作的父亲,不为别的,只为报达父亲对儿女深深的爱,只是想用一首歌抚平父亲的皱纹,但是怎能啊,它深得如沟如峡,抚不平啊。

山坡上的父亲是一把朝向苍穹的弓箭。

描写父亲作文 篇6

姐姐跟我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每月赚的钱还没到下个月月初就被全部用光,挣多少用多少,吃光用光,吃得开心,穿得漂亮……那份“想买就买”的洒脱还真是让人羡慕呢。可是,我也知道这世上也还有另一种人,苦着,省着,只是为了把更多的留给需要自己照顾的人,我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人。

今年春节,爸爸是搭乘亲戚的车从深圳回来过年的。从深圳到祁门一千多公里,自己开车也得将近二十个小时,爸爸的亲戚一个人开肯定吃不消,必须找人换着开,爸爸的职业是驾驶员,自然没问题,于是便同行。连续赶路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其中辛苦,作为老司机的爸爸肯定是知道的,好在一切顺利,终于平安到家了。

爸爸从车上拎下来一把吉他,还有三个包。每个包都不大,但都装得满满当当,我猜应该是给我和爷爷奶奶带的东西。回到家,爸爸将吉他递给我:“送给你的,好好学。”说完,便转过身去,打开包,一件一件地往外取东西。他那不大的背包似乎就像一个聚宝盆,似乎有取不完的“宝贝”。一件旗袍,一件风衣,一件妮子大衣,一个相机……“相机也是给你的,你们语文老师不是喜欢摄影吗,不懂得的,你可以向他请教……”我抱着衣服,开心地点点头。我这边东西还没收拾好,爸爸又从包里“变”出了几件棉袄塞到我手上。“这件是给奶奶的,这件是给爷爷的,快给他们,让他们试一下……”抱着一堆东西的我晕头转向,似乎只会不停地嗯、嗯、嗯……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筷子兄弟《父亲》中的那句歌词:“双手撑起整个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有一年过年时的一幅场景:当时,奶奶坐在靠墙的凳子上,刚洗完头,还没吹。头发湿漉漉的,爸爸呢,就拿过吹风机,轻柔地捧起奶奶泛白的头发,吹起来。我形容不出来当时爸爸脸上的神情,但我记得爸爸的眼中有泪光……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给爸爸打电话。有时用QQ,有时用微信,有时直接打电话,但他总是在忙或者在开车,于是,后来不是有事就不会再给他打电话了。不久前的一天,我窝在火桶里用手机看电视剧,刚看到一半,微信的视频电话响起了,是爸爸的。还没接,我就已经不耐烦了——我心心念念刚更新的剧啊!我接通了电话,然后愣住了。爸爸正在吃饭,不是在家里,不是在饭店,而是在简陋的工地棚里。他端着一个手掌大的圆圆的玻璃碗,一边夹着菜,一边大口大口的扒拉着米饭,时不时扫一扫手机里的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开始问我家里的状况。我不动声色地截了一张屏。或许是爸爸离手机很近的缘故,额头上的皱纹又长又深。“奶奶在干嘛?爷爷呢?家里就你一个人吗?”时不时的,他还朝我屏幕上看不见的地方答一句:“哎,好。”

让细节描写为作文增色 篇7

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素材。那么,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着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家里有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说明家人对你的爱?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棒的。”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就是要指导学生去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来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要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去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的片段——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3. 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观察不仅是指用眼睛“观”。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我们的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到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的观察方法,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 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来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的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

二、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但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却就是不能给读者造成深刻印象。一旦你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起来,有了深度和新意。

1. 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要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也大打折扣,让人怀疑其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写作时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决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 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 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段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拂过耳际,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三、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人物动作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下面是一位学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很多,但读来枯燥无味,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来写。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在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来体现学游泳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的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 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成功的细节描写都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为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到内心的动情点。而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也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的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着、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 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它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开头写道:“初秋,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氳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地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滴水藏海,细节虽细小,但它却拥有足够的力量去撞击读者的心,亦如琴弦虽细,但却能弹奏得荡气回肠。有语云: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细节虽然细小,但是它的提取、描摹、玩味,绝对是写作中的高妙技艺的体现。因此,阅读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体会作者是怎样发掘、选取、设计、表现生活中的细节的,并不断积累总结,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戴余金《初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

[2].陈玉秋李福灼编《初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铁铮付万海姚守梅殷海燕《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文成功的法宝——细节描写 篇8

一、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是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来的,离开了细节描写,人物就会像没有肉体的灵魂一样无所依傍。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成为表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比如《孔乙己》中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细节描写,寥寥数笔,就使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十足而又不乏善良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处处可见这种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如服丧中的范进偷偷从燕窝碗中拣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活画出范进的虚伪;临终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瞑目,刻画了一个千古传笑的吝啬鬼形象;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细节表现,又描画出了一个市井小人的势利嘴脸。

细节描写可渲染环境、烘托气氛。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作者写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通过对“秋风”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悲剧性的结局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再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这样描写月光下的荷塘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描写细致生动,将荷塘的景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创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细节描写结构全篇。有些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可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神,从她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封建礼教是如何步步紧逼她、“吃掉”她的全过程。文章以这一细节贯穿全文,不仅为刻画人物服务,在结构上也有贯通一气的作用。茹志鹃《百合花》中对小战士枪筒里的树枝、衣服上的破洞及新媳妇的三次笑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出现,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看起来浑然一体。

细节描写深化主题。好的作品不是靠作者去说明主题,而是通过生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去表现主题。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小说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咬人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他马上说到“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当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的主人时,忽又听说狗是“将军家的”,他又说道:“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的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借军大衣掩饰自己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在小说的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痛斥了赫留金之后,作者写到他“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耀武扬威的常态。小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腐朽本质。

二、注重指导点拨,使学生学会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在写景之前,要求学生对写作对象作细致的观察,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出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独到之处,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描写夏夜的景色:“月亮升起来,大地上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我看了以后说,这里的景物描写一是太概括,不具体;二是没写出夏夜的景物特征,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指点后,学生重新写到:“一轮圆月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暗黑的远山朦朦胧胧,远处的天似乎要与大地浑然一体。那显得深远的树林,隐约传出各种小虫的鸣叫。近处的草丛里,不时响起蟋蟀响亮的叫声……夏夜的一切都显得幽远而神秘。”这样描写夏夜景物就生动多了。

同时,写景还要把景物写“活”。只有将景物写“活”,才能传神,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要怎样才能将“死”的景物写“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一个学生描写学校的一个景点——假山喷泉,起初这样写道:“教学楼前有一个水池,池堤是黄色的。池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水池里有水,水里有很多金鱼。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泉喷出水的时候,会形成白色的水花,真好看!”这段文字比较朴素直白,只是说明了学校有这样一个景点,但没有写出这个景点的美。我看后,要求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重新写作,力求将景物写“活”。经过一番修改后,他这样写道:“学校教学楼前有一个美丽的景点——假山喷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堤铺着黄色的瓷砖,弯弯曲曲,像一条黄色的蛟龙横卧在那儿。池中有几座奇形怪状的假山:有的像猛虎扑食,有的像飞豹下山,有的像骏马奔驰……假山上长着各种植物:有绿油油的翠竹,有顶着黄花的美人蕉,有红艳艳的一串红,还有金边吊兰、矮松、万年青等。金边吊兰淡绿色的叶子边沿镶着一道金边,色彩协调,造型美观,像人工制作的工艺品;“山松”远看像一个倔强的登山运动员在不断地向高峰攀登……一阵微风吹过,各类植物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小池的水清澈见底,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碧玉。池中有一群各色各样的金鱼,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好不自由自在。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出来的水珠像玻璃、像水晶、像钻石,水珠落下来时形成一圈圈涟漪,使原来静止的水面微波荡漾。”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假山喷泉”这一景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描写人物,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描写人物肖像,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个人的不同特征,而且要透过肖像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就像阿累在《一面》中写鲁迅一样:“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里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瘦”的特点,但透过对“头发”和“胡须”的描写,我们又分明看到一个与旧社会顽强斗争的、毫不妥协的战士形象。在学生明确了肖像描写的要求后,就进行肖像描写的专项训练。有一个学生写一位清洁工时这样写道:“只见来人步履蹒跚,但每迈一步都力求稳定扎实。离近了,才看清他的外貌:这是个五十开外的老人;一双上世纪的绿色军用球鞋,洗刷得褪了色;一套蓝色制服虽也旧得泛白,却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穿在身上;岁月无情地将皱纹留在他的在额上,把他的脸打成土黄,但在他眉宇间却有着老年人特有的慈祥和亲切。”(《我眼中的清洁工》)这一段人物描写写出了“清洁工”的老迈、慈祥等特点,可谓是肖像描写显精神了。

人物动作描写,要做到真实具体,同时还要在“炼字”上下功夫,力求用词传神。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作者用了“走”“探”“穿过”“爬上”“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将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给“我”买橘子的情景刻画得细致入微,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有这样精彩地描写,例如“不久,他睁开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弯下腰,双手紧紧地握在了杠铃的横杠两端。他弯下腰,抬着头,均匀地做着深呼吸,像是在积攒着力量。忽然,他双臂一用力,将杠铃猛地提到胸前,他的身体也立刻转为半蹲。他用力再一挺腰,抬起了杠铃,两腿也由屈膝迅速转为直立。突然他大吼一声,积蓄已久的力量像火山爆发似的迸发出来,杠铃被他迅速举过头顶。”(《他打破了世界记录》)这里小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详细地描写了世界冠军举起杠铃的经过,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每一个动作都那样清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3.描写场面,要抓住细小的环节,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表现人物和主题服务。

场面描写离不开细节,而好的细节不仅让整个场面生辉,还可以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例如《红楼梦》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写刘姥姥吃饭那一段十分精彩。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主要是抓住了细节,将每个人看了刘姥姥的“表演”后的不同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使整个场面生动有趣,而且也写出了每个人的不同个性。我要求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也要注重细节,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例如一位同学在《难忘的一节课》中写到:“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个、两个……教室里也不安静了,开始还是小声地叽叽喳喳,后来有的同学干脆喊了起来,一边喊一边举手‘老师,我,我……还有的同学跺着脚,摇着手,生怕老师不喊他。这时候老师走过来,说:‘李辉,你来回答吧!李辉激动极了,猛地站起来,‘咣当椅子被他绊倒了。”该场面具体描写了上课时同学们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同学们兴奋的情形,尤其写到李辉同学因激动而绊倒椅子的情状,让人哑然失笑。这里小作者通过细节写出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热情的表现,表现了这一课的确让人“难忘”,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它对于表现人物、再现环境、展现场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魅力就在于此。离开了细节描写,文章就是没有枝叶的枯干,没有肉身的灵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让人不能卒读。而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会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所以说“细节描写”是使文章点石成金的魔法,愿我们每一位习作者都掌握这一魔法。

描写父亲的作文 篇9

自小到大,总是父亲为我们支撑起整个生活的天空,在成长的漫长日子里,来自父亲的爱护总是无处不在,,没有父亲的呵护,怎么会有我们美丽的人生,那无语的父爱总是行走在我们的人生里,,我们的心有了父爱的包容才会豁然开朗,没有父爱的路,怎么会宽阔?

父爱总是沉默的,没有像妈妈那样的唠叨,却总是在一丝一毫间无微不至的关注着我们,每当我们沮丧,落泪的时候,父亲总是了了数语就会打开我们的心结,话语不多,却都说到我们的心里,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孩子,关心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会为什么烦恼,苦闷。

描写父亲的初一作文 篇10

“我爸一言不合就发脾气。”这是我经常听到同龄人在我身边抱怨的。但每次听到时,我的嘴角就如同抹了蜜一般,微微向上扬起。因为,我的父亲不一样。

“父,至尊也。”是《礼记》中对上个世纪出生的家长最恰当不过的评价。但我的父亲作为一名“六零后”没有受到这般封建家长制的毒害,是我十分庆幸的。

父亲的一生可以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60年代出生在工农家庭的他勤劳能干,小时候就经常在家中帮忙做农活和拉车,那台架子车便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在今天看来,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是如何拉着数百斤的重物在五六里长的山路上奔波的。

不过命运并没有让这个少年低下头,“知识改变命运”,1977年的9月,教育部把消失了十年的高考拉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此时十年**的___才刚刚结束,不少人都还沉浸在那种ZZ高压和贫苦的阴影中没有回过头。而他“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他成功了,在西交大深造的四年给了他受益一生的财富。迫于家中生计,四年本科结束后就参加了工作。但工作后的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开始了自己的爱好——发明。

数十项专利,一叠叠的证书便是他后来的三十年。

直到,一个新生命的出现也标志着父亲家庭上的丰收。虽然我早已记不清我牙牙学语时所说的第一个词,但“爸爸”这个词一定是最有重量,最有感情的一个。回顾我的成长历程,父亲几乎没有打骂过我。“讲理”是父子之间交流沟通桥梁上的重要基石。

小时候,因为和同学发生争执,双方都可谓是“大打出手”。回到家,我用着极其愤怒及夸张的语气给父亲诉说着所发生的事情,在我一番“精彩绝伦”的演讲过后,作为观众的父亲并未表现出我所期待的那种同情。反倒讲起了我的错误之处。不应与同学争执一类的大道理。没有兴致再继续听下去的我回到了房间。似乎是对父亲的行为无法理解,想起了网络上嘲讽父亲对孩子不够关注的那句“名言”:“不是亲生的。”母亲在看到我满面愁容后只说道:“你爸说‘斗殴无曲直’”。毕竟当时还尚年幼,悲伤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件事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记忆中荡然无存,但父亲公正不护短的形象却在我心中扎根下来。

诸如此类,父亲的言论如同一本《经典语录》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比起父亲的话语,给了我更大影响的,是父亲的行动。

心理描写让作文更精彩 篇11

关键词:心理描写;作用;种类;描写

心理描写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写作文,很多时候都会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因此,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就會适当写进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心理描写的种类及如何写好心理活动,让作文更加精彩。

一、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例如,《穷人》这课中的片段:“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心理描写展示了桑娜担心家境本来就很穷困,自己有五个孩子,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怕养不活,担心因此受到丈夫的责骂,但她收养孩子的决心很坚定,宁愿自己挨揍也愿意。体现了桑娜善良的性格、纯洁的心灵。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2.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例如,课文《黑孩子罗伯特》中,“他不懂为什么老师一不在跟前丽莎就不停地叫他‘小黑鬼’,弄得他像做错了什么大事似的。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他真不知道黑人有什么不如白人的地方。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虽然丽莎常带头奚落他和别的黑人孩子,可他不恨丽莎,心里还有些喜欢她。他觉得丽莎既聪明又漂亮,……”这段心理描写介绍罗伯特是个受人歧视的黑人孩子,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孩子心灵的脆弱、痛苦,可是他还是那么宽容、善良。

3.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例如,课文《鬼是一棵矮杉树》中,来头第一次站岗就吓得尿裤子,后来他想战胜自己胆怯的心理再一次要求一个人站岗放哨。那是一个有月光的夜晚,一棵杉树的影子,让他浮想联翩。“他凝神想看清楚,可他没看出什么,他看见那只鬼了。那团烟化作一只披头散发、血盆大口、指爪张扬的狰狞鬼魅,径直朝来头扑过来。来头……他想喊,他也想跑,后来他又想大声地哭……可是他到底没那么做,还是一动不动站立在那儿,来头想起了今天值哨的目的。他想:要是我输了,我一生一世都没办法了。‘不行,来头不怕鬼!’他跟自己说。他跺跺脚、稳稳神,一动不动注视着那团暗影,他觉得他和那只鬼互相那么盯着,他们那么较劲。谁先软下来谁就败了。……来头想:人还是要硬气,人一硬气,鬼就怕你了,就跟战场上一回事,你一硬气,敌人就怕你了。”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来头由怕到不怕再到硬气,终于克服了胆怯心理,战胜了自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心理描写的种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必须先把方法教给学生。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归纳了写心理常用的五种方法,用来引导同学们的写作,这五种方法是: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描写、言行描写、修辞描写。

单元考试之后每当教师发考卷的时候,可是同学们思绪万千的时候,以此为例,学习心理描写的种类,同学们真是兴趣盎然。

例一:内心独白

老师走进教室把那一叠考卷放在讲台上,我就不停地在心里念叨:我会考多少分呢,一定不要太难看,要不老妈又要冲着我大吼了。我祈祷着有个好分数,让我今天回家心情会好点。我在心里保证:以后上课再也不和后面的同学开玩笑了,再也不躲在抽屉里玩卡片了。老师布置背诵课文片段,以后我放学回家就捧着书大声地读,再也不让电脑游戏牢牢地吸住我的双眼了。我真后悔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和李冬去广场溜冰,回到家筋疲力尽,一拿起书眼皮就不停地打架。

例二:幻觉描写

不会是50或60分吧,我仿佛看见一会儿是那个“5”对着我摇头晃脑的,一会儿是那个“6”对着我挤眉弄眼,一副不屑的神情,一会儿又是它们一块儿,围着我不停地转,使我头昏脑胀的。

例三:环境描写

外面是个大晴天,可是我却觉得很刺眼,那阳光仿佛一支支利箭,直刺向我的内心。我想躲起来,可是找不到地方。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老师在报着同学的名字上讲台去领考卷,和着同学们或快或慢的脚步声。有的同学拿到卷子喜笑颜开,有的哭丧着脸,老师还没报到我的名字,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例四:言行描写

“李妍”,老师报到我的名字了,我好像被什么刺了一下,惊醒过来。迈开步子,往前走,脚似乎没什么知觉,心怦怦地跳得厉害。来到老师跟前我不敢正眼看那张考卷,双手接过来,转身就往回跑。坐在座位上,抱着考卷,鼓起勇气,打开看吧,呀,刺眼的红色数字印入我的眼睛“81”。

例五:修辞描写

下课铃响了,教室里一阵骚动,同学们都在收拾书包。而我却像泄了气的皮球,没精打采,不知道回到家该怎么回答妈妈的问话。

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因此很容易接受,也容易进行仿写,能让同学们兴趣盎然。

三、心理活动的描写

激发学生临渊羡鱼的兴趣,还要给学生织网捕鱼的习作机会。练笔的机会最主要来源有两方面。

1.把握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让学生注意收集并记下自己的体会,把自己在成功面前的愉悦、失败面前的沮丧、挫折面前的难过、进步面前的欢喜等心理因素细细思考记载下来。把在同学矛盾中的痛苦、受人打击面前的悲伤或抗争、被人践踏的自我解嘲以及对事物认识的心理过程等等记载下来。例如,考试的整个过程,孩子们内心的感受都是丰富多彩的。一场拔河比赛也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打预防针也是不容错过的机会……教师可利用这些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指导。例如,让学生把打预防针的事写在日记里,留下许多精彩的片段。

打预防针片段一:

转眼间就轮到我了,我的心就像一只小鹿在蹦蹦跳跳,无法控制,全身直冒汗。在我面前的医生就像地下的阎罗王似的,那支又长又尖的针就是他专用的“斧头刀”。我战战兢兢地把颤抖的手伸给医生看,把头一歪,紧闭双眼,等待着“斧头刀”的裁决。我顿时觉得手臂被蚂蚁咬了一口似的,刚想回头探个究竟,医生已经把针头取出来了。这么快就打完了?原来打针一点也不疼,为何要弄得人心惶惶呢?

打预防针片段二:

我步履蹒跚地走到了女组的最后,望着窗外,心里想着:等下打针时绝对不要哭出来,给自己丢脸!轮到我了,我脱去外套,挽起袖子,咬紧牙关,望着窗外,不忍看见针扎进自己皮肤里的那一幕。护士边注射药水边安慰我:“别紧张,放松,一点儿也不疼的。”针要扎进去了,心几乎悬到了喉咙口。可是,原本以为会疼得不得了,现在实际体验了才知道不太疼,只是微微的一點儿而已,我渐渐地放松了,像是在享受一般,还拍拍自己的脑袋说:“原来都是你搞的鬼!”

2.创设情境练笔

教师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例如,有一次为了检查同学预习课文时是否有查字典,在教完《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词:“踯躅”“颓丧”“伫立”,让同学们给这几个词注音,马上批改,表扬了学习自觉的同学。利用这次机会我让同学们进行心理描写的练笔。作文之前,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刚才老师叫同学们拿纸时,你想些什么呢?老师要求给这几个字注音时你意外吗?你是怎么完成这次小测试的?你发现周围同学的表情和动作了吗?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呢?根据以前的方法指导,同学们马上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当时真实生动的感受。

片段一:我们把纸摊开,写上姓名,准备着老师报听写,或说出要默写的内容,可是老师却拿起粉笔嗒嗒嗒地写下了三个词“踯躅”“颓丧”“伫立”,听写改抄写了,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片段二:我后悔极了,后悔自己预习时偷懒,没有去查字典,后悔自己怀着侥幸的心理,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后面没有退路了,已别无选择了。

片段三:当我注到第五个字“伫”时,怎么搞的,怎么会忘了。这时我的眼睛玩了一个90度的飘移,看到了同桌的纸上,可是,她写的字也太小了吧!真恨自己的眼睛没有放大镜的功能,没办法,只好自己想了,我趴在桌子上,抓耳挠腮。

片段四:我全写好了,快速地把纸传了上去,心理得意洋洋的,就像开着跑车在原野上飞奔,爽极了。

片段五: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教室,把课桌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我知道这一天又过去了,想想老师的话,是啊,今天做了些什么?我们不应该再虚度时光了!

片段六:听了老师的批评,我们都低下了头,我知道了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我们也应该细细地品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的含义了。

学写心理活动时,可以穿插叙事,写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也可用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活动。这样写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每当捧着学生一篇篇精彩生动的文章,那种心情绝不亚于农民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

作者简介:王春娥,女,1969年5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福建省建阳师范,分配至建阳童游小学任教。1994年9月调入建阳实验小学。2006年12月福建省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科”毕业。2009年7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任教二十四年,一直从事语文科教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建阳市学科带头人。

上一篇:快递业务员个人简历下一篇:汽车修理厂安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