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2024-04-18

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通用14篇)

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1

秋叶正红之际,让世界瞩目的中国新一轮改革洪波涌起。11月9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这一恢宏的历史性主题另全中国人民都感到兴奋和期待。肩负13亿中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国改革再次杨帆起航,心有梦想的改革者将一起远航。正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打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这,就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进步。一个人,只有在深刻的反思中才能进步。近期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下就是我的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些心得体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改革的实践在基层,基层改革者任重道远。我们不会忘记,35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是安徽的农民对包产到户的大胆探索,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中国30多年改革的丰硕成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基层改革者的作为之上的。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是否能让更多的基层改革者找起来,点燃他们心中的机器。从而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化,将成为本次本轮改革迈向成功的关键。

推进农村改革,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时间继续向前推进的必然选择。对于拥有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在农村,最深厚广泛的基础也是在农村。我国应该继续坚持邓小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农村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阳光。作文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暴”的阴影,还停留在人们的心中。政治、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还让人们心有余悸。以及自然灾害和风险的打击,更使得人民感到无助和害怕。面对如此严峻的考研,我们党屹立不倒,代领人民冲出困境。在如此困难的处境里,我们党集中力量办了几件大事,妥善应对了几件难事,完成了非比寻常的重大任务。在处理这些事件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国各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的到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次会议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认真积极贯彻“三农”方针。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的推进农村改革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让一切心有梦想的基层改革者脱颖而出。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实现利益的盘根错节。我们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注重民生问题,改革农村,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农村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搞个发展的政治保证。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金融体系重大变革,建立错款保险制度成为切口。家里错困保险制度是推动更深层次金融改革的先决条件,有助于抵御改革产生的各种风险。这次会议是1978年邓小平让中国踏上经济改革开放之路依赖最重要的三中全会。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中国正处于一个拐点上,而这个拐点是中国领导人所不能忽视的。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为主题,到国务院会议讨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我们能看到重要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清晰轨迹。

人民期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平准则”为改革凝聚更大的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各个方面关注民生,在各个方面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利益。坚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国家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依旧留在我们心中。在以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团的带领下,我坚信,我们中国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向着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

民生问题依旧严峻,改革开放正处于严峻时期。我们要坚持贯彻邓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三农”问题依旧要解决。金融领域也不容乐观。环境问题也严峻。但是,我们中央领导人会继续带领我们前进。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将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

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2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幵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对于续写改革幵放新篇章,幵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重大决定的精神,着力提高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系统性部署的认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切实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中央关于扶贫幵发的决策部署上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系统迅速兴起了学习贯彻热潮。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國的改革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从国家繁荣强大看人民群众受益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始终以不屈不饶的精神,不断奋起抗争。在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挣脱了几千年苦难深重的枷锁,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初步繁荣昌盛,全国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繁荣强大的最大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是中华儿女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的梦想,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祖国的强大与否,与每个中国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老百姓都盼望国家好,因为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保证了我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使我国的发展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轨道前进,从而让老百姓放心,使全国人民群众更加受益。

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看人民群众受益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前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将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到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做出的正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适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也必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美好成果。

三、从关注民生看人民群众受益

全面深化改革十分关注民意、关注民生,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全国人民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时,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惠及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受益,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深化改革的落脚点和目标。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为人民群众着想,让群众过上期望中的美好生活,让群众有干劲,有希望,有奔头,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4

201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在历史新起点上迈入了全面深化新阶段,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热情,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攻坚克难。

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再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全会勾勒的基本路径和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激活和释放社会活力,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5

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是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宝贵经验。35年的改革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才是改革的主体,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改革必须依靠人民,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力量才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改革的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根除,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等面临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部署了新时期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主要集中在六大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这是党首次、全面、清晰地提出各项领域专项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化、系统化 专业化和现代化。

什么是改革,怎么样改革,改革目的是什么,这是判断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它既是一项坚持原则和方向的改革,又是一项不断开拓创新的改革。怎么样改革,改革能否成功,务必再三思量、慎之又慎。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大复兴之梦。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之后,邓小平不是让改革停下脚步,相反却加快推 进改革,“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处处体现了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这是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诠释,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的核心体现,也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诉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已走过35年的风雨历程,它始终遵循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工作得失的判断标准。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指导下,全面稳步推进,分步实施,逐步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深层次问题凸显,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能够审时度势、统筹谋划、运筹帷幄、协同推进,能够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已经吹响,未来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广大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身作则,尽职尽力,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不断在工作和学习岗位上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成绩。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6

xxxxx镇计生助理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改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和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一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我感受很多。下面,结合学习领会内容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动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二、深入学习计生改革政策相关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第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顺应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明显变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逐步淡化。根据《决定》的要求,要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国家意志和群众意愿的统一,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必将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显著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和养老照料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第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第三,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存在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现象,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些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全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决定》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稳妥扎实有序推进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理论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精神,融入工作实践

在本职工作上尽职履责,作为一名作为一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觉得接下来的工作首先要围绕“勤政、务实、高效、廉洁”,打造良好计生工作环境,优化计生服务流程,提高为民服务效率,以廉洁务实办事为宗旨。在接待服务对象做到“四无四真”,即:“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咨询无小事,群众办事无小事,真情相待,真心相助,真实解难,真诚服务。”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工作热情,用实际行动塑造了基层干部新形象,展示了基层党员新风采。

其次要积极活跃工作氛围,深化“愉快工作法”,活跃工作气氛,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开展向组织说句心里话活动,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候,多谈心交心,创造机会,使自身将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及时向组织反馈;二是开展思想交流,及时消除自身的思想障碍,不让自己在工作时有心理压力;三是要积极参与多种形势培训活动,参观学习,既增长了见识,又增进了团结。

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7

通知指出,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准确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人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通知强调,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注意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基本要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通知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则》和《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视野开阔、总揽全局、求真务实,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通知指出,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通知要求,要分层次组织学习。认真抓好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要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党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周密学习计划和方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全会精神。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列出专题进行研讨,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突出抓好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学习。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推动高级干部带头学习、带头研讨,为全党作出示范。

通知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分两个阶段进行。从全会结束到明年春节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全方位、大力度宣传阐释全会精神,迅速形成规模、形成声势,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从明年春节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强深度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阐释,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8

铜仁市 11月19日,铜仁市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由市关工委主任田建高主持,市关工委副主任郑大明、张嗣军、刘瑛、蔡文坤、杨志成、田必涛、任明海、彭爱华,秘书长龚国桥和办公室同志参加学习。(杨聪训)

黔西南州 11月14日,黔西南州委离退局组织局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就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安排部署。(黔西南州委离退局)

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11月11日,是贵州省委党研究室离退休党支部政治学习的时间,该室87岁高龄的离休老党员刘光帜为及时学习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老伴的搀扶下,带病坚持到单位按时参加支部学习。(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周跃辉)

凤冈县 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凤冈县委离退局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通过电视、网络,认真阅读全会相关新闻报道。在学习会上,与会人员集体学习了会议公报,并进行了交流发言。(凤冈县委离退局 朱书刚)

六枝特区 11月20日,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组织全区老干部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老干部们及时了解了国家的大事,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新政策、新动态,更好地为该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 胡健)

赫章县 11月15日,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全县离退休干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全县所有离退休干部要以此次集中学习为起点,进一步加强对全会精神实质的领会,自觉当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赫章县委离退局 丁庚)

麻江县 11月15日,麻江县委离退局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含享受待遇)共20人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体老干部表示,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身体力行,积极支持中央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麻江县委离退局 罗嘉琴)

贵定县 11月18日,贵定县委离退局组织离休干部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40余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决定》的主要内容向老干部作了讲解,并组织了讨论。(贵定县委离退局 雷作胜 陈永芬)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9

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 吴涛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闭幕。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

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此次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作为一名在职体育教师,一名学校行政干部,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 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 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生的课外活动被繁琐的这样、那样的学习所替代,造成学生体质逐年下滑,而学生在运动中死亡、休克等报道也在各大网站、报纸上屡见不鲜,从而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教育的一考定终身的指挥棒让许多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的学生的身心发育。

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各级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四、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10

2013级硕士生第一党支部 陈薇

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落幕后,在学院党委的号召下我参加了多次学习活动,通过自学和大家的讨论学习,我对全会精神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这三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主要是生态改革、支部工作、个人未来发展方面。

一、生态改革方面:

我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敏感性,所以对生态改革很是关注。普通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身边的环境表示高度的关心以及重重忧虑。“改革不能光盯着经济了,空气脏了,日子过得有什么劲。”当雾霾频频来袭,许多人表达这样的想法。

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应该从“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内化的道德和自律制度”这三个方面展开。

完善科学决策制度,应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对重大规划和发展项目进行科学的、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

强化法治管理制度,关键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进程,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包括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生态环境好了,人人都受益,这是新一轮改革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方面。

二、支部活动开展:

其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我们开展支部活动有指导性意义。我们支部已经在11月17日下午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上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此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最为基层党支部我们一定要做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三、个人未来发展

报纸或网站上总有负面消息:招工单位不爱招女生,有时连面试机会都不给。

然而《决定》中提到: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验证了一句老话“金子在哪儿都是发光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加强就业公平契合了我国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战略,让人才流动起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消除就业歧视,将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机会平等,招工用人一视同仁。这对我们广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到很多方面。比如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出要深化财税改革和军队改革。

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11

朱文泉会长在会上作报告,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部署了2014年的任务。

会议审议通过了人事调整安排。

江苏省盐城市政协副主席、中共阜宁县委书记王锦胜,中共湖北省京山县委书记胡小国,中共江西省横峰县委书记程文,中共湖北省大悟县委书记郝章新,中共江苏省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常务副会长张宝康宣读了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关于宣传“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委好书记”的通报》。通报指出,上述五位县委好书记的共同特点是:能认真履行县委书记职责,用革命史教育人民群众摆上县委工作議程,自觉弘扬铁军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改变;多方筹措经费,加强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建设与保护,搭建起弘扬铁军精神的传播平台,使红色阵地、红色景点永不褪色,铁军精神薪火相传;倾心尽力用铁军精神抓好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抓好改革开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昔日根据地面貌不断换新,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21日下午,在常务副会长张宝康主持下,与会代表结合讨论朱会长的报告,介绍了各单位2013年的工作和2014年的打算。朱文泉会长在讨论结束时说,加强新四军史料的收集和抢救是当务之急,目前很多新四军老战士还健在,要通过文字和视频,抓紧把他们的事迹整理出来,保存下来。海洋岛屿的宣传要继续重视下去,放眼未来,我们的财富来自海洋,威胁也来自海洋。铁军精神进校园,小学、中学、大学都要进,关键在教育,方法要对路。

22日,与会代表参观了南昌新四军纪念馆新馆和旧馆、八一起义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图片展和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回顾展,并参加植树活动。

陈昊苏第一副会长参加了22日的全部活动。

观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12

从表面看, 财税体制改革与钢铁工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并无多少直接关系, 但只要由表及里, 顺藤摸瓜, 查找深层的原因, 就会发现钢铁工业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几乎都与财税体制不完善、不科学、不透明、不合理与从而带来的央地之间宏观调控取向、步调不尽一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所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是钢铁工业深化改革, 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税收制度不完善、不统一, 有的央地宏观调控取向不尽一致是造成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政策推手, 要通过改革统一规范

第一, 当前, 钢铁行业正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精神, 研究制定淘汰落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具体措施之际,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在研究制订新措施的时候,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造成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内在原因,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小钢厂盲目发展, 国家难以调控。从近几年钢铁产能增长情况看, 地方小钢厂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国有大钢厂, 无论产量还是产能, 目前中小钢厂、民营钢厂之和都超过了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近几年来, 在国家严格控制钢产总量的情况下, 出现了大钢厂减产、小钢厂增产, 大弱小强、国退民进的发展势头。国企先进装备限产, 高消耗、重污染的小钢厂却开足马力增产。从国家发布的减量指标和今后3年化减产能指标看, 主要集中在几个小钢厂盲目发展的省份, 今后3年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减量指标为8000万吨, 仅小钢厂发展较快的河北省达6000万吨, 占化减总量的75%。地方小钢厂过剩产能为什么上得这么快?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央地有些宏观调控政策不尽一致, 有些税收政策不规范、不统一、不合理。比如, 近年来, 根据钢铁产品供过于求的实际情况一直强调控制总量, 而有些地方政策却把发展小钢厂作为财柱子和GDP快速增长提高政府业绩的重要砝码, 在宏观调控中明调暗保, 压大护小, 在税收政策上重点倾斜, 大力支持, 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据抽样调查, 同样生产一吨钢所担负的各种税费在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要占销售收入的8%以上, 平均350元/吨左右;而地方小钢厂仅占3%, 只有120元/吨左右, 有的地方根本就不收税费, 甚至还要额外给予各种补贴、优惠。还有的地方对应该淘汰的小钢厂不是限期淘汰, 而是为保GDP增长千方百计支持其发展, 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 国有企业承担的一些地方性苛捐杂税, 在地方钢铁厂一律减免;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优惠, 在同样地段购地, 国有企业每平米需要几万元, 地方小厂只要几千元或几百元, 甚至免费使用;在入行门槛上给予放宽, 在财政上给予补贴, 在资源能源价格上千方百计给予关照;在投融资政策上给予优先, 有的地方违反财政资金使用规定, 用财政资金建小钢厂或由政府出面借贷款, 利息由政府贴补;有的地方甚至不顾环保部门硬性规定, 对小钢厂任意放宽环保标准, 以牺牲当地环境保护支持小钢厂发展, 使有些地方小钢厂越减越多, 越调越胀, 给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带来重重阻力。所以说, 规范统一宏观调控政策, 完善统一税收制度,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体系, 按照统一税制, 公平税负, 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 加强对税收的规范管理, 完善国税、地税管理体制, 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从政策层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一项重要措施。

解铃还需系铃人, 由于各级地方政府, 在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化解产能过程中同样应该发挥相应的正功能, 做好相关工作。第一, 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 推进地区调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由于化解产能过剩, 必然要关闭一些地方小钢厂, 一大批职工需要重新安置, 需要地方政府做好培训, 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由于环保不达标, 一些本应退出市场的钢铁企业却在退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一是绝大部分职工都不愿离开原单位原岗位, 而国有大钢厂也都因近几年来效益低迷压缩定员, 无力吸纳外来人员;二是有些职工缺乏找到其他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再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 政府要认真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政策, 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提供职业培训, 为他们建立再就业的便利渠道, 消除后顾之忧。

第二, 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 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项目, 为需要退出的企业有效转型创造条件, 并承接转移的下岗失业职工。受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的影响, 一些需要退出的钢铁企业面临着向何处转型的问题。同时, 由于地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 从钢铁主业转移出来的职工即使具备必要的技能, 也往往是就业“无门”。这就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入手, 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这既可为转型企业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又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还可以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此外, 还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 按规定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待遇, 依法妥善处理职工的劳动关系。

第三, 地方政府要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通过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扶持下岗失业职工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失业人员创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出台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资讯和项目推介, 并为创业者实施的项目搭建市场对接平台。

第四, 各级地方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 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认真执行问责制, 做好被关闭小钢厂的债务处理、职工的工作安置、生活安排和思想安抚工作, 使他们顺利渡过转产困难期, 保持社会稳定。

二、税收不统一、不合理, 是造成钢铁行业竞争不公平, 国企竞争不过民企的重要原因, 要通过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装备先进、节能减排的大型现代化国企应该优先发展,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近几年来, 在钢铁行业中国有大型钢铁企业, 无论在钢产量、还是效益提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民营和地方中小企业。以2012年为例, 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产量增幅是负数, 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增幅却高达7%以上, 而且呈上升趋势。今年9月份年产钢2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同比下降1.23%, 200万吨以下的小钢厂日产水平却比8月份增长14.65%, 所以今年9月份全国钢产量环比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地方小钢厂增速过大拉动的;从建设投资上看, 今年前9个月66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完成总投资705.7亿元, 同比下降12.72%, 占钢铁总投资的16.88%, 非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完成总投资3474.74亿元, 同比增长8.57%, 占全国钢铁总投资的83.12%, 从而反映出非重点钢铁企业仍在继续加快扩张之中;从效益上看据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大中型企业钢产量占总量的一半左右, 而实现利润只有15.81亿元, 民营和中小钢铁企业钢产量与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相当, 实现利润却高达180多亿元, 按吨钢平均利润计算, 中小企业相当于大中型钢铁企业的11倍以上。今年前9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776亿元, 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12亿元, 销售利润率为0.41%, 不足工业行业同期平均利润率 (5.49%) 的十分之一。民营中小钢铁企业达664亿元, 相当于大中型钢铁企业的6倍左右。为什么装备水平、资源条件都占优势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却比不过中小企业?是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作没做好吗?当然在任何时候, 个别企业间的工作差距都会客观存在, 但在整体上出现这么大的差距非属正常。其实这个问题早在2010年就已显现。当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明显低于中小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为了弄清原因, 笔者曾对2010年的实际情况做过一次较详细的调查, 现将主要数据抄录于下。

2010年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与地方中小企业效益差异比较:

从2010年的效益情况看, 民营、合资和地方小钢厂的利润水平明显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77家钢铁企业中, 销售利润率超过5%的有16家, 其中, 国有大中钢铁企业中只有宝钢集团和凌源钢铁集团两家, 其余14家均为民营、合资和地方小厂。唐钢和国丰同在唐山市, 距离不过20公里, 前者销售利润率2.56%, 后者为5.60%, 高出一倍以上。港陆钢铁公司也是唐山市附近的小厂, 利润率高达8.38%, 仅次于宝钢 (8.84%) , 位居全行业第二名。为什么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效益低迷甚至有不少企业亏损, 而民营、合资和地方小厂却能挣钱甚至挣大钱?为了找出原因, 寻求迷底, 笔者从经营环境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做了比较, 算了几笔账。

第一, 由于用工制度不同带来人工成本上的差异。民营、合资或地方小厂一般都是新办厂, 没有或很少离退休职工负担, 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一般都建厂多年, 有一大批离退休职工, 他们的工资、保险、住房、医疗费用等负担一般吨钢平均分担80元左右;民营企业人均工资2957元, 国企为4411元, 高出民企1454元, 带来人工成本大大提高;销售收入工资率民营企业为1.39%, 国企为3.43%, 高出一倍以上, 这两组数字说明, 在人工成本方面, 国企明显高于民企。

第二, 国企和民企承担的社会负担差异较大, 不少大中型钢铁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要分担由社会负担的医疗卫生、学校、医院、俱乐部、公安等项社会费用, 吨钢平均分摊50元左右, 民企却很少甚至没有;职工集体福利, 娱乐设施等费用国企吨钢平均要分摊50元左右, 民企却没有;国家规定的各种保险、基金等开销国企都按国家标准执行, 吨钢最低也要平均分摊60元左右。地方小钢厂在执行中却有很大的弹性。

第三, 由于收费标准不同带来管理费用上的差异。从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看, 2011年前9个月77家钢铁企业的吨钢期间费用平均为355元, 大部分大中型钢铁高达700元以上, 有的达1000元以上, 而许多小钢铁厂不足百元, 相差600元以上。民营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远远低于国有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期间费用率为3.12%, 比国有企业6.61%, 仅是国有企业一半;民营企业的管理费为75/吨, 国有企业高达221元/吨, 高出146元;民企的销售费用为22元/吨, 国企为60元/吨, 高出38元;民企财务费用79元/吨, 国企为120元/吨, 高出41元。以安全环保费用为例,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 安全环保门槛越来越高, 治理费用逐年加大, 这笔费用民营或地方小钢厂都有一定伸缩性、灵活性。而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一般都要按国家规定高标准治理, 其费用明显偏高, 按吨钢平均分摊, 要高出50元左右。

第四, 由于税收标准不同带来税费优惠差异。各地政府为了加快当地发展, 出台不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对地方小厂又采取一些地方保护主义, 对各种税费给予优惠。这些优惠政策原有的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是享受不到的。粗略估计, 在一般情况下, 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与民营、合资、地方小厂相比一吨钢平均多交税费200元左右。

第五, 由于执行国家政策力度不同带来政策成本上的差异。国家为控制钢铁总量, 曾几次实行限产。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都是严格按国家下达的指标执行, 带头限产, 从而大大提高了政策成本;地方小厂往往大打折扣, 每次大的限产, 往往只限了国企, 放开民企。2012年在国家总量调控情况下, 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下降, 而中小钢铁企业产量迅速增长。据统计, 2012年钢铁协会会员单位粗钢产量为58959万吨, 同比下降0.6%, 会员外中小钢铁企业生产粗钢10195万吨, 同比增长24.5%, 等于限了国企, 放松了民企, 在效益上肯定会带来很大差异。

以上五项合计, 国企吨钢成本要比民营、合资、地方小厂高出300元-350元。如果按公平竞争的原则计算, 在国企现有吨钢平均利润基础上增加300元, 其利润水平不是低于而是大大高于大部分民营和地方小钢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税费政策上不合理、不统一会给国企和民企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差异, 甚至在对国企和民企的业绩评价上出现本末倒置现象。所以, 要营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 对央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要规范统一, 按照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尽量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

三、财政预算不科学, 央地税制不统一, 加剧了钢铁行业的高消耗、重污染, 要在改革中实现优胜劣汰

钢铁工业本身属于高消耗、重污染行业, 应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加大治理力度, 向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方向发展。但目前, 央地在项目审批和税收双重标准及地方保护的条件下, 往往会背道而驰。加剧了钢铁工业的高消耗、重污染。

按照国家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和钢铁工业发展实践, 凡是采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钢铁厂, 资源消耗低, 污染排放少, 属于节能减排项目, 国家在项目审批中理应降低门槛, 优先安排。但长期以来有关部门的审批标准则越是大项目, 门槛越高, 要求越严, 越难通过。越是小项目, 标准越低, 越好通过。而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大部分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小项目大部分属于地方中小企业, 有些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 使地方企业在投融资和相关政策上享受各种优惠, 这样, 就使一大批技术装备差、环保能力低的小铁厂、小焦化厂、小烧结厂、小钢厂、小铁合金厂等“五小”优先入行, 蜂拥而上, 而使一些技术装备水平高、环保设施完备的的大钢厂被关在门外。甚至迫使一些大钢厂为缩减规模化整为零, 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几, 不得不把生产和环保分开, 先上生产, 后上环保措施, 使一些大钢厂也加重了污染, 使吨钢平均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大提高。从一些统计报表看, 目前大钢厂的综合焦比只有500公斤左右, 而一些小钢厂的综合焦比达650公斤, 高出150公斤, 提高30%, 如果按去年产钢7.1亿吨计算, 大钢厂生产要比小钢厂生产减少标煤上亿吨, 相应减少了大量污染物排放, 而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按目前焦煤价格1200元/吨计算, 吨钢节煤150公斤, 使成本下降180元, 7亿吨钢, 可降低成本1260亿元, 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改变钢铁厂的社会形象, 造福于人类和社会。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一定要按照《决定》中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 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等市场准入标准, 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指标权重, 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人民健康、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 推进税制转型, 由生产型向消费性转变, 加大营改增力度, 坚持统一税制, 公平税负,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废除央地在相关政策上的双重标准, 彻底铲出滋生高消耗、重污染的土壤, 改变钢铁工业形象, 使钢铁工业尽快走出困境, 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财政预算不规范、税制优惠不稳定带来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 集中度偏低, 需要在改革中从源头治理

目前, 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和集中度低的问题比较明显。人们形象地概括为北重南轻、东多西少, 东北为重中之重, 西北为轻中之轻。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产品产地距用户较远, 提高了物流成本, 加重了厂家和用户双方负担。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造成今天这种不均衡、不合理的布局也非一朝一夕,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形势的发展变化与财税政策不同时期的不同取向不无关系。建国初期, 由于受矿产资源的制约, 在钢铁厂建设上强调靠近矿山建厂, 由于铁矿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部分矿区在北方, 所以在北方建钢厂财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优惠, 逐渐形成了北重南轻格局, 80%以上的钢铁厂建在北方;上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备战备荒为人民, 过分强调靠山隐蔽, 在山区、偏僻的三线建钢厂作为政治任务给予优惠, 所以当时新建钢厂多在三线山区;上世纪90年代以后, 由于我国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进口矿大量增加, 为减少内地运输, 降低物流 (主要是进口矿) 成本又过分强调沿江沿海建厂, 所以当时对于在海边建钢厂在财税政策给予不少优惠, 不管是投融资政策上还是生产经营中的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政策上都向海边建厂倾斜, 所以很快在海边出现一大批新钢厂;近几年来, 受强化市场功能的影响, 有些钢厂的选址又比较注重靠近用户, 相关的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又开始向用户附近建钢厂倾斜。由于财税政策的复杂多变和不稳定性, 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方案也很难制定, 什么是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又有不同的解释, 不易形成共识, 很难说清。应该说, 我国对钢铁工业布局优化调整一直是比较重视的, 也做了大量工作, 但由于形势和政策的复杂多变, 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虑, 成效甚微。《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 明确指出市场是在资源配制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同时指出, 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 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 反对地方保护, 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褒扬诚信, 惩戒失信。我们一定要按照《决定》指明的方向, 实施科学预算管理, 综合考虑合理布局的各项因素, 全面权衡, 综合治理, 一定会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化解难题, 走向正规。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问题也是如此, 多年来钢铁行业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 几乎每年都提到这个问题, 而且陆续采取了许多措施, 如关停小钢厂, 实行联合重组, 成立钢铁集团公司等, 但由于国家在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多变, 政策的不稳定带来许多后遗症。比如为支持沿江沿海建钢厂有政策优惠;后来支援东北老工业区, 又在东北地区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 相关的优惠政策也接踵而来, 不仅新厂上得很快, 而且连过去已经淘汰掉的小钢厂、小铁厂、小矿山、小铁合金厂等也会死灰复燃。这样, 随着国家对不同地区轮番实行优惠政策, 又没有及时清理, 到处都有优惠政策扶植起来的钢铁项目, 使全国各地的小钢厂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在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中除台湾以外, 几乎各地都有优惠政策扶植起来的小钢厂, 而且是建厂易淘汰难。所以, 在全国7亿多吨钢产量中有大小8000多个生产厂家, 从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看, 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不仅没有提高, 反而逐年降低。2012年钢产量前10家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钢产量的45.94%, 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 篇13

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汪凯

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这一恢宏的历史性主题另全中国人民都感到兴奋和期待。肩负13亿中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国改革再次杨帆起航,心有梦想的改革者将一起远航。正如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打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这,就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改革的实践在基层,基层改革者任重道远。我们不会忘记,35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是安徽的农民对包产到户的大胆探索,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中国30多年改革的丰硕成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基层改革者的作为之上的。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是否能让更多的基层改革者找起来,点燃他们心中的机器。从而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化,将成为本次本轮改革迈向成功的关键。当前,是改革开放35周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完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周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改革全面推进、继续深化的重要时间点。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部署相关改革。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提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作为下一个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传承市场化大方向、全面部署改革的重要会议。

二、贯彻五位一体原则,内容覆盖六大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与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同时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改革。总书记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核心框架。

总书记讲话中的第一条是对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第二条是针对市场主体的改革,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第三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政府转型。这三条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经济体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总书记讲话中的第四条是有关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的,保障群众权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部分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社会领域改革预计主要体现在这两条中。

总书记讲话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政治和政党建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政党建设的论述,预计主要体现在此。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而总书记在武汉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总书记讲话所呈现的基调是与十八大报告是一脉相承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微观要放活,政府要转型。微观主体放活,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另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关键,相关的配套改革预计主要有:

(1)打破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电力、石油、石化、基础设施等领域;

(2)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活力

(3)鼓励创新,提高科技对生产的带动力,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政府转型也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提出非常具体的改革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也继续贯彻执行:

(1)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3)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4)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6)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7)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对于社会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进展。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都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和信心。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大复兴之梦。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之后,邓小平不是让改革停下脚步,相反却加快推进改革,“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

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一起努力。

观看十八届三中全会视频有感 篇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

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缺失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相互之间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

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礼物仿写下一篇:暮春江陵送马,暮春江陵送马杜甫,暮春江陵送马的意思,暮春江陵送马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