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樱花作文

2024-04-26

赏樱花作文(通用14篇)

赏樱花作文 篇1

昨天我和妈妈的同事去了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最近的季节正是看樱花的好季节,因此我们去了那里。

等到了那里,眼前的情景令我大开眼界,到处都是樱花,有白的,粉的樱花,白樱花极受群众的欢迎,我老娘想给我照相,可是在白樱花前面挤都挤不进去。

所以我就在粉樱花的地方多照了几张,我认为那里的樱花比日本的樱花还漂亮,虽然我没去过日本,但还是很漂亮。

玉渊潭有一个湖,那里面有许多人在划船,导游不让我们划,因此我错过了这个好机会。

我和老娘就快走到公园门那边去了,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走错了,我们还得原路返回,唉,真倒霉。

当人累的时候,都失去了理智,连道儿都会走错,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老娘给我买了一个十块钱的冰淇淋,我精神上的支柱来了,我立刻精神了起来。

赏樱花作文 篇2

因此, 教学生写作, 首先应从课本文章入手, 在鉴赏中拓展延伸, 采用进入情境法、情感注入法、添加枝叶法、联系现实法来提高写作能力。

一、进入情境法

情绪是写作的启动基因。提升学生写作自觉性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如能将学生引入一定的创作情境中, 使学生的情感、思维与所处环境相融合, 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内心充满激情, 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写作欲望。此时, 适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范读课文, 再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如壮阔的景物读得慷慨激昂, 清新的景物读得流畅安闲, 明媚的景物表现得平缓自如, 能引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情感共鸣, 使其不知不觉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随之, 以某一触发点引导学生抒写情感和认识。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在行文和抒情方式上, 都继承了楚辞的传统——既讲究语言声韵之美, 又类似于长篇抒情诗。若能将其中饱满的情感朗读出来, 便可带学生进入一种祥和而又充满生机的绝妙意境中。我引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 问学生哪几句写得最妙或最受他们的喜爱, 好几位学生齐声读出了“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四句。我又问好在哪里, 他们分别说出了不同的理解, 我顺势引导学生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然后再交流。学生们写出的文段特别优美。朗读这些文章时, 学生可再一次进入作品情境中, 领略陶渊明作品的优美意境。

创设情境, 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抽象地认识文章, 而是要给学生以形象, 以此培养学生对景、情、理的感知能力。教学中, 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 借助文本, 扩展想象, 以读促写, 以写代赏, 读写结合。如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之美誉, 在教授《山居秋暝》这首诗时, 我要求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 通过联想、想象, 描绘出这首诗中的一些画面。在赏析名句“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时, 学生很容易找出四个意象:月、松、泉、石。由此可以得知, 在秋天的雨后, 诗人眼中的青山是空旷而灵动的, 诗人的心境是悠闲、舒适、恬静的, 而此时展现在他眼前的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学生在思考中置身于诗人所处的境界中, 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语言描绘出一幅“明月清泉”图:画面上除了月、松、泉、石外, 还应有诗人、草地等景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感染下, 就能很轻松地写出一段优美文字。

创设情境, 还在于帮助学生展开相关联想, 抓住事物在时空上的联系点, 把握了这个联系点, 思路就会自由跳跃于彼此之间, 联想就能畅通自然。

二、情感注入法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总可以找到一些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文字。当被文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情节所感动时, 便会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想象, 当这些联想和想象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吻合时, 便有一种想说两句或写一点东西的感觉。此时, 如能用语言文字将这些相关的联想和想象记录在案, 就是读文学作品最直接、最纯净的情感注入。所以, 情感注入法, 就是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直接注入文本的相关内容中, 并结合这些内容将这种阅读情感形诸文字的一种写作训练法。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浓烈的情感体验, 写作时就能情真意切、字字动心, 就能进入一种“情不能自已”的境界。如阅读了闻一多的《死水》之后, 学生这样写道:“读罢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最使我折服的, 还是对那沟死水的生动描写……使人的厌恶情绪更加深了一层, 真让人拍案叫绝……这样描述‘死水’很难让人忘记!”这些文字是阅读文本后的直接体会和情感抒发, 表达了读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钦佩之情。当阅读的情感体验注入作品内容中, 并与之结合, 形诸文字, 就是一篇优美的赏析文章。经常这样训练, 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添加枝叶法

添加枝叶法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自己的观点或已有的相关知识, 并延伸拓展的一种写作训练法。在实际的阅读中, 读者经常因所读内容引发联想和想象, 若能将当时当境的想象和联想记录下来, 便是一篇好文章。有时又因读到某一句诗或某一句话, 引发读者思考, 产生某种观点, 继而将此观点结合文中的语言分析, 便又产生了好的文段。而这些文章都是经过添加枝叶构成的, 只要处处留心, 便可成就一段美文。

四、联系现实法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丰富的素材无处不在。它在充满名家典范的课本中, 在多姿多彩的报刊中, 在和谐丰富的生活中。白居易《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已成千古绝唱, 读着有关琵琶曲的描写, 如临其境、如聆仙乐, 头脑中不由得构建起激越起伏的音乐节奏。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课文, 品味真情, 联系现实写出自己与音乐的关系或对音乐的理解。有学生这样说:“谈及音乐, 不足以用华丽来修饰, 它只是一湾清澈, 一捧明亮, 一片宁静。音乐是单纯的, 单纯地给人一种享受。”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无意间触及音乐, 却带给我莫大的慰藉。如同漆黑的夜空不可缺少星光的闪烁, 繁忙的日子同样少不了音乐的点缀。走进音乐的殿堂, 你会发现快乐原来如此简单。”阅读文本并将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可以使学生深刻地领悟事物的本质。联系现实法是写作迁移发散的最好形式。

为何要赏樱花 篇3

日本文化中,很多人都会提到赏樱(日本称为花见)。在开满樱花的树下与朋友或者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日本料理,这便是每年一次日本的风物诗。

中国国内几個著名的樱花景点,如武大的樱花,南京的樱花,每年4月,都是人山人海。赏樱花是好事,但是在赏樱花中还暴露出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据上海媒体报道,在周末的赏樱高潮中集中出现了攀爬樱花树、随便丢弃垃圾现象,有人摇晃樱花树枝,想制造所谓的“樱花雨”,以便自己拍照时效果更好。

在日本,每至“樱花季”,东京气象局宣布3月24日樱花开放,很多与樱花有关的活动便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国游客也会趁着樱花开放,前来日本游玩,日本在欢迎的同时,在很多樱花名胜地,都会用中文设立提醒: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摇晃樱花树。虽然其他国家也开始种植樱花树,也有赏樱活动,但是只是学到了皮毛,日本人的赏樱其实暗藏日本的历史与文化,这个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吧。

樱花究竟为何物呢?樱花与日本人又有何种关系?日本人为何喜欢樱花?这些问题甚至要从日本的古代传说中寻找。在日本传说的八百万神灵中有山与田的神“SA”,这个神被树木“KURA”镇住,合起来就是樱花的读法“サクラ(SAKURA)”。对于山与田的神灵,古代日本农民一直用樱花木来供奉,祈祷每一年的丰收,在祭祀完以后,大家大吃一顿,这也是现在赏樱中的宴会的由来。所以日本人无条件喜欢樱花。

日本古代经济生活是耕作农业,所以基本上是看天气吃饭。如住在关西地区的人们要知道春天是否来了,每年就要看东大寺的取水节,当这个节日结束以后,紧接着就是樱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当樱花变成花瓣满天飞舞之时,每年的播种时节也将开始。

到了中世纪,樱花被移植到日本皇室或贵族的庭院中,野外的野种慢慢地成为一种美丽的观赏树。从奈良时代开始在皇家与贵族中流行赏樱,在当时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就有了歌唱樱花的和歌,中世纪的贵族就很喜欢樱花。时间到了平安时代,樱花的人气更加高涨,在《古今和歌集》咏唱春天的和歌,几乎都是歌唱樱花。日本著名的小说《源氏物语》中就有在日本皇宫中,豪华的赏樱宴会的描写。日本代表花卉就是樱花的固定印象从那时开始。

武士时代(镰仓时代),赏樱就从皇家与贵族的娱乐,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武士、平民都有机会坐到树下京都的寺庙,各处山林里都开始种植樱花,樱花从宫廷走向了民间。这也使得日本文化脱离唐朝中土文化的影响,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文化意识,这是日本独自文化的开始。

江户时代,赏樱已经固定成为大众的娱乐,江户后期关东的染井村(现在东京都丰岛区)的园艺师,把两种樱花树“江户彼岸”与“大岛樱”嫁接,成功培育出“吉野樱”。今天,到了樱花盛开季节,日本人还会在樱花树下赏樱、欢宴。

在日本赏樱还有个重要的感受,就是体会到日本的良好公共意识。在日本赏樱有几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去折樱花树枝,不能伤害樱花树,不会画地为牢。对于一种美好的事物,远远地欣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脸紧贴花瓣。你或许认为这是一种爱的表现,实际上“樱花娇贵”,在其他人都没有欣赏时,樱花就被折腾完了。

春天到了,大家打开大门,走出屋子,一起聚在樱花下,举杯祝贺新的一年的到来。很多公司会在樱花树下举行宴会,或者举家一起欣赏樱花,或者男女一起依偎着在樱花树下看樱花,当然也有像笔者这样一个人也可以高兴地看樱花。这样适合男女老幼全民都可以的活动并不多,通过樱花,家人之间变得和谐,在杯盏交错之际,公司同事间的不愉快也会忘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深,或许没有比赏樱活动更加适合交流了。

日本人关于樱花颜色的争论很多,有的说是白色,有的说是淡红,有的说是粉色。笔者的观察是粉中泛白,颜色很暧昧。日本民族本身的感觉就是“微妙的感觉”,文化的“侘び錆び”,这就是日本美学。

赏樱花-作文 篇4

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有人说牡丹花鲜艳,说水仙清香四溢……而我却认为桃花才是花中之王。

星期天上午,我来到奶奶家的院子里,看见了那棵桃树开满了花儿,可漂亮了,有的花儿像一个快乐的小女孩,露出了笑脸;其中,几朵白色的花儿像穿上芭蕾舞裙的公主,时刻准备为我们献上一支优美的舞蹈。有的花枝是对排的,像两个双胞胎兄弟在吵架,谁也不理谁;有的是隔着排的.像好几只小蜗牛比赛跑步;有的单独挂在枝头,有的三三两两紧挨着。

赏樱花作文 篇5

中午,我们离开了这里,远看,那里像一条风景线镶嵌在山脚下。

赏樱花作文200字

闾山赏梨花 篇6

网络出版时间:2014/9/13 10:42:44

4月末5月初, 春风送暖, 正是北方梨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我与几位朋友相邀, 一起去辽西名山——闾山赏花。这时的大地, 似乎刚刚从寒冬的酣睡中才苏醒过来, 一片片小草正陆续返青, 杨柳枝头可以看到嫩绿的树芽。

进山的公路有些曲折, 但很平坦。旅游大巴刚转过闾山的山脚, 乍见一大片雪白的花团锦簇般扑面而来。那密匝匝的梨花顺着山坡向下铺展, 浩浩荡荡, 无边无际。透过车窗缝隙, 闻着随风飘过的花香, 不禁让人惊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梨花的海洋

蜿蜒的公路到了白云般梨花的深处, 我们迫不及待地扑进了梨花的海洋。站在高岗上, 看那满山满壑的梨花, 眼前一片雪白, 此时自己仿佛也被白色湮没了。这里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人的整个身心, 似乎在顷刻间变得清纯而宁静起来。

北方的春天, 比江南来得更晚一些。当南方早已是万紫千红、花香四溢时, 闾山脚下许多树木的枝头才冒出葱绿色的嫩芽, 很少见到盛开的花朵。唯有这一棵棵梨树上的花蕾, 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 抢先怒放, 才汇成闾山梨花这百里海洋。

洁白的梨花美得令人心颤

走近梨树旁静静地观赏, 那洁白的梨花, 有的伸张舒展, 挂在枝头昂首向天, 在蓝天的衬托下, 更显得洁白无瑕;有的亲密无间拥挤着, 一簇簇清一色的浅素嫩白, 纯洁的美令人心颤。细看每一朵梨花, 都由5瓣组成, 似白色的绸缎般柔软, 有的是淡绿色的花心, 有的是淡黄色的花心, 都是粉红色的花蕊。白嫩嫩的花朵随着风儿微微颤抖, 似乎在唱着一曲曲恋春的歌。再看那梨树的树干, 千姿百态, 有的结曲盘扎, 有的昂首挺立。比之樱花的娇贵, 桃花的妩媚, 梨花呈现的美是纯洁的, 一团团、一簇簇, 白得热烈, 纯得自然, 又显得那么静谧。

闾山往昔

闾山是辽西的一座名山, 地处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境内, 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地区种植梨树, 观赏梨花, 有着久远的历史。

相传中华有上古五帝, 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虞舜在位时, 把华夏分为十二州, 每州各封一山作为一州之镇, 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镇山。周朝的一位天子, 认为华夏名山有五岳五镇, 于是又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历朝历代, 从隋、唐、宋一直到辽、金、元、明、清, 有多位皇帝赐封闾山为神山, 并在戎马之余, 春暖花开时来闾山祭祀。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 也曾多次到闾山祭祀山神。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到闾山祭拜山神, 顺便观赏京城看不到的梨花, 成为春游闾山的一大趣事。

闾山梨树兴衰

鸦片战争以后, 一直到中华民国, 国运衰败, 到闾山观赏梨花的游人日渐稀少。特别是“十年浩劫”期间, 在一味突出“以粮为纲”方针的影响下, 闾山农民种植梨树、出山卖梨, 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 这里的梨树几乎被砍个精光, 闾山梨树的种植由此走向萧条。那时, 方圆六百里闾山的梨树, 竟然所剩无几, 当然也就很难看到繁茂的梨花了。

赏樱花作文 篇7

今天我们一家来到公园,我和弟弟边闹边走,来到一片樱花园,我和弟弟傻眼了,感觉自己来到世外桃源,大片大片的樱花树排成一行行,树上挂满了无数粉嫩粉嫩的花朵,它们摆着各种姿势,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走进园子,找了一颗矮小的树,用手轻轻把枝条弯下来,仔细观察,一朵花上,花瓣还不少,边缘粉色,越靠近花蕊颜色越淡,淡得让你感觉不到它有颜色,一个挨着一个,就像相亲相爱一家人永不分离。花蕊的颜色是黄色的,整体形状非常的漂亮,像穿着汉服的小姑娘似的,微风一吹,花朵们随风摆动,以各种姿势跳着优美的舞蹈。

不同的花,开放的姿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芯,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像淡淡的苹果。我走进闻了一下它的花香,非常的迷人,似乎闻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

时间过得飞快,爸妈叫我们回家了,我和弟弟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粉嫩粉嫩的樱花园。

赏樱花作文 篇8

赏樱花作文

星期三,学校举行了一个 “赏樱花”的活动,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大家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到了植物园,走进大门,放眼望去,满是碧绿的树,树梢上缀满了新发的春天的.绿芽,我们到了一条河的旁边,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一大块粉红色的“云雾”,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大片樱花,白的,粉的,相互簇拥着,湖中倒映着它们那美丽的影子,“啊!太美啦!”我赞叹道。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跑向花海之中,一走进去,就像进入了一个粉色世界,温馨浪漫,忽然,一阵风吹过,花瓣一大片一大片地飞过来,多像天女散花呀!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几个同学拿出照相机,这里拍拍,那里拍拍,把我们的笑脸和美丽的世界定格在一起了,还有一些同学捡掉在地上的花来做标本,他们要把这美丽永远珍藏……当我们走到另一头,我爬到那座小山的最上峰,放眼望去,粉色的樱花,绿色的叶子,棕色的树枝,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总共看过两次樱花,但这一次是最美的,我真希望能在这里多待一会儿,让心在美中倘佯。 樱花是美的,但它的生命太短暂了,即使短暂,它也尽全力把它的美丽献给了我们,献给了这生它养它的大自然。赏樱花作文400字

 

让樱花飞 篇9

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非常注重文化传承的国家,虽然土地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但是却拥有14处世界文化遗产和3处世界自然遗产。樱花、和服、俳句,以及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随着樱花祭的到来,让我们随着樱花的“步伐”略微探究一下日本的文化及自然之美。

大阪OSAKA

大阪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因此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奈良时代的古皇宫难波宫遗址、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和明治时代造币局(全大阪最富盛名的赏樱去处)的泉布观等。东区还有丰臣秀吉1586年修建的大阪城,由雄伟的石墙砌造而成,登上高五层八阶的天守阁,可以瞭望整个大阪市。当年丰臣秀吉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大阪城外整个长达12公里的石墙,估计动用了约50万的石块。整个大阪城的建筑结构共分成内城、中城与外城,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而现在的天守阁则是1931年模仿丰臣时代天守阁外观所建造的。

奈良INARA

奈良以千年古都、世界旅游城市而著名。和铜三年(710年)作为巨大规模的平城京而建成。奈良的唐招提寺是日本的佛教律宗的总寺院,由中国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现在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和世界文化遗产。奈良市东部的奈良公园是一所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2公里的公园,在此公园内,有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的寺院和神社,例如兴福寺、东大寺和春日大社。而奈良公园内所处可见的花鹿夜成为了奈良的象征之一。东大寺是公元728年建造的,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的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东大寺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佛像。

京都KYOTO

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也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日本国内将近15%的重要文化财产都可以在京都找到,“古都京都文化遗产”在1994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清水寺、二条城、金阁寺、银阁寺、天龙寺、龙安寺等17处古迹,尤以金阁寺最为知名。金阁寺正式名称为“鹿苑寺”,修建于14世纪,高达三层,第二和第三层的外墙用金箔贴成,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所以叫做“金阁寺”。寺前是以镜湖池为中心的庭园,身影华丽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堪称京都的代表性景观。

东京TOKYO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1868年明治维新,德川幕府被推翻,在这一年,明治天皇从京都迁到江户,改称东京,1869年定为首都。建于628年的浅草寺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寺院的大门叫“雷门”,正式名称为“风雷神门”,是日本的门脸,也是浅草的象征。雷门是公元942年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而建造的。几经火灾焚毁,后于1960年重建。门内有长约140米的铺石参拜神道通向供着观音像的正殿。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仅次于京都东寺的五重塔,为日本第二高塔。东京的著名观光景点有东京铁塔、皇居、国会议事堂、浜离宫、上野公园、代代木公园等。

姬路HIMEJI

姬路市是兵库县内仅此于神户市的第二大城市,因姬路古城而闻名。随便问一个日本人,日本第一城是哪座城,相信答案八九不离十,都会是姬路城。姬路城又叫白鹭城,其白色城墙及蜿蜒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故也称白鹭城。是日本现存的古代城堡中规模最宏大,风格最典雅的日本的代表性城堡,被列为日本的国宝,因其代表了日本古代城堡以及木造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及是日本封建社会的象征性建筑,在1993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春天有姬路城赏樱会“花见大鼓”、千姬牡丹节,夏天有姬路“港口节”,秋天有姬路城赏月会,冬天有姬路全国陶器展等,一年四季游客不断。

北海道HOKKAIDO

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面积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因为樱花和拥有极大魅力的雪景,以及不输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海享誉全球。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而且多集中于以札幌为中心的小樽与旭川之间,故此游客到了北海道,往往会有广大安逸的感觉,与日本其他城市的拥挤繁荣相比,实在是独树一帜。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牧场和农场,也是重要的渔业基地。今天的北海道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大自然的缩写,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肥美的牧草、干净的空气和水源。

日光NIKKO

日光是日本的一座名城,座座佛堂庙宇,以其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和壮丽的秋日景色使其在日本闻名遐迩。“日光的寺庙”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了东照宫,经过长达6年考证,截至1991年,人们已对这座神庙有了总体的认识。该庙共有42种建筑类型,其中29种装饰有各种风格的雕刻图案,这些图案共有5147种样式。日光还有着最壮丽的自然景色,也正因为如此被选为德川家康的墓址,这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如那句名言所说,日光的自然景胜,和完好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建筑,到处可见。到了日光,明显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箱根HAKONE

赏樱花作文500字 篇10

每年三月就是樱花盛开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武汉大学是非常热闹的.。每年都有很多的人去武汉欣赏樱花。每次我都会非常羡慕那些去赏樱花的人。

今年我也有了一次机会可以去赏樱花了,今年三月,我们学校放了三天假,正好这段时间回家去太短了,在学校太长了没有事情做。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商量去武汉看樱花。我们买了票,坐火车去武汉,经过几个小时,火车到了武汉。我们坐车来到了武汉大学。我们看到了武汉大学门口密密麻麻的人在往里面行走着,我们交了门票费之后拿着门票走进了武汉大学。来到了樱花盛开的地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樱花。而且还看到了很多的人在欣赏着樱花,有学生也有大人。他们在看着拍着,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想拿出相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色,如此多樱花盛开的画面犹如人间仙境一般,极为美丽。但是面对这美丽的景致,总是有人会情不自禁的去采摘,我看到了很多人都在采摘着樱花,看到这一幕,我心想:这么美丽的花朵,人们为什么要来采摘它了。让它长在树上面不是很好吗?尽管樱花从中也有告示板要我们热爱花朵,可是还有很多人在采摘花夺。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欣赏花朵的同时,也要做到保护花朵啊!

这次欣赏樱花之行,让我看到了美丽的樱花,也让我看到了国人的弊端,希望大家可以改进。

“赏”美学范畴的确立 篇11

一、关于“赏”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并无此字,到了宋代徐铉增释《说文解字》的时候,才增加了“赏”字与对“赏”的注解,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赏,赐有功也,从贝上声,书两切”。若论“赏”字当奖赏、赏赐之义讲,可追溯至商晚期,商朝晚期之时,虽无此字,但已有借“商”为“赏” 的用例。如被记录在出土的一件戍嗣子鼎青铜器腹内壁中的一段铭文曰“丙午,王商戍嗣子贝廿朋”。在商晚期周早期, “赏”字出现,这一点可以在《墨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得到证实。

赏,从尚声,“赏”与“尚”二字声音相同,意义相近。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尚,曾也。尚之词亦舒,故释尚为曾。曾,重也。尚,上也。皆积累加高之意。义亦相通也。” 尚有推崇之意,推崇之继而赏赐之,由赏赐之义发展到玩赏、 欣赏等义。作为与“尚”声音相同,意义相近的“赏”,当然也具有“尚”的意义。到东晋南朝,景物、音乐、文章等与玄学相合,就成为美学范畴中的“赏”。

二、“赏”美学范畴的确立

“赏”字如何从赏赐、奖赏之意发展到审美范畴当中的 “赏”,笔者尚未找到直接准确的相关资料佐证。就笔者自己的理解,赏当赏赐、奖赏之义来讲,是指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就包含了对所赏赐之人功绩和成就的正面、肯定的评价。这一评价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甄别美丑好坏、发现美好并且肯定美好的过程,是一种情感色彩很浓的行为。因此,“赏” 便可以被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自然而然地被确立下来。

“赏”这一审美范畴的确立,是在晋宋。晋宋之际,对它的理会和应用发生变化。仅《世说新语》及其刘孝标注中,“赏”在赏赐意义之外的应用就已经非常可观。如《文学》注引《郭璞别传》:“才学赏豫, 足参上流。”《文学》:” 孙兴公作庾公诔, 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品藻》:“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雅量》:“谢与王叙寒暄数语毕, 还与羊( 绥) 谈赏。”等等。

其时文人经常言赏, 竟使刘勰很看不惯, 尤其对”赏际奇至”之类大为不解, 并在《文心雕龙 · 指瑕》中以之为文章一病, 且质询道:”赏训锡赉, 岂关心解?”这种略带指责口吻的质询其实表现了他的误解与文学观念上的略显保守。作为”情以物兴, 故义必明雅”的观念的延伸, 刘勰于《指瑕》一节中进一步指出了在此观念衡量下他眼中当时创作上的弊端。结合始言“赏际奇至”, 终有“抚叩酬酢”, 可见此意正是《文心雕龙 · 物色》赞中所云“情往似赠, 兴来如答” 之意, 是一种主客之间审美遇合的偶然激发, 所以“赏际奇至”, 当指赏心、际会的感觉奇妙地忽至心中。然而从刘勰对当时文人创作的批评角度看, 晋末篇章, 以依稀其旨为追求, 且以“赏际奇至”标榜或作为描写对象, 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对物我交感、主客兴会之际审美感受的微妙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刘勰所批评的,恰恰从反面印证了“赏”这一审美范畴已经确立,“赏”已经成为一种审美风尚,被当时文人大量使用。作为一种重要的感觉经验, 它在侧重个体感受之外, 又更远离了教化。

以上是借用刘勰的文学观念从反面证明了“赏”美学范畴的确立,同时我们也可以正面文献例证“赏”作为美学范畴的被确立。陶渊明《移居诗》有:“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世说新语 · 任诞》有:“刘尹云:孙承公狂士, 每至一处, 赏玩累日,或回至半路却返”。《梁书 · 王筠传》载王筠善于声韵,沈约将其《效居赋》草稿向他展示时,王筠的善识声韵使得沈约感叹道:“知音者希,真赏殆绝。”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赏”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它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赏文,可以赏景,甚至也可以是人心中的一种感觉或可以称为赏心。关于赏义,《刘子》的《正赏》篇, 通过对赏与评同为价值判断,却又各有特点的分析可以看赏义与美学之观照已非常相近, 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欣赏或鉴赏, 所以我们说:赏, 往往表现为一种态度、情感与价值趋向。它的表现与实现乃是将主观情意发挥到外物之上, 产生移情、同感。

总之,审美范畴的“赏”,是主体遇到外物之后,在心灵上产生的一种对外物的美好的感觉。要对物产生“赏”,就需要主体具有一种蓬勃的气质,真诚投入情感与外物进行交流, 进入“赏”的阶段后,主体便被赋予外物的气质,同时外物也被人格化。这种主体与外物之间的际遇,是偶然的,并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否则“赏”这一审美体验是很难达到的。

三、结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人自觉的时代。人的自觉使得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体的身份去关照客观世界,去发现美、鉴别美从而欣赏美,使心灵获得舒适感和喜悦感,获得美的体验。而“赏”恰恰具备了这样的属性,因此被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被确立了下来。

摘要:“赏”美学范畴的确立在晋宋时期,在未被确立为美学范畴之时,“赏”多被用为赏赐之义。而作为审美范畴的“赏”,是指主体遇到外物之后,在心灵上产生的一种对外物的美好的感觉。

赏樱花300字作文 篇12

我走近樱花树下,烛白色花瓣夹着几抹殷红。就像是晨光熹微的朝霞,编织着梦想的温馨。我不敢大声,怕惊落白色的花朵。细听,耳边充斥着花的耳语:心便静若止如水,宛如明镜。

微风徐徐吹来,樱花精灵如霏雪般婉转而下,黛粉的花瓣遍布校园一角。也落于寻春人的发梢与肩膀。花虽落,香犹在,沁人心脾。无数的樱花在空中起舞,如粉色的轻纱随风浮动,眼前的一切,如梦如幻,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

樱花绽放了短暂生命里最灿烂的芳华。它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梅林江边赏十里樱花作文 篇13

有一阙赞美樱花的词句是这样的:“深红浅红粉含娇,千朵万朵倚枝头。誓将宠爱集一身,何惧凋零风雨后?”我静静的品读着,被后面那“何惧凋零风雨后”感动着,深深的为樱花的身世、品性所叹服。

之所以会为一绝小诗引发思绪,那是因了在今年阳春三月的一个下午,我曾约朋友到过赣县县城客家文化城那边的梅林江边赏过樱花。呵呵,之前这里的“十里樱花带”就被本县的电视台和县报宣传的很火很火的了,在抱有很高期望值的前提下,我同朋友步入樱花丛中,果然看得那阳光蓝天下的樱花是如此的吸引路人眼球啊:远远望去一团团、一簇簇、一层层、一片片,云蒸霞蔚一般,洁白绯红,溢彩流光,仿佛九天仙女把剪碎的锦缎撒向人间,瑰丽万状,也是灿烂无比的啊。伫立在樱花树下,仰面朝上望去,雪白的、粉色的`花瓣在阳光映照下,透明得似仙女们飘逸的裙裾。一阵春风吹过,从芳菲云霞里,飘散出纷纷扬扬的花瓣雨,让人心醉,也令人心悸哦。所谓“心悸”的就是樱花的花期太短暂,今天花团锦簇、云蒸霞蔚,七、八天后却香消韵逝、零落成泥。我凝视着几片随风起舞的花瓣,她们虽已凋零,飞舞得却是那么欢快、轻盈,没有一丝儿忧伤和凄迷。樱花,轰轰烈烈地吐出孕育的全部春色,让短促的生命献尽芳华,又一无牵挂、潇洒而去。芳菲云霞里落着花瓣雨,那片片落地的樱花瓣,没有一丝儿叹息,真的如词句所赞颂的那样:何惧凋零风雨后啊!

在樱花丛林中徜徉、游览之后,我同朋友在一棵榕树下的石头上坐下,慢慢啜饮着刚买的矿泉水,家长里短的拉扯着话语。记得当时是星期四的下午3点多,正值工作日上班的时候,但从我们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却仍然很多很多……我想,这该是久慕“十里樱花带”美名观者如云的效应所在吧。“这么远,不要说看风景,就是走路也好累啊。”这是从身边走过的游客说的话。是啊,“十里樱花带”,可想要走的路该多远,建设者在这里投下的资金又该有多多呢?正当我在思索着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个退休干部模样的老者在我身旁坐下了。于是,我们便攀谈了起来。老人很健谈且对本地情况很了解的样子,从他口中我得知:该县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把做大做强做美做靓县城当作重头戏来唱,在全省率先对景区(点)进行林相改造,打造十里樱花带,使得不少人慕“花”而来。不少游客在赏过樱花之后,便来到了售楼部,意欲在此购房长住。当地造“花”不仅助火了房地产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还在增加就业、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返乡农民工曾广莲在县城开设了一家花卉苗木场,招收农民工10余人进场务工,生意很是红火……聆听老人家的娓娓叙述,我这个以“乡土作者”自诩的乡党政办主任竟入迷了……

乘安凯客车赏南非美景 篇14

南非作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在成功举办2010年世界杯之后, 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南非落后的公交系统一直受人诟病, 为改变这一现状, 南非政府对当地的客运公交系统加大了投入, 安凯客车正是看到南非客车市场的巨大商机, 借此机会进入南非客车市场。

近年来南非对进口车辆的认证愈加严格, 而只有通过了认证才能在当地上牌和营运, 想要迅速打开当地市场, 离不开优质过硬的产品。安凯HFF6110GS-2客车是在上一代车型的基础之上根据客户需求改进而来, 目前已经在香港地区进行旅游观光运营, 得到了挑剔的香港乘客的认可。此次该车型已顺利通过南非车辆认证, 并作为城市观光车在南非首都开普敦市运行。

上一篇:民爆学习计划下一篇:难忘的启蒙六年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