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2024-04-15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通用13篇)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1

内容提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教学大纲已经不适应音乐教学的要求。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赏识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教育财富和精神财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赏识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简明阐述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赏识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性,并对音乐教育中的赏识教育作初步的探索,旨在遵循教育规律,活跃音乐课堂,培养具备二十世纪高素质的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赏识教育

赏识就是一种认可,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认可方式,用白话说就是“你行”。

《新课标》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标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的理念作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赏识教育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本人将从赏识教育中的原则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信任孩子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即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信任他呢?

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孩子们树立自豪感。记得在一次低年级的音乐课上中,我们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名叫郭嘉素,在演唱歌曲时我就叫她单独唱,刚点了她的名字,同学就对我说:“老师,她的声音可小了,别喊她了”。可我相信这孩子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表现自己。我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她,在我的鼓励和同意一起带她唱的情况下,她怯生生地来到讲台上,然后按我的要求进行了表演。表演的结果是只有我的声音,而她只是微笑地动了动嘴唇,没等唱完,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座位,这时同学们却说:“声音太小了,没听见。”这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郭嘉素同学今天终于大胆站上舞台了,我们为她的进步感到自豪,掌声鼓励。”全班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来鼓励她,到第二节音乐课中,我发现郭嘉素的手欲举又不敢举。我面带微笑看着其他同学边不时地看她,过了一会儿,她的手终于举起来了,我立刻用赏识的目光示意她,这一次虽然她唱得不理想,但是她已经从一定的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了。在我的带动下,全班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要孩子们增强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我从这个孩子的身上领悟到:培养孩子们的自豪感是多么重要。

其次,老师要学会崇拜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每个生命是独一无

二、无可比拟的,作为老师就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

二、尊重孩子

赏识是一种尊重,运用赏识教育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老师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单有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被学生认可的。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在课堂上老师认真倾听孩子们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会碰到许多小事情,而他们都会当成大事情并自觉地报告给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认为妨碍课堂进度,而立刻制止他们的报告,结果会发现,学生因报告后得不到理会而窃窃私语,这才真正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在我刚担任小学教师时,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我上一年级的音乐课,有位小朋友报告说有人扔垃圾给他,当时我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可能是认为没有举手就说话,老师不理他,又举起小手,可我还是不理他,过了一会儿,他的桌子底下传来嚓嚓的响声,许多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并争着向我报告发生的事情,我的课只好暂时停下来。这次教训我非常深刻。其实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会使孩子们产生满足感,从而增强注意力,课堂教学才会得以顺利进行。

其次,要尊重孩子,老师还要学会向孩子们请教,用心理学来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孩子们请教,如用“老师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喜欢吗?怎样做你们才更满意?”等课堂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

三、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赏识教育的主要表现。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老师想不通的,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理解的作用。就拿音乐课中的端坐来说吧。端坐的姿势要求腰杆挺直,两腿并拢,小手放平。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抱怨自己不是班主任,一节课里没几个学生能端坐听讲。我曾做过端坐的实验,看电视时,要求自己以端正的姿势来完成,结果不到30分钟,累得腰酸背疼,更何况一个儿童要端正的坐好每一个40分钟呢。其实,这时如果教师再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孩子,你会发现,趴在桌面上听你讲课的孩子是可爱的,歪着身子用手托头思考的孩子是认真的。

四、激励孩子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音乐课堂教学应以正向激励为主。表扬孩子,告诉孩子怎样去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如:我常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表演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赞赏地说“你唱(演)得真棒!如果速度再慢些就更好了”等。正向激励的同时,负向激烈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向比较大胆的学生质疑:你行吗?向他们提出挑战,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编写新歌词,最后师生一起同唱新编歌词,在不断地演唱新“作品”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编写欲望。

五、宽容孩子

宽容不等于放任,一方面宽容是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一味地要求唱得好,表演到位,对孩子的纪律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儿童的成长规律。

宽容意味着先接纳,接纳孩子的一切,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望。遇到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学会首先问“我怎么了”。我曾担任过小学二年级一个班的教学任务,由于人数较多,因此课堂纪律很难维持。上课铃响后,常常看到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溜进教室,课堂上一个问题引来一阵骚动,特别是一些好动好表现的学生,举手后得不到老师的提问,常常是无心学下去,做起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刚开始我制定了很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上课铃响之后回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还要不停的表扬这个,批评那个,来提醒他们遵守纪律。但过了段时间,课堂纪律收效不大,少部分学生还是等上课铃响过之后,才一个个跑回教室,每次提问教室里依然“热闹非凡”。大概过了半个学期,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我意识到,不是学生们出了问题,而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通过思考,我觉得自己制定的课堂纪律过于强硬,难以服从和忍耐。之后,我改变教学方法,我只告诉学生,课堂上怎样做才较好,并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机会,全班每周评选“文明之星”和“纪律棒棒小组”,而纪律较差的学生,我邀请他们参加“进步之星”的评比,让他们同样受到关注。在这过程中,我并不急于要求孩子们每个人都能评上“星”,但全班同学的纪律观念转变丁。虽然没有完全好转,但我有等待的思想准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习气也非一天形成的,而老师不可能要求孩子们用一天的时间完全改变,只有用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们的缺点必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到这学期开学初,这个班的课堂纪律的有了根本好转,这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六、提醒孩子

孩子们犯了错误,特别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老师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并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毕竟从孩子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来看,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犯错误后要会改正错误。老师如何让学生改正错误也是赏识教育的范畴,而提醒是改正错误的最有效方法。

提醒事实上就是教师们平时贯用的直接提出批评方法。但这里提到的批评不是过去教师居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批评。这种方式是多样化的,他即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我们的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常引用故事性批评法,效果非常显著。如在上歌曲《小胖》这一课中,通过讲授小胖的故事引导他们讨论:小胖的缺点和优点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再分析他们的现状,从而让他们领悟其中的对与错,自觉克服自身的缺点。还有幽默性批评也是提醒孩子的一个好方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喊唱现象,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停止伴奏,对他们说:“怎么?今天谁又带大喇叭来了。”学生们都会笑起来,接下来的演唱就整齐多了,这个幽默批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2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在中学教育中, 诚实教育不仅要贯彻于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也应该体现于学生的学习中。思想品德上诚实做人, 团结互助, 平等信任, 爱好公物。学习上要认真听讲, 独立思考问题, 考试不作弊, 作业不抄袭, 不讲假话。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提到中学历史教学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和思想教育有关的。那么诚信教育究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何体现?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诚信教育。

一、教师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学生是天生的模仿者, 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传”。教师要注意从自己做起, 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楷模。教师要诚实备课, 课前做足准备, 和学生平等相处, 能弯下腰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做到, 不能失信于学生, 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规范化、科学化、准确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自己不知道的、不懂的要敢于承认, 并能虚心向学生学习。教师要做到:工作踏踏实实, 科研认认真真, 做人诚诚实实。这样, 教师就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活的学习榜样。而作为历史教师, 更应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历史人物的熟悉度来吸引学生注意, 从而使其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将诚信融入历史

(1) 讲述历史人物的点滴故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可贵。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名人言行的故事, 对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有启发教育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人物, 我国是有讲信用传统的国家。孔子曰:“言必行, 行必果。”古人云:“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而脍炙人口的典故“曾子杀彘”, 说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子为人忠诚老实, 讲信用, 不欺骗孩子, 也培养了孩子诚实重诺的品德。因此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而在诚实品质方面, 外国名人也毫不逊色, 华盛顿、林肯、列宁等都是世界历史中卓越的精神领袖, 他们本着诚信至上的原则, 感动周围的人。华盛顿砍掉父亲心爱的樱桃树勇于承认错误的故事;林肯年轻时为了还给顾客少找的零钱不惜步行几十里路, 他坚守原则的故事直到现在还为人称颂;列宁小时候打破花瓶之后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故事。这些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作为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 感受这些名人身上所具备的诚实品质。通过教师启发引导, 以及情绪感染的教学, 使学生受到诚信的感染, 远离虚伪与欺诈。

(2)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角度让学生鉴别诚信与失信, 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要诚信做人。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历史现象也是一样, 既千差万别, 但又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价值, 才会事事诚信。

蒋介石政府在战争中的不断失信, 加速了政府的覆灭, 而中国共产党因为诚信重诺最终赢得最后的胜利。例如, 在抗日战争中, 皖南事变是蒋介石背信弃义、消灭异己的一场阴谋, 是蒋介石集团推行两面政策的表现, 其结果是削弱了抗日力量, 做了日本侵略者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而这件事使国民党在之后的战争中陷于被动, 共产党的地位大大提升。后来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蒋介石集团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 阴谋发动内战, 重蹈覆辙, 人民再一次看清了蒋介石的虚假面目, 反而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事实雄辩地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引向光明, 是中国人民的希望, 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比较, 学生能够判断美丑, 我相信只有把我们的诚信教育贯彻到整个课堂,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坚定诚实做人的决心。

三、积极开展历史课外活动

为了具体地、形象地、直观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我们可以举办“鉴古知今, 学史明志”图片展, 再加上解说, 学生也会乐意接受。

可以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诚信意识。如利用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纪念日, 开展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历史老师作“共产党胜利财富——诚实守信, 建立新中国”的专题报告, 再由学生谈感想, 最后以诚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还可以利用国庆假期,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观看励志电影《阿甘正传》,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 学生会深切感受他拥有的很多品质包括诚信, 正是在现实中可能被我们遗失的美好。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3

关键词:音乐课堂;赏识教育;信任

赏识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赏识教育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赏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能力。那么,在具体的赏识教育中教师该如何做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充分信任孩子,挖掘内在潜能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首先就应做到对学生充分信任。我们要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信任他呢?

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孩子们树立自豪感。要孩子们增强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从孩子们身上领悟到:培养孩子们的自豪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老师要学会崇拜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老师就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最棒的!

二、学会尊重孩子,产生互动的教学效应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尊重,尤其是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欲望更加强烈。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老师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单有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被学生认可的。

1.学会倾听。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在课堂上老师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会使孩子产生满足感,从而增强注意力,课堂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学会请教。要尊重孩子,老师还要学会向孩子们请教,用心理学来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孩子们请教,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

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充分理解孩子

在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换位思考就是要充分理解孩子。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老师想不通的,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理解的作用。就拿音乐课中的端坐来说吧。端坐的姿势要求腰杆挺直,两腿并拢,小手放平。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抱怨自己不是班主任,一节课上没几个学生能端坐听讲。我曾做过端坐的实验,看电视时,要求自己以端做的姿势来完成,结果不到30分钟,累得腰酸背疼,更何况一个儿童要端坐35~40分钟。其实,这时如果教师再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孩子,你会发现,趴在桌面上听你讲课的孩子是可爱的,歪着身子用手托头思考的孩子是认真的。

四、为孩子创造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掌握好期望值

宽容一方面体现为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孩子的期望恰到好处。宽容意味着先接纳,接纳孩子的一切,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望。遇到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学会首先问“我怎么了”。以前在我任教的小学二年级当中,有一个班,由于人数较多课堂纪律很难维持。上课铃响后,常常看到学生一个接一个溜进教室,课堂上一个问题引来一阵骚动。刚开始我制定了很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上课铃响之后回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还要不停表扬这个,批评那个,来提醒他们遵守纪律。但过了段时间,课堂纪律收效不大。之后,我改变教学方法,我只告诉学生,课堂上怎样做才较好,并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机会,全班每周评选“文明之星”和“纪律棒棒小组”,而纪律较差的学生,我邀请他们参加“进步之星”的评比,让他们同样受到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急于要求孩子们每个人都能评上“星”,但全班学生的纪律观念转变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是必要的。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以信任孩子为原则,以尊重孩子為基础,理解和宽容孩子;通过赏识孩子的各种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孩子的学习指明方向,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晓梅.在教育中赏识,在赏识中教育[J].宁夏教育,2007(04).

[2]凡欣.基于学生对赏识教育的需求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04).

作者简介:孙丽敏,性别:女,出生年月:1978年7月21日,学历:本科,就职学校:吉林省白城市镇赉镇镇赉县第二小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篇4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索,面对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就此谈谈个人的教学经验。

主题词:因材施教 创新教育 课程改革 主体教育 合作学习愉快学习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双差生”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任其成为所谓的“双差生”;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浅陋的看法。

1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重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

1。1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所谓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

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简言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

1.2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在现代教育中,这就是量力性原则,这也是成功教育的多规格人才培养观。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他对学生的才能了如指掌,能够用精炼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果,殇也达,求也艺”。正因为如此,他的教育和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二步是分别激励。他要求学生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后一心向学成功离不开激励,成功教育的手段之一便是适时、有效的激励。激励是促使学生尝试成功的源泉,激励充满着争取成功的力量。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三步是补偏救弊。即针对同样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讲解和回答,也即是教学中针对个体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学习与革命》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无论什么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理解。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很强的鼓励性评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产生成功欲望,进而人人争取成功。

1。3 基于此,我首先对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观察并总结每个人的心理以及个性特征,真正做到把好每一个人的“脉搏”。众所周知,五年护理班学生的基础薄弱,不喜欢运动,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技

术技能的讲解和学习,可说是“深恶痛绝之”,也就更谈不上认真学习与练习了。经过了解,所幸的是,他们有着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渴求与喜爱。然而,他们又缺乏持久的毅力与恒心,缺少对自己是否能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和理解。对此我曾对这些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我决不放弃你们。”通过认真的分析之后,在教学上我采取了以实作技能训练为主,兼顾理论学习的策略。尽量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每次课有任务,每次课有总结,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每一个点滴进步与提高。渐渐的在一次次技能训练当中,在每完成一个“动作”或一项任务时,都能从他们脸上看到自信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悦。2. 创设民主、探究、奋进的教学环境,提高参与意识,团结协作,合作练习,共同进步

2。1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接受各种刺激,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可以达到加速学习练习的目的。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潜能,均有被开发的可能性,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将它与要求学生相结合。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其次,要利用在练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想锻炼,通过练习找问题;或教师设立一定的练习目标,使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

2.2学生通过练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学校是女生多,所以中

专的女生同一般的高中的女生一样,中专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如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因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上表现为情感内向,要把握好女生的特点来教学内容和方向。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练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期间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有进步,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怎么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我积极参加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提高学习情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3. 体验成功,愉快学习

3。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递进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作为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促使人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中专班所谓的“差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

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与锻炼认为是一项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结合技能竞赛的机会,带领学生取得了成绩之后的几个星期里。

3.2学生在充分体验到从所未有的成功之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积极性更高了,完全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当中,以前那种把学习当作苦差使的现象有所削弱。由此可以看到:体验成功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只有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才能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展现一种愉快学习的精神面貌,才能达到和谐健康发展的要求。

由此,要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的给学生尊重和理解,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和谐、健康的发展,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

在体育教学中应因材施教使教学事半功倍,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更有兴趣。

参考文献:体育与科学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5

摘 要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实践学习中,同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深化教学理念,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化学习、合作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O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47-01

在数学的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因素是现在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这个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一些教学上的新的压力,但是与之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以后必然也会对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对一个人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对这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学校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课堂中,使学生既学习到知识又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数学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今后走向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尽管很多学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但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性不高,与人们的期望目标相差甚远。究其根本,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这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不无关系。有些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自身岗位职责的本质认识不清,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部分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不完善,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缺少综合素养与能力考查。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趣味性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现代认知学认为,情趣属于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源,只有内在积极有益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思索并迎合学生的心态,不要让沉闷的逻辑思维使自己的课堂变得了无生趣,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趣化课程活动,让学生在玩的时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用欢声笑语把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进一步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是对孩子智力和情商的一种培养,使得自主探索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不断促进孩子的进取精神,让成功信念根植于他们的心田,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从而为德育元素的渗透与融入大开方便之门。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挥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事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而幽默有趣、生动活泼的教?W氛围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做人,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授课能力。德育的培养既包含了说理和实践训练,又包含情感陶冶、思想提升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自身形象、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发挥出较高的人格魅力,才能从一言一行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上课之前还应准备充分,与文学教师多交流,提高说话能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掘数学中的德育素材

结合数学课程安排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渗透德育,首先就要充分了解数学这门课程,教师应认真钻研数学教材和数学历史。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虽然数学教材不像语文那样生动活泼,只有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枯燥乏味,但是数学教材具有科学运用的概念、变化无穷的关系,新教材中也穿插了更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接受能力。从教材和数学史中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深入了解、分析教材,进行课堂知识的外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加强德育的渗透。

(四)能力性渗透

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习惯性地退缩,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恒心,我们要知道在任何事情上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现在有的初中生因为自身的毅力不够强,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小的难题就放弃了,而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难懂的概念,难记的数学公式并不进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进行片面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也只进行机械化的套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注意,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

(五)集体性渗透

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比较叛逆,也缺少一些集体观念,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牢记,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一个班级规则,使整个班级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则,那么就会使教师的工作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需要教师数学课堂中渗透集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责无旁贷,更应该在教学中根据所授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6

摘要: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一种无比忠诚的深厚的民族感情,而语文课则具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并结合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真正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培养起来。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真正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培养起来。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领略江山之美,培养爱国情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美好风光的篇章,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韵味,刘白羽笔下长江三峡的雄奇,碧野笔下天山景物的绚丽,李健吾笔下雨中泰山的雄伟,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文本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可爱,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北国雪景图,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会词的意境,从直觉而到情感升华,就能诱发学生的真情,榜样的使他们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的《山居秋暝》这些作品虽然没有直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但从诗人和作者热爱祖国山河、自然风光的具体感受中,也隐隐约约地体会到所深含的爱国思想的流露,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领略课文和古诗中表现的自然美,由此产生愉悦,并升华到对祖**亲的热爱。

二、追慕先贤风范,激发爱国情

在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许多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学习《离骚》时,向学生介绍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了解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和对国家“九死不悔”的忠诚;学习《出师表》一课,感受诸葛亮“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的心理,了解他“他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意志和“匡扶汉室”的抱负,从而学习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岳阳楼记》里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把国家忧乐放在心头,展现出心怀国家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怀,《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辛弃疾,虽年事已高,在国家民族面临异族入侵之时,依然怀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在国破家亡身处囚牢的境地下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感人肺腑的话语。体现出宝贵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操和浩然正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讲授这些课文,要结合课文的背景,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激发起青年学生爱国情感,感召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三、吟诵名言警句,强化爱国情

语文课本中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着动人的文学艺术之美,而且饱含着着深刻的爱国情感,读起来荡气回肠,激励着学生为国家民族奋发向上建功立业。诸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式的激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式的感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式的的雄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式的忠贞,“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式的拳拳报国之心,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这样抒发爱国情的名句,如现代作家中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更是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在熟读吟诵中,加深理解,以声传情,并形成情绪记忆,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体悟人情乡情,联系爱国情

在中国社会中,家——家乡——国家是直接贯通的,爱国主义是爱亲爱家爱乡之情的升华,对故乡、对亲人的爱,珍惜真挚的友情,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是民族审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

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那些怀乡思亲的课文和古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如《诗经

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了戍边将士对故土对亲人的无限深情。崔颢的《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胜迹中引起了对于故乡的怀念,傍晚时候凭江而望,望故乡而不可见,乡情与辽阔的江水同其迷茫,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加深。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对于故乡的无限思念,思家而不得归的痛彻心扉。与乡土情怀相联系的是对于国家的爱恋,家国之思常常难以分割。通过这些怀乡思亲,珍惜友情的古诗的教学,我把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运用一系列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增进对家乡对亲情以至对祖国的感情。

五、开展综合活动,深化爱国情

爱国意识、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是从认识开始,在形成自主意识后最终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巧妙运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将爱国之情具体化和深化。如举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期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黑板报,在学校张贴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标语,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喜欢体育课, 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体育教师就要在“以学生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 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 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德育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

1. 教学的复杂性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每个年级的差异都不同。因此, 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极为复杂, 在体育活动中也有各自的特点, 最终使体育教学比一般学科显得复杂。

2.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 从其所拥有的项目看, 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韵律活动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 可以分为比速度的、比力量的、比灵敏的、比技巧的、比难度的等。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易操作等特点, 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如果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 那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将具有显著的效果。

4.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集体性

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 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能充分地暴露出来, 各种思想都会随时表现出来。另外, 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这种竞争性和集体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 这种向往所转化出的凝聚力对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所涉及的社会道德规范, 在体育活动特有氛围中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 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 有的要求快速, 有的要求持久, 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 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 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 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及游戏,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 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 这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 教师应在讲授巧技战术配合的同时, 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 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 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内容不同,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在娱乐游戏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 小学生喜欢体育, 更喜欢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 例如, 可以结合社会公益活动, 设计有意义的体育游戏。如为了保护学校的草坪, 在上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时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 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茵时, 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这样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 入情入理, 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4. 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 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对于那些热心协助教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 既保护了学校的体育器材, 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 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 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 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 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 因为它决定着教师能否以身作则, 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 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更深的“亲密性”, 在这种“亲密接触”中, 体育教师可能要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 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等, 给学生以耳濡目染。因此, 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 其次, 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 (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 。“身正为师, 学高为范”, 教师必须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 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 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 而不是“育”。最后, 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 成为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 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 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总之, 小学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娱乐、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体育教师应通过体育课的教学, 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 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 享受体育的快乐, 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8

一、让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在老师进行数学教学时,能够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和问题的讨论,并且给层次不同的小组分配难度不同的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参加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积极地探索。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迅速指导,使学生的讨论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后,老师要给予迅速的表扬,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兴趣。

(1)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师生情感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讨论问题,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威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耐心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教者的身份彻底改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遇到困难时的指引者、学生解决问题的表扬者、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的激励者,在各种角色中,老师都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探索精神。

(2)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

(3)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冒出火花,火花进行碰撞之后,又会产生新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合、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团结合作,能不能和他人很好相处,共同协作,吸取他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以下缺陷:①班级人数多,座位挨得近,给小组座位排列带来困难,学生之间容易被干扰,说闲话。②表面上看来学习气氛活跃,仔细听,感觉一片乱糟糟,甚至有起哄的现象。③小组讨论往往成为了优等生的专利,学困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不能融进去。④小组学习结束后,小组长汇报时,多是个人观点或者复述他人观点,不能综合小组的意见,因而难以很好地代表小组发言。

二、让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偏重感性,对具体的学习容易把握。所以,数学教学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动作操作实践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深入了解知识的建构过程,获得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并且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跟随着操作程序进行,若顺序混乱,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出现认知障碍。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对知识的分析、抽象和概括。老师要让学生自己感知,通过画、剪、量、折等操作活动进行探索学习。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落于技能训练的案臼中,脱离了现实,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数学新课改扭转了这种局面,提出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学生耳闻目睹的生活缩短了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学得轻松,很容易发现数学问题。比如,教学圆时,我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看到的圆形事物,学生纷纷发言,答案五花八门,有太阳、向日葵、月饼、车轮等,加深了学生对圆形的特征印象。又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在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仿超市购物,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进行买卖的过程中训练了加减运算。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上用多媒体教学是很普遍的教学模式。教学图案设计时,老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现豐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能够画出来,你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和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9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合格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走出重知识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要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和政教处,由于我们每个教师都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所以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化学课堂,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化学教学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化学史的丰富内涵进行渗透教育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

在讲“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道尔顿对化学的伟大贡献外,还向学生说明:道尔顿不是那种天资卓著的人,但他勤奋、刻苦、百折不挠.以他做气象观测记录一事为例,从21岁开始做气象观测以来,直到他临终的前一天,他从未停止过气象记录,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顽强地记下了那天的气压和温度数据,在“微雨”两字的旁边,是一大片墨迹,说明此时的科学家已很难控制自己的行动了.由此,让学生感受到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持之以恒.

二、结合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百闻不如一见,化学实验本身有很大的魅力,学生都想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验的失败与意外,或者对实验危险的惧怕,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发生知识性迁移,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三、结合化学家的高尚道德风范进行熏陶渗透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为科学而痴狂的化学家,是他们无私忘我的精神一层层的揭开了自然界的神秘面纱

讲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给学生讲解舍勒这位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他最初只是一名药剂师,长期在小镇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5年5月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由此让学生深受震撼,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发现了什么或发明、创造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的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爱” 篇10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我们常这样说,也认为自己在这样做着。认为只要心中有爱,那么“以爱之名”去教育学生、甚至批评学生,都将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经常看到(并且可能,我们自己也曾这样做过):当学生犯了错时,我们会严厉地批评、制止,直到他们表示不敢再犯同样的错,看到学生“痛心疾首”的样子,我们会感到满足,因为我们帮心爱的学生认识并改正了错误,这是对他们好。但过不了多久,同样的错误还会出现,我们更加生气,“恨铁不成钢”,于是更加严厉地批评、责骂他们,而效果依然不够理想。我不禁沉思:到底怎样表达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呢?近日,在心理教育培训中有幸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蔺桂瑞和张增田两位教授的报告,受益良多。现将个人的几点认识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莫要“苦了自己,害了别人” 如果问我们教师到底是做什么的,大家都可能会说:“教书育人”,那到底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大家都会发现,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知不觉地,我们已把“让学生考个高分”当成了教育目的,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喜欢、偏袒学习好的学生,而排斥学习差的学生。但“高分”不一定“高能”,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已摆在我们眼前:考入高校的大学生们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们不知如何应对工作、生活。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张增田教授在报告中提道: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触动人心灵的活动,就像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带动另一朵云,教育也应是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而台湾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也说过: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是为发扬人性与启迪潜能,是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长的主观需求,而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谋生职能,则是施教者代表社会文化对新生代的客观需求。可见,教育应该首先满足学生发展的主观需求,而这一点,正在被我们渐渐遗忘。可以说,这是应试教育苦了我们教师,而我们,又害了学生。所以我认为,要想真正地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明白自己所从事的到底是什么职业。若能牢牢遵守“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我们便不会“苦了自己,害了别人”。

二、“爱生”必先“尊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而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让我们扪心自问: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与学生平等相处了吗?也许,我们最常见的师生相处方式大都会是灌输与接纳、命令与服从、批评与被批评这种极度不平等的状态,也正因如此,学生不愿意与我们沟通,不愿接纳我们,也不愿接纳我们的“说教”。

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病态,就应该首先把学生当成一个人,真正地尊重他,而后,再把他当成孩子,去理解他,引导他,帮助他,爱护他。蔺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要与学生“同感共情”,我觉得,正是这个意思。实践也证明,这种态度下的教育效果是非常鲜明的。

就在培训结束后的第二天,我班有两位女生因作业没完成与英语老师发生了冲突,其中一个女生还是我班的“尖子生”,当听到英语老师伤心、委屈地向我讲述原由时,我心里顿时异常生气:这些孩子,怎么就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呢?可又立刻想起两位教授“尊重学生,与学生同感共情”的忠告,便稳了稳情绪,让英语老师消消气,而后又到教室里把其中的那名“尖子生”叫到了我的办公室。当时,她也很激动,满脸泪花,嘴里还念念有词。到了办公室,我先让她坐下,递给了她一张纸巾,让她擦擦眼泪,然后拉来椅子坐在她对面,心平气和地说:老师看到你好像很委屈,也有些生气,能和我说说吗?她渐渐平静下来,断断续续地说起了自己的委屈。跟英语老师所说的一样,只不过强调了自己的感受,说到没完成作业这些问题时,有些心虚地看了我一眼,说是因为值日后忘记抄记作业题了。于是我就引导她:你觉得英语老师生气了吗?她为什么会生气呢?当她说出一些问题时,我又问:你怎么样看这些事情?它值得老师这样生气吗?惭惭地,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明白了老师这样做是怕她学习不认真,是为她好,只是在表达时有些冲动了。后来,她主动跟英语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另一孩子也是这样,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有过失时,主动承认了错误。如此大的收获让我倍感意外,也感慨良多:跟以前“撒气式”的批评相比,这种平等的对话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浅谈在政治课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篇11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政治教学目标遵循知识、能力和思想觉悟的发展程度,都应当有规范的层次,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不追求单纯的花样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创新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形式创新,但这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创新,否则,政治课教学难免会走入“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中。

二、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对立的个体,教师“灌入”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事实上,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需要被人尊重、被人理解。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作为先知者的地位已破除,应该树立起“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师生之间应当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共同学习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只有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彼此接纳,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政治课因为理论较多,一般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这样,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政治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方法应当灵活多样,独具匠心,在依托现成教案的基础下,可以另辟蹊徑,别出心裁。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充分利用时事、诗歌、漫画、实物、录音、图像等各类信息,或者借用偶发事件,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化解疑难、创设情境、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如可以让学生当老师,换位教学,也可以利用新版教材中活动课的活动空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座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所得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利用模拟电视栏目的方法创设情境、营造高潮,如模拟法庭调查、答记者问、实话实说、开心辞典、曲艺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探究,大胆质疑,从而达到师生合作,共同学习的目的。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尊重赏识教育 论文 篇12

一、课堂讨论的开展一定要设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讨论的优势很多, 但在教学中课堂讨论的开展一定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之上, 否则就会有一定的盲目性, 也不会收到较好的讨论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 不能有大的随意性, 讨论的目的不是判断知识的正确与否, 应该是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或锻炼学生的思维, 重点在于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 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拓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从而实现课堂讨论的真正目的。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讨论切忌虎头蛇尾, 如果只是为完全课时教学步骤而设计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就会流于形式, 没有了实际意义, 因此, 教师应在明确的讨论目标下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结束后, 教师一定要有总结语, 即总结讨论的实施情况, 让学生心中有数。再有就是课堂讨论的问题不宜太难, 但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讨论理清自己的思路, 强化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二、要把握好进行课堂讨论的时机

有效的课堂讨论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们心情愉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 课堂讨论的进行一定要选择好时机, 争取实现最佳的讨论效果。一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突出教学重点, 在学生集中精力思考的同时就势抛出讨论的问题, 实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 当然, 这样也会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二是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难点部分讲解反复的基础上, 要让学生展开讨论,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难点的印象, 让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点, 升华和深化知识点。三是在学生对问题持有相左的意见时, 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 这样, 讨论的效果会非常的好。学生因为观点和意见的不一致, 定有不同的理由来支持, 这样, 讨论双方表现得会最激烈也最真实, 而且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讨论效果也会很好。四是学生上课情绪不高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作出安排, 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转移到讨论上来, 这样既借助课堂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例如, 在讲到修辞手法时, 学生们觉得早已经学会了, 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也不高。这时, 我便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句子使用了“像”这个字, 那么这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于是, 我把“小明长得像他爸爸”这个句子写到黑板上, 让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这下,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这个句子……一番讨论之后,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那么, “为什么呢?”我笑着问他们。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比喻句的条件是不同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而小明和他爸爸是同一类……”就这样, 通过讨论, 学生的情绪很快得以调动, 对比喻句的理解和判断也更加准确了。

三、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努力做到不拘一格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讨论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 努力使课堂讨论不拘一格, 这样才会有效调动学生情绪, 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也才会得到更好的讨论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 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教师出示讨论内容,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 形成统一的意见, 再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和归纳, 最后达成共识。一是针对一些自读课文, 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 自己解决生字词, 自己阅读课文, 然后以提纲的形式列出问题, 自主讨论, 得出答案。二是小组之间提问式讨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后, 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向对方小组发问。因为哪个小组也不愿意输掉, 学生研读课文时就非常认真, 从而有效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小学生毕竟年龄小, 各种能力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讨论中很可能会出现断篇、断句等现象, 所以无论采用哪种课堂讨论方式, 教师都要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必要的时候, 教师要委婉地进行指正, 以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实现课堂讨论的最终目的。

四、营造轻松的讨论氛围

课堂讨论时, 教师还要注意营造轻松的讨论氛围, 因为轻松的讨论氛围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 让学生畅所欲言, 使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课堂讨论中, 教师要做积极的参与者, 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 了解学生对问题理解的程度。必要的时候, 教师要做一些正面的指导和引导, 让学生在有限的讨论时间里少走弯路。小学生自制力较差, 往往对一个问题很可能就产生无尽的遐思。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讨论的掌舵者, 在营造良好、轻松课堂氛围的同时,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展开思维, 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总之, 教师一定要将课堂讨论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之上, 要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努力调动每一名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考, 学会分析, 学会表达, 学会彼此学习, 学会互相启发, 真正实现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把课堂讨论这一教学形式认真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摘要:搞好课堂讨论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课堂讨论能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 且在有限的时间内, 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部分教师对课堂讨论这个教学环节的度的把握还不够好。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

参考文献

[1]杨金.语文课的课堂讨论[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 2005 (8) .

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篇13

很多家长说,我该怎么夸孩子呢,总不能一天到晚说“好啊,乖啊”。这里就谈到了赏识教育的中心话题,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同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内容。

说一下这个赏识教育吧,听上去好像很直观。赏识教育,家长们老是在讲、在用。比如说,一个小主持人,有人对她说:“小燕子啊,你的节目做得真好”,“小燕子呀,你上台讲话讲得可清楚”,“小燕子啊,你的形象就是好”„„说的多了她会有什么感觉?——很假!很假!故意的,大人都会来这一套,但是没有用!因为我们的赏识教育被孩子发现了。

赏识教育一定要不动声色。一定不能被别人发现,不能太虚伪,首先它必须是真实的,并且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直接说出来的。比如说吧:小燕子,你这个上衣是哪买的?在什么地方?能不能哪一天带我去,我太太正好也想买一件带条纹的青色衣服,我一直都没有见。当人离开了以后,她会是什么感觉?

——觉得你真喜欢这件衣服,觉得自己的眼光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你没有直接夸奖,但效果达到了。对孩子说话的水平一定要达到这种程度,滴水不漏。

因为父母和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天天说你多好多好,说一天可以,说得多不就烦了吗?所以,要说这种既认可他、肯定他,而他又听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话也就是我们做亲子教育的意义:提高我们亲子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有人说:我觉得这当爹当妈真是一件累人的事,整天都干这个了,还干不干自己的事了?这种家长就很糊涂。孩子的事就是你的事!这个观念必须因在脑海里面:对女人来讲,孩子是第一位的,孩子和自己就是一个人。怎么能跟孩子分你我呢?

上一篇:亲子趣味体育游戏下一篇:杨学文诉重庆市房地产管理局九龙坡区分局不履行法定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