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7年级的英语报纸阅读课

2024-05-03

澳大利亚7年级的英语报纸阅读课(通用4篇)

澳大利亚7年级的英语报纸阅读课 篇1

绝大多数的任务和活动非常简单,但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和交流贯穿整个课堂。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报纸,了解报纸,并在以不同价值取向的阅读活动中学会了各种各样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法,教师发挥着主导着作用,关注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方法到能力,从表象到思维,抽丝剥茧,结构清晰,从易到难,层层深入。

充满生活气息是此节课的最大特点。报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报纸,会读报纸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为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报纸本身是鲜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和教材是课堂生活化的形式。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只有生活经验的重现、重组、重构中有意义和有价值,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海学生参加PISA的成绩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方面,比如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广告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上海学生表现仍有待加强。这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强调记忆背诵的传统方式,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报纸是“非连续文本”的最佳载体,澳洲的这节报纸阅读课给了我们较好的启示。

澳大利亚7年级的英语报纸阅读课 篇2

关键词:八年级,阅读,方法

八年级新目标英语课本下册中每个单元都增加了阅读文章, 而在这些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都是和目前学习的知识有着一定的差距, 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给学生更多更有效的阅读知识, 阅读技能,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是摆在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在此, 我想谈谈自己在课堂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强调阅读课的重要性, 使学生在心目中重视阅读课

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常常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有的时候, 学生的耐心是很重要的, 大部分学生一看到阅读文章, 觉得好长, 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卷怠的情绪, 没了耐性读下去, 最后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 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 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等等, 都能使他们提高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浓厚,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充满好奇心, 有急于获得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强烈欲望。所以我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二、授课之前, 让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主动到阅览室或者网上查寻相关的资料

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 明确阅读任务, 讲解必要词汇。

例如教Unit 1中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 我请学生从网络上找相关的图片或者动画片, 并提问学生问题,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s and pictures?

What do thes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这样不仅自然地引出这课所要掌握的重要的词汇, 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学生还未了解的机器人的知识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背景。

教Unit 3中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 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头寻找资料, 向同学讲述刘翔和杨利伟的个人情况;马丁路德金的事迹;美国的911事件和人类第一次探月活动。又例如教这册Unit 4中的阅读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 我让每位学生查阅有关徐本禹的情况, 并且每人转述你认为他说的最感动你的话。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思路, 设计有意义的, 适合交际的活动, 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适当的铺垫,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阅读文章时, 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 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1. 根据文章的内容, 准确把握词义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 总是为之头疼, 一下子就觉得这个文章难, 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有的成绩好点的同学就开始翻阅字典, 了解单词的确切意义, 其实如果通篇理解全文, 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例如教Unit 2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时, 文中有这么一句:Pushy parents are nothing new, but now parents seem to push their children a lot more.pushy这个单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是很容易理解, 但是当把整个文章阅读完就会了解到英美国的学生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可以放松, 那么就可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没有必要去查阅字典了, 所以学生应该学会在阅读的时候放弃一些词, 等到文章的意思概括后在去理解它, 或许理解的更到位。

2. 每个段落都有其中心意思, 理解重点句子, 提高阅读速度

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 这个句子叫主题句, 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

3. 猜测文章的内容, 一个文章的题目就是题眼, 题目往往更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书, 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 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猜测的能力, 如通过文章的标题猜测文章内容, 根据首句猜测段落, 根据开头猜测结尾等。

三、阅读后给学生写作任务, 让学生进行自我巩固

读后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书面表达阅读体会, 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 在这个用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 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也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 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巩固了知识点。在读后的活动中特别强调写, 或改写, 或复述。

参考文献

澳大利亚中学的一节报纸阅读课 篇3

笔者曾去澳大利亚的考格拉中学考察,听了七年级的一节英语报纸阅读课,了解了澳大利亚的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阅读报纸的兴趣,培养他们读报的意识、能力和方法。

教师先组织学生小组谈论,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他们读报时最关心或最想看的内容,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国内外新闻、广告、最近热销的汽车、运动赛事或明星、娱乐新闻等等,交流后教师将每个小组的答案列在黑板上,以简洁直观的形式告诉学生,报纸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随后,教师拿出一份当地的报纸,调查学生对它的了解:这份报纸上有哪些不同的版面?你是如何找到不同版面的?你最喜欢的版面是什么?指出版面上的索引等等。学生的反应不一,有的快速告诉教师和同学们他了解的内容,自然也有不少学生对当地的报纸知之甚少,说不出所以然。

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并没有急于回应,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报纸能向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教师就组织学生玩“寻宝游戏”。“寻宝游戏”原来是澳大利亚家长在给小孩子开party时经常会准备的一个游戏。给每个孩子发一张清单,看谁先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清单上的东西找全,也可以去邻居家借。

游戏开始前,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支荧光笔、一份报纸和一张清单,清单上列出:一次运动比赛的成绩、一辆二手车的价格、画有动物的漫画、当地影院播放电影的时间、今天的天气、报纸的价格、提供建议的专栏、文化事件的有关信息、发生在社区里故事的标题、含有不只一个国家的新闻事件的标题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清单,按图索骥,用荧光笔在报纸上画出有关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当地报纸的结构、特点和内容,并学习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找到相关信息,培养了学生通过研读标题来猜测材料主旨大意的阅读技巧。

游戏后,教师将关于报纸的关键词如标题、发稿日期、新闻事件、专题文章、编辑和评论等单词写在黑板上,让一个学生解释,另一个学生从字典查阅正确的意思,从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报纸的构成、要素和功能。

完成关键词的理解后,老师先向学生展示报纸的不同版面,观察编辑是如何将报纸分成不同版面的,首页上的目录是如何展示不同版面主题和内容的,并询问学生:一般哪个版面会刊登重要的新闻?

然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将报纸翻到运动版面,通过浏览标题来猜测故事的大致意思,教师还列举了最近发生在当地的一次比赛的新闻,要求学生用荧光笔画出“谁获胜了”“谁进球了”等等。

在讨论、交流、问答和游戏等活动中,学生深入了解了报纸的特点,学会了如何在报纸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培养了通过跳读的方法来确定细节的阅读技巧和能力,从而掌握了阅读报纸和收集信息的方法。

在课堂的第四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报纸上选择一篇新闻故事,边阅读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报纸的标题、文章题目、文章发稿日期、照片说明、文章所在版面和页码5个问题(who、what、when、where和how)。

在挑选并浏览文章后,学生分头找出答案。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新闻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课上,教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阅读故事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推理和猜测等深层次的阅读技巧。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将印有阅读策略的小纸条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故事,按照策略和要求阅读材料。要求如下:

1. 浏览标题,预测材料中故事发生的经过。

2. 从第一段开始浏览,用荧光笔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和主题思想。

3. 画掉那些对你来说不重要或者重复的单词和信息。

4. 用文中剩余的重要信息或单词造句,归纳文章大意。

5. 将归纳的句子按照文章的脉络排序。

6. 重新修改或调整句子或文字,使之更加紧凑。

7. 将你所写的提纲和你最初的猜想进行比较。

从要求来看,基于策略的阅读关注学生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如根据标题预测、提炼关键词和中心句,推理分析、比较对比等,促进学生思维更加紧密、复杂和具有逻辑性,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法水平和写作水平,发展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后的交流中,授课教师向我们介绍了平时利用报纸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如配对内容和标题;计算报纸上的数学问题;根据漫画想象和推理;给文章细节的重要性排队;分析宣传和广告;判断策略及方法,阅读文章获取知识并分析环境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在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成因等。

这节阅读课,素材运用灵活广泛,如广告、标题、图片、表格、漫画、特写和新闻等,方法多样而有趣,激发了学生读报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认知策略。

显而易见,这节英语报纸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报纸,知道如何读报,培养读报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不是以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或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这节课绝大多数的任务和活动都非常简单,但学生的参与、讨论、分享和交流贯穿了整个课堂。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了报纸,了解了报纸,并在不同价值取向的阅读活动中学会了各种各样获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关注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方法到能力,从表象到思维,抽丝剥茧,结构清晰,从易到难,层层深入。

充满生活气息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报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报纸、会读报纸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教育为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报纸本身是鲜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和教材是课堂生活化的一种表现。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只有在生活经验的重现、重组、重构中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海的学生曾在2009年参加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成绩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方面,比如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广告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中,上海学生的表现仍待加强。这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强调记忆背诵的传统方式,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报纸是“非连续文本”的最佳载体,澳洲的这堂报纸阅读课给了我们较好的启示。

澳大利亚7年级的英语报纸阅读课 篇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明显偏向了“工具性”,各地高考试题的命制也以考查语法、词汇、功能等语言内容为主。作为考查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题,则“过于侧重对词法和句法层面的考查”,“对阅读能力的测试定位偏低”,对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缺失。

在高考试卷的导向和反拨作用下,高三年的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可避免地以巩固语言知识、强化语言技能为重点,即便是对于考查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题,教师采取的讲评方法也普遍比较单一。时间有限则核对答案,说明选择该答案的依据,对答题技巧点拨一二;时间充裕则讲解文章中的词语和长难句,分析语法和语言点。阅读讲评课鲜有涉及思维训练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应当“全面认识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英语课应该“为思而教”。2007年后全国多数自主命题省市开始对高考英语试题进行革新,增加对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考查力度。

高考的改革无疑将促使我们对传统阅读讲评课模式的反思和改进,探索如何跳出“就题讲题”的模式,如何定位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兼顾高考成绩和素质培养,如何实现“从培养怎样的‘能力’过渡到培养怎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下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构建高三英语阅读讲评课高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二、教学模式构建

1.更新目标。2003版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已经过时,需要“重构基础英语教学目标”,设立“语言交流”“思维认知”和“社会文化”三个相互交叉并同等重要的多元目标。阅读理解讲评课目标也可以此为依据。

(1)语言交流目标。传统的讲评课偏重语言知识与技,能较少涉及“交流”,即使教师对讲评内容有所拓展,也是将“交流”等同为“交际”或“生存”,任务设计如西餐礼仪、酒店投诉、野营探险等,脱离学生生活及语言环境。应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思想,比如,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或事发表观点。教师评价时也要更多关注其表达的内容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准确性。

(2)思维认知目标。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李养龙等提出思辨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高层级思维活动,对阅读语篇的内容、结构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断和评价。把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通过他们对2007-2012年117份高考试卷的研究发现,目前的高考阅读理解题普遍缺少对思辨能力尤其是高层次的思辨能力的考查,建议把理解与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讲评课可以很好地弥补试题这一方面的不足,在解题的基础上对文本和题目进行拓展,读写结合,用主观任务补充客观测试的不足,增加语言应用和创造性任务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讲评课还是一个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的好机会,如能留出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变讲授式为讨论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又能产生师生思维的碰撞。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很有必要根据各篇阅读文章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思维目标。

(3)社会文化目标。社会文化目标“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信念、理念,对于社会关系的看法和为人处事的哲学,道德观念、对社会和个人问题的看法;也包括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和学习意识等”。这是讲评课经常忽略的一个部分。实际上,阅读理解中不乏主题向上、发人深省的文章,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发表观点,对学生将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达到从“做事”到“做人”的教学目标的提升。

2.精细操作。

(1)答题记录。要最大程度地提高讲评效率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要尽量详尽地了解学生做题的情况。除了获得学生各题得分情况、得分率、平均分等数据,还要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如各篇目的完成时间、不同学生做题时的优势与难点等。这些情况对备课时对篇章进行取舍、确定讲评要点、安排学生分组、设计课堂活动、编制补偿性练习,甚至选择提问人选都有很大帮助。这就意味着,学生做题时教师就要开始忙碌起来。

(2)全盘规划。高三年阅读练习多选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套卷,每份练习自成体系,这使得高三的阅读理解训练缺乏统一的目标规划,可能有的目标项目多次重现,有的项目则完全被忽略。如能用表格记录每次讲评课的教学要点,就可以做到整个高三学年一盘棋,使教学目标涵盖尽可能多的方面,避免重复。表1以2014年1月厦门市高三英语质检试题为例,记录该堂阅读讲评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设计。

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突出重点,区分详略。一堂讲评课不可能将一份练习中的每篇文章都精讲,也不可能完全地覆盖交流、社会、文化、技巧等所有目标。因此,取舍文章、区分详略就格外重要。高三的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必担心舍弃某篇文章或某个要点会使学生的复习不够全面,每次讲评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两个问题,积少成多,比杂而不精效果更好。

确定讲评重点时,一般先从解题出发,首选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再逐一突破。如“选标题”这一类题目,学生普遍觉得难度大。可以集中多道此类题目,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认识标题的特点(简短性、概括性、醒目性),掌握做此类题目的方法(找关键词、对照文章主题、体会语言艺术)。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规律自己出题,尝试从出题者的角度看问题。除解题外,还应挑选学生理解难度大的篇章讲评,帮学生总结归纳该类文章的特点,扫清理解障碍。如文学类文章应抓住文章线索,看懂具有文学色彩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议论文可以通过首尾段和各段主题句把握作者的观点;科普类说明文注意文章结构和逻辑等。此外,特点突出的文章也可精讲,如写作手法独特、结构典型、主题值得探讨、包含较多词组词块和高考词汇的文章等。一般每套题目精讲1-2篇文章,如表1所示,改份试卷的C、D这两篇文章涉及的要点较多,讲评时就可挑出精讲。

2 ) 划分小组,互补优势。讲评的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学生自主程度越大,收获就越多。根据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仅限于讲授(lecture)、阅读(reading)等低效的形式,而应该大量引进小组讨论(discussion group)、实践练习(practice by doing)、运用或教授他人(teach others/immediate use of learning)这些高效形式。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可依据学习成绩、学习特长、性格特点等不同标准将学生分组,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均能取得不同的效果。以学习成绩为依据进行分组,可促组内互助;按学习兴趣分组,让每个小组负责讲解各自感兴趣的体裁或题材的题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按学习特长分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同一道题目,可培养思维的多样性。任务的分解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助其更深入地研究自己负责的部分,又能通过信息差让学生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3)开放任务,拓展思维。置给学生的讲评任务,一般可分为解题类和拓展类两种。解题类任务侧重解题思路、逻辑推理的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对比、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拓展类任务则是对语篇的深入挖掘,二度开发,从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手法、讨论主题等方面入手,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取其精华,充实积累,实现语篇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不论哪一类任务都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维含量。教师可以给出大方向,或适当提示,但探索和思维的过程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4)细化要求,保证质量。将讲评任务分配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需要通过尽可能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来保证学生讲评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时要事先考虑到讲评的流程、时间限制、操作方式、听众反应等细节。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提高讲评质量。

根据以上原则,以下例举一次阅读讲评课的分组任务设计:该份练习由五篇文学题材的文章组成,这类题目是学生解题的难点,因此作为专项进行练习。课前教师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依据,兼顾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全班53人,分为7组,每组6-8人,其中包括优秀生2-3人,中等生2-3人,差生1-2人,每组均由一位组织能力强且较热心的学生作为组长。前五组每组负责一篇文章的讲评,另有一组专门出原创题,最后一组进行方法总结。提前三天布置任务,学生自行准备,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把关。实际操作时该讲评课约50分钟完成。表2为印发给学生的分组任务设计。

(4)课堂实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讨论、小组讲解、问答等学生自主性活动占大部分,但教师的点评、总结、解疑或引导性的提问仍是讲评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既是聆听者,也是参与者,既是接受者,也是引导者,既是传授者,也是学习者。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就需要对学生讲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预判,做足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把握住课堂的大方向,找准时机进行提升。

仍以该堂文学题材的阅读讲评课为例,在每组讲评结束时,教师都进行简单点评和总结提升。A篇讲解后,总结标题的特点及选标题类试题的答题方法。B篇讲解后,解释文章的“线索”、“结构”、“文脉”、“语言风格”、“情感基调”等概念,例举其在文中的表现形式。D篇讲解后,归纳文学类阅读篇章的类型。最后一组发言后,总结文学类阅读的难点及突破方法,并引用名人名言鼓励学生,结束该课。

3.课后延伸。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让学生的课堂所学落到实处,课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巩固。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语言知识、思维训练还是社会文化、做题技巧,甚至是心理等非智力因素,都可以通过补偿性练习进行强化和落实。还要让学生养成作摘抄的习惯,整理积累素材,充分利用阅读材料。

另外,由于学生对较长语篇的理解和对较短语篇的理解能力有质的区别,阅读长语篇更多需要对语篇的理解和处理能力,阅读短语篇则更多使用了词汇和句法知识的相关能力。因此,只读“豆腐块”式的阅读题,会使学生过多地关注语篇的语言知识,不利于构建广泛的阅读图式。要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既要读应试类文章,又要读大量非试题类的课外读物。表5列出补偿性练习的部分形式供参考。

三、结束语

上一篇:龙坪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一描写男班长的作文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