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2024-04-1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通用11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篇1

复述是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复述能力普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背诵作复述,无条理,重点不突出,没有感情,甚至有些学生在要求复述时,一言不发。

复述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能力之一,教材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要重视复述,复述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复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也不是教学活动中的孤立环节。它是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多种教学活动互相依存的教学活动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展开复述教学,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复述要求,示范复述引路

什么是复述,《教育大辞典》上的解释为“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求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语句通顺流畅,声音清楚、响亮。既可吸取课文中规范、生动、优美的重点词句,又不同于背诵。”

复述是一种表达、一种说话,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实践活动。这一转化过程,能使语言更快地积累起来。复述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更改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

对于以上的复述要求,不必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十分抽象,而应结合平时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复述能力逐步提出要求,逐步提高要求。就像写下水文一样,在学生刚学习一种复述的方法时,教师可以示范复述引路。我在教学《盘古开天地》后,给学生示范复述,然后提问:听老师讲了这个故事,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有些学生说:老师按顺序复述,先讲盘古“抡斧猛劈”,接着讲“顶天立地”,最后讲“化作万物”。

有些学生说:老师讲得绘声绘色。有些学生说:老师改掉了课文中的一些话,但表现盘古力大无穷和变化多端的关键词没有变。

这样的示范复述,既可以让学生模仿,又可以让学生在评点老师的复述中学到复述的方法。

二、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1、利用板书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板书是课文内容最凝练,最集中的体现,是文章结构的缩影。利用板书可以使学生抓住文章重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制定复述提纲,提高复述的条理性,高效率地完成复述。如教学课文《海底世界》,从板书纵向看,“提出问题———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总结全文”揭示作者思路,表现文章的主体结构;“光———声”体现了重点段“景色奇异”的层次;“动物———植物———矿产”则显示着重点段“物产丰富”的层次,与文章的脉络相吻合。从板书横向看,板书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重点,即“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在课文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先看板书,理清文章条理,再进行思考,学生就会抓住重点,把主要课文内容复述完整。

2、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人教版教材中许多课文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配上插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插图反映的往往是本篇课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学生不仅在梳理中“温故”,而且在梳理中“知新”,获取复述重点,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故事的开头部分学生很容易说清楚,后面部分“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均变成了现实的不同物体)很容易说错,对照着课文插图谈变化就很容易了。又如《酸的和甜的》一课,全文八个自然段,相应地配好了八幅插图。课文教学后,只要将画面完整地再现出来,然后提示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们会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学生们对照画面讲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复述的积极性,又可做到有条理地复述内容,与原文非常吻合。

3、引导学生由小段落到全文进行复述 小学生复述课文,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复述全篇课文,要从课文的小段落做起,再到大段落,最后到全文。复述要在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某个段落,要明确这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复述全文,要明确文章中心和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练,说话有条理。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九四一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在指导学生复述这一段的时候,首先明确这一段主要意思是“接受任务”。复述时,要围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接受什么任务来进行。然后要求学生通过以下的三个步骤进行简要复述练习。第一步是学生自己练。我提示学生先要想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等大家都明确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接受任务”。我又提示说“再想一想和主要意思有关系的话”。大家都明确了接受任务的时间---一九四一年秋,地点---狼牙山区,谁接受了什么任务---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接着,要求学生抓住课文中这几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小声试着讲。讲时,要想一想是不是抓住了这一小段的主要意思,有关的话是不是交代清楚了。第二步是听别人讲。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我指名学生站起来说,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和自己想的、自己说的相对照。第三步是师生共同讨论。在相互对照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怎样说更合适?为什么?”教室里很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生动活泼,最后一个同学是这样说的:“一九四一年秋天,日寇向我根据地狼牙山地区猛攻,七连和敌人奋战了一个多月以后,决定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把接受任务的时间、地点、谁接受什么任务一一讲清楚就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讲,听别人讲,师生共同讨论,对复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在听别人说的过程思考,在讨论中提高能力,逐步对复述比较熟了。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大段落或全文的复述。全文复述,首先在讲读课文时明确文章的中心,弄清全文的结构,还要知道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复述的时候,要有头有尾,主要情节不能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拟提纲,然后根据板书的提纲复述全文。

三、在激发、维持复述情感中积淀人格

激发、维持学生的复述热情,让学生喜欢复述,积极主动地复述,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复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使得学生在积极主动地交际中与他人分享阅读的果实,达到人格的积淀。

1、目标激励

由于当众讲述这一特殊要求,当学生树立明确的、短期的学习目标(把学过的内容复述出来)后,强烈的表现欲望会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课文。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课文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起到激励作用。因此,授课伊始,让学生明确复述课文这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2、情趣呵护

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维持与呵护,而创造性地引导复述,为复述课文注入情趣是最好的方法。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复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故事会上复述,在竞赛中复述……

3、成就强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成就感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复述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的学习动机在一次次复述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在一次次成功中得到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篇2

1. 看图式复述, 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线索

英语教材中编排了很多生动而又形象的插图, 使得教材具备了图文并茂的特点。这些图画中蕴含了引导学生展开复述的线索, 可以帮助学生在对图画直观的感知过程中降低复述的难度, 提升复述的趣味性, 调动他们进行复述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这些插图放大展示或者以简笔画的形式, 再配以适当的问题引领, 让学生边看图边进行复述, 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化的复述阶梯。

如在教学3B Unit 4 Where’s the bird?时, 其话题是讨论某样东西在什么位置, 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教师为学生呈现了桌子、椅子、门和树的画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 了解小鸟一共飞到了几处地方, 强化问句“Where’s the bird now?”来了解课文对话前后顺序这一线索。在复述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用自制的小鸟折纸模型放在图画的不同位置, 让复述增添了趣味, 收到了很好的引述效果。

2. 填空式复述, 让学生形成跳跃性思维

用填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复述活动, 使小学英语从三年级、四年级到五年级、六年级的“对话+背景”的内容跨越中充分发挥辅助作用。纯对话篇章复述较为简单, 学生很容易达成, 但是在随着相应背景知识的加入, 教学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关键性单词和句型, 复述中就要求将背景与对话进行有效的衔接。此时采用填空式的引述方法, 突出了复述中重难点, 让学生在对填空的完善中形成英语表达的跳跃性思维, 串联成为完整的复述活动。

如在教学5B Unit 1 Cinderella时, 本单元改编自经典童话《灰姑娘》, 是对话与叙述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这则童话的内容片段, 因此复述难度较大。教师在引述时采用了填空方式, 如“Sorry, I____go now.Cinderella____the new clothes and shoes.”等, 将应填上关键词汇put on、take off、have to的地方空缺出来, 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进行填充, 强化了对于这些重点词汇运用语境的感知, 让整个故事在学生脑海中串连起来, 逐步形成清晰的故事脉络。

3. 扮演式复述, 让学生适应多样化视角

复述要体现小学英语所凸显的情境性,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展开复述, 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摆脱机械、单一的复述所带来的紧张感和枯燥感。教师可以将单人复述转化为多人复述, 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复述角色, 让语言自然地融入情境中, 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复述过程中, 让他们在说与听的连贯性变换中不断地转换自身的视角, 体验与同伴间紧密配合的独特乐趣。

4. 概括式复述, 让学生加强深层次理解

概括式的复述方式, 是小学英语复述能力培养策略中最具有难度的一部分, 它要求学生不仅是对学习材料的简单再现, 而且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内容概括能力。同时, 它又是复述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可以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复述过程中, 提升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水平, 促进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整体性把握。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篇3

复述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能力之一,教材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明确复述要求,示范复述引路

什么是“复述”?《教育大辞典》上的解释为“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求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语句通顺流畅,声音清楚、响亮。既可吸取课文中规范、生动、优美的重点词句,又不同于背诵。”

复述是一种表达、一种说话,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实践活动。这一转化过程,能使语言更快地被积累起来。复述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更改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

对于以上的复述要求,不必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十分抽象,而应结合平时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复述能力逐步提出要求,逐步提高要求。就像写下水文一样,在学生刚学习一种复述的方法时,教者可以示范复述引路。

一位老师复述了《开天辟地》的故事后,问:听老师讲这个故事,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生1:老师按顺序讲,先讲盘古“抡斧猛劈”,接着讲“顶天立地”,最后“化作万物”。

生2:老师绘声绘色。

生3:老师改掉了课文中一些话,但表现盘古力大无穷和变化多端的关键词没有变。

……

这样的示范复述,既可以让小学生模仿,又可以让学生在评点老师的复述中学到复述的方法。

二、激发复述动机,点面指导结合

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复述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复述动机,当然能提高语文实践的效率。在指导复述时,要保护学生复述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注意全班性指导与个别复述能力特差生的指导相结合,注意把复述与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复述的兴趣。很多教师在学生复述时,还配上一些动作、音乐,进行有声有色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精彩纷呈。

三、循序渐进训练,不断总结方法

复述的方法有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不论何种类型的复述,都必须在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充分品味词句的基础上,体会感情,把握中心。这是复述的基础,也是复述必须抓住的几个关键点。

一般写得生动感人的课文适宜要求学生复述。复述训练要循序渐进。首先指复述训练要有层次,有如拾级登山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训练: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尽可能进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合理想象。

复述训练要循序渐进,其次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段循序渐进训练,不断总结方法。

1.低年级,以简要复述为主

低年级学生,应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一个故事,从识字课文到阅读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复述。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挂图等进行简要复述,达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2.中年级,以详细复述为主

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可引导他们围绕文章中心,进行详细复述。训练时,要让学生分清详细复述与背诵的不同。复述需要熟记,但复述并不等于背诵。背诵是对原文一字不漏、不变的陈述,是一种机械再现,而复述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在复述重点与原文一致的前提下,改变一些语言的表述方式。

3.高年级,以创造性复述为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大多是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过分强调知识,过分推崇知识,不正视接受知识主体的人。这样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势在必行。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

1、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不是机械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而是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努力创造。

2、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

3、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科技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4、教学方法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最终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教师的教育理念应当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引路人,和学生互相交换意见、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成为学生最知心的良师诤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烈好奇心,是学生肯深入思索事物奥秘的动力,是培养追根究底精神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催动下,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创新兴趣。小学生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甚至一些荒诞的想法。我们都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好奇心的氛围,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不墨守成规。让问题进课堂,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精心设问。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科学的渗透完成。一定要杜绝

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必须按教师“画的线”去走的现象,真正落实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和悬念的激发下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疑问。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三、激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在同中求异,遇问题多从几个角度思考,不被表象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的关键,加深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问,首先要教学民主,废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然、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猜想,畅所欲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个知识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课本。这就要求教师要谦虚,对于学生的发问和大胆质疑,要加以肯定,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或是一个肯定的目光,能给学生一种强悍的动力,激发起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荒唐的或错误的,也不能批评和任意抹煞。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在肯定其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上不合理的原因,再由本人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自司自明。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创新、质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

再次,在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平等性,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差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是你怎样去开采、挖掘。教师不能只关注优等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对中、差学生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其优点、特长及创新的潜能。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表扬,不讽刺挖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调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说到底,创造力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开放,促进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调查、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联想而形成的。由此可见,小学生应该多让小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我园就经常开展下列实验、创造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应做个教育实践的有心人,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总之,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对于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谈及小学生创新,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小学生年幼无知,尚不懂事,只有玩和淘气的份,谈什么创新,这岂不是夸大事态。然而,如果你做个有心人,经常留意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的言谈举止,你定会发现:在他们身上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闪现着创新的火花。不妨举这样两个例子,如:小学生在玩医院游戏时,会临时用一扇门做玩具,小医生举着衬板站在门里,病人站在门外,并用身体贴着门,这就是表示在拍片;再如:餐厅里的小顾客需要调味品时,服务员会用圆柱形的小积木凑着顾客的碗认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小学生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生的各种提问,甚至是荒唐的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小学生在思考和钻研,教师要正确引导;通过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图书、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和开展一物多玩等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小学生的想象;让小学生多参 加社会实 践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因为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讲究创新方法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是实现创 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教给小学生多种创新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方法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小学生最常用的有三种,第一:一物多玩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教师会鼓励小学生用一只皮球玩出多种花样,拍、滚、抛接、夹球跑„„一个人玩或两两合作玩等,这种一物多玩法不仅能提高小学生活动的兴趣,锻炼身体,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望。第二:组合法。不同组合也是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搭积木,同样是一套积木,不同的组合会变换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小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体验到创造出新“产品”的乐趣。由此可见,小学生可以通过搭积木、排列易拉罐等游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联想法。根据平时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偶发事件,触发创新灵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联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顿推理出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平时生

活动如:添画联想。教师可以画半个圆,让小学生添上喜欢的点、线等,并说出象什么;观物联想。教师带领小学生拾落叶,并有意引导小学生用落叶拼图案,赋予落叶一定的形象„„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智慧。

四、提高创新能力

讲究创新方法是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基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并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小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1、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可以引发小学生创新的火花,知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知识的难度、深度,而要从拓宽层面入手,从培养兴趣入手。

2、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打破教师向小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尽可能培养 小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让小学生提出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箱、评选最佳小问号等形式,形成一种能公开提问、感受提问很了不起的氛围,教师要耐心倾听、及时挖掘,鼓励和激发小学生探索的欲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帮助小学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小学生的提问,可以设法引导小学生多思考,并通过实践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去做。如:为了让小学生了解筛子的用途,我们会提供筷子、镊子、调羹等多种工具让小学生去尝试,在操作中小学生发现了筛子分物的快捷、方便。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个小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

一、充分利用课文教材,续写课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现行的语文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编写的。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知识内容,如低年级从一句完整话到有条理地说几句话;中年级训练重点为片断;高年级则将章为重点,要求文章有中心,有重点,懂得开头结尾的基本方法等。教师在时,要抓住每个写作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写作的知识与技能。传统作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质量,很多教师在确定了作文题目的同时,也规定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致使学生总是逃脱不了固定的写作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调动学生写作欲望,教师可以选取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续写,利用开放性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必须有素材,它是写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材料储备,就好像一片贫瘠的土地,永远开不出美丽的花朵。学生的作文,需要素材来构架。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帮助积累素材。要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就必须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整日忙于应付作业,对周围的事物经常是熟视无睹,更不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没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就不能发现事物的细部特征,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就不可能把握事物描写的准确度,因而作文没有新意,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不论是描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是用现成的空话套话,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任何新意,枯燥乏味。

三、日记练笔、开拓学生写作平台

学习时间有限,练笔机会少是小学生下笔生疏,写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的最大因素。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练笔,增加学生的写作机会。例如:在引导小学生写日记的初期,学生往往会不知道日记应该写什么,只是简单地进行记些流水账。因此,教师在每天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一讲今日自己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学生懂得写日记的内容和方法。可以记叙经历的一件小事、可以描写一段对话、可以写写自己的内心感受等等。既激发学生的写日记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开拓学生的写作平台,增加小学生练笔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续写课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四、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生活作文是学生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好方法。生活作文其优势在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因此也喜欢写。教师首先要尊重愿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的学生往往把不愿意口说的话通过生活作文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等形式与学生书面交谈,并给以写作上的肯定和鼓励,这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的训练。写作能力是反应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判断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在时间较少的作文课中教授学生怎么安排作文结构、怎么遣词造句、怎么点题、怎么开头结尾,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考场作文的分数。学生也是在套用老师的模式,机械的在写应试作文。尽管是得到了相对固定的分数,都是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致使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练笔机会较少,作文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6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好,而且学的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的还挺苦。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有那些呢?

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认读时,必须要逐字逐句的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

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的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的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

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针对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的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对每首诗词拓展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形成了。

第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选好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

大量的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课程标准》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授人以渔

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

久,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1、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一点上,我是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来阅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他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来读,考试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2、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4、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5、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因此,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要经常给学生讲积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向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在积词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那些是该积的好词,我们就应该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那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累本上的新词,应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们就加上红圈圈,并在班上朗读。要求学生不但要写得出,写得快,还要写得通,写得美。

6、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读完《风儿在哪里》后进行续写,读完《师恩难忘》后仿写一篇《我的老师》,学完《莫

高窟》后仿写一篇游记。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7、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设友公社文章阅读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的阅读。

(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述课文,事半功倍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Reading”部分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每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都会在“Reading”部分呈现。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阅读不仅在整张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阅读的难度也在逐年递增。因此学生对于“Reading”部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单元的教学。

一、复述课文的优点

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英语的知识点,通常都会选择最直接的方式———背诵“Reading”。不可否认,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解题能力,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背书是让他们最头疼、最排斥的方式,当然也更费时间。所以,笔者推荐用复述“Reading”的方法来代替简单枯燥的背诵。那么,复述课文有哪些优点呢?

1.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的课业繁重,尤其对于不喜欢背书的学生来说,机械的死记硬背会让学生反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在教师和家长的严格督促下也会任务式地完成背诵,可时间一长,加之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容易遗忘。

2.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复述课文不等同于简单的背诵。复述是一种综合性较强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形式,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进行重新认识,去获取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学生可以不受课文特定句型的约束和限制,可以使用便于自己理解和记忆的句型,这不仅方便学生记忆,而且也不容易被遗忘。

3.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目前,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哑巴英语”的现象,许多人学习英语只停留在“纸上谈兵”,不能很好地运用于日常的口语交际中,尤其体现在“人机对话”的口语考试中。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如果学生不能将句型灵活用于口语表达中,对学生来说也就失去了学习语言的意义。

4.有利于及时反馈

复述课文从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它融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体,使教师能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和漏洞,及时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复述课文的具体运用

那么,如何将复述课文具体运用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1.对照图表复述课文

英语课本中有很多的图表不仅是为了讲授课文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利用图表复述课文内容,能够让学生对故事梗概有一个形象化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发挥适当的想象,说词、连话、成句,而后连成一段文字。

例如教材8A第五单元“Reading”部分讲述的是熊猫宝宝———希望的成长过程。在文后的练习题B2中陈列了六张熊猫宝宝各个时期的图片。首先笔者将学生三人分为一组,三名学生成绩高低不等。然后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让成绩较差的学生找出每张图片对应的阶段,如:1day ,10 days... 让成绩中等的学生板书各个阶段的关键短语,如:a white mouse, for the first time...最后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将短语连成句子,再一起合作将句子连成一段文字。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一些句子分割或组合成便于自己记忆的句子。这样不仅兼顾了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又实现了教师的分层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抓关键词复述课文

在抓关键词复述课文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圈画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在复述时会由这些词勾起对文章的回忆。

例如,教材8A第七单元“Reading”部分是一首关于季节的诗。学生对于英语诗歌接触得较少,却很感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和学生共同合作列出每个季节的关键词和押韵的词(如下表)。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这类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条理性,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归纳总结写作思路。以教材8A“Reading”部分为例,课文讲述的是“我”经历了一场发生在台湾的地震。笔者引导学生从事件顺序方面着手,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将文章分为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三部分。所以,学生的复述如下:

It was two o’clock. I was sleeping, Suddenly, I felt aslight shake.

First, I heard the noise like bombs under the ground.Many people screamed and ran out of the building in alldirections. Glass and bricks began to fall down. The wallscame down too.

Then, I couldn’t see anything and I felt nervous becauseno one was near me. I told myself to came down since I wasalive. I shouted for help, but no one came.

Finally, I tried to find my way out. I screamed andpeople heard, I was safe.

通过抓住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使学生复述的思路比较清晰。

借助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复述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63

众所周知,复述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学习中,由于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所以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复述,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按照不同情节进行复述

现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都精心选择了一些精彩的阅读材料。虽然小学英语的阅读比较简单,并且选择了一些形象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但是在组织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时,我们应按照不同的情节让学生结合想象、自由发挥。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中的“Story time” 一节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本节学习内容,利用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情节是“星期六上午一家人都在忙碌,只有蒂姆和狗在睡觉”。这些生活情节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可把这些生活情节提炼出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比较具体的认识,然后再围绕着生活情节进行思考,组织语言进行复述。有学生说:“In Saturday morning,my family are busy.I help my father clean the car.My mother cook breakfast for our family.Helen clean the living room.Only Tim sleep in the bedroom.”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复述得非常完整、具体,成功地转变成自己的语言,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看来,复述离不开课文的情节,小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出不同的情节,帮助学生理清复述的思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复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语言表达情境,激发学生复述欲望

语言表达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而复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教师应借助教材中的插图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情境,让学生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从而产生复述表达的主观意愿,进而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中的“Story time” 一节内容时,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去学校的交通方式,如坐公交车,步行,坐出租车,坐地铁。学生结合生动直观的图片,并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复述。如有学生说:“Su Hai come to school by bus,because he lives far from school.Yang Ling come to school on foot,because she lives near school.Liu Tao come to school by taxi,because his father is a taxi driver.”学生完成了复述之后,教师让学生指出复述中的错误,有学生提出“come”都应该用“comes”,教师表扬学生听得认真,再次强调单数第三人称后的动词形式问题。

由此发现,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复述氛围,创设有效的语言表达情境,可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复述,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借助关键语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复述

在小学英语的阅读材料中,有很多关键性的语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学生进行复述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对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让学生模仿、加工,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语句进行语言表达。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中的“Story time ”一节内容时,教师帮助学生抓住了几个生病的关键词,如headache, feel cold, have a fever,take some medicine.学生在这些关键词语的提示下,顺利地完成了复述。“I feel cold and have a headache,so I see the doctor. After check,the doctor tell me that I have a fever,I should have a rest and take some medicine.”教师表扬了学生的积极表现,增强了学生应用英语表达交流的信心和能力。

由此说明,教师找出英语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为学生的复述进行必要的提示,可有效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这些语句,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树立学生语言表达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复述不等于背诵,它是学生创造性应用语言的过程,其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处不言而喻。教师在组织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时,要加强复述过程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复述中锻炼,在创造中提升综合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9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什么,一旦养成习惯,那就容易多了,所以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就必须注重培养,从最简单的.、孩子们喜欢的阅读童话开始。每个年级要根据阅读能力和教学侧重点不同培养不同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习惯逐渐养成,也学会了阅读。

二、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习惯要有时间保障,只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保证有效阅读,从一年级开始,每天必须保证学生有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三、阅读后有交流平台。

不能只读,在读后还必须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感受的平台,让学生说说阅读后的收获,才能确保阅读的有效性。低年级从读故事后讲故事开始,再到复述内容,高年级可交流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等,仿写、缩写、写读后感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交流活动也可深入开展。

四、养成积累的习惯。

不但要读,在读中还要学会积累。从简单的字词好句积累开始,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自己积累。在阅读之后还可进行仿写,对阅读、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要引导学生阅读。

读书要有目的,不同学段、不同年级,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的书籍,让学生有据可依,不要盲目乱读,既费时间又无效果。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细读、精读、粗读、略读、默读、朗读等,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六、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篇10

如何培养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故事等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求知的欲望才会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一方面,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语文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避免因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度,而出现使他们经常受挫的现象。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且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为基地,引导他们向语文方面迁移。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考试分数对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学习负担过重,分数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所学词语,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把词语抄写十几遍或几十遍。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无效的练习,做到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分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积累、感悟、运用的欲望。

2、创设情景,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开发潜能上来。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乃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中,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春景仿佛一幅幅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通过诗句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景。比如:我在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一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以及诗人与主人的深厚友谊,我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诗人与朋友“把酒话桑麻”时的情景。他们除了“话桑麻”,还说了些什么?诗人为什么还要“还来就菊花”?学生思考后,有的说:“诗人还与主人说起了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有的说:“诗人与主人谈起了往事”;还有的说:“诗人不请自来赏菊,说明他爱菊花,同时也说明他以前也许与主人一起饮过菊花酒。”创设情景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在我的实践中,我认为在课堂中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主动质疑是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

古人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是疑。过了这一番以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著名教育家费科夫也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早已证明,只有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才会有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发明创造的出现。要激发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探求新知,促使其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认为,就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质疑”,从而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疑”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中不懂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以待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引导学生质疑,就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促使其发问,让他们在“思”和“问”的兴奋状态中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他们提出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气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揭示规律,为学生质疑问难引路,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作为现代文学旗手的鲁迅,其作品的思想与技巧确有高人一筹之处,然而,有时又很令人费解,同学们在阅读《孔乙己》时,一定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现在不妨把它们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于是,同学们就会提出诸如以下许多问题。小说开头为什么介绍鲁镇酒店格局?“我”是鲁迅本人吗?作品写“我”的意义何在?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这样,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就会主动地思索、研究,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然,引导学生多疑多问的方式也非常丰富,它涵盖文章中字、词、句、篇的任何一方面,既可以个人提问,也可以小组质疑 ;既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报告。总之,让问题走进课堂,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大胆发言,抒发心声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的重点。

现实生活中,面对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有许多种解决办法。更何况有人说过“人的创造力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扩散思维,强调思考问题时要有高度的自主性、独我性,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个性特长、个体优势的独立创见,不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而是多元化寻找问题信息并个性化地予以表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束缚,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抒发自己的心声。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自由想象,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探求志向,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而思维的自我完善甚至灵感与创新的火花,将在自尊、自信的背后闪现。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归纳主题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写作本文时的社会背景。学生会通过想象和联想,得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看法。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探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扩散思维能力和个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又一重要手段。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有课内与课外两条渠道。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手脑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呢?一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朗读小组、作文小组、书法小组、读书角等,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二是开展多种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优秀作文展览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三是有控制地有选择地将千姿百态的社会信息引进校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五光十色的社会,让他们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如开展野炊、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身从事改造世界的实感,体验和确认自身的创造力。比如在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活动课中,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让学生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摄像机),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及成因等。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第四组:欣赏、评论关于雨的歌曲──尤其是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搜集相关作品,分析它们是怎样写雨、唱雨的;第五组:举办雨景摄影展、绘画展。可以诗画相配,增添情致。这样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又是独立自主地开展,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活动中,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从而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篇11

关键词:问题提示;情景设置;创新形式;复述能力

农村任教多年,觉得“复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突出薄弱环节,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复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人意,以背书代替复述是普遍现象,学生在公开场合、正规场合发表意见的能力更差,这同新时期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传输信息量扩大、语言机智要求高等人才要求很不适应。原因一在农村初中,老师上课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对语文知识和考试技能的训练上。学生就养成了在课堂上老师讲,自己听的习惯。学生记的日记千篇一律是今天上什么课,放学后干什么,谁与谁吵架诸如此类的生活录像式的写法。小学毕业前,还有25%的学生经常考不及格,个别人竟然不能读完整个句子。原因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教不重学,重考不重说,加上指导复述耗费时间多、见效慢,害怕影响教学进度,追求短期效应,以中考“试题”作为教学的方向,忽视“复述”的作用。原因三是《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中的“讲述”、“复述”、“转述”等教学目标,在大多数课堂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以“复述”为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很少引起教师的重视和研究。

如何改变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呢? 笔者参加2014年国培过程中,反复聆听了北京师大郑国民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进一步懂得在精读阶段,必须设法激活文本的全部话语因子,让他们代表作者(或编者)与学生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就要重视复述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参加中考评卷及任教以来的一点心得,我决定以强化复述训练为出发点,以培养语感和写作能力为核心,竭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复述能力。

一、利用问题提示法,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文精设为一些小问题,而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根据这些问题来自主阅读文章,找出答案。当学生找出问题答案后,则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而后教师可提出有关问题,以检测同学们的自主阅读情况。同时,师生共同纠正不正确的回答,并板书关键词。

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梯度性与层次性。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提示一些体现主题思想的问题,而后提出其它问题。如在教《少年爱因斯坦》时,我设置问题探究“概括全文,分析小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回答,通过如此提问,可帮助学生更透彻、更深刻地感知与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在同学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短文内容,要求他们跟读一遍。之后要求学生不看书本,根据黑板上的一些关键字词对短文内容加以口头复述。或进行小组复述比赛,比比哪组学生表述的内容更贴近原文。在学生口头复述之后,教师需要指出并引导学生改进存在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书面复述,完善口头复述内容。当学生复述表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同桌或者小组互评、互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设置情景法,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在课前三分钟的情景导入教学中,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的自述内容——让学生复核推荐的优秀日记(课代表组织学生在课下评选出的优秀日记)、即兴介绍事物、美文、积累的内容、名人名言,歇后语,熟语,文学常识,古诗、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买物品、迎客人、向教师请假、上学路上的新鲜事等等,自述形式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对话、自由插话。在训练中教师重视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自述训练能培养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质。复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心。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空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创新多样复述形式法,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材料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善于独立思考,能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出自己的体验结论,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复述中掌握规范化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读所感,也有助于从小培养创造素养,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创造才能。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复核课文。如讲课文《木兰诗》、《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天净沙秋思》时,改变课文的文体形式,如文言改变为白话文复核。第二是改变课文的体裁。

上一篇:工程增补协议范本下一篇:公务员任职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