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

2024-05-03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精选9篇)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 篇1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__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 》。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2.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

(1)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_________

(2)人恒过 过___________

(3)衡于虑 衡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___________

3.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温故而知新

D.一年归,妻跪问其故

4.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参考答案:

1.轲、论语、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

2.(1)违背(2)犯错误(3)通:“横”,梗塞,不顺。(4)在里面,指国内。

3.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及答案 篇2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10.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篇3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衡于虑( )

(3)必先苦其心志( ) (4)人恒过( )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从)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案

【小题1】(1) 被选拔 (2)通“横”,梗塞,不顺 (3)使……痛苦(使……困苦)

(4)犯错误 (4分,每空1分)

【小题1】D (2分)

【小题1】(一个国家),内部(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在国外)没有势利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子意思表述完整到位,语言通顺即可)

【小题1】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解析【小题1】解释下词语的意思,注意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2)衡于虑(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 )

(3)必先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困苦 ) (4)人恒过(犯错误)

【小题1】对词的理解的考查。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没有实在意义)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入:(一个国家),内部。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外部(在国外)。恒:常常。

生于忧患死于安阅读以及答案 篇4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以后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小题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答案

【小题1】(2分)孟子(1分)儒家(1分)

【小题1】(3分)在内心受到困扰,在思路上受到阻碍,然后才有所作为。

文言文阅读《劝学》题目及答案 篇5

【小题1】给划线句子断句。(1分)

【小题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1分)

驽马( ) 镂( )

【小题3】“蚓无爪牙之利”却能做到“六跪而二螯”的蟹做不到的`事,为什么?(1分)

【小题4】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答案

【小题1】故不积蛙步 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小题1】驽马:劣马,跑得不快的马。镂:雕刻。

【小题1】蚓“用心一也”,蟹“用心躁也”。

【小题1】学习要注意积累,坚持不懈。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 篇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A.秣马讫,命随入室 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 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 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 解事:通情达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 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

3.以下6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岳钟琪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①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 ②岳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表卧。③解腰下佩刀授之。 ④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 ⑤岳命竿三头徇。 ⑥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人。

②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③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参考答案:

1.B(旋:马上,立即)

2.A(A中两个“遂”皆译为“就”;B中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是介词“因为”;C中前一个“则”,是“就”,后一个是“但是,却”,表转折;D中前一个“乃” 是“于是就”,后一个是“才”)

3.B(其中(①④明显不能体现岳钟琪的胆识与谋略,只是在直接陈述事实)

4.C(“巧妙利用了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错,原文“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应是罗卜藏丹津与其母、弟间的矛盾)

5.①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擅长跳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

②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③骡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被歼灭了。

附:文言文翻译

康熙戊寅年间,噶尔丹被朝廷打败并死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接受朝廷辖制,被封为和硕亲王。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罗卜藏丹津自己认为青海、西藏过去都是他们的领地,企图恢复先人基业。正赶上世宗刚刚登上皇位,他就在雍正癸卯年发动叛乱。世宗命令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让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讨罗卜藏丹津。

吴地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强横无礼,喜好勇力,被仇家诬陷为太湖盗,逃亡塞外,跟随蒙古健儿干盗窃马匹的勾当时间很久,于是自已也就非常喜爱马。一目,他看见岳钟琪骑的是一匹名马,于是就在夜里翻墙跳入藏匿于马厩中,准备盗走那匹马。不到三更天的时候,岳起床巡视,亲自喂马,某不能继续隐藏,被擒拿。岳上下打量他并问:“你是行刺的还是盗马的?”某回答说:“盗马的。”岳又问:“你是白天擅自闯入的还是夜里翻墙而入的?”回答说:“翻墙而入。”岳微微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喂完马,岳命令他跟随进入房中,赐给他一杯酒喝,随后脱下衣服休息。天刚亮的时候,岳起床,招呼盗马人一同去大将军府,岳先进入大将军府,过了好久,有人打开军门高声传呼:“岳将军的随从某某,接受赏赐担任守备一职,应当效力于将军部下。”岳钟琪很快走了出来,上马回头对他说:“壮士好好努力吧,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等到岳钟琪征讨西藏时,吴人某也从行。傍晚时,岳站在营门,下命令说:“这次出征并非征讨西藏,而是因为青海首领罗卜藏长入以来就应当要受稽朝廷的讨伐,昨天他的母亲和他的弟弟红台吉两个首领秘密来函乞求投降,机不可失。”于是拿出珠宝一袋,黄金二饼,回头对吴人某说:“先派你去把叛贼的母亲召来,叛贼所住的帐篷,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能善于逾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叛贼营中有四顶帐篷,上面挂有三盏红灯的,是他们母亲的,对面的大帐中住着罗卜藏,左右的大帐分别住着丹津、红台吉二个敌首。珠宝和黄金将要作为对他们的犒赏。这是重大的事情,你要好好地去干呵。”解下腰中的佩刀交给了他。

某接受命令出营,天降大雾,走了三十余里,到了叛贼的网城。腾身越入,见大帐中灯烛明亮,叛贼母亲坐于上座,二个敌酋侍坐一旁,他们见了吴人某大声喝问:“什么人?”吴人某说:“年大将军认为阿娘通情达理,知道事情的顺逆,所以派奴才我来问好,带来宝贝奉赠阿娘黄,金二饼馈赠给两位台吉。”二人听说以后,非常高兴表示感谢。吴人某于是就骗他们说:“将军在十里外的地方等待阿娘,阿娘赶快去吧!”三人面面相觑有些犹豫,他解下腰中佩刀厉声说:“去就要快去,如果不去,我还要回去禀报将军。”他们的母亲说:“好一个蛮子(北方少数民族对当时南方人的称呼),我们一起走吧。”翻身上马,争二酋以及随行十余个骑兵同行,走了不到十里,岳来迎接。很快,前山火光起,两边山道的大炮击发,清军斩杀了叛贼母亲与二个敌首领回到军营。第二天,密探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经逃往准噶尔部落,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 篇7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_________________ .A.舜发于畎亩之中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4.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______ .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

2.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B.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 .

答案:1.①被举用,被选拔 ②这(个)③“用来”或“用来„„的(方法、过程、手段)”

2.A 3.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4.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5.A、D 6.D 7.(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臣子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侵扰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8.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9.举例论证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在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

2009年山东济宁卷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①②③④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5.6.7.8.9.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①常常 ②拿起 13.①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4.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5.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2008年浙江衢州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必先苦其心志().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曾益其所不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①(被)选拔 ②责任(使命、任务)③使„„痛苦 ④被了解(明白)17.D 18.⑴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⑵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008年贵州贵阳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而死于安乐也。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⑶衡于虑().2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5.《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

③人恒过 过:__________ .

19.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_论据。作者从个人_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__________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4分)21.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

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邦:国家。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①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②曾:通“增”,增加 ③过:犯错误(4分)2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3分)22.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分)23.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分)

2007年吉林长春卷

22.孟子是_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1分)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⑵空乏其身()..

⑷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战国 儒 23.⑴被起用 ⑵使„„穷困缺乏 ⑶通“横”,梗塞,不顺 ⑷被了解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5.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26.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 篇8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23、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分)

2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25.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2分)

27.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3.(2分)半野园的概况(1分)文章写作缘由(1分) 24.(3分)C 25.(2分)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 26.(2分)如:委婉含蓄、借题发挥等 27.(4分)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参考译文:半野园,是离世的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陈相国已经离世,到现在十几年了,半野园已经荒废成为别的用途。但是园中鲜花草木的荟萃聚集,就足够用来消磨时光;栏杆门栏的曲折迂回,就足够用来抵御夏天闷热的雨水而生成清凉的微风;亭台楼阁的高大迥异,就足够用来牵引出西山的凉爽空气,就象相国在的时候一样。

庚戌年的春天,我的朋友杭君一家许多人来到京师,暂时住在半野园里。我数次到杭君家做客,环顾(多次)来认识半野园的大概情况。而在这个时候,杭君的同乡中有一个陈君,也暂时住在这里。不久之后,陈君就要到粤西去任官职,但是不能忘怀这个园子,就命令擅长画画的.人为这个园子做图,并且通过杭君邀请我写文章来记录下这个园子。

天下的山水,大多汇粹聚积在东南边,但是京师的车马喧嚣,做客游玩的人常常萦绕着郁闷的情感,不能无视对故土的思念。陈君的家在杭州,西湖之美景天下第一。放弃它们而来到京城,他应该是不屑于这个园子的;但是徘徊留连它到了不忍心离开,那么陈君对于为官之道,他一定有不同于一般官吏的为自己着想的想法。虽然是这样,为官的人应当清贫,居住在破陋的巷子里,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也应当满足了;偶尔到了富贵的家园中,看见了亭台楼阁、栏杆门栏、鲜花草木的美丽,心中高兴并且十分羡慕。有一天得志的时候,想要放纵一下自己的欲望,就到了剥削百姓民生而不闻不问(的地步),这和那些闯进票号拦路抢劫的人幽深么区别呢?如果这样,陈君他羡慕相国的家业却不羡慕相国为国家做的贡献,也是可以的啦!

★ 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 成大事者需有勇气

★ 阅读《大风》训练题目及答案

★ 文言文太守之乐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 《站成一棵树》阅读答案

★ 干大事也要拘小节美文摘抄

★ 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圣诞节与老妇人篇

★ 垂柳阅读题目和答案

★ 洗澡阅读题目和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9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为句子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过也,人皆见之。( )A.拜访B.犯过错C.过错

(2)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仰望B.改错;敬仰C.改错;仰望

(3)子在川上曰。( )A.河边B.船上C.四川境内

(4)德之不修。( )A.助词,的B.主谓之问,无实义C.它,代词

(5)是吾忧也。( )A.表判断B.这C.真实

(6)知者不惑。( )A.知识B.知识分子C.聪明

2.写出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同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它。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味没有畏惧。

C.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知道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参考答案:

1.(1)B(2)C(3)A(4)B(5)B(6)C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上一篇:阿迪达斯广告观后感下一篇:我爱我美丽的校园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