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2024-04-15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共11篇)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1

工 作 总 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不断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这一学期里,我有计划地带动老师们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读本,并让老师们在课堂中进一步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现我把一学期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回顾。首先,2011年9月,本人参与学校组织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活动,从中,本人知道了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法制教育渗透的学科。让我进一步知道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宏观的渗透方法。第二,正因为在上面两次培训活动中,本人深感,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导主任,不但自己要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要组织老师们学会必要的法律知识,让老师们教给学生,让学生懂得法律,增强法律意识,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我就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教师法制常识分册)、《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培训手册》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了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为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确立了方向和明确的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在本学期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面还不广。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发现,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很多,且种类繁杂,所以目前我们学习的法律知识太少了,根本满足不了现状。

2、在集中学习中,缺乏对相关法律案例的讨论不够,对于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及案例讨论太少,这样也就失去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经验。

3、没有学会“走出去,请进来”,实地观摩他人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方法的机会太少,缺乏交流与讨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存在于上面的问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一是本人平常的业务事情多,集中老师们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太少。二是本学期学校的活动多,特别是“六·一活动耽误了老师们很多时间,导致了老师们找课赶课的现象产生,因此没时间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在主观方面,主要是年龄大了,本来有时是可以挤出些时间来研究的,但精力不佳。作为一个学校的带头人,如果不组织老师们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不多组织老师们多上一些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公开课,是不能答到目的的。因此,我必须解决好以上的问题。第一,在搞好自身平常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组织教师们加强学习方方面面的法律知识,这样老师们才拥有足够渗透的法律知识。第二,学会”请进来,走出去“多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多和别人交流、讨论、研究、然后结合自身学校实际不断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第三、坚决做到不怕别人说自己的闲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2

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黄金阶段, 而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开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维系孩子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有着重大笔墨。因此,德育历来都是我国教育中的永恒主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文明习惯以及法纪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因此,所有的学科中都容纳了丰富的德育材料。其中语文为最,语文中的德育内容充足多彩。她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世间最美的情感;用最纯真的文字,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将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

二、教程目标

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制订了本学期详细的教学计划,意欲做到德与智的平衡发展。

1.从根本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动员学生读准书、写对字,说标准的普通话。

2.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 , 让学生把握大自然、古诗、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崇敬古人、热爱祖国的意识。

3.在落实学科教育规划的同时 ,开展德育工作 ,引导学生领略道德的天地,感受人间真善品质,使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4.加强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关注 ,帮助一些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并有可能走向歧路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的阶段安全度过,并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永远健康的心理及品质。

三、实施方案

1.坚持德、智结合的原则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 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做到德、智结合,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这种文字优美和感情真挚的课文时,可提前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感情,然后指导朗诵。在朗诵中,引导学生欣赏领悟,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感受,获取真谛。最后加以补充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培养学生真挚感情,确保德育功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在德育过程中也是真理,是受教育者晓之以理的关键。在那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方小小的感情天地,教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渲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特有的真善美,进而培育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祖国的热情。

3.深挖教材 ,加强品德教育。教材中的德育 ,往往隐藏在文字深处,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开发力度,从中挖掘研究,号召学生与我们共同一起欣赏品味,理解字、词、句所引发的深思。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体会其独特技巧的妙处,引发更久远的深思。

4.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在课下开展另类形式多样的有关活动,既是对语文专业知识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又一方式。诗朗诵比赛、辩论会、演讲赛、成语接龙、手抄报大赛等,都是较为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感受团体的重要性。各个专题的项目也有针对性的效果,例如,赞美祖国的诗朗诵或演讲赛,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5.课外辅导中进行德育。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对那些较吃力的学生多给予帮助。批改作业,补课辅导。这弥补了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憾,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德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而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德育寓于各科之中,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怎样,都应发挥语文对德育的工具性, 利用语文的独特魅力, 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新时代的栋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家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这个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把道德教育置之为更加重要的地位。而漫漫人生路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个人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对新时代的全民素质甚至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语文,作为小学学科中紧系道德教育的一门学科,对德育自身的渗透起良好容纳作用,是小学德育工作中关键性工具。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 篇3

利用教材的编排渗透

教材的编排蕴含着丰富的显性和隐性的心育因素,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育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内容,可以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数学教学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音乐、美术教学可以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心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圳练,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小组探究、游戏等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严密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的合作心理和成功心理等。

利用开展的活动渗透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选择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堂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探究、坚持和精细等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明确目标,激活思维,从而达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目的。

利用营造的环境渗透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学科渗透的有力保证。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合适的课堂用语,展现亲切的教态,往往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将质疑升华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利用学生的兴趣渗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兴趣在学习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学习最好的营养剂和动力源。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对象高度注意、认真观察、积极探究,并且想方没法去克服困难,乐此不疲。相反的,如果对学习毫无兴趣,则很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快乐地学。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优化心理因素、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学科竞赛,进而激活学生适度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动机水平。

利用评价的方式渗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的形成:”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应学习活动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深刻的正向或负向影响。不少研究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因此,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让更多学生进发出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其次,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其意志品质。

总之,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心育辅导的重要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让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又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心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4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要抓手,以书法和说话“两课”研究为重点,强化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整体推进,促进“减负增效”的落实,促进集团内五所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重点目标

1.深入把握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

2.实施书法和说话“两课”校本研究。

3.进行主题研课活动,完善语文教学模式,并在集团五所学校推广运用。

4.构建市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共同体,力争在市监测中提升质量位次。

三、主要措施

1.组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研读、交流活动,对照课标精神,针对目前集团内学校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主题研讨,探寻改革策略。

2.以课堂为主要抓手,围绕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年度主题“每周研课”、“每月开放”活动,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升教学质量。

3.以备课组为主体,成了市学科质量监测共同体,深入钻研教材,罗列知识点,发挥团队力量,提升集团学校整体监测成绩。

4.开展书法和说话两课研究,将“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语文学科研讨重点,针对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薄弱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升。

5.开展书香校园课外阅读研讨活动,拓展学生阅读面,丰富学生积淀,营造文化校园。

6.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语文学科活动形式,在语文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月度安排

八月份

1.制定语文中心教研组计划。

2.调研集团各校语文学科教研情况,布置本学期中心教研组主要活动。

3.召开集团各校教研组会议,统一落实教研活动安排。

4.组织集团五校教师“一案四段”教学模式备课培训。

九月份

1.各校组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研讨活动。

2.组织集团内五所学校学习新课标反思小结竞赛活动。

3.正常开展“每周研课”活动。

4.启动书法和说话“两课”研究。

十月份

1.组织集团五所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

2.各校围绕课堂模式,结合“每周研课”进行模式推广研究。

3.组建迎市质量监测共同体,根据考试形式,罗列学生必会知识点,实现资源共享。

4.调研书法和说话两课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商讨下一阶段实施措施。

5.组织高年级学生“爱我中华”演讲活动。

十一月份

1.迎扬州市质量监测,组织复习观摩课研讨。

2.配合做好扬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活动。

3.正常开展“每周研课”活动。

4.组织学生“我喜爱的一个故事(一本书)”讲故事比赛。

5.组织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专业阅读沙龙。

十二月份

1.教学模式落实情况调研。

2.对照课程标准,交流一学期来教学方面的问题或困惑。

3.正常开展“每周研课”活动。

4.分年级组织迎新年故事赛、课本剧表演等说话类活动。

5.组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元月份

1.复习课研讨。

2.结合春联书写,开展学生书法展示活动。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5

实施计划

为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黔南教办发[2011]32号》以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努力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二、成立综合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李术林

成员:彭德亮

郭思勋

陈德芬

陈德勇

潘贵娥

苗晋黔

参加行政领导:余世敬

三、制定计划

1、综合教研组制定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2、各综合科老师每学期制定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四、实施办法和相关要求

1、教研组、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 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从今年10月起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

2、各综合学科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3、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知识竞赛等方式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有效扎实推进。并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中做得好、有效果、法制教育优质课评比有效果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或推荐上报参与评优。

4、教研组、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中对本学期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小结,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两篇,反思两篇。

5、学校根据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情况进行检查。

大方五小数学教研组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6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小学语文学科研训工作以“学科发展三年规划”为蓝本,以县研训中心计划为主导意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进行。仍然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行课外阅读”为工作重点,继续倡导“一篇课文两课时完成”,实施在此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进行全面推广。继续进行语文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包括作文教学整体化的研究,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互补共进的研究;关注课堂教学细节,读写结合指导策略的研究;加强学业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进一步加强语文考试的研究。全面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给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二、工作内容及重点:

1、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任务,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行课外阅读。

2、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发现和培养学科教学骨干教师,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3、根据上级有关活动精神,切实组织好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其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行课外阅读是本学期教 1

研工作的重点。

三、工作措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1、抓常规,促教改。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重视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问题研究,及时反思,作好记载,提倡写教学工作日记。

2、融科研,促教改。以教研活动为契机,力求在教学调查,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均以主题为统率,使教学研究和学科科研在最大程度上融合。

3、继续倡导“一篇课文两课时完成”,分层次有重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进行全面推广。

4、以“评价”为引领,整体推进课外阅读。

5、结合县级主题研训活动及协作区活动,全面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

6、重视写字教学与研究,加大对全体学生书写质量的督察。

(二)加强实践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老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作适当修改,保证提前备课,做到有记录、有成效。

2、语文学科组的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实践经验交流,根据教学实

际,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努力做到内容、人员、时间的具体落实,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通过互相听课、上公开课,评课与反思,互相交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使自己逐渐成长,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三)、培养学科骨干教师方面

1、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考察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获取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回校后通过上汇报课等形式,促使其更好地吸收内化。

2、要求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承担一个以上县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驱使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熟悉教育科研过程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素养。

3、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四)、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方面

1、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指导作用,力争做到“三主动”:主动适应、主动深入、主动服务;“三注重”:注重学习、注重形象、注理效率。在各级各项教学评比中,充分发挥“扶”与“托”的作用。

2、为促使我校四十周岁以上教师的研训热情,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一次40周岁(包括40周岁)以上语文教师的一轮课堂教学大赛初赛。

2、在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中,做到“责任落实到人”,集中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团结协作,共育成果。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课堂教学模式全员培训;

2、参加南京市加强课前预习活动

3、制定班级课外阅读计划并施行;

4、组织一次课堂模式研讨校级主题研训活动。

十月份:

1、参加课堂模式研讨县级主题研训活动;

2、学科带头人校级评选;

3、组织一次课外阅读课研讨主题研训活动;

4、协助教导处做好五认真月查。

十一月份:

1、组织40周岁教师校级课堂大赛;

2、组织校级“习作教学、解读文本”研讨;

3、期中检测。

十二月份:

1、组织一次课外阅读交流课课堂教学观摩;

2、镇级读书手抄报评比活动;

3、参加协作区活动(课堂模式研讨)。

元月份:

1、教研工作总结;

2、期末考试。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7

2013年春季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纳教字[2011]75号、纳教字[2011]122号文件精神和有关会议精神和《新房乡教育管理中心2013年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巩固提升阶段,为把此阶段的工作做好,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执行《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深入开展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守法意识。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肖仕华(校长)副组长:王

毅(德育主任)

彭俊枫(教务主任)

艳(语文教研组长)

李姿琼(数学教研组长)

磊(综合教研组长)

成员:周开忠

李 品

王兴海

彭泉贵

郝行军

张清捻

刘 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务处,由彭俊枫同志具体办公,王毅、左艳、李姿琼、谢磊协助负责此项工作的抓好抓实。

三、工作任务和目标

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达到三个100%:即学校100%的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100%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100%的教师参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2、拓宽学校法制教育渠道,使法制教育工作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上实现创新,形成鲜明的法制教育工作地方特色。

3、完善在校学生的知识,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

4、促进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法制素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

年学生违法犯罪。

三、具体渗透的法制内容

(1)初步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

(2)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3)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4)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懂得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5)懂得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重了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6)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含义,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7)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四、工作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列为研究内容。

2、整合性原则

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教育内容,使法制教育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3、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既要遵循思想

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

4、情境性原则

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五、工作措施

把学科教学渗透教育工作纳入考核教师教学工作之中,确保实际开展和保证渗透质量。学校在业务检查中随时抽查此项内容.并以优质课、示范课、达标课等为载体,全面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六、工作方法

1、开展专项工作的教师队伍培训

对学科教师、法制教育辅导员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培训,主要在语文、数学教师中培训,培养、壮大和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明确专人抓好此项工作,在3月底参加新房乡教育管理中心的培训,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2、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3、在情境中渗透。课堂上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就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5、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6、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践中,要注重经验总结与交流。选拔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能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以及学科特色,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所教学的内容,挖掘教材的法制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必须努力挖掘教材中极为丰富的法制资源,恰当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当好渗透法制教育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7、找准“渗透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8、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9、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七、工作要求

1、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体现在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

2、学校教学常规要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当做检查的内容,学校领导或分管领导要深入课堂,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

3、加强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研究,做到有记录。

4、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优秀论文或心得体会的评比。

5、学校的此项工作要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总结。

八、主要活动的开展 3月:

1、制定学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2、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乡级培训和校本培训。4月:

1、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实施、研讨。

2、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调研、指导、督查。5、6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优秀论文或心得体会的评比。

7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半年工作总结。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8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质量兴校战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彻底改变我校教育质量落后的面貌而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2016学年下学期以来,由于我校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学常规管理执行不力不够,加之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老化,导致我镇小学连续两学期出现教学质量明显下滑的趋势,部分科目已下滑到全区倒数一、二的水平,严重影响了我校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声誉。如不努力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下滑趋势依然延续存在,已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诚心邀请区教育局以及区教研室的领导、老师到我校进行全学科指导工作,争取通过我们的通密合作以及区教研室领导和教师的指导,改变我校部分学科、部分班级教学质量落后的面貌,争取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具体措施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中心教研组、校点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学督查、考评指导小组,负责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考核和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对限期不完成整改的将严肃处理。

2.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思想,领导教师要上下一心,关心支持教学工作,经常下校调研指导,对于后进班级及学科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建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辱的价值观。不妄议本次上级到我校进行全学科教学指导工作,齐心协力,上下一致,搞好本次指导工作。

3.指导对象的确定与解除 ①指导对象:对2017学年上学期质量较低,离要求差5%的学科定为指导对象。

中心小学:一(3)班语、数;四(2)语、数、英;五(1)班语、数、英;六(1)班语、数

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数;四年级数学、语文;五年级数、英

②解除对象:通过本学期期末考,质量有明显上升,各方面工作有起色的学科及教师,指导对象给予解除

4.确定为帮扶指导对象的教师,每月上一次汇报课(包括随堂听课),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不断吸取新的教法,改进教学工作。

5.领导包班定责:对于领导包班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楚,措施有力,奖惩到位。分工如下:

伟:负责第一小学全科教学指导及联系工作,任第一指导组组长,人员分工如下:

瑜:负责一(3)班语文、数学 鲁忠富:负责五(1)班数学、六(1)数学 李艳能:负责四(2)班数学 李洪坤:负责三(2)班数学 李

金:负责四(2)班语文 飞

媛:负责五(1)班语文 徐建昆:负责四(2)班英语 毛映洁:负责五(1)、五(2)班英语 李晓萍:负责六(1)班语文

李金荣:负责第二小学全科教学指导及联系工作;任第二指导组组长,人员分工如下:

宾:负责第二小学五年级数学

健:负责第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三年级语文 钱

波:负责第二小学五年级英语 王

颖:负责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 蒋

荣:负责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 6.总结与考核工作

待本学期结束后,我校将对区教研室对我校进行的全学科指导工作认真总结,将对一学期全科教学指导和帮辅工作向全体教师作详细认真汇报,并上报教研室,对成绩突出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给予奖励。

7.总务、后勤将做好经费和物资保障,安全部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三、时间安排

3月份: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定教研工作计划,调查研究确定区教研室下校指导的学科和教师;

4月份:邀请区教研室领导和教师到我校进行全学科指导工作; 5月份:邀请区名师工作室名师到我校上示范课;

6月份:中心小学督查组下校、下班亲临课堂督查指导教学工作; 7月份:总结上报工作

未尽事宜,另行安排。

小学美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篇9

仪征市青山小学 卜红丽

曾几何时,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一位读清华大学的学生叫刘海洋,说的他去动物园看动物。当他看一只熊时,为了验证熊皮是否能否经得起硫酸。就向熊头上泼了实验室用的硫酸。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心痛。一位天之骄子,内心是多么的冷漠,缺少法制意识。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法律意识,让他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可为,什么又是不可为。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出低龄化和上升趋势。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责无旁贷,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里的成长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没有语文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教学中,也不乏有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只要我们适时有机的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比如我在美术绘画买东西题材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然后以人民币为切入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80号)相关条例,让学生明白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以及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这样学生长大后,他们就会知道伪造人民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又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美术教学下册时,我在教学完相关内容后,给学生在练习里出了这样一题,“绘画交通题材”学生在计算后,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让学生知道,机动车载物是不得超载,如果超载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后果。相信有一天,学生成为一名司机,相信他就不会为了一点经济利益而把生命放在一个漠视的位置。通过此堂课的教育,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教师教书育人,应该把育人放在首要地位。不但要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出来的学生,不要求他学到多深的知识,但是他是在校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出学校后在社会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法制常识。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整的那样,“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我们作为数学教师,纵然我也感觉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没有其它科目那么好渗透法制教育。但是这不能作为不渗透法制观念教育的借口,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想尽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有机渗透法制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10

沙土镇中心小学

袁永忠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限制,加之数学学科是理性学科,社会学科知识相对于文科要少,教材中的法制素材就更有限。当然这不能说明数学就没有这样的素材,更不能说我们就可以不渗透法制教育。只不过要求我们要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和挖掘素材。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的“想想做做”第一题时,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告诉学生野生动物的珍贵之处,教育他们要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第4题情景图时,我以不同汽车都有一个固定座位数为渗透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不能超载这一知识点。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把学科渗透这一思想领会透,处处都能找到或创造出新鲜的教材来。

法制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的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走入情景,学生明白尊重别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社会上的任何一种工作和职业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理解。尊重别人的一切隐私,任何偷看,偷盗或泄露别人秘密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有以自己家人的生命相要挟,向家里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教育者适机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等,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等细节。在方法上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

兴隆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 篇11

XXXXXXXXXXX

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曾有教育专家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普法势在必行。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语文第十二课《美丽的眼睛》时,除了介绍、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相关知识外,运用多媒体播放人类捕杀鲸的场景,提问学生:人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

行。这时我就让学生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上一篇:驾校安全员岗位责任制下一篇:我对大海的喜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