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读后感

2024-05-01

抗战胜利读后感(共8篇)

抗战胜利读后感 篇1

今天,我闲来无事,便翻开了一本少儿读物,当读完了《英雄杨靖宇》这篇文章后,我不禁大为震憾,我实在是佩服他顽强的偏偏和爱国的热情。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前赴后继,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我突然又想到了放牛娃王二小和坚贞不屈的雨来,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勇敢坚强?当然是强烈的爱国之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中华儿女没有屈服,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战斗。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红岩》读后感

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它带领我重温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辉煌路程。

文中的主人公——江姐,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面对国民党的酷刑,坚贞不屈,誓死不肯透露共产党的秘密,她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面对江姐,国民党只能给她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她精神上的一分一毫。和江姐大无畏的精神相比,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懂得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勇敢去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越要坚定不移。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课文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鬼子来“扫荡”了,雨来自己在家中读书,交通员李大叔忽然跑了过来,藏到缸下地洞里,鬼子没有找到李大叔,便把雨来绑了起来。鬼子拿糖让雨来吃,雨来没有吃,鬼子又问雨来,但雨来仍然说没看见,鬼子又扭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但雨来始终说没看见,气得鬼子说::“拉出去,枪毙!”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枪声,便哭了起来。忽然,河面上露出了雨来的小脑袋。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从水底游到远处了。

《抗日英雄赵一曼》读后感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以前文章—《抗日英雄赵一曼》,读后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

文章中,赵一曼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三团政治委员。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被捕。凶恶的敌人妄想从赵一曼口中得知抗日联军所在地,但是赵一曼镇定自诺,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牺牲是年近三十一岁。

赵一曼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他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她的一句话让我不难忘却,她说:“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多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这种浩然真气永远震撼着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读《英雄故事》感想

清明时节雨风风,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的节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英雄人物故事的书。上面记载着董存瑞、邱少云、雷锋、刘胡兰等等英雄人物事迹。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人。

读了英雄的故事,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尊严,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这些英雄们,我怎能不肃然起敬?我怎能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告慰英烈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爱祖国,要发奋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请想信我们吧!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则抗日小故事,课文写了雨来掩护革命战士并且与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

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文中“把鬼子领进地雷阵”“巧计护送八路军”“夜送鸡毛信”使我深受感动。年纪幼小的雨来可以为了国家,人民冒着死的危险,他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小雨来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但是他能认真发奋读书,雨来勤奋学习是为了精忠报国,我们发奋学习也是为了报效祖国,我要向雨来那样,更加发奋努力,不妄费了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建设伟大的祖国。

雨来,你的事迹如石上的刻字,永远铭记与人民心中。

《抗日英雄小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一本书《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写了许多抗日英雄故事,英雄李林.狼牙山五壮士.和死都不倒下的古鸿昌等,他们都是为了我们中国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让我深受感动。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赵一曼和王朴。赵一曼多次受到敌人残酷的拷打,但她却不吭一声,宁死不屈。在走向刑场还大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而王朴和老百姓也非常坚强,誓死也不说八路军的枪支弹药。

我想,我们现在做任何事都应该要有当年的英雄气概,让日本人不敢小看我们,让全世界人都对我们都刮目相看。

《抗日英雄王二小》读后感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每当响起这首歌曲,相信大家都会想起人们心中那个久久不能忘怀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一次回顾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1941 年 9 月 16 日,日本鬼子又一次沿着山沟扫荡,在他们迷路的时候,抓住了正在放牛的王二小让他带路,王二小毫不畏惧,巧妙的与鬼子周旋,把鬼子引进了八路军埋伏圈,鬼子被消灭了,可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也被鬼子活活的摔死在了大山的深处,他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堤,染红了蓝蓝的天空。

读完了这篇作品,我被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深深的打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学习王二小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当逃兵,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我们更要学习王二小爱国家,爱集体的精神,不能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同学吵架、闹矛盾,影响班级的荣誉,给班级抹黑。

《抗日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本学期里我们学了许多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将军杨靖宇。

当我看到杨靖宇和剩下的几十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和疲惫,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 100 多名敌人包围时,还打死了 20 多名敌人,后来他还是牺牲了,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刨,发现他胃里全是树皮和野草,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象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是如何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的,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生。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抗日战争与民主精神》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抗日战争与民主精神》这本书。这本书以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第一部分写了民族危难,主要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第二部分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为重,在领导和组织全民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写了全民抗战,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敌入侵进行全民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第四部分写了爱我中华,继承传统,为振兴中环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让我们不忘历史、牢记革命传统、珍惜美好生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而努力奋斗。

《抗日英雄赵一曼》读后感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涌现了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他们的爱国事迹让我们深深感动。

我在课本上看到一篇课文——《抗日英雄赵一曼》,读后心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文章中,赵一曼担任东北看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团委员。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捕。凶恶的敌人妄想从赵一曼口中得知抗联所在地,但赵一曼镇定自若,宁死不屈。敌人暴跳如雷,赵一曼忍受一次又一次的酷刑的璀璨,她的右膀被砍断,被带上几公斤重的铁镣,但他却不曾屈服和动摇。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离开了我们,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赵一曼这个名字已经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巍峨.险峻是山的个性,澎湃娴静是水的个性,坚强无谓是中国人的个性!祖国的山河无限壮丽,爱国豪情在我们的心中如彩虹绚丽,永远.永远······

《不忘历史》读后感

2005年8月15日,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依靠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武装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继续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短短几个月,东山省全部沦陷。不屈的中国共产党说过这么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英雄,就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充分的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不会忘记,洗耳恭听祖国的屈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只有发愤学习,努力拼搏,才能振兴中华。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感受很深。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讲述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拖住敌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这五位壮士上了狼牙山的顶峰,最后壮烈牺牲。他们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了新中国能早日解放,为了我们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人民的富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恶魔弯腰,这种精神,不就是我们需要的吗?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对您深深的爱,努力学习,让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意志如钢铁一样坚韧,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让祖国的锦绣河山更加绚丽多彩,让华夏灿烂的历史再铸新的辉煌。

《让孩子最感动的100个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让孩子最感动的100个红色经典故事》。里面有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将军,有倔强的小红军,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他们的故事就像一场场电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可最让我感动的,也最能表达每个爱国中华儿女真挚情感的,应是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惊醒了多少人。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吉鸿昌的爱国故事流芳百世。反驳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歧视,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不是支那人!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刻起,就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站起来了!”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努力,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而骄傲,我永远为中国骄傲。

《抗日战争》有感

1931年,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攻击,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于是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接着四个多月内,辽宁、吉林还有黑龙江,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占领,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

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抗日英雄,比如说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他们在战斗中牺牲,却永远留在中华人民的心中。抗日小英雄也不少,王二小、张嘎、雨来„„他们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许多国家被中国人民的坚持、顽强和努力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前来支援,中国终于胜利了!坚持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努力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顽强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团结就是力量,邪恶打不过正义!

《神圣抗战》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神圣抗战》这本书,他讲述了日本侵略我国领土,敌我之间各方面,各个战场的基本情况,集中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正义性。歌颂了先烈们为祖国和人民英勇抗日的丰功伟绩,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万恶的法西斯强盗,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

在书中,日寇在他所到之处对我国同胞经行了血腥的屠杀,有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件”等。经学者的调查论证,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伤亡达3500万人,我觉得日寇实在是太残忍了。有的把我们的同胞活埋,有的把他们用刺刀刺死,还有的把俘虏来的同胞当靶子来射击。日本侵略者犯了永远不可能饶恕的罪行。

经过八年的抗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七十年过去了,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一定不能忘却哪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啊!

《伟大的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读后感

知道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顿时血肉横飞,尸体遍地。日寇先用机枪密集扫射,再用刺刀捅死伤者,最后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浇洒煤油,以火焚烧。

70周年过去了,我们回想历史,纪念胜利。同学们,历史就让它永远成为历史,不要再让历史重演,我们应“勿忘国耻”、“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开创未来”!

《抗日英雄小故事》读后感

放假前,学校推荐了两本好书,其中《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尤其吸引我。书中记载了许多抗日战士的英勇故事,如:巾帼英雄李林、狼牙山五壮士和死也不能倒下的吉鸿昌等,他们都是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解放事业的艰辛和不易。

一件件一桩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想起日本侵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那血淋淋的事实,至今还遭到日本当局的抵赖和否认。想到这里,我就义愤填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抗战胜利读后感 篇2

一、《大公报》纪念抗战胜利的具体言论

1.1945年。1945年是抗战的胜利之年。在胜利的喜讯传来之后, 《大公报》于第一时间予以了回应, 表达了“真是欢欣, 真是感激, 在笑靥上淌下泪来”的狂喜及对穷兵黩武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蔑视, 并揭示了日本在屡次实施对外侵略后最终“蹶然倒仆了”的必然命运, 最为直接地向我们揭示出胜利者的心态。同时, 《大公报》又认为“我们对于日本民族, 只有悲悯, 只有哀矜, 而绝对没有骄狂之情”、“若冤冤相报, 无有已时, 那绝不是人类相处及世界安宁之道”;希望广大中国民众将普通日本人民和日本军阀区分开, 用一种“以德报怨”的心态来对待日本, 从而使日本民族“在民主世界的旷野上”[1]得到改造与复兴。这种认识, 可视为是受中国传统的谦谦君子之风的影响, 但同时也是强者对弱者宽宏气度的展现, 从而又在一个侧面表露了那饱满的胜利者之气。

除了以胜利者的身份对抗战胜利予以回应之外, 《大公报》还对胜利之后的国家前途和命运发表了看法。认为抗战虽然胜利, 但中国也丧失了大批的物质财富和宝贵人才, 而且抗战胜利也可能使人们普遍产生懈怠思想, 而“其结果就是人心大开闸”。因此, “抗战纵然胜利, 若不能够从事建国事业, 我们的国家还是不得了!甚至更危险”[2]。而至于该如何完成“建国”事业, 《大公报》也发表了很多具体的看法。诸如实行二五减租与减息、纪念并抚恤在抗战中死伤的军人及家属、废除以新闻检查为代表的一系列战时制度等。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实施诸如“保障人民身体言论出版及集会结社之自由”、“承认各政治党派”[3]等促进民主化的措施, 并且力争在即将到来的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会面中“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之谈”[1]。

2.1946年。按照《大公报》的期望, 1946年是中国走上战后建设道路的元年, 理应洋溢着万象更新的蓬勃朝气。然而, 这一年国内外局势的变化 (尤其是该年6月26日国共内战的爆发) 却使得他们的期望迅速地落空;因此, 当抗战胜利一周年的日子到来时, 《大公报》所发表的言论中充满了对于时局的失望之情。认为从总体上看, “这一年, 世事云诡波幻, 人心亦由兴奋转变为疑惑、失望, 甚至绝望悲观。由此更出现了社会风气的堕落与国民精神的低潮, 至于今日, 人心烦躁达于极点”[4], 并且以沉痛的口吻发出疑问:“八年吃苦, 千千万万人流血牺牲, 难道换来的应该是这样一个阴沉沉乱糟糟的局面吗?”甚至还颇为绝望地吁请人们“应该回想抗战的艰辛, 胜利的可贵, 拿出良心来, 挽救这几乎完全丧失的胜利”[5]。

在进行上述情感宣泄的同时, 《大公报》也较为理性地对造成局势急转直下的原因予以分析。在《大公报》看来, 局势之所以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如此迅速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从内因上看, 胜利之后, 政府未能在接受敌产、恢复建设等工作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从而导致国内各方面情况迅速地恶化下去。这就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民众失望情绪的上升, 并最终造成“土地收复了而人心几乎失尽”[5]的局面, 而内战爆发所带来的破坏和生灵涂炭则使得局势更加地不可为。另一方面, 从外因上看, 日本在战后的迅速恢复及崛起与中国局势的迅速败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就使得中国的胜利进一步打了折扣,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 “可以庆祝胜利的, 已不是中国, 而是日本了”[6]。

在对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行论述之后, 《大公报》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主张应从忍耐和踏实两个方面入手, 具体说来, 就是要“在逆境中打起精神, 勇猛迈进, 不沮丧, 不动摇, 不被险恶汹涌的巨浪所席卷所吞没”, “确定目标, 认清真路, 站在自己的岗位, 脚踏实地的工作”, 并认为“忍耐和踏实, 平实易行, 卑无高论, 而中国之建国复兴, 此实为其坦荡的大道”[4]。

3.1947年。1947年的局势在内、外两方面继续向着《大公报》所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在国内方面, 战事进一步扩大, 并且还发生了以台湾“二二八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动荡。而在国外方面, 日本则在美国的扶植下继续走在稳步恢复的道路上。这样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得《大公报》不由得发出了“这两年, 在中日两国, 是胜败的转换期”的感叹, 并且进一步认为“胜利几乎是输却了的”, 而“若输却胜利, 其意味是两面的, 一面是日本倒而复起, 另一面是中国起而复倒”。同时, 在《大公报》看来, 这种主客异位的局面主要是因中国自己的不作为而造成的。具体说来, 中国在刚刚赢得抗战胜利的时候, 全世界都对其刮目相看, 而日本对其尤为敬重。如果那时能将中国“位列四强, 一跃而登上世界政治舞台”的条件加以好好利用, “于战后实现民主统一, 马上就向建国开步走”的话, 那么“成就必有可观”。然而, 由于中国的“自暴自弃, 执拗地糟蹋胜利”, 使得自己的元气更受损伤;同时也未能“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打消麦帅扶植日本的计划”, 因而“日本所得的复兴机会, 差不多全是中国奉送的”[7]。

4.1948年。1948年的局势则更令《大公报》感到不堪:国共两党间的战事近乎白热化, 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 “和平建国”的理想已经彻底破灭;而日本却在恢复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甚至公开叫嚷要援助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了。此番局面使《大公报》回想起三年前抗战胜利时举国上下“实在抑制不住要长长欢呼”的动人场面, 然而当发现民众们“无不相对愁颜, 满怀阴云”地度过抗战胜利三周年的纪念日时, 当年的那一幕便如同空中的楼阁一般虚幻。此时《大公报》也只能发出一声“三年似水, 胜利的大梦一觉, 星移斗换”[8]的长叹了!

二、此类言论所反映出的《大公报》情绪态度的变化

以上所介绍的这些具体言论虽然只延续了短短数年的时间, 但是其所反映出的《大公报》情绪态度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逐渐从热烈、积极趋于冷漠、绝望。这一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便可明显地看出。首先, 从言论的数量上看。在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1945和1946年, 《大公报》每年都要在有关的纪念日前后发表数篇针对抗战胜利的文章, 从多个方位和角度提出观点和看法。而在1947和1948两年, 直接针对抗战胜利的文章基本只有一篇, 且多是抒发主观情感之辞, 具体的实际意见已几乎消失。其次, 从言论的标题上看。在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1945年, 《大公报》某些言论的题目洋溢着欢快而饱满的情绪, 如当年8月16日社评的题目为简明而有力的《日本投降了!》。其后则变为诸如《胜利周年纪念日》、《日本投降二周年》等感情色彩较淡的标题。而到了1948年, 则以《三年似水纪念胜利》作为标题, 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充溢其间。最后, 从内容上看。在1945年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 《大公报》的言论充满着希望和期待, 除了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欢庆心情之外, 还就应当如何展开战后的新局面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具体而详细的意见。到了1946年, 虽然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使其认为胜利已几乎要丧失殆尽, 但是其依然就如何挽回所面临的不利局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而在1947和1948年, 《大公报》则显得较为心灰意冷, 基本不再就时局提出具体的观点, 其所作的至多也就是“今天应彻底清算一下, 痛下决心, 真个把国家搞好, 达到富强康乐境地”[7]一类的泛泛之谈, 甚至还出现了“波茨坦宣言已是一张废纸了”[8]等绝望之言。

三、对于《大公报》有关言论的评价

《大公报》纪念抗战胜利的言论是其对所处的局势所作出的回应, 这些言论反映了《大公报》对于时局的基本主张。这些基本主张可以大致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一方面, 《大公报》对内希望政府能够抓住抗战胜利的有利时机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国共两党能够展开平等的民主协商, 消除内战的威胁, 从而完成国家的团结与统一, 实现和平建国与民主宪政。另一方面, 《大公报》对外则希望日本能够在民主的基础上完成和平改造, 从而在外部消除战争的威胁,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进一步的保障。这些主张在上文所介绍的《大公报》1945年刊载的有关言论中都有具体的反映。

《大公报》的这些主张代表了当时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力量对于时局的基本要求, 他们希望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消除党派和阶级分歧, 在妥协的基础上以和平改良方式完成国家的复兴与发展。而从当时的现实来看, 国共两党之间所进行的是根本性的意识形态之争, 这种争斗是不可调和的。加之美、苏冷战的大幕此时已徐徐开启, 这两个超级大国出于各自全球战略的需要而对国共之间的争斗施加了相应的影响, 更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形下, 和平改良的要求更是只能成为一种奢望。而这就又使得《大公报》在国内实现和平建国与民主宪政的主张成为泡影, 进而导致美国放弃局势未定的中国而改为扶植日本作为其反共的堡垒, 由此便使日本在旧的体制和框架未得到根本清除的情况下迅速地得到恢复。因此, 上一小节所介绍的《大公报》的基本主张也就彻底无法实现, 《大公报》情绪和态度上的巨大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抗战胜利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氛中, 《大公报》的这些主张则超越了当时大多数人所能承受的范围, 其只能如同无根的浮萍一般消逝。这是《大公报》自身的悲剧, 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而《大公报》刊载的这些言论也就成为了剧变前夜的绝响!

参考文献

[1]日本投降了[N].大公报 (重庆版) , 1945-8-16.

[2]由抗战到建国[N].大公报 (重庆版) , 1945-9-10.

[3]最后胜利与民更始[N].大公报 (重庆版) , 1945-8-17.

[4]胜利周年纪念日[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6-9-3.

[5]挽救将要失尽的胜利[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6-9-12.

[6]日本投降一周年[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6-9-10.

[7]日本投降二周年[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7-9-3.

纪念抗战胜利诗二首 篇3

李世宇

平型关大捷

八路首战平型关,

横扫千军败板垣。

开创敌后根据地,

砥柱中流挽狂澜。

远征军

十万青年十万军,

远征印缅建奇勋,

野人山麓埋忠骨,

胡康河谷祭国魂。

游红城

石建世

一别红城五十秋,

重游故地乐悠悠。

昔日朋辈喜相见,

注目遐想爱当头。

黔北名城展新貌,

凤凰山上红旗飘。

滔滔不尽湘江水,

高歌红城昨与朝。

同学梦

郭淑侠

离别匆匆四十年,同窗欢聚在今天。

人逢喜事精神爽,笑视斜阳白发添。

拼搏柳营情未了,沉迷军械意难偏。

紫金山下求知梦,莫恨无缘叹逝烟。

碧野黄花英雄冢

钟秀华

序列清明四野黄,游人淡伫遣忧伤。

不怜桃李春风老,但见丘坟碧草长。

积翠碑书曾壮烈,迎晨蝶舞愈疏凉。

寒郊有幸为邻友,抛却浮华净是香。

咏抗战精神

钟明山

寒梅昨夜战长风,雪暗云焦铁甲红。

矢志骠骑征漠北,羞颜霸楚失江东。

凭谁力挽千钧势,复我神州万里同。

窑洞山城争一诺,成仁极致便成功。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献给参加抗日战争的离休老干部

游泳

红旗漫卷屹雄峰,力挽狂澜见彩虹。

抗战八年驱日寇,勿忘国耻震长空。

望故乡·中秋

陆太平

望故乡,故乡客。几重峰头,几重月。青春犹绕慈母膝。刹那还,刹那别。月月又年年,朝朝又夕夕。记时光,数秋月,只恐年头还年尾。额上波痕,鬓角霜雪。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篇4

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这是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防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所谓背景调查;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中国政府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崭新的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夹杂着悲伤和愤怒,带着血腥和杀气的风掠过了原本寂静的中国。

拥有5000灿烂历史的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日本对于中国这片土地垂涎欲滴。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第一声炮声。然后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残忍地实行“三光”政策。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中国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杀人”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但是,终究我们还是胜利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正式向中国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

七十年,可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青葱的参天大树,66年也可以让一个朝气勃发的少年变成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七十年前经历炮火洗礼的土地,今天灿烂的阳光下闪动着光彩。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我早早的就在电视机前等候,心中按捺不住激动,巴望阅兵式快点到来。我从电视画面中,看到金秋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空中不时飘着一缕白云,柔和的阳光散满庄严的广场,城楼沐浴在金黄的阳光中,显得十分雄伟,当我看到电视中播放的场面,我被广场上的美景深深的吸引。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上午10点,当主持人宣布庆祝仪式正式开始,镶嵌着国徽的礼炮齐放70响,200名国旗护卫队员伴着雄壮的国歌声中,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目光注视着五星红旗,随着大家也大声地唱着国歌。

接着,国家主席乘坐红旗检阅车驶出,经过金水桥,检阅44个地面方队,排列在长安街上的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威武庄严。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字字震撼人心,看受阅方队,犹如坚固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随后,分列式检阅开始,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率先通过广场,其余13个徒步方队依次接受检阅,“咚—咚—咚”多么铿锵有力的步伐,踢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你看,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战士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紧接着,30个装备方队缓缓驶来,铁甲锃亮,一枚枚导弹如宝剑出鞘,直指苍穹,展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12个空中梯队呼啸而来,雄鹰展翅,翱翔长空,向世人展示,中国人受欺辱的日子,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

观看完国庆阅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流血流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换来的,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由衷的光荣和自豪,作为一名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9月3号,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七十年前的今天,长达十余年的抗日战争结束了;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先人,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早早的爬起来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仪式的开始。十点整,70响礼炮响起,我们的国旗护卫队队的领队举着我们鲜艳的五星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升旗台。奏起国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不禁被气氛所感染,跟着唱了出来。习主席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的,我们做到了,我们胜利了。

检阅仪式开始,那么帅气的脸庞,那么响亮的喊声,那一声声为人民服务,不由得让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更加浓重。整齐的方阵在我们面前走过,霸气如斯,英姿飒爽的身姿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挥之不去。17个外国方阵表达着对我们国家的敬意,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国家之强大。

观众台上坐着那么多的抗战老兵,他们身上还留着抗日战争的痕迹,他们身上留着他们战友的身影。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回顾源远的历史长河,鲜血染红了抗日将士的衣裳,泪水模糊了他们的眼眶,带着颤音的歌声送走了那些逝去的英灵。

昨日的祖国满身伤痕,今日的祖国容光焕发,明日的祖国更加美好。那在天空中的喷出五彩颜料的飞机,他们飞出了中国人的雄风。那放飞的和平鸽,那放飞的气球,寄予着我们对世界,对祖国未来的满满祝福。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那么如今的中国便是那苏醒的雄狮。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便是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这一刻,我为我身在中国而感到骄傲,自豪。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

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70年前,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刚投降的日本进行采访,把他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告诫中国人:所谓的投降在日本人看来只不过是临时休战而已。警钟长鸣,70年后的今天重读旧文,相信读者心有戚焉……

从1937年到1945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铭记烈士的鲜血,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纪念,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不再受外敌欺辱,我们做得到!

今天,我们缅怀历史,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七十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 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 “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经的伤痛;勿忘“昨天”,牢记那可贵的觉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难得的坚毅;勿忘“昨天”,继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国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中不知前进的方向,勿忘“昨天”,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礼炮轰鸣,歌声嘹亮;整齐的队伍,威严的军容;晴朗的天空,欢呼的人们.无不显现出这一次庆典的隆重与壮观,数十万人参与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让我们感动不已,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只有自强、自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兵式准时开始了,一对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的正步出现在阅兵场上,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也升起了那红的耀眼的五星红旗。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最好方式。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组织上进行创新。

这次庆典在全国人民欢呼的响声中结束了,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我深深的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辆辆海陆空装甲车除了我认识的一些坦克,其他的我竟全然没见过,而且这些装甲车一看便知道是尖端科技的产物。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在1949年我国开国大典时,我们的武装装备被外国记者笑称为“万国牌”,只有骡马才真真地产自中国。这段心痛的往事在现在终于可以雪耻了,心中不禁一阵激动。

习主席站在轿车上开始向检阅部队问好,那一个个高大魁梧的解放军战士像一杆杆标枪直挺挺地立在那里,散发一种不知名的硬气质,等待着主席的问候,等待着人民的检阅。

可是这却让我觉得这不像是受检阅的,倒是像是在战场上整装待发的军人——中国军人!而主席也微笑着向这百万雄狮致敬和问候。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面队着阅兵威严的阵容,雄壮的节奏,整齐、矫健的步伐,闪亮的枪炮,还有青春般的口号,我真想大声喊:“伟大的中华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国共 产 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等待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开始。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这一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接触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看着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现在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看到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纵使如今的中国的确比70年前的中国强大了太多,然而曾经的耻辱依旧无法洗去。纵使曾经的中国获得了抗战的胜利,但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如此惨重。今天,在为了祖国的强盛而欢呼的我们,更应该铭记的是那血腥的历史。

回首战争,珍爱和平。今天,习主席宣布裁军30万。这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裁减30万人员而已,实质上这是一个价值导向,不仅意味着我国将走上精兵之路,也是我国维护和平的体现。

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示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如今,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应该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骄傲!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后感 篇5

观大阅兵有感9月3日,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反西斯7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天,我观看了“反法西斯70周年纪念日大阅兵”,并深有感触。

看完了大阅兵,我不禁想起了太奶奶讲述她们那时到山上去躲避日本鬼子的故事;想起了中国当时的贫苦;想起了一个个为国捐躯的先烈……8年的抗战啊,那段黑暗的时期,没有先烈与爱国志士的血和泪,又怎会有今天?我们,又怎会忘怀?阅兵仪式到尾声时,广场上放出了大量的和平鸽与气球,那像征着自由与和平的和平鸽,告诉了我们一句话——“自由与和平可贵,切莫让历史重演!”“……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前进,前进,前进进……”慷慨激昂的国歌响彻人心,在我耳畔回响着。是啊,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也要万众一心,只要心齐,我们就能共同渡过难关。看完了“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我感受颇深。

70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少坎坷,最终涅槃重生,成为东方巨龙,屹立世界。

抗战胜利读后感 篇6

那里有许多英雄人物的照片、历史、事迹,还有许多以前战争的时候所用的战斗武器,还有许多日本人杀我们中国人的残忍血腥照片,当我看到那些的时候,我在我的心里默默伤心,因为我不知道哪些人为什么要这么的残忍、狠心。当我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那些照片时候我感到十分的愤怒,他们还在比赛杀人,他们杀害了我们那么多的无辜老百姓真是可恨可气。

他们最终已像我们投降,可现在他们又在抢占我国领土钓鱼岛,真是屡教不改。

抗战胜利读后感 篇7

1945年, 美国选派马歇尔来华, 和平解决两党矛盾的可能性再一次出现。马歇尔来华的消息传来, 立即受到国共两党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马歇尔地位重要, 另一方面国共双方各有难处, 中共军队装备训练明显不足, 阻止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继续推进几乎不可能, 国民党对于美军提供的运输手段利用有限, 华北大部还不在自己手里。12月初, 中共做出姿态, 愿意再开和谈之门, 同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58312月12日, 中央军委电示聂荣臻、贺龙要求结束绥包战役, 晋绥军区与绥蒙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东卓资山、集宁、丰镇一带。[2]340—341归绥、包头一带的绥包战役基本结束, 不得不说中央军委这一决定是除了受到战争本身的情况之外还受到时局变化的严重影响。12月27日, 国共双方开始首次接触, 周恩来提出两个建议, 其一为无条件停止内战。其二涉及到“应在政治协商会议指导下, 组织考察团, 分赴全国发生内战区域进行实地考察, 随时将事实真相提出报告, 并公布之。”

1946年初, 除了伊盟之外的绥远其他地区也比较“平静”, 1月初, 马歇尔来华调停, 政协会议的召开, 全国再次出现了和平希望。中共此时也要求各地停止战争, 毛泽东在1月12日发布“中央关于执行停战令的指示”, 要求各地区、各局13日前必须停止一切进攻, 但必须坚守阵地, 认真报告在停战后敌方进攻的细节。无论怎样中共也同意停战, 不管未来和平能否实现, 至少当下是停战的局面, 那么在绥远的策略与斗争手段也自然要发生一些改变。

停战令生效当天, 中宣部通知各局、各区党委“不要幻想蒋会真的变成民主派、不要幻想他会改变消灭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与共产党的企图, 不要幻想此后的政治斗争会松懈下来, 相反武装斗争基本结束以后, 政治斗争与秘密的特务斗争必将更加激烈。我们必须学会这些为我们所不熟悉的斗争形式, 否则就会失败。”同时印发了《解放日报》的社论“蒋介石元旦演说与政治协商会议”进行宣传。2月1日, 中央指示各地要求, 我党即将参加政府, 民主有了起步将要改变独裁….准备将全党的工作转到非武装的群众与议会斗争中去, 用心去学习与组织合法斗争及上层统一战线与下层统一战线工作的配合。这都表明进入1946年后中共在解放区的工作重心有所改变, 而且对当时的和平局势抱有一定信心。在绥远地区乃至整个内蒙古的策略也随着中央政策改变有所不同, 以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政治斗争为主要方式, 特别是在国共对峙的绥远地区。《抗战日报》也刊登了“丰镇军民庆祝和平”和“绥蒙区铁路、公路运输畅通”的报道:“和平建设声中, 此间交通修复, 贸易发展, 平绥路西段自丰镇至卓资山于本月18日办理客货运输……”侧面表明了绥东局势的缓和。但在内蒙古地区若想做好中央要求的工作, 进行合法的政治斗争, 就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解决好民族问题和土地问题, 这个阶段蒙族人民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未来与走向。

由马歇尔、中共、国民党组成的三人停战小组成立后, 开始到全国各地调停, 1月中旬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到达了绥远, 傅作义在绥远省政府招待他们, 停战小组商讨后划定了停战界线。[3]自此国共在绥东地区开始“和平”对峙的局面, 战争就不再是中共争夺绥远地区的主要策略与方式。但对峙局面的到来不代表彻底和平, 且局势也并不平静。所以中共这时期在绥远面对局势的变化和中央政策要求主要是通过争取民族支持、发动群众、争取绥西国民党占领区的蒙族上层和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随时准备应对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稳固自己现有的根据地。况且中共此时也还未有绝对实力推翻国民党, 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二、在民众内的宣传策略

对绥远乃至内蒙古民族问题解决的同时, 中共在绥远地区的另一个策略就是对普通民众及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绥蒙地区在抗战胜利后, 特别是在政协召开后, 对和平局面十分渴望, 而对中共的政策却并不是十分理解, 甚至还有误会。其中有人认为, “在中国政治上形成国共两个强有力的政党, 两党无论如何对立, 都是为中国繁荣”;“和平就好管你傅作义也好, 共产党也好, 都是中国人好商量。”;“内战责任两边都有, 打两边都不对, 不打中国不就好了么”姑且不说言论正确与否, 从中共角度来说是不利的, 中共处于劣势, 如果群众处在中间摇摆不定, 不理解和支持中共的政策, 那么中共争夺绥远的策略便很难实行。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傅作义在绥远统治多年, 期间傅作义坚持抗战、进行乡村建设、清剿土匪、整顿社会秩序、发展教育, 做出了稳定人心、安定社会、改善民生、保持廉洁作风的姿态。这些为其奠定了一定群众基础, 许多民众之前接触共产党少, 所以更愿意相信傅作义。

鉴于上述情况, 1946年3月, 中共晋绥分局要求“绥蒙区党委之丰镇、集宁及归绥附近, 均需要首先建立新华书店支店或分销社。”[4]通过书店、供销社发放宣传品。同时期还专门设置了宣传科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兴办学校也是此阶段宣传策略之一, 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教育的同时还注重思想和政治教育。各种宣传媒介也广泛地在绥蒙地区出现, 5月13日, 中央要求“解放区加大土地改革的宣传, 各地报纸应尽量揭发汉奸、恶霸的罪恶。7月1日, “绥蒙日报”开始发行, 对绥蒙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生产活动、敌对势力阴谋进行了宣传报道。[2]385除报纸外, 中共还在文艺演出、标语宣传、黑板报、歌谣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这些容易理解的宣传形式使群众理解和支持中共的政策。[5]16—17在《年关政治攻势工作中几个经验的介绍》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众多宣传口号和标语。单在丰镇就开展了许多文化宣传活动, 文化界名人名社都到丰镇进行过演出宣传, 并协助建设了文化馆。[6]638在集宁不仅恢复了商店还增加商铺, 打消群众对共产党及某些政策的误解。

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是让当地群众对中共政策有所了解, 排除疑虑, 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自觉支持中共, 投入到反对国民党的行列中。使中共政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 争取到民心。其次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了自己的党员干部。绥远地处偏僻, 干部思想先进性较差。这样的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文化和政治素质。再次通过对中共政策的讲解, 缓和了一些蒙汉杂居地区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对土地制度、减租减息的宣传, 使蒙汉可以融洽相处。另外还起到了一定瓦解敌军的作用。部分敌军听说中共的政策宣传逐渐转向中共。如“七十一师向定襄、原平进扰中, 士兵逃亡之三百人, 六十六师在忻醇沿途抓壮丁六百人……故阎军出现空军班长、光棍排长等称呼。”以上可以看到宣传策略的作用不可小视。

三、加紧生产、减租、备战

面对关外大打, 关内摩擦不断, 马歇尔的调停作用日益减弱, 国共对马歇尔的调停希望也越来越小的局面, 力量较小的中共在双方还未完全撕破脸的情况下不可能不提前做出相关的准备。所以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舆论的主动、发动有理、有利的战斗;增强解放区的实力避免被吞食, 是这时期与国民党对峙地区的主要策略。为增强解放区的实力, 就要尽量拖延内战爆发的时间, 面对国民党每一次的进攻和摩擦都要争取战斗的有理、有利。绥蒙地区处在国共对峙地区, 双方常发生摩擦, 大环境发生变化, 绥蒙地区也要有变化。

1946年3月, 《抗战日报》发表社论“继续发动新解放区群众”, “要动员更广大的群众, 进入大规模的减租、减息、增资, 使群众运动前进深入一步。”随后丰镇城乡各区在反奸伪、恶霸、贪污讹诈的运动中, 同时展开了减租增资运动, 两者结合进行。但到了4月, 国民党的蚕食已经导致中共的减租生产政策无法顺利进行, 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各解放区面对国民党的蚕食要采取积极的防御, 寸土不让, 但是防御反击要配合停战小组的调处。当国共东北大打的四平战役进入尾声, 关内各地对峙地带摩擦严重, 国民党重心放在了关内。如绥远这样的国共共占区域日后发生战争是避免不了的。15日, 中央要求各解放区至少推迟全国内战时间, 不向国民党挑战, 如遇到国民党进攻, 坚决击退, 收复失地。斗争要由执行小组加以调处, 使我处于有利有理地位。其次就是做好减租生产、练兵的工作。绥蒙地区周边不仅有傅作义部队, 还有阎锡山的部队, 稳固当前绥蒙解放区, 争夺绥远全省, 必须将中央政策结合当地环境来执行。面对傅和阎的蚕食, 依据中央政策绥蒙军区部队积极防御, 进行反蚕食斗争, 收复了被国民党抢占的村庄八十多个。绥蒙政府也制定了《绥蒙区减租赎地增资暂行办法》, 对于减租、赎地、增资等作了规定。[7]276但绥蒙军区更多也是防御与监视敌军动态, 对敌军攻击解放区进行积极防备。为落实减租、生产的政策, 3月, 晋绥行署公布了《新解放区特殊土地问题处理办法》规定凡敌伪组织侵占的私有土地应退还原主, 凭借敌伪势力非法抢占的公私土地应归还原土地所有者。[8]3124月, 绥蒙政府在丰镇召开会议要求今后要以生产为中心, 继续减租, 改造政权。为解决人民生产的资金问题, 绥蒙政府在春季发放了4 600多万元的农业贷款和种子, 解决困难, 在集宁恢复了二百余家的商店。[2]384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以争取民众支持、发展生产、减租减息的策略为中心进行的, 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际的利益更与国占区形成对比。除了加紧生产, 做好绥蒙地区应对内战的战略准备也是这时期中共在绥远的主要策略之一, 5月27日, 中央军委要求晋绥方面兵力应区分为两部分, 即以主力对傅, 位于凉城、卓资山、集宁, 准备俟顽来攻于运动中歼灭之。

到5月底, 虽然中共明显知道内战不可避免了, 但再次要求对国民党的进攻在防御的前提下, 提出正式申明与警告, 通过外交手续去报复顽军进攻与蚕食, 减少顽军发动全国内战的借口。对于实力弱于傅作义、阎锡山的绥蒙解放区这样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尽量争取时间不给敌方借口, 增强自己的实力。4月开始, 中共在绥远的策略与之前以民族问题为中心的策略有所不同, 受大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影响, 4至5月中共的策略与其他解放区基本相同, 不去主动进攻国民党占领区, 积极防御, 大力生产。一个月内战全面爆发, 与全国众多地区一样绥远地区也卷入内战当中, 但印证了这之前中共策略的正确性。

四、中共在伊盟地区的对策

伊盟位于陕甘宁边区的北部, 是边区的北边门户, 具有重要地位。如果该地区彻底由国民党掌握, 那不仅使蒙民生活遭受到压迫, 陕甘宁边区也直接受到威胁。那么中共对伊盟的策略就不同于绥远其他地方。11月以来, 根据当时全国形势, 中共中央分配了内蒙古地区的领导关系, 其中伊克昭盟和阿拉善、额济纳二旗由西北局负责领导。[2]360通过后期文件来看, 该地区工作主要由习仲勋负责。伊盟大部分由国民党统治, 但该地区领导人多是蒙族贵族和地方势力的中间份子, 如章文轩 (蒙族, 蒙古名札木杨什拉布, 又名尔利喇嘛) 既是活佛又是地区武装领导人, 自20年代一直统治该地区, 40年代傅作义任命其为伊南游击队司令。

1945年12月底, 全国走向缓和。加之伊盟地区敌我力量悬殊, 地区特点鲜明, 蒙族中间势力较多。这就不能在该地区引起战争事端, 所以中共在这阶段的策略主要以民族工作、统战工作为主, 给蒙族人民自治希望来争取中间进步势力。

12月初, 中共要求西北局要“努力做到蒙人与我亲善友好共处;由建立工作再渐次争取伊盟自治问题, 并且提出与章文轩合作四项建议, 一是军事互不侵犯, 并按时交换情报。二是政治上共同防御特务破坏。三是经济上互助协助, 并建立双方贸易关系。四是允许我方派人驻章处联络, 是并经章争取其他蒙旗与我友好。切实建立各组的工作基础, 以谋伊盟之实际为我控制。[9]982

章文轩本人一度也不反对与中共接触, 还与中共的工作人员周仁山 (1944年9月担任鄂托克旗工委书记) 拜把兄弟。[15]142但由于章文轩大肆挥霍钱财, 统治残暴, 引起下属顾寿山等人的不满, 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中央西北局得知这一情况后, 认为内部分裂容易给国民党可趁之机, 同时对蒙族人民也不利。西北局方面发给贺晋年电称“鄂旗问题如酿成事变, 则冯鸿达或其他部队必来, 因此应继续支持章文轩, 坚持团结, 揭露阴谋, 望即将情况查明妥善处理。”[9]98231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令其上报伊盟工作方针的具体布置情况, 并要求按既定方针支持章文轩。[9]982不久, 鄂托克旗工委领导周仁山前去劝说章文轩争取内部团结问题, 继续争取章进步。[10]180

章文轩集团内部矛盾愈发尖锐的问题引起了中央西北局的重视。1946年1月4日, 西北局再次给赵通儒等人发电, 要求团结章文轩。由于地区、民族的复杂性, 西北局特意要求如果援助章文轩只能暗中相助, 决不能公开军事援助, 伊盟问题不是一二军事方法援助所解决, 应积极耐心开导。[9]9981946年1月, 顾寿山等人将章文轩囚禁并杀害。伊盟局势一下紧张起来。西北局指示贺晋年、赵通儒等:对于鄂旗问题, 西北局一直采取支持章文轩争取章文轩的方针……不宜扩大其内部分裂。此次章文轩“自杀”, 将会引起不良影响甚至恶果, 伊工委执行西北局方针是否有偏差, 望详细检讨见告。[9]994并且要求对奇恩诚宜争取, 尽量求得妥协避免对立导致分裂扩大。可以看出, 中共此时的策略依旧是继续寻找能够争取的中间势力, 保障其进步性, 确保为蒙人带来利益。

2月15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鄂旗问题意见”。之后中共中央西北局召集赵通儒等人开会讨论伊盟工作, 会议认为“未来和平时期只要坚持我党正确的民族政策, 有正确方针, 不犯错误, 必能团结广大蒙古人民, 团结蒙古民族更加向前开展伊盟工作。”[9]1005对于伊盟的基本政策是“仍以民族自治为基本政策, 土地要完整, 内部要统一, 团结蒙古人民的统一基础上从区域自治开始, 实行地方自治。纯粹蒙古地区, 蒙古人自治, 蒙汉杂居地区组织联合政权, 蒙地内的汉人集居地区亦可汉人自治, 但统一在蒙古地方自治政府之下。”[9]1006很明显中共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合法的公开的群众和议会斗争, 为蒙人做实事, 自治的口号也更加坚决。可以说很好的顺应全国形势和发展, 满足了蒙人的实际要求。在大部分属于国统区的伊盟提出这样的政策无疑给蒙族人民无比的鼓励, 特别是东蒙地区的民族自治运动日益高涨的情况下, 使西蒙人民也看到民族自治的希望。

3月1日, 西北局在《习、赵关于东乌政策问题给高峰电》中再次表达了奇恩诚和四少爷是否能争取过来的问题。不久, 奇恩诚在来到定边, 受到中共热情接待, 且向奇讲述了中共的民族政策, 晓以民族大义。5月, 中共人员周仁山写信给四少爷、顾寿山写信揭露国民党阴谋, 虽然四少爷拒绝与中共合作, 但成功争取了顾寿山。可以说这阶段中共策略在伊盟地区的运用和重心改变产生很好效果, 为日后争取民族支持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1945年后中共在解放区的工作重心有所改变, 在绥远地区乃至整个内蒙古的策略以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政治斗争为主要方式, 战争就不再是中共争夺绥远地区的主要策略与方式。中共开始提前做相关的准备, 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舆论的主动、发动有理、有利的战斗, 增强解放区的实力。

赏漫画,学历史:抗战胜利 篇8

漫画1:漫画选自1938年出版的《抗战杰作选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7月8日通电全国,号召实行全民族抗战。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了承认我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样,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漫画中的大门象征着中国的国门,一个日本鬼子手持手枪正企图闯进中国,但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两只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将日本鬼子的头、一只手和一只脚死死地夹在门缝中,令其动弹不得。

漫画2:漫画选自《群众周刊》1939年7月2日第3卷第6—7期合刊。漫画中的“26年”、“27年”、“28年”是中华民国纪年,指的是1937年、1938年和1939年,表明它是为纪念全国性抗战爆发两周年而作。漫画中,日寇在共产党、国民党和各党各派筑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丢盔弃甲。

漫画3:漫画选自1999年出版的《中国抗日漫画史》。漫画中代表工、农、兵、学、商的五根手指紧紧捏住日本鬼子,要将其捏死。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队列最长;农、工好比食指与大拇指,学、商好比无名指与小指,位置在兵的左右翼,是兵的有力辅佐。光是一根手指,无法捏;光是大拇指与食指,虽捏得紧,但范围有限;光是无名指与小指,也捏得紧,但力气有限;除去中指,其他四根手指也捏得紧,但中间有个大漏洞,鬼子会乘机逃走。全面抗战中工、农、兵、学、商不可缺一,正同此理。

漫画4:漫画选自《南潮》杂志1944年第1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漫画左边最大的大炮代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国,右边两个小炮代表德国和日本。炮的大小说明盟国的力量大大强于德日法西斯的力量。倾斜的大炮正砸向两个小炮则揭示了盟军必胜、德日法西斯必败的命运。

漫画5:漫画选自《新生中国》杂志1945年第1卷第1期。漫画上方的四个炮口上画着四面国旗,从左到右分别代表苏联、中国、美国和英国。四个炮口指向漫画下方中间的文字“胜利”,其寓意是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漫画6:漫画选自2008年出版的《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周年之际,漫画家加藤悦郎以这幅漫画传达出一种普遍的情绪:战争曾经是多么愚蠢。漫画中的“八月十五日”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漫画中,精疲力竭的男人和女人正在木然地收听天皇投降的广播。他们在回想,用救火的水桶、竹竿做的长矛和拖地用的拖把来抵挡原子弹是多么愚蠢!

漫画7:漫画选自1946年出版的《子恺漫画选》。抗战期间,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带着全家逃难到重庆。听到日寇投降的喜讯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画下了这幅漫画。丰子恺在《狂欢之夜》一文中说:“处处响着爆竹声。我挤向一家卖爆竹的铺子,好容易挤到了铺子门口。我摸出钞票来,预备买两串爆竹。那铺子里的四川老板正在手忙脚乱地关店门,几乎把我推出门外。我连喊‘买鞭炮,买鞭炮……把手中的钞票高举送上。老板娘急忙收了钞票,也不点数,就从架上随便取了两包爆竹递给我……他们的门就关上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漫画中的时间是8月10日,而不是8月15日,这不是作者的笔误,而是有原因的。1945年8月10日8点,正在成都电信局上班的曾子光听到“成都西安”电路上传来了紧急呼叫:“西安呼叫成都,这里有重要‘简便公电,请班长上机!”值班长陈子侯急忙抄录下来:“由于苏联出兵东北对日作战,广岛、长崎遭到美国原子弹的毁灭性袭击,所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请注意这是千真万确的消息。为此,让我们停机10分钟,以示欢庆!”面对这份电报稿,曾子光等人欣喜若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喜讯通过电波传给康定、拉萨、汉源、西昌、松潘……10日后的日日夜夜,各地男女老少纷纷涌向街头、场镇,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当然,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晚更是成为抗战史上的难忘之夜、狂欢之夜!

漫画8:漫画选自2005年9月2日的新华网。鸽子是和平的象征。1945年9月2日,最后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签字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以正义的胜利宣告结束。中华民族终于砸破了日本法西斯的牢笼,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值得珍爱!

漫画9:漫画选自2005年8月30日的新华网。1956年,45名日本战犯在沈阳和太原分别接受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每一个战犯均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甚至有人痛哭流涕地跪倒在地请求严惩自己。1988年,这些释放归国的日本战犯们在抚顺中国战犯管理所捐资树起了“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战犯自愿立起谢罪碑,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3米多高的汉白玉碑上的碑文写道:“我们在长达15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犯下了烧杀抢的滔天罪行。战败后,被关押在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在那里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恨罪不恨人的人道主义待遇,开始恢复人的良心,没想到根据宽大政策,一名也没有处死,全部释放回国。正当抚顺战犯管理所恢复原貌之际,在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的诚意,刻下决不允许再发生侵略战争、为和平与日中友好的誓言。”

漫画10:漫画选自2005年7月1日的《环球时报》。二战后,我们的这位亚洲邻居小动作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历史事实,却故意蒙眼不见、封嘴不说、闭耳不听。他们认为金钱万能,企图用金钱摆平很多事情,这只是日本人的美梦罢了!

二、学习探究

1.阅读漫画1到漫画5,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阅读漫画6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45年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

3.漫画6和漫画7中的人物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出现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漫画8,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历史启迪?

5.漫画9反映了一部分日本战犯的心态,但今天的日本真正忏悔了吗?根据漫画10并结合近些年来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史实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实行全民族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各成员国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其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3.日本人是沮丧无奈,中国人是兴高采烈的精神状态。出现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和统一是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法宝;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和平发展是硬道理,要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护和平;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国方能御侮,落后就要挨打;等等。

上一篇:现代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下一篇:2009年教务处处长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