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2024-04-20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精选11篇)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 循环提升过程。第一 学习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第二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办法,把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理念,进行大胆地创新和实践,让课堂变得既生动又充实。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2

语文作为一门以母语教学为本的学科,每名语文教师身上不仅担负着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责任。在我校,每一名教师都在勤恳的工作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这样的模式虽然利于统一管理,但也成了教育教学的桎梏。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此问题为引领,根据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与我区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开展“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及时总结一深刻反思”的教学改革,使师生乐教乐学。

一、师生共同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是以孩子为出发点的,这是教师高尚师德的体现。我校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学生越来越难教,不少教师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我们语文教研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梯度式的课堂教学诊断,从成熟型教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三个层面剖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观察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时代特点非常浓厚,今天的学生绝不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的学生可以比拟的,我们的教学对象正在不断成长,但教师的发展却没有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发现问题之后,我校语文教研组针对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教研组研讨活动,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要求,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并及时撰写学习心得,把学习的先进经验实践于课堂教学之中。群策群力的研讨氛围,使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教师们也从单纯的经验传承,转变为与时代共进步、与学生共成长。

二、提高教师专业品质

我校曾在一次区内质量调研中“遭遇滑铁卢”。对此,我们反思之前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是我们的教学高度不够?这时,我区的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带给了我们灵感,学科教学质量仅仅是诸多教学问题的集中体现,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带给学生更大成长的空间。教师不能只专注于提高教学质量,更要致力于提高自身专业品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自我进修,从专业角度丰富自我。基于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的教学要做到“一课三思”,即课前构思、课中运思、课后反思。课前构思就是在课堂实施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运作的方案,做到不构思就不进课堂;课中运思就是在实施过程中要继续进行动态思考,随时调整原来的方案,注重学生的随机生成;课后反思就是课堂实施后再思考、再评价先前方案的优劣,并及时写下反思。“一课三思”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学生们学得更轻松。教师只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学生才能越学越活,语文课堂也才能充满活力。

三、促使师生乐教乐学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系整个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的教师,教育部门才能够顺利地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贯彻实施,才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才能主动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在当今教育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如何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呢?本文根据当今教育发展的形势,结合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新要求作简要分析。

一、努力开展校本教研

在现实情况下,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培训任务重,经费不足,保又能保持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是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校本教研就是在学校内部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教研组内组织数学教师上观摩课、公开课、教学示范课,通过上课评课,要求上课教师谈上课思想,评课教师谈自己的心得,这样,教师既是对上课教师的一个促进,也对评课教师提供新的灵感和形成新思路,拓展教学视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对促进教师成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互动式研讨非常接地气,既改变了过去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改变了高大上的名师公开课的虚无效应,又能切实为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真正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互动式研讨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大家都是参与者,优点讲够,不足讲透,在平等的氛围中,教师之间用真诚交换真诚,无形之中,可以唤起教师的学习热情、启迪思想,激发教研潜力,促进了教师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专家引领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校本研究,那样会陷于固步自封的困惑,教育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这样都会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为学生和家长所悦纳。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校本的藩篱,与专业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研究,双方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共同成长。一方面是学校有计划地邀请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专家或行家作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数学课改的形势、热点问题,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促进教师对教育新理念、新思想的接收与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是邀请专家深入数学课堂,通过听随堂课的形式,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引导。同时,教师也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的教学感悟、心得、困惑等与专家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得到专家的指点,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科研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这样,既能及时汲取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努力弘扬新课程教学思想,又能坚持不断探索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现代教育正在发生蜕变,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教育的方式从现实场景转移到虚拟环境,它为学习者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导师,搭建了受训教师间广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年龄界限,为广泛汲取知识,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教师而言,远程教育培训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一个缩影,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在相关类目下进行学习,通过留言、沙龙、答疑等形式,教师之间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进行交流互动,探讨教与学的得与失。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QQ群、数学教师论坛等形式,就某一话题广泛地进行讨论,在相互碰撞中激发思想的火花;浏览教师名家的博客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的课改动态,通过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激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努力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关键,而课题研究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呈现。在研究过程中,重现自己的教学情境,并不断地进行反思、探索,以自己亲身感受去验证、理解、关注,进而发现、提出、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样就能把教学工作融于课题研究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使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是决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新时代,社会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但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教师的角度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增强发展意识,采取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引领,引导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篇4

一、教师必备的素质

(一)我们要将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要在教师中积极倡导“应事忌事”、“应语忌语”活动,要修正自身言行,履行师德规范。要严格遵照《中小学教师五条禁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八不准》等,定期自查、自省,写体会,定期和家长、学生座谈,让家长和学生对我的言行做全面评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文明执教的风气,在整个班级中形成师爱生、生敬师的和谐氛围。政治理论学习也是提高我们教师理论水平的一项有利措施。

(二)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 加强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是不是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课堂上叫学生发言时有没有偏袒某些学生?.是否注意让每个学生一天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有没有尽量和学生多聊天、多接触?.休息的时间尽量和学生在一起玩了吗?.有没有积极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和学生谈话是否商量多于命令?.是否注意随时随地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是否对不应该的事果断地给予批评?.班级的规定有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那么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肯定能提高工作的质量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5

锅圈岩乡马摆小学杨群芳

为了提高我县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2012年5月10日至12日由教育部儿基会的张春霞老师等一行前来我县,在教育局领导的陪同协作下组织对幼儿教师进行了一次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我有幸参加了 这次活动。

这次培训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各位专家的精心教学示范中,在张老师的精彩点评下,我受到了很多启发。专家们还指导老师们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指导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幼儿们作为人生的春天,应该有个好的开始。张老师的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部及我县教育局领导对教育事业的关怀和执着敬业的精神。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6

一、促进内涵发展,做好三个着力

(一)、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们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学区工作人员安排到每一所学校与教师一道开展群众路线大家谈,深刻剖析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自揭短、知荣辱,提出四不四要:不要忽视地位的卑微,要有一种承担责任与道义的勇气;不要无视制度的严肃,要有一种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不要轻视团队的力量,要有一种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气魄;不要漠视待遇的微薄,要有一种积极向上和展望未来的心态。来调整教师的心态,激发教师工作激情。学区设立了一日工作登记卡,严格上下班、住宿制度,狠刹自由散漫之风,从我做起基本做到了周一上班,周五回家,在教师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了正能量。

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开展课堂教学人人达标,对普通话三甲的教师组织了集体培训;二是开展校际交流,各学校举行教学开放活动,每个教师必须听课10节以上,必须上公开课1节,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了长沙市八一路小学的名师到谈岑讲学,组织余坪小学、华中小学的教师到江西省萍乡市全国教改示范校

学习取经,老师们受益匪浅。现华中小学“快乐课堂”已彰显雏形。

3、稳定教师队伍。谈岑学区现有教职工346人,其中特岗教师123人,占三分之一强,为了稳定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每年召开一次大型的特岗教师座谈会;了解他们所需所求,购买新的床铺、办公桌椅、热水器、周末用餐餐具、安装宽带等,使他们身安、心安;四年来我们走访了85名特岗教师家庭,谈胥小学特岗教师余慧因母亲癌症,父亲车祸瘫痪在床,我们将困难教师补助1万送到家中;成立了特岗教师之家,以校、以片、以区分别开展周末特岗教师欢乐行;帮助他们制订三年发展成长计划,开展特岗教师才艺大赛,弘扬爱岗敬业的精神,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组织相关单位联谊活动,为他们牵红线搭鹊桥,现有15位外籍教师落户平江;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特岗流失。

(二)、着力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今年岑川中学为县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新开小学为学区扶持校,组织召开乡镇议教会、村级议教会、家长会等大小会议7次,全社会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慰然成风。岑川镇北京老板投资近100万元兴建了学生室内风雨室。为解决岑川中学学校文化建设资金的缺口,村级捐款达12万元。在改善环境文化的同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岑川中学“落叶DRY”变废为宝,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在岳阳晚报推介,张市中学家校合作,推动了学校文化局建设。华中小学校本教研融于学校文化,展现了学生的能力与特长。

(三)、着力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学区成立了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作息时间、严禁家教家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严格实行夜间值班和巡逻制度,确保住宿学生安全,规范后勤管理,教师实行了缴费陪餐制,即同标准、同收费、同进餐,为规范学前教育组织全区所有幼师到县幼教中心跟班学习。

二、维护教育形象,坚守三根底线

1、安全稳定工作底线。谈岑学区有法轮对象11人,其中4人还未转化;有原民办代课教师567人,其中有省民办教师维权协会副会长1名,岳阳市会长1名,每每国家、省、市、县重大活动都要实行上门监控、上户劝导,今上年接待上述人员对话达10次之多;仅黄XX到学区对话2次,上门做工作3次。通过讲政策,说明情况,最终达到理性诉求。

2、计划生育工作底线。因历史原因计划生育曾有5人违纪接受过处罚,一些不适宜的方法还引起教师及教师家属的反感与抵触,为防止教师违反计划生育,我们召开专题育龄妇女会,建立台账,明确校长责任追究制,这样杜绝了管理盲区,每年3月、9月雷打不动、一个不漏进行三查,对按时进站检查的对象发放补助200元。遏制了违法生育苗头。

3、财务工作底线。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校长负责制,学校不得举债运行,学区不乱收学校一分钱,学校不乱收学生一分钱,我们对个别教师违规发放资料,收取资料费,进行了严肃查处,通报批评,对惠民政策的经费不折不扣发放到位,维

护了教育形象,实现了零举报。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7

现在常见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方法主要有:师徒结对子、读书、写反思、继续教育、上级部门专项专题培训等。观其效果, 有的方式 (如师徒结对子) 能促进刚上岗的教师尽快提高专业素养, 可一旦过了实习期, 他们复制了基本的程序后, 就自然融入了经验型的大队伍, 能力上很难再有提高。有的方式 (如各级的骨干教师培训) 有利于培养教师“精英”, 但他们的成就大多是以个人风格为主导, 其他人不好模仿。上级培训部门的专题或专项培训注重理论学习的多, 与教师实践所需要的技能相去甚远, 而理论中的条条框框根本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 教师们经常这样描述培训效果:听时激动, 说时心动, 回来不动。偶尔开设数量相当有限的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活动, 与在校活动内容、质量无大区别, 其专业能力不能得到大的提高。

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 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且能在学校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展开, 省时、省力、有效地提高各层面普通教师的专业素养, 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我认为, 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课堂教学中, 提高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就可以完成此项任务。

目前, 形成性评价多用来促进学生学习, 它是指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 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操作形成性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 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二是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三是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四是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简而言之,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

若要在课堂中运用形成性评价, 作为操作人———教师, 只有从“制定明确目标、准确分解目标、活动引导达标、多方评价验标”几方面开展研究, 才能完成“激励、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若教师能对以上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也就达到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目的。1.教学能力:制定准确的目标、实现目标的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如, 围绕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教) 的能力;根据学生学习需求, 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2.课堂评价能力:关注学习过程, 及时评价学习状态的能力。3.提高反思能力。我校近一年内推进了三环节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馈练习) 课堂教学模式, 正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切入点来助推, 我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存在以下问题:1.制定的学习目标不明晰。每节课“学什么”往往是凭借“教参”、学情和经验来定。2.目标达到度不高。对细化目标理解不清、不深。大目标需要小目标的分步完成才能最终实现, 一个心理动词需要几层分解才能全方位得到诠释, 对我校教师来说还是一个空白。3.评价能力不高。存在着评价不全面 (如只评价结果、不评价过程) 、不准确 (如把未理解当成马虎来对待) 、不具体 (如仔细读读就明白了) 、负效应 (如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评) 等问题。4.评价的目的不正确。评价的目的只是为了发现学生的问题, 再依靠“讲”来解决问题。5.反思的针对性不强。反思写了很多, 大都是套话、空话, 不能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

所以我想在学校推广形成性评价的使用方法, 来提高教师以上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并期望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思想, 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拓展。由针对学生认知领域的评价拓展到对学生学习全方位的评价;由补救学生学习问题拓展到成为教师提高素养 (反思) 的载体;由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拓展到提高学校各项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

一、推进项目的思路

以形成性评价概念、思想为指导, 设计该项目推进的过程, 从而提高完成此项任务的质量和效率。

1. 明确目标。

让形成性评价落户课堂, 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学习。

2. 分解目标。

(1) 让形成性评价概念入脑。采用校长讲座和青年教师的读书、交流等方式进行。

(2) 厘清“课标”、学习目标、分解目标的关系、方式。校长参与备课组、教研组研讨。

(3) 评价目的与评价方式的关系及选择方式。校长参与备课组、教研组研讨。

(4) 完成一篇融入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设计。用形成性评价上课、评课。

3. 分析、运用评价结果。

(1) 通过座谈和检查学习笔记、心得等方式, 了解教师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判断是什么原因 (理念不清、畏惧不前、不认可等) 。

(2) 通过教研组活动中的发言 (备课设计、评课建议等) 和互相修改教案等方式查清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如读书、咨询等。

(3) 上课时观察环节的推进和落实情况, 做好反思与修正。

4. 整理资料, 提炼收获。

二、具体做法

1. 确定研究的内容。

(1) 备课。

(2) 评课。

(3) 上课。

2. 明确研究的方式。

(1) 讲座。管理者讲, 普通教师讲。内容有:讲理论——明白研究的重要性;讲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明白“惯性”的局限性和问题所在, 说明研究的迫切性;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白如何研究;讲收获与感悟——分享在研究中成长的快乐。

(2) 研讨。备课:一是一个人备一课时内容, 大家听后分析、修改;二是一课时内容大家同时写, 交流、完善。评课:采用集体看同一节录像课, 说自己常用的方法、说印象最深的教师 (失败或成功的处理方法) 等多种方式, 查找出现效率 (高与低) 之处及原因, 达到共识。

3. 设计 (规范) 研究的过程。

(1) 建制度。为促进活动的开展, 学校建立了领导参与、大会交流、备课组交流制度。

领导参与:主要体现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上。领导定期给全体教师搞讲座, 既表明领导的重视, 又提高领导自己的专业能力;既要做好每月研究的工作小结, 又要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边破解困惑边上研究课作案例, 边和教师一起感受研究的辛苦与快乐。

大会交流:每周五的全校教师大会上由四至五位青年教师上台谈学习、实践的内容和收获, 用PPT展示, 脱稿解说, 每两周一个内容, 各学科的教师都要涉及。目的是用来说明:此评价适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每个人都能学会;头脑风暴 (一个知识点, 由八九位教师从不同学科讲解) , 认识得到强化;要做明白的教师 (想明白、说明白, 明白自己的失误和成功原因) ;此次改革是为了教学增值而不是否定自己的过去和应付任务。另外, 还实现了以下效果:一是青年教师自信了。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 演讲能力得到了锻炼, 敢挺直腰杆儿说话了。二是老教师听懂了。老教师们边做评委边得到了培训, 省时省力又省钱, 还符合一线教师需要, 在其最近发展区。三是降低了畏惧感。教育理论由同伴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降解”, 设计操作由同伴用理论要求进行了“浸润”, 让很多人自然地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从而减少了“恐高症”的干扰。四是统一了方向。新、老教师有了共同的研究、交流话题, 办公室里经常有“目标明确吗?评价了吗?”这样的问话出现。

备课组交流:在大面积培训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学科和关键人率先突破, 以期继续开展教师之间的“自主的、无干扰的”培训和学习活动。让这几个人先试先行, 大家再一起查找成功和失败之处, 研究修正的举措, 然后在另一个班或年级再试, 使环节设计更精细、操作更自然。

(2) 搞活动。开展校内、校外交流活动。在校内开设青年教师沙龙, 以论坛、说故事等形式定期研讨、交流;在校外积极参加展示活动, 派教师外出搞讲座、做课、评课, 提高专业能力。

4. 总结研究的效果。

(1) 厘清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分解目标的关系, 提高了教师“定标”、“达标”、“验标”的能力。过去, 教师对这三者的看法是“看重”学习目标, 因为它要落在教案本上, 同时也是评课的聚焦点;此学习目标来自“教参”、经验和学情;对课程标准, 说课时用, 其他时候不知该怎么用, 只好束之高阁;“不懂”分解目标, 不懂目标为什么要分解?如何分解?认为不分解不也能达标。现在, 我校任课教师已经能正确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 是学段的总方向, 是“教、学、评”达成一致的纽带, 是我们教书育人的要求;“确定”学习目标, 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结合学情制定出来的;“科学”分解目标, 是指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成几个阶段目标, 从而更清楚、扎实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超过一半的任课教师能记住“理解、了解、掌握”等心理活动动词的分解层次, 并较为熟练地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课时目标。

(2) 评价目的与评价方式的关系与选择, 提高了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过去, 课堂评价方式有纸笔测验、提问、展示等, 评价的次数不多 (一节课中运用次数最多的评价方式是一对一的提问, 其他方式大多出现一次) , 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 一边展开下一步的讲解。现在, 教师们明确了评价目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促进学生学习, 实现学习目标;课堂上评价方式、评价次数都增加了, 还增加了评价角度 (学生互评) 、评价范围 (学习状态) 等。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篇8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当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历程。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就是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制,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美观漂亮的教学板书,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等。而语文课程的内涵是如此丰富,语文教师的职业如此美丽,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下边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在组织培训和自主学习下吸纳并重构新的专业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从天文地理,至市井风俗,简直是无所不至。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自我反思,提高技能

在组织培训和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践行新理念以提高专业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刚开始,老师们会非常困惑,课堂是师生在交流与合作,那么,老师充当什么角色?课堂教学到底如何进行?

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谈探索吧!精心设计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入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解决疑难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分组交流,让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同学也踊跃地站了起来;在课堂中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结束后,再布置拓展延伸练习,既让学生练了笔,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应该放开,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调控下充分讨论,不受教案的约束,不背教学目标和时间的包袱。传授知识决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和创造。

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善于面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会有所收益,总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的,也才不会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感到厌烦。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只要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既洋溢着成功的自信,也保留着反思的冷静。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会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学必将越来越精彩。

三、合作学习,互相促进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乍看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却在合作同伴的点化下,茅塞顿开。我校同年级教师或语文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风。遇到班上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板书等疑难问题都能互相磋商。问题的发现、成功的尝试、失败的苦恼、有趣的课堂实录都是我们交流学习的话题。

教师之间经常合作交流,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个性化,我们更加真切的体验到自己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的意义,从与同事的讲述与争鸣中,对教育的看法、认识、见解也渗透其中,一般会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动中内隐的思想与理念。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思想,筑成了我们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升华。

四、开展课研,提高素养

在疑难课题研究与探索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们面对的问题,每天都是新的,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这样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就显得必要而迫切。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连续的探究活动。现如今国家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引下,在各地教委的精心策划下,在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设了优良的课研环境和条件,搭建起了语文老师进行课研工作的平台,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广大教师和多数学校树立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科研育人”的意识,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逐渐开展起来。“科研育人”--学生综合素养明显增强。“科研育师”--教师专业素养显着提高。“科研兴校”--特色学校崭露头角。“科研兴教”--教育质量逐年上升。

总之,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的幸福感,这样语文教师才能走向大气象--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那时,语文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墨香四溢的大书!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

提高教师的素养 篇9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感

在第二章的引言中,李镇西老师写到:我们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随时随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真正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完善。同样我们承认学生在许多方面——首先在道德方面在我们教师之上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但这种教育不应该是教师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学习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

阅读和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剂良药。如果说阅读是知识量的增加,阅历的丰富,那么写作便是精华的输出。

读书好的理由听得的不下几十次,而印象最为深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的一个很好的建议: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是用眼睛行走,带智慧回家,读书是为了“支撑生命”。

李镇西老师在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中提出了五点建议:乐于请教,用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从那之后,我开始了偶尔动笔写下日常的点点滴滴,对问题学生的成功转化,对课堂问题的反思,随时动笔,随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这些都成了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在我应经习惯随时写下自己的反思。有时记下的是自己成功的转化了某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是一堂失败课的反思,这其中有幸福的回忆也有带着泪水的反思总结。于是我QQ空间里、我的百度文库、我的备课本上„„处处可见的几段感悟。值得一提的是,我的QQ空间里面经常有学生的交流:“老师谢谢你!”“您原谅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吧。”“老师,偶来看你了。”“老师幸亏你没有放弃我。”看着学生的留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我的网络日志不但可以自我反思总结,还成了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的空间。

开始了写,我也便有了读书的欲望。360图书馆里、百度文库里、读书网里,是我天天都签到的地方。偶尔碰到比较好的文章或自己写得得意的句子。我会背给我的学生听,有时他们会因为一时的激动而表现相当好。开始了写,便开始了读。有时真的忘了自己的年龄,了发少年狂。然而当我流利地背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巴金的《鸟的天堂》,学生一阵惊呆后便是争先恐后地背跟着我读书、写文章,唯恐老师小看了他们。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10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进入到21世纪,国际上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专业化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让学校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使教师的工作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管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变混沌为条理,变无序为有序,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网络变革了教师们的学习方式,从行动反思开始,借助教育网站探讨、沟通、交流。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们开始踏上自我更新和学习的专业发展之路。教师的教育科研与全球化、数字化的交流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协作中得到提升。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⑴ 以校本培训作为切入点,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信息素养。⑵ 撰写教育随笔,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探索教师主动学习、培训之路。⑶ 搭建信息化平台,变革学习方式,强化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内容

⑴ 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⑵ 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⑶ 教师信息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⑷ 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3、主要观点

⑴、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⑶ 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创新之处

⑴ 课题研究信息网络时代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促进者的信息素养及其行为。

⑵ 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反思、培训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旨在通过较为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构建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教与学模式,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为重点,加速信息化建设工程。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为研究法相结合,结合采用调查法(问卷、访问、调查等)、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具体研究和措施如下: 1.深入调查,收集资料

以个案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座谈等形式获取较为完整的资料。2.组织培训,更新观念

构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组织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提供学习资料,举行专题理论讲座,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引导相互交流探讨,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3.进一步开展实验,引导探索

引导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和多媒体教师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开辟课题研究阵地,方便教师了解课题进展情况以及进行教育技术的个人研修;引导研究对象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4.定期总结,相互促进

定期组织研究对象,研究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使研究对象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技术路线

1、以“讲座——培训——实践——考核” 为模式,多种学习方法渗透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2、引进和开发网络应用平台促使教师探讨、沟通、交流,进行行动反思,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使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步骤

研究时间从2006年1月—2009年12月,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06.1——2006.7)

1.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题,由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发展教育技术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 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科研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关理论。3. 组织调研,分析教师现有的信息技能和对信息技术培训的建议,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4. 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6.9-2008,12)1.以教研组和办公室为单位,明确分组和负责情况。2.确定学期研究重点,并组织实施。

3.培训组撰写学期培训计划和教案,并组织培训。5. 教研组把教师培训和研究课纳入学期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09.1-2009.12)。

完善各种资料,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迎接有关专家的验收。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确定后续研究方案。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省级课题《智慧型教师的研究》已结题 市级课题《利用多媒体辅助应用题教学》已结题 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结题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组

冷国华

《教师信息素养评估的定量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高 丽 《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宫淑红、桑新民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施勤,年龄40岁,本科学历,现任学校校长,长期担任数学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2005年3月又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为期一个多月的校长培训班,系统的学习了课题的研究和教师的培训。

课题组其它成员学历均在专科以上,其中 位是小学高级教师, 位是现任教研组长,位是现任教育行政干部,都是教学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积累了相当的教育科研成果,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政策法规有较全面的了解,一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2003年又被评为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是镇江市京口区信息技术硬件设备配备最先进,最齐全的学校之一,校园网功能完备,教师人机比接近2:1,正积极筹备每位专职教师都配置笔记本电脑,有胜任信息素养培训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四位。

学校图书馆有3万册藏书,其中有几百册是有关基础教育理论和现行课程改革的书籍,有上百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方面的书籍。另外,电子阅览室能提供五万多册的电子阅读文本,相当另一个大型的图书馆。

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策略

毛泽东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人对身体作了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身体相当于1,事业、财富、婚姻、学识用0来积累,0越多表明这个人越成功,没了“0”前边的“1”再多的“0”还有意义吗?可见,人的身体素质是何等的重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从过去的传统教学转向“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近年来初中生体质测试数据表明:学生体质在不断下降,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大有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考的文化科目占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那些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体育测试抱着应付的思想,要求很低,只要能及格就行。我想,家长、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只是客观原因,而主观原因是体育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才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初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与学生的需求入手,探讨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所有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以体育课程标准为蓝本常抓不懈。

一、从听好一节课开始,积淀自己的听课能力

体育课和室内课比起来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体育的组织教学要比室内课的复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肢体动作,因此,在听体育课时要注重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有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练习动作、教师的教学表现等。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很重要,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时,采用向心式的橡皮筋拉线就比分开数个场地要好,这样便于教师观察和指导。又如,圆形队的组织形式可以让教师的位置距离学生均等。队伍的调整,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课前教学设计中就把队伍调整的因素考虑进去,不要做无谓的调动,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练习收到了成效,也就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好的,学生身体的反应,可以显示教师对教学运动负荷的预计和安排,如果学生过于疲劳,那么学生的运动负荷就显得大了。

如何才能听好一节课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比如口令、基本队列动作、教师的表情、情绪、着装等。其次,看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中是否能够对课堂的安排灵活自如,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还要听教师的授课语言,能不能准确而精要的表述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是否让学生迅速理解。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也需要观察,目的是看教师在授课中如何来发挥自己自身的特点和长处,评估教师激发和感染学生的能力。再次,看教师的教学机智,每一节课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看教师是怎样处理的。最后,要边听边综合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看采取了什么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听完课后要及时与执教老师交换意见,把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二、以上好一堂课为动力,磨练自己的教学功底

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有完整的教学目标,如果这节课没有完成目标,无论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学会,老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学得愉快就是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是愉快的、充满热情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体育老师认为,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有些体育老师还认为,在体育课中只要开展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是好课,这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应与学生的思考、探究有机结合。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呢?下面是我多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与同行商榷。

1.制订一份自身发展计划

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指教师通过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弱点、不足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确认。综合学校、学科、时代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计划的制订要合理、有效,要与学校提供的条件相吻合。

2.参加一个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能发挥群体效应,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通过这种途径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从而达到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在集体备课中,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将平时感觉困惑的课题经过讨论得到理性的升华,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将获得的理论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科研一起发展,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集体备课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还能提高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

3.写一份教学反思。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研究者。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写教学反思。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般的思考,时间一久就会把当前思考的问题忘掉,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学中忽然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可以取得经验的“闪光”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满以为自己会记忆下来,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逐渐被淡忘,需要回忆的时候印象中明明有这样的思考,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所以,只有把我们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才能帮助我们不断累积,通过再加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教学中,教师根据问题现状和缘由,写出有质量的论文、案例、随笔,利用自己独有的教学资源,发现自己或别人身边的问题,并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奠定基础。除此以外,初中体育教师打磨“五会”:即会看:看课看出门道;会写:写出规范的教学设计和评课结果;会说: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尤其是讲解能力;会做:教学中的示范动作;会教:反映在方法上讲和做。

三、以多元的知识为突破,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1.掌握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用教书来丰满生活,用写作来发展自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体育专业培训,为保证学生真正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较好的体育能力。体育教师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并将新知识、新观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积累丰富的课外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具有陶冶人的精神、养成人文素质的价值。中国有句名言:“厚积才能薄发。”通过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萌生自己的思想。教学工作的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青少年学生,强调教学工作的人文性特点,体育教师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体育教师除了要精通体育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宽厚的知识储备,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3.通晓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属于教师的必备知识。是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关键所在。在体育教学中它能使教师掌握教育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我国基础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体育教师更应熟练掌握教育心理学等知识,通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诠释[J].体育学刊,2009(3):64.

[2]李金龙.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26.

[3]雷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构成及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2012(2):35.

[4]季文东.21世纪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4.

上一篇:《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下一篇:巡察组的巡察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