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镇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04-29

大阿镇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共2篇)

大阿镇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一、大阿镇食用菌目前的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量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

大阿镇从1994年开始摸索种植食用菌,当时种植的品种只有草菇,后来慢慢发展有草菇和金针菇两个品种,从当初的一户种植带动身边农户的种植,鼎盛时期达到100多户种植,占据本县的绝大部分市场,少数还出口外县、外市、外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2012年大阿镇共有种植食用菌大户20户,西江村15户,东风村3户,谷山村2户,主要以西江村为主。种植的食用菌品种有草菇和金针菇。

2012年大阿镇共种植草菇50万袋,产值为0.175公斤/袋,批发价为20元/公斤,最高可达30元/公斤,种植成本为1.2元/袋,种植总产值为175万元,纯利润为115万元;共种植金针菇50万袋,产值为0.4公斤/袋,批发价为12元/公斤,种植成本为2.2元/袋,种植总产值为240万元,纯利润为130万元。

大阿镇的草菇目前采取的种植方法是传统的小作坊种植模式,菇农自主生产,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使用简单的菌袋熟料立体式棚栽,根据外界自然条件生产,由于受温度 1的限制,草菇从清明时节开始种植,立冬时节结束,种植期约为半年,草菇的生长期约为1个月,一年可种植5-6批,培养料主要为稻草、营养料、菌种,由于是传统的简单种植模式,产量不是很高。

大阿镇的金针菇目前采取的种植方法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厂化生产就是通过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进行人工智能控制,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全年生产,从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机械化生产。金针菇的生长期约为3个月,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培养料主要为棉籽壳、木屑、石灰水、菌种、营养料等,金针菇的种植流程为浸料—拌料—装袋—消毒—接种—出菇—采收—烤干,共8道工序。经过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废包少,质量高,但目前的规模还很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二、大阿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气候环境条件优势

大阿镇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20℃,为大阿镇发展食用菌生产创造了有力的气候条件。

(二)资源优势,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大阿镇是个农业大镇,以水稻种植为主,稻草资源丰富,稻草的再次利用为食用菌的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培养料;同时大阿镇的林区多,木屑资源丰富;为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提

供了很好的资源供应。同时,种植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可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腐殖质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颗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水稻、水半夏等农作物增产15~20%,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这充分地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三)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方面,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端上人民的餐桌上。信丰县现有人口73.6万,食用菌市场基本由大阿镇菇农供应,且远远供不应求。大阿镇离县城只有12公里,离周边的县城、市区及外省也有便利的交通,县城大型蔬菜副食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周边外县、外市甚至外省等诸多市场,为食用菌产品提供了畅通的销售渠道和空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四)种植技术力量成熟

大阿镇从1994年开始种植食用菌,发展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西江月食用菌合作社又在该镇成立,加上技术人员在当地作技术指导,以及通过发放技术资料、种植户之间相互学习等,很多农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甚至有很多农民自己已经成了技术员,为大阿镇的食用菌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经过近20年的摸索,大阿镇的金针菇已形成基本的工厂化生产种植,由传统的小作坊种植模式转变成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有了一个本质上的飞跃。

(四)政府的大力支持

信丰县的草菇产业发展已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

展规划中,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规划中草菇重点扶持的16个县(市、区)之一,而且随着赣南苏区的振兴和《若干意见》的出台,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辐射到大阿镇,促进大阿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镇党委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给予极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给本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大阿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不足

(一)食用菌种植工艺相对落后,缺乏统一的管理组织。大阿镇食用菌的种植设备比较简陋,大多为菇农们自己搭棚种植,工艺相对落后,没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种植设备;在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组织,大多为自发性的,种植相对分散,没有稳定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种植模式,规模较小,产量不高,经济效益比较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阿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不明显。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能完全履行其职能,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不到协调、指导的作用。

(三)农民掌握前沿信息的滞后性。

大阿镇菇农多数是在自家种植,很少跟外界沟通了解食用

菌产业发展的有关信息,对市场信息掌握不灵,新品种推广速度较慢,不能够及时更新品种,种植存在跟风现象,产品品种只有草菇和金针菇,品种比较单一。

(四)缺乏大型、综合型、附加值高的食用菌深加工企业。由于大阿镇一直以来都是农户种植为主,自产自销,采用的仍是最传统的工艺做法,大多数仍处于最初级的鲜菇直接销售,缺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没有产品出口权,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产业链。

(五)食用菌种植资金短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与引导。很多菇农由于资金短缺,大多散户种植,没有形成规模,限制了产业的升级,也限制了其产业的发展速度,被动性较大,未能形成产、供、销有序协调的发展。

四、大阿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对食用菌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现代化菌种生产基地,确保优质菌种的供应。由传统的小作坊种植模式向现代化产业模式升级,做好大阿镇金针菇工厂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扩大规模,形成影响力,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草菇的发展,使大阿镇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农户+工厂”的现代食用菌生产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和发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职能。通过专业合作社建立研究单位、制种单位、种植专业户、加工企业、销售商和政府之间沟通的平台,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职能,确保我镇食用菌产业的生产、市场、技术及产品的信息畅通和

对称。

(三)制定和完善食用菌无公害标准种植技术,加强对菇农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工作,以确保食用菌产品安全。

(四)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政府可以在土地、水、电等使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协调,为菇农提供贴息、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解除了他们建造菇棚和相关设备缺乏资金的困难;完善管理部门职能,对食用菌产业进行协调、监督、指导,制定可行有效的激励政策,扶持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发展考察报告 篇2

关键词:食用菌 产业 考察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扎实有效地抓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大力推广发展食用菌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科技局领导及业务人员和职校教师一行四人组成考察学习组,对浙江龙泉市、庆元县、上海大山合集团等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学习。考察组通过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了食用菌发展的相关情况。

1、考察点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1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浙江龙泉市、庆元县食用菌产业能够形成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从政策、机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两地的党委、政府始终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特色支柱产业,纳入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列入农副产业的首位,力度大、发展快,常抓不懈。一是组织成立了强有力的管理、科研及技术服务机构。为协调、支持与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设立有专门的食用菌管理局及办公室,乡镇专门设立了直属食用菌管理站,配有专职专管人员,将人员与经费挂钩,列入目标考核。二是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先后出台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食用菌生产专项经费,制定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三是部门合力支持。

1.2 科技进步和普及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80年代以前,龙泉、庆元发展食用菌是高消耗、低收入,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普及,不仅解决了菇粮争地矛盾、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而且使食用菌产量跃上一个个新台阶,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目标,成为龙泉、庆元数十万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如龙泉的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庆元的食用菌研究所和菇星机械节能有限公司就是专门从事菌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机械设备发明和应用等研究。食用菌在龙泉和庆元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研究、生产培育、环境卫生、病虫害防治、烘烤加工技术体系和保障措施,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无木化、周年化生产。

1.3 社会化服务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食用菌生产同样需要有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龙泉、庆元两地经过长期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等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如龙泉建有浙闽赣食用菌交易市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80多家,经销企业200多家,购销队伍1500多人,这些中介组织为菇农提供功能比较齐全的商务项目,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

1.4建立科学的发展模式是推进食用菌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需要。龙泉、庆元都建立了“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互相依存的“共同体”,既降低了农民的风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最终实现公司和农民的“双赢”。

1.5 实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是全面提高食用菌经济效益的有力举措。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和绿色壁垒越来越复杂和严格,标准化生产已成为解决食用菌产品安全和市场流通的重要环节。上海大三合集团、龙泉市、庆元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管理标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产品追溯制度,明确了产品责任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菌种生产标准、菌棒制作与管理标准、出菇管理标准采收与加工标准等生产环节的标准体系。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品牌,走出国门。如龙泉市对当年新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则一次性奖励80万元,同时还设立了跨越奖和开拓国外市场奖。

2、我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我县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林木结构合理,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全县现有林地面积8.9681万hm2,森林覆盖率49.16%,有阔叶林2.7万hm2,其中,杨树1613.14hm2,硬阔类10387.64hm2,针阔混35.65hm2,阔叶混346.79hm2,软阔类9121.99hm2。农作物秸秆丰富。这些都是生产食用菌的主要原料。

第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印江境内最高海拔2493.8m,最低海拔377.7m,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常年降水量1103.2mm,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因此,地理气候条件与龙泉、庆元相似,适宜食用菌生长。

第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梵净山环线公路将于2011年7月前全面建成开通,杭瑞高速已正式动工建设,特色食品工业区就位于杭瑞高速公路匝口旁边,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第四,有技术基础和栽培历史。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食用菌栽培》课程,为各乡镇培育了大量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试验和推广。在17个乡镇中,现有几十户食用菌种植户,种植的种类主要是平菇,已有少量的香菇、木耳、金针菇、竹荪、鸡腿菇、灵芝等栽培。栽培方式有室内、室外、袋栽、畦床等多种。由于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则以鲜菇出售为主。在八十年代我县的灵芝产品“仙草牌”灵芝酒在马来西亚荣获国际金奖。

第五,市场前景看好。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体的纯天然食品,被誉为“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将“一晕一素一菌”作为最佳的膳食结构加以提倡,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好。

第六,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思路。根据我县十二五发展思路:以工业强县、农业富民为目标,办好特色工业、抓好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实现集约发展、集聚发展和节约发展。由于食用菌产业具有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集工农商为一体等特点,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短、平、快”产业,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思路。

3、我县发展食用菌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龙泉、庆元等的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致认为龙泉、庆元等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结合我县的实际,我县发展食用菌产业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解决好有人抓的问题。发展食用菌产业,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抓。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路,符合印江实际,符合市场需求,为做好食用菌发展的相关工作,建议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下设食用菌产业办,由责任心强、工作务实的干部专抓食用菌发展。特别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要将目标指标化,任务责任化,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当务之急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指导食用菌产业发展。

3.2 解决好发展模式问题。为了积极稳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是出台企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愿意来我县发展食用菌的企业,可考虑建厂房交由企业经营,同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标准化加工和创品牌。二是以实施“千户工程”为载体,推选出1000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文化基础、创业积极性高、能吃苦赖劳的能人作为首批发展对象,从事过食用菌生产的农民优先,采用政府协调贷款贴息一年的政策予以扶持。三是强化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组建食用菌协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流通中的作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3 解决好资金和技术问题。一是要积极争取扶贫、培训及产业化项目等专项资金,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解决食用菌发展的资金问题。二是由招商局加强与上海大山合集团、龙泉、庆元等联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引进三家以上的企业落户我县发展食用菌。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即聘请专家来我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与选送专门人员外出培训后回来指导全县食用菌发展。四是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将县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科研和培训基地,开设食用菌栽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产品加工等课程,解决食用菌的技术创新和品种引进、试验、推广和创新问题。

上一篇:爱似花的高三作文下一篇:叙事文范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