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议论作文

2024-04-19

书的议论作文(通用15篇)

书的议论作文 篇1

书,是人类最忠实、最有益的朋友。在当今社会,电影、电脑、电话、收音机、报纸等多种传输媒体带给人们知识和信息。但是,书籍仍是最传统、最方便、最直观的方式之一。更何况书籍的收藏价值是其他媒体方式不能比拟的,一页页精美的纸张,即使一首首浪漫的诗篇,令人遐想无限......读书,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但是,书海无涯,人生有限,读好书,才能使自己在有生之年获取人类智慧的精华。

读书不仅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也陶冶情操,修炼涵养。人,立足世间,参与社会,不得不充当角色,演艺人生,成功与否,难由个人主宰。但是若稍作闲暇,关门闭户,翻开书页,自己便是看客,虽历尽沧桑,只取心得二三。一本书即使一个世界,喜、怒、哀、乐、真、假、善、恶、美、丑聚集其中。当身在其外,自己即是判官,与朋友或指点评说,或默然与心,也是一种享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经典名著。无论是《三国演义》中所设计的文韬武略,《西游记》中表现的坚韧执著;还是,《水浒传》中赞美的侠胆忠义,《红楼梦》中演绎的缠绵爱情。数百年流转不衰,其名之盛,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每读一遍,仍会感觉截然不同,回味无穷。

《镜花缘》、《封神榜》、《聊斋志异》、《济公传》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四部神鬼仙怪之书。聚天地神灵鬼魅于一书,演人间悲欢离合于一世。在书中,人在神鬼面前显得渺小而无能为力。但是,神鬼也未必无所不能。神仙之境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之地。但是,神仙也不是尽善尽美。鬼怪是人们惧怕的形象。但是,鬼怪亦有美鬼、善鬼。因此,怪异之事不是来自天堂,也不是来自地狱,而恰恰是发生在人间。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济公”在人间,惩恶扬善,使人间的芸芸众生,活的少些痛苦,多些欢乐。细细品味,不能不感到作者的.神笔、妙笔。《儒林外史》、《官场现行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五部著作,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五大奇书。书的作者用犀利的笔锋、辛辣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奇异丑恶现象。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封建皇权统治的残酷,官府宦吏的贪婪,地主豪绅的劫掠,市井狂徒的强悍,黎民百姓的无助,提供了一副鲜活的社会众生像。在这里,人性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人性中贪婪丑陋的一面被活生生剖开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触目惊心。《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名言》,是中国白话小说的精品之作,通称“三言两拍”。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描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和情感。

书的议论作文 篇2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 笔者发现:一般地说, 中学生、大学生, 多数不怕写记叙文, 少数怕写说明文, 而怕写议论文者, 却人数最多。

其实, 写议论文, 就是摆是实, 讲道理, 使自己的“理”有理, 让人信你;或者是反驳对方, 使自己的“理”能驳倒对方, 让别人服你;一句话, 就是以“理”服人。

为了帮助学生缓解怕写议论文的心理压力, 笔者煞费苦心, 绞尽脑汁, 想方设法, 试图把写作议论文的课尽可能讲得幽默些、生动些、形象些。然而, 仍有“为伊消得人憔悴!”和“山重水覆疑无路”之感!于是, 我就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观察, 不断尝试, 不断总结经验, 有一天, 我突然发现:两个孩童在争论, 把他 (她) 们争论时说的话, 整理一下, 其实就是一篇结构不完整的议论文的雏形。

大约在一九八几年的一次作文课上, 我对同学们说:“……其实, 写议论文并不难。因为每个人, 从几岁时, 虽然不会写议论文, 但已经会说议论文了。你们也一样, 不信的话, 请听两个孩童争论的内容吧!把它记录下来, 整理一下, 看看是不是和议论文近似?”听到这话, 同学们既感到新奇, 又有点儿将信将疑!……于是, 本人在课堂上讲了下面的故事。不料, 倍受学生欢迎!正是“梦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听完我讲的故事, 许多学生喜形于色!……“老师, 我不怕写议论文啦!……”于是, 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请看:

两个五六岁的幼童在争论 (节录)

……女童对男童说:“你的爸爸不如我的爸爸好。”

男童 (1) :“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常给我买好吃的。”

女童:“这不算。因为我爸爸也常给我买好吃的。”

男童:“我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还给我买好玩的。”

女童:“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常给我买好玩的。”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的爸爸从来不骂我。”

女童:“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从来不骂我。”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从来不打我。”

女童:“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从来没打过我。耶!那天我看你爸爸打了你一下!”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那天, 我太不听话, 爸爸才轻轻打了我一下。”

女童:“轻轻打了一下?那你为什么哭哇!”

男童:“我是装哭的。其实我爸爸打我一点儿也不疼。所以我的爸爸就是好!”

女童:“轻轻打一下, 也不是好爸爸。”

男童:“反正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天天给我讲故事, 可好听啦。”

女童 (2) :“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天天给我讲故事, 教我学好。”

男童 (3) :“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从来不和我妈妈吵架。”

女童:“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从来不和我妈妈吵架。”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天天帮着妈妈做饭。”

女童:“这也不数。因为我爸爸也天天帮着妈妈做饭, 还刷锅洗碗呢!”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常给我爷爷捶背。”

女童 (4) :“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常给我爷爷捶背。”

男童 (5) :“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常常帮助外公干活。”

女童:“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常常帮助外公、外婆干活。”

男童 (6) :“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常常帮助我们家对面王奶奶换煤气。”

女童:“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也常帮助别人, 他做的好事可多啦!……”

男童 (7) :“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爸爸年年都得一个大奖状。”

女童:“这也不算数。因为我爸爸年年都得好几个大奖状。”

男童 (8) :“我爸爸就是好。因为就连我妈妈也说我爸爸好。”

女童:“这有啥了不起?因为我妈妈也常常夸我爸爸好。”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爷爷夸我爸爸孝顺。”

女童:“这也没啥了不起!因为我爷爷和奶奶都夸我爸爸孝顺。”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外公也夸我爸爸好。”

女童:“这也没啥了不起!因为我外公、外婆都夸我爸爸好。”

男童:“我的爸爸就是好。因为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夸我爸爸好。”

女童:“这也没啥了不起!因为不光幼儿园的老师夸我爸爸好, 别人也夸我爸爸好。”

男童 (9) :“反正我的爸爸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

紧随女童的反驳, 男童用大量的事实作为论据, 从六个方面, 正面论证:“我的爸爸就是好”。

第一方面:从 (1) ~ (2) 讲的是爸爸对我怎么样。

第二方面:从 (3) ~ (4) 讲的是爸爸对家里其他人怎么样。

第三方面:即第 (5) 点, 讲的是爸爸对外公、外婆怎么样。

第四方面:即第 (6) 点, 讲的是爸爸对邻居怎么样。

第五方面:即第 (7) 点, 讲的是爸爸工作干得怎么样。

第六方面:从 (8) ~ (9) 讲的是妈妈、爷爷、外公、外婆等人对爸爸的评价。

不难看出, 男童在反驳女童, 证明“我的爸爸就是好”这个观点时, 虽然他尚不懂得什么是正面立论等道理, 然而他却不自觉地运用了正面立论的方法, 进行论辩。

在论证第一方面到第五方面时, 从正面论述, 用的全是事实论据;在论证第六个方面时, 也是正面论述, 而用的论据, 全是道理 (或曰理论) 论据。要知道, 在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心目中, 妈妈、爷爷、外公、外婆和幼儿园的老师说的话, 就是可信的, 就是全威的, 甚至是至高无上的。

仔细分析, 可以看出:男童是从爸爸对家人和对外公外婆怎样、爸爸乐于帮助别人、爸爸在工作岗位干得怎样, 这三大方面, 用实事和理论证明了“我的爸爸就是好”这一中心论点。男童不懂得什么是中心论点, 什么是分论点, 但我们可以从上述三大方面, 提炼出三个分论点:

一是, 爸爸对我和家人以及外公、外婆好, 并分析爸爸之所以做得好的原因, 从而得出第一个小结论:所以我的爸爸好。二是, 爸爸对待邻居好, 并分析爸爸之所以长期坚持做好事的原因, 从而得出第二个小结论:所以我的爸爸好。

三是, 爸爸在工作岗位干得好, 并分析爸爸之所以干得好的原因, 从而得出第三个小结论:所以我的爸爸好。

总括全文, 得出大结论:“我的爸爸就是好。”——争论的中心论点, 也就立起来了。

以上是两个幼童争论内容的节录, 只能算作一篇结构不完整的议论文雏形, 我们不妨在第 (9) 点之后加上一段:

因为我的爸爸常看怎样教育儿童的书, 他就对我好, 把我当成他的小朋友, 从不打骂我, 给我买好吃的好玩的, 还讲故事教育我, 所以我的爸爸是位好爸爸;因为我的爸爸没有大男子主义的思想, 还说, 妈妈上班, 也很辛苦, 教我要心疼妈妈, 他就对我妈妈好, 既不和我妈妈吵架, 还常帮妈妈干家务活, 所以我的爸爸是妈妈的好丈夫;因为我的爸爸常说, 敬老爱幼,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就孝敬长辈, 所以爸爸是爷爷、奶奶的好儿子;因为我的爸爸常常帮助外公、外婆做家务, 所以我的爸爸是他们的好女婿;因为我的爸爸老是教育我, 要向雷锋叔叔那样, 多做好事, 他就常常帮助王奶奶换煤气, 所以爸爸是邻居的好帮手;因为我的爸爸总是说, 要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对待公家的事要兢兢业业, 精益求精, 把事情做得好上加好, 他工作成绩突出, 年年都得大奖状, 所以我的爸爸是位好员工。一句话, 我的爸爸就是好。

爸爸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将来, 我要做我爸爸这样的好爸爸;愿大家向我爸爸学习:那些已经当了爸爸的人, 那些即将成为爸爸的人, 都要学习我爸爸, 超过我爸爸, 做一个比我爸爸更好的爸爸。

当然, 若把段中的“好爸爸”、“好丈夫”、“好儿子”、“好女婿”、“好帮手”、“好员工”, 这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爸爸之所以做得好的依据, 依次穿插到文章中, 那么, 说理则显得更加有理有据, 无懈可击, 文章结构也就浑然一体啦。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即续论部分、本论部分, 结论部分。上述节选的两个幼童争论的内容, 虽然只是一篇结构不完整的议论文雏形, 我们却可以从结构上对其进行分析。

续论部分:提出问题, 即中心论点:男童 (1) :“我的爸爸就是好。”

本论部分:分析问题, 即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也就是从 (1) ~ (8) 、这部分, 论证了:“我的爸爸就是好。”

结论部分:解决问题, 即得出结论:男童 (9) :“我的爸爸就是好。”

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写议论文并不难, 难的是传统的写作议论文的教学法: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大堆抽象难懂的概念。

如, 什么是“议论三要素”啦, 什么是“三段论”啦, 什么是“广义的‘论证’啦;‘广义的论证’, 包括‘证明’和‘反驳’啦;若按‘论证方法’不同, ‘证明’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啦;若按‘论证方式’的不同, ‘直接证明’, 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 ”啦。等等, 等等, ……有时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谈谈议论性作文开头 篇3

时间紧,任务重。2005年河北考生45万人(不含对口生),阅作文卷的中学教师350人,两人评一份试卷,平均每人2570份。作文阅卷时间是6月11日到17日,每天8小时(含休息时间)。11日学习评卷标准;12日到13日上午为正式评卷时间,每人每天至少完成800份。

身体疲劳,心理压力大。每天7小时高度紧张地盯着屏幕,眼睛酸涩,头昏脑胀,两腿浮肿,身体高度疲劳。笔者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并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亲眼目睹师生为高考日夜奋战,亲身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深知阅卷工作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怎奈阅卷数量一定,阅卷时间有限,所以只能是保证速度的前提下求质量,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笔者将此次阅卷工作后关于高考作文如何开头的一些想法付诸笔端,以求在作文教学实践方面与同仁交流,并求教于方家。

高考中,考生作文开篇一定要快速有力地进入话题,最忌水中月,雾中花;在这个大前提下,讲究一定的文采,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有兴趣读下去,才有望获得高分。然而很多考生对这一问题并没有高度重视,不经雕琢,随便写个开篇,以至于得个平庸分数。

现摘录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开篇,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

1. 面对大海,你会看到惊涛拍岸,广阔湛蓝;面对森林,你会听到百兽争鸣,神秘深奥;面对群山,你会看到悬崖峭壁,连绵不断。

这段开头,词汇丰富,句式整齐,语言不可谓不美,可阅卷老师却不知所云。单纯地为了有文采而有文采,游离主题,不能迅速进入话题。

2.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开篇引用材料,这种方法可以说是直接切入话题,但对于阅卷老师来说没有任何新意,最后只能得一个平庸的分数。

3. 狼喂养人,怎么可能?而事实上,“狼孩”的例子不止一个。

鸡喂小猫,怎么可能?而事实上,确实有一只母鸡照看三只小猫的事情。

狼会喂养人,鸡能照看猫,这一切出乎意料,但这样的内容有什么意义呢?

4. 更有甚者,不知变通,照搬写过的文章。

世界富翁比尔·盖茨有一次需要聘请一位高级管理人才,当时的应征者有两人,一位是牛津的学生,一位是连大学都没有读过的人,比尔·盖茨让他俩去麦当劳工作。学历高的人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每天工作都牢骚满腹,学历低的人却每天以一脸笑容对待每一个前来买餐的人,二人试用期结束后,比尔·盖茨留用了那个学历低的人。而对众人的不解,他只有一句话“He is best”。是啊,学历上的差距并没有使他处于劣势,是细节使他赢得了胜算。

很明显,这位考生曾经写过“细节”这个话题。

明代谢棒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作,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而上面这些开篇,或者不能紧扣话题,或者缺少力度,不能揭示话题的实质,根本谈上“骤响易彻”。我们的阅卷老师纵然再能理解考生的艰辛,也很难产生兴趣,分数自然不会高。那怎么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呢?

开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这个话题谈谈议论性作文的开头方式。

下面是来自阅卷现场的材料。

一、引用名言

直接或间接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文化底蕴。

1. 刘墉曾说过:能“一鸣惊人”的人,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人,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人,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一鸣惊人的人令人艳羡,动若脱兔的人令人神往,一夕成名的人令人惊叹,但成功背后的努力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2.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的这首小诗让我们明白:没有芽不屈的奋斗,就没有花出人意料的美丽;没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抱负,就没有“诗中圣哲”。

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放翁的这句话是说写文章得有一定的灵感,灵感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我要说,灵感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4. 没有流过血的手指,不会弹出世间绝唱。(笔者注: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当我们惊奇于双耳失聪的贝多芬手下汩汩流淌的乐章时,不禁深思,恍然悟出:一切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二、描写现实

从现实出发,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5. 少了昔日的满眼碧色,取而代之的是黄沙蔽空;少了昔日的盈盈碧水,取而代之的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少了昔日的彩蝶飞舞,群蜂争芳,取而代之的是蝇虫乱窜;少了昔日的百鸟争鸣,百花争艳,取而代之的是枯枝败叶。

这一切出乎意料?可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三、列举事例

6. 奇迹是什么?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是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元素的问世,是名垂千古的《史记》。是偶然?是巧合?还是血与泪的交织?

7. 12秒91,它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那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于是国人震惊,世界震惊:奇迹!

8. 无数次的流泪,我听见了失败的叹息,明明天生丽质,明明力可拔山,何故一个香销马嵬坡,一个自刎乌江岸?这出人意料的结局,是否真有天意支配?

我不禁回眸历史,只见那长河滚滚东逝,恶浪滔天,……

9. 中国女排最后重扣一击,遗落20年之久的冠军又重新夺回,这出人意料的胜利让所有中国人震惊;飞一样的刘翔跨过最后一个栏杆,12秒91,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所有的中国人沸腾。

是啊,奇迹就在我们身边。

四、分析原因

文章的开头便揭示原因,说明真相,这种方法最为实用和简洁。

10. 我们常说世间有太多的不可能,我们又常把这些不可能,归结为天意。其实并不是这样,许多不可能之所以变成可能,是因为过程中的付出。

还记得那一张张俊秀的脸庞吗?还记得那一双双纤细的手吗?还有那经久不息的掌声吗?

是的,我们永远忘不了,《千手观音》震撼了每一位中国人。这些美丽的姑娘,都有残疾。你看,她们那和谐的舞姿,也许你会说这怎么可能?她们无法用语言沟通,她们听不到任何节奏;她们感觉彼此的气息,她们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心与心的连结,创造了奇迹,虽然这结果出人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因为她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所以她们能获得如此殊荣,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11. 有时人们所做的事或说的话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模式,那么这就出人意料了。面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个问题,按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应回答“靠自身的努力呀,大家的支持呀”一类,而玻尔教授却回答:“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自己的愚蠢。”这个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分析,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不怕暴露自己的错误,因此,可以及时得到改正,那么离成功也就近了一步。

五、描绘画面

开篇描写,营造一种氛围,让阅卷者首先进入一种境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12. 滚滚江水,向东逝去。百万雄师,浩浩荡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路走来,披荆斩棘,胜利已在不远处,这天下已揽怀近半。

西楚霸王,独自登高,俯瞰这万里河山,憧憬着万民归顺的景象。一时间,一切美好尽收眼底,心里充满万般喜悦与豪情。仰天长啸:“天下人杰,项羽是也。”

天下之人,皆以为“天下霸主,项羽是也”。

命中注定,一代豪杰,将被历史铭记。

谁料!

乌江之畔,江水滚滚东流,西楚霸王挥舞长剑,仰天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一腔鲜血抛洒入江,四面楚歌,余音震天。

众人皆惊,情理之中的胜利,为什么却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其实范增当日一句“竖子不足与谋”便注定了今日的功亏一篑,他的自负与骄傲便注定了这结局的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六、设喻取譬

先咏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不仅新颖,也能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13. 凸显绿叶的耀眼,定有春雨的洗礼;突闻汹涌的海浪声,定有狂风的肆虐;凸现彩虹的美丽,定有暴雨的痕迹。一切看似出乎意料的事,细细揣摩,却又在情理之中。

14. 陡峭的悬崖上竟有挺拔的青松,杂乱的瓦砾中竟有嫩绿的小草,干旱的沙漠中竟有郁青的仙人掌。这些景象都令我们惊叹,出乎我们的意料。

但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以上这些开篇,多用文学语言表述,有引用,有比喻,有排比,有对偶,有设问,有反问,修辞手法多样;整句散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多采用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取得对话题的阐释和文学审美的双重效果。正如李渔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更重要的是,这些开篇尽管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快速有力地切入话题,正如谢棒所说,“起句当如爆作,骤响易彻”。也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讲究修辞,讲究文采,做到“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

书的议论作文 篇4

夏朝有《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称,具体内容已无从考证,但文献中有零星记载。此外还有《政典》《甘誓》,《甘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

商朝有《汤刑》,与夏朝一样,它也是后继者为了纪念汤而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他们的法典。

不过这些都没有流传下来,商朝流传下来的仅仅是一些甲骨文,夏朝连文字是什么样的都还不知道呢。

夏商周研究的是断代史,当时所留下来的记载不多,并且无法在考古学上相互印证,所以在学术界,这一段历史的准确性与存在的可能性是存疑的。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传自三皇五帝时期或者夏商周时期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在西方历史学界都被归类于“中国的神话传说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就多了。《论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内容涉及到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初中课本翻翻也是能找到的。又如《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从秦朝到北周,名家们也是出了许多的书,就不具体介绍了。

唐宋元明清应该算是中国历代繁荣的五个朝代了吧。

唐朝,有李白杜甫,都是唐朝着名诗人,一个“诗仙”一个“诗圣”,都留下了不朽诗篇。但是也有不好的(我自我感觉哈)譬如:为现代学生留下了太多作业,嘿嘿。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宋朝,李清照,宋代最着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她善用白描手法。唐诗宋词元曲,元朝,以曲为主。元朝戏剧空前发达,自然剧作家人才辈出,秀的有关汉卿,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明朝,有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着《本草纲目》。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总结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写出了一部《天工开物》,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我国四大名着家喻户晓,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成书于元末明初。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创作的。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代文学,有小说,散文,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本人比较喜欢看鲁迅的散文,还有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文化表现,多读书吧,传承一下中国文化的灵魂。

书的议论作文 篇5

那晚,我做了个梦,梦见身上有个时光穿梭机,我点了一下时光穿梭机上的按钮,我突然就到了书中的世界:我到了《动物世界》的书里去了,我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我在大草原上四处转悠,突然看见一只狮子,向我冲过来,我吓得赶紧按下时光穿梭机,回到现实世界;后来,我忍不住,又点了下时光穿梭机,这回时光穿梭机把我传到了《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讲的是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的战争,越国虽然败了,越王勾践也被抓到吴国受尽耻辱,然而他每天在草房尝苦胆,他要记住以前的耻辱,最后让越国重振旗鼓,打败了吴国,我要与勾践一样做个有志气的人。

我点了一下继续传送,把我传送到《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中,这回我看到石碏斩他亲儿子的事。以前石碏的儿子石厚做了很多坏事,胡作非为,所以石碏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他的亲儿子给斩了。这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石碏在正义面前绝对不会包庇亲人,标准都一样,从这里我懂得了什么叫正直。

我突然被我妈妈叫醒了,原来我在做梦,我继续看着我的书,但是这个梦好像刻在我脑子里一样,怎么也忘不掉。

教师点评:文章设计巧妙精巧——用梦境引入介绍看过的书内容,别出心裁。文章从梦境中来又到梦醒来时结束——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合理。

书的议论作文 篇6

刘向叔叔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令我如痴如醉,因为我以前也是很笨的,可现在就有点小聪明啦!

小的时候,我一天只会看电视不会学习,因此我的成绩不断下降。姨妈看见我这样不爱学习,就买了一本作文满分给我看,我打开书里面都是字+拼音,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津津有味地读书,天长日久,我作文能力不断提高,同学们都问我,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成绩变得这么好?我说:“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行!”一次,我们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这就好啦,我可以大显身手了,我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都用上了,现在像酵母一样发挥出来。这次作文,老师给我评了最高分,高兴地我几天几夜没合眼,这可是我第一次拿到这么高的成绩呀!老师还让我在班上大声朗读,这可让我威风威风~~~这篇作文让我念念不忘,真是美得我无法形容~~~~~

俗话说的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要多读书,少看电视。让书籍伴着我们一生让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聪明起来

电纸书的发展 篇7

虽然Kindle还没进入中国,但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电纸书,这种像书没有纸的书籍似乎不经意间就来了,它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吗?

现在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人们花费359美元购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以直接下载电子报纸、杂志和博客,并进行自动更新。由于Kindle内置了手机数据传输网络,还可免费实现无线上网功能。

国内生产电纸书主要有汉王、方正两公司。方正的电纸书占国内市场较大。汉王的N518电纸书五英寸屏,口袋大小,能存储上万册书籍,随机预装上千册正版图书和五大权威词典,该电纸书还配有手写笔,读者可以用手写笔在屏幕上批注,翻页时,电纸书会自动保存批注内容。电纸书设计还“人性化”。字号可按需放大,老年人看书不用老花镜。采用TTS智能发声,看累了,还可以让它读给您听。电纸书的屏幕底色接近实际书的微黄色,字也体现印刷效果,很“像”书。

一本国产的电纸书,最低价格也在1600元左右,较为精装的产品价格超过2500元,最新款的产品高达3500元。

电纸书卖点是那块五英寸显示屏。电纸书显示屏采用电子墨水技术。与市场上主流的液晶显示屏相比,其反射率和对比度更好,显示效果与书报相接近。在阳光下都不反光,可看得清楚。“但是显示屏很贵。

电纸书的高价令人望而却步。目前电纸书购买者多数是收入水平高的中年人。

人们会越习惯于用电子设备阅读文字,数字图书是图书发展方向。2018年后数字化出版将超越传统图书。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电子图书市场实现销售收入达22.7亿元,增长33.4%,但使用电纸书阅读器作为阅读终端的用户则不到电子图书读者的1%。

议论性微作文思维导引技术 篇8

技术一: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示意图

容器能盛水 杯子属于容器 因此杯子能盛水

2.演绎法原理阐释

演绎法是由一般原理推出个别案例的推理方法。在微写作中,“一般原理”往往以名言、俗语的形式出现。比如论述“小孩子办事不牢靠”这个观点,推理的过程可表述为“一个阅历不够丰富的人往往不具备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何况他是一个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体验,办事自然有风险”。

演绎推理根据阐述的观点,适当推敲原理的外延。思维延伸过程中,道理依然成立,这样才具备推理的前提,即原理的准确性。

3范例解析

(2014年北京二模)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要求:请以上述现象为依据,写一段文字,劝说同龄人“拒做低头族”。

范例及思维分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道出了大家面对“手机低头族”的无奈。(概述现状)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们习惯或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交往,这不能不说是高科技带来的悲哀。(演绎原理)同样,手机原本只是帮助人们提高沟通效率的一个工具。如果因过于沉迷其中,让我们最高效、最直接的面对面沟通能力发生退化,实在是得不偿失。(得出观点)

技术二: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示意图

杯子能盛水

瓶子能盛水     容器能盛水

坛子能盛水

2.归纳法原理阐释

归纳法是由个别案例推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在微写作中,“个别案例”由若干人物事例或现象构成。《报任安书》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是典型的微作文范例。其中“西伯、仲尼”等人物归纳出陈述对象“此人”,“演《周易》、作《春秋》”等归纳为观点“故述往事,思来者”。

归纳推理最重要的是选取典型的“个别案例”,进而归纳出让人信服的道理,做到准确地对应观点。

3.范例解析

(2014年北京卷)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

范例及思维分析:赵太后理性放手,长安君在逆境中成长;唐高祖理性放手,李世民战功显赫;洛克菲勒理性放手,子孙纷纷创业。(案例铺陈)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成长。(归纳观点)家长送考是一种溺爱的表现,不仅扼杀了孩子自由的天性,也弱化了其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总结升华)

技术三: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示意图

生命像寒风中的小树  生命像东流的春水

生命脆弱,但应奋斗不息

2.类比法原理阐释

类比法是将不相关的事物由于相似点而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性方法。康德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思路时,类比往往就能指引我们前进。”在微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迁移,将丰富的思想情感嫁接到自己的文本中来。

类比推理的关键在于事物之间的比较要科学合理,能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语言的连贯得体、生动形象。

3.范例解析

(2015年北京卷)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

范例及思维分析:京骂就像一锅好汤掉进几粒老鼠屎,让精彩的比赛变了“味道”;京骂就像蔚蓝天空中的一撮乌云,如此“阴暗”,让人忐忑不安;京骂就像大象头上的虱子,你要不抓,它就无休无止。(类比推理)亲爱的朋友,京骂虽然宣泄了不快情绪,但降低了个人的格调,也抹黑了城市的形象。

书的议论作文 篇9

从小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两岁多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妈妈都会拿着带有插图的故事书读给我听,就这样听着,听着,我就慢慢喜欢上了故事书,我感谢书,因为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快乐又美好的幼年时光。

渐渐的,我长大了,上了小学,随着识字的增多,我就告别了浅显的、带有插图的故事书,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

因为我喜欢看书经常看到半夜,父母怕把我的眼睛看坏了,就规定晚上九点以后不能看书。可我很想看书,咋办呢?我只能每天晚上到了九点就假装睡觉,等到外面没有动静了,估计父母都睡着了,就偷偷地爬起来打开灯,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地看着书,深夜里《哈利波特》让我心惊肉跳,《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泪流满面……

书,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在黑暗的世界里发出耀眼的光芒。书,犹如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带领着我们在智慧的天空中尽情的翱翔,带领着我们品味人生真理……

读书不但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还让增长了许多知识,我会让书籍成为我最好的朋友。

优爸点评:小作者以一篇文章回顾了自己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文章有详有略,有故事的叙述,也有情感的抒发,内容比较丰富。小作者从两岁时期开始叙述自己和书之间的故事,从听书、看图到小学时阅读名著,小作者用温情的语言,仿佛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样的语气谈论自己和书一路走来的时光,很动人。随后,小作者用一个具体的事例,写自己对书的执着和渴望,假装睡觉,“偷偷地爬起来打开灯,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地看着书”,细致的动作描写配合比喻的修辞,将自己看书时如饥似渴的状态展现给了读者,让优爸不禁感叹:真是个“书痴”!当然,优爸也要建议小作者,看书还是应该注意时间和自己的身体,把眼睛看坏了,很多书就看不了了,多可惜,多得不偿失啊,你说对不对?为了看更多的好书,从今天起制定阅读时间表,严格自律,好不好?

小作者:燕鹏宇

书的议论作文 篇10

我很喜欢看书,因为书里有很多知识让我们学习,使我们懂得很多知识和科学以及做人的道理,所以我的书架里有各种各样的书。

有一次,我在语文练习册里遇到一道难题,我想啊想,想了一个多小时。突然有一本书走过来对我说:“主人,你只要看了我就能知道这题的答案。”我想了想就拿起书来读,我读啊读,终于想到了。自从我听了书的话,果然我的语文练习册里拿了一个高分。从那以后我就当书是我的好朋友。我每次遇到难题它都会帮助我,我对书越来越有兴趣了。

今天星期天,我又拿着书来读,书笑嘻嘻地对我说:“主人,陪我玩猜谜语。”我回答说:“好的!”猜谜语开始,书对我说:“家住大海,走上岸来,太阳一晒,身体变白,你知道这题答案吗?”我回答说:“好简单,连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答案是盐吧!”书笑嘻嘻地说:“你答对了,到你问我了。”我也对它说:“有风我不动,我动就有风,天热不离手,天冷忘记我,你知道这答案是什么吗?”书回答说:“好容易啊,答案是扇子。”我笑眯眯地说:“你答对了,到你问我了。”书对我说:“一间黑房,不常开窗如果开窗,捉你进房,你知道这题答案吗?”我想了想,想了很久。书向我做了个大鬼脸对我说:“主人大笨蛋,主人大笨蛋,这题的答案是照相机。”

书的议论作文 篇11

议论文在高中作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作文目前的潮流是“体裁不限”,当然偶有“诗歌除外”等细节性要求,此不关注。总的来说,议论文或者是夹叙夹议,都给了高中学生一个充分亮明并阐述观点的机会。而让他人在阅读自己作文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知,就成为“点题”功力是否到家的重要指标。

一、议论文点题,不是概念陈述那样简单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议论文教学中强调点题的时候,总有学生在作文中通过概念陈述的方法,在文章的开头之处呈现论点,认为这就是点题。从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似乎问题不大,因为点题确实是可以放在文章开头的,但如果深入分析学生的写作心理,便会发现这样做的不合理之处。

从一般的理解上来看,点题就有亮明观点的意思,而开门见山在文章开头亮明观点,就成为了学生的自然选择。问题在于,议论文的形成是一个经过论点分析与提炼,辅以论据详细说明的过程,因此,点题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只有抓住这个思维的过程,才能让点题点到实处、恰到好处。至于如何抓住这个思维过程,下文详述。

这里首先要关注一下学生的这种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学生作文的影响。高中学生无疑是害怕写作文的,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不像样,采用多种教学措施之后,学生也少有明显改进,这都是高中语文教师头疼的地方。而在笔者看来,可能更多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犯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

如同点题不是简单的概念陈述一样,点题的教学也不是论点放置位置、概念简单列举。面对话题或者材料,学生以什么样的概念概括之,成为考验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第一个障碍,有的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指导课中,让学生结合“看见”一词进行概念辨析(具体下面要谈),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这个平常不过的词语显然不足以成为点睛之笔,于是不得不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从“看见”到“视而不见”,再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到“你所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这样的发散,使得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画卷。

二、议论文点题,重在概念的辨别与分析

上文说到,议论文点题需要抓住其背后的思维过程,那么,这个思维过程具体是怎样表现的呢?笔者经过实践探索与思考,认为关键还在于对核心概念的辨别与分析。就一般的概念理解而言,笔者此处想重点谈谈议论文写作中概念辨析的步骤与技巧。

首先要说明的是,概念辨析不是玩拆字游戏,不是简单地将一个概念进行肢解。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为概念辨析更主要的是对概念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多维度理解,要多与知识体系中的已有内容进行合纵连横。关于这一点,笔者以为,可以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与讲评。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当前许多高考的作文题材也取决于曾经或现在社会中能够引发思考的内容,在日常的议论文教学中,结合这些题材,既可以瞄准高考目标,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笔者借用叶黎明老师在《概念辨析:提高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能力》一文中所引用的“老实人不吃亏”这个例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显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这个观点时,立即就引发了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学生反应之迅速出乎笔者意料,而学生的这一思维也为下面侧重于点题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话题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老实人”;二是“亏”。至于吃亏与否,虽然是论点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但实际上依赖于对这两个关键词的界定。因为无论是吃亏还是不吃亏,读者最关心的还是作者的论述是否有道理。如果落于俗套,论述无力,那怎么点题作用都不大。相反,如果能够在上述两个关键词上做好文章,文章就可以变得精彩起来。循着这样的思路去辨别与分析,点题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点题的效果也会愈发明显。

三、议论文点题,需要以概念之点带全面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容易将议论文写“散”,即论点与论据之间形不成密切的关系,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看,这是立论有问题。而从文章的结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学生没有能够有效地以点题之概念来带动文章的全面。

一个概念既然在议论文中起了点题的作用,那就一定得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或者说要对整个文章中的论述有一点吸附作用,要让文章的论述紧紧围绕着论点来进行。无论是在文首,还是在文中、文尾点题,这一点是必须遵循的。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对点题之概念辨析基础上,在作文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住点题的概念,譬如上面提到的“老实人不吃亏”,吃亏还是不吃亏是点题的陈述关键,而背后的思考才是点题的思维脉络所在,行文过程中不应当围绕是否吃亏,而应当围绕为什么说吃亏或不吃亏来进行。也就是说点题之概念要想统领全文,关键是点题背后的思维必须贯串全文,这才是好的议论文,无论篇幅长短,都能全程吸引人的缘故。

书的议论作文 篇12

因为感到没有什么可写, 不少同学都以为写作议论文很难。其实议论文写作跟所有文体的写作一样, 并没有什么特别困难之处。只是议论文的写作和其他文体式样的写作在风格和特点上略有不同, 加上大家练习的机会不多, 所以有一种畏惧的感觉而已。一旦我们稍加训练, 掌握其写作技巧 , 你就会发现原来议论文是最方便写作的一种文体。为什么?因为议论文的一大特色就是有感而发, 言之成理, 有理有据, 辅以辞采。

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是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 起统率作用。写议论文时必须提出一个正确、鲜明、集中、新颖的论点。论点是需要论据来证明的, 如果论据选择不当、运用不当, 论点自然也就失去了支持的力量。有的同学处理不好这个问题, 不仅在选择论据时没有把握标准, 就是在运用论据时也不够认真。要想写好议论文, 论据选用应力求准确、典型、适量、新颖、关联。

技巧之一:论据要准确。论据要准确, 是由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的。人所共知, 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 讲究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服人”?怎样才能“有说服力”?那就是“摆事实”。显然, 这里说的“准确”有两个含义:从选择论据的角度来看, 要求我们选择的论据是真实的、可靠的、可信的、没有虚假成分的;从运用论据的角度来看, 要求我们尊重事实真相, 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就只能写成什么样子, 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因素。

技巧之二:论据要典型。“典型”就是有代表性, 而不是个别情况, 用个别的、例外的、“侧流的”事实是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主流和大方向的。

技巧之三:论据要适量。一篇文章选择几个论据来论证最好, 是不好做出统一规定的, 选择和运用论据数量的多少, 一要看论题的重要程度, 二要看人们对论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我们说“论据要适量”, 其中含有根据论证的需要来确定论据的数量的意思。

技巧之四:论据要新颖。新颖就是新鲜, 就是别人还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那么, 新颖的论据从哪里来呢?渠道很多。除了日常生活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都是很好的信息来源, 这就要看你是不是认真观察、认真学习、认真积累了。对于一些“旧论据”, 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 也同样能开掘出新的东西来, 像“近墨者未必黑”、“酒香也怕巷子深”、“弄斧必须到班门”等。

技巧之五:论据要关联。选择的论据必须与论点有内在的联系, 在行文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这种联系揭示出来, 如果所选的论据与论点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即使它再准确、再典型、再适量、再新颖也是毫无用处的。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由论据能“推导”出论点来, 论据是“因”, 论点是“果”;其二, 论据与论点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技法例文】

生命需要清点

⊙董宁

想生活得精致, 就要勤于清点。算算这一生中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于是在一个个白日里, 我们就变得吝啬了, 在生活面前, 精打细算起来。因为生命的时间太过短暂, 谁也不想虚度年华, 看朱颜辞镜。

生活的确需要清点。这大概是人类的本能。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和妈妈讨价还价, 我不要那个娃娃和小火车了, 我要电子琴。虽然有些孩子心性在里面, 但我在那般年纪, 就开始明白取舍之道了。我们总希望在生活中, 惊喜多一些, 平淡少一点;回报多一些, 付出少一点。这些并不来自于上帝的安排, 大都源于我们的选择。人生变化无常, 我们会面临一个又一个关隘, 若个个都不闯, 样样浅尝辄止, 等你懊悔了, 想说一声让我重新来过, 可又到哪里去找那已经流逝的时光。所以, 当我们有机会选择, 我们要毅然取舍, 当我们一旦选择了, 我们要忠于自己的选择。生活便自然而然少了些失望。

生活需要勇气来清点。这就如同打扫房间, 坐在一堆旧物之中, 翻翻拣拣, 也许每样都有些来历, 有点故事, 但总是要咬咬牙, 丢了出去, 房间也焕然一新了。在这一丢一掷间, 就需要一份放弃的勇气。人生应该执着, 但不能处处执着。清点需要澄清一些错误认识。经常地果断地清点、舍弃一些事情, 并不等于轻言放弃。敢于果断地清点, 放弃过多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是明智之举。常常听人赞叹成功是因为矢志不移, 其实不仅如此, 在矢志不移之前, 他已经舍弃了普通人安逸、闲适的生活, 舍弃了逛街游园的雅兴。如果你想得到一件珍贵的东西, 那你就必须舍弃一件几乎与它同样珍贵的东西。虽然有些无奈, 可这就是生活的原味。生活需要精心清点, 对于我们心中那些许久以来挥之不去的放弃, 淡然一笑吧, 因为那是生活的代价。

多一分负担就少一分轻松, 多一分欲望就少一分快乐, 无休止的欲望总让人疲惫不堪, 只有有限空间的心房, 不要什么都往里面放, 要知道什么该放弃, 什么该珍藏。

聪明人不会让过去的事情绊住自己前进的脚步, 只有愚人才会沉迷于过去无法自拔, 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把心灵清点。

满意生活, 才能享受人生;清点生活, 才能美化人生。生活属于自己, 所以要勤于清点。

【技法点评】

作者紧紧抓住“清点”二字去写, 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清点”, 而过多地关注追求;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舍弃与不舍弃的边缘徘徊。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放出眼光果断地舍弃, 清点生活, 美化人生。全文娓娓道来, 手法新鲜, 主题鲜明。全文语言老练, 优美简洁。尤其是文末的一句话, 使全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优美文段积累】

因此, 我们不能说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 就像被广为看好的勤奋也可能成为发展的绊脚石一样;被广为摒弃的“偷懒”也可能成为发展的原动力。许多科学家正是将勤奋与“偷懒”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才为人类创造了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起初也离不开“偷懒”的愿望, 但在研制飞机的过程中他们却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经我常常为作业太多而备感烦恼, “偷懒”的想法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积极想办法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成了我的唯一途径。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终于为业余爱好节省了必要的时间。

(李梦《发展也要靠“偷懒”》)

要想成功, 就要从小事做起, 从基础做起, 因为这是成功的关键。

在19世纪末, 人们都以为对空气的了解已经够详尽了。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对空气做过上千次分析, 都一致表明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灰尘、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 除此之外, 空气中不再含有别的成分。然而, 1892年,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却发现, 体积相同的纯氮气总比空气中得到的氮轻0.0064克——6.4毫克。正是这小小的6.4毫克, 促使他对空气做了重新认识, 发现了氩气, 从而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 人们把氩气的发现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

可见, 小联系着大, 甚至决定着大。一件小事, 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书的作文150字作文 篇13

我们家里有许多的书,有很多是我哥哥的书,还有爸爸妈妈的,当然也有我的书。我的书都很好看,有画画的书、有游戏书、有故事书、有诗集、有笑话书等等。

我的书我都非常喜欢,如果选最喜欢的书,还要数童话故事了。我喜欢公主的故事,《钻石城堡》就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讲述了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艾丽莎和丽安娜我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我还会讲呢!妈妈问我为什么最喜欢它?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因为我是女孩子,我喜欢公主故事!

让我们一起加油多多识字,这样我们才能读更多更好的书哦!

书的作文150字作文 篇14

小时候睡前奶奶经常给我讲故事,等我识字之后就开始自己读书。以前,姑姑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玩具。有一次,姑姑回来带的不是书而是一些书。看了姑姑给我买的书之后,我就要求姑姑下次还给我买书。后来,姑姑就不

给我买故事书了,每次来都给我买增强自信,学会分享一类的了。书是我们寂寞时的朋友,也是一处我们想去就去的故地。

浅析图画故事书的叙事 篇15

图画故事书是以故事为主体, 通过图画与文字的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一本好的图画故事书, 可以说从开始进入读者视线起, 其故事就已经展开叙述。创作者不会放过书的任何一个部位, 而图画故事书的任何部位只要在作者的精心设计下, 就可以成为独特的叙事方式。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和实例说明等方式进行研究, 来总结图画故事书叙事特征, 促进图画故事书的创作和阅读。

二、图画故事书叙事的特征

一般图画故事书主要由故事、图、文以及书的形态组成 (无字图画故事书除外) 。也正是几者结合共同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针对图画故事书的叙事, 本文主要围绕图文关系、故事与书的形态两个方面来具体来分析。

1. 图文关系

在图画故事书中, 图画是主体, 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 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一般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而图画故事书结合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模式:图文合奏。

图画故事书《母鸡萝丝去散步》是最好的说明, 在这个故事中, 如果只看文字会觉得莫名其妙, 其实画面讲述了一个惊险的故事。原来, 有一只狐狸一直跟在母鸡的后面。孩子们在阅读图画时, 看到倒霉的狐狸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因此, 图画故事书的叙事重点是其图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如下特点:

a.具有一直的连续性;

b.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c.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d.具有隐藏的小细节。

a.图、文的连续性

一本图画故事书通常有几十页, 故事随着画面一幅幅连贯而叙述。每一本图画故事书的都是被一根线串联起来, 有时这根线看得见, 有时却是看不见的。如《失落的一角》, 画面上始终有一根象征地面的黑线。这是看得见的线, 再如《你是谁, 我的爱》“我”是只奇怪的动物, 是猫?是猴子?不同的人的眼中的“我”都不一样, 可“我到底是谁”, 这一连串的疑问紧紧地抓住了读者, 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 一幅幅的画面已经被连贯起来, 这是一种渐进式的情节推进线, 是看不见的线。此外, 还有旋复式的情节推进线, 放射式的情节推进线等。正是这些线把读者的注意力牵引着。

b.强烈的节奏感

多数图画故事书都有一个一气呵成的故事, 情节环环相扣, 不重复。但是, 有一些图画故事书, 会有不断重复的结构, 找出规律, 这样我们就会看到类似音乐节拍般的节奏了。这些节奏主要有:两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如作品《第五个》, 一排小家伙坐在门外忐忑不安等着什么?作者没有交代, 而是重复中开始这个故事, 加上交替出现地光亮和黑暗, 更形象地表现人物内心的希望与不安。还有些图画故事书, 会在中间穿插上拍子节奏, 如作品《小野兽》。有些节奏排列方式是不断地重复, 画面图案、色彩等变化也可以加强节奏。如:作品《我的连衣裙》, 小兔把天上飘来的白布做了一条连衣裙, 小兔穿着连衣裙是1, 走进花田是2, 变成花朵图案是3。再如:《当风吹来时》中, 一个平凡的日子, 一颗原子弹落到了一对平凡的老夫妇的头上。在前面一页的最后一幅图上, 我们看到老夫妇钻在桌子底下, 但翻过来一看, 却是整整两页的周边微透出点红的页面, 节奏转变。

因此, 通过对节奏排列的设计, 会让人产生看下去的乐趣, 并预想着接下来的场面, 期待翻页, 渐渐接近故事高潮。

c.特有的方向性

大多数图画故事书阅读时总是从左往右的, 这就有了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强调方向性决定读者的目光, 有时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这时, 图比文本的方向性更直观。对整个故事的叙事有直接影响。如方向逆转预示着遭遇麻烦。《安格斯和鸭子》书中安格斯冲着鸭子叫起来, 吓得鸭子转身就跑。可追着追着, 两只鸭子调头追它来了, 安格斯调头就逃, 速度那是相当之快, 整个故事局势也因此转变。

d.隐藏的小细节

创作者时常会在图画故事书的不显眼位置增加一点好玩的细节。这些文字外的延伸, 些许是出自作者的自身个性, 但多数恰是为迎合故事主题, 给故事的叙述, 添砖加瓦。正是这样巧妙的设计, 丰满了故事, 更好地带领读者的视线与思维进入故事, 甚至让读者发现故事之外的故事, 产生更多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书里每一幅画面都会出现一只白猫。从一开始优雅地走在田园的乡村小道到最后惊惶失措地躲避大马路上的卡车, 都在给读者一种故事的发展信息, 乡村变了, 白猫的遭遇就是深刻的感受。

2. 故事与书的形态

图画故事书一般是由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开本和折页、散页等组成。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图画故事书的形态进行设计, 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或者只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都会对整个故事的叙述增色不少, 图画故事书的每个部分都不会是多余的。如:从封面可以猜故事。《窗外》封面, 一个蓝色面孔的男孩正睁着眼睛眺望着窗外。翻开它, 我们的目光就随着男孩的目光看到窗外街道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另外, 前后环衬遥相呼应, 可以提升主题, 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一个结尾。如《隧道》, 前环衬上没足球, 后环衬上妹妹的书和哥哥的足球排放在一起了, 表明两个人从不和到和好的转变。另外特殊的工艺, 也可以叙事。比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中间挖空的洞洞。可见, 图画故事书的形态对故事的叙述可以起到润色的效果, 这与别的书籍相相区。

有些图画故事书一本书就讲一个故事, 但是有些却讲述两个或是多个故事。在规定的页数内是怎么做到的?如《胆大包天的睡鼠/胆小如鼠的巨人》, 从前读到后、从后读到前, 两个故事神奇般地交会于最高潮。再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书中故事画面分为地上爷爷的故事和地下老鼠的两个部分, 但是两个故事又是相互关联的。再如神奇的《逛了一圈》, 一幅画, 正过来看, 倒过去看, 巧妙的视觉游戏, 可是正过来倒过去居然都能串成故事, 而且恰好连在一起非常完整, 将36页的故事变成了72页的故事。因此, 巧妙运用书的形态, 把握故事结构, 一本书成几本书, 完全有可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图画故事书的叙事不同于神话、故事和小说的叙事, 图画故事书的叙事方式贯穿在故事与书的形态, 图与文共同表现出来的连续性, 强烈的节奏感、方向性和隐藏的细节的始终。研究图画故事书的叙事表现能为以后图画故事书的创作提出指导, 并能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故事。

摘要:图画故事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图文合奏, 有其自身的叙事特征。本文通过研究图画故事书中的叙事, 寻找和发现图画故事书创作的叙事特征, 进而更好地进行图画故事书的创作与研究。

关键词:图画故事书,叙事,图文关系,形态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如何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下一篇:版服装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