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校长述职报告

2024-04-22

刘校长述职报告(精选7篇)

刘校长述职报告 篇1

砀山县周寨初中学区校长 刘祖耀

尊敬的局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首先对大家今天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会议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按照局工作安排,我将对本人近三年的工作作简要的汇报。

我到周寨已两年有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始终遵循一个目标,那就是带领全体教师把周寨初中打造成全县一流的大校、强校,把全镇的教育办成领导赞许、群众满意的教育。

周寨是我的家,如搞不好周寨的教育,我就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刚一到这个地方,还是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学生家长以自己的孩子上私立学校为荣,优秀生源大量外流等。广大百姓对周寨的教育特别是对周寨初中的教育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为此,我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用实际行动、真实的成绩换取群众的信任,社会的认可。

刚到周寨,我在教师会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制度约束人,质量衡量人。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节约开支,学校清退了临时工,有人说我做的有些过分,我认为自己做的没有错,我做的一切都是为公,为学校,丝毫没有利己的成分。我看一个教师不是听其言、信其行,而是观其行、信其言。

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周寨初中的形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课堂教学

我深知,质量乃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乃质量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学校每年都开展两次大规模的集体听评课活动。我积极参与教研,每学期听公开课不少于30节,并亲自参与教研组的集体教研活动,受益匪浅。

2.教师的师德建设

全学区统一规定每天早晨点名后20分钟召开晨会,用5分钟把昨天的工作小结一下,简短布臵当日工作,其余15分钟进行师德与当前的形势教育。让老师们明白:只有努力工作,才有好的归宿。浑浑噩噩,最终只能沦为淘汰的对象。

3.抓校风,促学风,树形象。

为真正做到封闭管理,学校安装了监控,配备了值日校干。做到24小时不脱岗,和学生同吃同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寄宿学生没有出校的机会,从而避免了打架、上网等意外事情发生。近几年,住校学生没有出现一起恶性事件。

4.抓好质量

教学质量无疑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没有质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是空中楼阁,为此我们对小学要求单元有测验有评讲,基础训练全批全讲。初中每月有月考,有评比。每学期末,学区对小学、初中所有学科、所有班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统计打印成册,下发到教师手中,以示相互监督、促进。

5.抓好绩效考核

充分利用绩效工资这一杠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考勤、工作量、教学常规、教学质量、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量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考勤,采用指纹机考核,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使教师们心服口服,没有出现一例因绩效工资闹纠纷的现象,真正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6.抓好安全工作

就像县领导讲的那样: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我作为学区校长给各小学和初中各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每周一次安全工作例会,认真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如学校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在教室后窗和宿舍安装了防护网,并对宿舍卫生间及下水管道进行了改造。由于工作细致,措施得力,几年来整个学区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作为学区校长,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镇村教育协调、各校教师和质量管理等。确实很忙,但我认为,为家乡出点力,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我经常不定期、不打招呼下到各小学进行督导。如没有特殊情况,我每天同值日领导坚守在学校,晚上,都是等学生就寝后才休息,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俗话说,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周寨教育发生了质的转变:

现在全体教师都有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呈现出一种和谐奋进的良好局面。学校教风、学风纯正,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由于学校工作踏实,群众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他们把在外就读的孩子纷纷送回本学区就读。近两年多,在外就读回到周寨初中的学生就达到230多人。2011年中考,周寨初中考取砀中、二中公费生66人,2012年中考再上新台阶,考取砀中、二中公费生68人。

骄人的成绩赢得了领导的肯定与褒奖,镇党委、政府为我们送来了贺信,加以鼓励;我们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口碑,群众的信任,就是我们的至高荣

誉。

局领导把周寨学区的教育重任赋予了我,我倍感肩上的担子之重。上任至今,我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俗话说:己不正不能正人。我从没有以领导自居,高高在上;学校的工作不论大小,我必参与;不论家中有什么事情,我从不因私废公。出满勤、守岗位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

以上是我近几年工作的简短汇报,如有不当、疏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愿意同大家一道,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周寨的教育办得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述 职 报 告

周寨初中校长 刘祖耀

刘校长述职报告 篇2

石红英:大学本是坠入凡间的象牙塔,“形而上”是其与生俱来的本性。然而当前被大家众说纷纭的却是高校表现出来的浮躁、功利,对学术敬畏感的缺失;行政管理的“官员化”、“政绩观”;教师的“学术作秀”;学生的“四年韶光惟一纸文凭”……对于这些变化,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您认为大学的责任是什么?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本科生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

刘新成:我国现代大学基本从西方引进,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复制别人。解放前学西方,解放后学苏联,基本上是以教学科研为导向。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经济主战场之后,把社会服务职能引了进来,这本是好事,但过分强调工具理性就会走向反面。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历史地、科学地、全面地认识大学的职能、大学的精神、大学的责任。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高等教育缺乏自律造成的,而缺乏自律的根源主要是认识问题。在许多问题上我们的认识似乎不够清晰。比如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作为象牙塔的追求是否矛盾?服务于社会与引领社会是否矛盾?功利性与超越性是否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于是出现很强的职业训练所倾向,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就业率似乎成了评价大学的最重要标准。治学理念上也随之越来越强调满足社会、迎合社会,而忽视引领社会。

我以为,我们有必要在高等教育理念上再清醒一些。因为我们正处在转型时期,强调就业,学以致用,是自然的、必要的,但不能走极端。

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学生培养上,价值方面的教育远远不够,社会责任感教育相当薄弱。这跟我们定位模糊是有关联的。我们的一些学生更多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发展,根本没有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提升人的素养。大学自成立以来就承担着自觉引领社会意识的责任。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这是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

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特别应渗透和贯穿始终。因为人文社科教育特别会对人格的培养、公民意识的养成、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这方面的教育收效不太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文社科教育惯常采用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就应该加大改革步伐。因为,事实证明了价值观的养成不是靠听几场讲座、背几条名言、看几本励志的书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耳濡目染。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不是一个说教的过程。教育者本身如果表现得非常功利,有学术作假行为,对待教学工作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说教和课下的自身行为不一致,要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负责任的人,这可能收到好效果吗?

把对本科生的高度负责作为首都师大办学的特色和品牌来打造

石红英:我们首都师范大学从1954年成立至今,已成为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市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我们学校已成为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请您结合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学情况,从本科生教学角度谈一谈大学的责任。

刘新成:我们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止到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6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项目2个,第一届至第六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评选中,有11名教授获奖;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61项。

从学校办学的理念上说,我们准备把对本科生的高度负责作为我校办学的一个特色和一个品牌来打造。我们学校大力呼吁关注学生、研究学生,要对学生负责,现在首师大所做的“请学生喝下午茶”、在学生中公开招聘“校长助手”,都是我们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对学生负责的举措。我们要带动所有的老师对学生负责,促使老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来,这对提高本科生的质量还是大有助益的。

我曾经在参加我们学校举办的师范生风采大赛时说过,学生是学校的品牌,要重视学生,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即弘扬大学精神,增强文化底蕴,让同学们真正有所收获;同学们也一定要树立自信心,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和特点,引领时代文化潮流;我曾鼓励师范生,要想做一名好教师,除了教学技能、管理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师德以及教育理念,最重要的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怀疑,敢于批评。

我们应在教学中倡导“不求个个都优秀,但求人人有特长”,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学术创新。

我认为,一所大学在提什么“国际一流”、“国内一流”之前,首先应该办一所负责任的学校。所谓“负责任”首先要对纳税人负责。我们是公立大学,办学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如何使用这些钱,我们应该对得起纳税人。其次应该对学生负责,要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真正使学生在校园的这段学习时光不虚度。再有应该对社会负责,我总觉得一个大学,不管它是处于精英化阶段还是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都应该是一个引领社会的机构,它应该对引领社会文化发挥自己的作用。我希望首都师范大学能够被承认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

首都师大“十二五”规划中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贡献力

石红英:前面您从大学引领社会的责任、本科生的素质教育以及对本科生负责的角度谈到了大学的责任。当前,我们已进入“十二五”,我想请您谈谈“十二五”期间,首都师范大学的规划目标是什么?

刘新成:近几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特别是近三年,学校取得17项新突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建设“高水平地方大学”为目标,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力。

石红英:您能详细谈谈学校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吗?

刘新成:2007年,我校实现了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一举获得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使学校“三重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跃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突破,3个实验区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增国内地理学领域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增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年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突破,实现了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最高级别人才项目、最高级别教学科研成果评奖六项突破。

2009年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独立培养长江学者的突破,成为全国成功引进“千人计划”人才的为数不多的地方性大学之一;实现了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学者在部分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奖数量位居市属高校和全国地方高校首位。

2010年“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这是北京市市属市管学校首次获批。

一项项新突破见证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位居全国地方师范大学前列。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学校现有留学生2000余人,居全国1000多所地方高校之首;学校致力于汉文化的国际推广,同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秘鲁皮乌拉大学和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合作开办了5所孔子学院;此外,大力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项目,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合作,与巴黎高师等世界一流大学签署校际交流协议,为师生享用世界优质研究和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石红英:学校在社会贡献力方面又做了哪些突破呢?

刘新成:我们学校一直在努力发挥学校优势,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及“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的贡献力。在社会贡献力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服务首都基础教育。

学校积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本科+教育硕士”的“4+2”培养模式,与北京四中、八中等13所市级高中示范校建立了合作共同体教师发展学校,从中选聘了优秀的中学教师为特聘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为教育硕士培养搭建了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新平台,被《光明日报》誉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模式开始落实的标志”,并被教育部师范司誉为“首师大模式”。积极促进北京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先后与8个区县政府签订了区域教育合作协议,帮助郊区县全面提升师资水平,举办各类干部教师研修班246个,对近百所中小学、11000余名教师和管理者进行了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区域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设立优质学校10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学校110多所;在“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中,使部分基础薄弱校师资水平和办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做出了被专家誉为“革命性”的贡献

2、服务首都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

我校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了国内第一台便携式三维激光全景扫描系统,对北京市环境与地面沉降的监测及制定城市规划提供依据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实验室先后出色完成汶川、玉树地震期间遥感灾情监测任务,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他们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08年该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党中央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北京市唯一受表彰的单位,也是全国高校唯一受表彰的单位,市委书记刘淇对我校师生在抗震救灾中的贡献高度评价:“谢谢同志们的出色工作。”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作出批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做得很好,展现了首师大师生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检测成像实验室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X射线工业锥束CT系统、三维显微CT成像系统,解决了国防企业在无损检测方面的一些应用急需;太赫兹实验室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单位,开发的产品可对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特种航天材料等进行无损检测,更可应用于防爆、缉毒监测;我校北京湿地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北京湿地保护的研究,在顺义杨镇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湿地科普教育基地一—北京湿地学校,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研究课题。

3、服务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刘校长又来了 篇3

星期一上午的第二节课,刘校长又带着她的听课记录本来了。

每一次刘校长来听课的时候,谷老师都会觉得很紧张。每一次谷老师紧张的时候,他都会头皮发麻,舌头打结。

这一节课,就是从谷老师战战兢兢中开始的。

“今天……呃……今天讲……”看吧,谷老师就是这么说话的,他甚至连“上课”都忘了喊。

刘校长很不喜欢谷老师这样说话,她听了很不舒服,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谷老师会这么怕她呢?她又没有对他很凶。

可是,刘校长是不能对谷老师解释这些的,她只能不停地希望谷老师不要那么紧张,要像正常人那样说话。

刘校长的眼睛一直盯着谷老师看。谷老师呢?他不敢像刘校长那样明目张胆地看人,他总是说不上两句话,就斜着眼睛看刘校长一下。

刘校长当然也不会喜欢谷老师这样看她,可是谷老师正在上课,她总不能去讲台上把谷老师抓下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醒他吧?

刘校长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很耐心地听谷老师磕磕绊绊地讲解课文。

谷老师好不容易讲完了第一自然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他自认为有难度的问题。

李好好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李好好说出来的话字字珠玑,有条有理,很快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谷老师没想到李好好回答得这样快,其实他是不希望李好好这么伶牙俐齿的,如果李好好回答问题的时间稍微长一些的话,他还可以趁机喘喘气,调整一下紧张的情绪。

现在,谷老师还没有回过神来,李好好就坐下了。谷老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他几乎忘了备课的时候,教案里是怎么安排的。

下面要讲什么呢?谷老师想了又想,实在想不起来——他真是太紧张了。

谷老师在讲台上站了一会儿,还斜着眼睛看了刘校长两次,他发现刘校长的眉头皱得很紧,为了缓解气氛,谷老师只好随便点了杜飞鹏的名字,叫他把这个问题再回答一遍。

杜飞鹏学着李好好的样子,依葫芦画瓢,也很轻易地把答案说了出来。

谷老师还是没有想起教案上写了什么,可是讲课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谷老师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等他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就决定忘掉教案,无论那上面写了什么,都和他没有关系了,他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虽然他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来讲课。

“请大家把书打开,阅读第二自然段。”谷老师一口气说出这句话,虽然他的语气还有一点儿颤抖,不过看他的表情,好像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

全班同学当然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刘校长坐在教室里听课,有校长听课的时候,当然要好好表现啊!所以,大家读课文的声音都很响亮。尤其是王小天,他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能听见他在读课文。

读完了课文,谷老师照例提出了一个问题,不过这一次,他却还很巧妙地让大家集思广益,最好能拓展思路,想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王小天最喜欢想不同的答案了,尤其是想那种别人(尤其是李好好)想不到,说不出的答案,是他最大的乐趣。回答问题的时候,王小天一口气说出三种不同的想法,比李好好还多一种呢!王小天觉得很得意,他迫不及待地期待谷老师接着讲下一段课文,提下一个问题。

不过,讲到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谷老师却改变了策略,他安排大家讨论课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全班同学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谷老师一个座位挨着一个座位地巡视着,最后他干脆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去了。

讲到第四自然段的时候,谷老师又安排大家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虽然忘记了教案,可是谷老师的状态却是愈战愈勇,他的头皮不发麻了,说话也不磕磕绊绊了,他还即兴发挥,给大家讲了一个课外的小故事。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下课铃响的时候,谷老师正好讲完最后一段课文。他很自然地喊了一声“下课”,然后走下了讲台。

这个时候,谷老师才想起教室里面还坐着刘校长,他已经有半个小时没有斜着眼睛看过刘校长了。想到这个问题,谷老师又紧张起来,他不知道在这半个小时里,刘校长是什么样的表情,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刘校长会不会责怪他没有按照教案的范本讲课呢?

谷老师愣愣地看着刘校长,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刘校长竟然冲着他鼓起掌来。

(责任编辑 王天抒)

开学典礼刘校长发言稿 篇4

大家下午好!

玉兔送冬归,金龙迎春到,怀着对新年的憧憬、对新学期的向往,我们在这里举行2012年春季开学典礼。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努力学习并取得进步的同学们表示真诚的祝贺!

挥手告别2011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太多的感慨,忙碌充实,成绩卓著。在迎接现代化创建验收以及学校建设的非常时期,我们全体师生团结一心,辛勤耕耘,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校园平安和谐;德育工作打开新的局面,呈现出亮点和特色;师生竞赛捷报频传,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广播操比赛获得县一等奖,金钥匙竞赛获得团体第三名,其中一名同学获得省特等奖,“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获得团体第七名,在市举行的“跳绳、踢毽比赛”中,我校获得两项第三名,并获得团体道德风尚奖。

新的学期,新的,我们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承载更多的梦想,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又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压力,但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依靠全体党员、依靠党支部和校长室的核心领导,一定会开创三中更加美好的明天!下面有几点想法,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勉。

1、我们将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继续落实 “分层次、低起点、小班化教学”的办学模式,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2、我们将继续坚持“成才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绩重要”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方法和措施,全面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让所有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学校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将有新的发展,继续推进校园硬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一个大家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为把三中建成名副其实的“家长放心、社会认可、领导满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区学校,迈出新的步伐。

老师们、同学们,在这百花盛开、千帆竞发的春天里,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勤奋学习,积极工作,锐意进取,为三中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刘举人庄中心小学校长汇报材料 篇5

宝坻区刘举人庄中心小学 戴广东

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好!刘举人庄中心小学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刘举人庄初级中学、刘举人庄高级小学、霍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2000年8月,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址,并改名为刘举人庄中心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9平方米。1-5年级7个教学班,166名学生,26名教职工,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5人;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14人,中师学历2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小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天津市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学校”、“宝坻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宝坻区德育优秀单位”、“宝坻区义务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先进学校”。

2010年9月30日,我校通过了第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的评估验收。几年来,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我们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下面就减负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汇报。

一、减负方面

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区教育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精神,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实施高效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业,三、四年级控制在四十分钟内,五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按照市教委的要求,除四、五年级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试外,其余科目和其他年级不再进行考试。严格考试分数管理,教师不得以排名形式公布学生的成绩,学校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5.严格教辅资料征订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一教一辅的规定。严禁教师私自给学生征订教辅材料。

(三)推进高效教学,减负不减质量

认真学习落实《宝坻区中小学实施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宝坻区教育局关于加强“高效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学习高效教学的理论知识,开展解读新课标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营造积极互动、充分体验的教学氛围。通过“减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

(四)开展多种活动,推行快乐教育

在“体验学习快乐,享受教育幸福”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打造“艺体教育 愉悦身心”的办学特色。成立了田径、篮球、乒乓球、音乐、美术、舞蹈等兴趣小组,确立了以剪纸为主要内容的学校课程。同时,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篮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为有音乐、舞蹈、美术、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校拥有电脑 50 台,建成1间信息技术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装备电子白板的教室1间,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为教师的电子备课提供了方便。

(二)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发展三年规划。13名教师参加了宝坻进修学校的现代技术培训;针对个别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现状,我们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带动、榜样示范、现场观摩、互帮互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校内培训,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我校全面推广。

(三)信息化管理建设

1.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

学校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备课的网络和计算机,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使用电子教案,其他教师提倡使用电子教案。为了进一步充实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大资源库的建设力度。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交、上传课件、电子教案等信息资源。利用一睹先知“教育云”平台和校内局域网共享相结合,完成校内外教育资源上传、下载。

2.信息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

充分利用网络的辅助功能,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目前,学校的校长室、人事、教务、德育、财务的工作都通过局域

与校园网的互动有待加强;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需要进一步提升。

刘校长在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结合关于对全市教育单位干部队伍进行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的实施意见。我校紧贴实际,周密安排布署,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收到了良好效果。

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始终把主人翁精神作为思想和作风建设的主题,积极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帮助干好事业的氛围,努力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教职工艰苦创业的事业心、责任感明显增强,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和思想觉悟都有了新的起色和变化。在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超负荷运转,本学年人均周课时在12节以上,有的达16多节,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着这种主人翁精神。

在建设信息化教学工程工作中,学校胡书记、信息部主任赵小平任劳任怨,放弃节假日,钻研技术,安装、检修设备,改善了教学备件,保障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后勤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部署,以服务教学、服务职工、服务学生为宗旨,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在维修、保障学校水、电、暖的工作中,总务主任张建国多次放弃节假日和星期天,钻沟爬楼,维修管道,节约了用水、电的正常,杜绝了浪费。

广大班主任兢兢业业,早起晚归,为学生管理奉献了爱心。他们用汗水和行动培植了这种主人翁精神。

在“抗击南方雪灾捐款”中,全体教职工慷慨解囊,捐款近2千元。办公和教学环境改善了。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我们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刘校长述职报告 篇7

超越:“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中国教师》:刘校长,您好!深大附中被称为“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好学校。这是以什么来衡量的?

刘重善:深圳市教育局根据学生的整体进步情况,每年都对各学校作一个比较性评价。评价采用相对科学的指标——超越率(P值),即用学生高考出口成绩与录取生源的入口成绩进行比较,得出P值。如果P值超过1,就显示学生的学习有整体进步和学校有总体超越。最近三年,深大附中的P值不仅超过1,而且在全市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对那些能够进入超越率大于1行列的学校,深圳市教育局会颁发“超越奖”,目的是鼓励那些能够促使学生整体进步最快、最明显的学校。我校近三年的升学成绩年年都有突破,本科升学率从2008年的75%上升到2010年的92.6%,是能够同时达到“超越奖”和“卓越奖”标准的少数学校之一。到2010年为止,深大附中连续8年荣获“卓越奖”。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学生高考成绩这样突出,生源条件很好吗?

刘重善:我校高中生源成绩在深圳市大概位居第七八名,生源结构不太理想。比起深圳市排名前四位的学校,我校的高分生源屈指可数。比如,我校2010届毕业生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32分,他们之中能达到排名前四位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只有7人。

《中国教师》:我明白了,这应该是人们所说的“低进”。您再说说“高出”和“优出”。

刘重善:人们说的“高出”是指高考成绩。学生入学成绩平平,高考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人们自然感觉到“高出”。2010年,我校取得了100%的毕业生都能上大学的成绩,这样的学校在深圳市只有两所。

人们说的“优出”,是指深大附中在高端人才培养上的好成绩:一是在学科竞赛中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型人才;二是通过艺术专业课程建设,培养出了一批艺术专业人才。

学科竞赛一般都靠培养高分生源而获得好成绩,而我校生源成绩没有进入深圳市前300名的。在缺乏高分生源的劣势下,我校在学科竞赛中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戴维尔同学2008年入校的标准分是610分,排在深圳市第3000名左右。经过我校专业培养,他作为生物学科竞赛广东省赛区的第一名,代表广东省参加了第19届全国生物竞赛获得金牌,这是深圳市历史上第一块国家级生物竞赛金牌。

再如,刘效源同学入学成绩是433分(原始分),经过我校专业培养,在第26届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复赛中荣获一等奖。还有丁振帅同学,入学成绩相当于640分,经过我校专业培养,获全国中学生信息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到中山大学。

在2010年市直属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深圳市教育局唐海海副局长曾说:“直属学校在深圳市教育发展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特别是深大附中,进步显著,办学效益良好。”

《中国教师》:对这样的评价您怎么看?

刘重善:备受鼓舞,但我知道我们不能就此止步。唐海海副局长对深大附中还有这样的激励:“深大附中,年年突破,年年进步,来之不易。要认真总结,鼓舞士气,早日占领‘制高点’。”我们还不在“制高点”上,与排名前四位的学校相比,我们还没有取得最优秀的成绩。

感发意志:少年心事当拿云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的“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被媒体称为“创造了教育增值的奇迹”。这个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刘重善: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但我并不把‘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看做教育的奇迹。其一,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发展。一次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永远没有机会变得出色吗?实际上,高中三年只是学生一生发展的短暂阶段,我总相信,我的学生们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只不过有快有慢。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深大附中给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所以学生的进步就明显一些,这不存在什么玄机和神奇。

其二,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看“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如果学校把“高出”和“优出”只看成是学业成绩的飞跃,而放弃或放松对学生人生观和责任感的培养,那么,就会走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这也是我们把“感发意志”放在两大课改理念(“感发意志、开拓智慧”)之首的原因。“感发意志”,即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方法,陶冶学生的心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觉悟,升华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四有”新人。深大附中在创建德育特色学校中下了不少工夫。

《中国教师》:作为“深圳市德育特色创建学校”之一,深大附中的德育理念是什么?

刘重善:您刚才在校园里已经看到了我校的校训:“少年心事当拿云”,这是建校之初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先生确立的,也是深大附中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核心理念。对此,我们有两重理解:一是深大附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我们一定要有拿云之志,把学校办成一所优秀的学校;二是我们要培养出有拿云之志的学生,让他们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合格公民。

《中国教师》:这个特色理念如何落实?

刘重善:我校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创建了“养成教育—己任教育一党性教育”递进式的德育模式。

养成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思维以及文明礼仪习惯。

己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严于律己、感恩家人、回报社会的责任心。教育肩负的责任,首先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公民。在汶川地震期间,全校2200名同学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共捐款35万元,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党性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觉悟、纯洁的思想境界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社会主义学校不仅应当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还应当为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将党性教育纳入学校德育重要内容的中学在全国尚属少数。我校学生在高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达到30%,10%的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高三年级学生大概有5%能够光荣入党,作为预备党员升入大学。

《中国教师》:能够在中学入党的学生毕竟只占少数,这对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有影响吗?

刘重善:党性教育让学生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思想境界。开展党性教育以来,我校涌现出了很多德育标兵,他们在各方面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这种模范带头作用不可小视,它使整个学校的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2010届毕业生宁怡群同学,是学校团委副书记,在我校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获得“宋庆龄奖学金”。

深大附中本科升学率能达到90%以上,在深圳,很多同行对此都感到很困惑。其实,以党性教育提升德育实效、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当然,还有外在推动因素,主要来源于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

开拓智慧: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的课程改革是如何促进学生发展的?

刘重善:我们的发展观是让学生获得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所以深大附中确立了“各成乃器”的办学目标。形象地说: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

深大附中学子的“各成乃器”,首先要归功于正确、务实的课改理念——“感发意志,开拓智慧”。除了在培养学生意志、品德方面追求很高标准外,学校还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创新教育提高课程效益和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的课改实践是如何开展的?

刘重善:深大附中的课改实践有二大抓手:一是有效教学的实验;二是校本课程建设。这两大抓手抓住了教学的关键点。

有效教学的实验,就是抓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抓教学效益,是实现“各成乃器”的“法宝”之一。

在行政管理层面,我校推进听评课常规化,收到了较好效果。学校领导深入年级组、教研组,蹲点听课、评课,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行政领导每周至少要听两节课。周一的行政会,除了布置和总结行政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听课、评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在教学实践层面,“导学案”是一种有效探索。“导学案”是教研组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的,指导教师教学的路线图。它对帮助教师引领课堂,方便各教研组深入班级管理教学,普遍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学校要求教师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实行个性化作业,对学生的各门功课进行统筹管理。作业的“减量优质”,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了时间的保障,是实现“各成乃器”的又一法宝。

《中国教师》:请您谈谈第二个抓手——校本课程建设。

刘重善:校本课程是深大附中的又一个亮点。要想让学生“各成乃器”,学校就要建设更多的校本课程,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选的、能发展自己个性的课程。只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有的学生音乐有天赋,他可以选择在校本音乐课程上深入学习;有的学生在美术、播音主持、表演、体育等方面有爱好,就可以在相应的校本课程中发展特长;有的学生在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突出的能力,就可以进奥赛课程班学习。总之,学校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教师》:校本课程是如何开展的?

刘重善:校本课程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组织多种社团活动,我校还开设了专业课,对高中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我们聘请深圳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上专业课,打造我校的精品校本课程。依托大学的专业学科力量和教授资源,是深大附中的一大优势。

这三年,深大附中的校本课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受益于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学生的社团参与率达到100%,每年选择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学生达到15%~20%。2010年有一个美术特长生考上了清华。2009年和2010年两年,北京电影学院从深大附中录取了5名学生。试想,如果深大附中没有这样丰富的校本课程种类,那么,学生恐怕就少了很多发展机会和途径。

中国传媒大学考虑我校的校本课程优势,已经把我校列为优质生源培养基地。除了美术、音乐、播音主持、影视表演、舞蹈等艺术类课程较有影响外,产生明显效益的课程还有很多,如竞赛类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专业,这四个学科的奥赛已经非常成熟,学生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不属于专长培养但属于学生兴趣爱好的社团活动,如跆拳道、文学社、环保社等,也深受学生喜爱。

管理:名校育名师,名师促名校

《中国教师》:您提到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是如何培养名师的?

刘重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深大附中人才济济,名师荟萃。如,我校的省级政治特级教师胡兴松,他不仅是广东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还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省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学校成立的短短14年间,深大附中形成了一支拥有2名(这在目前深圳市中学中是唯一的)中学正高级教师、1名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2名特级教师、16名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以及4名学科带头人的名师队伍。目前,高级职称教师86人,占学校专任教师人数的55%,有2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岗位磨炼、专业摸索,促进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形成了政治、历史、化学、物理、生物、音乐、美术等一批优势学科;而学校坚持以科研引路,帮助教师将“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做法,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岗位成才。

2007年,我校承担了深圳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个案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建设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一个课题由多名教师参与,对实际中碰到的问题,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研成果直接让学生受益,学校对教师的科研引领成为培养名师的有效途径。

在2010年深圳市首届优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评选中,我校获得了2个一等奖(全市中小学共评出9个一等奖)和2个三等奖,获奖等级与数量在深圳市都位居第一。近三年,我校教师近80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

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我校做法更灵活。教师可以将继续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在实际中教师需要在哪方面提高,学校就主动与深圳大学联系,为我校教师“量身定做”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

学校特别重视和鼓励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年选派80%以上的教师参加校外教学科研和继续教育活动。对攻读在职研究生的教师,只要能拿到学位的,学校就全额报销学费。

《中国教师》:在教师管理方面,深大附中对教师是否制订了重奖政策,从而让教师在学生培养中充分发挥了教育智慧?

刘重善:我校教师队伍精良、素质较高,但我们没有重奖政策,除了国家政策规定的绩效工资以外,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奖励。对于作为文人的教师而言,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重要。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教师的动力来自什么呢?

刘重善:第一,来自大家共同的愿景和强烈的责任感。大家都想把学校办成闻名遐迩的大学附中。大家一同经历过学校的艰难发展阶段,体会过艰辛;学校进步的时候,大家都会为之振奋、鼓舞。学生获得成绩后,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肯定,教师的心中又会迸发出自豪感和幸福感。

第二,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条件,让教师感受到了自身的进步。消除职业倦怠,获得成就感,是教师发展的又一动力。

深大附中的学生评价教师的制度,对促进教师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学校定期汇总分数,并将评价分数密封后反馈给教师。评价表的内容包括:你所带班级对你的评价,打了多少分;这个平均分数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你排第几名;在所教的同一学科里,你排第几名。另外,学校注意了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比如,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对教师既是一种精神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未来:创建“和谐附中,精品附中,特色附中”

《中国教师》: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谋划者和精神引领者,请您就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展望一下深大附中的未来。

刘重善:办学以来,学校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源头是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当初给学校提出的16字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在办学过程中,无论是课程改革实验、德育特色创建,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秉持了这16字教育理念。

深大附中的优势在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学资源的共享、上级领导的关怀、政府财力的支持,以及精良的教师队伍。经过14年的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作为深圳市唯一的综合大学的附中,深大附中还不是深圳市最好的中学。这不仅由于建校历史短,生源不理想,而且由于文化积淀还不够。学校发展的势头很猛,但还没有跟它应有的地位相匹配。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而这种文化建设,不只是具有文化氛围的校园设施,更重要的是学校精神,是为每一个深大附中人所体认的学校精神。我校未来的发展,将系于文化的发展。我们将抓住学校文化建设这一核心,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创建“和谐附中,精品附中,特色附中”。

上一篇:小学特色亮点汇报下一篇:通信工程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