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2024-04-25

2015年江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通用3篇)

2015年江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篇1

为丰富广大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五城”建设,根据区文化局要求,全区将举办25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现就2015年全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举办25场以上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培育群众骨干文艺团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富强江夏、美丽江夏、幸福江夏提供良好文化支撑。

二、活动主题

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全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重点围绕市“文化五城”建设,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开展系列主题性广场群众文化活动:

(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二)第38届“武汉之夏”系列活动;

(三)江夏区第二届广场舞大赛;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周;

(五)“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

(六)“金秋歌扬”文艺调演;

(七)其他反映武汉城区精神的广场文化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等;

三、活动标准

(一)活动在广场开展,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

(二)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20分钟,综艺专场节目不少于12个,演出节目以群众文艺骨干团队为主,有一定艺术水平;

(三)总参与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社会反映良好;

(四)活动有安全预案,现场管理安全有序;

(五)加强宣传报道,形成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题,分类指导,重心下移,互相联动的方式开展活动。各单位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进行研究部署,并加强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区文化馆(站)要充分发挥培训指导作用,做好活动的具体策划和实施。

(二)突出活动特色。结合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及特色文化活动广场开展活动,打造群文活动精品,让更多的区民走上群文活动的舞台,推动我区“一街一特色”、“一团一精品”建设。积极鼓励在群文活动内容、形式上大胆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未成年人、流动人口、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文化生活。

(三)大力改革创新。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契机,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特别在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和规范文艺类社会组织发

展,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等方面要进行大胆探索,以此带动公共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2015年江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广场演出,社会文化,节目类型,演出风格

2011年春节,中共汉中市委、汉中市人民政府在汉中市汉台区桥北广场的演艺舞台上,主办了汉中市十多年来“第一次全市性群众文艺调演活动”。引起我关注的是,当下的文艺演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本文将站在艺术社会学的立场上,以演出场所作为观测点,试图析出全球化时代我们身边表演艺术所发生的社会历史变迁。

一、演出场所:表演艺术变迁的观测点

演出场所是表演艺术活动的关节点。依靠它,组织者、编剧、演员和观众才能得到连接,从而形成表演艺术活动;依靠它,表演艺术的审美表达和审美接受方式才能得到规制,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依靠它,表演艺术影响社会的功能才能得到发挥,社会对于表演艺术的认同也才能得到实现。更重要的是,演出场所的变化还折射出表演艺术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成为研究表演艺术变迁的重要观测点。

我国的戏剧史表明,山林空地是研究原始宗教性仪式乐舞表演的观测点,由新疆呼图壁县西南天山深处雀儿沟的体现生殖崇拜意义的舞蹈岩画1可以推测到原始人特定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宗教巫术仪式活动。田野宛丘是研究农耕时代祭祀天地神祇乐舞表演的观测点,由“舞《九韶》于大穆之野”2可以看到夏代统治者在田野组织众人参与的祭祀仪式歌舞表演的特点。广场演出是研究汉代宫廷贵族娱乐活动的观测点,“大驾幸乎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临回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3可以看到汉代统治者统一中国后的那种君临天下、铺张扬厉的享乐情怀。歌场戏场是研究隋唐时期歌舞与戏剧表演的观测点,“至于大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4,可以析出佛寺的艺术表演逐步地世俗化,戏剧成为普通民众的重要精神享受。瓦舍勾栏是研究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观测点。瓦舍是市民的娱乐场所,勾栏则是设在瓦舍中的演出场所,供艺人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等,而官员将其视之为“下流”之地,由此可以析出都市市民阶层壮大后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诉求。酒馆戏园和茶馆戏园是研究明清戏剧表演的观测点,由此可以析出商人们为招徕回头客人而请艺人演戏,而艺人也依靠商人打造的平台获得较为固定的收入,从而专心致志地提高艺技,获得市民的认同。这种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也为戏剧的繁荣以及后来京剧的诞生,提供了沃土。

按照艺术社会学的观点,理解表演艺术既有社会历史的规定性,也有艺术的规定性。但我们“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把握对象及其对象化形式,才能够悄悄地接近那个我们希望了解和认识的对象变化的无限性,艺术和审美的魅力和动力就在于此”5。因此,本文取演出场所作为观测点来解读2011年汉中市春节文艺调演,既有表演艺术活动的艺术社会学的学理依据,也有中国戏剧史的历史依据。

二、广场演出:2011年汉中市春节文艺调演的基本情况

此次汉中市春节文艺调演选定的演出场所为市区内桥北广场的露天演艺舞台。

桥北广场是汉中市民重要的休闲区,小吃餐饮、音乐茶座比比皆是,汉江边上的芦苇衬托着宜人的自然生态,江水边的垂钓者和江水中的游泳者显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音乐喷泉、露天演艺舞台则营造着现代的文化氛围。把桥北广场作为调演的场所,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休闲者。

从时间安排上看,此次文艺调演从2011年2月6日(正月初四)开始,到2月17日(正月十五)结束。显然,其观众定位是本市的居民、在外地工作回家探亲的汉中人和春节留守汉中的外地人。

从演员的角度看,参加此次演出的既有京剧团、秦剧团、桄桄剧团的老专业艺人,也有事业单位职员、企业工人、在校学生和武警战士。每个县参加演出的人数大致都在200-300人左右。

从演出情况看,此次调演是由全市11个县区进行专场表演。正月初四,汉台区专场演出,主题是“新春的旋律”。节目类型为歌舞、曲艺、独唱、秦腔片断、京剧片断、武术等,表演方式则选取当前已经为社会民众普遍认同的歌舞表演形式,进行主题整合,以此来渲染春天的勃勃生机和人们的勤勉奋进。正月初五,佛坪县和留坝县同场演出。佛坪县演出的主题是“魅力佛坪”,其亮点在于有了原创性的歌舞《熊猫迎春》、独唱《佛坪美》和小品《小孙子老爷子》。留坝县演出的主题是“诗化山水,生态留坝”,通过歌舞音乐剧、独唱和舞蹈来展示留坝的生态魅力。正月初六,镇巴县专场演出,主题是“锦绣三乡涌春潮”,主要表演了原生态民歌、原生态的民俗小戏和苗家女歌舞。其表演犹如一股清新的山风吹来,给观众带来了淳朴的民间民俗文化享受。正月初七,洋县专场演出,主题为“洋州春早”。演出分为白天和晚上两个部分。白天主要由当地村民表演传统闹春节的秧歌、狮子舞、耍龙、锣鼓等仪式性的民间艺术,其中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谢村悬台社火《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将表演推向高潮;晚上则表演了主题为“洋县春早”的文艺节目,主要节目类型为舞蹈、相声、诗歌朗诵、小品等,其中原创性的舞蹈《华阳人民送红军》、《年年有余》,诗歌朗诵《引酉壮歌谱新篇》,以社会历史的变迁的轨迹,展示洋县人民的奋斗历史。正月初八,勉县专场演出,主题是“三国之都”,节目类型为民间社火、独唱、快板、舞蹈等。具有原创性的民间锣鼓表演《战鼓催征》、歌舞服饰秀《历史的天空》和舞蹈《旱莲开》,展示了勉县三国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景观,给人留下穿越时空的感受。正月初九,城固县专场文艺演出,主题是“桔乡神韵”。大型民间鼓舞表演《盛世欢鼓》开场,大型舞蹈《橘颂》《西域情怀》、歌伴舞《桔花谣》和快板舞《六知教育凯歌旋》等节目相继亮相,突出展示了城固县的特色桔园观光农业和张骞开西域的历史文化。正月初十,南郑县专场文艺演出,主题是“春满南郑、汉山神韵”。开场歌舞《汉山魂》定下了表现南郑历史文化积淀的基调,一系列自编的原创性节目逐一展示,形成具体的支撑。歌舞《水韵南湖》、生活情景剧《农家乐》、汉调桄桄《三星游天汉》、音诗画《南郑是我家》、歌舞《油菜花》、《山水黎坪》等,均取材于南郑人文地理资源和风土人情,展示了南郑的县域文化特色。正月十一,西乡县专场文艺演出,主题是“茶乡放歌”,由“茶乡情韵”、“时代风采”和“明天更美好”三个篇章构成。节目类型为鼓舞、街舞、群口快板、歌伴舞、舞蹈和民俗短剧。其中鼓舞《茶乡鼓韵》、舞蹈《制出名茶创国优》、歌伴舞《西乡茶歌》、民俗短剧《柳二姐赶赛茶会》和《幼儿茶艺》集中展示了西乡茶叶的资源禀赋和以茶产业为突破口从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正月十二,略阳县专场文艺演出,主题是“春满略阳”,由“开放的略阳”、“魅力略阳”与“和谐略阳”三个篇章构成。节目类型为民间歌舞、现代歌舞、船工号子、歌伴舞、山歌演唱和羌族羊皮鼓表演。由于略阳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属于重灾区,其《戏说略阳》、《灵山秀水新略阳》、《略钢颂》和《走在阳光大道上》重在表现略阳人民的感恩之心,而原生态的山歌和羌族羊皮鼓则表现了羌族古朴无华的文化意蕴。正月十三,宁强县专场文艺演出,主题是“古羌新韵”,节目类型有方言小品、独唱、歌伴舞、羌族舞蹈和杂技。与略阳一样,宁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同属重灾区,因此表达灾后重建的顽强和对于天津人民无私援建的感激,是应有之义。《西斯咕》、《羌寨欢歌》、《收获的希望》均以羌族歌舞形式,表达了这种情感。正月十四,南郑县桄桄戏专场演出。南郑县桄桄剧团上演了其经典保留剧目《程夫人闹朝》。桄桄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专场既让现代市民知晓了汉中戏剧发展的历史形态,也是对这一传统剧种进行的一次现代检验。正月十五,获奖的节目进行汇演,也给此次文艺调演划上圆满句号。

此次广场文艺演出有下述特点:第一,观剧方式的适意性。没有人刻意动员观众,也没有人来刻意组织观众,市民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观剧。观众可随时来,亦可随时走。第二,节目类型的综艺性。现代街舞与传统鼓舞,现代歌伴舞与原生态民俗表演,快板与演唱,杂技与舞蹈,传统京戏片段与整本大戏,综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市民的欣赏口味。有记者在报道中不止一次地用“给市民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大餐”来概括此次文艺调演6。第三,节目内容的地方性。每一个县区的专场演出都有自己明确的主题,都不同程度地要表达出本县社会文化的不同特点。宁强是“古羌新韵”,城固是“桔乡神韵”,西乡则是“茶乡放歌”;洋县是“洋州春早”,略阳则是“春满略阳”。作为组织者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将自己的宣传意图,渗透到了节目内容之中。第四,组织方式的公共性。每个县都调动了数以百计的演出人员精心准备,市委和市政府出面组织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协作,方使广场演出圆满结束。这没有以公共服务为己任的政府出面,广场演出就无法实现。

三、文化变迁:调演的社会历史文化解读

此次广场演出的成功举办,也显示出当下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

首先,表演场所变迁。从我国戏剧发展史看,剧院舞台表演方式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了顶峰,但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有一批时间充裕、经济宽裕、不满足于民间歌舞那种仪式化表演、喜欢玩味人生的市民观众,有一批将演艺视之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的演员,有一批熟悉市民审美需求、善于顺应演出市场变化的经营者和组织者。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上述必要条件发生了改变:电视的普及和电视剧的热播,已经将市民吸引到了更经济、更自由、更随意、更舒适的家庭中看电视剧,以此来满足自己玩味人生的审美需求;戏剧的繁盛,需要观众和演员的互动,才能形成审美效应和维持演员生存的经济效益,只是随着观众向电视剧转移,掏腰包看戏剧的人愈来愈少,演员为生存所迫,也就无法专心致志地苦练演技;剧团的经营者和组织者面对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尚未寻找到一个如何顺应演出市场的路径。这就使得文艺表演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表演方式和组织方式,改由政府组织,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利用广场演出,来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此次汉中市文艺调演选择广场作为演出场所,是顺应了文化变迁趋势的。

其次,节目类型变迁。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戏曲和戏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戏剧是表演艺术的概念,“是指戏剧演出”,而戏曲则是“一个文学概念,是指文学性与音乐性相结合的曲本或剧本”7。从戏剧历史看,整本大戏的形成是商人、剧团经营者、编剧、演员与观众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的勾栏和瓦舍为集市贸易市场中的演艺场所,由剧团直接与观众进行表演的交易活动,亦即交钱看戏。由于市民观众交钱看戏,掏腰包购买文化需求,因而观众是特定的,也是小规模的。明清出现了酒馆戏园,后来又演变为茶馆戏园,商人介入了戏剧表演。酒馆和茶馆的经营者,为了留住回头客人,请来戏班表演,既稳定住了客源,又促进了戏剧表演的专业化。编剧要按照吃酒喝茶这些比较稳定的市民的需求,苦苦寻找故事的“看点”,来编写情节生动的剧本,演员则要拿出精湛的技艺,创造表演的“看点”,来满足这些比较稳定的作为酒馆茶馆回头客的观众。但全球化时代,这种整本大戏形成的历史条件被消解了。一方面,审美出现大众化的趋势,审美活动要重返生活,另一方面,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疲于奔命,为生存而战。显然,精英式的整本大戏演出对于繁忙的观众来说,成为奢侈和多余。于是,要想吸引住消闲时间不多的观众,选择综艺性的节目类型,其优势要远远大于单本的大戏演出。此次汉中市春节文艺调演在节目类型上的综艺性,体现了当下的文化变迁趋势。

2015年江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篇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教育活动时间一年左右,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教育活动指导思想是为民、务实、清廉。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为:

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主要举措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1.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2.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上一篇:授课教师简介下一篇:医院窗口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