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

2024-04-20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通用10篇)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 篇1

今年,喀拉玛盖镇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干部职工和睦共处、团结协作、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促我镇快速发展。

一是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全镇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平时有监督,年终有考核,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的范畴。

二是以四个认同教育为抓点,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要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是以“双语”教育为契机,解决全局不同民族交流的障碍,推动民族团结工作顺利进行。并将“双语”学习成绩作为年终干部考核中评优、选先的一项重要依据,鼓励和督促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是把民族团结宣传工作融入宣教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民族团结工作取得实效创造条件。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求时常学习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在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和春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演绎形式,宣传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讴歌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等。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局营造一股“人人都知道民族团结的意义、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典范、人人都同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的良好氛围,为我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载体,延伸民族团结教育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到群众中,详细了解农牧民群众所需、所想、所求,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通过理顺情绪、消除隔阂、增进共识、加强团结,把各族群众更紧密地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政治鉴别力。同时,把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与“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运行相结合,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容,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在各民族间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团结友爱活动。干部与其他民族农民群众交朋友,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创造,真心实意地和农民群众交知心朋友;要负责人带领班子一班人定期到所联系的村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乡村社情、民情、敌情,帮助所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困难、化解群众矛盾、革除陈旧观念、引领群众科技致富,勤劳致富,把农牧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行动中来。尤其是在农忙季节,组织干部职工扑下身子,帮农忙、解民忧,干一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团结友爱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 篇2

1、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当前, 大学生就业是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一个显著的问题。近年来, 高校普遍扩招, 导致民族高校大学生人数激增, 大学毕业生求职竞争加剧。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诸多问题成为直接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不利因素。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民族高校大学生因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而产生消极情绪, 认为就业前景渺茫, 存在较大的安全稳定隐患;二是毕业去向困扰许多民族高校大学生, 他们大多愿意在沿海大中城市就业, 不愿意回民族地区就业。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2、贫困生、特困生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比例增大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民族高校中来自中西部农牧区家庭的贫困生、特困生人数不断增加, 学生之间的经济状况和消费差距不断增大, 从而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严重失衡和人格变异, 给民族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据调查, 从总体上看, 每名民族高校大学生一年要交学费4500—6000元, 有些专业甚至远远超过了这一收费标准, 加上住宿费、书本费以及求学期间的日常开支, 保守估计, 每生每年的各种费用之和将高达7000—10000元左右。尽管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问题, 不断推出各种“奖贷”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也不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 通过“减、免、缓”、“特困基金补助”、“社会资助”以及“勤工助学”等多种渠道, 缓解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 但从全局来看, 贫困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仍相当明显。这些学生由于经济上负担过重, 心理普遍感到压抑, 思想波动较大, 情绪易于激动, 对自己的前途和事业也是消极对待。当这种悲观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 他们就会对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安定团结的突发事件表现得非常敏感, 这无疑会变成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一种促发因素。

3、民族高校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化

当前, 在一些民族高校的校园及周边地区, 各种酒吧、游戏房、发廊美容院、网吧、酒店咖啡屋、自行车摊点、“日租房”、“钟点房”等随处可见, 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 经常引发纠纷和殴斗事件。民族高校大学生生活相对比较集中, 加之他们年少气盛, 情绪不稳, 对治安问题承受力低, 极易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危及高校的稳定。如果民族高校对周边的环境不加以整治, 那么, 治安问题就极易演化为规模化的政治性闹事和社会问题, 直接影响民族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对民族高校稳定的影响

首先,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生活将日趋权利分散化, 民族高校师生的生活和个人行为自主化、个性化、独立化的特点将比较明显。而传统的单一依靠行政手段统一人们思想观念的工作方式所发挥的功能将日渐式微。其次,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民族高校信息网络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国高校把网络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载体的机会, 以公开或隐蔽方式, 积极抢占高校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 对高校进行西方政治、宗教、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 制造政治性、煽动性、攻击性的信息和谣言, 进行反动宣传, 或传播大量危害师生身心健康的有害网络信息, 在师生中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2、信息化的负面效应对民族高校稳定的影响

当前, 网络已成为民族高校师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为信息教育的创新与普及提供了新的平台。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使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在形式上更直接, 内容上更广泛。随着民族高校信息网络规模的急剧发展, 校园网已经转变为教育、科研和服务并重的带有运营性质的网络, 成为民族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 网络普及的负面效应对民族高校稳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它在给民族高校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传播着消极腐朽、低级趣味的东西, 腐蚀着青年学生。网络以广泛传播信息的能力和对人们生活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特点, 也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或不法分子所青睐, 他们公开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 大肆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和腐朽思想, 对民族高校进行西方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和宗教文化的渗透。

3、宗教问题是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特殊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 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我国各民族团结合作, 和睦相处, 共同发展。但是, 长期以来, 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一直相互勾结, 妄图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利用青年学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不深、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易受蒙蔽等弱点, 在民族高校秘密建立民族分裂组织, 发展宗教组织成员, 进行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非法活动, 直接威胁到民族高校的稳定与发展。一些境内外的极端宗教势力打着信仰的旗帜, 披着宗教外衣, 为了达到其分裂国家、破坏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目的, 正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民族高校进行渗透。

三、创新维护民族高校稳定工作运行机制

维护民族高校稳定工作, 既需要成熟理论的积极指导, 更需要构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也就是说, 维护民族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建设应成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稳定工作体系是指所有为维护高校稳定而形成的,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要素构成的系统或整体, 其功能是保障高校运转秩序的正常。在组织形式上, 它主要涵盖民宗委主管部门、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三个方面。高校稳定工作体系的运行机制则是指高校稳定工作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 以及与高校稳定工作体系运行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强维护民族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建设, 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维护民族高校稳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

维护民族高校的稳定不仅仅是民宗委和高等学校的责任, 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才能促进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开展。首先, 国家民宗委应成立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常设机构来领导民族高校的稳定工作, 改善目前民族高校稳定工作自发、分散和自我管理的局面。该机构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 明确民族高校稳定工作的组织、资金、条件保障、部门联动的机制和办法。同时, 要与各民族高校主要负责人签订稳定工作责任书, 把确保民族高校稳定作为考核高校领导人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并做到奖罚分明。其次, 民族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从讲政治的高度, 充分认识高校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切实加强对稳定工作的领导。工作中应树立科学的高校稳定观, 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条块抓、责任人员分头抓、全校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建设舆论导引和信息机制

目前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各类事件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人民内部矛盾, 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理念、招生和就业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如何加强舆论导引和信息机制建设, 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客观、公正地传播出来, 避免社会和公众的误解、曲解是高校当前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 对于学校稳定, 加强舆论引导和信息机制建设十分重要。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这样, 民族高校在面临影响自身稳定的事件时能够正本清源, 及时、正确地引导舆论, 维护民族高校稳定。

3、建立健全民族高校内部矛盾调处机制

民族高校应在进行利益调整、兼顾公平的基础上, 适时分析、了解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建立健全校内矛盾调处机制, 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部门领导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采取集中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办法, 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从源头上尽可能地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的产生, 防止因人民内部矛盾演化为群体性事件。一旦因人民内部矛盾而演化为群体性事件时, 民族高校领导应把握“化解矛盾、控制事态、恢复秩序、降低损失、减少影响”的工作原则, 坚持“区分性质、教育疏导、倾听意见、解决问题”的工作方针, 尽最大努力平息事态, 钝化矛盾, 控制局面, 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权, 通过主渠道发布事件真相, 防止道听途说、歪曲事实, 以得到社会公众和广大师生的理解。

4、建设影响民族高校稳定因素的监测、监控与预警机制

对民族高校而言, 虽然影响稳定的事件往往是突发的, 但它的发生与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影响民族高校稳定的因素, 避免高校发生不稳定事件, 必须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对影响民族高校稳定因素进行早期监控和预测, 提高民族高校的应对能力。民族高校应用相关手段监测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 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机程度进行科学评价, 然后在此基础上超前实施相应的预控措施, 把可能造成高校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确保民族高校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治、陆根书: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建设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7) .

[2]林银焕:论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危机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1) .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 篇3

关键词:新疆班;德育机制;民族团结教育;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70-02

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新疆生,目前在校生300人,学生来自新疆14个地、州、市的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4.1%,维族学生占55.5%。开办新疆班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培养后备人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创新德育机制,不断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一、混合编班,促进民族交融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真正理解并接受其他民族,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此,学校采用混合编班的形式,将300名新疆生混合编入27个班级。让新疆生与内地生一起生活与学习,互相帮助、和谐相处,有效促进了双方的情感交融。

新疆生远离家乡亲人,特别需要亲情和关爱。学校全体教职工树立为新疆生服务的理念,每个人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新疆生的生活和学习。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工作为1—2名新疆生的德育导师,从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关心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和家的温暖。

校长作为两名喀什地区学生的导师,经常与这两位学生谈心,指导学习方法,明确发展目标;为他们推荐好书,一起交流读书体会。同时,校长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进家校关系。每逢少数民族节日,如古尔邦节等,校长都会准备小礼物送给学生。在校长的带动下,全校师生都自觉关心和爱护新疆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在老师的带动下,本地学生也与新疆生建立了融洽的同学关系。古尔邦节是新疆地区的重要节日,节日这天,本地生为班级的新疆生送上真挚的祝福,邀请他们到家里作客。新疆同学生病,本地生会送去亲人般的关怀。学生们相处融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爱心的滋养下,新疆同学也学会了以爱回报爱。一名本地生在作文中写道:记得去年冬天,我患上了重感冒,有几天没有去上课。当我回到学校时,看到各科笔记非常齐全。原来,是我的同桌——一名新疆生帮我把笔记补齐了。我由衷地感谢他,他笑了笑说:“不用谢,应该的,我们是一家人嘛!”对,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每到暑假新疆生离校时,本地生都依依不舍地送行。而对于高三毕业的新疆生,本地生和老师们更是难舍难分。这种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亲情让人为之动容。

混合编班,为各民族学生提供了交往与交流的平台。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认同,不断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养分,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微善教育,培育向善品格

红螺寺中学始建于1950年,相传玉皇大帝有两个美丽善良的女儿,下凡游玩时喜欢上了怀柔的山山水水,于是变成两个红螺永远留在了人间。她们用自己的神力保佑百姓,人们为了纪念她们而修建了红螺寺。学校当时就建于寺中,因此而得名。基于学校的历史积淀,传承红螺女向善的精神,学校逐步形成了“扬善和谐,执着奉献,民主开放,勤奋向上”的红螺文化。向善行善是每一个民族的优良品德,基于此,学校以红螺文化“向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开展“微善教育”,倡导学生从微小的善事做起,积善成德。

微善教育以“向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班级为单位,让各民族学生团结在一起,助人、互助,日行微善,形成向善的品格。全校成立22个“微善班”,制定微善计划,开展微善活动。微善班在校内,为同学和老师做好事,在校外,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去公园义务劳动等,以小小的善行弘扬向善文化。活动中,学校的3个微善班被评为全国微善班。袁秀龙是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新疆生,他和本地生和谐相处,团结各民族学生,帮助同学,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和微善明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学生。

三、生涯规划,科学规划人生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开办新疆班所担负的责任。而生涯教育能指引学生科学地确定人生发展方向,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生涯目标。为此,学校以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内高生生涯教育研究为的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涯教育活动。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新疆生回家乡调查新疆人才需求状况,寻找人才培养和新疆人才需求的偏差,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各个行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例如,与当地公安局联系,开展“我当一天警察”职业体验活动,或利用父母工作资源,去医院、工厂、公司等单位,体验一天的工作。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和职业状况,初步了解职业目标的素质要求,从而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现实的依据。

学校定期开设生涯教育课,由不同学科教师执教。例如,校长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让学生挖掘自身的能力优势,据此寻找未来适合自己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分别从生涯目标和了解自我能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为班主任提供生涯教育课指导,从而带动生涯教育走进课堂。同时,学校将生涯教育和班会活动相结合,鼓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生涯教育。例如,高一年级以认识自我为主题,召开“塑造完美的自己”“做自信的我”等主题班会;高二以生涯探索为主题召开了“我的方向在哪里”“社会与我”“我的大学梦”等主题班会活动;全校还开展了“我的梦 中国梦”系列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活动以梦想和目标教育为主线,鼓励学生立梦、追梦。其中,苏颖老师的班会课“让梦想照进未来”,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建设二等奖。

此外,学校还组织新疆生到清华、北大等大学参观,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大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开办新疆班七年来,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今后,学校将继续努力探索,把将新疆班建设成培养政治人才的高地、科技人才的基地、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

学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篇4

利用《州中党团建》宣传十九大精神及学校民族团结创建的重大意义,师生的创建意识得到了加强。通过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学校计划,认真落实《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为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在“看”上下功夫。学校定期更换民族文化长廊内容,选录了55个少数民族人物图,并配有民族知识简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同时,学校还制作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展板,每学期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板报是班级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二是在“听”上下功夫。学校校园广播站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专栏,每周一次,大力宣传各民族知识,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学校每学期举办2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让广大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以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全校师生心中。三是在“宣传月”上下功夫。在全州开展的三月份九月份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活动中,学校制订了《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工作方案》,要求每个班级开展“三个一”宣传活动,即每班一个宣传黑板报、每班一次主题班会、每人一份手抄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一方面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民族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全体教职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为了提高教师民族团结教学业务水平,各教研组结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新课标的要求,定期组织各科任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进一步细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方法。一是充分利用民族教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年级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每学期5课时,纳入地方课程,由班主任及政治历史两个学科的教师负责授课,在保证师资、教材、课时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学科教学注重渗透。在各学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学校主要采取学科知识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方法实施教育。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专题研讨,深入发掘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点,分解任务落实内容。三是挖掘开发校本课程。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组织教师编撰了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知识、民族风俗等。第二本《共舞和谐》民族团结校本课程已进入最后校对阶段。校本教材从去年秋季开学在全校推广使用以来,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起到了较为明显效果

民族团结创建年终工作总结 篇5

一、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促进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自县委召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动员大会后,5月我场积极召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场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创建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分工,明确了各自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做到了创建具体指标、责任细化落实到了人头。同时,经场党支部研究制定并下发了《__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场实施方案》、《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场的意见》和《__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场活动20__年工作要点》,使创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

二、紧紧围绕各类主题活动,使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场通过开展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大教育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大力宣传我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学习交流,文体等活动,举办了党史、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提高了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每周安排两个小时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达到以月促年的效果。及时成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

一是为形成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以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利用设立宣传牌、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

二是举办民族团结、形势政策专题讲座。利用教育月活动契机,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做到了家喻户晓。举办了“讲团结、看变化、谋发展”座谈会,我场干部职工及牧民党员积极踊跃的就民族团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我场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好的思路方法,此次会议中,我场还表彰了在民族团结中表现突出的模范个人,并对他们进行奖励以资鼓励。

三是举办以喜迎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在全场举办庆祝建党__周年暨“唱红歌、颂红诗”红色经典诗歌朗诵会及歌唱比赛。紧紧围绕“红色经典”主题,以革命经典诗词、革命歌曲为主要素材,旨在庆祝建党__周年,进一步营造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四是积极参加县委宣传部举办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我身边的变化”演讲比赛、以喜迎建党95周年为主题的“中国电信‘天翼杯’爱党、爱祖国、爱家乡”诗歌朗诵赛和县民族团结创建办组织的民族团结知识竞赛。

五是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有效开展,安排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评选出“优秀女标兵”、“五好文明家庭”、“优秀母亲”、“十星级文明户”;认真开展“阿里木的先进事迹”的学习。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开展 “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教育人,在全场范围内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局面。

六是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牧民党员群众听取自治县宣讲团宣讲新疆“三史”、“新疆精神”专题报告会,通过学习此次会议内容,使大家更加了解我们新疆的历史,以及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七是领导干部在古尔邦节、肉孜节、老人节慰问我场老党员干部和生活贫困的牧民群众,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及物品,让他们在节日期间感受到温暖,体会到我们是团结互助一家亲的大家庭。

八是结对帮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对象家庭,与“1+1”结对户开展结对活动,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建立了结对联系,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党员干部为帮扶特困家庭的孩子和困难党员送去了价值六千余元的学习文体用品和慰问品,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当前在孩子学习和家庭生活上面临的暂时困难。

九是安居富民工程落实有效,在县委的支持下,我场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为牧民群众住房提供优质的保障,截至目前我场已解决改造住房户,此次工程的落实,得到我场广大群众的认同。

四、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认真贯彻区、州、县关于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各项政策及制度,进一步加大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力度,严格落实“三管一负责制”、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宗教工作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有关法律,把握宗教工作的基本知识。

广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始终把反邪教警示教育作为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加强宗教领域反邪教阵地建设。

我场在具体的民族团结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熟悉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教育月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 篇6

负责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少数民族同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使少数民族同胞经济不断发展。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总费用6.94万元,其中培训费0.46万元、办公费0.24万元、印刷费1.01万元,其他交通费0.02万元,公务接待费0.17万元、劳务费0.90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1.59万元、差旅费1.01万元、维护费0.2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0.34,盘王节经费0.95。项目管理按照项目批文,严格执行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强化部门责任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

推进特色瑶族村寨建设,以县规范农村建房为契机,引导太和镇芙蓉瑶族移民新村和白水瑶族乡民族村建设瑶族特色村寨,组织太和芙蓉瑶族移民新村和白水瑶族乡民族村到江永、江华、恭城、连山、连南瑶族自治县考察瑶族特色村寨,现已建好民族村特色牌楼,沿路两旁的房屋进行瑶族文化元素的注入于12月底完工;白水民族村的特色级服务平台年前完工;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对自家房屋进行民宿装修,为瑶族民俗旅游打造亮丽风景。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建全项目管理制度,制定绩效目标,并对项目绩效实施实时监控,有效防止专项资金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加大财政集中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绩效评价报告民族团结经费申请

XXX市人民政府:

xx路街道办事处成立已有大半年时间,半年来为配合我市创xx家级卫生城市,和迎接“天山杯”竞赛,我处协助市直各部门做了很多的工作,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加之今年办事处前期的筹建准备、初始运行,和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以及各类众多的文体活动,目前我处经费严重不足,财政收支存有很大缺口,已影响了我处正常的办公。

现xx路街道办事处特向市政府申请经费2万元,望有关领导能解决为盼!

申请人: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机制 篇7

马克思主义主义认为, 民族关系的本质实际上是利益分配的矛盾与妥协, 国家对各相关民族利益的正确处理和分配。马克思认为, 在古代, 每一个民族都由于物质关系和物质利益而团结在一起,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在我国, 民族关系的本质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以及少数民族历史和现状, 还有与汉族和汉族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情决定的。要想理顺我国民族关系使之健康发展, 就必须考虑到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 切实增进各民族的团结。

二、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1. 国际因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 涉及各个领域。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因此国际影响因素不仅影响着国内的主体民族, 也同样甚至更加严重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和地区。

(1) 国际霸权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影响。国际霸权主义和敌对势力为达到分裂我国的图谋, 其惯用伎俩就是制造民族矛盾和冲突, 培植分裂主义势力。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 国际霸权主义和敌对势力, 在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得逞的鼓舞下, 更加大了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破坏我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力度。

(2) 三股恶势力的影响。当前, 民族分裂主义往往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构成三位一体, 形成三股恶势力, 对我国的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构成了严重挑战。其中, 民族分裂主义为患最烈。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 民族分裂活动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策动的,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割取我国边疆领土的内应力量。他们既背叛了祖国, 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2]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 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不断挑起矛盾、制造事端, 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危害极大。

(3) 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巨头等西方非主权经济体在经济上对目标国民族关系的影响。国际金融巨头以其强大的经济力量, 大肆兜售其消费理念和西方价值观, 从其个人利益和所属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 处心积虑培植亲西方势力, 以“民族自觉、民族独立、民族自由”为诱饵, 诱使我国的少数民族甚至是主体民族盲目追求, 淡化国内民族感情, 以达到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局面的目的。同时, 培养其经济上的买办代理人, 以达到“以华制华”的图谋。

(4) 世界性宗教因素。这是指外国政府、政党、社团等组织利用宗教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引发民族矛盾或纠纷冲突的因素。如境外某些势力打着宗教旗号从事破坏、分裂多民族国家, 试图建立宗教信仰相同的国家的分裂主义行为。一般情况下, 多民族国家有信仰该宗教的民族, 就可能成为这股势力争取的对象。它往往与各种民族分裂主义共生一体, 最终走向以宗教代替政府, 达到民族分裂的目的。[3]

2. 国内因素

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影响, 国际因素固然重要, 而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内因。因此国内因素更需要认真考虑和谋划, 从而为解决我国民族关系问题、加强民族团结起到积极作用。

(1) 经济因素。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与协调程度。少数民族地区与主体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愈明显, 在民族交往中, 因经济问题引发纠纷矛盾就愈多。在我国, 由于市场机制的原因, 资金、技术总是倾向性地向汉族为主体的发达的东、中部地区涌入, 使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容易愈来愈大, 也容易产生愈来愈多的矛盾。

(2) 文化、心理因素。文化、心理因素包括民族、意识、风俗习惯等, 这些涉及到社会意识和文化心理等的软因素, 也是影响民族间交往的方式、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多民族国家在形成的过程中, 相互之间既有依赖和帮助, 也有矛盾和冲突, 在矛盾对立中走向统一和融合。有时容易使一些人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3) 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有待进一步完善, 民族政策等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促进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民族关系。

(4) 媒体因素。当今, 书籍、报刊、网络、影视等媒体影响极其巨大, 在迅速交流科技进步及健康文化的同时, 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借机利用这种新兴的媒体手段, 疯狂宣扬反动言论, 极力煽动民族矛盾, 意图离间民族关系。在当前的网络化条件下, 其破坏性更强。

三、关于加强我国民族团结的对策

1.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 将其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民族关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系到我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民族工作总的说是重视的, 但也有少数地方重视不够, 使某些民族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为此, 建议党政领导班子中应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民族、宗教工作,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机构, 乡 (镇) 和街道应有专人负责民族、宗教工作, 及时了解情况, 协调关系, 解决问题,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2. 建立、健全促进民族团结的机制机构, 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的活动

民族关系问题是一项特殊的国家政治问题, 处理和解决必须有法律依据, 必须能够“服众”。这就需要国家建立、健全能促进民族团结的机制、机构, 遇事有规章、处理有机构, 如此就具备了公平、合理地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的机制和机构保障。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 对违法犯罪活动要依法处理, 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并要不断增强各民族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育和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对当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行径, 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 充分信任和依靠各民族干部群众, 旗帜鲜明地对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阴谋进行坚决的斗争。

3.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加大宣传力度, 使民族团结政策深入人心

为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和掌握党的民族政策, 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 根据当前民族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的新方法与新内容,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特别是网络、影视, 用鲜活的材料说明道理;要改变过去那种只讲抽象原则、不敢联系实际, 只讲一般问题、不敢触及热点问题的做法。我们应该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宣传的对象应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干部和群众, 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大、中专学生等。宣传的形式要多样化, 力求生动活泼。建议将民族团结教育列为各级党校、干校必修课程, 列为国民教育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做到严格宣传纪律,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加强正面引导, 防止负面影响。杜绝在公开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和互联网中出现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和伤害少数民族、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

4.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 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的民族问题, 现在更多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上。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物质保证。列宁说:“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坚信, 只有对各个民族的利益极其关心, 才能消除冲突的可能, 才能消除互不信任, 才能消除对某种阴谋的顾虑。”[4]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就必须有经济上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 这是一项重要工作, 也符合我国两个大局战略的构想。只要我们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科学发展之路, 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必将不断向前发展。

5. 加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 增强民族团结力度和民族认同感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的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不仅在物质上相互帮助、相互融合, 也要在精神、文化上相互学习共生。不仅在学校中, 也在群众中加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 增强民族团结力度和民族认同感。要有针对性地给人们讲解中华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御敌的光辉历史, 重点指出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谁也离不开谁的优越性和历史、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 从基层抓起, 力争让中华文化在各个民族心中扎根,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 尤其青少年, 不断增强各民族的民族团结力度和中华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16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3]吴月刚, 中和.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民族关系理论研究之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 (3) .

2015年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计划 篇8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党忠诚教育活动的精神,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引导全校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二、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筑牢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政策观、宗教观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营造和谐地税的氛围。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我乡将根据教育学院要求,及时讨论制定出活动方案。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组织全校干部群众认真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为使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乡将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干部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三)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按照教育学院党委、学校党支部的要求,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克艰难、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使全校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倍加珍惜当前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四)经常对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常识教育,让干部群众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篇9

一直以来,伴随“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的凝练、传播和鼓舞,文山州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大胆突破、敢于创新,坚持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中办发〔20_〕65号)文件为遵循,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届州委、政府都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为历史使命、光荣职责和工作重心,作为贯彻落实_,作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战略之策、固本之举,作为引领和推动文山发展、解决文山问题的重要抓手来接力推进。

新的时代,文山州紧紧抓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将创建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有声地融入到全州发展建设各项工作中,力戒表面化、形式化、肤浅化、一阵风搞创建,真正做到“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全州各族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打造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样板。

总结经验。文山州主要从融入精神、融入时代、融入基层、融入示范、融入全局、融入合力这“六个融入”入手,全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融入精神。深挖本地精神资源,让文山各族群众在一起走过、一起经历中凝聚成的“老山精神” “西畴精神”,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并通过两个精神中蕴含的命运认同和利益认同,构筑起真正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家人携手同心,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体工作中,文山将两个精神作为全州民族团结的“精神家园”,在学习、宣传、实践引领上深耕细作。

融入时代。紧扣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适宜文山州情、贴合创建思路、响应时代需求的融合嫁接,激活创建持久生命力。其中,广南、富宁、丘北三县成立的云桂高铁沿线示范联盟,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拓展到了高铁沿线路段和站点,大大提高了创建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融入基层。深入开展“九进九创”主题教育、“五个一”主题活动及各类节日节庆,搭建各民族深层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同时,继续发扬“用民族教育促进民族人才培养、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政策宣传、用民族语言促进民族感情沟通、用民族节日促进民族关系密切、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矛盾化解、用民族内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六用六促进”工作法,有效调动各民族干群主观能动性,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系牢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情感纽带。

融入示范。把示范打造作为推进创建的有效手段,全力打造全州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的亮点人物、单位等,使之成为文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试验田、排头兵,总结提炼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融入全局。坚持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各项重点工程、重大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把创建工作融入各级各地、各行各业的中心工作之中,主动推进“N+创建”,服务和融入各项国家发展战略。

浅议如何创建团结协作的基层班子 篇10

一、要加强学习, 提高修养, 增强班子团结协作自觉性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媒介, 采取各种方式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 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 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使班子成员在思想上武装起来, 在政治上统一起来, 在目标上集中起来, 在行动上团结起来, 紧跟时代脉搏, 时刻与党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筑牢班子团结协作的基础, 进而形成一个和谐进取的集体, 承担企业改革发展的重任。

其次要加强人文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电力集团公司共有基层单位33个, 基层领导班子一般由4名成员构成, 虽然每名班子成员之间各有分工, 但是, 在石油企业中, 特别是基层生产单位中, 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属于交叉任职, 要求每名干部都是复合型的管理者, 因此, 班子成员通过对有关经营管理、人文知识等广泛涉猎和有针对性的精深研究, 达到在学习、分析、创新、服务和执行等能力上全面提高的效果, 班子成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更加容易在企业中心任务指导下, 就相关具体事务形成一致看法, 为油田基层班子团结协作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和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运作程序, 提供班子团结协作保障

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是基层班子团结的制度保证。当前, 一线基层单位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有:站队级干部的选拔聘任、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推荐、奖金的二次分配等。对于这些问题, 通常是班子成员先分头到职工群众中调查摸底, 然后班子会讨论研究, 最后在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并做出决策。通过严格执行民主程序和组织原则, 班子成员更能迅速取得共识、作出科学的决策, 达到上级组织认可, 职工群众满意的效果。

当前企业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上升到政治高度, 科学应对这些具体的工作, 需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严格的操作流程和严谨的处理预案, 班子成员团结一致, 戮力同心, 又各有侧重, 果断坚决地处理, 这样既有利于个人特长和气质的发挥, 避免互相推诿, 互相扯皮, 又有利于集中班子团体的智慧和力量, 共同心里想事, 共同行动做事, 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得到增强, 促进班子整体建功立业, 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树立起基层班子求真务实、敢于负责、风雨与共、团结协作的良好形象。

三、要理顺几种关系, 创造班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每名班子成员都是经过组织程序选拔上来的, 是组织上培养和职工群众信任的结果。但是, 并不是几个合格的领导, 就能组织成一个合格的班子, 也不是依靠个人的政治素养和完备的制度就一定能促成一个团结协作的班子, 还需要班子成员在思想上常交流, 工作上常商量, 感情上常沟通, 来培育、润滑、滋养, 才能和谐运转起来, 尤其是在基层干部使用和班子组建的过程中, 还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 要迅速拧成一股绳, 打造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应该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笔者的理解是:党政正职之间不要搞一枝独秀, 而要全面支持, 相互依靠。副职和副职之间不要泾渭分明, 而要水乳交融, 相辅相成。副职和正职之间不要自立门户, 而要立足全局, 谋划局部。个人与集体之间不要刚愎自用, 而要顾全大局, 服从组织。

基层单位的党政正职对理顺班子关系负主要责任, 要善于针对班子成员的岗位差异、年龄差异、作风差异、经历差异、专业差异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营造团结协作氛围, 最终在统揽全局上起主导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在意见分歧上起化解作用, 从而带领出一个制度明、分工清、补位准的核心集体。

四、实现班子团结协作, 要摒弃对班子团结协作认识上的错误

首先要摒弃一团和气就是团结协作的错误认识。这样的班子是庸俗化的班子, 是没有根基的, 是经不起风浪的, 是不负责任的, 对此, 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等方法来解决。当然,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的工作方式还是应该提倡的。

其次要摒弃有了班子成员的个人利益就有团结协作的错误认识。这样得来的团结协作是不能持久的, 是不堪一击的。我们的党、我们的企业是用共同的事业、用共同的理想、用共同的信仰来凝聚人、团结人的, 是风清气正的团结协作, 是积极持久的团结协作。

再次要摒弃有分歧就不是团结协作的错误认识。任何一个集体内部有意见分歧都是客观和必然存在的, 要看这种分歧究竟是所处视角不同造成的, 还是所处立场不同造成的。如果因为视角不同产生的, 都能通过实事求是的原则, 顾全大局的观念和坦荡开阔的胸襟来化解和修正, 最终使班子的意志趋于一致。

上一篇:德语俗语总结下一篇:加勒比海盗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