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2024-04-28

县春耕生产情况汇报(共8篇)

县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篇1

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防冻措施,扎实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积极减少冻害损失。同时积极抽调工作人员深入受灾地区,调查灾情,指导农户搞好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针对发生的灾情,我县及时制定了《砚山县灾后恢复生产实施方案》,明确了科技减灾措施,积极投入抗灾减灾工作中。

(二)组成科技服务队,积极开展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组织17支服务队1530名工作人员到11个乡镇341个村民委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和指导春耕生产工作,指导恢复生产面积28.02万亩,挽回经济损失4908万元。

二、认真做好抗灾救灾农用物资调供和使用

为加强我县灾后重建工作,中央、省级财政和县共投入救灾生产恢复资金共260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补助恢复生产资金220万元,优势农产品基地资金30万元,县级补助10万元,支持我县进行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

(一)优势农产品基地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辣椒、蔬菜产业生产基地建设。

(二)恢复性生产资金230万元,主要使用安排如下:一是恢复性生产用肥386吨,每吨2755元,投入资金106.343万元。二是恢复性生产用膜34.62吨,投入资金57.123万元。三是恢复性生产用种4800公斤,投入资金6.485万元。四是对全县已受损968亩冬早辣椒苗进行叶面肥喷施和移栽后病虫害统一防治二次,投入资金15万元。五是对受损鱼塘进行修复,投入资金35万元。六是对受灾养殖户进行鱼苗、饲料补助,投入资金10万元。

(三)恢复性生产物资的使用:全部用于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并与当前春耕生产相结合,对全县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农作物、重点样板进行兑现。目前各项恢复性生产物资已全部就位,并正在积极组织发放。

三、当前农业生产工作情况

(一)结合实际,认真制定2008年农业生产指导性计划

结合我县冰冻灾害实际,今年我县农业工作的发展思路是:加强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油菜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体系机制建设,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强化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工作,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和惠农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主动服务三农。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而努力奋斗。

为此,2008年我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计划137.18万亩,比上年实绩126.06万亩扩大11.12万亩,增8.8%。

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计划82.5万亩,比上年增加7.5万亩,增10%。全年粮食总产计划18130万公斤,比上年增528.8万公斤,增3%。其中小春粮豆面积计划25万亩,产量计划1960万公斤,因冰冻灾害损失866万公斤,预计小春粮豆产量1094万公斤;大春粮豆计划57.5万亩,比上年增8.2万亩,产量计划17036万公斤,损失产量866万公斤:一是靠“两杂”良种推广,计划种植面积39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增加总产196万公斤。二是旱作优化种植面积计划17.5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增加总产80万公斤;三是晚秋计划种植面积6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加总产590万公斤。通过以上增产增收措施,使大春、晚秋粮豆增产866万公斤,以弥补小春粮豆因灾损失。

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计划49.13万亩(含商品蔬菜),比上年增加7.08万亩,增16.84%。其中小春经作计划5.6万亩,大春经作计划43.53万亩。粮经种植比为62.7:37.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3、瓜菜类计划4万亩,比上年实绩减2.21万亩。其中小春计划2.8万亩,大春计划1.2万亩。

4、青饲料及其它农作物计划1.55万亩,比上年实绩减1.25万亩。其中小春计划1.02万亩,大春计划0.53万亩。

(二)春耕生产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大春作物种植面积31.23万亩,占计划30.4%。大春粮豆作物面积完成14.34万亩,占计划57.5万亩的24.9%,其中:包谷完成11.42万亩,占计划26.5万亩的43.1%;水稻完成350亩,工作汇报《县春耕生产情况汇报》。在经济作物中,辣椒完成8.49万亩,其中:冬早小椒6.57万亩,朝天椒0.546万亩,小米椒0.13万亩亩;烤烟完成1.53万亩;花生完成3.69万亩,占计划5.5万亩的67%;三七完成0.49万亩,占计划1.1万亩的44%;商品蔬菜完成1.6万亩;占计划1.22万亩的131.1%;西瓜0.65万亩。同时,板田翻犁一道16.39万亩;二道11.93万亩;三道1.5万亩。板地翻犁一道27.52万亩;二道18.36万亩。完成积肥24877万公斤。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抓好农资市场管理,保障农资供应,做好春耕生产准备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县、乡两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认真分析当前农业生产形势,深化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对结构调整的引导,增加财力、物力和技术的投入,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2、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群众利益,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农资销售点进行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96人次组织对全县11个乡(镇)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检查,抽查种子、农药经营户420余户。通过抽查,目前尚未发现假冒伪劣情况。

3、抓好农机具春耕生产工作。目前,全县共投入农机具4860台(套)进行春耕生产,修复农机具4012台(套),完成机耕面积7.86万亩,比上年同期5.52万亩增39.1%;完成春播面积7.45万亩,比上年同期5.84万亩增27.6%。

4、抓好以“两杂”良种推广为主的大春生产农用物资调供。全县共调入“两杂”良种79万公斤,出库75.5万公斤,出库率95.6%,其中:杂交玉米调入56万公斤,出库55.1万公斤,出库率为98.4%;杂交水稻调入23万公斤,出库22.7万公斤,出库率为98.7%。全县化肥己就位10.9万吨,已销售10.3万吨,占就位数的94.5%;农药就位210吨,销售187吨;农膜就位732吨,出库654吨。

(二)抓好科技培训,落实科技措施,保障大春生产顺利进行。

结合春耕生产工作,我县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进村、技术下乡活动。各乡(镇)、农业部门围绕辣椒、蔬菜、花生等重点产业,以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开展科技下乡宣传,举办栽培技术培训178期,培训农民1.87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3万余份。

在开展好科技培训的同时,我县对全年农业生产进行通盘考虑,确定了几项重点增粮措施,及早向农民宣传和落实:一是大力推广“两杂”良种,“两杂”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打好粮食增产基础;二是落实良种、良土、良法栽培,努力提高农作物单产;三是谋划好晚秋粮豆生产。按时移栽冬早辣椒,保障6万亩冬早辣椒地块套种一茬小杂豆后再种植一茬晚秋玉米;四是对大春经作实施间套种,增加粮豆产量。

(三)加强支农资金投入。积极协调各类金融部门支农贷款发放和扶持力度,及时缓解农业生产投入困难和问题。截止目前,全县金融部门已发放支农贷款350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65万元,增28.1%。其中:县农行2230万元,县联社32803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需求。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遭受冰冻灾害影响,造成小春及冬农减产,使大春生产压力加大。同时,近段时间降雨量少,导致田地翻犁困难,春耕生产进度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化、机械化程度低,雨养农业突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科技种植认识不足。四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五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大,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出现连续上涨趋势,而群众购买力低,致使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六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紧缺,缺乏相关配套的物资和资金,使各项科技措施难以更好的落实。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组织督促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满栽满插,努力实现全县粮食播面增加、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认真把握和分析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势利导,指导基层,帮助和服务于农民。同时指导各乡(镇)切实抓好大春作物生产管理,认真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调剂和供应。检查督促各地落实粮食生产的有关措施,确保打好粮食生产攻坚战。

(二)认真做好各种大春作物布局和重点科技措施样板的落实,特别是要切实抓好“两杂”良种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

(三)认真做好2470.0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和547.75万元良种补贴资金发放工作。

(四)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深入开展打假护农专项执法活动。

(五)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重视发挥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订单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抓好科技培训,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挥科技力量和技术培训作用,通过开展提高技术培训和先进农机技术的示范运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服务。

县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篇2

驱车前往博罗的路上, 时值傍晚, 道路两旁的田野里已没有耕作的农人, 眼前尽是新鲜的绿色。省农业厅农情调度显示, 目前, 全省已种下各种春种作物万亩, 粮食作物1690万亩, 占春播作物计划面积的64%。早稻基本完成播秧任务, 部分地方陆续开始插秧, 春耕生产此时已进入关键阶段。

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容根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颜学亮副秘书长主持了会议。省农业厅谢悦新厅长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李容根强调说, 抓好全省40个产粮大县建设和春季农业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 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是农业, 重中之重是粮食。目前40个产粮大县水稻播种面积占全省的65%, 稻谷产量占全省的67%, 提高产粮大县水稻生产能力, 对提高广东省口粮自给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口粮安全非常关键。

据了解,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2008年广东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增加, 但总产量减少42万吨, 减幅达3.3%, 共有15个地级以上市没有完成粮食产量的考评任务。与此同时, 粮食单产低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基于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粮食产不足需的省情, 如何大力开拓发展广东农业生产, 其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谈及当前产粮大县普遍存在“五难”问题时, 李容根副省长着重强调了两点:如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他向与会者介绍了惠州市惠东地区这方面的做法——实施马铃薯与水稻轮作, 二者相辅相成, 不但提高了耕地使用率, 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 是可供各地借鉴的成功经验。他指出, 冬种、轮种大有潜力可挖, 各地应根据自身条件,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 为实现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集思广益。在农业装备方面, 由于农民种粮规模小、收入少, 加上农机具购置费用高、油价大幅上涨等原因, 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具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机械化程度低, 不少产粮大县机耕率在50%以下, 影响了粮食生产现代化进程和规模化经营。他认为, 要实现到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950万吨, 新增生产能力120万吨, 其中水稻总产量820万吨, 新增生产能力110万吨的目标, 就必须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尤其是机插水平若不提高, 粮食增产将会比较难, 应作为重点问题来研究。

耕地“撂荒”的问题, 有些地方情形较为严重。李容根表示, 一定要综合运用政策、项目、市场等手段, 挖掘潜力, 努力扩大粮食作物种植, 坚决遏制耕地撂荒现象。广东本来可耕地面积就少, 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 决不能“有田无人耕”。建立“耕地托管所”就是一个可行的好办法。

谢悦新厅长也在讲话中指出, 建设40个产粮大县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实施粮食发展战略, 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 是李容根副省长今年主抓的重点工作。他要求各级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特别是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省农业厅将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40个县, 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确保产粮大县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广东省各市县分管领导和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惠州市博罗县、梅州兴宁市等5个典型代表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博罗县人民政府代表在发言中表示, 会议的召开使他们更加明确了产粮大县的目标任务, 接下来, 将全力提高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方面博罗以往的成功经验是:一是因地制宜扩大中季稻种植。利用5-9月绝大多数菜场休闲不耕这段闲置时间, 从2006年开始进行以中季稻为核心的“123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 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5000亩, 仅此一造, 为该县增加粮食产量约4500吨。二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 李容根副省长在讲话中重点介绍的冬种范例正在博罗。过去几年, 该县加大力度, 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生产, 有效推动了冬季农业生产发展。2008年全县冬种生产面积达25万亩, 其中马铃薯、番薯、甜玉米、豌豆等粮食作物面积13.2万亩, 比上年增加2.3万亩, 增加产量7820吨。

兴宁市政府采取了三点做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是扩大生产基地, 增加优质稻的种植面积。二是强化龙头带动。采取民营投入、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 培育有规模、有档次的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同时引导种粮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实行订单生产。三是培育精品。重点是把本市“穗颖”、“家福”、“家旺”等三个品牌大米打造成全省知名产品;除此以外, 市政府还专门拨款对种粮高产户进行奖励,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奖励5000元、3000元和1000元, 对成绩突出的技术员也给予奖励, 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备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篇3

一、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全面抓好农村工作。结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备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听取会议精神的传达,专题研究2005年农村经济的重点工作,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农村工作重点是要提升粮食经济、做大畜牧经济、做强林产经济、扩大劳务经济、拓展外向经济、壮大绿色经济。通过产业化经营、工程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组织化进程、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又专题研究结构调整、农民培训、标准化生产问题。下发了《抓好当前备春耕生产的紧急通知》,对今年的备春耕生产提出了五点要求:尽快落实“两补政策”,要在3月30日前按标准及时兑现到农户手中;抓紧做好资金筹措和物资准备,加快筹措下摆过度,帮助贫灾户搞好备春耕生产;全面做好防灾抗灾各项准备,适时播种不误农时;积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组织订单生产;加强对备春耕生产的领导和服务,组织干部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技术、信息服务,保证每村要有3名下乡干部蹲点,帮助农民搞好备春耕生产。市长及主管副市长带领市农委、市推广总站等有关部门到全市个县(市)区及乡镇村屯检查备春耕生产,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按要求县乡抽调1700人到各村,从全市抽调315名干部,每村3人,于3月9日全部深入到了全市的105个村屯,认真宣传贯彻国家和省的富农惠农政策及中央1号文件和省7号文件,帮助农民谋划发展生产的思路,筹措春耕所需资金物资,搞好为农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为加强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保证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市物价部门对2005年市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做出新的管理规定,并对扰乱生资市场行为从严查处。

二、初步落实种植面积。今年我市种植结构调整以稳粮、减豆、增加经济和饲料作物为方向,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加种粮效益。各县(市)区已落实2005年意向性种植计划万亩。其中大豆万亩,比上年下降21;小麦万亩,比上年增长33.3;玉米万亩,比上年增长66.7;水稻万亩,与上年持平;薯类万亩,比上年增长47;杂粮杂豆万亩,比上年增长80;其它经济作物万亩,比上年增长70。

三、积极筹措资金物资。预计全市需备春耕资金元。其中:种植业元(包括万亩外包地),畜牧业元,渔业万元,林业万元,其它万元。从资金来源看,信用社计划2005年全年放贷亿元,农行计划一季度放贷亿元,农民可自筹亿元。到3月22日统计,已筹资金亿元,占资金需求的73.2。其中,信用社已放贷款7.66亿元,农行放贷款1.08亿元,农民自筹3.12亿元。生资部门积极组织货源,提前一个月开始购进化肥。全市春耕需化肥13.82万吨,现已进货12.8万吨,占春耕需求的92.6;需柴油4.19万吨,库存1.5万吨,占需求的35.80;需种子8.19万吨,种子公司备种1.34万吨,占需求的16.36,其余为农民自留种子;需农药2428吨,已备627吨,占需求的25.8;需农膜1970吨,已备489吨,占需求的24.8。通过十户联保、干部担保、村集体贷款等开工,为户贫困户解决贷款万元。

四、秋整地基础好。为解决我市耕地板结、秋整地面积小、标准低、严重制约种植业生产的问题,全市加大了秋整地工作的力度。共完成秋整地面积71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0.3。其中,深松210万亩,深翻300万亩,耙茬208万亩,连片整地291万亩,达到待播状态的415万亩,占秋整地面积的58,完成秋施肥6万亩。通过实施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浅翻深松、全耙一松、深松起垄等农机整地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整地质量,有些地方还制定了机械深松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扩大机械深松整地面积。采取购买深松整地机每台补贴3000元的办法,推进机械深松整地工作;采取统一连片深松整地,亩补贴6元的办法,推广机械深松连片整地技术,使全村土地两年完成全部深松一遍。

五、开展农机具检修工作。为全面恢复和提高农机具技术状态,确保机具保质按时投入到春耕生产,市农机局于2004年11月就下发全面开展农机具冬季检修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市、县两级农机总站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屯,对有机户进行技术指导,督促机具检修工作。到3月20日,全市已修大型拖拉机1536台,占应修83;大中型农具5880台,占应修78;中小型拖拉机16750台,占应修78;筹措机修资金1426万元,占机修总需资金的82.8。

XX镇备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篇4

XX政府

2012年3月

针对备春耕生产,旱情严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形势,我镇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镇村两级广大党员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了“下基层,抗干旱,促春耕”百日会战活动,以确保春耕生顺利进行。

现将我镇备春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落实到位

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启动,我们积极协调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哈尔滨银行,发挥资金主渠道作用,向全镇农户投放支农贷款8600万元,比上年增25%。资金投放满足了全年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物资落实到位

水稻、玉米、大豆种子经统计分别到位280吨、138吨、36吨,种子筹备满足了春种需求。农膜到位6吨,柴油已备200吨,化肥购买刚刚开始,随着春耕生产的全面启动,物资将陆续到位。检修机车、农具3000多台套,检修率达到80%。

三、技术培训到位

为全面提高我镇农民现代农业标准化水平,我们组织实施了机关干部、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包农户、包基地、促春耕”活动。确定了农业科技示范户60户,村村示范田30块,水稻高产示范基地3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屯、农户、基地,结合我镇优化调整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结构的同时,大力推广了“玉米大垄密、玉米大豆间作通透栽培、水稻智能化催芽、水稻钵体毯式育秧、大豆大垄密、抗旱剂使用技术以及青储玉米种植等技术,开展培训20多场次,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为科技种田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水稻大棚区建设情况

去年秋季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农业局、水务局的指导下,我们采取镇村投入,农民自筹为辅的形式,新建育苗大棚小区三处,建成了永丰四屯80栋大棚小区,仁爱村2处83栋大棚区,现已完成扣 1

棚、平床工作,泡种催芽、排盘工作已经启动。另外,原永丰一屯80栋、忠诚296栋、仁爱村37栋、新风村60栋大棚、复兴村60栋育苗区,也完成了扣棚工作。1800多栋散棚在到3月15日前,已达到待生产状态。忠诚村水稻智能催芽室现已调试完毕,在4月1日开始泡种,催芽种面积可达到1.5万亩。

五、烤烟工作落实情况

为了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镇政府研究出台了新的扶持政策,成立了烤烟技术指导站,配专人抓烤烟生产、村组建了农民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市烤烟办、烟叶站的大力支持下。今年落实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比上年增长50%。2月23日完成烤烟扣棚,3月16日完成育苗工作,苗情长势良好,苗齐苗壮。目前,开始了烤烟整地施肥工作。

六、抗旱保春种落实情况

一是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去年秋季我们就启动抗旱工作,组织维修泵站2个,杨木河河道清淤10公里,维修临时泵站60个,清理主渠道3000延长米,维护小塘坝4处,新挖蓄水池25个、1,5万立方米,打抗旱补水井47眼。申报旱田节水灌溉项目3处,覆盖面积达到4000亩,清河节水灌溉项目,已经开始施工。通过扩大水源,力争春种安全。

二是推广栽培新模式。大力推广玉米大垄覆膜,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模式,烤烟大垄覆膜膜下滴灌技术,实现增温防寒,抗旱保墒作用。大力推广抗旱新品种、新技术,大豆、玉米采用抗旱剂拌种播种,玉米催芽种植技术等。抢抓机遇,利用良好墒情抢种快种,达到一次播种出全苗状态。

七、畜牧业生产落实情况

截至3月末,全镇奶牛存栏133头,生猪存栏5217头,家禽存栏17684只,养羊存栏481只。目前1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3个,500只以上的蛋鸡场7个。为落实奶牛养殖任务,镇党委政府按照市方案的要求,明确了目标,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了镇村及干部肩上。落实新增任务170头,达到300头。今年春季防疫工作全面启动,召开了防疫工作培训会议,疫苗全部下摆到村,力争4月20日之前,全面完成畜牧防疫工作,保证防疫率达100%

八、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情况

今年招商引资任务2000万元。目前引进哈尔滨客商姜桂凤落户我镇,创建东诚镇木制品加工厂,计划投资2100万元,年销售收入330 万元,利润160万元,税金40万元,安排就业65人。主要产品为滑雪板、木质半成品。目前,已经投资700万元,平整场地1万平米,建设办公室、设计室,检验室500平方米。计划5月建厂房1000平方米,生产线2条,烘干,打磨车间各1个。

九、现代农业典型建设情况

今年计划投入资金74.9万元建设清和村现代农业旱作高产玉米示范区。目前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水利工程部分已经开始施工,开犁之前完成水利工程打井任务。5月底完成绿化美化工作;示范区以清诚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统一种植高产玉米品种,实现统一翻地、统一播种、统一收割。产量目标预计实现1200斤。

十、造林绿化工作落实情况

xx镇造林绿化重点村屯分别是:永丰二、三、五、六屯、清和一、三、六屯、复兴二屯,2010年秋以上8个屯巷道绿化已完成了做树台工作;同时在2010年11月末完成了永丰村3条环村林、1条精品林带、复兴村1条环村林、清和村1条环村林,共5条环村林及精品林带共计6800延长米做树台工作,4月份将开始筹备造林绿化工作。环境综合整治计划使永丰二、三屯提档升级,计划主道两侧补栽银中杨,巷道栽柳树、小叶丁香、榆树墙。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指正。

县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篇5

各位领导:

现将我市备春耕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备春耕生产进展情况

我市把备春耕生产作为农业一季管全年的重点工作,大力抓好“八个落实”,确保备春耕生产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备春耕生产,市委书记亲自作出批示,市长深入县(市)区,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并两次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备春耕任务。召开了全市备春耕生产和农业信息发布会,发布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供求、科技和金融服务等信息,市委副书记到会讲话,要求各县(市)区、各乡(镇)要把备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在备春耕期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外出;要求农业干部节假日不能休息,要集中精力,全力抓好备春耕;对行动迟缓、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出现问题的,要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市政府成立了12个备春耕生产督导组,各县(市)区抽调专人,组成检查组,深入乡村、农户,检查备耕进度,开展技术指导,督促备春耕任务全面完成。

(二)落实惠农政策。我们将中央“一号文件”及省惠农政策进行整理,编辑成册,并通过报纸、电视、农业信息网和印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的实施方案,做好了资金下发的前期宣传、调查摸底和初步统计工作,资金到位后,可立即发放,保证3月底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我市也出台了水稻技术推广、蔬菜大棚建设、食用菌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粮食高产示范带建设等扶持政策,各项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也都做到了早安排、早拨付,保证在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

(三)落实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确定了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一是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要达到**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扩大优质高效作物面积,水稻增长**%,玉米增长**%,大豆减少**%,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亿斤以上。重点是沿公路两侧**米范围内,建设长**公里的现代农业粮食高产示范带,实施连片种植,推进机械化作业,提高标准化水平。目前,规划制定、地块调整、技术标准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二是增加蔬菜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万亩,同比增长**%。加快发展大棚、节能温室等保护地生产,各县(市)区都将建设蔬菜棚室园区(**栋以上规模)。我市赴**市 等地考察,学习蔬菜产业发展经验。目前,市政府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种植面积、棚室园区建设任务已落实。三是突出发展食用菌生产。我市计划发展食用菌**万袋,同比增长**%。重点是引进食用菌加工销售企业,进行订单生产,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先后组织村干部和农民到**、**、**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学习食用菌生技术,并与浙江**等客商开展洽谈,积极引进食用菌生产加工大户。目前,食用菌种植超计划落实,春季食用菌生产已开始。

(四)落实科技培训任务。今年我市确定的培训重点是深松整地、蔬菜和食用菌生产等技术,计划培训农民30万人次。截止目前,我们组织了农业专家、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通过电视讲座、科技大集、办班培训、入户指导等形式,举办培训班1200期,开展科技咨询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多万份,已培训农民22.3万人次。

(五)落实备春耕资金物资。今年,我市春耕生产共需资金35.5亿元,我们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落实贷款资金,仅**银行、邮政银行、**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四家银行农贷发放意向就达**亿元,目前,已经发放贷款**亿元,完全能够满足农民春耕生产需求。今年我市春耕共需种子**万吨、农药**吨、农膜**吨、化肥**万吨、柴油**万吨。我们安排农资供应部门积极组织货源,保 证农资供应。目前,农资市场货源充足、品种齐全。截止3月8日,农资部门己下摆种子**万吨、农药**吨、农膜**吨、化肥**万吨、柴油**万吨。金融、农资部门正在加快资金、物资下摆,保证春耕前,农户所需生产资金和农资全部下摆到位。

(六)落实促农增收措施。除了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外,我市把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努力实现农产品过腹增值和加工增值。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突出发展规模饲养。确定了**县和**区重点发展生猪,**市重点发展牛羊、**市重点发展奶牛的区域布局,建设万头猪场7个,5000头商品猪场23个;建设千头奶牛小区1处,超千头奶牛乡(镇)3处。力争创建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1个,全市肉牛、生猪、羊、禽饲养量和奶牛存栏量分别增长7%、20%、16%、15%和11%。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投资1500万元技改项目、**公司投资1700万美元奶饮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集团3000万只肉禽屠宰加工及养殖种禽项目已完成选址;**农工贸公司30万头生态有机猪养殖加工项目、**牧业投资1亿元生态养殖项目均已完成选址和可研。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我市市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方案,明确了以绿色水稻、玉米、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确定了**生猪屠宰加工、**玉米加工、**集团稻米加工等11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为农业产业化推进重点,落实了市、县(市)两级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包保责任。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市政府**县政府、**区政府等已赴**集团、**集团、**集团等农产品加工大企业,洽谈项目,招商引资。市农委与浙商投资研究会合作,将我市**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在“投资”网站发布,利用现代招商平台,扩大招商覆盖面和影响力。

(七)落实抗旱除涝措施。我市每年春耕生产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东涝西旱几乎成为规律。我们未雨绸缪,提前采取措施,做好抗旱防涝准备。一是建设、检修农田水利工程。正在集中力量,抓紧建设、维修抗旱水源工程、春灌工程,确保在4月10投入使用。并截蓄桃花水,确保水资源有效利用。二是科学用水。针对流域及灌区灌溉用水需求,编制了用水调度计划,严格执行灌溉用水制度,努力做到集中放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做好防涝防凌汛准备。加强江河开河期的河道安全管理,根据气象、水文形势,提前安排做好防凌汛工作。东部易涝区已开始提前活雪散墒,确保融雪积水及时排放,保障春耕生产不受影响。

(八)落实场县共建“三代”任务。今年我市共落实场县共建 “三代”面积**万亩,其中旱田**万亩、水田**万亩。任务指标和具体措施已经落实到县(市)、乡(镇)、村(屯),做到了“六清一落实”,即村屯农户清、地块位置清、作业项目清、作业面积清、质量标准清、收费价格清,落实了责任人。春耕期间,我们将重点抓好代翻地、代起垄、代催芽、代育苗等工作的落实。目前我市已完成10栋智能化水稻育苗催芽体系建设,覆盖本田面积将达到25万亩。

二、存在问题

我市备春耕生产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春耕生产成本增加。从我市的农资市场看,尿素、国产二铵、复合肥进货价格已分别达2150元/吨、3600元/吨、2600元/吨,分别比去年上涨150元/吨、600元/吨、600元/吨;农用0#、-20#柴油价格达7735元/吨、8741元/吨,分别比去年上涨500元/吨、600元/吨;水稻、玉米种子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据初步统计,农民生产成本每亩将增加近20元。

二是农业发展投入不足。特别是蔬菜生产、食用菌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等扶持资金不足。

三是农机补贴额度小,覆盖面小,不能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四是病虫草害的防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缺乏防御大的灾害的基础设施。种子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设备不足,无法满足种 子检测检验需求。

三、下步工作安排 重点抓好“六个到位”。

1、加大督导力度,确保种植结构调整到位。进一步加强督导工作,积极引导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指导,保证结构调整计划落到实处。加大“三代”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2、加大筹措力度,确保资金农资下摆到位。组织春耕物资供应部门、信贷部门,加快物资资金下摆速度,确保春耕前全部到位。

3、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资市场检查到位。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监管农资市场,严肃查处经销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4、做好补贴发放工作,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及时下发政策性补贴,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保证资金足额到位。

5、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农民增收措施到位。将在3月底,赴**、**招商,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吸引域外农产品加工大企业、投资商来我市新上或投资绿色食品加工项目。

县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篇6

情况汇报

尊敬的X书记、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镇党委、政府感谢X书记及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我镇指导检查春耕备耕工作。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下面我就全镇当前农业生产春耕备耕特别是辣椒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辣椒育苗情况

全镇现辣椒育苗154亩,可以移栽大田21000亩,多数育苗时间在3月28日—4月10日,秧龄28天。其中大田小米辣1500亩,目前已经移栽650亩。

二、“两杂”良种推广

1、杂交玉米种子出库4.1万公斤,计划2万亩,目前已经播种3600亩。

2、水稻种子出库1.9万公斤,计划1.2万亩,育苗上采用旱育秧等节水技术,已经旱育秧570亩,湿润育秧50亩,育秧时间是4月1—10日,秧龄25天。

三、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储备情况

1、氮肥850吨,复合肥1200吨,甲肥160吨,其他化肥460吨。

2、农药12吨。

3、农膜15吨。

四、采取措施

(一)按照《XX县2011年农业生产指导性意见》,并由农技等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成立抗旱保苗工作领导小组,协调配合,责任落实,做到事事有人抓,有人管。

(三)没有水源的地方育苗,尽量采用节水技术育苗,或者找水源条件好的村寨亲戚联户育苗。

(四)农技部门加大宣传发动,全镇育苗都以旱育为主,并且精心指导到位,使群众放心,确保全镇粮食安全。

五、存在问题

1、全镇有许多坝塘蓄水少,若天气持续干旱,只能保证人畜用水,可能会影响满栽满插。

2、各村寨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比往年增多,村里留下老弱病残、孩子,所以也影响了全镇重点产业的发展。

XX镇人民政府

县春耕备耕工作进展情况 篇7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春耕备耕工作情况

去冬以来,我县积极与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联系,动员各乡(镇)集中精力在农资低价位时购进化肥、种子、地膜等物资。截止目前,县农信社已为2.24万农户发放春播备耕贷款7.93亿元。全县已备化肥2.21万吨,占总需求量的65.9%,已备油渣2658吨、积制农家肥116.6万立方;已备棉种1800吨(中棉40、41),占总需求量的89.4%;已备地膜1270吨,占总需求量的63%;完成地膜机维修2089台,占总台数的97.2%。全县33万亩冬小麦全部完成机播追肥,已完成白地拉肥37.7万亩,完成白地冬灌21.8万亩、春灌白地5.1万亩。

二、农资市场检查及价格调查情况

(一)农资市场检查。全县农资经营企业共计351家,棉花节水滴管带生产厂家11家,种子加工企业1家,设立分支和委托代销店89个,专营蔬菜种子店7家。按照全国、自治区农资打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组织工商、质检、种子、农技等部门共检查农资生产企业及经营单位296户次,登记检查化肥、地膜36批次2万余吨、种子2000余吨、农药5吨,立案处罚9起,没收假劣肥料5吨。对龟兹种业公司加工的“中棉40”、“中棉41”棉花良种共1400余吨、27个样品进行抽样检验,结果为平均发芽率为85%,残酸平均值0.15,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棉花良种标准,检验档案完整。

(二)农资价格调查。

1、化肥。氮肥以阿克苏华锦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华锦”尿素为主导产品,平均零售单价2250元/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较2月中旬上涨7.1%;磷肥受近期磷矿石原材料上涨的因素影响,市场平均零售价3700元/吨,较2月中旬上涨2.3%,但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2%。

2、棉种。龟兹种业公司作为我县棉种供应的主导企业,已生产棉种1862吨,占全县总需求量的92.5%,主要品种以中棉40、41为主,包衣后良种平均单价7.5元/公斤,较上年下降2元,降幅21%,较当前市场上其他种业公司生产的不包衣棉花良种价格平均低1元。

3、地膜。0.008毫米厚度地膜平均市场零售价12元/公斤,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通环节过多。我县农资销售虽然有配送中心、供销社等几家较大企业,但农村连锁店还不完全普及,农资存在一级批发、二级批发,甚至还有个别三级批发,销售环节每多一环,农资就会在批零、运输、管理等环节上增加一定费用,增加了管理难度,影响到农资价格波动。

2、农资产品种类多样,农民对假劣农资的辨识能力较弱。目前市场上农资品种普遍存在品种繁杂的现象,二胺、尿素、棉花专用肥等有多种品种,肥效标识很容易让农牧民群众产生混淆。但由于我县不具备肥效检验资质,一些生产复混肥的厂家一年才会抽样很少几次,各经营店销售的农资更不能做到定期检验,给市场有效监管带来困难。

3、农药市场管理不畅。农药属危险化学品,行政审批单位为安监局,市场管理为农技站,由于农技站行政执法票据不完备,无法对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的行为做出依法处理,日常检查只能采取宣传、教育、警告的方式,力度不足,影响了农药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4、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程度脱节。每年年底淡季是农资价格较低时节,农民需要筹集资金采购农资,但放贷金融机构因年底急于回笼资金,农民因需还贷无充足资金购进农资,待来年春季办理完贷款,又进入了农资销售旺季价格上涨时节,一定程度上导致使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增加。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资市场正常运行。适时组织工商、质监、物价、农业等相关执法部门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检查,提升农资市场监管效能。定期公布主要农资价格信息,切实规范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

2、积极发展壮大农资销售主渠道。严把农资生产、销售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资生产、销售审批规定,坚决取缔“三无”经营户。积极支持供销社、配送中心等大型农资销售企业大力发展“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等经营模式,尽可能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提高放心农资的市场占有率。

3、积极开展淡蓄旺供、集中采购,有效错开农资销售旺季,降低农资采购成本。在征求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在农村原有淡季集中蓄备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建立和完善农资淡季储备、旺季销售制度,对二胺、尿素等大宗农资进行淡季统一集中招标采购,提早储备。

5、倡导科学施肥,不断提高肥料的利用水平。市场上农资品种繁多,肥效差异不一,需经常性开展农资产品质量和科学施肥的宣传工作,引导农民多选用肥效性、价格比高的品种。积极探索推广不同载培模式下提高肥效的最佳模式,大力开展配方施肥、节水滴灌施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6、广辟肥源,积极发展循环有机农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秸秆转化率,多积农家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用农家肥替代部分化肥。充分挖掘县域内自有的土磷肥、泥炭等自然资源,积极引进生产企业开展配方肥、复混肥等低价肥生产。

县农业局粮食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篇8

明确责任强化服务

大力发展我县粮食生产

——XX县农业局粮食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全国XXX基地县。全县辖X个乡镇,X个村,总人口X万,农业人口X万,现有耕地面积69.1万亩,其中水田56.7万亩,旱土12.4万亩。境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温光资源丰富,无工业三废和有毒重金属等污染。粮食生产是XX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县粮食常年播种面积130万亩,总产稳定在60万吨以上。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生产,稻谷产量和质量一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近几年来,我县紧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的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取得了较大成效。XX年、XX年X次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一、主要成效

1、粮食生产持续稳产高产。近几年来,我县粮食生产面积稳定,持续获得稳产高产。200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6.8万亩,2005年137.5万亩,2006年141.8万亩;2004年粮食总产58.5万吨,2005年59.9万吨,2006年61.7万吨;2004年粮食单产427.6公斤/亩,2005年428.5公斤/亩,2006年435.1公斤/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占有量约740公斤,粮食商品量达到27万吨,商品率约44。

2、粮食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来,我县积极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食生产的优质化程度不断提高。1998年起,我县多次被确定为XX省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基地县。自2004年以来,全县重点推广了湘晚籼5号、13号、天龙香106、湘早籼31号、中鉴100、金优207等30多个优质高产粮食品种。2006年全县优质稻面积达87.05万亩,比2005年增加20.2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1,高档优质稻12万亩,比2005年增加6.7万亩,优质稻总产达41.4万吨。为适应我县牲猪生产的发展,2006年我县又在发展杂交玉米上做文章,全县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品种主要为临奥一号、澄海11号、联合3号、豫玉22号,玉米生产全部实行杂交化、优质化。

3、粮食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订单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县依托XX县XX大米厂、XX米业、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组织龙头企业与粮食生产基地和农户签订合同,其中高档优质稻全部订单化,每年订单收购稻谷数量10万吨以上。二是粮食加工业不断发展。全县现有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的企业2个,有加工能力5000吨左右的中、小型米厂31家。此外,还有小型粮果、饼干、粉丝等食品加工厂400余家,每年需粮食1万多吨。三是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为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2006年,由XX精制大米厂等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了优质稻米协会,并在各乡镇建立分会,现有协会会员2150个。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为抓好粮食生产,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局牵头抓好了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县委政府把粮食生产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层级签订责任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等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制定粮食生产计划。为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力度,我局每年都制订粮食生产计划,将粮食生产面积、总产等任务逐级分解下达到各乡镇、村,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及时召开粮食生产工作会议。我局每年要组织各乡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技站长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对各阶段的粮食生产工作作出及时的安排部署。四是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我局规定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两个乡镇,负责各项政策的落实,督促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开展,同时,每个技术干部联系一个村,搞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2、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积极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各项惠农政策。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我局在认识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干部职工,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中央的政策深入人心,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和宣传国家、省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二是切实做好良种补贴工作。从2004年开始,中央对种粮农民实施良种补贴。2004年至2006年我县良种补贴面积309.93万亩,国家下拨我县良种补贴资金2955.57万元,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户。通过对政策措施的宣传贯彻落

实,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3、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目前,全县建立了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县农业科技合作社、优质稻米协会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局每年要开展水稻、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

30多个,开展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近年主要推广了旱育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稻草覆盖免耕、天灯地鸭沼气肥生态优质稻开发等新技术,每年推广新技术面积达150万亩次。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我局在县电视台开辟了电视专题栏目,每周播放X次,每年制播X期;自行编印了农业》小报,每月1期,年发行量180万份;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班180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长期驻村蹲点、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指导技术,每年办样板示范点20余个,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县农技推广中心设立“农技信息咨询服务大厅,各乡镇农技站建立了“农技110”和农业信息网络。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全市第一,专家服务基地全市第一。四是办好示范基地。主要建立了高档优质稻核心示范基地、玉米高产示范基地、植保“四无”示范基地、测土配方施肥基地、旱作节水农业基地等30多个基地,各基地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

4、加强农资管理,维护农民合法利益。近几年来,我局以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为主体,以农资管理和打假护农为工作重点,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一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通过印发宣传单、开展电视讲话、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二是创新机制,规范农资市场体系。主要建立了农资可追溯制和农资经营诚信体系,特别是在种子经营方面,建立种子经营档案,发放《种子经营信誉卡》。三是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建立农资经营市场准入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严格执法,从源头上治理农资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取缔贩假、售假、无证经营等非法行为,杜绝一切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5、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粮食生产后劲。一是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近几年,为充分利用国家对粮食生产日益重视的新形势,我局积极争取到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等一大批农业项目,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二是认真组织实施项目。我局对项目建设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阳光操作,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设立专项帐户,实行专帐管理;项目建设施工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项目建设物资仪器的采购按照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执行,没有私自购买行为;施工单位的确定实行公开竞争,择优选用;对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每个环节严格把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通过农业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我县粮食生产后劲。

我县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我县是农业大县,财政穷县,资金投入有限,仍存在农业基础建设薄弱、科技经费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请求上级部门在政策上、农业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我县的支持力度。

上一篇:《孝亲敬老传承美德》教案下一篇:遇见未来人的初一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