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

2024-04-26

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精选8篇)

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 篇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带来了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员队伍的高速增长,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因此,笔者有一些汽车驾驶安全方面的经验和自我见解以供参考。

一·疲劳驾驶对安全行车的危害性

当前,正值盛夏季节,天气炎热,路面反光眩眼,容易消耗驾驶员精力;加之气候多变,常有狂风、暴雨,道路情况十分复杂,极易使驾驶员精神恍惚、行车时打瞌睡,这就增加了潜在的交通事故隐患。因此,夏季行车要警惕疲劳驾驶,保证充足的睡眠。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是驾驶员体力、神智和情绪的综合表现。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人体的大脑和眼睛乃至全身肌肉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自然会产生疲劳。主要表现为大脑功能减弱、视力下降,致使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有的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险情,感觉力不从心、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后还全然不知事故发生的过程,这都是疲劳驾驶造成的结果。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疲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正常性的疲劳驾驶员经过自我休息、调节次日即可以消失;另一类是过度疲劳,是因为驾驶员连续驾驶四小时以上超负荷劳动所引起的疲劳,这类疲劳在体内逐渐积累,长期不被人觉察,大致分为潜伏期、临危期、危险期三个时期,潜伏期表现为驾驶动作不敏锐、不果断;临危期表现为驾驶员的动作粗糙、情绪低落、身体不适;危险期表现为驾驶员视力模糊、精神恍惚,以致打瞌睡;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过度疲劳引起下肢静脉扩张、血压升高、视觉和听觉明显下降以及各种神经功能症等病变,这一病变过程就是形成过度疲劳的过程。它导致驾驶员的驾驶过程操作的准确性降低、技巧变差、协调动作遭到破坏,从而给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潜伏危险。

另外,夜间行车也是形成疲劳驾驶的因素之一。从零点至凌晨六点钟这一时段,人体嗜睡状态表现得最为突出,在行车过程中,这种嗜睡状态进一步加速了驾驶员的疲劳,由此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午后行车要注意饮食调养,避免午后昏沉导致疲劳。根据调查显示,午后昏沉行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州大学的巴蒙博士曾经讲过:“午后昏沉的特征是体温、血糖、工作效率、心情同时降低。”而血糖下降是形成午后昏沉的主要原因,造成血糖下降最重要的是没有注意早餐的营养和上午血糖消耗过多引起。因此,驾驶员在行车前,早餐要多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午餐要多吃清淡一点的食物,“午餐吃太多肉类,你就会精神恍惚,觉得特别困倦”。

疲劳驾驶的琳琅种种,使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疲劳行车早已埋下极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单位、每一道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在要求驾驶员遵纪守法、安全行车的同时,应率先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彻底改变那种“再辛苦一趟”或仍习惯于“只管工作任务、安排”,使驾驶员“日夜兼程”疲劳驾驶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才能做到标本兼治,道路交通管理才能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二·车内装饰与行车安全

一些驾驶员尤其是一些轿车驾驶员喜欢把车内装扮得五彩缤纷。有的在车内后视镜前悬挂诸如伟人像、小灯笼、鲜艳的旗穗之类的小装饰物;有的在驾驶室仪表板上摆放小国旗,张贴各种彩色图案(如明星照、名画);有的随意改变驾驶室内壁的色彩。这些驾驶员的主观愿望是为了美观、舒适,营造良好的驾驶环境,但从科学的角度审视,这些做法会给驾驶员造成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不利于行车安全。

(一)、车内后视镜前悬挂饰物既影响驾驶员视觉,又分散注意力。首先,驾驶员开车时80%以上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而悬挂的小饰物挡住了驾驶员的部分视线,降低了驾驶员的视敏度(转弯时影响更大),人为造成了一定的视线盲区。随着车速的提高,人的动视力和视野也急剧下降,如车速由60km/h增加到了80km/h时,驾驶员的观察能力由能看见汽车前240m外的交通标志下降到

160m以内;车速由40km/h提高到70km/h时,驾驶员视野由90°—100°下降到65°左右,车速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其次,人的视觉对动态的物体更敏感,悬挂物在行车中不断摆动,它会反复刺激驾驶员的视觉,分散其注意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反复刺激,更会使驾驶员在这一区域的注意力减弱,从而加速生理上的疲劳和目视虚光迟钝,使驾驶员的灵敏性和反应力降低。

(二)、车内鲜艳的色彩也会使驾驶员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处理交通情况。鲜艳的色彩会比其它背景色彩更吸引人的注意力,相形之下,车内各种鲜艳的装饰物和彩色图案减弱了其他可能出现的车辆行人等交通情况对驾驶员的刺激。同时,增设这些装饰物后,还增加了车内的居室气氛,使驾驶员放松警惕从而影响及时、准确地发现、判断和处理各种交通情况。

(三)、驾驶室内壁的颜色不适当也将使驾驶员形成影响行车安全的生理和心理障碍。原驾驶室内壁的颜色是在设计时经反复论证、充分优选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驾驶员在使用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一般以乳白(乳黄)、淡青、苹果绿等色为宜,其他颜色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不宜采用。如大黄色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并加速视觉疲劳;深蓝色易使驾驶员沉思遐想,冬季还会使人感到寒冷;纯白色易使驾驶员对车外的目标大小判断出现错觉;红色会使人感到燥热;绿色易使人感到忧伤,而且与路旁树木草地的背景色彩相混淆,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黑色使人感到恐惧;灰色使人感到沉闷,缺乏信心;深咖啡色使人感到困倦;五彩缤纷易使人感到眩晕。

由此可见,车内装饰直接影响驾驶员开车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三·有碍安全行车的习惯

有些机动车驾驶员从初学驾驶时就养成一些不正确的操作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引发下,就可能在瞬间造成大灾大祸。

常见的行车中不良习惯有下面几大类:

一、驾驶姿势不端正,喜欢仰着、趴着或歪着。

二、眼随手动,换挡或其它操作喜欢用眼看。

三、与人谈话时,喜欢转头看着对方。

四、做驾驶操作外的小动作,例如伸手取物、点烟、擦挡风玻璃等,没有应有的心理准备,往往轻易随便,并会不自觉地移动身躯和视线,若遇紧急情况,很难采取有效措施。

五、操作方向盘时两手交替滑动,无相对定向,回正方向时,喜欢双手脱离方向盘,任其自动转回,遇事爱甩方向。

六、刹车时不踩预制动,喜欢急刹车。

七、过弯道时不在弯道前减速,而在弯道内车辆呈曲线行驶时才减速。

八、停车后没有养成拉紧手刹的习惯。

四·礼让

很多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会车的瞬间,若一方出现违法行为,会使无数人顷刻间成为车轮下的冤魂。那么,如何会车才能确保安全呢?

1.雨天会车早减速。雨天开快车,极易产生侧滑,使车辆失去控制,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车辆交会时应提前减速缓行,会车时应保持足够的横向安全距离。当然,也不能太靠路边行驶,以防止大雨后路肩松陷垮塌。

2.弯道会车不占道。弯道会车相撞的事故不胜枚举。因此,车辆通过弯道特别是急弯时,无论对向有无来车,都要减速鸣号、靠右行,坚持“各行其道”的原则,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左转弯时,应尽量靠右边通行,防止会车时发生碰刮事故;右转弯时,如自己开的是半挂车或带拖挂的车,应尽量靠中心线行驶,防止后轮胎下沟或撞物。

3.窄路会车勿抢行。车辆行至窄桥、窄路或道路上堆有障碍物的地段,要做到“礼让三先”,切莫争先抢道,防止引发事故或堵车。

4.街道会车莫急躁。在没有设置中心隔离带的城镇街道和部分城市道路,各种车辆和行人混杂,车水马龙,在这样的路段行驶,要细致地观察多变的道路状况,切忌急躁,要耐心避让。

5.夜间会车慎用灯。灯光是汽车的眼睛,合理使用灯光才能确保行车安全。夜间驾车交会,应在距对向来车150米外就要变换远近光灯,主动减速让行。尤其是注意左大灯不亮的“独眼龙”,会使对方误以为是摩托车或拖拉机,必须修复后才能上路行驶。否则,极易引发事故。同时,夜间会车不但要保证左侧交会安全,也要注意右侧的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另外,防雾灯的黄色光散射力极强,会使对方驾驶员产生眩目,会车时严禁使用。

6.叉路会车防相撞。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会车,左侧因有交会车辆的遮挡,看不见左侧横向来车;视线内的车辆刚交会,可能会在车后突然闯出一辆车来;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左侧会车,可能右侧横向小路里也会突然钻出一辆摩托车或自行车来,使你措手不及。因此,在这样的路段行驶,应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六种意识确保行车安全

众所周知,构成机动车行驶状态的有三大要素,既机动车,机动车驾驶员和适合机动车行驶的道路。只有当这三大要素同时处于正常状态,安全行车才有保障。

实践证明,一个头脑清醒,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即使在车辆道路处于不正常的情况下,通过他的努力,克服障碍,同样可能化险为夷,做到安全行车。驾驶员是安全行车的主导因素,要确保安全行车,必须具备六种意识。

一、行车安全意识

驾驶是一个脑力和体力并用的职业,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职业。作为一名驾驶员,每次出车都必须有一种忧患意识,既安全意识,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驾驶员操纵机动车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安危之所系,而且直接关系到工私财产及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如果说驾驶员必须“战战兢兢,步履薄冰”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总之,驾驶员必须本着对公私财产,行人生命,自己和家人高度负责的信念去开车,才能做到安全行车。

二、职业道德意识

安全行车,文明开车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驾驶员应尽的职责。驾驶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做到遇事谦让,不以强凌弱,以理服人,不蓄意报复,见危施救,不袖手旁观,扶贫济困,不见钱眼开等等。

三、交通法规意识

“交通法规,生命之友”,驾驶员遵循交通法规,应视之为驾驶机动车的生命线,不可逾越。无数以血酿成的惨剧证明了这一点,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车辆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必将危害社会,害人害己。而只有遵守交通法规,自觉接受交通法规的制约,规范,才能确保良好的交通秩序和安全行车,这一点已经被无数的优秀驾驶员用亲身实践所证明。

四、驾驶技能意识

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不仅包括开车的技能,而且应该熟练长我一般的车辆保养和维修的技能。否则,驾驶员只能是不成熟,技术不全面的“车夫”,面对故障束手无策。尤其是新驾驶员,更要掂量自己驾驶技能的分量,多一点谨慎,少一点盲目,多一点钻研,少一点满足,多一点请教,少一点自大,尽快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避免成为“马路杀手”。同时,驾驶员还必须有意识的积累行车经验,熟悉不同的路况和交通环境,总之,技术越全面,经验越丰富,安全行车就越有保障。

五、生活习惯意识

驾驶员必须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作息有规律,无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等。学会自我保护,做到注意饮食调理,注意精神调剂,注意情绪调整,注意身体调养。驾驶员的业余生活应当健康向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悦的精神。

六、克服困难意识

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 篇2

1 安全行车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汽车是要人来操纵的,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安全行车的保障。交通安全与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驾驶员的心理因素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特征, 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它是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 文化素质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 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 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也就是说, 虽然人的素质主要是先天决定的, 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也可以得到提升。

驾驶员积极的心理活动能保障安全行车, 而消极的心理活动则将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交通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驾驶车辆时头脑清醒, 观察力敏锐, 判断准确, 反映迅速, 操作敏捷, 行动果断。心理素质不好的驾驶员就会出现判断不准, 反映迟钝, 应变能力低下, 极易出现事故。

驾驶员因年龄、性别、身高、经验上的不同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驾驶员只有根据自己个性差异, 适时地把握自己, 不断努力克服弱点, 弥补不足, 才能减少行为错误, 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在行车时要有效的控制自己情绪、情感, 养成优良的性格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驾驶员应具有自觉性、果断性、持久性等基本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市场经济发展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生存的压力, 不少人把驾车看成谋生的手段, 特别是出租车行业更是如此。他们脑子里集中精力考虑的是收入。再加上交管部门个别人的勒卡行为, 更促使驾驶员心情紧张、压抑和偏激。各方面的无形压力给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带来了负面影响, 抢道, 闯红灯, 强行超车等违章现象经常发生, 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危险系数。每天从见诸报端的大大小小关于汽车肇事报道中可以感受到, 车祸猛于虎, 而隐藏在车祸后面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下降更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2 导致交通事故的不良心理活动

实际上, 上述驾驶员性格、情绪、意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即为规定:“机动车实习驾驶员可以按考试车型单独驾驶车辆”。实习和不经常从事驾驶的驾驶员, 虽然具备了驾驶车辆的基本技能, 但驾驶技术并不熟练, 经验也不足, 对于复杂的道路情况和车辆性能还缺乏应变能力, 并事故。

2.2 侥幸心理。

有些驾驶员对酒后驾车等违章行为, 心存侥幸, 他们总是想碰碰运气。以为抓不住, 即使抓住, 自认为有亲戚朋友, 在政府权力部门或认识个别交警, 一个条子、一个电话就能了结。每当侥幸心理得逞就会更加膨胀, 长此以往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2.3 逞强心理。

有些驾驶员特别是年轻的驾驶员, 争强好胜, 因而当别人的车辆超越自己时, 就认为对自已的驾驶技术不服。于是故意不让或加速追赶, 甚至强行超车后, 故意甩方向或紧急制动, 这种情况最易发生交通事故。

2.4 逆反心理。

对个别运管、交警处理违章时的态度生硬、处罚不妥而心怀不满, 故意违章以求心理平衡。

2.5 保险心理。

许多车辆都参加保险, 有的驾驶员错误的认为投保后就有后盾, 他不担心违章肇事后的赔偿问题, 所以开车时采用无所谓的态度。

2.6 急躁心理。

有的驾驶员性情急躁, 不管道路情形如何, 总是我行我素, 遇到交通堵塞, 不是依次排队等候, 而是见空就钻, 这样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7 骄傲心理。

有的驾驶员开车时间长, 从没发生事故, 就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已经很高, 产生了骄傲情绪, 因此放松了对行车安全的警惕且车瘾大。

甚至为了显示自己, 盲目开快车, 对由此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 这种心理最易发生交通性, 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3. 对交通状况感知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3.1 加强驾驶员的心理教育。

驾驶员的心理教育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整个社会要从不同侧面、不同途径开展深人持久的工作。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则是驾驶员心理素质、素养提高的一个基本途径, 只有树立高度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思想,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才能真正从思想和意识上把安全放到第一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驾驶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在社会重视、大家关心的情况下, 驾驶员要坚持不断学习, 自觉培养好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 思想修养不断提高, 同时在实践中要锻炼提高自己,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3.2 注意力的训练。

3.2.1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兴趣和良好动机, 有助于行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积极轻松的心态。3.2.2具备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注意的紧张;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教练员可采取示范法到道路的交通现场去指导和训练。3.2.3采取暗示法, 提高自己注意的主动性, 集中性和分配性。采用默念套语是个较好的方法, 这样可以抵制外界新异刺激的诱惑, 剔除杂念, 避免走神。3.2.4在日常行驶中, 强化对车外的观察, 扩大注所要注意的对象。首先用眼睛盯着所要观察的对象, 要不眨眼睛盯着观察的对象 (车辆) , 上下、左右、行色、光影等情况。在此之后闭上眼睛, 使意念转移到头脑中, 去想象刚才所观察对象的上下、左右、行色、光影的状态。这样的训练越多, 对注意力集中的控制就容易做到。

3.3 对交通状况感知意志的训练。

3.3.1自我鼓励法:例如在驾车疲劳时, 为锻炼自己的意志, 默念“我行, 坚持就是胜利”。不过不要勉强去搞疲劳驾驶, 否则会适得其反。3.3.2自我说服法:即自己说服自己。如因疲劳, 收车回库后就不愿检查车辆, 要养成“今天的事就今天做完”。“今日的检查, 就是明日的安全”。克服惰性, 以提高自己意志的能力。3.3.3自我命令法:就是要振作精神, 快速进行心理调节, 以增强自己的意志能力, “酒后决不能驾车”。坚决谢绝亲朋好友和上级领导的劝酒。

3.4 对交通状况感知意念的训练。

3.4.1经常做放松训练和呼吸训练, 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3.4.2有针对性强迫自己加强需要提高的内容:如下坡抢挡、上坡起步、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操作。别贪快, 一次解决一个操作要领即可, 练精记牢。3.4.3两眼闭合:尽力想象刚才暗记的一连串动作顺序。想象的越细致, 体验就越准确。发动机各种转速的不同声音, 脚踩踏板的肌肉感觉等。3.4.4查阅有关教材与资料, 检查想象的内容是否正确, 操作有无错误和遗漏, 以便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3.4.5再次细致入微地想象动作顺序, 对连续操作细节要想象得准确无误, 这便是从理论上掌握操作要领了。3.4.6条件许可, 在绝对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进行实车练习, 验证意念训练的结果, 如上坡起步, 下坡抢挡;但要练习在坡度制动失灵时所采取的紧急措施, 只能在模拟器上练习。

3.5 对交通状况突发感受的训练。

突发感受性的训练, 是指驾驶员对于环境的主观判断, 也就是对于环境中内在危险的感受性和可能性的理想评价。例如行车中突发有儿童横穿马路, 骑车人突然倒在你车前方很近的距离等等。不言而喻, 此时任何人都会感到危险, 但是在险情尚未出现之前的潜在危险, 不同驾驶员个人主观上的判断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完全要靠驾驶员驾驶的技能和心态, 及反应的灵敏程度来决定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和培养驾驶员正确掌握交通环境状况, 及对状况的预测和判断能力。3.5.1判断准确性的训练:对突发情况要遇事不慌, 立即判断事情大小因素, 利与失的关系, 当机立断采取相应的措施。3.5.2动作平衡:遇事不要手忙脚乱, 避免认识狭窄和多余动作的出现。动作用力适度, 相互之间要配合协调。

参考文献

[1]邵祖峰.道路交通管理安全防范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5-8.

浅谈疲劳驾驶与行车安全 篇3

【关键词】疲劳驾驶;交通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一、疲劳驾驶的界定

疲劳驾驶是指在驾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生理、心理机能下降而导致驾驶技能(驾驶操作能力)降低的现象。车辆驾驶是一种熟练劳动,在处理行车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手脚不停地转向、换档、制动,驾驶员的眼睛、神经一直处在持续的紧张状态。特别是汽车运行时间长、速度快、噪声大,道路艰险、气候恶劣,都要耗费驾驶员大量的生理、心理能量。这样持续较长时间,就会导致感觉迟钝,意识水平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判断和动作失误增加,严重时会在行车中打盹。这种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驾驶员身体和心理变化,从客观上表现出来的驾驶操作能力的变差和降低,就是驾驶疲劳。

二、疲劳产生的原因

驾驶员是一种体力和脑力消耗很大的职业,它需要驾驶员集中精力来不断处理各种与行车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在交通复杂的情况下,驾驶员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身体条件是安全行车的保障。而造成疲劳驾驶的原因大致如下:

1.社会原因。

⑴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输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导致一些车主、驾驶员认为“僧多粥少”。为应付无利甚至赔本,只得以多拉快跑理念的驱动下,即使疲劳了也不愿从就近出口驶离休息,必须促使驾驶人长时间的连续驾驶,难免踏入疲劳驾驶的雷区;

⑵ 这几年来,油价、养路费、过桥费、人工费等各种开支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价却稳中不变,还呈下降之势。车主、驾驶员们为了抵缴这些沉重的费用,尽可能选择深夜行驶,而深夜正是疲劳驾驶最易出现的时间,或者是为躲避某一个交管部门的检查点而连续行驶造成疲劳驾驶;

⑶ 车主和驾驶员对疲劳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原因有三,一是盲目侥幸,钱贵于命。看不到疲劳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性。持侥幸心理,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置交通安全于不顾。二是利益驱动,忘乎所以。为了使运输成本达到最低,加快货物的营销速度,已顾不上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往往通宵达旦地疲劳驾驶。三是车主和驾驶员慑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停车行为严管的态势,在身体出现疲劳的状态下,仍强撑着,等到了服务区或到达目的地后再停车休息。

2.主观思想原因。

驾驶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和驾驶技能盲目自信,对疲劳驾驶可能引发的后果估计不足,如有的驾驶员不顾第二天的行车任务,通宵达旦玩扑克、打麻将、跳舞等,睡眠不足,精神怠慢,导致第二天疲劳驾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不知所措。一般来说,驾驶员在疲劳驾驶时,注意力、判断力、反应能力都在下降,等到发现险情时,已超出行车的安全距离,无法控制,灾难性的事故难以幸免。

3.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原因。

车辆驾驶工作是一项既消耗体力脑力的工作。一方面,在风沙、雨、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或坡徒弯急、路窄坑多的道路条件下驾驶车辆,驾驶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感觉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起疲劳驾驶;另一方面,驾驶员长时间在单调的环境中连续驾车行驶,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的中午、深夜时分驾驶,很难抵挡住强烈的睡意,很容易产生疲劳驾驶。

4.生理原因。

驾驶员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从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获取交通信息并迅速处理,这种紧张状况时刻都在增加驾驶员的心理负担。由于驾驶工作的连续性,在行车中还常常因遇到交通堵塞或红灯信号而停车,以致心情烦躁,加重心理负担,因而容易疲劳。在一些景物单调的道路上长距离行车,也易产生疲劳。疲劳不是病态,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多数专家认为,一般性疲劳,休息便可解除,驾驶员的体力和工作能力可以完全复原。过度疲劳,则是多次疲劳的影响积聚而成的,它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如果说疲劳是劳动过程的产物,

那么,过度疲劳则是疲劳得不到休息补偿的结果。

三、疲劳驾驶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疲劳会使驾驶员的驾驶机能失调、下降,对安全行车带来不利的影响。

1.反应时间显著增长。

据国外研究,工作一天以后,不同年龄的驾驶员,对红色信号的反应时间都增长了,对复杂刺激(同时给红色和声音刺激)的反应时间也增长了,有的甚至增长2倍以上。

2.操作能力下降。

疲劳之后,动作准确性下降,有时发生反常反应(对于较强的刺激出现弱反应,对于较弱的刺激出现强反应)。动作的协调性也受到破坏,以致反应不及时,有的动作过分急促,有的动作又过分迟缓。有时,做的动作并不错,但不合时机。这在制动、转向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3.判断失误增多。

疲劳以后,判断错误和驾驶错误都远比平时增多。判断错误多为对道路的通畅情况、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方法考虑不周到,降雨时速度不当等。驾驶错误多为掌握转向盘、制动、换档不当。严重者可发生手足发抖、脚步不稳、动作失调、肌肉痉挛,对驾驶产生严重影响。有的人甚至进入半睡眠状态,把车开入河里、桥下或撞在岩壁上。当然,因为疲劳的过程是渐进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不能及时迅速地作出调节性操作动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驾驶疲劳防范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这就表明了疲劳驾驶不仅仅是驾驶员个人的事,它是一种影响公众安全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必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提高对驾驶疲劳的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其危害,分析产生原因,找出对策,提高思想警觉,形成预防驾驶疲劳、减少车辆事故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他们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自己的双手掌握着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时刻提醒他们不要为了眼前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一生的痛苦,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驾驶员认清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增强驾驶员的危机感,从而自觉抵制疲劳驾驶,严格按章操作,确保行车安全。

二是加大处罚力度,教育驾驶员切勿疲劳驾驶,对驾驶员尤其是对客运车驾驶员的驾驶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制。继续推行近年来特殊时段晚上十点以后禁止客运车辆通行的有效措施,在一些容易产生疲劳驾驶的路线上设置醒目的防止疲劳驾驶的警示牌,使对疲劳驾驶的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人性化。

三是从心理上、生理上认真分析研究消除疲劳驾驶的方法,增强自我调济、自我克服疲劳驾驶的能力以防止驾驶疲劳。⑴保证足够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切勿暴饮暴食;⑶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劳逸结合。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⑷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⑸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⑹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如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喝一杯热茶,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

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 篇4

——2011《薪酬体系》补充条款

一、总则

为加强车辆管理,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车辆运行安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公司范围内形成比安全、奖优秀的良好氛围,调动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集团全体驾驶员

三、实施细则

(一)奖励类型

分四类:安全奖、工龄表现奖、晚班车津贴、特殊岗位津贴

1、安全奖:奖励安全行驶,无事故、无违章的驾驶员。

2、工龄表现奖:奖励在企业长期工作,忠诚敬业的驾驶员。

3、晚班车津贴:奖励驾驶晚班车,接送加班员工的驾驶员。

4、特殊岗位津贴:奖励驾驶特殊车型驾驶员。

(二)奖励条件

在考核周期内,须满足相应条件,方可享受相应奖励:

1、安全奖:考核周期内安全行驶,无事故(一般刮擦,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及外形美观除外)、无违章。

2、工龄表现奖:根据转正日期,以12月31日为截止日期,每工作满一年,且安全行驶5万公里,无重大交通事故。

3、晚班车津贴:晚间值班,驾驶班车安全接送加班员工。

4、特殊岗位津贴:驾驶班车、大货车、商务接待用车等特殊车型。

(三)奖励标准

1、安全奖:按照7元/百公里的标准,根据实际行驶公里数给予奖励。

2、工龄表现奖(工龄):根据年终绩效考核成绩、节油降耗、车辆卫生标准、安全行驶记录、制度遵守情况、企业文化认可度、服从管理程度、服务对象评价等各项综合考评,给予综合排名后,根据排名情况给予50、100、150、200元不等的工龄表现奖励。

3、晚班车津贴:执行20元/班次的补贴标准,以值班签到记录为标准。

4、特殊岗位津贴:根据所驾驶的车辆型号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分别给予100、200、300、500、800、1000元不等的岗位补贴,在调换车型、车辆满一个月后的次月起执行。

(四)发放形式

1、安全奖:按季度发放,由行政管理中心车队统计有效公里数,附本季度有效的无事故、无违章文件材料,报送工资核算员处,统一核算后与本季度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放。

2、工龄表现奖、特殊岗位津贴执行时体现在月工资标准中,并根据工资体系参与考核。

3、晚班车津贴:月度结算一次,由行政管理中心车队报送有效值班签到记录至工资核算员处,统一核算后与本月度工资一起发放。

四、附则

(一)本办法由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出租车司机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参加《xx城市客运行业提素质、塑形象、保安全动员大会》,听取领导在大会上指出关于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运营中出现拒载、拼客、不按计价器收费等行为,作为一名驾驶员我深感内疚,由于我们在运营中的违规行为,它不仅损害公司形象,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通过本次大会,我倡导全体出租汽车驾驶员,为打造和谐出租、文明出租,为xx百姓提供优质服务,更好的展现出租车行业风采,我们将努力做到:

一、遵纪守法、严谨违章。做到在营运中按照规定使用计价器和不拒载、不拼客、不甩客、不乱收费等违规行为。

二、提升自身素质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专业技能,牢固树立为广大乘客服务的思想意识,以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姿态迎接每一位乘客。

三、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创造一流的文明服务窗口,对所有乘客做到热情周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仪表端庄。

四、全面系统地对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车容车貌整洁、车况良好和营运安全,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安全设施及服务设施,严谨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五、严格执行出租公司管理制度,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

以上是我们的决心,请各位领导看我们的实际行动!

xx出租车有限公司驾驶员:xxx

《安全行车歌》驾驶员安全培训 篇6

八点上班七点到,司机师傅辛苦了; 出车之前讲安全,遵守法规保平安; 开车之前要检查,细心观察除隐患; 起动之前先鸣笛,防止车动出问题; 中速行驶好处多,千万不要开快车;转弯之前要注意,谨慎驾驶不麻痹;减速鸣笛靠右行,莽撞容易出问题;两车相会讲礼貌,礼让三分要做到;下坡首先让上坡,空车必须让重车;超车之前先鸣笛,道路不宽不能超;强行超车危险大,赌气开车更可怕;城镇车马行人多,行车牢记交规则;判断情况要准确,处理问题要灵活;火车道口易闯祸,左右观察来车多;提前换入低速档,一慢二看三通过;简易公路小桥多,不要桥上来会车;过桥之前先减速,对面来车要让道;涉水首先探深浅,确保制动不失灵;山路崎岖险情多,注意转弯和会车;下山不要放空挡,上山不要急冲破;雨天行车条件差,容易打滑出险情;方向油门运用好,防止车辆两边跑;冰雪道路行车滑,出车要带防滑链;切记不可急制动,处理情况要提前;

风雪雨雾视线暗,路面水沟难分辨; 集中精力细观察,车速一定要减慢; 夜间行车视线差,灯光不好危险大; 思想一定要集中,对面来车先让道; 急事行车莫慌张,精心驾驶别莽撞; 装载规定不能忘,拉人拉物不一样; 拉人方向要把稳;拉物不要超标准; 倒车先要看场地,不怕使用离合器; 前后左右勤照看,稳住油门别蛮干; 停车不当惹事端,窄路桥头非等闲; 停车一定要靠边,遇到坡道前后掩; 以上经验用血换,希望大家记心间。

二、《安全行车四字经》

人流高峰,车水马龙;安全行车,牢记心中。集中思想,慎谨慢行;听从指挥,莫闯红灯。交叉路口,左右看清;火车道口,不可硬冲。宁停三分,不要逞能;遵章行驶,刹车更灵。酒后开车,神志不清;害人害己,祝不单行。数九寒天,冰冻河封;雪后行车,更要注意。防滑装置,一定要用;麻痹大意,伤人性命。定期保养,刷洗干净;千万不要,带病运行。装载货物,符合规定;超宽超高,坚决不行!危险物品,起动要轻;防止相撞,不可急停!危险标志,车前标明;礼让三先,不得蛮横。遇到险情,心要冷静;转弯倒车,鸣号看清。雾天行车,必须慢行;注意车辆,开亮雾灯。黑夜开车,车灯长明;双车交会,注意来灯。多看仪表,安全通行;城市停车,按着规定。不逞英雄,不斗闷气;不存侥幸,不事凑合。不想安全,多想后果;为人为己,安全第一。

三、安全行车“十七不开”

受领任务 弄清情况 及时准备 不开糊涂车 途经集市 慢速行驶 注意避让 不开急躁车 道路宽阔 视线良好 中速行驶 不开英雄车 路线复杂 仔细观察 胆大心细 不开蛮干车 停车压道 行人挡道 有理让人 不开赌气车 车好路宽 人少车稀 技术熟练 不开麻痹车 视线不清 情况不明 减速鸣号 不开盲目车 人多车多 交叉路口 礼让三先 不开冒险车 城镇市区 情况复杂 小心谨慎 不开鲁莽车 身体疲惫 精力不足 停车休息 不开迷糊车 公路拥挤 事急天晚 沉着冷静 不开赶路车 车有故障 操作不灵 检查排除 不开凑合车 雨天雾浓 下雨结冰 谨防路滑 不开紧张车 喜庆佳节 朋友宴请 杜绝喝酒 不开酒后车 受到批评 吸取教训 虚心改正 不开失意车 受到表扬 戒骄戒躁 再接再励 不开功成车 单独出车 严格要求 遵纪守法 不开违章车

四、安全行车“二十禁忌”

气压不足,仓促起步;起步停车,快起急停。道宽视好,大意开车,同向行车,车距太近; 险道转弯,不减车速,狭路行车,互不相让; 交叉路口,抢道先行,通过城镇,精力分散; 生疏道路,盲目高速,为赶路程,疲劳开车; 单图省油,长坡空挡,只求效益,拼命挤超; 视线不良,侥幸开车,见酒贪杯,酒后开车; 喇叭命令,盲目强行,互相逞能,开英雄车; 要你让我,开霸道车,前车未让,强行超车; 偏不让你,开赌气车,车带故障,开凑合车;

1、小习惯 大风险

车行路上需谨慎,专心驾车莫分神; 脚下操作要灵活,拖鞋高跟要不得; 悬挂饰物很危险,遮挡视线不安全; 正确握好方向盘,安全出行不再难。

2、危机时刻

刹车失灵有办法,降档减速拉手刹。高速爆胎别慌忙,慢踩刹车控方向。常用物品车上备,机油防冻纯净水。翻车事故很危险,远离车辆最安全。

3、欲速则不达

高速车速有规定,过高过低都不行。超车之前须鸣笛,转向灯光别忘记。疲劳驾驶危害大,定期休息别着急。高速停车要注意,灯光警示和距离。

4、山有道 行无忧

低挡高转爬山路 超车应急心不怵 少踩刹车勤换档 山路下坡心莫慌 弯道莫将前车超 直线超车视线好 弯前减速笛声到 安全驾驶最重要

5、关爱儿童

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 篇7

1. 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

视力也叫视敏度, 是指分辨细小或遥远的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决定视力的因素有物理方面的和生理方面的, 此外, 光线亮度不同, 物体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不同, 眼睛的适应状态不同等, 也都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视力与运动速度有关。机车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为动视力, 驾驶员的动视力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 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车辆以60 km/h的速度行驶, 驾驶员可看清前方240 m处的交通标志, 当车速提高到80 km/h时则连160 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楚。

人的视力与光线亮度有着密切关系, 亮度提高可以增强视力。研究结果表明, 夜间交通事故往往与夜间光线不足、视力下降有直接关系。对驾驶员来说在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是黄昏。黄昏时光线较弱, 不开前照灯看不清, 打开前照灯时其亮度与周围环境亮度相差不大, 因而也看不清周围的车辆和行人, 往往会因观察失误而发生事故。所以国外有些学者称黄昏时为“魔鬼时刻”。夜间行车由于车辆前照灯的照明距离有限, 特别是会车时要使用近光灯, 照明距离仅在60 m左右, 致使远处物体变得不清。在夜间, 行人衣服颜色不同, 对辩认距离影响很大。使用近光灯时要确认路肩上是否有物体存在, 白色物体平均为80 m, 深色物体为43 m;要确认为人时, 穿白色衣着者为42 m, 穿黑色衣着者为20 m;要由其动作姿势确认行为方向时, 穿白色衣着者为20 m, 穿黑色衣着者10 m左右。

2. 视野特性与安全行车

除视力外, 驾驶员的视野对行车安全影响也很大。视野一般指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观看正前方时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一般正常人两眼的综合视野在垂直方向约为130° (视平线上方60°, 下方70°) , 在水平方向约为180° (两眼内侧视野重合约60°, 外侧各90°) 。在垂直方向6°和水平方向8°的角度内看到的物体最清楚, 这就是眼睛的注视点。眼球不动时的视野称为静视野, 如处于视野周边的外界物体的情况发生突然变化, 相应的视网膜周边部位会做出反应, 可使眼球转动, 使注视点对准那个位置。头部不动而眼球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动视野。动视野比静视野左右约宽15°, 上方约宽10°, 下方基本不变。

3. 明暗适应、空间知觉对行车安全影响

除视力、视野外, 明适应和暗适应、空间知觉对行车安全影响也很大。

人从光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的地方, 开始视觉感受性很差, 然后又逐渐提高, 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驾驶员在白天行车时, 车辆驶入无内照灯的隧道便产生暗适应, 而车辆驶出隧道时, 驾驶员则产生明适应。暗适应过程比明适应所需的时间长, 一般需5~15 s, 完全适应要30 s, 而明适应不过数秒。

车辆运行在明暗急剧变化的道路上, 视觉感受性不能立即适应, 容易发生视觉障碍, 危及行车安全。如白天高速公路的隧道内外由于明暗差距大, 大约要发生10 s左右的视觉障碍, 驾驶员一时无法辩认洞内的障碍物情况, 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洞效应”。夜间在会车时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会车时驾驶员眼睛受对向照明灯刺激瞳孔缩小, 会车后瞳孔需要逐渐放大, 也是一个暗适应的过程, 故此夜间会车也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特性的直觉, 这一点对驾驶员尤为重要, 以便正确判断道路几何形状、障碍物、其他车辆及行人的远近、运动方向等情况。有极少数人距离知觉能力弱, 甚至缺乏距离直觉, 对前方静止物目测的距离、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及速度判断不准, 称为所谓“立体盲”, 这种人驾驶机车极不安全, 容易发生事故。

4. 色彩与安全行车

交通环境中的许多信号是靠色彩来表达和传递的, 如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及车辆内部的仪表、灯光等。可以把光刺激分为两大类, 既非彩色的 (如黑、白和各种灰色) 及彩色的 (如除黑、白和各种灰色外的一切颜色)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属性。对于非彩色人们只能根据明度的差别来辨别;而对于彩色人们可以从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辨别。有一小部分人不能辨别各种颜色或某两种颜色, 对颜色的辨别就形成了障碍, 从而影响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综上所述, 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因此一方面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视觉特性检查, 保证在岗驾驶员适应驾驶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在驾驶员培训之前应进行视觉特性检查, 对视觉特性有问题的人应做好思想工作, 予以劝退, 以确保驾驶员身体条件符合标准, 也就是说, 符合安全行车要求,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怎样安全使用电动农机具

周良墉

目前农村已普遍使用电动农机具, 怎样安全使用, 避免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电动农机具的供电线路必须按照用电规则安装, 严禁乱拉乱接。如果农机具离电源较远, 应在农机具附近单独安装双刀开关和熔断器, 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2) 电动农机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或临时接地装置, 以避免人身触电事故发生。

(3) 使用单相电动机的农机具, 要安装低压触电保安器, 并经常检查, 保持灵活可靠, 这样发生事故时就能自动切断电源, 使触电者脱离危险。

(4) 移动农机具时, 必须事先关掉电源, 万万不可带电移动。农机具发生故障需断电检修, 不能带电作业。

(5) 长期未用或受潮的农机具, 在投入作业前应进行试运转, 如果通电后不运转, 必须立即拉闸断电, 防止烧坏农机具和危及人身安全。待检修好农机具故障后, 再进行试运转, 运转正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6) 一旦电器发生火灾, 要立即拉闸, 不要在断电之前泼水救火, 以防导电、漏电, 危及救火人的安全。如果有人触电也要立即切断电源再救人, 若闸刀离触电处较远, 可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体将电线挑开, 切不可用手拖拉触电者, 否则救人者也会触电。

汽车驾驶与安全行车 篇8

关键词交通;驾驶员;心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U49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206-01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1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2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3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靜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作者简介

上一篇: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月总结下一篇:小手拉大手平安6 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