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人们教案

2024-04-26

地球上的人们教案(共5篇)

地球上的人们教案 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上的人们》。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尤其是今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更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机会。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毕竟只有十一、二岁,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后两个话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统计结果也表明现在电脑在每个家庭基本普及。

因此,根据上述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人的种类,语言的种类,知道我国的邻国,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特色。教学难点定为:明确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学会理解和尊重,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学习抓住特色了解和介绍一个国家的方法。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处理资料,来突破教学重点,借助补充资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设计思路

1.联系学生的生活,从他们最熟悉的话题入手,以英语这个熟悉的语种为代表,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学习,了解人种多样,语言多样。

2.适当调整教材顺序,让教材为学生服务。书中第三课话题“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涵盖了第四个话题“我们的邻居”中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应该先让学生先了解“我们的邻居”,通过了解我们周边的国家,学习抓住特点了解国家的方法,也为学生了解“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主动探究知识。特别是 “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我们的邻居”这两个话题的教学。

4.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谈话交流、观察比较、填写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名人资料、小组竞赛、猜一猜、做一做等等,尽可能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学会理解和尊重,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能力目标: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抓住特色了解和介绍一个国家的方法,并能运用。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三种基本人种,初步了解语言的种类和作用,知道世界上的国家、我国的邻国,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特色。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了解人的种类,语言的种类,知道我国的邻国,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特色。教学难点

明确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学会理解和尊重,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学习抓住特色了解和介绍一个国家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国家场馆的图片、有关种族歧视的资料、世界语的资料、视频资料(埃及、印度)、世界地图、答题卡。

学生准备:不同肤色人种的优秀代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收集自己感兴趣的邻国和其它国家资料、与邻国友好往来的信息。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52—P55页内容,话题为“不同的肤色,人人平等”。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56—P57页内容,话题为“多样的语言,交流沟通”。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60—P63页内容,话题为“我们的邻居”。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58—P59页内容,话题为“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世博场馆大竞猜

1.师:听说暑假有不少同学去上海游世博,即使没有去的也在网上了解了一番,那我们今天上课前就先来猜猜看,屏幕上的是哪些国家的场馆?(PPT:中国馆、非洲馆、英国馆、韩国馆、意大利馆)2.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倒你们,那老师就请你们仔细瞧瞧,这些场馆的人都一样吗?

3.小结:他们都拥有灿烂的笑容,但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他们的外表、肤色、长相都不一样。(板书:不同的肤色)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不同的人种,各有什么特征,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热的话题——世博游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上有不同肤色的人。】 活动二 眼力大比拼

1.(CAI:不同场馆不同人的图片)师:根据不同的肤色,你觉得可以把这些人分为几类呢?

2.师:科学家根据人们不同的特征,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主要分为了三个人种,即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3.(CAI: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比比哪个小组的眼力最好?表格填写最完整?(表格内容填写: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在皮肤颜色、头发、眼睛方面的特点)4.师:大家知道我们属于什么人种吗?(师介绍:黄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数居第二位的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7%左右。)【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较快的完成表格,又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小组竞赛,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的去了解人类的三种基本人种。】 活动三 脑力大比拼

1.师:在远古时期,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生活,为了适应自然界的环境,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性的特征。随着人类的发展,这些特征也世代相传。请大家看图片(CAI:非洲人、中国人、英国人)为什么在同一地球上会形成不同的人种呢?引导学生猜想: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师:让我们来到他们生活的地方,你肯定会找到答案。(CAI出示地球上的五带。)教师简介地球上的五带、五带的气候特征以及生活在那里人的特点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在热带与寒冷地带的人们的特征,使学生知道人种的特征与自然界的环境有关。

3.师:猜一猜:生活在温暖地带的人们应该有怎样的特征呢? 4.师:同是黄种人,为什么靠近热带地区的人们皮肤的颜色要深一些,你知道原因吗? 5.小组代表交流。

6.小结:可见由于地域的区别造成了人种的不同,肤色的不同,与其他原因无关。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对不同肤色人种的形成原因有所了解。】 活动四 我眼中的外国人

1.师:不同人种在原来居住地是相对固定的,不同人种他们的肤色、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人们的相互交流交融越来越多,接触也越来越密切。随比如在我们武汉也有很多外国人,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啊?

2.师: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有冲突、有交融,就给种族之间的地位带来新的问题,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见到黑种人是什么感觉?见到白种人呢?

3.教师补充种族歧视的视频资料。(美国x档案片断)4.师: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5.师:刚才视频中,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认为黑种人低人一等,任意欺辱,这种现象就是种族歧视,在生活中它也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原来我们学到的战争时期,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等。虽然种族歧视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人们追求平等的梦想一刻也们有停止。(补充资料简介:“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的意义;1960年3月21日,南非德兰士瓦省沙佩维尔镇发生反对《通行证法》惨案。)6.师:但是时至今日,种族歧视的现象依旧还是存在的。(CAI:补充资料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发表的《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指出,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示:白人与黑人在年净资产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失业率、在押人员的对比数据)

7.师:既然种族歧视已经根深蒂固,想改变是件很难的事,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为了“人人平等”这个理想而不懈追求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介绍和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让学生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种族的人,已经开始融合,不再只是生活在那块固定的区域。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种族歧视,了解这种现象的存在,思考“人人平等”的意义。】 活动五 世界名人知多少

1.师:我们说过人的种类仅仅是由于地域原因引起的,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歧视他人,每个种族都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下面就进入世界名人知多少这一环节,请你们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吧!

2.师:其实每个种族都有非常优秀的人才,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不同肤色的人们呢?(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行为来说,不要说空话。)

3.小结:人种只是外表不同,每个人种中都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都同样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作出自己的努力。并且人人都是平等的。现在地球上虽然仍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的现象,但我们要为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而奋斗,为世界真正的和平而努力。4.欣赏奥运会主题歌曲《手拉手》。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收集资料的交流,感知任何人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种都有杰出的的人才,从而学会理解和尊重。】 板书设计

黑种人

不同的肤色 黄种人 人人平等 白种人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猜一猜,语言的种类

1.师:今天上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猜一猜,这些片子分别出自哪个国家?(一小段视频,包括日本动画、英语电影、韩剧、印度电影)

2.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呢?你能学着说说吗?

3.师:老师刚才的视频中只涉及到了四个国家的语言,你们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语言吗?

4.猜一猜,全世界共有多少种语言?(播放CAI)

5.小结:看来语言的种类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多样的语言,交流沟通”个话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韩剧、日本动画,引入到今天所学的内容——多样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平时的喜好来进行教学,相信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 辨一辨,语言的作用

1.师:语言有那么多种,你们觉得好不好?

2.师:联合国为了世界人民能更好的沟通交流,规定了六种语言,你们课前查了资料,找到了吗? 3.师:你们的课前工作做得还真的很充分。那考考你们,知道世界上哪种语言的使用人口数是最多的吗?

4.师: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有必要去学习其它的语言吗? 5.师: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6.师:英语是我们除了母语以外最熟悉的语种了,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平时英语学得怎么样?(CAI:中国()咖啡()gongfu())

7.师:不知道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这三个词语各有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8.师:这些词语,都是随着交流的增多,而新增加的词汇。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9.小结:不仅英语有这样新增的词汇,每种语言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样的词汇,这也证明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文化也开始融合,而语言,就是世界各国的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

10.师:虽然各国语言各不相同,但有一个词语却惊人的相似,想听听吗?(播放“妈妈”一词的不同读音。)

【设计意图:由英语为例子,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材资料的补充,学生对多样的语言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人口使用最多的语言,知道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知道学习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流、沟通。】 活动三 做一做,沟通无限制

1.师:现在我们休息一下,来做个手语操吧!师生齐做《感恩的心》。2.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手语吗? 3.师:手语是聋哑人用来交流的一种语言,与我们刚才了解的语言不同,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见,多样的语言,并不仅仅只是指世界上的语言有很多种,还指有很多种形式。那我们与人交流沟通,除了能用嘴说,用手做,还有没有其它的方式呢?

4.小结:语言的多种多样,让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更好的与人交流沟通。

【设计意图:手语操《感恩的心》是学生课间经常做的,很自然的将话题转移到了语言的另一种形式——手语,使学生对“多样”有了更深的理解。】

活动四 当一当,小小翻译官

1.师:班上有的同学英语水平比老师还高一些,老师想请你们能帮忙翻译个句子行吗?(“你多大了?”用英语怎么说呢?请学生翻译。Hao old are you ?)

2.师:英语中的“你”怎么跑到后面去了?你们翻译错了吧? 3.师:看来各国的文化导致了各国语言的使用习惯也有所不同,可是这使用起来还真麻烦啊!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4.师:你们知道“世界语”吗?(补充资料:世界语。)

5.小结:相信以后使用世界语的人会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简单,更便捷。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相信会对世界语有更深刻的理解。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学生能独立翻译的句子,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又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的书写、使用习惯的不同。】 板书设计

语种多

多样的语言 交流沟通

形式多 第三课时 活动一 印度之旅

1.师: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吗?讲的是什么?

2.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生自由交流,交流完之后,师补充资料。(视频介绍印度,主要是佛教的起源和印度的软件业。)

3.小结:印度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也是我国的邻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邻国吧!板书课题“我们的邻居”。

【设计意图:由印度这个神奇而有代表性的国度导入今天的话题,相信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的进行今天的话题。】 活动二 找寻邻国

1.师:我国的疆界很长,和14个国家陆地相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CAI出示世界地图及问题: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请把我们的邻居找出来吧!

(提示①:什么是陆地相邻?例如:蒙古。什么是隔海相望?例如:日本)(提示②:按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找。)

2.小组派代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评价学生的思考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如:有序、细心、有创意。)3.学生订正刚才没有找对的地方

4.师: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在我国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经济最发达的是哪个国家?(俄罗斯、印度、日本)

5.小结:为了帮助有兴趣的同学记住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我特意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用这些国家名字编成的小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故事:朝阳升起(朝鲜意为光鲜之国),一位俄罗斯小伙还在蒙古包中酣睡,被西北方向传来的美妙歌声唤醒,原来是哈、吉、塔三位姑娘载歌载舞欢庆丰收,他擦擦阿富汗,整理好巴基斯坦,继续沿着中国国境线游览了文明古国印度、山国尼泊尔、不丹。离家已久,怎能不缅怀惦念(缅甸)老家(老挝)的人们,相信他们靠着勤劳和智慧,日子一定不会越过越难(越南)。)

【设计意图:小组竞赛,能激励学生又快又完整的找出我国的邻居。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逐步学会与人合作。网上找到的故事资料,一定会激起很多同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去记住这些知识,使得地理知识不再枯燥无味!】 活动三 走进邻国

1.师:我国的邻居们都找到了,课前让你们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国家的资料。现在拿出来看看,有没有我们刚才找到的20个国家中的一个。如果有请拿出来,如果收集的是其他国家的资料,就留到下节课学习再用!现在就请找到邻国资料的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邻国吧!要求:模仿教师开课时介绍印度的方法,运用抓住国家特色的方法来进行介绍。

2.学生先在小组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提示学生介绍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文字讲解、借助画图、借助图片等)

3.教师指导学生抓重点、有条理的介绍,以及抓住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预设问题:刚才他的介绍中,你对这个国家有了什么了解?你觉得这个国家最了不起的是哪一点呢?他的介绍最有特点的是什么呢? 4.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你们刚才没有谈到的呢?生自由阅读P61---P63页内容。

5.师:从古至今,我国与这些邻国都有交往。(大屏幕显示 古:鉴真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等等。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再加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文化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蒙古国对外关系部长接见中国青海地震灾区学生、中俄友谊“从娃娃抓起”等)

6.师:除了老师介绍的,你们还知道哪些与邻国友好相处,友好交往的例子? 7.我们为什么要与邻国友好交往?(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和平)8.小结: 我们了解我国同各邻国之间的交往情况,是因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也有着密切关系。目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促进国与国的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抓住国家特色的方法,来介绍课前了解到的邻国。运用评价手段,将这一环节落到实处。至于与邻国的交往的意义,只需要学生能有所思考,有简单的了解就可以了!】 板书设计

各有特点 我们的邻居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第四课时 活动一 世界之旅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邻居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趟世界之旅,去不同的国度去看看!板书课题《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2.师:首先老师当导游,带你们进入世界之旅的第一站——埃及。(视频播放埃及的简介,视频的选择一定要有埃及的特色,少而精。)(随机板书埃及的特色:金字塔 尼罗河 撒哈拉沙漠)3.师:刚才老师带你们游览了神秘而富有智慧的国度——埃及,现在轮到你们带着大家旅游了。相信课前你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就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呆会在全班交流。记住要简洁,抓住国家的特点。最好能有不同于其他小组的表现形式。

4.全班交流,评选最佳小导游。交流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全员参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预设问题:听了小导游们的介绍,你最向往哪个国家?听了他的介绍,你对这个国家有什么了解?他的介绍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5.填写P59收藏夹的内容。(提示:选取最有代表的特点来写。)6.教师请两个学生将自己写在黑板上。(注意选取不同洲的国家,为活动三做铺垫)

7.小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各具特色,哪怕是我们今天课上没有提到的国家。由于你们课前精心的准备,我觉得这趟世界之旅不虚此行!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意在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国家的特色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世界上不同的国度有一定的了解。这一环节的到评价极为重要,有效的评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通过处理收集资料,抓住特色介绍国家的方法。】 活动二 “雅号”宝库

1.师:其实有时了解一个国家的特色、来历,不查资料也能找到答案。想试试吗?(仙人掌之国——墨西哥 万塔之国——缅甸 啤酒城——慕尼黑)知道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我们来看看谁的分析推理能力最强。

2.师:你们自己还知道哪些国家也有这样的“雅号”?

3.师:书上也出了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试着填填吧!(完成P59页下的题目)

4.小结:其实每个国家的“雅号”都有着一段来历,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典型的特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哪些国家有着怎样的别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解一个国家的特色,有时从别称上也能发现,小小的一个推理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旧知考验

1.师:你们刚才说了那么多有特色的国家,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原来学过的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CAI世界地图)

2.师:首先找找看,世界被分为了几大洲几大洋?分别是哪些? 3.小组合作完成: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没有国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CAI显示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答案。(教师要求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

5.小结:看来学过的知识,同学们还是掌握得不错的,再加上掌握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会事半功倍!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回顾洲和洋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埋下铺垫。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 脑力冲关

1.师: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看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复习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难题!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有六个国家,请你们在P58页的地图上把他们找出来,并标明他们分别在哪个洲?首都在哪里?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将你们思考的答案写在老师发的题卡上,不会填的允许空着!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运用最合理,知识面最广!(CAI: 中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巴西 埃及)2.全班交流完成情况,及正确结果。

3.师:刚才课上我们了解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特点也就各不相同。大家看看黑板上两个还有两个国家,你们能找到他们来自哪个洲吗? 4.小结:同学们,课上我们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了解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合作。采用小学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能激发孩子的求胜欲望,使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教师的小结,意在告诉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其他的知识,知道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埃及 金字塔 尼罗河 撒哈拉沙漠(非洲)

()()()()

地球上的水 教案 篇2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知识结构

内容点析

1.对水圈的概念和特点的阐释。本节教材先由水圈的概念讲起,按“相互联系的水体” 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方面来论述地球水圈的构成和运动特点。这两部分内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水圈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相互联系的水体”是从水圈的构成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角度来说明水圈的两个特征,即水圈由各种水体组成,并通过水的三态变化,使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由于水的三态变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水循环构成一个动态的圈层。又因各种水体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水圈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这两部分内容都强调了水的动态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然要素总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观点。

2.水的分布特点。图3.1与课文从两方面来说明水的分布。从水的三态形式看,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差异,数量最多的是液态水,分布最广而数量最少的是气态水,固态水数量少,且分布受一定条件限制。从赋存的空间上看,水存在于海洋、江河湖泊、土壤、地下、冰川、大气以及生物体中,构成了各种水体。其中海洋水是数量最多、占地表面积最大的水体。陆地水的水量虽然仅占水圈总量的3.5%,但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淡水来源,也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之一。图3.1反映了构成水圈的各种形态的水体,以及水在地理环境中分布的不均衡性特点。

3.“读图思考”中的设问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通过读图观察,可以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当河流与湖泊之间存在补给关系时,假若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则存在两种情况,即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水补给湖泊水;反之,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由湖泊水补给河水。

4.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材主要从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过程与环节,以及水循环的意义几方面介绍了水圈的运动特点。教材所给的水循环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其含义主要指地球上自然界的水是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一概念突出了水圈水体运动的最主要的特征,并从水的运动角度反映了水圈连续性的特点,即正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水循环运动,才使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可以进行相互转化,使水圈成为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圈层。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即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小循环(内陆循环)。这三种类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大循环包括的环节多,涉及范围大,下垫面条件复杂(包括海洋和陆地),另外两个循环包括的环节少,涉及范围较小,下垫面为性质单一的海洋或陆地。这里虽然把海上水循环叫做海上小循环,但是应当让学生了解,海上小循环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大约为海陆间循环的九倍。这三种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通过水汽输送将它们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5.“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内容组织。这段教材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二,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第三,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一方面通过水循环,海洋向陆地不断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另一方面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营养盐类。第四,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总而言之,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之一,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建议

【引入新课】

1.借用本章引言部分的内容,从水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引入“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来导入新课。2.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先让学生列举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然后教师说明“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其原因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运用有关图象和视频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内容中去。【学习新课】

1.对“相互联系的水体”,有如下教学建议。

(1)水圈概念和水的分布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第一,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学生可以列举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教师由此引出水体概念。第二,教师设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请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由此可概括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运动。第三,教师进一步设问“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水圈的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2)图3.2“读图思考”的教学,思考题1教师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入手,通过读图观察,让学生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后,可结合实例,如地处赤道地区的亚马孙河、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地处高纬度地区的鄂毕河等,让学生判断这些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并总结出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此外,从读图中还可以观察出,一条河流的补给水源可以有多种,在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区时,补给水源也会不同。这一点可以以长江为例,让学生说出在长江不同河段补给类型有哪些变化。思考题2,可以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并要求学生用图形的方式来说明两种情况下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学生能运用绘图的方法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是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2.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有如下教学建议。

(1)水循环概念与类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或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演示水循环的过程。在讲清水循环概念之后,再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讲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三类水循环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包括的环节多少、涉及的范围大小、下垫面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等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则表现为三种循环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相互独立的运动过程,而是相互结合共同构成整个水圈的水的循环运动。

(2)关于“活动”栏目的教学,活动1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可以将其纳入水循环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活动2建议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上述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可以采取的措施,并将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也可以另行选择活动内容,特别是指导学生研究和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例如当地地表植被若遭受严重破坏,可能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和过程的变化,进而可能引发哪些自然灾害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3)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建议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如陆地平均每年可以得到多少来自海洋的水汽;水循环对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水圈与大气圈之间的热量平衡所产生的影响;水循环运动对地表面貌的塑造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图片;陆地河流及其搬运作用对海水盐分的影响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活动参考答案】 活动1.(1)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3.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结构

内容点析

1.对洋流成因内容的选择。洋流的成因实比较复杂的。细致分析的话,洋流大体上有三种:(1)风海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全球绝大部分洋流属于风海流;(2)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海水运动,如大西洋表层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则由地中海流回大西洋;(3)补偿流:是由于某种原因海水从一个海区大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海水流来补充而形成的。补偿流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每一种洋流都讲,内容势必繁杂,而且有些知识略深,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只以风海流为例,论述洋流的概念和成因。

2.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的设计意图。风海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是分不开的。为了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教材设计了这幅图。从图上不难看出,洋流分布有以下特点:

(1)以南北回归线的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形成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2)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的气旋型大洋环流。(3)南半球中高纬度为西风漂流,围绕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

(4)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西南季风漂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组织。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巨大的大洋洋流系统可以促进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很大,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2)洋流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与世界渔场的地理分布都有显著的影响。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到此觅食。同时,两种洋流汇合可以形成“潮峰”,是鱼类游动的障壁,鱼群集中,形成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西北欧的北海渔场和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都是处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此外,有明显上升流的海域也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3)洋流对海洋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海轮顺洋流航行时,航速要比逆洋流航行快得多。当然,有些洋流对海上航行也会带来一些麻烦。例如,北大西洋西北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域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冷暖流交汇,形成一条茫茫的海雾带影响海上航运。另外,每年从北冰洋或格陵兰海有数百座高大的冰山随着寒流漂浮南下,有的进入湾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中,也给海上航运带来严重的威胁。(4)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陆地上的许多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海洋,洋流又把污染物携带到更加广阔的海洋中,从而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但同时,由于洋流的运动,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被输送到远离陆地的大洋中,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4.“厄尔尼诺现象”研讨活动的设计意图。近年来人们对“厄尔尼诺”一词越来越熟悉。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间不稳定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洋流对气候影响的生动例证。教材抓住这个热点现象,设计了研讨活动。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

5.对“波浪和潮汐”内容的安排。波浪和潮汐是海水运动的另外两种形式。为使教材重点突出,但是又不影响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是以阅读的形式呈现的,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教学设计建议

【引入新课】

1.从海洋的重要性引入。海洋是大气的水源——海洋水量大,是地球上的“水库”;海洋是大气的热源——海洋热容量大,因而,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海洋和海岸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所以,我们要研究海洋、研究海洋的运动。

2.多媒体视听材料引入。播放一些讲述海洋的视频材料,引发学生对探究海洋的兴趣。【学习新课】

1.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有如下教学建议。

(1)为了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或形象思维,建议用两种方式处理教材。

第一种:一边看课本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一边学画风带示意图和洋流形成图,并看课文分别说明各是什么洋流?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这样形成的表层洋流环流是以副热带、还是以副极地为中心?洋流环流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同时要求分清大洋的东岸和大洋的西岸的洋流特点。然后以北太平洋为例,说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引导读图3.5,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并明确环流方向。

第二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

(2)及时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一定要落实在图上(模式图)。①以南北回归线的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形成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②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的气旋型大洋环流。③南半球中高纬度为西风漂流,围绕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西南季风漂流。

(3)通过读图思考,总结归纳出实际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是洋流模式在大洋中的具体体现。①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分别分布着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其成因决定了它的流动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由于受到陆地轮廓的影响,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而在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由于分布着广大的海洋,不受陆地轮廓的影响,所以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③北印度洋海区狭窄,南亚季风对它的影响很大,因此,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受到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季节变化: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沿岸海水向东运动,与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沿岸海水向西运动,与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2.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如下教学建议。

(1)在洋流分布图上分别找到秘鲁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边指图,边讲解。在了解这两个案例的基础上,秘鲁寒流要为后面的厄尔尼诺现象作好铺垫。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其他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与洋流的分布密切相关。

(2)从渔场的形成看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在讲清渔场形成原因之后,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探究可以形成渔场的地方。

(3)从古到今,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顺风顺水可以节约时间和节约能源;但是也有不利于海上航行的情况。

(4)洋流对于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要全面看待。对于污染区域来讲,洋流可以扩散污染物,使被污染区消除污染;对于其他海区来讲,洋流增加了其他海区的环境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5)厄尔尼诺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习目的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后面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同教师一起研究学习这个问题。

【部分“活动”参考答案】 活动1(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秘鲁附近海区。该海区在在秘鲁寒流的控制下。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使秘鲁渔业遭到严重损失。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受此影响,世界有些地方连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地方则连续干旱,形成旱灾,并引发森林大火。

地球上的水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2. 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一、认识“水污染”和“浪费水”的现象

教师提问:

1、虽然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但是可让我们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少的可怜,少到只相当与这一杯水中的一滴水,就这么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总该完全地被人类利用吧?(不能)为什么?(还存在被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2、你们听说过或见过哪些关于水污染的现象呢?

教师小结:像石头、泥沙、杂草都是自然界的物质,它们没有毒性,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无害。我们说这种现象不是“水污染的现象”。像水中有了一些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使水的成分发生改变,这才叫“水污染的现象”。

教师提问:下面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份资料中的水资源是怎样被污染的?结果怎样?(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1、工厂排放废气和水蒸气凝结形成酸雨。

2、工厂排放污水使鱼死亡。

教师讲述:

1、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排放污水达 1000 亿吨,造成 5 万多亿吨的水体被污染致使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引起的疾病。

2、看来污染的水不仅影响到了动物、植物的生存,更加严重的是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

教师提问:看来,归根结底造成大多数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就是人类自己。人类究竟有那些水污染的行为呢?(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人类水污染的行为基本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农业上的污染,比如农民过量喷洒农药,大量的农药会在下雨天随雨水留入附近的河流。其次是工业上的污染,比如许多工厂将废水、废渣倒进附近的河流湖泊中。最后还有生活上的污染,比如人们将生活垃圾倾倒到河流湖泊中,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附近水域的水质,还可能污染到地下水。

3、出示一杯污水,你们能想办法将这杯水变得干净一点吗?

4、学生讨论后分组实验过滤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吗?(学生回答)

二、体验节水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

1、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污染水”和“浪费水”的行为,那我们作为地球上的小公民,该怎么做呢?①随手关好水龙头;②洗完衣服的水墩地、冲厕所;③不玩水枪。

2、大家说的非常好,说出了那么多做法,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今后该怎么做吗?(节水、爱水)

教师讲述:

1、我想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节水、爱水意识。但光靠同学们节水、爱水是不够的。我们要号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参与到节水、爱水的活动中来。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份宣传小报的形式来宣传这次活动,老师这是一个样本,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做出你们满意的设计。(播放课件)

2、不过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组为你们的宣传小报设计一句响亮的宣传语。下面各小组进行讨论设计。

学生每组发言,交流宣传语

三、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大家设计的宣传语各具特色,小报的具体内容下去完善,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次活动一定会取得成功。老师希望每位同学及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像珍惜自己生命那样去“珍惜每一滴水”(播放课件)“如果不珍惜水的话,那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播放课件)

地球上的人们教案 篇4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水在哪里》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水的三态转化,现在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水”。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七年级时学习过水的三态转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3.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初中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以经验为基础,而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则难以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通过水循环的Flash动画,使学生较直观形象的去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

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承载了很多信息,有些信息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如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任何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等;也有的信息离学生很远,如水体的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动力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量PowerPoint图文和Flash动画,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采用能力大挑战、知识大挑战、思维大挑战等

活动丰富课堂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产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欲望和乐趣。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开始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水,然后老师提问水存在哪些地方,步步引领学生走进课堂内容--水在哪里,再以播放课件上与水有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意图:初中生对于一些漂亮的图片较感兴趣,看了课件中的图片,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水,存在哪几种状态的水,它们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及生活实践,一步一步慢慢自己解决。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展开新知

Ⅰ、无处不在的水

(1)出示各类水体的分布图,指出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来源:学.科.网] (2)提出能力大挑战之一:计算整个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读图,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可以使学生自己了解到水资源的缺乏,产生要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3)提出能力大挑战之二:你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运用水的三态转化和生活经历来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其交流和思维能力。Ⅱ、水和生命

(1)播放一组水与动植物的图片,设置“水与生命的关系”的情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体验水与生命的关系,并从图中看到可爱的动植物,感受到快乐,放松的学习氛围。

(2)进入知识大挑战:有的动植物生长在干旱的环境,它们有什么法宝对抗干旱,赢得所需的水分?

学生根据书本中相关的知识会得出答案,但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误区:骆驼通过驼峰来储存大量的水分。Ⅲ、水循环

(1)使用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源头为什么源源不断地有水送来,它来自哪里?是什么力量将它送来的? (2)用Flash动画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

(3)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个水分子,讲一讲自己可能会参加怎样的旅行?

设计意图:

1)水的循环过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用学生感兴趣的Flash动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让学生作为水分子进行旅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水循环中水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巩固水循环的具体过程。

(4)进入思维大挑战:水循环的意义及其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会对人类改变水循环的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南水北调工程”。学生会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产生深入了解学习的兴趣。3.巩固新知

(1)通过黑板上的板书,跟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学习到得内容。

(2)跟学生一起完成几道简单的课内习题,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⑴.水存在的三种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各举一例写出存在对应状态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无机盐

B.水

C.蛋白质

D.纤维素 (3)布置课后作业

1、写一篇300字的短文,描述你作为一个水分子的旅行过程。

2、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水在哪里

1.无处不在的水 2.水与生命 3.水循环

四、教学总结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教学反思 篇5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家的文化不同和培养他们的怎样对待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的生活方式。学生对“地球村”的概念是不够关注的,他们更多能感受的是家庭、班级、学校所形成的环境产生的影响力,而没有让自己以一个地球人的角色参与。学生对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了解是浅显的,多是通过电视中的综艺节目有一些零碎的记忆,而没有分门别类地有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一小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提高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形成我是地球村村民的意识,了解世界各国各方面的基本文化,学习与国际友人接触的基本社交礼节。

在课前,我就放手将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去准备、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还增加了社会经验。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教学反思篇2

在课堂中由学生汇报资料、老师补充来共同探讨课题,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将自己的资料进行了展示,又从别人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活动,在学习中不断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自己完善了自己。同时,通过集体交流,同学们更加感受到同一个世界下大家共同的梦想,拥有一个团结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彼此间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交流中,学生不但介绍了自己的资料,有的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深化了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及活动,学生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教学反思篇3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的最后一课,分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三大人种的不同之处,第二课时了解人种有不同的原因和各个人种无本质差异、是相互平等的,第三课时了解和正确认识种族歧视,形成正确的种族观。我对课程资源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将第一、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梳理,融为一个课时完成,并相应制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社会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形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和人口数量,了解不同人种的杰出人物。品德情感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大人种的特点,明白人种没有优劣之分,树立科学友善的人种观,能平等友好地对待不同人种。技能目标是学会看地图、比例图,练习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信息,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上一篇:小组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下一篇:毛概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