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2024-05-03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通用10篇)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1

学前教育阶段(3-6岁)是儿童心智萌芽阶段,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阶段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会对儿童后期发展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工作摆在当前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中央财政计划安排资金500亿元用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贵州省作为西部落后省份,其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让人非常担忧,笔者自己也在农村地区幼儿园工作,所以对贵州省学前教育的现状有切肤之痛,所以急切地盼望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能够在新时期取得重大突破,圆梦更多的农村儿童。

一、目前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性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薄弱,部分教师专业性不足。一是农村幼儿教师缺乏,部分地区为了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状况,聘请了很多临时老师,这些临时老师往往经过很短的职业培训就开始上课执教,其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二是部分地区,为了过多的避免财政支出,直接在小学开设幼儿园,将中小学富足的老师,聘为幼儿教师,或者让部分中小学老师转岗为幼儿园教师,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无法体现。三是近些年,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升很快,聘用条件从以前的中专、幼师学历提高到现在的大专甚至本科学历,但是,幼儿教师的吸引力很弱,高学历的人员很多都不愿意去当幼儿教师,加剧了幼儿教师师资短缺的问题。

(二)幼儿教师任务繁重,社会认可度低。

在贵州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事情多,很多时候还身兼数职,但许多社会上人士认为幼师就是保姆、保育员,社会认可度低。幼儿教师多数时间都在带孩子,尤其是遇到调皮的孩子,心理压力就会骤然增大,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据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是所有教师里最容易职业倦怠的,表现为缺乏工作热情、身体感觉累、爱发牢骚、心绪不宁,成就感低,有些幼儿教师长期进入职业倦怠,很容易对年少不更事的幼童失去耐心,进而体罚学生,或者自闭等。此外,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还要负责教学工作,虽然教学工作马马虎虎也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如果想把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活泼,难度就比较大,需要幼儿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贵州的山区地形导致幼儿园布局无法均衡。

贵州的山区地形地势,不利于乡镇幼儿园布局。贵州省大部分乡镇幼儿园,兴建时间都很短,而且由于幼儿园在集镇上,无法兼顾到偏远山区的幼儿,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如果以自然村寨来设立幼儿园,村寨幼儿数不足,尤其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幼儿园可能面临招生困境。到偏远山区从事幼儿教育,恐怕也很难吸引到幼儿教师。

(四)农村家长学前教育观念落后,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对学前教育完全不重视。家长对学前教育观念的问题主要有:(1)忽视学前教育型,这类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无关紧要,去幼儿园学习也只是玩玩而已,还不如在家里好;(2)学前教育工具化型,这一类家长也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作用,只是为了将孩子放在幼儿园,以便有人看管,自己可以安心上班;(3)学前教育小学化型,这一类型的家长数量很多,他们以为学前教育就是小学教育,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会唐诗宋词、绘画数学等,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农村家长思想守旧,重视应试教育,把分数当做孩子学习教育的唯一方式,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孩子快乐不快乐。

二、加强和改善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针对贵州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改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公立和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提供无差别的培训,保证各种幼儿园教师都必须持证上岗。

(二)规范幼儿园管理制度,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目前农村幼儿园管理并不规范,尤其是民办幼儿园,部分幼儿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为了真正让学前教育发展起来,国家在布局公立幼儿园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按人口规模设立幼儿园,明确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平等地位。

(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农村家长的学前教育意识。我国农村经济普遍落后,积极开展有关学前教育的各种宣传活动,宣传“一村一幼”、“一乡一所”等政策知识,特别要让家长明白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可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则等重要性,改变一些农村家长愚昧的教育理念。特别针对有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宣传,提高家长的学前教育意识,让其知晓在家门口学习的惠民举措,实现学前双语教育全覆盖的目标。

(四)加大财政投入,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农村幼儿园待遇不足,导致幼儿教师流失量大,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让更多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业务精湛的教师加入学前教育队伍。建立普惠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险制度,免除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学前教育事业。

三、结束语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2

一、当前农村中学办学的现状

1. 教育观念滞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和总目标。但是, 在广大农村, 几千年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思想, 使得社会把“升学”与“成才”等同, 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这个标尺的“指导”下, 学校的课堂教学、各种管理制度、激励评价机制都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 形成了一种“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即重智育轻德育丢体育, 重分数轻能力, 重升学轻实用。

2. 经费严重不足

国家减免了农村的很多负担, 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但却忽略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学校, 各种建设都是靠学校自行解决, 于是, 沉重的债务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经费严重短缺导致学校运转陷入种种困境: (1) 学校的办学条件无法改善; (2) 教师的基本待遇无法保证, 严重影响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3) 学校债台高筑。

3. 师资队伍素质欠佳

当前,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人这么形容农村教师:爷爷奶奶教小学, 叔叔阿姨教初中, 哥哥姐姐教高中。有关调查表明, 农村教师队伍老化, 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同时, 由于体制问题, 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进不来, 无能的老师不想走。

(2) 学历水平较低。目前, 农村中学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为数不多, 绝大多数是专科毕业后通过继续教育拿到的本科文凭, 而现在继续教育的随意性和功利性, 使得文凭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同时, 由于高校的扩招, 高等教育对师资的培训要求不严, 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的需要。

(3) 教师整体能力较差。在农村中学, 由于生活条件及学校环境欠佳、升学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 农村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评价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行为。受以上因素的制约, 此转变过程困难多多。

(4) 家庭教育功能羸弱。这些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 许多农民纷纷离开乡土, 投身“打工潮”。“留守学生”便成了一大社会问题。由于没有父母的监护或监护不当, 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过于溺爱, 或过于严厉, 再加上社会及网络的诱惑, 使这类学生的身心发展偏离了健康的轨道。家庭教育功能的丧失, 使孩子的身心发展步入了不健康的轨道, 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二、农村中学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1. 转变办学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具有特殊性, 必须体现农村特色, 体现学生为本。农村中学的教育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精英教育”, 而应是大众化的教育, 重成绩, 更要重学生的成长;重结果, 更要重学习的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 我们所要做的是, 为他们夯实文化知识基础, 培养生存技能, 加强职业训练, 努力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 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建构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立足学校发展的现实, 加大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投入, 将学校的债务进行剥离, 完善学校教学设施, 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加强标准化学校的建设, 对学校建设所需资金进行财政统筹, 使农村学校从沉重的债务下解脱出来, 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解除后顾之忧, 轻装上阵, 全力抓好教育教学。

3. 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教师素质

对于广大的农村教师要在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如在职进修、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加强校本研训, 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等。通过培训, 促使全体农村教师不断更新理念, 树立创新意识,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平衡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教育主管部门要在生源、分配、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调配, 指导学校加强管理, 树立特色, 而不能任由学校自生自灭, 同时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好学校与薄弱学校的交流,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共同提高。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49-02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孩子在今天获得高水平的 综合素质的教养,是家长和教师们的 共同心愿,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推进素质教育的 过程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 素质方面所具有的 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就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农村的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是怎样呢?

近来,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主题是“学生眼中的美术及美术课”调查的结果是:30%以上的学生认为美术是为了充实课余,放松紧张的大脑;26%左右的学生认为美术仅是为了装饰、美化生活;30%的学生认为美术就是掌握一些绘画技能,学会画画儿;5%的学生认为美术是为描绘社会的景象,反映社会生活;5%的学生却只是摇头作答。

这个调查结果让我们不寒而颤,这种肤浅的认识真是让人吃惊。他们心目中的美术课甚至被认为仅是图画课,更有甚者竟然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要学习美术课;虽然国家早提倡要德、智、體、美等全面发展,但人们对美术和美术课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模糊不清。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农村美术教育存在五方面的问题:1、人们对美术及美术课的认识不足。2、农村的美术教育环境不理想。3、社会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4、教材的实用性。5、美术教师本身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为一个初涉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着这些疑问,边教学、边探索、边总结。我坚信,要想改变人们早已存在的错误认识,扭转目前美术所处的 困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改变人们对美术、美术课的错误认识

人们认为美术就是画画,是可要可不要的装饰,在他们眼中美术被称作副课,这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然而,美术作为基础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发大脑的右半球,能够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脑科学证明,早期接触绘画作品,能自己作画,对右脑刺激更明显。运用形象思维能强化记忆,运用右脑绘图,能快速消化新知识,右脑开发后,发展了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构成综合素质能力既创造力。也就是说,通过开发大脑的右半球,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而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美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去传授,还要对家长及教师宣传,让人们知道生活中用盘子、穿的鞋子、享受的电扇都凝聚着美术师的结晶,那一幢幢拔地千尺的建筑是美术师智慧的体现,不仅仅是那些经久不衰经典伟大的雕塑,即便是普通的水果店中那些花果的摆设也时刻展现出美术的独特韵味,这样以来大家不仅知道了美术的重要性,而且也感受到了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觉性。

2 营造良好的学习美术的环境

2.1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特定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使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花圃》这一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以歌曲《茉莉花》导入新课,让学生充分在感受到音乐魅力的同时,也欣赏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花朵形态,感受鲜花的魅力,引导学生除了用歌声赞美花卉之外还可以用我们的手去描绘花卉,而最具表现力的方法是——图案,用课件展示用电脑画成的图案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花,分析总结出基本规律, 最后学生在作业时配以优美的轻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这样以来,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提高。课外美术兴趣小组也必须要经常开展给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促进美术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启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展。

2.2 学校在配以美术教材之外还应该配齐美术书籍资料、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以及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教育杂志等等,以供学生学习美术及教师进行教学时选用。由于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要比一般的学习有更大的空间,因此,学校尽可能配置100平方米以上的美术专用教室,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极为重要,美术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鉴赏艺术的能力。

3 社会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材是离不开三方面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是三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育机体。其中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是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和延伸。学校教育的力量、力度本身就有限,如果缺少社会、家庭的支持,单单是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这一点在海南地区农村更明显。因为社会的发展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机遇,有些家长日夜忙于做生意或者种田,根本就没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日常生活,更不用说会与孩子沟通,与学校、老师沟通。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以为一切事儿可以由老师搞掂,不需操心。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也不过问。对一些要检测要升学的科目,家长尚且不关心,就更不会关心美术这些课程了。我就曾问一位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用太多的时间学画画,家里有意见吗。他说他妈妈叫他不要学了,因为学美术大了也没什么前途。而学生就由于在没有正确指引的环境影响下,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美术这一门课了。所以很多时候上美术课,学生不带工具,不完成作业,甚至不上课,已经习以为常了。就算向班主任反映,向家长反映,下一次也不会好很多。所以说,家庭、社会对教育的不支持、不配合就难以确保教育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升学的问题上,其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在650分以上,而美术专业只需450分以上,两者的差距会让人认为只有成绩不理想的人才读艺术。这也是让人们漠视艺术教育的原因之一。

4 农村与城市的美术课程教材应区别对待

新课改后,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些的确是我们美术所要发展的一个整体的总目标。但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的实施中,并不是很乐观的。按照《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所编排的教材很全面,但是在内容的采用上还应该考究。应该向其它学科学习,如地理,在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本土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不是空洞的,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也都是与此有关的,从而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和平鸽》一课,本科的主旨是好的。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可是对于毕加索、《和平鸽》,学生了解多少呢?当然老师会作介绍,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那么把这项内容如果转换成学生身边的事物《红色娘子军》的话,是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具说服力呢?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农村美术教育在教材的使用中是不是应该考究下教材的实用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呢?

5 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5.1 首先美术教师必须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教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更应该用心的备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是新颖的。我在教学美术欣赏课时,否定了那种传统的灌输传授方式,采取人文的方法,例如在欣赏米勒的《拾穗》时,我拿了一条鲜红的领巾,放在农妇的头前,将两种红色进行对比,经过讨论,从开始讲的“头巾是旧的”到最后认识到头巾的发旧是因为长年在地里辛勤劳动,风吹日晒造成的,使学生更加注意这样一条不起眼的道具,从而领会到了作品的主题——画家对农民和劳动的赞扬。如这课用传授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一步到位,告诉学生头巾为什么是这样的红色,省略了讨论的过程,学生对头巾的认识肯定不会像这样印象深刻。要经常带他们到户外去写生,让他们感受自然的美,唤起他们作画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境。总之,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决不能墨守成规,要永远憧憬明天,拥有一份激情和冲动。

5.2 其次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这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基础。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必須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记得有很多教师曾这样对我说:“美术课很好开展,在黑板上画一幅画,让学生看着画就完事了。”在很多人的理念里,美术课就这样,在农村更是如此,但这决对不是理想中的美术课,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会画画这么简单,更应该培养他们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这就必须要求教师知识渊博,功底深厚。要想具备这些条件,我觉得首先要扎扎实实多读一些美术方面的书,自己的专业水平,写也好,画也好,贵在坚持,即便是足够用也要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5.3 这是任何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充满爱心,热爱学生。爱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经常对他们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因为肯定和认同会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它往往给人信心的同时,也会催生一个人才,创造出一个奇迹。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 篇4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只有10%左右的农村小学配置了齐全的教学设备,如班级级别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学校级别有微机室等,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学校并没有这些设备,甚至很多学校仍然在使用投影仪、收录机等电化教学器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与现代化教育脱轨现象严重。此外,从农村小学的图书馆设计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很少有农村小学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都是简单的书籍堆积场所,且书籍数量有限,书籍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甚至有些书籍因为缺乏妥善的管理出现了严重损坏的问题,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1]。对于农村小学的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器材而言,农村小学教育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也较为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够完善也只能以简单的彩色粉笔来进行替代,体育课只是简单的篮球课、跑操、自由活动等,没有配备多项目的体育场所。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和条件,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1.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青年教师不愿意到乡村来从事基础教育。鉴于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师主要为年龄较大的、资历较深的教师,以及部分青年代课教师。青年教师数量较少,且流动性较大,这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就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由于学校大部分为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老教师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较大,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传统教学方法,即采用黑板、粉笔以及口头表达等形式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教学,这种新思路与教师的长期习惯相违背,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2]。一种是积极接受教育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较差,尤其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掌握不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上遇到了较多的难题;二是干脆仍采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形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而青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也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学器材,但是由于农村教学环境较为艰苦,许多青年教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进行教学,而有条件或者教学能力较好的青年教师则会被调往其他更好的学校,使得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断下降。

1.3家长的教育思想有待提高

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还在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关注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其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家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家长经常以自己工作忙为理由,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没有什么意义,读书的消费过多,家里负担不起,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低,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探析

2.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并且做了许多投入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环境建设的工作,但是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而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才是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很显然,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以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2.2完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无论是音体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图书馆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都存在较多不足,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新时期要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要求政府能够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针对农村小学学校在基础设施上出现的不足进行改造和充实,确保农村小学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得到完善,并且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资金的有效管理,以便充分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利用率,将资金投入使用在应该投放的地方。国家可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的资金管理体系,从学校到政府进行分层资金管理。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政府以及学校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保留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例如,学校内部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在寒假或者暑假为学校的教师提供有关专业教学能力、师德教育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的培训,帮助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促进教师在专业上的更好发展。此外,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可以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如“三支一扶”政府、“教师招聘考试”等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调整农村小学的师资结构,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2.4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转变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观念,学校教师需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要时可为家长宣传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解除家长对于收费高的后顾之忧。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加强对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宣传和指导,转变学生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促进农村学生的教育发展。为了能够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以及政府还可以组织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教育。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学校和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实施政策,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来推动教育,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5

①、加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留守儿童教育合法权益

作为政府,首先必须保证教育公平,切实抓好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改革现有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让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地享有同等教育的权利。

②、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在家的留守儿童提供良好教育成长环境。

③、各部门、各级政府必须充分协作,各尽其责,协调政策,整合资源,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了才采取措施,应提前做好,解决。

2、家庭

①、纠正认识偏差,加强与孩子的感情沟通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最佳场所,它对孩子将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必须从仅仅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转向加强孩子的情感沟通、巩固亲子关系上来。因此,如果必须外出务工,应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时间不能间隔很久,最好没走一次,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在内容上,不能只谈

学习,应关注孩子的其他方面,特别是身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联系,还应加强与孩子班主任及其他老师联系,了解他们在学校方方面面的表现。

②、重视监护人选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呵护

如果夫妻双方必须同时外出务工,作为父母,应尽可能把子女寄在能有一定学习环境,有文化,且有一定辅导能力,能更好地督促和辅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恰当的监护人,父母最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呵护,充分利用节假日回家,或把子女接来务工地,加强巩固亲子关系。

3、学校

①、改变原有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主阵地,在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下应该承担更大的教育责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理念更新,从过去片面追求升学转向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

②充分发挥班级教育和管理功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教师,不管是班主任,或非班主任,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班集体的关爱,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家庭教育缺位和亲情缺失带来的伤害。

③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加强家校交流

由于手机、电话早已步入普遍步入农村家庭,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一现代技术,让家校连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或在家生活情况,同时利用节假日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以便双方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4、社会

①联系实际,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弥补作用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单靠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很难彻底解决的,针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实际,社会可自己组建教育组织机构,出力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具体可让村委会和学校承头组建,共同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和监督。

②加强城市农民工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农民工妥善处理好在提高经济收入和自己子女教育间的利弊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以及如何与子女进行有质有量的沟通,关心子女的全面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体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根据国家教委等五部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普查表明, 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够, 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 情况令人担忧。现就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浅析如下:

一、学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秦安县共有农村中小学校405所, 除28所初级中学和17所中小学基本开设体育课外, 其余360所农村小学可以用“一个哨子两个球, 学生老师都自由”这句话来高度概括, 这也的的确确是当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前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不受重视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硬件设施。

我县农村中小学多数学校是砖木结构平房, 除少数学校有一幢像样的教学楼外, 也几乎有一个球场和一个厕所了, 但对于其他教学仪器, 或体育器材, 就很少去投入了, 根本没有跑道、沙坑、单双杠等体育器材。

2、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作为学校领导, 尤其是学校校长, 认为体育课不考评, 家长及社会各界只看文化课的分数, 对体育课教学质量无人问津, 在心理上形成了体育课上与不上、有与无都一样, 这样一来, 不论是学校还是体育老师, 还是学生都把体育当成一门副课, 从上到下整体形成一盘散沙。

3、学生不重视。

升学考试又不考体育, 家长也不问体育学得怎么样, 学生自然就不重视体育课了。

4、教师不重视。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 经常被挪做他用, 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

综上所述, 与体育联系紧密的学校领导、学体育的学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 他们都不去重视这个放在河里泡不烂、摆在岸上干不掉的体育课, 自然其他人也就不重视。因此,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形同虚设。

三、建议及对策

1、解放思想, 强化领导。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 开满体育课, 上足体锻课, 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 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2、加大投入, 购置必备器材。

学校自身在争取经费的基础上, 自筹资金, 为体育教育投入一定的经费, 购置必备体育用品和器材, 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3、加强培训, 强化业务。

首先, 在思想上积极引导, 举办科学理论讲座, 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 帮助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 重教敬业。其次, 在业务上悉心培养, 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 举行教学观摩, 开展优质课评选等, 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4、改善待遇, 调动积极性。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7

一、農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新课程所确立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新课程、新理念,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从总体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理念上的落差。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更新与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所谓观念的更新就是要确立新的素质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谓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抛开应试教育的压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然而,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着严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等现象。他们不光在专业知识方面功底薄弱,亟待提高,更主要的问题是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原始,教学目标单一,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师资队伍本身素质上的落差。

农村中学英语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学历不达标、专业水准不高、改行兼教等问题。现有的英语教师中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人越来越少。英语是第一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严重不足,专业素质相对低下。同时受办学条件、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有不少英语教师除语音、语调不准、口语表达能力差外,还存在着专业知识不系统、教法与教材不同步、工作量超负荷、负担过重等问题。课堂教学以语法知识为主,课堂操练以笔头为主,操练形式以机械性为主,操练方式以教师为主等陈旧教学方法占主体地位。客观上既未能训练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扼杀或埋没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3、教学研究与管理上的落差。

不少农村中学教管人员对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缺乏了解,或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学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特点,这是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又一因素。在课程安排上英语学科常被挤到上午或下午的边缘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在考核评价方面,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由于学校教管人员大多自身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像对其它学科那样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对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指导。

4、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对教师的困扰。

由于目前英语学科的考试仍偏重笔试,在评比、升学等方面过分夸大考试的甄别功能,使得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以应付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导致不少农村中学毕业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底下、综合运用能力不高、综合素质下滑。在不少地区,教育不仅失去了对个体的关怀,也忽视了对人类前景所负的责任,从而导致了教育功能被狭隘的经济功利主义所掩盖。“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的论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教育在某一方面沦为经济的附庸,膨胀的功利追求正遮挡着人们审视教育价值的视线。

二、对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1、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接受;相反,教师在学生面前端起架子高高在上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有些教师觉得农村的孩子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他们走得太近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因为农村孩子骨子里都埋藏着祖辈们淳朴善良的美德,只要你有心与他们交朋友,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们,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不再是句空话。

2、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英语的教材内容有了更新的变化。如果我们英语教师还是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很快陈旧落伍,而且还要误人子弟,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要反复练习,要求学生会说的自己一定要说得很流利。

广大农村英语教师的工作态度是认真的,是辛苦的,是任劳任怨的,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但是,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我们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自己要针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8

——以河南省上蔡县齐海乡13所小学为例 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事关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最终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大变迁、财政体制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的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基础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以及农村教育的无保障化。这些种种问题和弊端,不仅严重影响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且易行成恶性循环的怪圈,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于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我在这次假期中以河南省上蔡县齐海乡的13所小学为例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的13所学校分别为:班刘小学、柴冀小学、丁赵小学、集南小学、李炳小学、马庵小学、牛庄小学、齐海小学、申赵小学、汪庄小学、魏桥小学、杨岗小学、杨庄小学、翟庄小学、朱庙小学和朱庄小学。由于本乡小学结构调整,教学点就近与各村小合并,上述13所小学均为完全小学,其中齐海小学为乡中心小学。

一、调查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主要是通过实地观察法、文献法、和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①实地观察法:我利用假期时间分别对13所学校的校舍、上课状况、教师办公状况、孩子们的课间娱乐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了解,在观察过程中收集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一些资料。

②文献法: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不仅认真阅读和分析了部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资料,还阅读了国内对农村基础教育研究的最新范例,以更好的服务于本次调查活动。

③访谈法:调查中我和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孩子们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法责任进行了交谈,向他们详细的了解了各学校的相关事宜,同时向他们请 1

教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意见和看法。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①破旧房、危房较多,校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除乡中心小学以外,各村小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旧房、危房存在。例如,杨庄小学,只有两个教室是新建的平房,其余的都是破旧的砖瓦房和土坯房,且墙体存在较大面积的裂痕,门窗玻璃大都破旧不堪,也没有必要的遮风挡雨设施。夏天天降大雨时,老师和孩子们只能够拥挤在教师的中间部分以防雨淋;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凛冽,房窗上的玻璃早已不见踪影,老师和孩子们只好从家里拿来塑料袋、编织袋用钉子钉在窗子上暂时的挡着北风寒雪。

②教学设备极为简陋,难以满足老师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调查的这13所小学中没有一个学校有完整的操场,孩子们课间休息时多是在没有硬化的校园里撵着玩,这些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校的操场就是一个或几个坟头,孩子们课间时间就在那上那个面跑上去跑下来。其次,老师拥有的教学设备只能是最劣质的那种粉笔,连必须的圆规、直尺都没有,工作环境较差,以至于很多老师积久成病。

③教师队伍不稳定素质较差,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并对初中教育埋下断层的阴影。所调查的13所小学,中老年教师占了很大的比重,教师年龄结构不协调。这些年龄较大的老师普遍学历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的要求。(注:调查中,很多老年教师说他们已经到退休的年龄,但是由于没有新的老师补充,只能够继续呆在学校。)而另一方面,新加入的年轻教师有些是因为其父母亲戚在学校教书或在教育行政机构的关系而进入学校工作,但其本身并没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一费制推行以后,教师的各方面待遇得到有效保障,但随之而来的是竞争氛围的消退,很多教师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怠慢思想草草的应付教学任务,更加不会注意对孩子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教师调动问题,由于这13所小学所在地经济条件普遍

较差、教学环境不好,所以很多年轻的教师都努力调动出去,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面向社会招收农村教师都效果不佳。

④村小生源日益短缺,教育资源难以充分利用。近年来,随着私立中小学的不断成长和部分农民的先致富,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城区的私立小学去就读。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了中学可以在城里就读很多已经转学,这样不但使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搁臵,也造成本乡初级中学生源的断层。

⑤乡亲们对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为姓刘家长这样说:“让娃去读书,还不如早长身体去外边打工呢。就你们现在毕业了不也是要跑着打工吗,国家也不分配,还要受苦的。再说,万一上那么多年,大学也没有捞上,不是耽误好几年挣钱的时间嘛。”和这种想法不同的是一位姓王的家长,她这样说:“我就很支持我那孩子去读书,还把他送到咱们县城里,他们家人丁不旺,就盼着他能别后当个官什么的,不但我和他爸有面子,在村子里腰杆也硬了,谁也不敢给我们气受。”这两位家长的想法,我们不可能一棒子打死,因为他们生活在农村那种朴素的环境中,虽然有时我们感觉那种想法是如此的土气,但那却是大多数农村父母的真实想法。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看到乡亲们对教育的认识不足,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在21世纪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社会整体水平提升的决定作用。或许,我们也可以从法律的角度说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父母所负有的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而这种义务是不可以推卸的。

三.调查后的思考:

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经实施多年,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师资等各方面的资源配臵和保障措施两部法律都予以明确的规范,但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有几点想法:

①国家应该设立农村基础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校舍改造、教学设施配臵,同时要不断扩大校园绿化和校园建设,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号召更多的人去关心、关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允许并规范私立学校的成长和发展,把私立学校纳入到教学评估中,形成一个良好而和谐的竞争氛围,以此促进公私学校的共同发展,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让每一位老师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教研中。教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指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能力评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考核,以此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的提高。

③以乡(镇)为单位整合教育资源。方案一:把现在的各村小的五六年级统一集中到乡中心小学,并在乡中心小学修建食堂、宿舍等以满足远距离孩子的需要。方案二:把现在的五六年级并入到乡镇的初中,取消小学、初中的建制划分。因为现在的小学初中分割形式,造成从六年级到初一常常是农村孩子辍学的高峰,而并入后的这种新型结构,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控制并减少了生源流失和生源断层。上述两种方案对于目前的生源流失导致的教育资源难以充分利用都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臵和从分利用。

④加大宣传力度,要让父母认识到对于孩子的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他们有不可推卸的义务;要让老师们认识到对于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负有重要的责任;要让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到实现义务教育的顺利和高效开展他们肩挑重任。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9

李献光

内容摘要:农村财务规范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促进财务规范化。文章从古塘乡农村财务公开、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等角度对农村财务制度下如何促进财务规范化进行研究,并结合古塘乡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古塘农村财务

一、前言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管理规范化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全国出现了村账双代管、村账乡管、村账站审、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等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从事村秘书会计工作已达八年时间,结合实际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做出如下拙见。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经管站代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村两级的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实行多级监督,建立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的规范化认知

农村财务规范化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保证财务公开,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管理,规范财会队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从机制上保证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实行财务公开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证,是村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基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后,需要对各村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严格的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程序严格,制度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排除了村干部的干预,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将村级的理财权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适当分离,使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行使会计职能,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有力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为实行电算化创造了条件,有效地规范了会计行为

该制度下区域集中,管理集中,应用集中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电算化可以规范农村财务 1

管理,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摆脱了会计对村干部的依附,使账目更清晰、更客观,为农村数据和业务规范化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机,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可以利用电算化进行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堵塞各种漏洞,遏制乱收滥支;可以利用电算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可以标准会计科目代码、资产编码,为实现业务标准化打下基础;电算化下可以实时查询,有利于上级部门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及时决策;有利于完善财务公开内容与形式,可以进行触摸屏查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电算化有利于实行网上审计,提高了审计质量与效率,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有效监管、支持农村决策的目的。

(三)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传统村账自管模式下,选拔财会人员任人唯亲,全凭个人意志,致使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调到会计岗位上来,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公开选拔农村会计,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免职等必须履行公开选拔、考核、审报手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从机制上使会计人员认真负责,敢于监督,不因村委会换届和村干部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精干的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四)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完善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管理,提高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委托代理制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决算制度等;有利于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有利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好专账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严格支出管理。

(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强化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促进财务规范化

该制度下可以实行多层监督。一是群众监督,每村建立3-5人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乡镇代理会计监督,代理会计对村里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审核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等;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落实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和专项审计,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和离转自任责任审计。通过多层监督,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审计制度,有效促进财务规范化。

三、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的财务规范化案例研究

涟源市古塘乡从2005年开始就成立记账中心,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历时六年,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乡24个行政村的账由记账中心的会计承担,全面实现了农村财务的电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其基本做法为:

(一)建立“农村会计记账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垂直管理,实现会计专业化,高标准搭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平台

他们本着“规范、安全、方便”的原则,乡里统一配备了微机和专用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为加大监管力度,乡财政建立了村级财务监控中心,利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与市记账中心实行微机联网,实现了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监控,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透明

度。

(二)择优录用,选好会计人员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定期培训,由市、乡两级共同组织考核。高素质、专业化会计队伍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由于村干部直接任免会计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监督职能弱化的弊端,为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清产核资,移交账款

各村清产核资后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得群众同意后办理交接手续,记账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账簿,承担起会计业务的核算任务。

(四)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所有集体现金收入一律进记账服务中心村级账户,所有现金支出一律从记账服务中心村的账户划出,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存在,村级可保留流动现金上额为2000元,避免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五)规范村干部权限,强化村级事务管理

支持和强化村级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村级土地发包、水利工程等村级事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民主监督落实机制,使办理的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抓好三层监督,实现监督多元化。一是群众监督。坚持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村民理财小组介绍信,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询。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定期对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实行谁审理谁负责的制度。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组织专人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由于加大了审计力度,一些不合理开支被取消,全乡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达8多万元。

(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涟源市古塘乡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实施四个统一,实现运作规范化。一是统一制定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人员职责》、《报账员职责》、《记账中心考核办法》等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二是统一规定各村的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本村的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在由当事人、村主要领导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每月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三是统一全乡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规定每月的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四是各记账中心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采用专门的柜子,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实行农村财务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农村财务不清造成的种种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堵塞了财务漏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村出现了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五、结束语

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财务规范化任重道远,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对农村基层的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农村财务工作从制度建设、人员建设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对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10

贵州省自2003年实施“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具体建设状况、应用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了该项目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3—0089—04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其目的就在于“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贵州省作为全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省,自2003年项目启动以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已近七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中组部、全国远程办的具体指导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贵州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贵州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实际的路子。

一、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

1. 远程教育站点、资源库及辅助教学网站建设

目前,贵州全省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27410个,覆盖了100%的乡镇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其中建在乡镇的站点1987个,占总数的 7.2%,建在村级的站点24242个,占总数的88.5%,建在社区的站点1181个,占总数的4.3%。而这些站点中建在党员活动室的站点10465个,占总数的38.2%,建在农村中小学的站点16938个,占总数的61.8%,另外还在相对集中的村寨或家庭建立分播点或播放户近10万个。设在贵州省委党校的技术及管理中心建成了能够存储16TB容量、拥有2万多个视频节目的省级教学资源库以及功能完备的辅助教学网站“贵州希望网”(www.gzxw.gov.cn),并实现了与全国辅助教学网站和各省及市(州、地)辅助教学网站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集“天、地、人”三网合一的传输网络;整合资源,开发制作了1000多小时的适合贵州省农村需要的乡土课件,其中有200多小时的课件被收入全国中心资源库,并在专用频道向全国播放;组建了10多万人的专兼职操作管理、设备维修、课件开发、教学辅导以及信息员队伍,并开办了全国首个全日制远程教育本科专业;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和站点运行规章制度,建立了稳定的远程教育运行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截至目前,贵州省运用远程教育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3.8亿多人次。

2. 远程教育学习方式及内容

在学习方式方面,按照因人、因地、因时、因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党支部按照要求集中学习,党小组结合实际分开学习,专业协会组织群众带动学习,农户主动要求在分播点和家中自主学习,在客车上播放远程教育节目流动收看等多种形式。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等知识,注重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政策意识、大局观念和法律意识;二是农业适用技术及市场经济等知识,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种养殖方法,提高致富能力,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各种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教育干部群众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加服务意识。现在每个站点每月集中学习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2小时,专业组织及个人可以随时学习。

3. 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运转情况,结合贵州省实际,全省各级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党员活动室站点的运行维护、教学资源建设和骨干队伍培训等经费,并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长效解决,进一步健全了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由省财政年度拨付远程教育经费,解决了农村党员活动室和社区的站点建设、50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的维修站维修、省级维修中心运行、教学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年度培训、为全省所有村所订阅的一本农业实用技术杂志以及省远程办日常办公等费用。

4. 远程教育骨干队伍的人员配备情况

目前省、市、县三级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均配备了专职管理队伍,部分乡镇也设立了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全省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操作人员有27410人,学校站点协管员有16938人,另外,各地还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配备了教学辅导人员、信息员、站点技术服务人员等队伍。

二、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1. 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用形象直观、快捷便利的手段,及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农村税费改革等党在农村的政策原汁原味、明明白白地向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传递,起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的作用,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使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坐得住、愿意学,而且听得懂、看得会、用得上。

2. 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各地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三级联创”、“三创三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把远程教育与“四有工程”(即素质提升有远教、支部活动有阵地、村干部工作有报酬、组织运转有经费)、“四进社区”(即“三级联创”进社区、远程教育进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社区、党员承诺进社区)等党建工程统筹部署,共同推进,这些工作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农村党支部组织生活有了新的载体,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各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阵地。

3.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3年以来,全省各级干部和群众在远程教育战线上顽强拼搏,锐意进取,通过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培训,采取“支部+远教+项目+基地+协会+农户”等方式,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村专业协会会员和农民经纪人培训,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群众寻找致富途径,拓宽了致富渠道,促进农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远程教育在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观念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达110元。

4. 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远程教育的发展,构筑了多功能、开放式的农村信息网络平台。远程教育把大量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等源源不断地向农村传递,加强了广大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缓解和改善了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同时,各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将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录入微机管理,提高了政(村)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据初步统计,目前贵州全省共有6785个站点接入了互联网,没有接入互联网的站点也通过接收“天网”或利用信息站、上网站点下载教学资源,满足了群众的学习需求。另据测算,远程教育的开展,使贵州省及各地农村信息化建设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了3-5年。

5.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各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等优势,大力开展“四在农家”、“多彩贵州”、创建平安文明村寨和星级文明户、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宣传活动,积极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知识,农村社会风气不断转变,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三、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7年的实践历程,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对全省基层远教工作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

1. 认识不充分,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远教”认识不充分,一些地方对培训内容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存在随意性和单一性,有的仅仅把远程教育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工具,没有把它作为致富的载体,或只是强调播放课件的数量,不注重反馈和效果,导致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不起兴趣观看,教学的组织管理困难。还有少数站点规范化管理不到位,有的站点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无记录;有的站点设备维修维护后无记录或记录不连贯;有的站点档案资料存档和课件存放比较散乱,个别站点在课件借阅上没有登记;少数站点课件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干部群众培训需要;个别站点个性化学习后帮扶措施不明显。

2. 基层站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人员配置不稳定

由于受远程教育机构性质、编制、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远程教育基层站点的管理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经常身兼数职,工作繁杂,对远程教育站点工作需要的技能掌握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站点设备的功能。而且受干部调动或村班子成员调整的影响,站点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岗位空缺、人员断茬现象时有发生,队伍流动性大,也造成对技术人员培训上的困难,新进站点的管理员在应用远教设备、组织教学上往往不够熟练,因而给基层站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 课件开发不足

由于贵州省经济文化民族等原因,已有的学习内容还无法满足群众,尤其是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乡土课件开发力度不够,课件开发市场化路子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调研中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来看,群众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例如,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大众化的课件较多,而本地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符合本地农民需要的乡土教材较少。通过对课程开发环节的调查也发现,乡土课件开发制作进度缓慢、不够丰富且层次较低。

4. 部分站点教学效果不明显

贵州省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省份,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长期在外地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一方面组织他们学习有困难,另一方面,在组织过程中,有些站点没有从农民的特点出发,机械地照抄照搬普通的教育组织形式,例如有的地区没有根据农时安排教学,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因为忙于农活,而不能准时参加培训,有的地区学用成果转化不明显,也影响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的远程教育课程的效果受到极大的局限,没有很好的发挥远程站点的学习功能。

四、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

远程教育发展策略

为了促进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得到更好发展,需要深层剖析贵州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取得的经验,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1. 提高认识,增强合作

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保障,只有主管和分管领导、上级和下级领导充分认识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同时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充分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和供销、气象、通讯、万村书屋等支农惠农资源,实现共管共用,发挥优长,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拓展远程教育站点在信息服务、产品经营、流通网络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终端站点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把远程教育工作与当前正在贵州省推开的“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结合起来,找准远程教育在“综合服务中心”中的工作定位,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课件服务、学习服务和信息服务。

2. 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站点教学组织管理

充分发挥省级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操作员、信息员、督导员、辅导员、协管员、维护维修人员、课件开发制作人员等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终端站点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站点学习的吸引力。抓好“村校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各地学校的优势资源,探索建立乡镇学校为村党员活动室和学校站点提供教学组织管理指导、课件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的工作模式,试点并逐步推开远程教育中心站点建设工作。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完善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检查评估。

3. 以用为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用成果转化工作

加大远程教育“学用转化”项目的资金协调力度,抓好“学用转化”示范带动工作,做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市场引导工作,切实帮助农民将远程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实际,配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制定相应的集中学习教学计划,选择适用课件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展开培训,着力抓好“学用转化”,真正实现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针对贵州省部分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不适应时代需求,一方面表现为文化素质偏低,另一方面表现为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不多,同时就业信息不畅等情况,及时开展相应的课程教育,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同时课程的选择上注重引导他们在本地区实现就业和创业。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内容能够转化为切实的成果,农民听得懂、看得会、用得上,有成效,农村远程教育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4. 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课件开发译制和乡土教学节目的开发,更好地满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发建设新的教学资源播出平台,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逐渐覆盖贵州全省农村乡镇和部分村寨的有利条件,开通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强化省级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基地管理,逐步建立全省教学课件开发制作体系,积极探索课件开发制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课件评审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5.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站点设备更新换代准备工作,进一步扩大站点上网率,并加强对上网站点的监管。健全和完善站点设备维护体系,积极保证站点设备良好运转,做好站点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综合效用。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查缺补漏,加强管理,加大应用力度,做到终端站点日常管理、维护、教学组织和学用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6. 扩大影响力,保障长远发展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报道的工作力度,推广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成功典型,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各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维护、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建设、教学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健全工作指导机制,定期研究部署任务,探讨解决存在问题。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作用,健全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联系点制度。指导各级远程办充实、配强工作人员,强化队伍培训和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保障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可以长期接受到优质的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简报[DB/OL]. http:// www.gzxw.gov.cn/Yjgzzzj/Zlyj/Sycbjb/Index.shtml.

[2] 牟明福. 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经验分析[J]. 理论与当代,2007,(10).

[3] 高玉霞,高建瓴. 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信息,2009,(36).

[4] 2009年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内部资料)[Z]. 贵州省远程办,2009,(2).

[5] 2010年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内部资料)[Z]. 贵州省远程办. 2010,(1).

收稿日期: 2010-12-25

作者简介:旷晖,讲师,贵州省委党校信息管理处(550028)。 万伦宇,工程师,贵州省委党校贵州希望网技术及管理中心(550028)。

上一篇:高三教室励志名言佳句下一篇:香菜如何做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