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平安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2024-04-20

乡镇平安工程建设经验材料(共11篇)

乡镇平安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篇1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职责。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指导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站所社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人民。全乡粉刷永久性墙体标语120幅,制作平安宣传栏17余个,悬挂宣传横幅5幅,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构建“平安延寿,和谐延寿”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落实有依据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站所社、个体工商户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乡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实施综治风险抵押金制度,乡村干部分别向乡政府交纳800元、100元风险抵押金,抵押金的退还直接与该村的综治工作挂钩。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站所社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乡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乡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发展”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近年来投资1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巡逻车、彩电等设备。投入3.4万元用于平安创建宣传经费。同时,各村从办公经费中对巡逻队员进行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了巡逻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健全平安创建防控体系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乡治保主任、中心户长制度,全乡共配有17名治保主任、400余名中心户长,及时向乡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乡镇平安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篇2

1 加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资金投入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技术及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强化乡镇群众文化向下进一步延伸的能力;不断增加对各类文化设施的投入, 积极进行网络建设, 尽快开发出适合当地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网站;增加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的信息化程度, 提高群众文化宣传的信息化进程, 使群众文化的宣传与信息发布更加方便、快捷。另外, 还可采用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的方式, 使农村群众文化事业与社会其它产业挂钩, 有机结合, 互利互补, 形成既具有群众基础又具有品牌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 力抓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建设

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 我们应该意识到是一项长期的、艰巨性的任务, 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无疑是一种最为快捷也最为有效的文化服务工具。在利用网络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服务的同时, 我们不但要认识到网络的积极性, 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网络中存的消极因素, 提高对网络中各类文化的甄选能力, 使群众文化事业能够沿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在信息技术与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乡镇文化站或基层文化服务机构, 应该重点扶持特色群众文化网站的建设, 使农村群众文化服务网络化、数字化与先进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品牌, 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更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网络的利用可以使地方群众文化资源得到全面的共享, 也可以使地方文化机构能够快速的接收到上级文化部门的相关政策及指示, 上级文化部门也可快速的收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反馈信息, 从而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更加高效、更加透明。

3 积极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

建立起稳定的、符合群众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服务队伍。农村文化服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艺术修养, 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积极学会一些基本的信息操作技术, 以方便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乡镇文化机构应该着力培养与选拔一些高素质的文化服务人才, 通过定期培训或高薪引进等方式来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整体实力。在人才培训方面, 相关部门可以聘请一些在群众文化建议方面经验丰富的人士, 来指导和培训, 从而为农村群众文化培养“能文能武”的多面手。

4 创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乡镇领导和基层干部应该将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化建设与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放到战略的高度来抓。不断探索、积极寻找能够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新途径, 能够满足广大农村网民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信息需求的新途径。全面整合和利用各类优秀的文化资源, 转变原有的群众文化建设理念, 将信息技术作为群众文化资讯传播的有效平台。积极收集网络流行的群众文化活动方式, 了解先进的群众文化服务方法, 并进行合理的取舍, 然后运用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 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切实与城市, 甚至是世界群众文化接轨, 从而全面推动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5 完善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

建立顺畅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对乡镇文化站实行“条块结合”管理体制, 文化员的录用、调配和考核、奖励, 需要经过乡镇、劳动人事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研究, 充分发挥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县政府要完善对乡镇文化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 乡镇也要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监督。加强对文化工作的专业指导。要配齐配强文化专职干部, 建立文艺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优化队伍结构,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总之, 通过增加文化工作资金的投入, 力抓农村群众网络文化建设, 引进专业人才, 完善管理体制, 整合文化资源, 创新文化活动形势等一系列举措, 提高乡镇文化的服务能力, 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站的职能作用, 发展先进文化, 加速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的明天必会更加美好。

摘要:乡镇文化站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与指导者, 更是农村群众文化的管理者, 它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应充分发挥文化站的职能作用, 繁荣新农村文化生活, 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总结了改善乡镇文化建设的工作经验, 可供借鉴和探讨。

乡镇平安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篇3

以滨州学院为例,目前现校园占地1697.21亩,校舍总面积42.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19亿元。现有教职工1279人,其中教师933人。面向全国22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403人。人员数量大,建筑多,成员结构复杂,平安校园建设是校园建设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滨州学院;校园;平安建设

一、平安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濱州学院是在原滨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改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2003年,滨州供销技校、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大学、惠民师范、博兴师范先后并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8月,整体搬迁到新校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校园的建筑组成、人员构成、服务功能等方面。

(一)建筑组成多样化增加安全管理隐患。高校校园的建筑必须满足大学教育所承担的各项功能,其组成除了必要的教学设施,滨州学院自搬迁新校区以来,已逐渐形成,教学区,宿舍区,学生服务区,食堂区、试验区等特定服务的建筑群。人流量大,建筑相对密集。近些年,学校开辟和建设新校区,不少校园在建设之中,学生穿梭于建筑工地。诸如此类现象,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

(二)人员构成日趋多样使安全隐患复杂化。滨州学院教师占现有在校教职工比例为73%,剩余均为管理服务型教职工。诸如各类服务机构的员工、校园的建设者以及其他身份难以确认的流动人口等,使得校园的人员构成日趋复杂。增加了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并使隐患排查难度增加。

(三)多元服务功能促使校园社会化。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机构和场所,同时各种服务行业为了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方便他们的生活,也逐渐渗透到校园之中。正是由于校园建筑多样化、人员组成复杂和多元服务功能的增强,给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二、平安校园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校园内部人防建设。人防是最基本、最传统的预防损失和犯罪的方法。高校聘请保安人员担当校门卫、校园巡逻和重点要害部门的守护等任务。滨州学院设有南、北门门禁。对进出入车辆严格管理。随时了解学生动向。学生宿舍内设有专职管理人员。全天候为同学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排忧解难。

(二)校园内部物防建设 。物防主要指在要害部门,如实验室、财务室、档案室等,及易发生案件的部门安装防盗门窗等各种防盗设施。以宿舍区为例,滨州学院在宿舍区域安装防盗门窗,监控器。在宿舍进出门区域安装监控器。对门户的状态包括门的打开关闭、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都被记录在电脑之中。

(三)校园内部技防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防范在安全防范体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滨州学院目前一个校区、两个出入口。各个入口对进出的机动车采用视频监控、紧急报警、有无线对讲等设备进行综合防范。对出入的人员采用视频监控、紧急报警、有无线对讲等进行综合防范。并配合身份登记。确保明确进出如校园人员身份。

(四)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防范。当代大学校园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居住人员多,校园周边出现了大量的饭店、歌厅、舞厅、网吧等餐饮、娱乐场所。滨州学院南门场所复杂,包括村落、大型娱乐场所、KTV、住宅区、餐饮、宾馆、网吧等。一方面加大学校管理力度,使学生出校门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无论从消防、治保还是卫生许可各方面,都另人担忧。

我国目前对校园周边开设娱乐场所是进行严格限制的,目前,滨州学院已做到加强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联系,开展了校地、校区、校警共建工作,建立工作;联议、纠纷联调、治安联防、犯罪联打、周边联治、服务联动的“六联”工作机制。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文明校园打下基础。

三、平安校园建设创新展望

(一)建设智能化校园。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构建智能化校园应该成为校园安全防卫今后拓展和扩充的一个目标和方向。智能化校园应将校园的安全防范、物业管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办公与教学的智能化系统集成,为校园内的人群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

(二)加强高校保卫部门对人员流动性大的其他部门进行

人员监管。目前,很多高校的后勤、医院已经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如滨州学院医院等服务部门社会化是将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之中,必然使高校服务面向全社会,使整个校园人员结构复杂化。校园管理体制也正在向社会化管理、动态管理和开放管理转变。与外界联系的增多使治安环境趋于复杂。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将对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贯穿到在校生教育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保密教育和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性事故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海文,栾威.模型模拟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乡镇平安建设材料 篇4

一、抓实三项制度,拧紧责任链条。一是落实平安目标责任制。通过调整充实,精中选优,成立信访领导小组,对全镇平安建设工作负总责,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对管区、村分别制订了“百分制”考核办法。坚持每月一调度、每季一小结、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对考核结果严格奖惩。二是落实领导班子包案制度。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归口调处”的原则,实行班子成员包案负责制,坚守“四定三包”原则,即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案件调查、包问题排解、包案件处结。三是落实领导公开接访约访制度。确定每月3日、18日为公开接访日,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形成长效机制。对疑难信访问题实行预约接访,对接访事项坚决做到“访必查、查必清、清必办、办必果”。

二、严把四道关口,实现源头防范。一是把好定期排查关。成立村情交流站,每村配备2名平安信息员,建立信息排查报告制度,严把排查关。各管区、村随时报告平安信息排查中发现的苗头,综治办每周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011年,村级信息员摸排出各类隐患56件,全部处结在萌芽状态。二是把好敏感时期控制关。在重要活动开展前、重大节日来临前、重要会议召开前,对带有苗头性的人群密切注意,提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进行及时跟踪,了解其思想动态和活动范围,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把好处结关。工作中要坚持做到案件处结不过周,对来信来访案件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对处结案件抓好定期回访,掌握动态,真正做到处理一件成功一件,保证处结不反弹。四是把好敏感人群谈心交流关。针对敏感人群,实行包帮责任

1制,有重点、有针对的谈心交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发家致富,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构建三个网络,牢筑平安体系。一是构建法制宣传网络。与村干部签订综治维稳责任状,全面实行“三个纳入”,落实“一票否决”,组建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法制宣传队,负责收集、汇总、报送治安信息,结合各阶段综治维稳工作重点,开展法制、综治宣传教育。同时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宣传农村实用法制,分发法制知识材料,调动中小学生“通讯员”积极性,使法制教育走进家庭。二是构建安全生产排查调处网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排查机制,定期开展排查活动,对不符合规定的安全隐患实行限期整改,将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构建治安防范网络。成立村级治安联防队,坚持晚间巡逻,协助治安管理。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在交通要道安装电子眼,定期检修监管设备,不断提高治安防范的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乡镇平安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县××镇党委、政府

××镇位于××市东南30公里处,镇域面积80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6.2万人,6.03万亩耕地。地处中原油田建设腹地,是中原油田油气主产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平安河南建设纲要》及市、县平安建设会议精神,强力推进平安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治安大局平安稳定,为全镇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镇”,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一、创新思路,强化领导,营造氛围

一是创新思路,形成合力。我们按照“创新、务实、为民”的平安建设工作指导思想,立足实际,健全制度,实行“联调、联防、联勤、联创”的工作机制,综治、公安、司法、武装、信访等部门联署办公,一改过去政法工作“单兵作战”的单一模式,集聚各个部门的力量,不仅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而且方便了群众,提升了综治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任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常

务副组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职任副组长具体抓,纪委、信访、司法、武装、公安、检察、法庭等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平安建设的日常工作。全镇62个行政村明确1名信息员,并建立了月例会制度,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队伍。三是注重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广泛深入宣传《河南省平安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各行政村刷写固定标语126条,印发宣传彩页2万份。在2012年3月平安建设宣传月期间,××镇综治工作中心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街头设立宣传咨询台宣传平安建设工作,为群众宣传平安建设工作,共发放平安建设挂图600份,宣传彩页1万余份,图书400本,并积极宣传《平安河南建设纲2010-2015》,教育群众如何识别邪教、怎样防范邪教,为群众解答安全防范问题、如何防盗抢、遇到“两抢一盗”的应急措施等,并公布了市、县、镇的防盗抢、反邪教等紧急求助电话,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宣传活动,增加群众的防盗抢知识,提高了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防范邪教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熟知率,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工作氛围浓。

二、加大投入,巩固阵地,规范制度

一是加强综治工作中心阵地建设。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划拔专项资金用于综合中心建设,投资12万元新修综治中心门前200米水泥路,改善了交通条件;投资8万元对综治办公室室内进行粉刷、做好防水并对大院进行硬化,投资1万元更换了门窗。目前,镇综治中心拥有办公用房8间,配齐了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各行政村投资近30万元,设立了综治办公室,配齐了办公设施和用品;镇财政出资5万元为各村统一配置了高标准综治版面、打更巡逻器、红袖章。二是加强防控网络建设。按照“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投资45万元在全镇62个行政村交通要道和重要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82个,在派出所建立了监控平台,安装了视频监控墙,配备6名监控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使监控设施正常运转并有效发挥作用。每月将监控维修一次,2012年以来共花费维修费用5万元。50个行政村完成了警铃入户,12个行政村安装了警喇叭。根据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镇对全镇39名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了监控平台,24小时对这些人员实行监控,保证其在规定地域范围内正常生活,杜绝脱管、漏管现象,有效消除了重新犯罪的不利因素。三是加强治安巡逻队建设。由县政法委安排,从县保安公司聘请10名保安队员组建镇巡防队,各行政村也都成立了打更队。按照“五统一”的标准,镇财政拨出1万元专项资金对镇巡防队配置了巡逻器具和服装,维修和改装了巡防车辆,并保障每月不低于2000元的巡防燃油费。在镇综治办统一指挥下,对全镇的重点部位和复杂地段昼夜巡逻,协助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制止打架斗殴事件8起,有效控制了发案。加大和公安机关的协

作配合,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了巡防队员素质。四是加强企地服务中心建设。××镇是全市工业大镇,目前,园区现有企业48家,超亿元项目9家,玻璃电光源、太阳能热水器、新能源和电动车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年加工生产电光源玻管7万吨,太阳能热水器15万台,电动车10万辆,节能灯2000万只,节日灯设备1500余套,年可加工生产节日灯300亿粒。为给企业创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在园区内高标准建设了企地服务中心和园区警务室一院办公,现已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共有工作人员5名,下设3个科室。企地服务调解办公室负责接待企业、地方来访事务调解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普法帮教办公室负责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及企业务工人员中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建设,投资14万元和企业协调房屋6间,围墙220米,硬化院内地面1320平方米,粉刷墙面800平方米;投资3万元配齐了中心设施,配备了办公桌、椅5套;中心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来人来访65起,解决57起,立案8起,其中民事案件3起,刑事案件5起。企地服务中心在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33万元在园区企业安装视频监控20个,实现了园区企业监控全覆盖。警务室开通了企业服务110热线,24小时值班巡逻,加大对干扰企业生产的不法行为打击力度,为园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选准载体,落实措施,优化环境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出台综治矛盾纠纷排查预防调处制度、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受理调处纠纷登记制度、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综治中心各项岗位职责等,使管理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加强对非正常上访对象、劳教刑满归正人员、矫正对象、青少年犯罪等“五类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发证管理服务工作,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持了无邪教创建“三零”目标。二是实行“三调联动”,深化平安建设。镇村成立“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三大调解”的衔接,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深化平安创建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创建平安油区。××镇地处中原油田开发建设腹地,现有油、气、水井3500余眼,驻有油田二级单位1个,三级单位3个。为切实加强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油田生产营造良好环境,确立了创建平安油区活动目标,镇、村都建立健全了油区环境治理领导组织,制定了周密的综合整治方案,定期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四窃”行为,惩治涉油违法犯罪。今年以来,派出所共破获涉油案件4起,打击盗窃犯罪分子31人。为油田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了油区正常的生产秩序。四是强化矛盾排查,化解社会纠纷。坚持每半月对辖区不稳定因素进行一次排查,以行政村为重点,联合派出所、司法、信访等有关部门工作

人员进村入户,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通过疏导、化解工作,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没有来自××的干扰,使一些事态平息在萌芽阶段。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36起,已解决34起,2起正在调解中。同时,配合协助上级综治部门,深入开展“千名干警、千名干部、千家单位”平安共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重点部位整治活动。五是加强邪教排查工作。在各行政村建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墙,签发家庭拒绝邪教承诺卡12000张,提高了群众认识和防范邪教的能力,净化了××镇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环境。六是注重流动人口管理。我镇企业多,商贸业繁荣,外来人员较多,管理难度大,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健全组织,摸清底数,落实措施,多方配合、严格管理”的要求,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重点加强了工地和出租房屋、集贸市场、用工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具体责任,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发证管理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规范有序。七是加强对全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帮扶管理。全镇充分发动妇联、团委、中心校等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各行政村开展志愿帮扶活动,搭建关爱平台,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体,为帮助解决他们的农业生产问题,各村采取“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的“五统一”方式,为他们解决生

产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行警企联防。强化对油田和园区平安建设的领导;指导企业健全完善相应组织,搞好自防自建;充分发挥各行政村护井队和服务企业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破坏油田和园区生产生活行为的打击力度。

平安建设活动经验材料 篇6

“两个坚持”促和谐,创新举措保平安 ——×××区深入开展近年来,××区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强劲态势,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特别是恶性案件大幅下降,刑事破案率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各个敏感时期均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把提升公众安全感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近年来,××区先后开展了打击传销、“两抢一盗”、赌博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同时,大力推进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等建设,印制了××万份《致××区居民一封信》发放,把预防、打击传销以及预防“两抢一盗”等内容放在信里面,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区平安,并着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织牢治安防控的“三张网络”,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一是“专职治安巡逻防控网”。20xx年我们再次招聘了××名协警,加上原来协警员,使我区协警和警力的比例达到1:××。招聘的协警专门用于组建机动队,在公安民警带领下,负责在重点时段以××区主干道、商业广场、金融网点、道路交叉区域、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案件多发路段以及治安复杂部位全天候开展治安防控巡逻。二是“社区义务巡逻防控网”。区辖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都分别组建了各种有特色的义务巡逻队,每天佩戴红袖章在街巷开展义务巡逻。××办的义务巡逻队以电动车代替自行车开展巡逻,××办成立了由××人组建的××花园义务巡防队等等,一些社区也以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分子、老党员老干部等为义务巡防活动的中坚力量,指引和领导群众自发、自觉、自愿参与义务巡防工作。三是“街巷防控网”。以“十户联防”为载体,以各街巷为单位,每相邻十户为一组,以各个居民小区、街巷相邻的十户群众为一个联防小组治安单位,由十户人进行联防联保,自我保护。并大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把基层治安防控延伸到各个小街小巷。同时,明确要求由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包干单位门前路的治安巡逻,做到单位包路、路有定人、人有定责,不符合要求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目前,全区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个。

二、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等新举措。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所有的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海城区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一是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村(社区)成立综治信访维稳站,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突出治安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突发性事件联处”的工作机制,同时,把基层派出所领导安排在街道挂任副书记,派出所干警挂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公安的捆绑工作责任制,在基层一线集中开展社会管理服务、集中解决稳定和治安问题。通过把社会管理不断向基层沿延的方式,结合我区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领导干部下访和接访活动和“五个一”包案机制,20xx年我区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件,化解成功××起。如化解了历时××年的××涉诉信访执行积案,妥善处置了××学校学生意外死亡家属阻挠学校正常上课的突发事件、多起医患纠纷事件、多种多样的讨薪事件等等,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二是开展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开展了社区网络化管理工作,把社区划分若干网格,以每300户为一网格,设立网格员对网格进行管理,网格管理包括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登记、社会服务、矛盾调解、治安稳定、违建巡查等内容,构建起“‘网’住社区大小事,解决问题不出‘格’”的科学管理新体系。更好地发挥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个服务管理站,组建了一支××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实名采集、登记、录入“全覆盖”信息化管理。建立流动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前移,在收集信息同时为群众服务。20xx年我区以登记流动人员信息资料为切入点,成功捣毁一个打着三大公司招牌变相集资的网络型传销组织。四是创建模范小区建设。打造了××花园等一批治安环境良好、居民群众满意的模范小区,组织警力通过对小区进行清查登记、设立警务室、设立楼栋长入户管理等措施,使小区实现无重大群体性治安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涉外案(事)件、无重大恶性案件、无流窜人员作案案件、无吸(贩)毒人员、无传销人员、无外来在逃人员潜伏。辛勤的汗水换来诸多荣誉。××区连续××年获得“平安县(区)”称号。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获得××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乡镇平安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篇7

中山市创新开展平安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中山市按照“一个理念、两个突破、三个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紧紧围绕平安中山新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率先探索从浅层“出了问题再打击”的“控乱”式治理向深层的“创无”式治理转变,全力推动“全民治安”系列工程,积极推进“平安细胞”建设,构建起“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公安主力、全民参与”的平安建设新格局,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争创全国治安工作最好城市,成效十分显著。近年来,全市刑事案件大幅下降,2014年实际发案与2011年相比实现“3年刑事案件下降近五成”的目标,2015年全年刑事发案再降12.6%,且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案件。在2014年11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以及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中山市“全民治安”工作受到中央领导点名表扬。中山市已连续5次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全省唯一地市3次捧得“长安杯”,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中山市平安建设主要创新举措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全民“治闹”,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针对“医闹”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问题,2012年以来,中山市组织全市开展“医闹,闹了谁?”大讨论,帮助市民认识“医闹”危害,同时三措并举开展“无医闹”城市创建工作:一是医疗机构提高医德、医风、医技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二是依托市镇综治部门成立“医调委”,健全依法调处第三方平台,畅通医疗纠纷依法调处渠道;三是公安机关变“闹后被动处置”为“主动防闹未然”,及时出警、提前介入、果断处置,坚决不允许医疗纠纷转变为“医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夯实人防、物防、技防基础,全市医院的安防标准100%达标,发生在医院的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2012年4月至今,全市再未发生“医闹”事件,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

二是全民禁毒,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针对毒品危害问题,2013年,中山市转变围绕指标破毒案、抓毒贩的工作思路,全力开展吸毒人员“大收戒”,通过萎缩毒品消费市场、釜底抽薪,强力推进“全民禁毒”工作,全年共查处吸毒人员8331人次,查处率全省第一;探索建立“公卫合作”医院,解决收治风险和经费保障问题,全年共收治重患吸毒人员395人次,有效解决了患病吸毒人员流落社会、危害治安的管理难题。2014年以来,继续深化“全民禁毒”工作,组织开展了“两个百万系列”等宣教活动,着力构建了“六个全”禁毒工作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六大难题”,成功探索“社工+义工+公安”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和警种联动、上下协同的“1+2+3+N”侦破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安与专业社工紧密合作,社会共同帮扶等有力举措实现戒毒康复全程帮扶,其成功经验通过现场会等在全省推广。在2014年破获省级目标案件排名全省第一的基础上,2015年再破获省部级目标案件46起,同比增长60%;近三年没有发生被上级查处或被媒体曝光的涉毒问题,走出了一条场所基本“无毒化”的科学管理新路,禁毒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全民除“三害”,创建场所无“三害”城市。针对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毒赌黄”顽疾,中山市在2014年初提出“创建场所无三害城市”目标,推行场所管理“十项举措”,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常态管控机制。全市1000多家场所签订自律协议,六类场所硬件设施100%符合治安管理要求。邀请市民、媒体参与明察暗访,检查地点当面“抓阄”选定,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严厉查处偏僻农庄、出租屋等社会面上的“三害”问题,防止转移现象。2014年,全市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涉“毒赌黄”案件环比逐季平均下降三成以上,偶发性“三害”案件均得到及时处理,未出现被上级督办查处、被媒体曝光等重大“三害”问题,场所“无三害”城市创建基本实现。

四是全民清“三非”,基本建成无“三非”城市。2014年,向社会公布了《举报“三非”外国人奖励暂行办法》,实施举报“三非”重奖制度,将单个举报“三非”的奖励提高至3000元,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下放外国人管理执法权限,严格落实基层责任。2014年全市共查处“三非”外国人1057人,同比增长2.3倍,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遣送“三非”外国人885人,位居全省第一,向群众发放奖励金143.1万元,“三非”外国人存量大幅减少。2015年,在宣传发动、交通运输管控、涉外出租屋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进一步巩固全民清“三非”工作成效,全年查处“三非”外国人数量同比下降近7成。

五是全民“治火”,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模式。针对“三合一”火灾隐患屡禁不止的难题,2009年9月起,中山市大力推进“全民治火”行动,积极创新消防安全监管手段,在全国率先实施火灾隐患举报重奖制度,发动全社会力量监管消防安全,把一个消防局变成千万个消防局、把几百名消防监督员变成几万名“消防监督员”,以罚款额50%重奖举报人,深入发动全民举报火灾隐患。2009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有奖举报投诉3171宗,发放奖金48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模六路”的“全民消防中山模式”,社会化消防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9月至今,全市未发生“三合一”场所亡人火灾事故,并创下全市3年火灾事故“零死亡”佳绩,2015年火灾数同比再降26.4%。

六是全民“治路”,打造文明交通城市。中山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交通管理压力较大。2015年以来,中山市积极创新交通管理模式,建设开通了“全民交通、警民互动”微信平台,实施“民意主导警务”,发动全民参与交通管理。平台设置了“警民互动”、“交警发布”、“便民服务”三大功能板块十二个子栏目,动员和鼓励广大市民对交通管理政策贯彻执行、交通事故预防、交通设施维护完善和交通秩序规范管理等建言献策,实现了“减少交通事故、交通秩序畅通、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平台运行以来,举办线下现场互动3次,市民积极参与,线上线下警民互动频繁,粉丝量超过1.2万人,市民反映交通出行问题7080条,交警部门快速高效办理,办结率达到98.6%,该平台被确定为中山市社会创新与社会治理研究的十大核心品牌之一。2015年,全市共发生交通事故1707起,同比下降了4.6%。

启示与建议

中山市以群众需求满足和问题源头化解为导向,全民共建共享平安争创全国治安工作最好城市的实践,为广东平安建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借鉴中山经验推进全省平安建设:

(一)组织开展全省性“全民治安”系列行动。平安是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需求之一。中山实践证明,全社会积极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式,也是平安建设的活力源泉,只有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将群众的平安需求上升到政府决策,才能解决政府部门单打独斗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在全省层面,在全社会培育平安文化,从群众最关心的“毒赌黄”、“医闹”等现实问题和切身利益入手,策划一批平安建设全民参与系列行动,制定规划,精心设计相关项目,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和进度,参与办法和激励机制等,通过媒体网络讨论、设置论坛对话、上门解释交流等多种形式,唤醒民众“平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主体意识,畅通全民通过社会组织、基层单位和具体项目的参与渠道,组织发动群众一起实施推进,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所有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和推进广东平安社会建设。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全民参与”思维,设计系列行动,创新行动方式,形成全省平安建设的新高潮。

(二)积极推动治安管理机制与模式的改革创新。积极破除落后观念、陈旧理念和过时方法,借鉴中山经验,确立合作互通、共治共享理念。大胆改革,统筹整合各种资源,构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平安建设新格局。创新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公益岗位、强化公益性服务、实行举报奖励等办法,推动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平安建设。按照互联网时代对平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推进社会治安事务网格化管理,有效运用信息、数字技术,加快平安建设信息沟通、设施互联,构筑各区域、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无缝监管体系,准确识别、预警、预防和减少社会治安案件事件发生。建立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使平安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乡镇作风建设经验材料 篇8

乡镇干部身处基层,贴近百姓,队伍庞大。是党和政府的面子,是服务群众的主力。加强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事关民富国强的大局,事关干群关系的大局,事关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合格的人民公仆的大局。在谋求和谐发展的进程中,XX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全局的首要工作,用制度管干部,以机制聚人心,有效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激情干事的良好氛围,促进了XX乡党委、政府在换届工作中工作作风不虚反实。

一、抓住根本,完善制度约束人

良好的干部作风,制度保障既是其前提条件,也是其根本因素。我们结合乡情及工作实际,相继制定和完善了中心工作督察制度、乡村干部考评制度、机关管理制度、工作绩效保证金制度、干部轮流讲学制度、工作考勤制度等一系列涉及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纪律约束制度,保证了干部作风有章可循、有矩可依。

二、提高素质,干部讲学勤学习

贯彻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落实干部轮流讲学制度。由乡主要领导带头进行讲学,题目自拟、题材积极健康与工作相关、限时15分钟以内、脱稿演讲,此项干部轮流讲学从去年5月份开始至此已有24人次进行了轮流演讲,干部轮流讲学促使干部积极踊跃地在讲学中学习、在讲学中锻炼、在讲学中提高素质修养。

三、加强管理,三卡两制促落实

活用三送“三卡两制”制度到日常工作中来,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纠纷、困难认真登记到民情反映卡,将所反映的问题、纠纷、困难按分村分组分责任片区的原则划分到乡、村干部个人,每个人对自己片区负责,限期对该问题进行排查,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乡政府;每解决一个问题、纠纷、困难就将填写好的问题解决卡进行统一整理归档。

四、制度落实,奖罚分明赢人心

乡镇安监所建设经验材料(最新) 篇9

发挥传导效应

筑牢基层堡垒

-------涞水县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纪实

乡镇安全监管是全县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全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监管本辖区企业、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主要力量。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乡镇安全监管工作,2008年在各乡镇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并明确了乡镇安监机构、职责、人员编制等问题,为各乡镇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奠定了基础。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存在有机构无人员,有分工无职责,有部署无落实的现象,如果把乡镇安全监管人员比作“神经末梢”,那整个末梢系统就处于僵化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出“神经末梢”敏感的传导效应。为落实全省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会议的有关要求,全面践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县、乡、村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责成县安委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认真领会省、市精神,学习兄弟县经验,扎实开展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县16个乡镇(社区)全部设立了安监所,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达到33人,全县基层安监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安全基础防线得到有效巩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调研为先导,因势利导,探寻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新思路。调查研究,是弄清实际情况、摸清工作底数的基本手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实施了“走出去、沉下身、传上来”的三步调研法。走出去,就是到兄弟县学习。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发挥乡镇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中作用。为顺利开展乡镇安 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先后5次到正定、徐水学习。在正定、徐水学习期间,我们深入乡镇、企业,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既学习了兄弟县好的经验和做法,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沉下身,就是到乡镇摸底。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健全乡镇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为此,我们深入16个乡镇(社区),逐乡镇(社区)摸排安监所人员配备情况,了解乡镇监管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听取乡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及监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既掌握了全县乡镇安监所的实际情况,又丰富了我们的思路。传上来,就是要如实汇报。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关键看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为给县委、县政府研究部署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工作提供基础支持,我们把调研活动形成专题报告,原汁原味的汇报了正定、徐水等地在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上好的做法,实实在在的报告了各乡镇普遍存在的人员编制不足、业务开展困难、经费保障不足等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还提出了健全乡镇安全监管机构、明确乡镇业务监管责任、捋顺县乡安全监管衔接机制、落实乡镇安全管理经费保障等工作建议。县委、县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相继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县长办公会,就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并一致通过决议,为各乡镇(社区)分别配备1名安全监管信息员,并由县财政予以保障,这为推动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

二、以招聘为契机,因材施教,力求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新突破。乡镇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是安全监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而乡镇安监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并严把乡镇安 全信息员“筛选关”。严格申报条件。为打造乡镇安全监管专业化队伍,在选拔乡镇安全监管信息员时,我们注重选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对口的人员,尤其是有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人员,保证了招录人员能以最快时间进入角色。严肃审核资格。县安监局、县监察局、县人社局随机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乡镇安全监管信息员招录资格审核组,共同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实施审核审查,保证了招录人员报名审核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认真考核选拔。为杜绝招录工作中出现“权利关、人情关、金钱关”,我们认真组织了笔试、面试工作。笔试过程中,县安监局委托有关专家确定了6套试题的题库,县监察局、县安监局派驻专人监视考场纪律,并全程录像。面试过程中,县纪委、县人社局、县安监局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面试小组,对拟招录人员进行认真面试,县监察局派专人对整个面试过程实施了监督。通过层层筛选,最终从147名报名人员中招录了17名乡镇安全监管信息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招录了信息员,但如何保证信息员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我们注重从“传、帮、带”3个方面入手。传,就是让局里的股(队)长授课。股(队)长都是安监局的业务尖子,水平都比较高,为此,我们要求股(队)长结合各自监管工作和业务,制定PPT课件,采取集体学习、统一授课的形式,对乡镇安全监管信息员集中培训。帮,就是让局里的业务骨干指导。乡镇怎么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如何保证监督检查的严谨性,规范日常监督检查的程序性非常关键。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实施了“结对子、面对面”的指导方式,由分管局长与乡镇结对子,由业务股室与乡镇安全监管信息员结对子,反反复复的讲,手把手的教。带,就是将信息员划分到业务股室锻炼。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为使乡镇安全监管信息员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工作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我们把信息员分配到各业务股室,随队学习日常业务知识,由监察大队带领各乡镇信息员,深入企业,讲解企业现场隐患排查的重点,以及对排查出的隐患如何进行整改提出意见,以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经过为期3周的集中培训学习,既夯实了信息员的理论基础,又丰富了他们的工作经验,被派驻到乡镇后,得到乡镇的一致好评。

乡镇建设学习型社会经验材料 篇10

乡镇建设学习型社会经验材料

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动。这是继“

十大工程”之后,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素质是关键,而学习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和保证,当今时代是知识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时代,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快改革开放,[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促进现代建设步伐,应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动,既是响应党的十六大的号召,更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怕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才能保证我们的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经济、文化及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最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和符合时代特征。我们将坚决拥护和认真的贯彻执行。近年来,**镇在抓学习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狠抓业务知识学习

镇党委、[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政府为全体机关公务员购买了公务员必备手册和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教程等工具书,要求公务员加强自学。年初还制定学习计划。从今年四月起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每周星期五下午即到**宏达中学参加电脑知识培训通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大部份机关工作人员掌握了电脑的基础操作。今年8月初,政府还为每个办公室配置了电脑,此外,镇政府还为全镇15个村配置了电脑,部份村干部都能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市场信息的产业结构调整信息,这既提高了村干部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致富技能,又能更好地起好带头致富作用。

狠抓政治理论学习

多年来,我镇一直将每周一上午确定为“机关例会学习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精神,安排一周的工作,每个月用两个晚上集中开展机关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并作为一项制度要求长期坚持;并要求各工人人员作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以此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通过几个月的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增强镇村干部对常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提高了他对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转变了作风,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同是建产中心能学习制度。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镇充分利用镇农广校的优势,大力培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已先后培养了近千名农村科技人才和致富能手,既增强了农民的致富技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有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2002年8月又成立了镇老年学校,完善了全镇的终身教育体系,同时鼓励机关自学成材,现已有17人取得了专科以上文凭。

广泛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

近年来,我起伏大和开展“干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多次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发放学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传先进的科技、文化、法律知识,进一步开阔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视野,增强了他对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加强了“万村书库”建设,为农村群众学习、交流提代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

根据市委、政府的安排,结合本镇实际,我们制定了建设学习型镇村工作方案:

首先切实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我镇建设学习型镇村的工作正常而有序地开展,成立了建设学习型镇村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党务副书记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建设学习型镇村的指导、协调、督促等工作。

其次明确目标任务

我镇建设学习型镇村总的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每名干部都能做到:每天都不得是学习日。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提高他对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在新形势下的竞争能力。

再次提出学习内容

1、学习政治理论。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树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十四个必读篇目及时事政策加强月爱国主义、思想首先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

2、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化知识。普及科技知识的学习,加强WTO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确定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技能。

3、学习法律知识。结合“四五”普法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有关普及性法律法规知识。

4、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根据不同岗位专业知识的需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实施创建步骤

宣传发动

(1)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如镇、村干部会、党支部会议等。

(2)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并展示相关的学习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的紧迫感。

(3)发动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就如何建设学习型镇村发表看法和展开讨论。

具体实施

(1)、加大对学习的投入,加快实现办公现代化,建设必要的学习教育设施,不断提高教育设施和设备的档次。为全镇机关工作人员创设必要的学习条件。

(2)、积极支持鼓励和有效组织镇村干部参加各类有助于提高思想素质,有利于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的学习培训。

(3)、不断健全各种学习制度,制定对学习效果的考核细则,将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列入考核。

(4)、加强对学习的考核,制定对学习效果的考核细则,将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敖考核。

(5)、要求镇村干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6)、组织关于“如何创建学习型镇村”的座谈。

(7)、举办“三个一”读书活动。即:“学习一篇好文章、写一篇读书心得、推荐一篇对经济发展有指导作用的文章”,并进行交流。评出好的读书心得,给予一定的奖励。

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回忆提高人的素质,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今后我们将继续高兴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使全镇学习蔚然成风,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型镇村。

谢谢大家!

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11

工业园区是4月由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市级开发区。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产业集聚,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举措,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超前谋划,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夯实园区基础设施,提供一流招商服务,形成了建园区、兴园区、服务园区的良好氛围,工业园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

显增强。

一、工业园区的现状

工业园区是宁河县被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市级开发区之一,该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现扩域控制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地处宁河县西部,紧靠205国道,道路通行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镇党委、政府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中,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和管理队伍,统筹推进,量化进度,落实责任,园区的承接载体功能已初步呈现。园区管委会与盛达兴开发投资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由镇政府主管工业的副镇长兼职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抽调镇工经委、土地站、招商办、水利站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服务等项工作。目前,园区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元。已铺设上、下水管道8246米,道路建设已完工5条,长4660米。在建道路2条,分别长米,形成了“五横七纵”的基本道路框架网络。园区绿化道路87008平米,安装路灯230盏,地埋高压线4800米,设置变电柜6台,配套桥梁及护坡工程正在建设中。园区内基本上形成了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轻工制造功能专业的三个产业布局区,现入驻企业18家,已投产的13家,在建5家;在谈项目2个。

二、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

1.高起点做好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指针,制订标准规范功能齐备的园区规划,对于节约投资、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园区按照县委、县政府“抓住两个机遇、搞好三个面向、培育五大产业,建设四个新区”的思路和目标,专门制定了《工业园区扩域开发实施方案》、《征地工作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出工业园区的近期建设和远景建设目标,努力搭建招商引资的载体平台。

一是合理确定用地规划。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主要为工业用地,并配套相关贸易物流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并做到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便利企业。

二是科学制定行业规划。针对镇的产业结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重点规划出机械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及轻工制造企业三个专业功能区。在产业布局上本着西重东轻的原则,确定机械加工区2.5平方公里,农产品加工区2平方公里,轻工区2.5平方公里,行政商住区1平方公里,物流加工区0.4平方公里。其中农产品加工区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三个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之一,并制定了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控制性规划。

三是务实制定引资规划。园区建设,核心在于项目和产业,没有项目和产业,园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镇按照“以招商促建设,以项目促发展”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项目落地,实现项目带动,产业拉动。不断更新招商方式,实行网络招商、委托招商,聚焦、河北、北京等重点招商区域,开展了上门招商,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招商向企业延伸,由镇级主导向村级延伸,由专门人员主导向全民延伸。同时,按照“意向项目抓签(来源:好范文 http:///)约,签约项目抓协议,协议项目抓实施,实施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引进的投资项目。达到投产、建设、协议、引资四突破,提高基地投入产出率,逐渐形成了基地产业群,实现振兴本镇工业经济的总目标。

2.高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园区按照“优化一期,建设二期,筹划三期”的总体建设思路,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打造亮点,筑巢引凤,实现全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基建工程坚持高质量。遵照园区规划和开发方案实施通水、能电、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工业园区共铺设完成上、下水管道8246米。园区主干道路的高压线路均已实施高压线地埋,为满足入区企业用电需求,设置高压变电柜6台。硬化道路5条,分别长3100米,宽20米的大贾路;长1560米,宽14米的白庙路;宽5米的3条主干道总长5000米。在建道路2条,分别是长为米的一纬路和二纬路,总共投资4000万元。桥梁和护坡正在建设当中。

二是绿化、亮化工程坚持生态园林化。为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品位,投资40万元的路标展牌和园区景观牌以及路灯安装、绿化工程也已完工,共安装路灯230盏,新绿化园区道路87008平

米,其中白庙路25008平米、大贾路6平米。努力营造园区的和谐氛围和相容共生的自然环境。

三是配套工程坚持全覆盖。配套工程建设做为园区建设的重点,为主体设施添羽加翼,拓展园区的载体功能。下半年,完成主干道二纬路、四纬路的建设工程、预计投资3000—4000万元用于道路、配套桥梁及护坡工程,并完善雨污处理工程,使园区达到“五通

一平”。

3.高质量抓好服务管理。

一是灵活有效化解土地难题。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这个先决条件,该镇党委、政府积极与涉及到征地的村协调沟通,征求群众意见,做好思想引导,有效破解土地制约。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把握好三点:首先把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地,为招商做准备;其次把征地范围内的土地提前流转,方便园区建设时征地审批;再次是提前征求所涉及到的相关村意见,取得村委会及群众的支持。目前,纳入工业园区规划的3个村土地正在协调之中。

二是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镇党委、政府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首先是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其次是利用市对区县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植奖金;再次是与施工单位协商采取垫资方式先建设,后补偿缓解资金缺口;另外从土地出让金中列支部分资金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全方位服务。镇党委、政府把诚信贯彻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强化招商引资过程的服务,以高质量的服务感动投资者,以高效率的工作留住项目。首先是切实优化园区发展的软环境,树立政府诚信形象,坚决兑现明确给投资者的各种优惠政策;其次是不等不靠,积极为在园区的投资者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再次是对入园区项目从项目洽谈开始到项目竣工投产的所有手续全程代办,努力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一切手续由我办理”。

4.高效率招商引资。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业园区的知名度。镇党委、政府投资5万元用于园区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公共媒体和专业宣传平台,有效扩大园区的影响力。多次通过县电视台和县政府政务网加大园区建设对外的宣传力度。同时,园区制作了长4米、宽12米的宣传展牌1块;长3米、宽12米的宣传牌4块,并在明显位置展挂,印制宣传单0张。利用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洽谈会的形式,大力宣传工业园区在建设和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入园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宣传“引企入园”招商、引资、建设情况的阶段性成果。宣传工业园区建设及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这些宣传措施,扩大园区影响,实现园企对接。

二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快招商步伐。园区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类招商活动推介园区、宣传投资优惠政策,园区适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具体做法是:在坚持镇政府为招商主体的同时,引导企业走向招商一线,实施以商招商,在坚持全员招商的同时,逐步形成人、财、物相对集中的专业化招商,同时突出大项目、高科技项目、高税收项目的引进。目前,江苏雨润集团拟投入21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和上海中技桩业有限公司拟投入7亿元建筑用的管桩项目正在洽谈中。

三、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工业园区经过3年的跨越式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初具规模。镇党委、政府在工业园区发展和建设的实践中,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和很好的借鉴:

1.理清思路,解放思想,是搞好园区建设的前提。全镇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本地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区位优势出发,把工业园区建设做为调整产业结构,培植发展后劲,增强经济实力,富裕百姓的一项战略举措抓好、抓实,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坚定信心、集中人财物的优势,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科学布局,确定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做好与周边区域经济对接和融合,体现和集聚发展后劲,把工业园区真正建设成“投资的热土”。因此,只要思路超前、思想解放,工作才能主动有序推进,这也是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成功发展的原因之一。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搞好园区建设的基础。工业园区的建设就是要实现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因而,园区建设和项目的入驻就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他们依据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了《用地规划》、《行业规划》,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操作性,体现发展的长远性,集中财力,依据规划、统筹安排,高标准、高要求的分步实施,为园区建设的整体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集中力量,打造环境,是搞好园区建设的保证。投资环境就是生产力,一个地区投资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地区的对外形象和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有时也决定着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和投资价值。乡镇工业园区要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完善园区的基础和配套设施,突出园区承接重要项目的载体功能。便于企业入住和未来的发展,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地区的投资热土和孕育企业希望的摇篮。镇党委、政府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集中使用多渠道筹集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园区的吸纳和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上一篇:党员的岗位承诺范文下一篇:元宵初三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