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校徽介绍

2024-04-24

中国大学校徽介绍(精选12篇)

中国大学校徽介绍 篇1

清華大學

上海交大(舊)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

上海交大(新)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同濟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廈門大學

南京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重慶大學

北京航太航空大學

南昌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湖南大學 北京二外

華東政法學院

西南交大

東北大學

河北大學

蘭州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

西北大學

中国大学校徽介绍 篇2

关键词:高校,校徽,设计理念

一、引言

高校校徽是集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文化积淀与一体的图像, 设计者通过完整而巧妙的构思和完美的设计, 将简单的图形、色彩和文字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就变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图像。高校校徽是形、意的有机结合, 不仅代表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思想, 更体现了高校的求知精神以及人文精神文化的积淀。

二、各大名校校徽设计理念分析

1、哈佛大学校徽设计理念

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 至今依然历经三百六十多年。需知美国自身历史不过二百多年, 所以, 人们说“先有哈佛, 后有美利坚合众国”, 这句话直接体现了哈佛大学在美国历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哈佛历史上共培养过六位美国总统以及三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然还有许多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的杰出人才。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与其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密不可分。哈佛的教学模式从其校徽以及校训即可读出。“与柏拉图为友,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与真理为友”作为在哈佛大学传承多年的校训, 体现了哈佛人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而哈佛的校徽 (图一) 早已为世界所熟知:校徽内部的三本书代表了哈佛人追去真知的态度, 而三本书上的字母合在一起恰好是拉丁文“真理”的含义;三本书所处的背景是一座盾牌, 盾形校徽潜在的含义是西方的绅士精神以及骑士精神, 最外围是写有哈佛校名的圆形橄榄树之, 橄榄树枝顾名思义代表的是和平的意思, 设计者所想表达的是追求知识需要建立在世界和平的基础上。

大学校徽的设计理念离不开大学本身, 哈佛作为世界一流大学, 其校徽设计必然立足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校徽不仅需要直观表现出该校的历史进程, 更需要表现出该校的立校之本、建校之源, 而哈佛大学的校徽就完美展现了这两点。

大学教育仅仅教授学生学会已有知识是不够的, 更需要启发学生们创新, 鼓励学生向全新的知识层次挑战。哈佛固然博学者众多, 学生在与这些学者学习交流的过程中, 不仅要充分吸收他们给予的知识, 还要在此基础上敢于怀疑,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理, 我们在与柏拉图为友的同时更需要与真理为友。固然, 追求真理的道路充满坎坷, 不仅需要异于常人的毅力, 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如此, 那些真正以真理为友的人才更值得我们尊敬。

2、北京大学校徽设计理念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大学, 成立于1898年, 至今发展了一百一十多年, 原名叫做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最辉煌的时候当属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时, 他将学术自由思想带到北大, 使得北京大学的学术氛围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此期间, 当时一批在国内拥有非凡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都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著名文豪鲁迅也在北大兼职过讲师的职务。正因为北大拥有这样的学术氛围, 才有了后来著名的“新文化运动”, 它掀起了我国文化潮流思想的一轮大的改革。之后, 北大被称作“中国政治晴雨表”, 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和哈佛一样, 优秀的大学必然拥有优秀的教育思想, 这点北大的校训和校徽也给出了答案。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没有思想自由, 就没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他认为教育应该积极容纳各类学术思想, 让学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取得长足的发展。而北大的校徽 (图2) 更是见证了北大的历史发展以及其代表的精神内涵。北大校徽整体呈现圆形外观, 这与西方校徽多呈现盾形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以圆滑处世, 圆暗含了中国;内部小圆内的图案是由鲁迅设计, 内容是篆体的“北大”二字, 该设计精妙之处在于:北大二字呈现出了三人的构象, 表达出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整体看又犹如一人背负二人之重, 表现出的是“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意象。小圆外是表名北大校名以及建校日期的汉字。毫无疑问, 以艺术的眼光来欣赏此校徽, 定会得出校徽简洁大方, 线条流畅规整, 内涵深刻的结论。对文字进行简单设计使其达到图像的作用, 鲁迅使其展现出了深刻的内涵。

3、山东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徽设计理念

山东大学的校徽 (图3) 由内外两部分构成, 外部为校名的中英文对照, 内部是由山体、水纹变形组合出的校徽图案, 该图案象征了山东农业大学依山傍水的优异地理环境;山水之间的有机整合神似一艘昂首挺进的帆船, 旨在表现山东农大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山体的层次感所想表达出的是山东农业大学多层次拓展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1906则直观显示了山东农业大学悠久的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沉淀;校徽整体呈现绿色基调, 旨在展现山东农业大学及在校师生的活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徽 (图4) 也是由内外两部分构成, 外部为校名的中英文对照, 内部的核心图案为积极向上的飞行器 (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图形) , 展现了北航立校的根本所在;展开的书卷、椭圆的卫星轨道以及星座闪烁的太空等意象共同表现出了了北航的精神内涵, 即不断向太空探索的目标;1952, 简单的数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北航的建校日, 它代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整个校徽呈现了科技蓝基调, 顾名思义, 旨在突出北航坚持探索蓝天, 坚决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能量的决心, 同时也是北航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

三、校徽设计的常用意象以及含义

在设计者进行校徽设计时, 对学校历史及当下的现状把握尤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常用意象的表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事物类

书籍——象征知识;

太阳——象征朝气;

建筑——象征学校特征;

禾苗——象征茁壮成长、生命。

2、色彩类

红色——表现喜庆、热情、奔放;

橙色——表现华贵、活泼、任性;

黄色——表现成熟、收获、兴奋;

绿色——表现生命、生机、希望;

蓝色——表现幻想、活泼、沉稳;

紫色——表现高贵、威严、神秘、幽雅。

四、结语

校徽作为一种符号不仅代表着每所高校的特色, 更见证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如今的大学校徽设计有三个特点:体现开放式胸襟和国际化视野、体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其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金桥.大学校徽设计的形体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1, 16 (5) :100-103.

北京大学校徽的诞生 篇3

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校徽图样交蔡元培后即得到了充分肯定,并未加任何修改就被决定采用了。

其时还处于蛰伏期的鲁迅是抱着对北京大学的热切期望为北大设计校徽的。该校徽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瓦当造型。“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像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纯由3个“人”字组成的图案,给人以北京大学“以人为本、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整体印象。再看“北大”两个字又形似一副脊梁骨,象征北大人应成为中华民族民主与进步的脊梁。从3个人的上下叠加,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大科学家牛顿的话:“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整个徽章用中国传统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均匀合理,排列整齐划一,线条流畅,结构紧凑,简洁明快,蕴涵丰富,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这样一枚北大校徽,我们还可视作“五四”前夜先他人而觉醒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张扬人的个性与尊严、肯定人的价值与创造精神的充分体现。它以简洁有力、大气磅礴的形式诠释了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堪称现代标识史的一枚经典作品。

民航大学校徽 篇4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900亩,新校区规划坐落于天津未来科技城核心区,规划面积1500亩;学校在辽宁建有朝阳飞行学院,新疆建有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正在建设内蒙古飞行学院。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0亿元。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1年9月25日,中央人民的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简称军委民航局第二航校)成立。毛泽东主席任命方槐将军为校长,周恩来总理将校址选定在天津机场(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第二民航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民航培训飞行和机务人员,教员多为“两航”起义人员中的知识分子。

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

1963年6月21日,民航成都机械专科学校与民航高级航空学校的地勤部分合并,在天津机场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械专科学校,并列入普通高校序列。

1965年,第一批本科生192人毕业。

1981年8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6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笃学精博,严谨创新

笃学:专心好学。

精博:精深博大。

严谨:严密周到。

创新:创立或创造新的。

校徽

1.中国民航大学校徽主题构图为地球和飞机。地球为蓝色,取意为蓝色的星体;飞机代表民航。

2.校徽下部标注1951,注明了建校时间。

3.中英文校名在外圆内上下呼应。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5月,中国民航大学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7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国际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中法航空安全管理硕士),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办学资质。学校有7个一级学科入选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物医学工程、法学、翻译。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航空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

民航总局重点建设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

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专任教师106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9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3个。[2]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任仁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韩萍)、航空发动机构造教学团队(李书明)。[10-11]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天津市品牌专业9个、天津市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有实习飞机21架,各种类型飞机发动机47台,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空管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

天津市品牌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2]

天津市精品课程

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飞机结构与强度、航空发动机构造等9门。[13-15]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在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女子柔道队一直位列全国大学生女子柔道榜首,以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金牌获得者佟文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大赛中披金夺银。学校男子篮球队多次打入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强并获得第13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亚军。[2]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欧盟工业委员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等民航组织和机构,波音公司、空客公司、赛峰集团、罗罗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美联航、巴西航空、联邦快递等航空运输企业,美国普渡大学、法国航空大学集团(GEA)、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外航空院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共同创办了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全面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在飞机结构与材料、推进系统运行与维护、电子系统与机载设备三大领域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济南大学校徽 篇5

截至3月,济南大学共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460万册,中、外文现刊4200余种,电子期刊23000余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5916人。

历史沿革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时期

1942年建校,山东省战工会决定成立山东省建国学校,黎玉兼校长(1942年7月)。

1949年10月9日,“南京国立高级窑业学校”迁至博山(今淄博市博山区),建立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山东窑厂总工程师卢开津博士兼任校长。

1950年8月,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学制三年。同年,学校改名“华东工业部山东窑业学校”。

1952年9月6日,工业干部学校、窑业技术学校正式合并,改建“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保留部分中专专业,受国家建材总局和山东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材总局为主。

1980年11月,经建筑材料工业部与山东省政府协商,同意该院在济南建设新校址,学校本科部开始陆续由博山迁至济南,部分中专专业仍在博山,淄博校区改为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后来合并到山东理工大学)。

济南联合大学时期

1978年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建校。

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篇6

鞍山科技大学一般指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始建于1948年(戊子年),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时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坐落于钢铁工业名城鞍山市,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 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门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还是教育部和辽宁政府共同管理的高等院校,是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

根据8月学校网站,占地180余万平方米。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21427人。

历史沿革

1948年鞍山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改建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鞍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鞍山工业技术学校更名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53年鞍山钢铁工业学校(部分)分建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鞍钢业余工业大学创建,鞍钢业余工业大学更名鞍钢夜大学;

1958年鞍钢夜大学、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鞍钢老干校、鞍山业余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鞍山钢铁学院;

1962年本溪钢铁学院(部分)、辽宁冶金学院(部分)并入鞍山钢铁学院;

1963年鞍山钢铁学院(原鞍钢夜大学部分)改建为鞍钢夜大学,现发展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69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校、鞍山冶金运输学校、鞍钢技工学校等7所冶金工业部在鞍山大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鞍山钢铁大学;

1978年鞍山钢铁大学更名鞍山钢铁学院;

1994年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合署)鞍山钢铁学院;

8月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正式并入;

2002年辽宁冶金工业学校、辽宁食品工业学校、辽宁省建材学校并入鞍山科技大学;

2002年鞍山钢铁学院升级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年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哲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收并蓄,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经世:治理世事。经:治理。经风雨,见世面,不在书斋里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留心”。做学问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造福民生,匡世济民。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传统。辽宁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在做人上以诚实、朴实、踏实、务实著称,在业务上以应用型、技术型、工程型、实践型见长,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基本体现。

博学明德,是古代先贤的治学明训;经世致用,是近代学者的务实作风。两者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间的关系。以“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为校训,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校徽

设计名称:厚积薄发

设计者:张晓复(校工会)

创意理念:方案力求新、简、动、劲、健、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设计说明:校标整体为圆形,它充实、平稳、大方,给人以厚重雄浑之感。外环部分采用深绿色,上方为“辽宁科技大学”专用字体,下方是校名全称的英文黑体写法,象征绿色校园。圆内的“1948”用阿拉伯数字黑体写法,标志学校的创建历史。

主体图形:图形的构成:初看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细看则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 D”,这里的“D”是“K”的最后一笔,又是独立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D”。

图形的寓意:图中的主体部分表示“钢花怒放,激情飞扬”,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桃李芬芳;也好比苍劲的“雄鹰”扶摇直上,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新的崛起,腾飞于世界;又好比老师批阅时的“对号(√)”,象征着“科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还好比英文字母“V”,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成功和希望。图中的剩余部分,即“D”表示书籍,知识的基石,表示“钢包”源源不断地浇铸着栋梁之材,它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对学校前身“钢院”的传承,体现了工科院校的特征。

色彩的运用:主体图形采用红色,“1948”用黑色;在白色底的衬托下,响亮、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动感,体现了民族精神、时代气息、科大人的精神风貌和阳刚之美,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厚积薄发。

校风

勤奋 向上 求实 创新

勤奋: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一方面鞭策学子发奋图强,学业有成,另一方面激励教师严谨治学,敬业育人。

向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它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品格。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创新:勇于突破,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师生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以上八字相辅相成,既提出了对学生、老师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起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既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又展示了学校的良好作风。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秉承这一优良校风,耕耘不辍,奋斗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今后,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校风,勤奋、向上、求实、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18]

校歌

于景伦等 词

徐占海 曲

千山叠翠,辽河抒怀。

啊,辽宁科大,熔铸了我们心中的爱。

钢铁铸就创业史,科技推动新时代。

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科教兴国展风采。

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满怀,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激情满怀。

璞玉千琢,百炼成才。

啊,辽宁科大,鼓舞着我们奋发成才。

志存高远担重任,脚踏实地把路开。

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云帆直挂济沧海。

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开来,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继往开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校徽:华中科技大学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聊城大学校徽 篇7

,聊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聊城大学。

,入选山东省首批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

共招六个专业,物理、化学、数学、中文、政治、英语,共287人,为首次招收本科,学制四年。

交流合作

截至10月,聊城大学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1995年经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19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学校已与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在内的亚、非、欧、北美、大洋洲等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多次被山东省外事办公室、教育厅、公安厅评为 “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 ,并获得 A1 类资格。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近几年来每年招收的留学生都在百人左右,并开展了与国外友好学校的大学生交换培养项目,交换培养的大学生不断增多。美国北乔治亚学院暨州立大学所在的城市将每年9月20日定为“聊城大学日”。

国外方面

日本骏河台大学

菲律宾拉西姆大学

美国北乔治亚学院暨州立大学

美国华伦·威尔逊学院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Campus,简称UCR)

韩国清州大学(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韩国湖西大学

韩国东新大学

韩国韩南大学

韩国建国大学(生物工程本科层次等)

韩国京畿大学

韩国韩京大学

韩国明知大学

韩国湖原大学

韩国极东大学

韩国东新大学

韩国大佛大学

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软件技术)

澳大利亚科文大学

澳大利亚怀卡托理工学院

英国温彻斯特大学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科国立大学

俄罗斯奥廖尔国立技术大学

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

瑞典斯德哥尔摩教育学院

美国西彻斯特大学

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

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

美国德克萨斯A&M国际大学

西班牙纳瓦拉公立大学

国内方面

台湾大学(交换生每年2人)

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学生研修项目,对聊城大学学生开放所有专业)

南京大学(全面合作协议)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聊城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海洋大学(手拉手院校)

临沂大学(合作代培养研究生)

枣庄学院(合作代培养研究生)

山东师范大学(合作代培养研究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徽

3.天津师范大学校徽

4.齐齐哈尔大学校徽

5.东北师范大学校徽

6.成都理工大学校徽

7.福建师范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9.安徽大学校徽

海淀走读大学校徽 篇8

海淀走读大学一般指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Beijing City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

1984年,创建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前身);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拥有硕士研究生院的民办高校。

截至6月,该校有中关村校区、航天城校区、大学城校区和顺义杨镇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约1250亩,教学设备总值达 2.3亿元;学校馆藏图书215余万册,实验实训室百余个;设置理工、文法、财经、艺术、外语、管理、医药等学科门类百余个专业;有教工17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

办学历史

1984年,创建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前身);

年,当时国家教委委托试点高等职业教育,该校受到国务院的奖励和表扬;

20,教育部决定撤消海淀走读大学的建制,在海淀走读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城市学院;

20,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拥有硕士研究生院的民办高校;

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开展研究生教育;

203月,该校与圣马力诺大学联合创建的欧洲大陆地区首个中医药特色孔子学院。

校园文化

校训

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

该校校训反映了时代特征,是具有改革精神、创业精神和奋斗精神的校训词,当代大学生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把自己锻造成为最优秀的.人才,争取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24]

校徽

该校校徽以蓝为底色,主体部分是一栋建筑,寓意城市;

图案下方的1984则为建校时间;学校中英文全称分别位于上下方。学术研究编辑

科研平台

根据年6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该校有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研究基地、中国信访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首都城市治理与综合执法研究所(与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合作成立)、众城智库(城镇化研究院)、北京社会组织服务评估中心等科研机构。

建设成果

根据2015年6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该校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与教改研究项目100余个,研究人员及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个。教师参与的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各类横向课题20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5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200多篇,其中百余篇被EI等三大索引收录,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是由国家出版署批准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北京市社科类刊物,主要刊登城市科学研究、民办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北京市一级社科学报、优秀学报。

1988年创刊《海大教育研究》内部刊物,第1期开始有国家正式出版刊号,名为《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9月9日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学报》。《北京城市学院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本104页,逢双月28日出刊。

馆藏资源

山西农业大学校徽 篇9

学校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与山西大学堂一起开创了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51年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山西农业大学。

学校坐落于山西省太谷县,截至9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240亩,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员工1700余人。

历史沿革

1907年,孔祥熙先生创办私立铭贤学堂。19,学校增设大学预科。1928年,学校开办农科。1931年,学校开办工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1939年,学校辗转到达四川金堂县。

1940年,学校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成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1943年,学校改建为铭贤学院,由专科改为本科。

1947年,铭贤学院由金堂迁往成都办学。1950年11月,铭贤学院迁返山西太谷原铭贤学堂旧址。

1951年10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了铭贤学院,改私立为公办,正式成立山西农学院,其中,机械工程系、纺织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分别被并入山西大学工学院和财经学院 。

1971年5月15日,山西农业劳动大学归并该山西农学院。

1975年,学校在昔阳、雁北、运城组建了3个分院,分别为大寨、雁北、运城农学院。

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雁北、运城农学院,将其并入山西农业大学。

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正式签署共建山西农业大学的协议。

年,学校被列为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9月,学校设有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分中心;有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创新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3] 。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绿色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与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作物化学调控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猪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学实验室、山西省旱作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

山西省教育厅创新基地(1个):新型中兽药创新基地。

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验室。

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山西省老陈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晋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山西优势肉用家畜高效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30-32] 。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形成了大豆遗传育种、猪遗传育种、羊遗传育种、食用菌、设施农业等十大优势研究领域。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41项,其中纵向1253项,横向688项,产出动植物品种、专利、地方标准等239项成果,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晋汾白猪(农业部主导品种)、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晋岚绒山羊3个动植物新品种是山西省猪、草和羊产业唯一的国家级品种。

,学校进入中国大学年度科研经费上亿排行榜,全年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81篇,其中一级以上论文240篇(SCI收录67篇、EI收录20篇、一级论文153篇);出版学术专著37部;有17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3项、国际先进水平11项;获得专利授权2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33] 。

学校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专项服务行动和“百团大战”专项服务行动,截至2016年9月,有近百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生产实践一线,有21个项目列入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4个项目列入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项目。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100余个大中型企业开展了科技服务合作。在全省和周边10余个省份推广红枣防裂果、食用菌栽培、谷子生产机械化、晋汾白猪、钙果、大豆、设施蔬菜等80余个新品种,140余项先进实用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00亿元[3]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月,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有各类藏书15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08万册,纸质期刊合订本将近8万册,电子图书44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个。

图书馆各类型电子资源逐渐成为学术文献资源的主要形式,中文数字文献资源类型、学科内容、载体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外文电子资源以保障我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为主,数据库文献类型包括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专利及其它灰色文献资源[34] 。

学术刊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35] 《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36] 本刊获《 CAJ-CD规范 》执行优秀奖;连续多年在山西省期刊质量评估中获“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奖;被评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全文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同时被《中国农业文摘》等文摘刊物收录。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农业大学园艺设计本科生个人简历模板

2.农业大学毕业生简历模板下载

3.校徽:中国农业大学

4.中国农业大学校徽图

5.南京农业大学校徽设计

6.农业大学学生求职简历表格

7.南京农业大学校徽

8.华南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9.江西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石油大学华东校徽 篇10

,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

20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

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

南京医科大学校徽 篇11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前身为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87年,改刊名为此,双月刊,ISSN1674-8301,CN32-1810/R。[21]

图书馆藏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 篇12

学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初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北京钢铁学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定名北京科技大学,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高校。20,入选国家“2011计划”。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条建设战线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国家钢铁产量每年只有十几万吨。为了迅速培养冶金人才,发展壮大钢铁工业,中央决定在京津地区分别建立钢铁、地质、采矿等独立的专门学院。

1952年,经过中央政府教育部与重工业部磋商,决定以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有关采矿和冶金系科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2]

北钢院由以下六所院校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

1、北洋大学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现天津大学,1895年成立);

2、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现西南交通大学,18成立);

3、北京工业学院冶金、采矿和钢铁机械专业(现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成立);

4、西北工学院冶金系(现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成立);

5、山西大学冶金系(19成立);

6、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19成立)。

1952年4月22日上午,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抽调陈琅环、柏华、丘玉池、李瑞震震等19位同志举行了筹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欣闻新中国钢铁学府的诞生,胸怀钢铁强国的梦想,魏景昌、魏寿昆、张文奇、胡庶华、章守华、赵锡霖等大批名师巨擘从天津、唐山、西安、太原乃至世界各地汇聚而来,从此,一所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强国”梦想的最高学府在这片古老的“满井村”安营落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是一口“满井”(在今学校南门附近)的井水供养着全校几千人的生活,更是建筑施工用水的全部来源。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

由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根据教育部安排,学校成立之初暂在清华园办学一年。1953年9月23日,学校迁入现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校址。

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大、清华、钢老三”。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954年至1958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钢院,对学校的发展倾注关怀。

1958年周总理第三次来访时,西哈努克亲王(柬埔寨国王)也随行视察。在当时学校的金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产出的都是如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

北京钢铁学院

1960年2月4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经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9年10月,随着林彪“第一号令”的下达,北京钢铁学院和周边兄弟院校都面临着被外迁的命运。但周总理告诉毛主席:“华北有许多钢铁工业,不能没有钢铁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要继续留在北京办学”。周总理的特殊关怀让钢院永远留了下来,继续在这片古老土地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变,学校也相应进行了变革。在新时代的风云变幻里,学校不断探索着新的定位和目标,延续光辉,展望未来。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

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在建校36周年的日子里,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确定英译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缩写为“USTB”,沿用至今。

19,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学校原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进入21世纪,李鹏、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蓬勃发展饱含期许。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北京市市长、北科大校友刘淇在贺词中说:“北京科技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和声名远播的治学大师、兴业伟才与治国栋梁,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学校成为国家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NCMS)”,成为首个承建国家级大科学中心的高校。

,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年,学校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筹建“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聘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电子科技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8.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上一篇:走月亮教学设计档下一篇:七夕卖花的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