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技实践调查报告

2024-04-25

学生科技实践调查报告(共8篇)

学生科技实践调查报告 篇1

织里实验小学302蒋嘉程马咏丽陈彦

指导教师秦晓新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给孩子的压岁钱也可谓一年一个“台阶”,日渐丰厚起来。压岁钱的数目呈年年攀升之势,几百块,乃至上千块„„足够“殷实”的“红包” 开始流入孩子们的“小腰包”。一个春节下来,“压成”几百上千的“小富翁”大有人在,甚至一个春节收入上万的“暴发户”也不乏其人。而且现在的小学生在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以及他们在消费的决策和行为上比起我们来讲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针对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及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把小学生的消费行为为此次活动和研究的对象,我们做了一份关于小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问卷,对织里实验小学的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分析:

通过对接受这次调查的小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我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在对消费的决策以及行为上都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有来自家长方面的,有学校和老师方面的,有同学之间的,还有很多社会化的影响。在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影响占了主要原因。结合理论知识,联系调查结果,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

①、父母的影响。消费者社会化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它“年轻人获得与消费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孩子主要从父母那里学会了采购和消费。虽然电视可能在孩子们认识品牌和对某些品牌如何反应上有某种劝诱的影响力,但是“家庭是教育年轻人合理消费的主要手段,包括基本的消费需求”。父母在教育子女成为更

有效的消费者上所担当的角色可以从以下的发现中得到说明:

•父母教给孩子性能和价格之间的联系,包括花钱的经验和采购高质产品的方法; •父母教给孩子如何成为有鉴别力的购物者以及如何购买待购产品;

无论在传统家庭还是非传统家庭,孩子的消费行为通常都会受到其父母的影响,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对全家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换句话来讲可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在相互影响。

消费者社会化的过程是两代之间的过程,也就是说,影响从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而且这种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的,即在某些物品的选购上,孩子对父母的选择也产生了影响,如食品,饮料,计算机等,这种影响同时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明显,因为这时的他们对父母提出的购买请求会更少,同时也能够做出更多的购买决策。

②电视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孩子从电视广告和电视节目中学会了联系同时他们也从媒体中学会了一种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因此,他们看的电视越多就更有可能接受所看到的形象和联系。

学校正成为一个更有争议的消费者社会化的来源,除了学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氛围,还有老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在消费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赞助公司的进入使学校的商业化也越来越严重,也使学生在这些公司所出版的刊物以及宣传中受到了影响。

③同龄人群体的影响。随着父母因为工作把更多采购和其他家务杂事的责任移交给青少年,青少年的购买影响已经有了提高,这不仅仅是对家庭的决策影响还包括对同龄人的相互影响。青少年的这些影响来自于他们较过去有了更强的独立性,与此同时,他们在某些物品的选择上不仅受父母的影响而且受到了朋友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要求不仅要父母喜欢还要朋友们都喜欢。

二、结果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消费情况,他们的时间,零用钱都大部分花在和学习有关的东西上,由此可以看出小学升在文具和书籍上的花费比重较大。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呢 我进行了一下分析:

1、出于自身喜好。有的小学生对文具的爱好十分强烈,在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有收集各种各样橡皮的爱好。他们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花在了收集橡皮上。在他们固定的零用钱中,这个花费比重的扩大理所应当的减少了他们在其他东西上的花费。

2、出于攀比心理。在我们调查时,许多小学生告诉我们,他们伙伴有的东西,他们也很想得到,而且一定要比他们伙伴的好。他们的父母亲由于不想他们“受委屈”,多半会买给他们。例如:自动文具盒。

3、受老师,学校影响。小学生多半都把自己的老师视为自己的偶像,榜样。有时老师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影响学生们,他们会向老师学习。老师说什么好,他们就要求父母给他们买。而且,越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的独立消费行为越强,自己支配资金的意愿也比较强。

这种消费独立性的形式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独生子女的地位决定其消费愿望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我们调查的这所学校的学生家庭状况普遍比较好。父母大多不愿子女受委屈,现代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但由于小学生花钱的不节制产生了相当大的负作用。

2)、消费决不仅仅意味着兜里的钱怎么花,它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着他们今后的做人,待事。

3)、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他们对书籍的爱好可以促进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功课的学习,相信他们的父母决不会在这方面吝啬。

三、小结:

此次调查前后历时一个星期,总体来讲初步达到了调查目的,获得了最原始的调查资料,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但调查过程中程序上的混乱及原定计划实施完成不好,个人认为这是本次活动最为遗憾的一点。不过,在这次调查结束后,反思自己,从中也学到了许多的东西,为今后类似的活动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小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

1、你希望在过生日或受表扬时得到什么礼物作为奖励()

A文具B玩具C衣服D书籍

2、你平时的零用钱主要用于购买什么()

A文具B玩具C零食D自己喜欢的小玩意

3、平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喜欢买什么零食()

A糖果类B膨化食品C油炸食品D烧烤E一些琐碎的小食物F不买

4、好朋友过生日时你最想送给他/她什么()

A自己喜欢的玩具B好朋友喜欢的东西C高档文具

5、周末希望父母带你去什么地方()

A公园B商场C郊外D在家玩游戏或其他

6、课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A和好朋友一起玩 B到书城或图书馆看书 C在家看电视 D在家打游戏

7、假期通常会做什么()

A和父母去旅游B补习C参加兴趣班D打游戏E和邻居玩

8、买东西时通常会由谁做主()

A听爸爸的B听妈妈的C自己做主D父母听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听我的E和家人商量后决定F不买

9、平时口渴时最想喝什么()

A可乐B果汁类汽水C果汁类饮料D矿泉水E运动类饮料

10、喜不喜欢麦当劳一类的快餐()不喜欢 很喜欢

11、(根据上题)为什么喜欢()

A好吃B就是喜欢,没有理由C能得到赠送的玩具D大家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E认为有营养

12、什么时候是你最想买东西的时候()

A取得好成绩时 B高兴的时候 C逢年过节时 D得到零花钱的时候 E难过的时候

13、你过年有多少压岁钱?()

A500以下 B500至1000C 1000至2000D2000以上

14、你最喜欢的动画、游戏有什么

动画:《魔卡少女樱》 《四驱小子》 《大象鼻子》 《神奇宝贝》

《哪吒闹海》 《西游记》 《水晶帽》 《小红帽恰恰》

学生科技实践调查报告 篇2

1 调查问卷分析

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 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在规模、层次、内容等方面不断发展, 形成了一系列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工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室内设计大赛、系列论坛等吸引学生参与的模式, 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在这些模式的推行过程中, 并不能很好的贯彻模式的初衷。为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继续深入发展, 形成更加良性的发展机制, 我们组织此次调查问卷活动, 笔者进行了“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职能与定位研究“的调查, 旨在初步调查和分析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职能与定位。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较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以及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主要情况,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74份, 回收率为91.33%, 有效率为86.67%。调查主要对象是我校及广东省内部分高校理、工、文、管、经等学科门类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 学生层次、调查涵盖面比较广泛。本次调查问卷共有19题,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了解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情况、学生对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参与情况、学生对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改进建议等。

从对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来看,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与座谈的方式, 采取抽样调查与定点调查的研究方法, 因此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1 对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了解情况

结果显示, 学生对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了解情况并不高, 总体上来讲只有42.5%的同学之前了解过。在了解途径方面, 有36.7%的同学表示主要是通过学校的通知了解, 有17.2%的同学通过同学、朋友的告知了解。在了解程度方面, 选择十分了解的占12.8%, 选择基本了解的占30.4%, 而选择了解一点的占56.8%。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只有17%的同学参加过该活动, 但有76.2%的同学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非常想参加该活动, 其中理科类学生占54.7%。总体来说, 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是一个吸引大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活动。

1.2 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参与情况

从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参与情况方面分析, 数据表明, 学生参与科技学术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能力的比例占23.23%, 22.88%的学生是为了增强专业知识, 数据还显示, 为了个人积累经验而参与活动的学生占16.99%。学生在未能选择参与的原因 (多选) 上, 有37.34%的学生认为专业性太强, 力不从心, 也有49.52%的学生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而未能参加, 而也有33.34%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该活动。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生喜爱活动类型的选择 (多选) 上, 有72.86%的同学选择实践性强的科技项目, 有39.89%的学生选择创业大赛类项目。可见, 在科技项目选择上, 大多数同学比较倾向于提高实践能力的项目。

1.3 学生对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改进建议

在改进建议方面,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提出“加强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的建议占40.55%, 提出“丰富内容,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同学占17.34%。当然, 也有部分学生提出诸如加强宣传, 扩大科技学术节影响力、加大资金投入、活动注重人性化内容、增加文艺类活动项目、高校科技文化节与广东科技学术节紧密挂钩等方面的建议。

2 存在问题

虽然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但在调查和座谈中, 我们发现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新的物质载体,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活动普及性不高, 尚处于精英培养阶段

高校科技学术创新活动应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 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但调查显示, 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过程中奖励机制不够完善、专业性太强、缺乏足够时间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普及性。另外, 56.83%的学生表示参加科技学术节可以增强团体合作意识, 提升各方面能力, 但也有48.56%的同学表示之前没有听说过, 有65.76%的同学表示没有参加过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 这都表明在活动普及性方面尚有待提高。因此, 如何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 提高参与性, 吸引广大学生参与也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

2.2 缺乏专门教师指导, 尚未建立相应的互动机制。

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很多缺乏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 导致成功率低或科技含量低, 这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进行的混乱状态。[2]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学生一方面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很高;而另一方面真正了解程度却不够, 出现了在意识上对科技创新的向往, 而实际过程中却无从下手的反差, 这种反差极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养, 阻碍了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从调查数据来看, 在“没有参加科技学术节原因“的选择上, 有36.56%的同学认为得不到老师的有效帮助。

2.3 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不高, 精品少

很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缺乏科技和应用的附加值, 实际应用价值不高。有些科技创新成果, 只是对别人成果的改进, 并无明显创新, 特别是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部分同学在研究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 抱着对日后就业有帮助的心态的人大约占三分之一, 说明功利因素是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选题方面, 盲目搞一些大而难的课题, 一味地追求创新, 结果难出成果。有28.75%的同学在“比较偏好哪种类型的学术科技活动“问题中选择发明创造类项目, 而其中有40.12%的人是为了追求创新才选择此类项目。由此可见, 大学生依靠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科技创新, 缺少市场的调查和实际需求的分析, 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社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 产生的成果科技含量不高, 缺乏精品项目。

3 对策分析

作为大学生创新科技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 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可以说是位于“金字塔“创新培养体系的中部枢纽, 是联系国家与高校两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科技能力, 完善大学生创新科技体系;为国家选拔、输送创新人才;为各高校提供科技学术交流的平台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能。

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科技能力, 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举办科技学术节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科技能力, 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均以“创新“作为活动主题, 以鼓励学生创业创新, 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为主要宗旨。通过开展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时间, 在学好课内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 积极投身到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去, 将课余的时间用于多读书、勤查资料、反复实验, 这将大大改善高校的学风和校风。

二是推动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 成为高校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作为省级范围内最大规模、最大范围、最高层次、最高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盛会, 十余名院士担任顾问, 大批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 数百场科技论坛等, 都成为省内高校与高新企业家、科技精英及两院院士等直接对话的平台和媒介。广东作为经济大省, 高新企业发展迅速, 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知识精英, 而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举办, 一方面加强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 展示了我省高校大学生科技成果, 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商界精英、院士群体交流的机会, 有利于企业物色优秀科技英才, 激励学生努力成长成才, 扩大创新能力培养的范围和影响,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三是提供各高校交流平台, 通过比赛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高校之间广泛开展校际、系际交流,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报告, 开阔学生的眼界, 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营造出适宜的环境。面向全省范围内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学术节, 各高校积极选派品牌项目, 真正使之成为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力竞争的大舞台, 营造高校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通过竞赛, 发现各自不足, 形成良好竞争机制。同时, 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个大“方针———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 即在某几个高校优势明显的大项目上, 可以尝试整合资源, 加强合作, 建立大团队, 加强指导, 专项资金投入, 争取出大成果。在此基础上, 积极搭建校企交流平台, 加强校企对话合作, 通过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直接对话, 从而实现人才供需双赢。通过科技学术节这一平台, 努力探索高校与企业长效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利用企业资金、科研设施等资源, 真正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产业链, 使其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 校企合作的重要中介。目前许多科技创新项目都取源于社会实际或紧密结合于科学技术最前沿,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经过学生们创造性的研发, 其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学校应给予优惠政策, 鼓励学生创业或搭建联系企业和学生的桥梁, 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

4 结论

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今天, 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关系祖国的未来和命运, 青年强则中国强, 因此举办全省范围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是事在必行的。如上所述, 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在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科技能力, 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提供交流平台, 推动高校与高校、社会的交流, 加强合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作为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职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海宁.学分制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模式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7) .

学生科技实践调查报告 篇3

一、前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持续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大闸蟹养殖户渴望阳澄湖治理改善水源生态环境,改善大闸蟹质量。然而大闸蟹养殖户不知河水水质生态的优劣、好坏,如何用简易方法来测定。我们通过让孩子先学会掌握对河水水质生态的检测方法来影响家长,让社会群众都能识别、测定水质生态的优劣,从而保护阳澄湖的生态水环境,不断实现阳澄湖水域的生态化。

二、指导思想

在普及水环境生态环保知识的同时,对广大学生开展“水质调查”科普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生态阳澄湖水、保护生态阳澄湖水,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同保护生态阳澄湖水,以达到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的目的,加强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三、活动主题

“大闸蟹生态水域环境调查”。

四、组织与人员分工

管理、协调、安全工作:行政领导1名;带队、组织工作:教师3名;参与、拍照:学生家长代表3名。

五、参加活动对象

三到六年级学生每班2名(学校兴趣小组成员优先考虑),合计40人左右。

六、活动时间

每周周五下午第三节兴趣活动课3:30-4:10,调查活动从9月开始,不间断进行一个月。

七、活动主要内容

1.课堂内,向学生说明此实践活动的目标与任务,引出测定水质生态活动

2.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要求学生回家做好简易“水样采集器”,用有一定容量的废旧饮料瓶,在距瓶口20厘米处将以上部分剪掉,在开口的两边拴上一条绳子,这样制作成简易“水样采集器”。另外,用吃完药的白色小药瓶,在盖口钻一孔,将一细绳穿过孔,打好结,瓶内装满砂子,再在细绳每5厘米做一标记,制作成“水质透明度”测定器。组织学生学习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3.检测生态河水三种方法教学活动

第一,如何利用pH试纸来测定湖水酸碱度:

用pH试纸放进取水样,pH为6~7是中性,pH﹤5为酸性水,pH﹥8为碱性水。

第二,如何测定湖水水温:

利用红水温度计测量湖水的温度,测量一到三次,读出平均值。

第三,如何测定湖水透明度:

利用自制的水质透明度器来检测水质透明度:当小瓶在河水中看不清时取出小瓶,读出标记,数字越大,则透明度就愈好。

4.活动难点、重点与创新点

难点——如何运用快速检测试剂来判断水质生态的优劣和写评估报告。

重点——掌握各类水质标准,诊断水质好坏,并提出治理建议。

创新点——学生亲手制作测定工具,增加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操作,学会试用快速检测剂来判断水质优劣,这不仅是一次环保实践活动,更是一次保护家乡水环境的生态护水教育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参考标准,给予正确评估:

(1)pH在6~7为中性水;

pH在﹤5为酸性水;

pH在﹥8为碱性水。

pH值一般要求在7~8之间,即中性或微碱性;幼体变态时,pH值可稍高,约在7.8~8.6之间。影响阳澄湖大闸蟹甲壳钙质的沉淀,尤其对幼体变态期,影响甲壳的形成和蜕壳,可直接影响阳澄湖大闸蟹的生长。

(2)透明度在60㎝为好,﹤50㎝为差,阳澄湖大闸蟹摄食明显下降。

(3)水温在22℃~30℃之间为大闸蟹适宜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影响换壳和繁殖。

八、活动的预期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实现家校互动。学生将水质检测结果向家长、学校、政府部门、大闸蟹养殖户介绍,并提出保护水质的自己建议,实现家校互动,并提出个人治理建议。

(1)建议不向河中任意投垃圾、污染物,保护水质清洁。

(2)建议适当投放水草一类水生生物,增加溶解氧。

(3)建议河边绿化植树护被,建设景观生态河。

学生向家长、学校、政府部门、大闸蟹养殖户传授科学检测生态水质方法,让社会众多人士了解生态水质的优劣,保护阳澄湖水质生态,起到连锁效应。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科技支农 篇4

经过多天的准备,7 月 4 日,科技支农服务团来到江苏金万禾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以及连云港市农科院实验基地。当天,服务团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金万禾公司的种子加工机械。这一套机械能实现水稻或小麦种子从获取以后到完成包装的全部工作,并且生产能力达到了 8 吨每小时。生产效率与人工相比大大提高。由于队员们都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应此更加能感受到机械对农业的作用。接下来,队员们又参观了连云港市农科院实验基地的水稻试验田,农科院的专家陈教授专门为我们讲解了他们培育水稻的全部过程,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水稻育种、培育、种植的知识。队员们也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询问了许多问题,陈教授也一一为队员们解答。

通过这一天的社会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不同领域的正确合作可以产生巨大的推进力。感受到了机械队农业的巨大帮助。另外也学到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到农业人在经历长时间观察,培育,在自己的研究方面获得进步时的艰辛与快乐。月 5 日,服务团来到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开展亲身实践务农帮农民种玉米实践活动,队员们大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很少来自农村,对于农业生产只有概念上的理解,没有实地的体验过。所以这次来到新坝镇,队员们都跃跃欲试。来到田地里都干劲十足,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队员们开始的时候所种的玉米豆不合格,最后在农民大哥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这次玉米的播种。播种结束的时候,每一个队员都满头大汗,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增强了自己吃客耐劳的精神,通过劳动,也知道了农民伯伯们长年累月在农田里劳作的辛苦和劳累。对农民这个词有了更生刻的体会。让队员们得到了成长。月 6 日,科技支农服务团来到连云港市新浦区小东山村,这一天,服务团主要开展了当地农业农技培训情况的调查以及宣传一些农业小知识。队员们冒着当天三十多度的高温,穿梭在小东山村,向农民做调查,另一方面,也向他们宣传了一些小知识。这个活动受到小东山村村民的热烈欢迎,他们积极参与我们的调查,还表示我们应该多有这样的活动。直到下午四点,连阳光都开始收敛的时候,队员们才离开小东山村。

大学生暑期科技兴农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实践主题:帮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实践人员:

队长:

一、实践背景简介

xx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xx市南部,距xx省会xx50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年平均温度12.5度,平均年降雨量520mm,年日照时间2660小时,平均无霜期191天。县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四乡一镇,一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人口175645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是xx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二、前期准备

1、本队队员对此次实践活动非常重视,经常就实践活动展开热烈讨论,队员们都有出色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的决心。

2、科技兴农小队队员们分头行动,查阅农业的相关资料文献,借阅图书馆的大量书籍,阅读了许多相关主题的文章。而后,总结提炼所摘文献,从xx溯源、背景与精神三方面着手,做出了一份能让xx农民了解农业知识的宣传单,意在更好的发扬科技兴农精神。

3、联系报纸、网站等媒体,做好宣传,等最终新闻稿写成后以各种形式进行投稿。

三、日程安排

7月14日:科技兴农小队12人以搜集好的文献资料分头打印宣传单,买好车票,并与当地负责人做好联系工作。

7月15日:来到xx,下午拜访当地有经验的老农,做好访谈记录。

7月16日:在田间地头,对正在耕地的农民进行面对面宣传。

7月17日:拉起制作好的条幅,对来往的游客进行爱国爱党宣传,并在条幅前进行了签名活动。

7月18日:参观xx县农业示范园并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结束后返回学校。

7月19日:召集全队员开会总结,对此次实践活动感想交流。

四、实践日志

第一天

队员们进行了紧张的前期预备工作—查阅相关报纸资料,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然后,我们汇总整理了所搜集到各方资料,并为我们未来几天的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划。并分小组讨论,制作了宣传单以及对老农民的访谈提纲。在讨论中,大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以便获取的信息更加正确与全面,以期实现良好的实践效果。

经过紧张而富有成效的讨论,终极围绕十二五所提出的: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宣传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同时为使农民对此次的科技兴农之旅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更好地完成此项宣传,我们在完成对xx的探访的同时,也通过聊天的形式询问当地农民xx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后又把我们精心制作的宣传单发给了当地农民,以使此次实践活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一时。宣传单从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科技的重要性,科技兴农的意义三方面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农民对xx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了宏观的认识,并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感谢与祝愿。

第二天:

经过三个小时的旅途,在中午来到了xx。下午,我们开始了我们暑期实践的第一步:拜访当地有经验的老农.在当地服务站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一位老农。老农给我们讲了一些历史,村庄挨过了漫漫饥荒和贫穷的岁月,“好在中央一直没有忘记我们,经常给我们一些政策或其他扶持”。直至近年科技进步了一些,农业产量高了,才为村民重新燃起了致富的希望。

虽然路程遥远,旅途辛苦,我们还是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并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些朴素的劳动人民对党的事业上的无私支持与奋斗,继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的之情,为农民的那种朴素而感动,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农业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们找到老农时他正在浇地,而用的却是传统的大面积漫灌.第三天:

今天我们来到了xx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先进的农业理念,比如在大片的农田里种植一些树木,来改善环境和防风固沙.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温室大棚,是科技兴农的典范.第四天:

有感于前几天我们所看到的当地农业耕作的落后和示范园先进技术和理念,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已有的技术大规模利用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今天我们一行人来到田里为一些农民现场讲演一些农业的先进理念和国家科技兴农的决心,以及以后农业的发展方向,传统农业势必即将被现代农业所替代.第五天: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活动,对于xx,对于农业,我们由陌生到熟悉,如今的xx已经是全国农业产量较稳定的地区,将来它的粮食产量对全国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仅以此次暑期活动响应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并祝xx农业能更加发达。

五 实践感想

“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我们小组以此为主题,深刻挖掘,凭自己以学的知识,为科技兴农作了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朴实,敦促我们以后应朴实的做人,踏实做事。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一次实践,更是一种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朴实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深深领会这次科技兴农活动的深刻寓意。

六、心得体会

在这次实践中,从前期的计划、筹备,到后期的总结、措置,都考验着我们的组织和筹划能力,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所无法学习到的。每一步,都得由我们自己亲手去布置,思考。这在动手与交流方面极大的锻炼了我们。同时,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也锻炼了我们的口才与协调能力。另外,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不在计划中的变故,反映了我们的计划与安排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最后我们都团结起来一一克服了。这次实践中,每位队员都尽心尽力,对我们要做的每件事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相信在这五天所收获的,对于我们将来都受益匪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清楚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明白当今的中国还存在诸多还未解决的难题,我们没理由再去享乐,没有理由去豪奢,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民族精神,并用这些天的所见所感激励自己。从此刻开始,我们要全力的提高自己,约束自己,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感觉,这一个暑假,我们真的长大了很多。我相信在以后就业的过程中,这一份自信和自如将会永远地伴随着我们,这将成为引导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先决因素,可以说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使我们在面对就业时多了一个竞争优势。当然,这次社会实践并不是单调乏味的,其中有太多太多了快乐,我想这是没有去过的同学所难以体会到的。和他人协作的快乐,帮助他人的快乐,被别人帮助的快乐,自己完成生产计划的满足感等等。

这次暑期实践经历所带给我们的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也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长期的高中学习和大学两年的学习,使我们远离了社会实践,动手能力特别弱。通过这次,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地协作下从头到尾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学会了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尽忠职守,互相配合,对于我们这些的大学生来说,学会合作,学会配合,这将成为我们成长轨迹上一次巨大的突破。我想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更多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园中成长的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由书桌走向办公台的转换,避免了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所发生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大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告诉我们:我们在今后的两年大学中,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于这次的科技兴农之行,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荷兰的面积和人口均相当于我国重庆市的一半,但荷兰却是位列美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如果你知道荷兰只有2%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可能会更加惊奇。荷兰的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其中关键一点是重视科技,走优化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道路.荷兰农业的最大特点是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能够较好地转化成生产力。农业研究所的专家们往往与基层试验站的推广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有的本身就兼任试验站的负责人,这使得应用研究不会脱离生产实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试验站逐步从完全依赖政府资金转为公私合营,目前其经费至少一半来自农户,其负责决策的成员也有一半是农民。这意味着试验站的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尽可能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的实际收益,而不是“为科研而科研”。

学生科技实践调查报告 篇6

1 第28届世遗会上发表的《苏州宣言》鼓励更多的学校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促使青少年能够接受世界遗产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大家看到,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不少选手对于一些关于世界遗产的问答题,张口结舌、相当尴尬;其实这不能完全怪青年,更不能去讥笑他们,而要看出我们的教育内容有问题,现在的中学地理、历史重点在讲理论,丰富的文化知识被忽略了,那么讲授世界遗产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弥补作用。我们苏州的各学校也如此,许多校领导并不重视世界遗产,要去宣传世界遗产知识还得克服阻力。(摘自张橙华《结缘苏州园林,传播世界遗产》)

2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看到,无论是苏州科文中心的.空中花园,还是阳澄湖畔重元寺的飞檐翘角,无论是时尚之作,还是仿古建筑,“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一苏州园林传统造园技艺的精髓,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时都有精彩的演绎。 (摘自现代鲁班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义苏州园林别样精彩》 -04-30)

关键词:

苏州园林,文化遗产,青年,遗产教育,现代科技

一. 主题简介

通过对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来发掘苏州园林等一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魅力,唤起大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珍爱。

二. 活动日程

7月9 日至7月11日:制定调查问卷,由陆雅婷和陈静负责

7月10日至7月13日:搜集相关资料,由张康敏负责

7月14日至7月18日: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相关信息,由何璇和张康敏负责

三. 调查情况

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对苏州园林兴趣参差不齐,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遗产文化重视度不足,我国的文化遗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1. 调查目的

通过与大学生接触,做一系列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兴趣度,根据调查结果促使苏州园林等我国灿烂文化遗产引起更多大学生的认知与重视,并进一步发掘苏州园林的魅力,使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

2.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苏州籍学生和外地籍学生),参观苏州园林的大学生,苏州园林相关工作人员

3. 调查方法或工具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园林内大学生以及园林内工作人员)

5. 数据分析或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

⑴苏州籍大学生有近90%的人去过苏州园林,非苏州籍大学生(同时不在苏州就读)的大学生近25%去过苏州园林;就此项结果表明苏州籍学生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接触苏州园林的机会较多,而非苏州籍的学生对于苏州园林了解不够。其中没去过的人中有18%的人觉得没必要去,而45%的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美兴趣,剩下的则纯粹因为没条件或者客观原因没能去苏州园林。由此,我们考虑到园林宣传是否存在不足?大学生接受的园林审美方面的教育是否有漏洞?怎么样才能解决地理等客观条件对于大学生游园的障碍呢?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篇7

一、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还不浓, 意识还比较淡薄。

许多学生还把学习定格在“接受”型学习上, 还没有意识到“创造”型学习的重要性, 因而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上, 还没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据统计, 有近86.2%的学生把课余的学习时间都用在复习功课上, 只有7.5%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者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 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才是最关键的, 这才是提高综合测评名次及获得奖学金以及日后保研、就业的唯一途径。由此,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氛围还不浓厚。

2.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面还不够, 广泛性不强, 普及率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总是集中在部分大学生身上, 这些学生对参加科技活动有足够的兴趣, 而且也在实践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尽管这部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也给学校争得了荣誉, 但我们冷静地看, 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影响面很小。究其原因, 多数学生觉得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离自己还比较远, 自己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有的学生想参加, 因缺乏正确的引导, 无从下手, 因而就放弃了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 同时学校组织、动员的力度还不够,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竞赛、轻普及”的短视倾向, 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对优越的科技创新活动场所和空间以及必要的引导。

3.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良性机制还没有形成。

目前, 很多学校缺少统一的规划, 把科技创新变成一种随机性的活动。遇到重大比赛, 便组织学生参加, 缺少平时的经常性的训练过程, 没有完备的激励和制约措施, 学生参加不参加创新活动, 完全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爱好, 这就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非常被动, 往往是组织者着急而学生不愿意参加, 或者是学生想参加而学校没有这方面的组织和考虑, 二者相互脱节;另一方面, 有些学校对课外科技活动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带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 学校都应该有一定的激励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目前, 高校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无论从政策上、经费上、保障上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许多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在时间上, 由于教学计划中课程总学时较多, 学生的课外时间甚少,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难有充分的保证;其次, 在与学生座谈中我们了解到, 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在谈到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 都反映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指导, 或者没有开放的实验场所, 限制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再次,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没有专项研究基金,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而对这项工作望而却步。

二、对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 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

在人才培养目标中, 多样化、创造性的要求尤为重要。学生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近几年, 虽然学校在压缩第一课堂总量,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收到了一些成效, 但与同学的实际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为保证教学质量, 大幅度地压缩第一课堂学时也不现实。因此, 协调好两个课堂之间的关系, 不在于时间量上的此消彼长, 而在于将两个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既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又能发挥其在多样性、创造性培养方面的优势。在这方面, 机电学院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比如, 学院在大一开设了四门与创新有关的研讨课, 引领学生入门, 在大二开设32学时的创新实践选修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实践教学。大三的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创新相结合,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多出成果, 学校也为学生设立了创新学分, 这些举措都为学生在创新时间上给予了充分保障,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指导, 设立专门的指导教师

目前, 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指导。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 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缺乏, 使得学生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有好的想法和较高的热情, 但是在实际创新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同时, 由于学科专业的局限, 使得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项目很难开展。比如, 这次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 由于只有机电学院学生参加, 所以, 在技术上受到了很大局限。所以, 建立相应的教师指导体系以及跨学科专业的协调体系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要想作品上层次, 没有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是很难完成的。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当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指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还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 缺乏相关政策的规范及保障。这需要相关部门早日出台措施, 为建立教师指导体系提供政策上的保证。目前, 机电学院已经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竞赛纳入到了学院年终老师的绩效考核当中, 并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科技创新当中去。

(三) 搭建平台、烘托气氛

目前, 基层科技普及活动相对较少, 学生参与面不大, 普及率不高这是当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直接面向同学的普及性的基层课外科技活动的缺乏, 使广大学生对课外科技创新接触较少, 直接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效果。很多同学反映很想参加一些普及性的科技活动, 但是总觉得无从下手, 没有机会。由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在数量、质量上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 学生的参与面有限, 这就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基层院系活动作为补充。目前, 机电学院除了开设创新实践课外, 还面对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举办两类科技竞赛, 并成立了以培训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宗旨的机器人协会, 在低年级成立了创新小团队, 要求每班至少一个, 学院的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 只要学生有项目就可以进实验室。这些举措旨在搭建创新平台, 烘托气氛,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科技创新, 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四) 校企联合、筹措资金

阻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发展的另外一个难题是资金问题, 很多好项目的实施, 需要很大一笔资金, 完全靠学生自己拿钱或完全靠学院投入都有一定困难。目前, 学校团委为学生科技立项准备了一些资金, 但也只能解决一部分, 和一些项目的预算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另外, 初次接触科技创新制作的学生还很难立项,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免去学生的后顾之忧, 学院走出校门与企业联合设立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金。企业每年为学院出资用于科技创新, 学院每年所举办的各类科技创新赛事以企业的名字冠名, 为企业扩大影响, 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学院几年来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像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亚军、亚太地区季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一系列突出的成绩, 学院的科技创新普及率也达到了80%。随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确立,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会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们将继续努力, 继续探索, 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迎接挑战”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 营造“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学风, 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摇篮,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手段, 本文从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分析, 以及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目前所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 提出了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宏舟.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指导丛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产业化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社会上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旧相对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实践教学、教学设备过于陈旧、课程单一。针对这些原因,通过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体系,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

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是建立在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的基础上,具有明确的课外实践活动目标,丰富的科技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和健全的评价反馈系统。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充分将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巩固了所学的专业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科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遇到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难题,这就需要学生们学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研究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通常以团队的形式开展,需要团队的成员分工合作。学生们应该学会以集体的利益为首要任务,个人服从集体,甘于奉献。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参与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从研究方案、确定技术路线、模型加工、再到说明书的撰写、制作相应的视频动画、演讲答辩等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教师的参与必不可少,把握科研课题或竞赛项目的研究方向,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弥补学生在专业上的不足。

课外科技实践教学机制

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参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使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更加规范,应该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

对于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如果参与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比如在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获奖的学生,可另外有一定的资金奖励,并在奖学金的评选中,适当加分。

对于指导教师,学校应计算一定的工作量。如果学生以学科竞赛的方式参加并取得省级以上的成绩,学校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在教师技术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

对于科技实践活动的管理部门,针对大学生的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结项或鉴定、成果转化等,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其有理可依,更有利于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形式

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学科竞赛是将课内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的初步平台,包含着课程专业性强的比赛,如“高教杯”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也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运用的综合性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与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的题目通常反映当今时代的社会科技需求。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可以分年级分层次的逐步深入。比如大一的学生只学了《工程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可以先参加“3D建模大赛”和“高教杯”圖形技能大赛,有了这两次的参赛经验,同时自学一些专业课程,到了大二,就能参与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或者“挑战杯”的比赛。

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时,也可以把比赛项目当成科研课题研究。确定项目的具体方案、申请立项、技术路线的实施、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装拆、工艺设计、撰写科技论文、结项等,为在大三进行更高层次的科技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校企协同加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进入到大三,学生有前面学科竞赛的实践基础,同时学到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进入到校外就业实习基础进行现场学习。学校和企业联合,相互渗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是使用人才的主体,坚持以学校为基础,企业为主导,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资源,整合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两支队伍,通过校内外课程教学相结合、企业实践与项目制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与区域产业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条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行业或产业适应陛。

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可以吸收少数高年级学生,并给予系统的指导,也可以把科研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以研促教,以教代学。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不仅开拓了其学术视野,并全方位地提升了独立思考、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能力。

健全的评价反馈系统

为了保证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并逐步优化,健全的评价反馈系统必不可少,并应该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中。在评价反馈系统中,评价结果和评价过程一样重要。

评价反馈系统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或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操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另外,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未完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比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是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并对关键性的技术、工艺方案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建议等。

通过双项评价,促进了科技实践活动体系的不断改进,实践效果不断提高。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提出“引导部分应用型高校应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要求各转型的高校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这些要求迫切需要各高丰富和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使其落实到实处,努力把高校转型发展推向新台阶。

上一篇:九上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下一篇:女神节商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