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老师作文

2024-04-17

我的大明老师作文(通用14篇)

我的大明老师作文 篇1

我父母以外的,对我美学意识产生影响的第一个人,是我小时候在少年宫学素描时的老师,他叫大明,就是大方明了的意思。他教的很多东西我都记不清了,它们早由语言变成了我意识中难以描述概括的部分。但他教过的一句话我不会忘,他说——“听着,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黑色,你永远找得到更黑的黑。所以你认为的黑,其实是灰,也可以说是白色。”

他轻轻地说,我们郑重地听,即便似懂非懂。每当我无意间想起许久许久以前,在那个下着柳芽雨的下午,在那个气氛并不活泼的下午他说过的这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时,都会想起那个又矮又普通的画室。

在画室里度过的时光是最幸福的。大明那个充满美术天赋的儿子,总是拿着在小学美术课上的涂鸦向我们炫耀,说自己现在画得那么好,将来一定会超过爸爸。画室里的学生开始起哄,嚷着:“大明小心些,快要被天才儿子超过了哟!”大明的妻子总是一边给画室的学生们分水果,一边柔声冲着她的儿子叫道:“跑慢些!”

真是令人难忘的光景。我们,大明,还有大明的妻子、儿子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个永远少不了欢笑和俏皮话,总是吵吵闹闹却能在该静时静下来的大家庭。

大明只是个美术老师,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十分关心。尤其是临近中考的学生,大明总是主动叫他们带成绩单来分析各科成绩。末了,大明就用力地拍着对方的肩,用肯定的语气鼓励道:“是你的`话,就没问题!”被这么鼓励着的学生,即使已疲惫不堪,也会露出令大明满意的、恢复了勇气与自信的表情。

画画实际上并没有外行人想的那么轻松容易。美术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总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突如其来难以意料到的抉择,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我曾多少次猜想过,当那些将大明视为挚友甚至家人的学生们,当他们或是哭着或是笑着离开画室时,大明在想些什么呢?大明从不会去挽留,却总是在与离开画室的学生们爽快告别后,翻出他们的画,细细地欣赏着,摩挲着。

曾经向别人问过学画的理由。为中考,为高考,为约定,为梦想,为未来……不同类型的学生总有不同的答案。而大明的答案则是:“为了感受。”

“学画的过程中,你们的审美更加敏感。用画室里学到的东西,去感受自己,感受他人,感受隐藏在生活中的点滴美丽。最后根据自己比他人多收获的点滴美丽,去思考,去明白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么说着的他张开双臂,与肩同平,爽朗的笑容让人安心。他的左手捏着画纸,右手握着画笔,此时的画室成了这个容易受伤的小群体最能获得安慰和舒心温暖的地方。

绝对的黑色,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他的那句话,充满了哲理,里面包含了他对生活的认知、对美的追求,乐观的人生态度中冲淡了生活的遗憾和无奈。

可惜的是,一年前我离开了画室并一直未有机会再去拜访大明一家。

或许一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健忘如金鱼的我总是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想起他的样子,他那突兀的轮廓,他那分明的明暗,他那厚重的色彩……“听着,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黑色,你永远找得到更黑的黑。所以你认为的黑,其实是灰,也可以说是白色。”

这或许只是大明一时的有感而发,但我更愿意去相信,这是他那颗在热血中早已沉静下来的心所积淀下来的美学精髓。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丁益燕

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 篇2

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知,我要来做《汉口情景》的责编,从策划到编辑到营销——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是2014年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而这本《汉口情景》不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对江苏文艺出版社也意义重大:池莉老师是江苏文艺社的老朋友,她的第一套文集便是当时的年轻编辑现在我们的总编辑汪修荣推出的,后来又陆续合作了一系列图书,都是当时最畅销的图书。这次《汉口情景》可以花落我们社,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池莉老师对江苏文艺社、对汪总的信任和友情。

只是一开始,池莉老师不知道汪总把这本书交给了一个只有三年出版经验的我,在与我第一次通电话中,她对我的工作经验有点不太放心。即使是对我不太放心,她还是跟我说:我希望这本书是我目前出版的所有图书中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一本书。然后又谆谆教诲了我很多话,印象最深的是: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得把你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每一次都对得起你署上的名字,这样一件一件“做好”的事情累积起来,你就优秀了。

我就是这样——带着池莉老师的期待,也带着她的一些不放心,开始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汉口情景》由五篇小说构成,都是她的名篇:《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汉口永远的浪漫》《她的城》。其中《她的城》发表于2011年第1期的《中国作家》,为节本,两年前出版的图书《她的城》中这篇小说也是节本,2013年10月,池莉老师还原全本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做了较大的修订,这次收录于《汉口情景》,较之其他几篇,这是新作,而且也是市场上唯一的版本。我又查阅了其他各种版本的池莉作品,有的在其他选本中出现比较频繁,有的几乎找不到,所以对于当下的读者来说,如果之前很少读池莉的作品又没有见过很早版本图书的读者,《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最新也是最权威的小说集。

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最难的恐怕是如何找到市场需求和作家本身气质的契合点,你肯定不能按照包装那些年轻作家的套路去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但又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略市场。接手任务的前两个月,我反复琢磨着池莉老师说的“很特别的、很有收藏价值”这个要求——“很特别”是较之她其他的图书,而“很有收藏价值”的前提是读者要买,买了才能收藏。

我联系了好几位有名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格外忙碌。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好闺蜜”安意如帮我推荐了她的御用设计师余一梅。一梅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给郭敬明、韩寒、蔡骏、冯唐、六六等畅销书作家但非传统文学名家设计过封面,她和池莉老师的风格会是一个路数吗?能设计出“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封面吗?

凡事遇上“年轻”二字,总会让人心里“咯嘣”一下,还因为在一梅接手之前我们否定了好几个设计师的方案,所以这位接手伊始和我不认识,到后来成为好朋友好搭档又被池莉老师戏称为“青春无敌女孩”之一的一梅和我一样,充满激动和压力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们先是定主色调,池莉老师提过她在看一次欧美走秀时发现有个模特穿着驼色和墨绿搭配的衣服很好看,于是我们就想着要不要驼色、墨绿,后来我们又琢磨宝蓝、藏青、草绿、深咖……但总没找到我们满意的颜色。

有次老师微信发了只她家的茶叶盒,又发来她家一组日本的茶具,是白底蓝色图案,她觉得挺好看的。我和一梅大半夜研究起茶叶盒和日本茶具,一梅在网上搜出茶叶盒是大吉岭红茶的盒子,网上还有好几款颜色,相比较而言,我俩都觉得偏红的盒子比较好看。但大红色肯定不好,不然就紫色吧,紫色很符合女性气质,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众多,喜欢读她作品的也是女读者居多。若是要契合“收藏价值”,我和一梅都觉得女性的购买冲动远大于男性。我俩在紫色上达成共识,第二步就是选什么紫色。一梅发来一个色谱,各种紫——我大开了眼界。最终,我们锁定洋葱紫和雪紫,立马我的天秤座特质作祟,每天脑海中都是洋葱紫雪紫洋葱紫雪紫到底哪个紫好!

一次逛商场,我无意中发现一只紫色钱包,500多块钱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又带着一些候选紫色的布到上海与一梅商讨封面。在一梅古色古香、恍如与世隔绝的工作室里,我们综合了我那只钱包的紫色、以及之前框定的洋葱紫雪紫和一些布料的紫色,大体确定了封面所用布面的主色调(池莉老师、我、一梅早前都一致建议使用精装布面烫银)。我们又围绕“汉口情景”四个字想着封面、环衬要点缀什么样的图案。池莉老师长期生活在武汉,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风情画。提到武汉,很多人就会想到池莉的小说,以及被她描写得入木三分的吉庆街、花楼街等武汉街衢景观。2000年《生活秀》问世加上后来陶红主演的同名电影的推波助澜,武汉的“鸭脖子”名扬大江南北。《汉口情景》的封面要来些什么图案呢?是民间生活场景呢,还是街道建筑,还是那些著名的小吃——鸭脖子、热干面、豆皮?

一梅一边构思一边顺手就在餐巾纸上画了一张四方桌、几把小藤椅,又把武汉那些著名的小吃一一给画了出来(一梅是吃货,画吃的特别快手),整个画风很有点丰子恺那些画的感觉。这个构思后来我们没有采用,我们和池莉老师又反复商量,最终确定用“汉绣”作为图案用在封面上。

“汉绣”是武汉的代表手工艺,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直到确定“汉绣”图案的那一刻起,我和一梅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也越发对未来成型的《汉口情景》充满期待。手绘汉绣的过程很艰辛,一梅一笔一划地创作,待完成后,她又邀请了一位书法家书写了书名、篇名,又对书法字进行了电脑完善。

这本书正文的版式、字体、字号,页码的字体、字号,扉页、辑封的排版都经过了各种尝试。池莉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比如她会手写几个字大概框个版式发给我们,她会和我们讨论到底用什么字体,什么字和什么字必须连在一起不能断开……

与此同时,我和同事们对于这本书反反复复地校对、核查,有任何疑问又都邮件整理发给池莉老师,池莉老师就算是晚上八点刚开完会还没吃饭也会第一时间与我们一一确认。

一梅最终的设计稿对于在我们选定的布面上成功烫银很有挑战性,尤其是汉绣图案的线条非常细,封面书法字体有些连笔的地方笔画也非常细,印刷厂对烫银图案的要求是笔画细度不能低于0.2毫米。为了确保烫银成功,更不能影响整个封面的美感,一梅又一次次地修改封面……

从去年年底池莉老师将书稿交予我们,到今年9月份《汉口情景》顺利印刷完成,这个时间相较于很多难度大的图书都不算长,这个过程中,我却有一种短时间内逼迫自己成长的感觉。如今回想起和这本书有关的点点滴滴,有些画面很辛苦,有些画面很感动,有些画面当时觉得折腾现在想想也很有趣。这本书,像是完成了学生时代曾经作为一个文学青年的梦想——和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

《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做一本“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书。是否“很特别”,我想较之她的其他图书,第一次将一本小说做得如此精致,如此有情调,并且也是第一次用红色(虽然是紫红)来包装池莉的小说,算是“特别”吧。池莉老师曾开玩笑地说:“我这辈子都无颜色,红它一回吧!”我们觉得各位读者有机会看到的这本《汉口情景》的封面色是可以契合池莉作品的气质,也契合我们主要针对女性读者的定位。而封面色调来自中国色色谱,加上设计师手绘的汉绣图案也是妥妥的中国传统工艺图案,我们希望《汉口情景》代表池莉作品输出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时,外国读者能觉得《汉口情景》就是一本来自中国的图书。

如今,池莉老师正带着《汉口情景》在美国交流,外国友人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我非常希望国内的读者也喜爱《汉口情景》,是否具有“收藏价值”要等读者朋友来鉴定,但这肯定是一本足够真诚的图书。如果你曾经买过池莉的图书,因为她的作品喜欢上武汉,又或者觉得池莉笔下的武汉怎么和现实中有些不太一样,当你在面对或经历正在被刷新和篡改的汉口以及中国很多城市的革新时,让《汉口情景》可以为你保存一份记忆、情调与历史。如果你没有读过池莉的作品,不妨从《汉口情景》开始,和我们一起感受这位喜欢琢磨人性骨子里头的东西并写出来的女作家,她对于写作的虔诚,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与穿透,她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不仅仅会出现在汉口,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我的大明老师作文 篇3

时光倒流到几周前的快板儿课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快板老师。站在我们眼前的老师高大健壮,有一张大圆脸,且戴着一副眼镜,嘴边还有若隐若现的微笑,我脑海里蹦出“面善”二字,心想这应该是个温和的老师吧,心中不禁暗暗感谢上帝,还好我们没被分配给一个“凶残”的老师。可谁知世事难料,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老师跟我们“混”得越久,就越暴露出他的“魔鬼”本性。我们排练的时候,他摘下眼镜,撸起袖子,背着手,在我们当中走来走去,若你快板打得不好,就要遭受快板直接打手心的命运。发展到后来,我们一听见老师那沉稳而有节奏的脚步声,就像担惊受怕的小老鼠。打板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多留点心,担心他冷不丁就从身后冒出来。那可真是一段十分艰难的日子。

一天,我又硬着头皮去上快板课了。当我轻轻走进教室的时候,竟然发现教室里只有助教老师在,眼看着上课时间已经到了,快板老师肯定是不来了吧!我像摆脱了猫的老鼠一样欣喜若狂。好心情没维持多久,尾随着音响老师,快板老师还是走进了教室,他没说话,只是对我们招招手就坐了下来。在场的小老鼠们乖乖排队,小心翼翼地把板打了一遍。

“还不错啊。”老师嘴里吐出了这句话。大家瞬间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要知道,这可是快板老师给予我们最高的评价了。“但是——”老师话锋一转,又说了我们的一大堆不足,我们的心随即又灰暗起来。

就这样,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们最终迎来了比赛,结果不用猜,稳当当的第一名。后头想想,无论是严厉也好、可怕也好,也许,这就是老师对我们独特的爱吧。我不敢说,我的快板老师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可他却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我爱我的快板老师!

作者:黄蓝镱

指导老师:黄丽君

我的大明老师作文 篇4

姚老师圆圆的面孔,额前有几道浅浅的皱纹,额上还有一颗我们女孩子非常羡慕的美人痣呢。姚老师讲课细致生动,他总爱一边讲课,一边用手指比划着,我们都很喜欢他。

姚老师做事细心、周到。一次快放学了,姚老师把我、赵静和邵若曦三个人叫到讲台,郑重地说:“这次,学校举行读后感现场作文比赛,我选了你们三个人参赛。你们今天晚上先回去写草稿,明天早上交给我,我帮你们修改。”第二天,我们把作文交给了姚老师。语文课上,姚老师让同学们先写作文,然后把我和赵静以及邵若曦叫到讲台前面去一一指导。

轮到我的时候,姚老师对我说:“周雪儿,你的作文写得感情丰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只不过引用书上的太多,作文太长。”随后,姚老师拿了一篇读后感的范文让我细细读。回到家,我模仿着范文的写法,重新写了一篇。

母亲,我的老师 篇5

一夜之间,父亲便成了“革命”的主要对象,母亲也成了“革命”的帮助对象。于是,我们便在“打倒爸爸,火烧妈妈,改组全家,我来当家”的口号中成长着。

这样的日子,度过漫长的两年,终于盼来了复课。我们便以小学毕业生的资格,开始报名上中学。

此时,父亲刚从“五七”干校带病回到家中,整天病卧不起,而母亲还在半监督下工作,哥哥又到广阔的天地里修地球了,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在家中,我便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炊事员和护理员。

看着同学们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身影,我的泪水也随着他们的脚步而流动着,真想上学呵!

“妈妈,我想去上学。”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含着泪水,终于对母亲说出了我的心愿。

“孩子,不是妈妈不让你去上学,而是你走了,你爸爸和弟弟怎么办?”一滴滴苦涩的泪水,从母亲的脸上,像断了线的珠子,滚动在我的脸上。

在那特殊的日子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懂得了怎样理解父母的处境和艰辛。

“妈妈,我不上学了。”此时,我和母亲紧紧抱在一起,早已哭成了泪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教我学习。跟我讲了高尔基也是一个小学生,经过刻苦的自学,成为了苏联著名作家的故事。

直到15岁时,我离开父母参加了工作,母亲还依然将我每次写回家的信,修改后寄回。并且,还经常将报刊上有关自学成长的资料剪下寄给我。

其实,母亲也不是一个很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然而,母亲教给我的,却是课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一种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

我的大明老师作文 篇6

那时他40多岁,很矮,也很胖。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

有一次,他的教棍儿落在一个同学的身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个同学马上捂住头,脖子一缩,一个鼠钻洞就钻到了桌子底下去。老师愣了一下,然后站在桌子旁边等他出来,见没动静,顿了顿说:“我不打你,你快出来吧!”那个同学一听这话,立刻从桌子底下出来了。结果他刚刚一露头,老师就顺势在头上敲了一下,开玩笑说:“你出来我就敲你。”那个同学不好意思地噘嘴哼了一声,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清了清嗓子,继续给我们上课。

还有一次,我没有写完家庭作业。早上,组长检查作业时,发现我没有完成,随即便报告给了老师,老师生气了,一进教室就问:“哪位是王梓翰?”我战战兢兢地站起来:“老,老师……是,是我。”老师目光定在我身上,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我面前说:“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我太忙了,所以没有完成。教室里一片安静,我的声音小的自己都听不见了。老师严厉地说:“再不允许这样。”我说:“知道了。”没想到的是,老师居然走了,没有打我。听着老师耐心的上课声,我心中万分后悔。

我的大明老师作文 篇7

在我记忆的珍宝中,您是一名慈祥而和蔼的师长。您常鼓励我们:“在求知的漫漫道路上,要敢于探索,大胆钻研,始终持有实事求是,直面困惑的态度。在文学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尝试。”平易近人的微笑与亲切的言语在我幼儿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给予了我自信的源泉与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您的关爱与帮助下,我爱上了文学,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在您的鼓励下不断尝试并不断提升着,同时也收获着人生的启益和教诲。

去年夏季,我参加了一次省级作文竞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精心准备的作品竟没有获得一个奖项。我十分沮丧,望着别人手里的荣誉证书,心中升起了一缕如水般的忧愁。这时,一个温暖的拥抱向我扑来,在我朦胧泪眼的帘前映印着您温柔而美丽的身影。“孩子,人生之路不可能平坦无阻,唯有坎坷,才能使人塑境成长;唯有挫折,才能让你勇敢坚毅。我的孩子,不管将来你走多远,面对怎样的境地,都要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灵。从失败中站立起来,迎接更艰巨的挑战。”我投入老师的怀抱中,不禁热泪盈眶。一想起老师平日里的辛勤付出与谆谆教诲不由得心生感动。那张笑容,给我自信,给我坚强,给我鼓舞,带我跨进了无数的崎岖坎坷,收获了许多成功与光彩。那张笑容炼就了我的勇气与毅力。

我的国画老师 篇8

一天晚上,父母开车带我去拜访一位画家爷爷,一路上,我有点焦躁不安。害怕他是位严厉、脾气很坏的老人。可我一到他家,给我的印象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他是一位60来岁,身材魁梧,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起话来声音悦耳柔和的老爷爷。他身穿深色中式服装,笑容满面地和我打招呼。容貌上一点也不像60岁的老人,我觉得他也就40多岁。他告诉我,他姓孙,以后叫孙老师,不要再叫“爷爷”。

至今,我跟他学画三年了,不仅画技上有大的进步,其他方面也受益匪浅。

孙老师画技十分高超,画荷叶,他三下五除二就画好了,而我还不敢下笔。孙老师时常鼓励我要大胆的画,敢于落笔,画的画才会大气。有时候我画错了位置,孙老师总是说“不碍事”或“没关系”;有时画的画我自己都觉得很糟糕,可孙老师却说:“画的非常不错”。孙老师就是这样循循诱导、鼓励我,让我对画画有了兴趣、有了信心、有了成就感。

孙老师不但教我画画还教我怎样做人。因为在我们拜访他的那天,曾经谆谆嘱咐我父母说:“你们放心,我不仅要教孩子画画,还要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人才是主要的。”

上第一次课,孙老师首先告诉我画画离不开颜料,但不能浪费,用多少挤多少。不能因为家里有钱,就认为浪费一管颜料不算什么,要养成爱惜东西的好习惯。我后来知道,我的一位大师哥画画经常倒好多的墨汁,有一次孙老师就让他一人留下,要求他把墨汁画完才能回家,结果大哥哥画了一星期才把墨汁画完,每天只给他馒头吃。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节约,即使有很多也不能浪费。

刚开始画画的时候,孙老师没有特别要求我收拾东西,每次画完画,放下笔就走人。过了些时候,孙老师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老板请孙老师和一些同行去给他的公司画几幅画。几个小时后,大家都画完了,酒席也摆好了。可老板就是不请大家入座,自顾自的在那抽烟,然后大家就等着,又过好长时间,老板还是不请大家入座。

有人问:“怎么还不开饭?”

没想到老板是个懂行的人,就说:“嗯——某某先生还没有画完呐!”

有人说:“这不,大家都画完了嘛!”

老板接着说:“没有!某某先生的笔墨还摆着那!”

打那以后,那位画家从此退出画坛,再也不画画了。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孙老师温和地对我说:“吴迪雅,从今天起,你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用过的东西,刷盘洗笔并放好,等等。”从此以后,不单是画画我收拾干净,我的房间、玩具、书我都把他们收拾好,再去干别的事情。我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我刚去的时候,老爱和我旁边的人边画边说话,孙老师提醒了我几次:“画画要专心,要完全投入进去才能把画画好。”因为我不是特淘气的那种。慢慢的我也能做到干什么事情要专心。在老师家画画,有时弄出一些声音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大家都在专心的画。而后来又来了几个小师弟师妹,有的不是那种一说就改的孩子,整节课都在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孙老师也有办法对付他们,让他们不说了还高高兴兴的。

我的大明老师作文 篇9

王老师对我们的学习一丝不苟。记得有一次,王老师紧锁眉头,语气温和地对我们说:“你们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都无所事事了,不自主学习,有些同学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可怎么办呢?”话音刚毕,突然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和老师分享起了自己的学习之道:“王老师,我每天完成作业后,妈妈都让我背一首古诗。”老师瞬间喜笑颜开,竖起大拇指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不但可以让你们积累很多古诗词,还能奠基你们的文化涵养!”从那天开始,王老师每天都在古诗书上精挑细选地找一篇古诗,让我们背下来,并且抄在积累本上。日积月累,古诗词文化成为了我们班的学习特色,同学们都能脱口而出地吟诵诗句。你看,王老师是不是对我们学习一丝不苟呢?

王老师还会在上课的时候逗我们开心,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记得有一次,王老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还让我们读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过去了,王老师看见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就让我们停下来。接着,老师说:“同学们,谁来说一下你的感受呢?”突然,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儿,依然没有人举手。王老师笑着说:“同学们是不是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也是一种感受哇!”瞬间,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连老师也笑得前仰后合。这就是我们的王老师,一位寓教于乐的好老师。

老师作文我的启蒙老师作文 篇10

她教书非常认真,上课的时候吐字清楚,口齿伶俐,一定等到全班同学们都会了才教下一单元。每当我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她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笑话,让我们开心,并且缓解一下气氛。下课和我们聊天,玩耍。老师在教我们课本的知识以外,也会告诉我们生活上的一些小常识,让我们知识变得更丰富。

她除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我们。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她那柔美的声音在电话那边亲切的问我:“吃药没,感冒好没?把药好好吃上,早日回学校上课,到时候老师好好拔你个―――大萝卜。”还听到同学们在另一边异口同声地大声喊道:“赵琳慧我们好想你呀!”当时我特别的

有时候我们难免会犯一些

我的启蒙老师 篇11

1978年的冬天,4岁那年,我背着妈妈缝制的花布小书包,去上学了。还记得那时,幼儿班的教室在一户人家的新房里,小板凳是自己搬去的,课桌是长条的青石板。我当时根本不够学龄,是个插班生。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个学生,开始了对学习的“热爱”之旅。

跟所有孩子一样,儿时最敬佩的就是老师。

激励与热爱:两个郭老师

我上学有个毛病——冬天爱迟到。因为那时候冬天特别冷,我年纪小,恋被窝,起不来,而妈妈又不允许我饿着肚子去上学。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上二年级时的一天早晨,我正盘着小腿儿坐在炕头上喝粥,只听门外有人高声说:“你们两口子就不能早点儿起来做饭啊?”声毕,我那高大的班主任郭老师从门外进来了,对爸妈接着说:“我总共就这么一个好孩子,你们非得给我耽误了不可!”

我脸顿时就红了,放下饭碗要穿鞋。老师赶忙说:“霞,你别急,慢慢吃,吃完再去,我等着你。”吃完了,我习惯性地端起水杯,漱了漱口,然后才背上小书包,跟着老师去学校。到了班里,在全班眼巴巴等着的同学面前,郭老师说:“你们看看小霞,我去接她,她看见我就打招呼,多么懂礼貌。人家吃完饭,还知道漱漱口,多讲卫生啊。要向霞学习,不光学习好,还讲卫生,懂礼貌……”

真的感谢郭老师,他的名字叫郭瑞。尽管他只是一个代课教师,但是他却让我懂得了,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不遗余力地表扬,远比揪住孩子的缺点疾风暴雨地批评,效果好得多。

到三年级换了个女老师,也姓郭。我记得,在那之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大概持续到初中二年级,每回写作文,只要是写我的老师,我的作文主角都是她,而且最喜欢把她比作一朵莲花,出水莲花,美丽迷人。但是四年级以后,她就不教我们了,因为她结婚了,嫁到了外村。我缠着妈妈,从家里并不宽裕的经济中,挤出了微薄的一点钱,到集市上给郭老师买了最好的一对枕巾,送到郭老师家里,哭得跟泪人似的。而我的郭老师,在结婚那天,将那一对枕巾,鲜明耀眼地放在了嫁妆的最上面。

郭老师虽然出嫁了,但她永远都是我的郭老师,是让我懂得了爱和美的郭老师。郭老师的婆家在我姥姥家附近,每次去姥姥家,路过郭老师的村子,爸爸都会提醒我,郭老师家就在这。我要上高中了,去姥姥家,爸爸对我说去看看郭老师吧,就带着我去了她家,不巧的是,铁门锁上了,家里没人。爸爸和妈妈没有读过什么教育理论,但是他们懂得做人最朴素的道理,那就是感恩。我的郭老师,皮肤白皙,大大的眼睛,名叫郭金玲。

恐惧与同情:一个于老师

五年级,我又换老师了。教数学的是于老师,语文是又一个郭老师。于老师年龄与我爸爸相仿,论资排辈我该叫他姑父;郭老师是个小姑娘,漂亮活泼,人见人爱。于老师对我很好,又喜欢又拉拢。而我对于老师的感情,却很复杂。一方面我很看重他对我的态度和评价,一方面我却不喜欢他的一些作为;一方面我想靠近他,一方面我又想远离他,不让他干涉我的心。正因此,在我精神的成长上,他给我的影响也很大。

为什么我对于老师用“拉拢”这个词呢?因为于郭这两个老师,之间有矛盾。于老师喜欢把学生叫到他家里,询问郭老师的动态,而学生也喜欢向作为班主任的他汇报,而我却更喜欢和郭老师在一起,在于老师家里常常沉默不语,见到郭老师却有说有笑。而如果有时在于老师那里汇报了什么的话(孩子很害怕孤立,所以一个孩子保持异见很难),就会对郭老师心怀愧疚。

记得有一次,也是个冬天,下午放学后,于老师给我补落下的数学课。屋里黑洞洞的,郭老师走里转外找火柴,好不容易点上了煤油灯,她就自个儿笑了起来,欢快的笑声在小屋里回荡着,让人心里格外明亮。于老师却冲我眨了眨眼睛,仿佛在告诫我,千万不要这样大笑。我小小的心里,顿时充满惆怅,为郭老师抱不平,又对自己背负了于老师的关心而感到负疚。发现成人之间诡秘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且对之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大约始于这个时候。

还有一件事,让我第一次萌生了要当老师的念头。

小学阶段,我始终是班干部,负责班里的纪律维护,因此会得罪一些人。不知道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还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现问题,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愿意做老师的密探,喜欢去老师那里打同学的小报告。有一次,我去于老师那问数学题,不经意间,看到办公桌上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的名字,说我们曾经在某时某地做过什么。当时我感到全身都凝固了,恐惧和厌恶袭上心头,也不知道从哪来的一股勇气,趁老师不注意,我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改成了打小报告的那个同学。

但是,厄运才刚刚开始。

下午上课,于老师像往常一样叫我回答问题。但当我回答完之后,他却不再理我,自顾自地对着同学们说:“咱们班有的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但私底下却……”后来怎么下课的我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省得站在这里以这种不明不白却又明明白白的方式示众。当时我在心里狠狠地发誓:“我将来一定做老师,一定不这样对待我的学生!”如果问我什么最能让人恐惧,那么就是被告密和被羞辱。这种可怕的感觉,真是透入骨髓,至今仍让我不寒而栗。

一度,我曾经怨恨于老师,因为他确实伤害过我的自尊心,甚至羞辱过我的人格,而且使我直接从老师那里发现了成人的尔虞我诈所带来的丑恶与恐怖。所有这些,远远超过了他给我的偏爱所带来的欢喜温暖。后来随着年岁渐长,我更是发现,越是接受到老师的偏爱,越是在同学中受到孤立和攻击,偏爱所带给孩子的痛,并不比忽视所带来的少。但是,随着阅历增多,我对于老师反倒多了理解,而且还有一些同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文革刚结束,从文革的血洗中走出来的于老师,怎能不受影响呢?在十几、二十岁时,他所接受的洗礼,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他自己也无法把握的人。派性与争斗,对于他们而言,是面对人群最直接的一个反应。其实就连我的父母,不也一样受着文革的影响吗?只是因为爷爷和姥爷都是文革中挨批受整的角色,所以他们出于本能地厌恶这种派性之争,懂得如何与人为善。而父母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我。作为于老师的学生,在童年中,我们领受到了孤立与排抵之痛,确实是一种伤害。但若说我们这些孩子是受害者,那他又该向谁去讨债呢?就像德国哲学家舍勒所言,将“狡诈”“机智”“工于心计”的生活方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总是那些内心最为恐惧、最为压抑的人种和民族。人性之恶,是怎么造成的,是谁发掘的?对于他们那一代人,真的不该只是一味谴责,也应该给予同情。

一个农村教师,自己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的优点和他的缺点一样,都是他的真实,而他的人性之阴暗,也正来自于他的伤痛和恐惧。将这种真实,让孩子以伤害的方式去承受,恐怕也不是他的本意。所以,我宁愿把这理解成是愚昧无知造成的错误。为此,我冒着被视为无视师恩的负义之徒的危险,把这些写出来,衷心希望看到我这些故事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仔细品味一下赫伯特·斯宾塞的这一段话:“一切罪恶,都根源于无知愚昧,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通过知识和爱,没有其他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我的老师-张老师作文 篇12

一走进五(4)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辅导学生。这便是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拥有水灵灵的大眼睛,上课总是眨巴眨巴地望着我们,好象眼睛能说话。一对弯弯的柳叶眉,衬托出了老师的秀气、温柔。一张樱桃似的小嘴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东西。你瞧!不愧是E时代的新女性,打扮得非常时髦。特别是那个包,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

人家都说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我一直不相信,转进“天华”,算是领略到了。

记得有一次,老师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十分自信地喊了一声“上课”。接着和蔼可亲地向我们问好,眼睛还眯成了一条缝。这时,她的眼睛便会有节奏地跳跃着,让人很想上去触摸一下。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这时的天气,刮起了北风,外面风在嚎叫着。这会,张老师的.眼睛扫视了一下同学们,忽然,把目光停留在匡少华身上。匡少华没有反应,继续讲话。张老师的眼睛越瞪越大,小嘴顿时停止了微笑。此刻,匡少华注意到了这一幕,连忙望着张老师,勉强一笑,站了起来。这画面让同学们心惊胆寒,至今难忘。从那以后,大家就很少去考验张老师那双多变的眼睛了,都专心致志地听课。

不过,张老师可不是一个凶恶的老巫婆,她在哪里,哪里就有欢乐;她在哪里,哪里就会有同学们的身影;她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朝气蓬勃的春天!

我爱我的张老师!

我的老师作文——刘老师 篇13

谢老师长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和一张会教育我们的嘴巴。

谢老师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个子高,而且比教室的门还高,每次我看谢老师,都要微微的抬一点头。

第一次见谢老师,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当时,我还不懂事,大步走进一年级的教室,看见一位老师坐在讲台旁边的凳子上,我什么也没管,直接坐在了最中间的座位上。

过了一会儿,爸爸进来了,爸爸微笑的对谢老师说:“老师您好,”谢老师说:“您好,”此时,我很愧疚,因为我见到老师没有问声老师好。

但是,现在我已经把这个坏毛病改掉了。

而且,我们班的同学还给谢老师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大帅哥。我觉得大帅哥这个“名字”特别配谢老师。

我的快乐老师 篇14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有的严厉,有的宽松,有的幽默,然而在新东方外语学校,我却遇到了一位快乐的老师。

快乐老师是一位美籍华人,有着一头棕色的卷发,不高不矮的个子,最有趣的还是她的大眼睛了,那双眼睛大得像金鱼吐出的泡泡,总是流露出慈爱与快乐的目光。

当然,她上课才是最有意思的时刻。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女同学戴了一条手链,快乐老师灵机一动,跟我们讲起了她的一位美国朋友,那位朋友比较有钱,于是买了一大堆的“环”:有鼻环,耳环,舌头环,还有眼皮子环,总之,整张脸上能挂“环”的地方几乎都挂满了,整张脸都变成金属武装的了,她还给我们出示了那个朋友的照片,顿时,整个教室都笑翻了天,快乐老师趁机教了我们许多单词,都是关于这些环的。

还有一次,快乐老师给我们讲星期,月份,季节这些单词,见我们没什么兴趣,便对我们说:“let us play a game。”我们一听来劲了,立马坐得笔直,但快乐老师却在黑板上画了8个“吊死鬼”,分别写上我们的名字,又拿出一个球,开始接球说单词游戏,谁接到同学仍给他的球必须立刻按顺序说出那些单词,不然就会被“吊死”,谁都不想被吊死啊,于是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玩了起来,不知不觉,在这紧张并快乐的方式中,我们每个人都熟练地背出那些单词了,默写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超级熟练,又学到知识又玩了游戏,真是太开心了。

快乐老师总是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无限的欢乐,总能把枯燥的语法编成有趣的游戏来学习,让我们爱上英语学习,让英语变得快乐! 她是谁?她就是我的快乐英语老师——Vicki。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六(2)班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备课资料下一篇:描写回眸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