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2024-04-16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共10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篇1

1、你的性别是:()男()女

2、你就读的年级是?

()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

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在同学朋友面前

()任何时候都注意都不注意

4、你会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吗?()不会()有时会()经常会

5、看见同学或朋友有困难时,你会主动帮助吗?()会()不会()看情况

6、当看到别人乱扔果皮纸屑时,你的做法?

()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马上制止()视而不见

7、当发现别人破坏公物践踏草坪时,你会?

()抱怨视若不见()马上制止()逃避

8、公车上,你会主动让座给需要帮助的人吗?

()会()别人不让我也不让()装作没看见

9、如果父母、朋友请你去饭店吃“野味”,你的看法?

()没吃过,试一下()不去吃,并教育他们这是不对的()没所谓

10、在饭堂排队吃饭,看见同学插队,你的看法?

()指责那个同学马上制止()心里抱怨别人插队,我也插队

11、你会闯红灯吗?

()经常闯()没有()行车时闯任何时候都不闯

12、看见同学被别人欺负,你会?

()告诉老师家长()装作没看见快点走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3、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你会?

()自己做()看一下旁边同学的抄小纸条

14、班上有几个经常不穿校服、扰乱课堂纪律的同学,你的看法?()事不关己这是他们的自由()希望他们不要这样

15、认为身边的同学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能做到()不能做到

16、我能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不能()偶尔能

17、对他人的关爱能适时表示感谢()能()有时能()不能

18、对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学或他人能感到羞耻()能()不能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篇2

我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于2010年4月, 在唐山市城区和城郊各随机抽取两所普通小学, 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水平, 这次仅限四五六年级, 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共发放问卷480份, 收回有效问卷469份, 有效回收率97.7%。其中, 男生230人、女生239人;城区234人, 城郊235人;4年级157人、5年级156人、6年级156人。调查问卷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 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依据, 自编《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三方面的关系。共分六个维度: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护环境, 基本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公德内容。每一类项目后面都附有3个备选项, 可以分等级记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一、小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自我评价与分析

*p<0.05, **p<0.01, ***p<0.001;X2检验是前一项 (良好) 与后两项之和 (一般、差) 的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 小学生对自己的公德各维度强弱的排序依次为保护环境、诚实守信、爱护公物、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表明学生在保护环境、诚实守信现代美德方面表现更好一些, 而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这些传统美德有待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扬。小学生对自己的公德各维度表现选择良好的人占54.6%~75.5%。进一步进行X2检验, 公德六个维度等级评价人数差异均显著, 说明小学生对自己的公德表现比较认可, 小学生公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虽然小学生公德表现良好的人占明显优势, 但仍有24.5%~45.4%表现一般和较差的小学生, 更值得我们积极关注, 尤其是对传统美德的挖掘、保持和发扬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使之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总之, 小学生社会公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这一结论虽然是从小学生自评中得到肯定, 但与他评结论相符[3], 也符合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规律[4]。即小学生社会公德表现良好, 可能是这一阶段正处在道德认知发展的习俗水平, 认为规则都是正确的, 努力做个好孩子, 这一阶段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向师性明显。

二、不同性别和区域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差异比较与分析

注:双侧T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 社会公德总分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且差异极其显著;社会公德各维度上, 女生在公德六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 除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外各项差异显著。可以说, 在社会公德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这可能因为: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女孩子的评价“女子无才便是德”, 关注她们德性的养成, 而对男孩子的评价是大丈夫、干大事, 可以不拘小节, 关注他们才能的培养。二是性格差异。女孩子相对来讲胆小怕事, 循规蹈矩, 很少有越规行为。男孩子则胆大, 争强好胜, 敢于冒险, 容易失德, 出现偏差行为。

从表2还可以看出, 社会公德总分城区学生高于城郊学生, 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公德各维度上,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和爱护公物维度存在区域差异。即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和爱护公物维度上城区优于城郊。这可能因为,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流动人口增多, 城郊居住了大量的外来打工者, 由于来自不同地区, 其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倾向, 反映在道德层面上会良莠不齐, 家长的公德行为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城郊居住的打工者, 又以暂住居多, 流动性大, 加上工作的奔波劳碌, 很少有时间与周边人沟通交流, 生活圈子狭小封闭, 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融入周边环境的良好氛围, 有的孩子变得孤独、冷漠, 不关心周边的人和事。

三、不同年级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差异比较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社会公德总分不存在年级差异;社会公德各维度上文明礼貌维度存在年级差异, 其他各维度均不存在年级差异。具体应用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方法LSD功能分析发现:四年级与五年级、四年级与六年级在文明礼貌维度存在差异, 六年级优于四年级, 五年级优于四年级。这可能是因为受年龄特征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少数学生开始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 五六年级部分学生初步具有了少年年龄特征, 依赖性减少, 独立性增强, 活动空间除了家庭、学校外, 他们更多地独自走入社区公共场所活动, 为了被人接纳, 融入外界群体, 文明礼貌成了第一要义, 他们会很自觉地控制自己失礼的行为。

总之,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 (城区和城郊) 小学生社会公德表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小学生社会公德在性别上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在区域上城区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和爱护公物维度上明显优于城郊, 其他维度没有差异;在年级上, 五六年级在文明礼貌维度上明显优于四年级学生, 其他维度没有差异。

参考文献

[1]张国臣.社会公德与构建和谐社会.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7 (3) .

[2]宋翼.初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教育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7.

[3]李素菊.首都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15 (3) .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篇3

关键词:社会公德社会环境社会监管道德回报

中图分类号:d64/g41

当前,以年青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公德状况令人担忧。从逐渐被社会淡忘的马加爵杀人案到近来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药家鑫交通肇事杀人案、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毒害室友案,大学生如此种种,让人们不断反思,我们社会公德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令大学生如此漠视生命,缺乏社会担当?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影响至关重要。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的提升。

一、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明和道德力量。现代新儒家代表杜维明教授认为,“把儒家思想引入学校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理解他们和他们父母所遵循的适当的生活方式的内在逻辑”,并且可以“把他们自己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在复杂的现代世界处理很难的价值问题”。①高校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并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以充分发挥传统美德对人们的调整、评价和教育功能。

社会公德是一个民族传统道德延续的表现形式,历史上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都会以道德的形式传承延续,以民族心理与习惯准則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先辈不仅创造了优良的美德传统,而且在把这些美德传统运用于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富有民族特色的道德故事,它们往往使人们终生受益。寓于传统故事中的优良民族传统以其生动性和通俗性而易于被人接受,对年青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建立道德回报机制

社会公德建设困难重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或者说在某些情况下,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背离。要改变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背离的现象,必须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道德奉献与回报机制,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环境,使尽道德义务的人得到公正评价和回报,使不尽道德义务的人受到谴责和惩处。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经常出现一些道德评价与道德赏罚的不公的现象,久而久之,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德行成了实践道德的人的负担,而缺德却成了无德之人的通行证。有些人不履行道德义务,欺寡凌弱,但没有人对这种行为加以指责,反而默许。长此以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只需将会被完全破坏。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学生坚守诚信,在考试中坚持独立完成,而有的学生则夹带舞弊、抄袭他人试卷,若对这种想象听之任之,将会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情况,诚信道德得不到遵守。对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他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工作上,为广大同学服务,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他们的付出也得不到认可和回报,将使他们服务于同学的热情受到打击,以至于没有谁会再为集体的利益而奔走了。

三、突出社会的舆论引导职能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除了依靠社会公德教育手段外,还必须依靠法律强制和社会舆论手段,需要以法制建设为后盾。在抓好社会公德教育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方面,把社会公德教育同法纪宣传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维护校园公德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巩固社会公德教育的成果;在社会舆论方面,相关部门要把握好社会舆论导向,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舆论是指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自觉或自发地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表达、交流、传播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评价性看法和倾向的态度。社会舆论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它通过赞誉或谴责,迫使行为当事人接受社会的善恶裁决或准则性命令,从而规范人们的具体行为走向。同时,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抑恶扬善的作用。任何社会舆论,对同一事件或行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就要求社会必须充分发扬和正确利用先进的社会舆论,促使人们在道德实践中自觉择善弃恶。在大学校园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对广播、校报的宣传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身边发生的事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信息库”。其中既有许多有益的道德教育资源,也有各种非道德、反道德及有毒有害信息充斥其间,给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和心灵伤害。因此,必须净化网络环境,给大学生一个文明的网上空间。

完善防范措施,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能对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采取置之不理的“鸵鸟政策”,忽略或轻视青年学生的网络教育问题是危险的,但回避更是行不通的。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互联网营业场所、电子游艺厅的管理以及严格控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劣质文化的传播。因此,建立网络的监察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以遏制日益猖狂的网上犯罪,特别是对于在网上传播淫秽、反动、迷信信息者,要通过法律手段严惩不贷。对网络不文明用语进行规范,引导青年学生文明上网。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的协力合作。社会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提供完善的公共规范和实践空间,它是一切公德教育的基础和背景。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的实际,依靠严格的组织、科学的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具体实施的,其教育的深刻性和高层次性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个人修养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培育过程中,要做到社会、学校、自我教育有机结合、齐抓共管,才能优势互补,取得成效。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来自社会、学校的公德教育,只有获得大学生自身的认同,才能真正起作用。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潘烈,周燕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0(05)

[4]蒋勇,邱国栋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其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

[5]李晓辉论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理论月刊,2010(09)

[6]席彩云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4)

注释:

①杜维明著新加坡的挑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69页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问卷 篇4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在马路上看到老人摔倒,你会?(A.假装没看见B.生命至上,立马搀扶C.看别人怎么做,我再怎么做

4.你会为了赶时间而闯红灯吗?(A.经常会B.偶尔会C.从不会

5.你对无偿献血有什么看法?(A.挺好的,能帮助他人B.有偿就更好了C.不去献,跟我没什么关系。

6.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A.假装没看见B.主动让座C.别人不让,我也不让

7.上课或者听讲座时是否把手机调为关机或者静音(A.经常这样B.偶尔这样C.从不这样

8.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社会公德水平的下降(多选)?(A.教育制度的弊端B.党员没有起到带头作用C.欧美不良文化的腐蚀 D.其它

9.您对在公共场合吸烟等有可能影响到附近其他人的行为如何看待?(A.很反感B.可以接受C.无所谓

10.您认为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强烈与否?(11.假如你给自己的道德水平打分,你会打多少分?(A.优秀B.基本满意C.勉强及格D.不好意思说

12.您认为中国现今的社会公德水平怎么样?(A.高B.一般C.低

13.相比过去,您觉得社会公德水平在怎样变化?()

A.提高了B.没什么变化C.降低了

14.您觉得该用什么方式来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呢?(多选)(15.您一年做过多少公益活动?(A.1-10次B.10-20次C.20次以上D.没做过

16.假如您违反了社会公德,您的感受是?(A.感觉无所谓,大家都一样B.我从不违反社会公德C.有点愧疚,感觉不太好

17.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A.作用很大.B作用在逐渐弱化C.没有任何作用

18.你对“城管殴打小贩”的事件怎么看?(A.使用武力是错误的B.为了秩序,动手是可以的C.不好说

19.看到沿街乞讨的老人,你会怎么做?(A.假装没看见B.不容易,给一点C.不理他(她),直接走开

20.您觉得我国今后的社会公德水平会怎样发展?()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问卷 篇5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调查问卷,希望了解一下您的看法。请客观陈述您的观点。谢谢您的合作!

1.你认为目前中国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是:

A.腐败B.诚信危机

C.道德失范D.其他

2. 在公共场合看见有人插队,你会:

A.主动去阻止B.心中不满,但选择忍受

C.视而不见D.要是插自己排的那条队就阻止

3.公共汽车上你会给老人、孩子和残疾人士让座吗:

A.一定会B.不会

C.看具体情况D.看当时心情

4.你怎样看待大学生说话带脏字:

A.不好,有失身份B.还行,周围的风气就是这样

C.较差,素质问题D.一定情况下可以用来发泄不满

5.你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吗:

A.安全第一,时时遵守B.需要别人提醒才遵守

C.看情况,车辆不多时就不在意D.无所谓,没在意过

6.在宿舍熄灯后,你会打扰其他舍友的休息吗:

A.不会B.经常会

C.偶尔会D.也许有,没注意过

7.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会:

A.主动提出帮助B.在他提出时才帮助

C.忙自己的,不管别人D.有时间及有能力就帮助

8.对于“小悦悦”事件,你的看法是:

A.社会太冷漠了,那些路人应该受到谴责

B.见义勇为有时不一定有好下场,那些路人也有苦衷

C.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见怪不怪

D.责任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反思

9.听了社会上帮助别人被讹诈的案件后,你怎样看待帮助别人:

A.会很慎重的帮助别人B.仍然乐于助人

C.害怕帮助别人惹麻烦D.不清楚

10.对个人的未来发展而言,你认为思想道德是否比知识更重要:

A.是B.不是

C.同等重要D.不知道

11.(多选)你认为社会道德水平有什么决定:

A.社会环境B.家庭教育C.经济发展D.对于现在社会人们道德意识减弱的现象,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法(选):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篇6

调查时间:8月8日—8月10 日

调查地点:大学周边

调查人员:李茜

调查对象: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统计

调查目的:分析大学生公德的状况

【内容提要】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正文】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

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篇7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 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 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明确规范。

下面我结合《思品》学科谈谈如何运用品德学科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做法。

一、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 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 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因此,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 当我发现学生在教室里大吵大闹, 进入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出现拥挤、争抢座位等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时, 不是简单地训斥, 要求学生立即不说脏话, 不说粗话, 不争抢座位, 等等, 而是让他们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正自己的行为。还利用《品德》教材中的《我随妈妈看演出》、《在公共汽车上》这些内容, 让学生探讨: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个文明人? 通过学习自主交流, 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影响别人;不能争抢座位, 而应该对号入座或者看见老弱病残主动让座;不在门口拥挤造成堵塞或伤害, 等等,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萌发做“文明人”的道德意识, 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二、进行助人为乐教育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 大家乐于相助, 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 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 这就是助人为乐。每个人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 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都需要别人的关心与爱护, 更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帮助。

我们学校有个残疾学生, 因为小时候遭遇车祸, 一条腿没有了, 平时只能拄着拐杖上学。有些同学看见后, 不仅不主动帮助他, 有时还在后面故意一瘸一拐地学他走路的样子, 使得那个残疾学生很自卑。面对这一情境, 我决定利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想象他们的难处》、《生死不离》和《伸出我的手》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讨论: 残疾人有哪些难处?汶川地震中的那些英雄少年是怎样帮助别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向残疾人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 感受到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 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 体验到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快乐。引导学生深刻审视自己, 让助人为乐、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从而潜移默化地将这种爱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三、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 它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使大家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证。对待公共财物是爱护、保护, 还是浪费、破坏, 是一个公民有没有社会公德的反映。校园中, 经常会发生一些损坏课桌椅、撞坏墙壁及在墙上乱涂乱画的现象, 老师的严厉批评不见效, 我发现利用学生喜欢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育他们, 效果比较好。我让学生学习《不说话的“朋友》一课, 要求学生讨论: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损坏公用设施会带来哪些危害? 当你破坏教室里的公物, 会给大家带来什么麻烦? 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公用设施是为大家服务的, 是我们的朋友, 教室里的公物是同学们学习需要的, 知道爱护公用设施是有公德心的表现,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形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品质。

四、进行保护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 黄河的长时间断流、沙尘暴的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还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 保护环境的意识必须从娃娃抓起。我经常结合《品德与社会》书上的内容, 让学生学习《环保小卫士》、《有多少人为了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等系列课文, 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的观念。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 努力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如自觉节约能源, 反对浪费, 不乱倒垃圾、污水等。此外, 我们还应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保护环境。

五、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对一个公民来说, 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强不强, 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风貌。小学生尽管年龄比较小, 但也应该对他们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现在某些学生自私自利, 看见别人有好的东西, 就想着法拥有它, 趁别人不注意, 将他们占为己有。学校也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 但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还是经常发生。如果不及时纠正, 将来就会铸成大错。作为班主任, 我除了利用每天的晨会课进行教育外, 还利用《品德与社会》书上的《我是共和国的公民》和《法律护我成长》这些内容 , 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一个小公民, 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我们都应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形成法纪观念, 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 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 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真正做到遵纪守法。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篇8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优秀成果,但是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公德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途径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关键词:社会公德;思想道德素质;公德意识;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05-03

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简单的称为“公德”,它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道德,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集体里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相对应制定的行为规范,规范着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本质上看,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理解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些观念,准则,思想。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上形成的公共的品德,规定着人们在行为或思想方面应该怎么做。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大的方面分别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当前环境复杂,一些消极思想不断产生,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频频发生,在不同的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风气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社会风气。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来看,它涵盖了人与人关系层面,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一)人与人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的内容中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当前社会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文明礼貌和不助人为乐的行为。在过去的小学教育当中,老师总是会教学生们对人要文明礼貌,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乐于助人。然而如今在学生这一大群体中,这种现象却成逆差。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些大学生举止不够文明,同时发现有些大学生在文明举止方面是在退化的。小学生在见到老师的时候会积极主动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正常的思维模式是接受越高教育这种行为就应该更为明显,但是这种现象却恰恰相反,在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见到老师不再是积极主动的向老师问好打招呼。在报纸上还是在网络上,我们最近经常会看到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样的新闻,而在媒体采访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直接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不会立即主动地去扶起老人。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产生诚信的基础,是沟通交流的基石。我们理应重视起来。

(二)人与社会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是属于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在当代大学生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的意识缺失。随着物质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问题也就会随之变多。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发达,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消费。大学生亦是如此,倾向选择外出旅游,而在旅游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有的大学生到了名胜古迹的景点时,会选择不正确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足迹当做纪念。“书桌文化”和“墙壁文化”也是不堪入目。更有甚者破坏或损坏公物,例如将公园中的公共运动设施损坏,损坏公共花草树木等。同时大学生在遵纪守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此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在公共场所喧哗,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有的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所举止不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干扰了他人。这些不良行为极大的影响他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

(三)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的保护环境则是属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保护环境就是要求我们要爱护,保持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环境整洁与卫生,要求我们要讲究公共卫生,形成优美环境。而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很多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将口香糖随便乱粘附等现象常见。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外出聚餐。聚餐后的垃圾随地乱扔或垃圾处理方式不对。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为优美环境而惋惜,为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而痛惜。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爱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去审视与重视的。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社会公德是属于上层建筑这一范畴的,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有点并存那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忽视自身的社会公德,这样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大学生属于思想容易波动的群体,那么大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受到不良的影响,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门打开,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思潮不断涌入国内,一些消极错误的思想也会随之涌入国内这也使得国内社会风气进步恶化,就此影响着国内大学生的思想。同时现在社会还存在一种不好的风,媒体报道新闻时总是将目光投放在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上,社会公德失范突发事件,道德“滑坡”的案例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公德模范们的事迹,却难以成为关注报道的对象。这也导致整个社会目光投放的偏差,大家追逐的焦点发生生了改变,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

(二)家庭品德教育的失误

一个学生无论是性格的形成还是品格的养成,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所以家庭教育是关键,那么家庭教育也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众多家长过度重视和追求功利性成绩,而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在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两者之间,家长通常会将前者放在首位。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大功告成。而事实上,一个学生有才无德很可能成为危险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模式。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庭成员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视孩子为珍宝,过分的宠爱,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使得家庭教育严重出现问题,会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一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助人之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少责任感等社会公德失范的问题。

(三)学校教育管理的缺陷

在学校的教育中也存在一定性的问题,学校重视专业课质量,打造主打专业,注重教育结果和就业问题,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那么就形成了“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管理缺陷。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们塑造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中小学校在这一时期着重的是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道德和社会公德重要性的认识不全面,对其产生的意识也是淡薄的。有的学校即便是安排了类似的课程,但是教学形式和模式过于单一只是理论性的说教和灌输,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导致的结果是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理论的灌输没有现实的实践活动,就会导致学生形成高理论知识和低公德水平的反差,只知道社会公德的原则,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遵守社会公德。

(四)大学生群体特殊性

大学生自身存在不成熟因素也是造成他们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是在思想方面很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一个自控能力差的群体,大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并不能很好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大学生这一阶段,他们对社会公德的认知是深刻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时候却是和深刻认知不成正比的。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对自我认知偏高,而在现实中又很难理性地把握自我,使自己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而自我认知的内在分裂,导致大学生在价值方面产生双重化认知。面对他人或是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公德问题用理想性高标准的尺度来衡量,也就导致了现实社会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大学生只会看到他人没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而忽略自己是否遵守社会公德规范。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德管理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社会公德模范给予奖励,对于那些违反社会公德规范的人给予相对应的惩罚。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手段,在网络上进行积极的正能量的宣传。网络媒体不要舆论偏坡,不要只为了追求网络点击利益只报道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要大力宣传道德榜样的例子。国家应该既要加强法治建设也要加强德治建设,不要存在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政府可以举办各类与社会公德有关的活动,调动公民积极性,使得公民参与其中。例如,开展“社会公德模范”“社会公德模范小区”等评选活动。这样就会使得整个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身心就会被影响,和整个社会环境融入在一起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大学生公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整个社会公德水准上一个台阶。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息息相关,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个人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和成效。家庭教育需要言传,犹重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举动,将变成子女为人处世的样板。所以,他们能不能以身作则,言行如一,正直重义,看问题冷静客观,待人接物进退有据,对孩子都是最直接的陶冶与感化。作为我们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应该自己首先具备社会公德和诚信的意识和行为,摒弃事不关己的观念,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良好的品德行为及习惯。这样才会在言传身教的氛围中充分感染自己的孩子。因为家庭是开展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的基础,是孩子的生动课堂,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位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们是否积极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在此方面的家庭教育。

(三)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不断加强学校公德教育和管理,学校领导人应当重视学生的公德教育。要做到“两手抓”,既要重视成绩也要明确公德教育重要性。学校教育者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标杆。教育者们在进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寻求新的授课模式,丰富授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社会公德的重视,不要只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在教育方面不要忽视实践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形成逆差,学生们在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时就不会大打折扣。校方还可以利用起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场所进行社会公德宣传,倡导公德意识,这种宣传的形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校方还可以举办“模范座谈会”,请一些模范人士来校作座谈会,与学生们分享模范事迹。在学生内部可以举办“社会公德模范十佳学生”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鼓励和督促学生们去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们明白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自觉践行公德规范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德意识。大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认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学生自身还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有利于我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社会公德意识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M].新星文化出版社,2006.

〔2〕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江南雨,刘思羽.社会公德学习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大学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篇9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我们承诺:绝对为您保密,我们的调查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请放心并据实填写!!

1.校园公益自行车前一段时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近来又出现一系列问题:轮子没气的车还在路上;有的车被上了锁;随处还可以看到路边停放的被损坏的车……对这些,你的想法和哪一个最接近呢

A.一部分学生素质太差,甚至恶意损毁小黄车

B.学生集体素质有待提高,普遍对已毁坏的小黄车不理不问

C.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自行车没有从制度上得到保护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在校园里,大家都会发现草坪边角处的草皮多处被践踏了,其实只要大家多走一步路,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近来你有过践踏草坪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想的A.经常出现,这样可以绕过人群,更快地到达教室

B.较少出现,只有有时赶时间,为了绕过人群,从草坪上走

C.几乎没有或从来没有出现过,平时,我很注意保护草坪的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早餐好处多多,大家每天去吃早餐,但是,不和谐的因素是我们的每一个包子,每一杯豆浆都装在塑料袋中,这些塑料袋无疑会给大自然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果它们被餐具代替就好了,如果有个绿色公益活动——号召用餐具装早餐,你对这个活动怎么评价

A.很好,一定会被大家所接受的B.好是好,不过,食堂工作人员为了省去刷餐具的麻烦,很难响应这一号召

C.设想是好的,公众对此不是那么关心,根本就无法实行

注:以下选择问题均可多选性别:年级:院系: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一个人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他也会保持安静;当他到达一个干净的场所,他也不会制造垃圾。而当一个人到了一个不卫生的场所,有些人却会不自觉中给这个环境带来一些垃圾,你是怎么想的A.环境对人影响是很巨大的,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环境,不是人自身所能决定的B.人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适当调节自己的社会公德心,以适应环境

C.是某些人素质不高,不能管理好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是学生活动的最重要场所,我们难免制造一些果皮纸屑,相信你有这样的经历,临近离开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A.就把它们留在桌子上或是地上,会有专门人员来清理的,可以不用我们动手

B.有时会把它们送到垃圾桶中,可能偶尔会忘记了

C.几乎每次都把它们送进垃圾桶,要有始有终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室是大家学习的地方,为了“占据有利地形”,很多人早早地到达教室,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前排的位子上虽然没有人,但是,却被放上了书,而且,占位的那些同学有时来得也特别晚,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看待的A.没有什么,有些同学可能有特殊需求,如近视的同学

B.我也占过位,这样可以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生来教室时间更早

C.很过分,这些人太不道德,文明的校园应该杜绝这种状况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合肥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我们所能感觉出的是,用水较为方便,水源相对充足,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在平时,你是否会有节水的意识,比如说洗衣服,你会有尽量用相对较少的水洗好你的衣服的想法吗

A.几乎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正常用水

B.想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付诸行动

C.很多时候,都尽量少用水,尽量不浪费水资源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交通规则,大家都了解的,遵守它,更加安全。可是,我们有时确实要赶时间,是红灯,但是路上确实没有车,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你是否会闯一回红灯呢

A.闯过好多次,那时是安全的,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

B.偶尔闯红灯,实在是有急事,可以灵活处理,见机行事

C.几乎不闯或根本就不闯,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很冷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无法抗拒这种变化。社会是发展的,你怎么看待

A.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没必要改变

B.虽然这种趋势无法逆转,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用自己的微笑为这个社会送去一点温暖

C.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每个人以一颗热心对待他人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西安渣土车不遵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先后导致49人死亡,影响极坏。你是怎么看的A.社会上,人情冷漠是导致这一事故的罪魁祸首,难以改变

B.人们对生命的漠视,愈演愈烈,政府应该实行自己的职能,整治它们

C.只是极少数人的表现,坚持社会主流,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校发短信要求孩子周末在家背诵民生工程的内容,每人必须会背,学校将进行抽查。近来陆续有(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的学生家长反映,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强制学生背诵民生工程内容。你对此怎么看

A.只是部分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应当被严惩

B.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已经演化成一股恶劣风气,应该从根本上改变

C.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总体评价,打分,要与社会总体进行比较(如,社会60分,校园70分,也可以写具体想法)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篇10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利益至上,需要大量德才兼备人才的社会,我们不免会见到这些熟悉的生活情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走路闯红灯,吃饭购物时插队,不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出言不逊污言秽语,在公共场所喧哗,毁坏公物,铺张浪费公共资源等等。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然而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公德的缺失。

或许有些人认为,在公共场所喧哗是他自己的事,只是一件小事,说它对社会造成危害,未免危言耸听。我想这些人是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认识到这些后,我们都必须重新省视一下自己,是否在这五方面都符合了社会对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据调查,84.54%的大学生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那么,在人们心中,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又有何评价呢?

据调查,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而仅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缺失呢?

原因之一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开放以后,大学生拥有比以往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大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旅游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感受了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一时间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颓废思潮相继泛起,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有所滋长。

其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

其三个人修养问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做过分亲密的举动,许多大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其次,每个大学生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学生将自己的宿舍布置得干净整洁,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还有,大学生的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其四学校教育缺陷。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里,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而且老师教授大学生的是专业知识,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并没有多少老师还在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上花功夫。另外,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除此之外,社会的舆论导向也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无法迫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遵守社会公德。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不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在自身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大学生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大学生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大学生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三)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大学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大学生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社会公德,我们还可以求助于政府与舆论媒体。政府应该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这样,大学生才能从观念上重视自身的社会公德,逐步改善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媒体应该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对于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披露。迫于面子与形象问题,大学生不得不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到自我约束。我们每大学生都应该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在监督自己的同时,也监督他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有义务和能力带动整个社会,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上一篇:副司钻下一篇:小学生大队委的竞选稿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