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2024-04-15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精选9篇)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篇1

一、堂上练习

1、观课和评课(10分钟/人)。

2、自选一课题,制作说课课件,进行堂上说课(10分钟/人)。

3、自选一课题,设计课堂导入教学教案并演练(10分钟/人)。以上2、3正式上课前做好。

二、课后作业

1、为什么要进行物理课程改革?

2、谈谈对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3、谈谈物理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如何应对?

4、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学物理教学情况,谈谈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

5、谈谈怎样才算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篇2

1. 在物理作业中落实三维目标是 对物理教师教育理念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成三维目标。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新 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作业观,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作业中落实三维目标,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创造性理念,成长为创造型教师。

创造型教师要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作业中落实三维目标。以神舟飞船的研制并发射成功、航空母舰的研制应用、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等设计作业,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如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欧姆定律等,以此让学生感受科学的艰辛和乐趣,从中吸取科学思想的精华,感悟科学发现与创造发明的方法;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 勇于质疑;勇于挑战、勇于超越的精神, 养成见微知著、认真执著的科学习惯。

2. 在物理作业中落实三维目标是 对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新课改三维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 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倡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教师教学的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要设计好一个有效合理、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教师要学会独立思考, 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落到实处,以作业的形式更好地将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理解教学目标,深入钻研、不断创新, 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教师要设计一个课时的作业,首先应该吃透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 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设计出既符合三维目标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来。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过程中,我会安排学生朗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在朗读过程中用手指贴紧咽喉,感受声音产生时的振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现其知识目标;而在朗读过程中找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个活动的安排,学生懂得:要学到知识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自己要肯下工夫,善于观察与实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这就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从而将三维目标有效地进行了整合。

3. 在物理作业中落实三维目标是 对物理教师教学方法的挑战

将教学目标分成三维目标是一种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维度去描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千万不能把三维目标分割开来,变成三维任务, 分别完成。在作业中落实三维目标需要创设情境,要以相应的教学情境为载体,把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还要针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地实施三维目标。有些内容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丰富,有些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丰富,有些内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比较丰富。所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地实施三维目标,而不是平均分配, 当做三件事去做。三维目标的实施更要倡导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利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但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比较难。体验式、探究式的方法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篇3

“分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类的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中的基本逻辑方法.在中学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倘若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并加以运用,那么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可见重在科学探究的理念下,分类教学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上升知识的高度,深化知识,提高能力.本课例就是以分类为思想,贯穿整个课堂.

2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笔者修改了三次之后的教学设计,分别在引入教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教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教学,结课教学,以及每个环节的过渡上都做了修改,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分类思想渗透方面,以及情感教学上做了重大[JP3]的突破,下面就笔者的三次教案的修改过程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2.1试教中不同的引课

(1)第一堂“朴素而直接”的引课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变化的图片.

师: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和物质的物态变化等.你能说出这些变化的现象吗?(冰山消融,钢铁生锈,电热丝升温,木炭燃烧)

这样的引课,笔者的本意是觉得对于变化,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开门见山的引课会更自然,但这样的引课毫无新意,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引课在学生中起不到渲染力,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被笔者的指导老师立马否定了.引课方向看来还是应该回归学生,想想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第二堂“以实验为基础”的引课

师:什么是物质的“变化”?你能举例吗?[HJ1.3mm]

生:(一部分学生根据经验做出判断,一部分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

师:现在小组间合作完成以下实验,观察下列现象的变化.(学生动手做实验:水的沸腾,向透明的石灰水中吹气,点燃蜡烛等)

这样的引课,在课堂气氛上的确活跃了不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浓厚的,但是总觉得仍然缺乏新意,对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个课题,笔者总觉得自己的思维很局限,没有新意,[JP3]直到看到一个调皮学生的校服时,想到了一个相对新颖的引课.

(3)第三堂“以爱国情感渲染气氛”的引课

[TP1CW83.TIF,Y#]

师:首先,请同学们仔细瞧瞧(图1),这是什么地方?

生:钓鱼岛.(学生一口同声)

师:真厉害,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面积约4.4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学生非常激动)

师:日本为什么千方百计来争夺钓鱼岛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钓鱼岛有丰富的资源,例如天然气.天然气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哪些文字描写了天然气发生了变化?(天然气是世界上继煤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它的密度约0.65 g/L,比空气轻,无色、无味.天然气在压缩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能燃烧,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JP3]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笔者用钓鱼岛引课,因为时下(2012年)最热门,最敏感的话题就是钓鱼岛,而有一位学生把他的愛国情绪体现在他的校服上,他在校服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钓鱼岛是中国的!”正因为如此,笔者相信当我出示钓鱼岛图片时,学生一定会沸腾,这样的沸腾,不仅在教学一开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我需要的,也是学生需要的.因此,这样的引课,在最后市公开课时,效果显著.

2.2试教中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的不同教学

(1)第一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教学

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几种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有何特点?

根据实验观察,将相关信息记录到表1.

小结: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变化,我们可以将他们分成两类:一类像冰山消融、电热丝升温一样,在变化中没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另一类像钢铁生锈、木炭燃烧一样,在变化中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讨论: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这样的教学,与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是相违背的,尽管一直由学生在做实验,但是表格的设计将学生的思维一直限定在今天要学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上,尽管在小结中对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分类,但因为表格的引导,会让学生直接得出一类是物理变化一类是化学变化,对分类思想,没有很好的渗透,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很肤浅.因此,这样的教学设计笔者否定了.

(2)第二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教学

师:那日本为什么千方百计来争夺钓鱼岛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钓鱼岛有丰富的资源,例如天然气.天然气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文段中,那些文字描写了天然气发生了变化?(天然气是世界上继煤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它的密度约0.65 g/L,比空气轻,无色、无味.天然气在压缩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能燃烧,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生:天然气在压缩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变化,看老师手中的白纸,也可以发生很多变化,例如对折、撕破、甚至燃烧(边说边拿出口袋里的打火机将纸点燃).现在给你们以下几种物体,你能让它们发生哪些变化?好,4个同学为一组,小组间讨论,把讨论结果写在活动单上,看哪一小组发生的变化最多,现在开始.

(小组间讨论很激烈.)

师: 非常好,同学们举了很多变化,那物质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一一研究,将无法穷尽,但我们可以寻找共性,进行分类研究.现在老师把大家提出的变化列在表格中,对于这些变化,你将如何分类,注意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现在小组讨论,看哪组分类的类型最多(表2).

生:剥开,切开两半,弯曲,折断,是形状变了.冰变成水蒸气,是状态变了.

腐烂,生锈,是物质的成分变了.

师:看来,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那么,是否产生新物质,是比较合理的分类标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一分类标准.针对这些物质发生的变化,哪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生:桔子剥开,苹果切成两半,铁丝弯曲,折断,火柴折断,水变成冰,变成水蒸气.

师:我们把这一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说一说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生:桔子腐烂,铁生锈.

师: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大家都认为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请问它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生:铁锈.

师:如何证明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

生:颜色不同.

师:光凭颜色能证明是不同物质吗?粉末状的铁是黑色的,铁块是银白色的,但它们是同种物质.

生:用磁铁吸引.

师:你的猜想是?

生: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好,或许可以,那么就请这位帅哥来给我们做做这个实验,来验证猜想.

(学生上台做实验)

师:你来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生:鐵粉吸起,而铁锈没吸起.

师:说明了什么?

生:铁和铁锈不是同种物质.

师:进而得出铁生锈属于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师: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动手制造变化?我们来看看两种溶液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步骤如下:(1)先在试管中倒入少量的黄色氯化铁溶液,注意试剂瓶的瓶塞要倒立放置桌面上,倾倒时试剂瓶的标鉴要正对手心,倒入后,及时盖上瓶塞.(2)再用滴管滴加2~3滴NaOH,注意,滴加时,滴管应位于试管口上方.要求大家操作规范,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将废液保留在试管中,最后将整支试管正放入大烧杯中.现在开始.

(学生小组间展开活动)

师:请这一小组的组长来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其余小组有不同现象吗?这些沉淀物质其实是FeCl3与NaOH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叫做Fe(OH)3因此,这两种溶液混合属于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师:可见,化学变化总常伴随着一些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现象.但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生: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师:好,现在考考大家,判断以下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并说明理由.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那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蜡烛燃烧时有哪些变化?

(学生小组活动)

师: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生:蜡烛熔化成蜡油,蜡油凝固成蜡块,蜡烛变短.

师:烧杯壁发生的变化?

生:变烫了,有白雾.

师:将蜡烛慢慢靠近杯底,出现什么现象?

生:蜡烛熄灭了.

师:白雾是什么?

生:CO2.

师:CO2什么状态?

生:气态.

师:空气中的CO2,看得到吗?

生:看不见.

师:所以是CO2吗?那是什么?

生:小水滴.

师:为什么会熄灭?

生:产生了CO2,能灭火.

师:因此,蜡烛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生:CO2,H2O.

师:由此,体现出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师:蜡烛变短了,蜡烛熔化成蜡油,蜡油凝固成蜡块.属于什么变化?

生:物理变化.

师:理由?

生:因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师: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但因为它产生了新物质.所以总的来说它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物理变化.那么,烧杯壁烫了,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热.蜡烛燃烧时发光吗?

生:发光.

师:对,可燃烧物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发光发热现象一定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吗?打开电灯,灯泡发光吗?有产生新物质吗?

师:因此判断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不能单一根据这些现象,必须要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这一分类标准,这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生活中普通物质发生的变化,进行分类,让学生体会物质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一一研究,将无法穷尽,但可以寻找共性,进行分类研究.并且感悟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从而提出,是否产生新物质,是比较合理的分类标准,进入新课的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从铁生锈,两种溶液的混合到蜡烛的燃烧,整个过程非常顺利,蜡烛的燃烧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这个过程,笔者继续渗透分类思想,哪些现象体现的是物理变化,哪些现象体现的是化学变化,并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深刻体会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会产生的现象,同时渗透了分类思想,上升了知识的高度.

另外,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与他人不同的蜡烛燃烧实验.

(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1分钟,记录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图2).

(2) 1分钟之后,用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注意[JP3]火焰靠近杯壁内壁,时间不要太长,观察记录烧杯壁发生的变化.

(3)蜡烛在杯口燃烧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蜡烛慢慢靠近杯底,观察记录蜡烛发生的变化.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描述的更加清晰到位.

2.3试教中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的不同教学

(1)第一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教学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物质具有许多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度、金属的延展性、酸碱性和可燃性等等,哪些是在化學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哪些不需要?

第一堂这样的教学,在给出了这些性质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进行分类,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教学与前面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一个很好的过渡,并且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被笔者否认了.

3第二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教学

(之前刚分析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师:(出示一只燃烧着的蜡烛)蜡烛被点燃了,(出示一只没有被点燃的蜡烛)能燃烧吗?

生:能.

师:这体现了蜡烛的什么性质?

生:能燃烧的性质.

师:蜡烛燃烧的这个变化体现了蜡烛能燃烧的性质,可见,变化体现性质.(出示一根铁棒)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物质,说说铁具有哪些性质?

生:银白色,固态,拉成铁丝,能导电,能导热,能被磁铁吸引,能熔化成铁水,会生锈.

师:你能把这些性质进行分类码?你的分类标准?

师: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生:银白色,固态,拉成铁丝,能导电,能导热,能熔化成铁水,能被磁铁吸引,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会生锈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把这些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把这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物理性质.铁具有延展性这种性质,因此,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拉成丝的变化.因此,性质决定变化.

好,现在考考大家,判断一些变化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

现在同学们能判断钓鱼岛上的天然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变化了吗?文段中哪些文字描述了天然气具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分类思想的渗透,并且在变化和性质知识点的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过渡,在性质的分类中,都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来表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在结课时能首尾呼应,以钓鱼岛中的天然气结课,不仅评价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最后“让老师深深体会钓鱼岛是中国的宝藏,而你们是中国的希望.”将本节课推上了一个高潮,情感和知识得到升华.

[BP(]4课后反思

4.1生活热点,重视引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用钓鱼岛引课,因为时下(2012年)最热门,最敏感的话题就是钓鱼岛,而有一位学生把他的爱国情绪体现在他的校服上,他在校服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钓鱼岛是中国的!”正因为如此,我相信当我出示钓鱼岛图片时,学生一定会沸腾,这样的沸腾,不仅在教学一开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笔者需要的,也是学生需要的!因此,这样的引课,在最后市公开课时,效果显著!

4.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本课例探究过程的教学,教师给学生[JP3]自己探究的机会.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成功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4.3贴近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教学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运用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引课和结课中的钓鱼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变化,蜡烛的燃烧等等,对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容,原本源于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例子、习题、探究的内容均来自于生活,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4.4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人,利用学生资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同龄伙伴的影响远远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以此,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个别回答的方式,点亮一盏“灯”,用学生教会学生,照亮一片人.同时始终与学生保持交流和对话,重视组织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让学生从做中学,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碰撞出教育的智慧火花,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4.5整个课堂教学渗透分类思想,上升知识高度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分类的思想,学会分类的方法,揭示分类思想的本质,从而自觉合理的运用分类思想解决相应的科学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中,有意识地分阶段渗透分类思想.从一开始利用生活中普通物质发生的变化,进行分类,到蜡烛燃烧时一系列现象的分类,最后到铁棒性质的分类,逐步渗透,启发诱导,适时揭示分类思想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物质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一一研究,将无法穷尽,但可以寻找共性,进行分类研究,并且感悟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 篇4

作业答案:

第一题:

1、课程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学校课程编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论主要是研究学校应该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选择教材、怎样安排组织教材等问题的理论。

2、物理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认识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训练基本技能、促进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3、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意志内部启动机制。

5、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教学过程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科、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等。

6、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来源于人们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它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性原理。

7、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物理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8、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应于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 1 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题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及其结构,物质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特点及其联系,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特点主要有: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是应用数学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科学。4)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2、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辅的课程改革为教学行为转变开拓了空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1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本身的教授。2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去研究。

3尊重和赞赏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3、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2)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物理学习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物理学习的动力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

物理学习的动力系统是负责物理学习的始动、维持和持续的系统。物理学习操作系统是负责信息知识的接收、加工、贮存、输出等具体实质性 学习职能的系统,即所谓物理认知系统。

学习的控制系统,是学习的指挥系统,它控制着整个学习行为,作用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5、中学物理课程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物理学是构成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是推动适合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从教育的角度看,在物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等教育内容,它们是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土壤,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物理教学过程复杂多变,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理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区别和融合 2)物理教学中应重视过程的教学 3)抓住物理教学的学科本质

7、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2)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8、1)开放性原则。2)体验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6)独创性和新颖性原则。第三题:

1、《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现将其主要不同介绍如下:

1)全面阐述物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相比之下,现行大纲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过于原则性。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标准》不从物理学科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对于概念、规律不过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2)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现行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现行大纲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主张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科学过程。

3)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现行大纲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两处有所涉及:一处是在教学目的中提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品德教育”;另一处则见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计二百多字。在其主要篇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完全没有给出这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的要求,而且,在“内容标准”的“科学内容”部分,无论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还是活动建议,选择时都考虑到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

4)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现行大纲 4 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够明确,只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一节谈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时有所涉及。《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则明确指出,要“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5)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便于实施,《标准》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若干实施建议。这些建议不求完全,但是对于与现行课程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了尽可能具体的阐述。在“课程内容”部分有较多的例子,用来解释正文的要求并把它们具体化。内容标准每小节后的活动建议,主要目的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导向。这些建议不是必须完成的,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也可以自行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其他活动。

2、整合下的物理教学理论基础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等人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学习是通过反复抽象和创造的过程,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构造新的图式。学习所关注的应该是儿童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决定学习的因素,不是外部因素(如环境的刺激),也不是内部因素(如个体的生理成熟),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即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按照这种观点: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的内容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媒体是用来创设环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而不再是协助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

3、实现物理教学的四化,即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教学体验化、物理教学情感化和物理教学结构化。

1)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适时还应将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2)物理教学体验化

物理教学体验化是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活动,亲身经历探索、思考和研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物理教学情感化

物理教学情感化是指教师在充分挖掘物理教学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以知激情,以情启智,以情育情,以情激意,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乐教”、“乐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它以教会学生理解科学、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主要目的。

4)物理教学结构化

物理教学结构化是指,以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使物理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中适当部分建立起本质的联系,以期形成相互联系、按层次排列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实现物理知识结构的“内化”。它以学生最终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为目标。

(1)物理教学结构化要围绕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而展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十分注意帮助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必要的、有效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而且一定要根据学生对相关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这是关系到新知识建构是否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2)物理教学结构化的途径——动态化教学结构

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1物理教学结构化就是要教给学生具有良好结构的物理知识,就是 6 要实施动态化的教学结构。动态的物理教学结构是在局部小循环中,前面的环节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后面的环节是前面知识的强化和深化,教师的教学以整体的结构为中心。这样,脉络清楚,又依次强化,使学生处于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使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比较和深化中加以纠正,避免形成定势;另一方面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得到了强化,建立了清晰、牢固的联系,动态的物理教学结构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有主有从,条理清楚的物理知识结构。即动态的物理教学结构将促进物理教学结构化的实现。

4、分别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等方面来阐述。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教师:

1)教师要具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2)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科技创作方面的知识。

3)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在科技创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往往不是来自一个学科,在创作中常常要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了如指掌。

4)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教师:

1)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教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3)动手操作能力。4)收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篇5

《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 “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主要包括:

一 .历史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传播的机械和其他技术达26项之多。我国古代在力、热、声、光、电磁方面的发明创造举例如下。力和运动:

1.《墨经》中关于力和运动的论述都先于西方世界。2.《考工记》有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及惯性3.东汉《尚书纬 • 考灵矍》中有相对运动的记载。4.《考工记》中有惯性的描述5.简单机械

电磁:

1.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2.宋代学者沈括地磁场的发现。

声:

1.我国著称于世的四大回声建筑:利用了声音反射规律等设计建造的声学建筑。

2.古老而丰富的民族乐器。

光:

《墨经》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用针孔成像的光学实验。说明我国古代祖对光的直线传播早就有了研究。

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陆续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物理学家的事迹。

热学:热机内容火箭时可介绍

钱学森的事迹

光学: 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

核物理学家: 赵忠尧193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大声疾呼: “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回去!” 等

三 .新成果、新成就。

物理学在增强我国实力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在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邮电、广播电视特别是电子技术等方面。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篇6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省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作为体育一组的一名成员,参加了麽课活动,在此期间也有很多困惑。在认真看了蒋敦杰主任的关于双对接的视频和课程文本后我对双对接混合式研修进行了重

新认识。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我对体育三组的课例研究计划三栏目的看法。

三组的《持轻物投准》一课的课例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和说明事项这三项内容很全面,结合学校体育器材不足,开发利用体育器材资源,根据授课人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平时同时上课的班级的班级多等方面,设计的及全面又符合实际,条理也很清楚。

三组的课例研究中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和说明事项中的内容也有混淆。

一、麽课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混淆

如:磨麽课目标是课例研究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达到的学习预期结果。目标任务是本课例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要到达的地方,“本次课例研究,探索在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利用体育器材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的课标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是麽课目标中中的目标任务,而具体目标中的“

1、探索师生对体育器材资源开发与利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条应该是教学目标,因为麽课目标和教学目标是

不同的。

二、问题与目标任务的混淆

问题是到达目的地会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障碍。而三组的研究问题1、学校体育器材不足,合理开发体育器材资源。2、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果。设计的很准确,但是它又

和目标任务有点混淆。

三、关于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人数比较多,但场地很小,只有一个250米的操场,平时同时上的班级多的时候能达到7个班,和专题作业中的情况差不多,为了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老师们

没少下功夫想办法。我们是这样做的:

1、学生自治器材,我们用废弃的小皮球制成了投掷器材,用来代替垒球,用报废足球、排球制成了

实心球。

2、用废旧器材改造了一部分器材,用废旧汽车轮胎刷上颜色鲜艳的油漆,进行再次利用。

3、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在进行投掷内容的教学时我们通常把上课的场地安排在场地的一角或对墙

练习。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篇7

谈到给学生布置校本作业, 有些教师感觉有些为难, 因为教师发现给学生布置校本作业时, 有些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了, 教师还给布置校本作业, 是在增添他们的负担, 所以学生不愿意做作业;有些学生把校本作业当作负担, 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作业, 比如随便乱写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有些学生写作业时, 根本不用心思考, 把作业写得牛头不对马嘴, 教师根本无法评估学生是真的没理解这些知识, 还是根本没动脑筋胡乱写。学生不愿意写校本作业, 说明教师布置的校本作业没有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即“有效性”不够, 教师要用校本作业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就要研究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有效性。

一、用分层的方式布置作业

学生们学习物理时, 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不一样、学习方法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 他们学习物理时会呈现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教师使用统一性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 那么学生的差异性就会显现出来。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习题太简单, 根本不用动脑筋;有的学生觉得作业的难度刚刚好, 愿意去研究;有些学生觉得作业太难了, 不会做。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部分学生则无法通过做校本作业有效的学习。为了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需求, 教师要使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做哪道题目。因为学生的选择面比较大, 学生就会增加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内能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道题。竖直的圆管, 一端封闭, 一端不封闭, 水银柱长15cm封住49厘米长的水银柱, 管外的大气压强等于68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求出:如果该圆管无限长时, 空气柱被封闭的长度是多少?如果该圆管长80cm长时被封闭的空气柱长度是多少?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题将算完成作业。教师布置的这个题目, 第一题属于基础题, 学生只要依照公式计算即可完成学习任务, 它适合学生掌握基础的学习任务。而第二道题, 则包含一个隐含的条件, 即它有可能出现水银溢出的现象, 因此要结合这个变量来解题。分层作业的方法能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 学生因为作业选择面比较广就会愿意自主的完成至少一个作业。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作业

学生学习物理时不愿意写作业, 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学生天天都在课堂前学习, 他们白天在课桌前上学、晚上又在课桌前写作业, 如果总是让学生在课桌前学习, 学生内心会本能的感到心烦。教师如果布置校本作业时, 又大量布置让学生坐在课桌前写的作业, 学生就会兴趣不高, 有时还会为了敷衍教师布置的作业而胡乱写。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校本作业时, 要注意到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要求布置作业, 学生就不会认真写作业, 作业就变得无效, 反之如果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离开课桌, 在生活中去学习, 学生就会愿意主动做作业。

三、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作业

学生在完成物理作业时, 如果作业由一个人完成, 可能学生会由于堕性, 不愿意主动完成作业;有时学生可能思路被限制, 在学习的时候陷入到一个狭窄的思路中走不出来。然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用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作业, 学生就会互相启发, 取长补短, 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布置校本作业时, 可以给学生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 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 通过小组共同完成作业, 学生会极大的提高做作业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人教版选项3-1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无线传感器的公式模型, 要求它能用最少的节点达到最大面积的区域覆盖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给出多种节能思路, 给出多种建模公式。这道题结合高中数学的集合概念、函数概念的知识, 同时也结合物理学的电势能知识, 同时它可以用多种方法达成优化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时, 可以不断的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通过互相启发, 学生可以了解到物理知识中原来还包括很多其它的知识, 通过共同写作业, 学生能自主的探索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作业创新设计研究 篇8

趣味性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应付、马虎,很大程度上因为作业枯燥,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我们布置了作业“不敲碎蛋壳如何判别一个蛋的生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学生不但觉得物理有趣,而且学会了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并解释有关问题.

层次性为面向全体学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比如我们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这样,让各层学生有选择地做,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

合作性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有些作业如 “实验探究”、“ 调查型作业”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如学完摩擦力这节后可布置调查型作业“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跟摩擦有关的物理知识吗?”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参与,合作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性结合物理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如在学完《简单的逻辑电路》后,可提供学生器材设计“与”门应用电路“简单防盗报警器”;“或”门应用电路“简单车门报警电路”,“非”门应用电路“简易的火警报警电路”.这样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探究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完《恒定电流》后,可让学生调查“在家庭用电上怎样做到节省用电?”.通过做探究性作业,学生思维得到激发和延伸,使思维更灵活、深刻、开放.布置这样的作业,能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这类作业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确定了原则后,我们认为新课程下作业布置类型应该多样化,以下是对作业类型的一些思考.除了前面提到的作业外.另外还可以布置以下类型作业.

预习自学类作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发现问题,会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对于课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材在出示例题后紧跟着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预习完后认真去做,它既能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也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便于课堂教学抓住重点及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构建型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我们认为,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多种途径,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往往会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共同分享成果,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如学完《抛体运动》后,可布置作业“总结抛体运动的规律”.

反思总结类作业学习一个主题后,要组织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成功和不足,及时完成知识的梳理反思.如在学习完《机械能守恒定律》后我们布置了“总结同学们当中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几个误区” ,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申变式类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有时还要做到一题多变,题目条件变了, 分析解决问题的异同,并注意纠正,总结相关知识点.

复习类作业要定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引申,也可以重在通过作业对知识的梳理和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

调查型作业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让学生了解当代物理技术的发展和前沿技术,以及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可能影响.在学完《恒定电流》后我们布置了什么是电子显微技术?什么是超导技术?学生可以到书店、图书馆中找书查资料,也可以上网上查资料.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方法和能力和提高.通过这样的作业,使他们走进物理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物理科学思维类作业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熟悉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好中学物理,不只是一个肯不肯用功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物理中的模型法,等效法,极端法,逆思法,补偿法,图像法等.中学的物理规律不少,物理现象和过程更是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只有同时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篇9

寒假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在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学习,小编推荐高一物理寒假作业:高一物理练习实验题一文,相信你看过以后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高一物理练习实验题

二、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在市区,若汽车急刹车时轮胎与路面擦痕(刹车距离)超过10 m,行人就来不及避让,因此必须限制车的速度.若刹车加速度大小按5 m/s2计算,则限速路程牌上应标出的车速为____________m/s.14.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2N的钩码时,弹簧伸长1cm.当这根弹簧挂上6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在弹性限度内)cm.15.火车在进站前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经10s停下。若其在最后1s内的位移为4m,则火车刹车时的速度为 m/s,刹车中的位移大小为 m/s。

上一篇: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下一篇:《听广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