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

2024-04-16

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精选8篇)

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 篇1

小编精心推荐

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 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教学副校长工作总结怎么写?下面是由整理的教学副校长工作总结,欢迎阅读。更多相关2016世界环境日手抄报,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明确职责,当好助手,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是我多年来的一贯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观念。如何用全新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当好教师的

带头人,学生的引路人,已成为我人生追求的全部内涵。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1)。抓备课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2)。抓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

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3)。抓反馈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

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

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

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

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 篇2

升迁之际, 刘百川的心情不只是激动。他有写日记的习惯, 就在几年前, 他还反复断言:“假使我做校长, 一定能胜任愉快。”但越思忖, 他越感责任重大, 而昔日的雄心壮志, 此时全部化成了自惭形秽, 正如他在日记中描述的那样:“到了今天, 我的勇气, 因为畏惧、忧虑、惶恐, 骤然减退, 几乎减到零度了。”

附小之困

刘校长的忧虑并非毫无依据, 他面对的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东海位于苏北, 地广民穷, 附小工作始终难有起色, 更尴尬的是, 他几乎没有经验———内功不足加上条件所限, 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初几天的走访印证了他的猜测, 日记的开篇几页, 多数是围绕着缺憾展开的, 比如设施方面的不足:

校工室内的光线太黑暗, 空气太潮湿, 对于校工的健康很有妨碍……

大会堂容积太小, 光线太暗, 不甚合宜……

儿童用图书馆在楼上, 儿童上下很不便利……

教师参考图书、教物及一些标本很多, 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帮助。唯细查多霉烂之处, 想已久不应用, 并未洗刷暴晒。

教室均系新式楼房, 容量均合度, 唯两面窗户均太近黑板, 每级学生太多, 有人桌位靠近黑板, 这都是造成近视眼的最大原因。教室设备太杂乱, 没有组织……

这些问题被逐个罗列起来, 共有17 条, 至于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是个别教师的品行难以胜任:“教社会的徐先生, 到了做笔记的时候, 便把教科书上的表解或问题一起写在黑板上, 叫他们 (学生) 依样画葫芦地抄下来, 有的字不认得, 有的句子看不懂, 他也不管。”

30 年代初, 正是民生多艰的时期。既然工资捉襟见肘, 又无升迁希望, 怠惰便在教员心中暗自萌生。

平心而论,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只要重视便可解决, 而最大的挑战, 恰恰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私塾依旧盛行, 这种逆流背后, 实际是对新式教育的不信任。虽然科举不存, 但在苏北, 其内容和方法却几十年因袭如故, 学校无法服务于社会, 甚至和公众产生隔阂:“家庭里对于学校第一件事不满意的, 便是在学校里学的没有什么大用处;尽管笔算考了一个甲等, 但是到了家里, 甚至不会算五斗米或半斤油的价钱;小字尽管把《灵飞经》写得很好, 但日常用的字常会写不出来;尽管会做记事文、议论文, 但是不能写一封很通顺的书信。这都是学校太注意形式的训练了。”相较之下, 私塾虽然简陋, 但传授的却是珠算、书信写作等实用技能, 毋庸置疑, 这与众多家长的意图不谋而合。

制度之变

刘百川的革新, 并非以横冲直撞开始。他不断记录着所见所想, 有时是三言两语的片段, 有时竟洋洋洒洒达数百言, 作为斟酌酝酿的成果, 校务纲要雏形已具, 它将作为原则, 提纲挈领地指引附小的活动。

校务进行, 最重要的原则有六:

(1) 发展儿童个性:一切教育设施都要以儿童为本位, 创造环境以满足儿童的生活, 并利导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发展。

(2) 适应社会需要:调查社会状况, 地方职业种类、家庭生活情形、毕业生出路等, 作为设施教育的标准。

(3) 注意经济效率:凡所设施均须注意教育效能的增进, 从学理方面谋求经济的法则。

(4) 应用科学方法:一切事业的进行, 均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考核结果;事前尤要有精确的计划和步骤。

(5) 形式、精神兼顾:一面谋形式的改善, 一面谋精神的充实, 务使表里一致, 以免畸形地发展。

(6) 注意分工合作:校务采取分章制度, 各事设有专责, 以免互相推诿或互相冲突的流弊, 如有须改进的地方, 先公开协议。

校务进行, 应特别努力下列几件事:

(1) 罗致优长的人才:根据为事择人的原则, 罗致有兴味经验的各项人才。

(2) 改良环境及设备:凡设备方面有不合宜的地方, 应次第加以改良, 一方面要求合于卫生, 一方面要适应儿童的需要。

(3) 要尽力提倡教师进修, 如组织研究各种研究会、读书会、参观团及出版刊物等, 都是提倡进修的好方法。

(4) 注意儿童的研究:儿童是教育的对象, 所以儿童的研究, 实为目前重要之工作。关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之程序, 学习心理方面的各项问题, 都要加以切实的研究, 作为改进教育的措施。”

即使是今天, 这份颇具科学色彩的文件也令人眼前一亮。

校务纲要大功告成之际, 刘百川的精力转向财务。预算制度清末被引入中国, 明面为各界所恪守, 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地方政府的预算几近虚设, 至于学校, 诚如日记中所言:“校长的钱袋, 便是会计处。”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利用管理疏漏损公肥私者亦不乏其人, 种种积弊陈陈相因, 形成了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例如一般小学, 纵然账面看似完备, 但经费早已积欠, 有的学校拖欠工资竟至一年。附小虽不至此, 但亦可称得上是勉力维持, 日记中有“薪工占百分之八十, 行政费和杂费各占百分之十, 另列百分之五的预备费”“凡是预算没有列入的款项, 不得动支”等词句。7 月底的日记提到, 修葺教具时, 竟是校长带领教师和工匠亲自上阵。这尴尬的一切, 正体现了民国教育蹒跚前行的事实。

但刘百川的雄心壮志, 并未因此消磨殆尽。“我们要下另一个决心, 拥护我们的主张。”随着开学临近, 完善校务成为新的当务之急。虽然压力重重, 但令人惊异的是, 在日记中竟没有“疲惫”“劳累”, 取而代之的是“商量”“不妥”“有无问题”———即使是细枝末节, 刘百川也不免反复斟酌。对下列片段的截取和摘录, 或许能反映出这位先驱的用心良苦。

对教材的选用:“教材内容及形式:要适合普通社会的需要, 要适合时代的要求, 要适合儿童的心理, 要富有生趣, 要多美丽的插图, 纸张印刷要合于卫生, 版本大小要适宜。教材的排列及其组织:由旧至新, 由近至远, 由易至难, 由具体而抽象, 由创作而欣赏, 由心理而伦理。”

课程的安排:“用心精密与筋肉运动细密的功课, 时间宜短不宜长;学习困难的功课, 宜安排在上午;功课不须用心的可安排在下午;饭前饭后要避免体操和运动;用手与用脑的作业, 要相互调剂。”

教室的布置:“挂黑板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两点, 在墙上预先订好横木, 挂也不费事, 黑板的高度, 以儿童能自由书写为度, 假定黑板与地板之距离的标准如下:幼稚园及一年级, 24 寸;二、三、四年级, 26 寸;五、六年级, 30 寸。”

育人之道

显而易见, 这样的精心思量, 在教师基本面容呆滞、师生基本关系对立的传统学校里, 无疑是一个亮点;另一方面, 他显然察觉到了“工业化教育”的弊端, 即纯粹将知识强加给孩子们, 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作为校务工作的关键, 刘百川对“训育”很是在意。所谓“训育”, 即对学生品德的训练和培养。训育的制定和实行, 实际关系到附小的未来:受其熏陶的学生, 终将接受社会的评价, 而这正是对附小工作的最好检验。

因此, 该项工作从上任伊始便被列为重中之重。一个月的思忖过后, 年轻的校长终于开始着笔:“根据儿童生活教育的原理, 搜求须加以训练的事实……根据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生活, 提出有价值的习惯……分析人生习惯、态度、理想的种类, 汇集须训练的事实……长期地记载并统计儿童的行为和习惯, 将儿童已有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编为训练的条文。”

在他的日记中, 记录了非常详尽的训育标准, 从“不撒谎”一直延伸到“爱护国家”。根据学龄的不同, 它们又分为4 个阶段, 其中无处不透露出性格塑造上的深谋远虑:“别人问到什么事详细告诉他”“对工人平等看待”“辅助残疾和弱小的人”“遵守合法的裁制”“常做正常的娱乐”“做别人不敢做的好事”“爱护团体的名誉”……至于具体执行, 刘百川放弃了铺天盖地的口号和灌输, 用制度的力量取而代之, 最终, “国民素养”将被融进学校———对于整个附小, 这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指导儿童实践的时候, 可由儿童自己反省, 可由儿童互相报告和全面, 也可由教师讲解条文的意义和实践的方法, 让儿童去练习。考察儿童实践的结果, 适用下列的方法: (甲) 备具记载簿一册, 簿内开列训育标准之条文及儿童姓名; (乙) 发现有儿童违反训育标准时, 即于簿内再记一次, 连续发现数次, 即记载数次; (丙) 一学期终了, 发现最少者, 性行成绩最好; (丁) 依发现次数之多寡, 评定各人性行的成绩, 分优上中下劣五等, 各等级的人数可占全人数百分之若干。”

至此, 万事俱备, 但刘百川的心情更加不安, 招生即将展开, 在基础教育无法普及的大前提下, 诸如附小之类的“名校”, 对申请者择优选拔, 自然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东海附小在民国二十年只计划招80 名新生, 而前来应试的却有375 人, 供应和需求的缺口如此巨大, 以致“关系”难免暗中萌生, 有人在做, 便有人在看, 这一切如果处理不当, 必将招来非议、指责和攻击。

此刻的附小, 掌握着传授知识的权力, 而校长刘百川, 俨然成了数百名学童的命运主宰, 他相信通过制度, 积弊将被克服, 这一切的前提是秉承两个原则———合理和公正:“考试的方法, 要力求合理, 考一年级儿童, 便要演四则算术, 二年级儿童, 便要举行书面的常识测验。有时故意将题目出得深些, 使儿童做不出, 这都不是合理的考试。南京某著名小学考幼稚园儿童, 在黑板上画一只大象, 认得象的便取, 然在南京, 四五岁的小孩子, 能认识的着实不多。

一般学校里招考新生的方法, 不免被别人怀疑, 因为与学校先生有关系的儿童, 结果都录取了;与学校先生没有关系的儿童, 尽管成绩很好, 往往不录, 因此我们决定招生要请少数与本地没有关系的先生去办理, 题目绝对地保密, 成绩不妨公开地发表。这样便可免去社会上人的疑虑, 他们也不再请学校先生吃茶吃酒, 作无谓的请托了。”

故者之思

据刘百川在日记中所言, 虽然落榜者稍有怨言, 但录取的整体效果, 依旧是令人满意的, 而新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点:越是穷人的子弟, 成绩优秀者越往往有之。或许在这些志气昂扬的孩子身上, 隐约能看出他当年的影子, 而社会的前途,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 才显露出一丝进取和朝气蓬勃。开学之后, 附小一切进展顺利, 然而9 月6 日, 日记已出版的部分却戛然而止, 据刘百川的解释, 中断的原因仅仅是纸张用尽了。然而事实或许更加严峻, 不到两周之后, “九·一八事变”爆发, 这使“教育强国”成了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正如赵欲仁先生在《小学最低限度行政标准》中所言:“德有克虏伯, 能使本国军械甲于世界, 雄视全球;法有巴斯德, 能使酿酒造丝等业, 特别稳固, 国富顿增;美有爱迪生, 能使事物日异月新, 开辟无数利源。”而在民国教育者的眼中, 中国自己的克虏伯、巴斯德、爱迪生, 正是将通过逐渐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 选拔、培育和脱颖而出, 这些有用之才将构成一股力量, 将黑暗和腐朽一扫而空, 国难当头, 或许是赤子之心殷切, 刘百川和上级才急于将上述心得整理并付梓。

民国乡村小学校长的工作日记 篇3

升迁之际,刘百川的心情不只是激动。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就在几年前,他还在反复断言:“假使我做校长,一定能胜任愉快。”但越思忖,他越感觉责任重大,而昔日的雄心壮志,此时全部化成了自惭形秽,正如在日记中描述的那样:“到了今天,我的勇气,因为畏惧、忧虑、惶恐,骤然地减退,几乎减到零度了。”

附小之困

刘校长的忧虑并非毫无依据,他揽下的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东海位于苏北,地广民穷,附小虽惨淡经营,但工作依旧难有起色,更尴尬的是,他几乎没有经验——内功不足加上条件所限,使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初几天的走访便印证了他的猜测,日记的开篇几页,多数是围绕着缺憾展开的,比如设施方面的不足,就几乎占满了7月6日的内容:

(一)校工室内的光线太黑暗,空气太潮湿,对于校工的健康很有妨碍……

(四)大会堂容积太小,光线太暗,不甚合宜……

(五)儿童用图书馆在楼上,儿童上下很不便利……

(十二)教师参考图书、教物及一起标本很多,这是教学上一大帮助。惟细查多霉烂之处,想已久不应用,并未洗刷暴晒。

(十三)教室均系新式楼房,容量均合度,惟二面窗户均太近黑板,每级学生太多,有人桌位靠近黑板,这都是造成近视眼的最大原因。教室设备嫌太杂乱,没有组织……

这些被逐个罗列起来,共有17条,至于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个别教师的品行难以胜任:“教社会的徐先生,到了做笔记的时候,便把教科书上的表解或问题,一起写在黑板上,叫他们(学生)依样画葫芦地抄下来,有的字不认得,有的句子看不懂,他也不管。”

30年代初,正是民生多艰的时期。既然工资捉襟见肘,又无升迁之希望,怠惰便在教员心中暗自萌生。与徐先生类似的情况,从友人辛祚义的信中,也可略见一斑:“我觉得现在一般小学教师,职业的兴趣太差,平常对于上课,处理成绩,都是敷衍了事,到课完的时候,便各走各的路,有谁去指导儿童活动?更有谁去努力研究教育……至于教师闲着做什么事呢?茶馆吃茶,酒店吃酒,到同事的家里去叉麻雀,常常有之,甚至叉了一夜的麻雀,明天请假睡觉,这是如何可叹的事!”

平心而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只要重视便可解决,而最大的挑战,恰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私塾依旧盛行,这种逆流背后,实际是对新式教育的不信任。虽然科举不存,但在苏北,其内容和方法,却几十年来因袭如故,学校无法服务于社会,甚至和公众产生隔阂:“家庭里对于学校第一件事不满意的,便是在学校里学的,没有什么大用处;尽管笔算考了一个甲等,但是到了家里,甚至不会算五斗米或半斤油的价钱;小字尽管把《灵飞经》写得很好,但日常用的字,常会写不出来;尽管会做记事文、议论文,但是不能写一封很通顺的书信。这都是学校太注意形式的训练了。”相较之下,私塾虽然简陋,但传授的却是珠算、书信写作等实用技能,毋庸置疑,这与众多家长的意图不谋而合。

制度之变

要想赢得支持,必先改变局面,而刘百川的革新,又并非以横冲直撞开始。他不断记录着所见所想,有时是三言两语的片段,有时竟洋洋洒洒达数百言,作为斟酌酝酿的成果,7月11日,校务纲要雏形已具,它将作为原则,提纲挈领地指引附小的活动,其中,“发展儿童个性、适应社会需要”,更是被列为首要的原则:

“校务进行……最重要的原则有六:

(1)发展儿童个性:一切教育设施,都要以儿童为本位,创造环境以满足儿童的生活,并利导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发展。

(2)适应社会需要:调查社会状况,地方职业种类、家庭生活情形、毕业生出路等,作为设施教育的标准。

(3)注意经济效率:凡所设施均须注意教育效能的增进,从学理方面谋求经济的法则。

(4)应用科学方法:一切事业的进行,均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考核结果;事前尤要有精确的计划和步骤。

(5)形式、精神兼顾:一面谋形式的改善,一面谋精神的充实。务使表里一致,以免畸形地发展。

(6)注意分工合作:校务采分章制度,各事设有专责,以免互相推诿或互相冲突的流弊。如有须改进的地方,先公开协议。

校务进行,应特别努力下列几件事:

(1)罗致优长的人才:根据为事择人的原则,罗致有兴味经验的各项人才。

(2)改良环境及设备:凡设备方面有不合宜的地方,应次第加以改良,一方面要求合于卫生,一方面要适应儿童的需要。

(3)要尽力提倡教师进修,如组织研究各种研究会、读书会、参观团及出版刊物等,都是提倡进修的好方法。

(4)注意儿童的研究: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儿童的研究,实为目前重要之工作。关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之程序,学习心理方面的各项问题,都要加以切实的研究,作为改进教育的措施。”

即使是今天,这份颇具科学色彩的文件也令人眼前一亮。刘百川将其归功于母校——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的培育,正是这所学校,在诸多领域开了地区之先河。《灌云县教育志》写道:“1914年秋(民国三年),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在灌云创建。校址在县城板浦陶公祠及崇庆院内……管理极严……教员皆聘请学界水平较高者充任”,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传授国文、算术等基础科目的同时,学校还教授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小学行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被传到了落后的东海县城。

校务纲要大功告成之际,刘百川的精力转向财务,这项工作的直接目的,便是为科学管理打下基础。动手之时,他骤然注意到,这又是一场同积习的较量。

预算制度清末引入中国,明面为各界所恪守,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地方政府的预算几近虚设,至于学校,诚如日记中所言:“校长的钱袋,便是会计处。”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利用管理疏漏损公肥私者亦不乏其人,种种积弊陈陈相因,形成了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例如一般小学,纵然账面看似完备,但经费早已积欠,有的学校,拖欠工资竟至一年。附小虽不至此,但亦可称得上是勉力维持,日记中有“薪工占百分之八十,行政费和杂费各占百分之十,另列百分之五的预备费”、“凡是预算没有列入的款项,不得动支”等词句,7月底的日记提到,修葺教具时,竟是校长带领教师和工匠亲自上阵。这尴尬的一切,正体现了民国教育蹒跚前行的事实。

但刘百川的雄心壮志,并未因此消磨殆尽。“我们要下另一个决心,拥护我们的主张。”随着开学临近,完善校务成为新的当务之急。虽然压力重重,但令人惊异的是,在日记中竟没有“疲惫”、“劳累”,取而代之的是“商量”、“不妥”、“有无问题”——即使是细枝末节,刘百川也不免反复斟酌。对下列片段的截取和摘录,或许能反映出这位先驱的用心良苦。

对教材的选用:“教材内容及形式:要是和普通社会的需要,要适合时代的要求,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和胜利,要活动而富有生趣,要多美丽的插图,纸张印刷要合于卫生,版本大小要适宜。教材的排列及其组织:由旧至新,由近至远,由易至难,由具体而抽象,由创作而欣赏,由心理而伦理。”

课程的安排:“用心精密与筋肉运动细密的功课,时间宜短不宜长;学习困难的功课,宜安排在上午;功课不须用心的可安排在下午;饭前饭后要避免体操和运动;用手与用脑的作业,要相互调剂。”

教室的布置:“一般学校里的黑板,总是挂得太高,儿童不能使用;挂得不稳,写字时候格格作响。我们这次挂黑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点,在墙上预先订好横木,挂也不费事,黑板的高度,以儿童能自由书写为度,假定黑板与地板之距离的标准如下:幼稚园及一年级,二十四寸;二、三、四年级,二十六寸;五、六年级,三十寸。”

育人之道

显而易见,这样的精心思量,在教师基本面容呆滞、师生基本关系对立的传统学校里,无疑是一个亮点;另一方面,他显然察觉到了“工业化教育”的弊端,即纯粹将知识强加给孩子们,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作为校务工作的关键,刘百川对“训育”很是在意。所谓“训育”,即对学生品德的训练和培养。训育的制定和实行,实际关系到附小的未来:受其熏陶的学生,终将接受社会的评价,而这正是对附小工作的最好检验。

因此,该项工作从上任伊始便被列为重中之重。一个月的思忖过后,年轻的校长终于开始着笔:“根据儿童生活教育的原理,搜求需加以训练的事实……根据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生活,提出有价值的习惯……分析人生习惯、态度、理想的种类,汇集须训练的事实……长期地记载并统计儿童的行为和习惯,将儿童已有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编为训练的条文。”

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非常详尽的训育标准,从“不撒谎”一直延伸到“爱护国家”。根据学龄的不同,它们又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无处不透露出性格塑造上的深谋远虑:“别人问到什么事详细告诉他”“对工人平等看待”“辅助残疾和弱小的人”“遵守合法的裁制”“常做正常的娱乐”“做别人不敢做的好事”“爱护团体的名誉”……至于具体执行,刘百川放弃了铺天盖地的口号和灌输,用制度的力量取而代之,最终,“国民素养”将被融进学校——对于整个附小,这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指导儿童实践的时候,可由儿童自己反省,可由儿童互相报告和全面,也可由教师讲解条文的意义和实践的方法,让儿童去练习。考察儿童实践的结果,适用下列的方法:(甲)备具记载簿一册,簿内开列训育标准之条文及儿童姓名;(乙)发现有儿童违反训育标准时,即于簿内再记一次,连续发现数次,即记载数次;(丙)一学期终了,发现最少者,性行成绩最好;(丁)依发现次数之多寡,评定各人性行的成绩,分优上中下劣五等,各等级的人数可占全人数百分之若干。”

至此,万事俱备,但刘百川的心情更加不安,招生即将展开,在基础教育无法普及的大前提下,诸如附小之类的“名校”,对申请者择优选拔,自然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东海附小在民国二十年只计划招八十余名新生,而前来应试的却有375人,供应和需求的缺口如此巨大,以至于“关系”难免暗中萌生,有人在做,便有人在看,这一切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召来非议、攻击和指责。

此刻的附小,掌握着传授知识的权力,而校长刘百川,俨然成了数百名学童的命运主宰,他相信通过制度,积弊将被克服,这一切的前提是秉承两个原则——合理和公正:

“考试的方法,要力求合理,考一年级儿童,便要演四则算术,二年级儿童,便要举行书面的常识测验。有时故意将题目出得深些,使儿童做不出,这都不是合理的考试。南京某著名小学考幼稚园儿童,在黑板上画一只大象,认得象的便取,然在南京,四五岁的小孩子,能认识的着实不多。

一般学校里招考新生的方法,不免被别人怀疑,因为与学校先生有关系的儿童,结果都录取了;与学校先生没有关系的儿童,尽管成绩很好,往往不录,因此我们决定招生要请少数与本地没有关系的先生去办理,题目绝对地秘密,成绩不妨公开地发表。这样便可免去社会上人的疑虑,他们也不再请学校先生吃茶吃酒,做无谓的请托了。”

故者之思

据刘百川在日记中所言,虽然落榜者稍有怨言,但录取的整体效果,依旧是令人满意的,而新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点:越是穷人的子弟,成绩优秀者越往往有之。或许在这些志气昂扬的孩子身上,隐约能看出他当年的影子,而社会的前途,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显露出一丝进取和朝气蓬勃。开学之后,附小一切进展顺利,然而9月6日,日记已出版的部分却戛然而止,据刘百川的解释,中断的原因仅仅是纸张用尽了。然而事实或许更加严峻,不到两周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使“教育强国”成了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正如赵欲仁先生在《小学最低限度行政标准》中所言:“德有克虏伯,能使本国军械甲于世界,雄视全球;法有巴斯德,能使酿酒造丝等业,特别稳固,国富顿增;美有爱迪生,能使事物日异月新,开辟无数利源。”而在民国教育者的眼中,中国自己的克虏伯、巴斯德、爱迪生,正是将通过逐渐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选拔、培育和脱颖而出,这些有用之才将构成一股力量,将黑暗和腐朽一扫而空,国难当头,或许是赤子之心殷切,刘百川和上级才急于将上述心得整理并付梓。

在日记的最末,刘百川说明这仅是上册,然而出于种种因素,计划中的续作最终没有问世。在接下来的两年,他全身心地投入校长的工作中,1935年被派往镇江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区,任实验区主任,在此期间参与组织了“中国教育研究社”。解放后,刘百川担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系主任,1971年去世前,他不顾病重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任重道远》,它的结尾“教学不已,阖棺乃止”后来成了刘百川的墓志。对这位先驱而言,生平的遗憾还有很多,但值得告慰的是,那些理想和信念,却并没有被时光埋没,《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这本貌不惊人的小册子去年又一次再版,这或许就是其价值的明证。

图:

“百川三十小影”。刘百川,原名刘于左,江苏滨海县人,幼时家境贫困,春荒竟至三餐不周,但仍一心向学,最后从普通的小学教师被提拔为校长,最终成为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朱智贤对他有这样的评价:“百川具毅力,富才干……其戮力事业之精神,尤为常人所不及……健谈能文,所至之处则谈笑风生,座中为之乐而忘倦。”

20世纪40年代,陕西临潼,一个专心听课的二年级小学生。她是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 手里拿着毛笔正在练习算术。

20世纪30年代,广西钦州,一群学童面对镜头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无论是传统时代还是现代,秩序性以及对行为和道德的规训,都是教育的重点。在这本民国时期的小学教科书《新编中华修身教科书》的第1册第2课中,就展现了这一教育观念的践行方式。道德的权威通过让学生排队进入课堂和起立问好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在这些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脑海中扎下根来。

民国时,某小学低年级的读书会。图/FOTOE

小学副校长工作职责 篇4

(一)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协助校长抓好校本部日常教学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协助校长领导教学工作,负责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落实、检查和总结。

2、协助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现,经常深入教学工作,提出教改和教研的意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3、领导、督促、检查、评价、教导处主任、副主任的工作。

4、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5、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发现、培养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组织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进修工作。

(二)分管成人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分工,负责完成分管的成人教育工作任务。

2、按照工作的总体任务和阶段性工作,负责制定分管工作的目标、步骤、方法和措施,并抓好落实。

4、阅批修改分管工作草拟的文件、报告、函电及其他文稿,主持召开和参加分管业务方面的会议。

5、全面了解和掌握分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工作方面的问题,对分管工作进行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6、负责抓好分管部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小学安全副校长工作职责 篇5

2、制定、修改和完善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建立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机制。每学期组织三次(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并有书面检查反馈意见,组织至少八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学校例会内容),组织一次优秀教案展评,组织一次观摩课、一次研讨课和一次公开课活动,指导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平时对教学常规管理抽查的力度(教务处每天必查,副校长每周不少于2次),并做好抽查记录,作为学期考核的依据。

4、根据学校教学现状和需要提出每学期的教科研计划和任务,组织落实区、市级教研课题的进程与成效,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注意积累教科研过程材料,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论文或教科研成果评优活动,举办一次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5、领导学校文体卫生工作,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体育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的质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6、组织落实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强化师德建设工作力度,落实上级师德建设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指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管

小学校长岗位职责 篇6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行政负责人,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并对政府主管教育部门承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部责任。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实行全面负责。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认真执行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决定,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护校.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网络及规章制度,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行政工作,对学校的重大工作负责决策并组织实施。

三、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四、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负责校内机构设置、人员调配、考核等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综合责质。

五、坚持管好、用好学校经费,提高办学条件。

六、主动接受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对行政工作的监督,定期向学校党组织和教代会汇报工作。

七、坚持校长负责制的集体领导,坚持各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团结合作。

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 篇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对教育的投入快速增长,尤其是“校安工程”和针对偏远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全面改薄”项目的顺利实施,农村中小学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日臻完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小学管理工作正面临全新的困难与挑战,认清形势,迎难而上,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新课题。

一、校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 学校规模小微化

由于受计划生育、进城务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受困于办学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办学水平长期低位徘徊,满足不了已经走出去的家长朋友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少年儿童离开家,致使农村小学的入学人数减少,学校规模急剧缩小,已处在低位运行的态势。学校规模的小微化,必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形势,迎难而上,助推乡村教育发展,是摆在每个农村小学校长面前的新课题。

2. 教师队伍多元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师队伍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作为生力军的教师,正在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90年代前后参加工作的曾经又红的一代,也已经慢慢消退了昔日的激情;近年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各级各类大学的青年才俊们,又因为专业的不对口等因素,正在缓慢成长。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甚至是偏远农村小学来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很难适应新教育需求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在越来越多元的教师结构中,充分调动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中年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又是作为小学校长的我们必须正视的一大课题。

3. 家长支持边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把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与日俱增。如何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机制,实时共享教育信息和孩子的学习动态,家校共建和谐校园,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

二、关于校长工作的几点想法

1.“微”而不乱,做好精细化管理

为了保证微而不乱,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每人负责一个班级,人人都当班主任,确保班级管理不混乱,常规工作人人抓;每人都做一份兼职,人人有兼职,同时细化工作责任,强化过程管理,事事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不乱套;每人担任两门以上大学科和若干小学科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大学科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小学科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凡此种种,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努力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团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一所学校的成败,起主导作用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广大教师的努力工作。因此,在学校这个小圈子,校长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既关心他们的工作,又关心他们的生活,尽量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温暖。努力把全体教师的心力凝聚在教育教学工作这条主线上,构建和谐的、富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调动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中年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做师生的好榜样

在一个小微化的学校里,全校上下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于校长一人。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校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践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人。首先,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校长要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秉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绝不凌驾于制度之上。通过自己的遵守唤起老师的执行、学生的拥护,使学校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其次,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校长要始终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带头参与教学教研工作,与大家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引领全体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随笔,参加业务培训学习等。用自己的坚持不懈,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最后,作为教学评价的参与者,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师生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师生成长的闪光点,时刻放大他们的优点,提出他们的不足,要不断引领师生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4. 开放办学,走出去,请进来,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抛弃,作为教育管理者,教师更应该从学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眼光去审视问题,从我们自身的工作中找原因。现代学校管理提倡开放的学校管理思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家长会、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一系列活动,把真正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家长请进来,积极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征求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通过家长吸收社会资源,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总之,困难是暂时的,发展是长远的,面对困难,我们要善于思考,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有想法,并努力把这种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站在现在,实事求是做工作;放眼未来,勇于创新谋发展。”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振兴家乡教育,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许江.浅谈怎样搞好农村小学教学管理[J].新课程(下),2011(9).

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 篇8

摘要目的:探讨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关系。采用李超平在国内修订的MBI-GS和马剑虹等编制的工作控制感问卷对212名中小学校长进行测评。结论: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控制感能够显著影响工作倦怠:控制感越高,工作倦怠的情况就越低。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控制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 C2009)06-0001-03

一、问题的提出

工作倦怠(Job 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是由于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的影响下而又得不到有效缓解所形成的。工作倦怠被认为最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上,而且以往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医务工作者、教师等这样一些经常接触他人的职业群体。然而,对校长的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比较缺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对于校长的角色定位和要求很高,甚至处处要求校长成为第一责任人。较高的社会期望及工作压力,加重了校长的负性情绪,降低了校长的职业满足感,校长的工作倦怠问题重要性便凸现出来。除社会期望和角色要求等工作特征、缺乏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对校长工作倦怠产生影响,个人易感性因素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教学自我效能、社会比较方式、应对方式和创造性。

控制感是指人相信自己能对客观环境和内心感受加以改变和操纵的知觉,即对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结果的知觉。工作控制感(Perceived Job Control)即员工所知觉到的对工作决策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长期以来认为控制感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内在动机,这种动机表现在人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预知和改变环境,希望行为能够产生自己渴望得到的结果。控制感是个体感知到的控制,属于一种认知评价,是个体的一种知觉、一种信念。因此,控制感强调的是主观性。本研究以中小学校长为调查对象,分析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水平与其控制感的关系,从控制感的角度,为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测试前由主试介绍测试目的,打消被试顾虑,鼓励真实作答,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分析的方法有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二)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武威市和张掖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52份,回收问卷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92%。男性201人,女性11人,已婚204人,小学校长100人,中学校长112人。

(三)研究工具

1工作倦怠量表对工作倦怠的测量采用的是工作倦怠方面最权威、最常用的量表——MBI-GS(Maslach BurnoutInventory-General Survey)。2002年,李超平等获得该量表开发者MichaelLeiter教授的授权,在国内修订MBI-GS。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fCynicism)和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4道题,低成就感分量表包括6道题,整个量表共15道题。该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量表,0代表“从不”,6代表“每天”。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和0.82。

2工作控制感问卷本研究采用马剑虹等(1999)根据Avefill对控制感的定义所编制的问卷,共有8道题,测量个体对工作中工作环境和个体行为的控制体验。量表采取利克特5点记分,0为完全不符合,4为完全符合。以往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a系数为0.78。

三、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总体状况

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中小学校长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均未高于这三个维度的理论中值15、12和18。而根据Ivancevich等(1988)的观点来看,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得分分别大于等于10、8和12便可被认为工作倦怠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由此通过计算发现,中小学校长在情绪衰竭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有130人,占样本总人数的61.3%;在玩世不恭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有93人,占样本总人数的43.9%;在低成就感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有128人,占样本总人数的60.4%。可见,中小学校长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这两种表现类型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人数均超过半数,这说明他们的工作倦怠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在对中小学校长控制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中我们看到,中小学校长的控制感平均分高于理论中值16,说明其控制感水平还是较高的。(见表1)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影响

(1)对不同性别的中小学校长在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2)把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离异、丧偶。对不同婚姻状况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倦怠差异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中小学校长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3)把受教育状况分为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对不同受教育状况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倦怠差异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状况的中小学校长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4)把工作年限分为不到1年、1—3年、4—10年、10年以上。对不同工作年限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倦怠差异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年限的中小学校长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5)把职称分为小教中级、小教中级、中教中级、中较高级。对不同职称的中小学校长的工作倦怠差异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称的中小学校长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6)对不同学校的中小学校长在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小学校长和中学校长在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7)中小学校长控制感在上述各个变量上同样也没有显著差异。

(三)年龄变量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影响

对不同年龄水平的中小学校长在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在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采用LSD法检验,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上有的分组差异显著。通过对不同年龄水平的中小学校长在控制感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水平的中小学校长在控制感上的差异显著

(F=3.19,P<0.02)。(见表2)

表2年龄变量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LSD检验结果(N=212)

注:*p<0.05

(四)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将控制感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感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见表3)

(五)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回归分析

将控制感做为自变量,分别将工作倦怠的三个因子及总分做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感对工作倦怠的三个因子及总分回归效果非常显著。(见表4)

表4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回归分析(N=212)

注:*p<0.05

四、讨论

(一)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现状

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并不严重,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这也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人性化管理等不无关系。而根据Ivancevich等(1988)的观点来看,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得分分别大于等于10、8和12便可被认为工作倦怠处于中等以上水平。通过计算,中小学校长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这两种表现类型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人数均超过半数,这说明中小学校长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这两个因子上有所表现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同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任务的复杂性和效果的长期性、校长队伍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低以及面临的竞争和升学压力大有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要加强心理辅导和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这部分人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在玩世不恭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有93人,占样本总人数的43.9%,说明中小学校长普遍的对工作比较重视,对校长工作比较热情,但也要积极引导持有玩世不恭态度的中小学校长,使他们更加乐于本职工作。

我们将控制感定义为: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影响事件的进行而获得所期望结果的程度,而且这种影响是由个体自己而非外界的因素来决定的。在工作控制感方面本研究显示。中小学校长的控制感平均分高于量表的理论中值,这表明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控制感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和控制感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状况、工作年限、职称、不同学校这些变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同研究对象比较特殊有关:因为中小学校长大多是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也可能同调查人数不多和性别比例悬殊有关系,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对不同年龄水平的中小学校长在工作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1-50岁的中小学校-长在情绪衰竭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31-40岁的中小学校长。这可能是由于:31-40岁的中小学校长大多是提拔不久的,正处于校长成长的适应阶段,对校长工作比较热情,精力充沛。而41-50岁的中小学校长由于已经当了多年校长,又由于校长工作的巨大压力,使得情绪衰竭。20-30岁的中小学校长在低成就感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50岁以上的中小学校长,31-40岁的中小学校长在低成就感因子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50岁以上的中小学校长,这可能是由于:40岁以下校长处于校长成长的适应阶段,对教学和管理都在尝试和探索,而50岁以上的校长处于成长的成热阶段,他们无论从教学还是答理都有自己成热的经验,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已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答理体系,创建出具有一定特色和已经取得实效的办学模式,因而较少产生低成就感倾向。41-50岁的中小学校长在工作倦怠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50岁以上的中小学校长,这可能是由于:41-50岁的中小学校长正值事业发展的高峰,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面临来自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和上级的高要求以及办学经费困难、生源差、师资薄弱、教师的发展与待遇需求等多方面的压力有关。而50岁以上的校长处于成长的成热阶段,对待事情游刃有余,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处理挫折的能力,因此50岁以上的校长的工作倦怠较低。对不同年龄水平的中小学校长在控制感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50岁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控制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20-30岁的中小学校长:50岁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控制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31-40岁的中小学校长;50岁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控制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41-50岁的中小学校长。这可能是由于50岁以下的中小学校长面临学校发展中新课改、教研、评估、升学及个人职称评定、末位淘汰等因素使校长的危机感加深,再加上超负荷的职业活动与教育竞争的激烈性、职业的重复性,也使校长的职业成就要超越过去的难度加大,使他们有较低的控制感。而50岁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各方面已经成熟,经验丰富,对事物都有一定预见力、判断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因而有较高的控制感。

(三)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与控制感的关系研究

相关分析表明,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控制感与工作倦怠整体呈显著负相关,并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控制感能够显著影响工作倦怠:控制感越高,工作倦怠的情况就越低。回归分析表明,控制感分别进入了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的回归模型,控制感对工作倦怠的三个因子及总分回归效果非常显著。显而易见,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控制感水平会降低他们的工作倦怠,这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五、建议

要消除校长的工作倦怠,各级教育主答部门应该积极地为校长“减压”,实行民主的行政管理机制,赋予校长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办学自主权,增强他们的工作控制感,要建立激发校长主体积极性的良性竞争与激励机制,解决校长办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校长专业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浩亮,黄飞,张建新,中学校长职业倦怠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67-169

[2]H.M.Lefeourt et a1.Locus of control as a modifier of therelatianship between the stressors and moods,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1,41:357~369,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1,41:357-369

[3]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3,35(5):679,

[4]马剑虹,张廷文,角色认知、控制感及工作压力的关系分析,人类工效学,1999,5(4):18

[5]汤毅晖,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控制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硕士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6]何进军,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08,9(上):22~26

[7]潘仲君,阎力,从概念界定角度看控制感研究中的问题[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6):29~30

[8]裴改改,李文东,张建新,雷榕,控制感、组织支持感及工作倦怠与武警警官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115~117

上一篇:想与做的距离人生哲理故事下一篇:乐观面对挫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