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2024-05-02

让艺术之光照亮成长之路(通用6篇)

让艺术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篇1

——高师附一小“艺术教育”特色解读

引言:在闹市和艺术雅韵亲密接触

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学位于我市城西,处于典型的闹市区,周围喧嚣嘈杂,校园面积不大,单从环境场地来看,算不上一个上佳的读书场所,可实际上却成了广大学生十分向往并争相报读的学校。该校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像一块巨大而无形的磁石深深吸引着高城学子。这所被尘俗喧嚣的闹市包围着的学校,处处洋溢着高雅超俗的悠悠艺韵:操场上,近百名学生凝神静虑,一丝不苟地在即席挥毫,有板有眼,功底不凡;舞蹈室里,一颗颗可爱的小星星在刻苦练习,压腿、做前跷,小小年纪,动作却极专业到位,令不少行家都啧啧称叹,也难怪,去年暑假,她们就登上了央视舞台,与国内顶级艺术家们同台献艺;到课间操了,只见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翩然舞动,似在做操,又像是起舞,整齐协调,优美大方,原来这是该校艺体教师根据学校场地狭小的实际自创的艺术韵律操,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不忘给学生美的表现与熏陶;兴趣课上,下围棋,奏民乐,练美声,画国画,国学经典朗诵,摄影作品共赏,乐韵悠悠,翰墨淋漓……

一、理念提纯:艺术素养引领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在附一小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之初,学校的文艺宣传工作就做得非常出色,影响很大;

七、八十年代,该校的版画作品就曾入选国家级展览并送往日本展出。该校有不少老师在艺术方面造诣颇深,像古季有、王荣才等老师,在全市甚至茂名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在他们的带动下,学校很多老师闲暇之余喜欢练练书法,画画素描,摆弄乐器,艺术氛围挺好。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成绩一直很突出,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浓。

2003年谭振华同志调任高师附一小校长,上任伊始,他就一直在思考教育界两个普遍而又很实际的问题:第一,素质教育虽喊得震天响,但很多学校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作为高师附一小这所名校的校长,是随波逐流,与时浮沉,继续走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老路,还是顺应时代教育大潮,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基?第二,素质教育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到底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有效实施,真正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文化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

其实对谭校长来说,第一个问题已不成问题,在他还任市教育局教研员的时候,他就深刻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对单纯以考试升学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了然于胸,对榨取学生心灵快乐、牺牲学生发展潜能去换取区区分数的做法深恶痛绝,一直为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方针由衷叫好并全力支持,四处宣传倡导;又加上高师附一小历来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素质,教法灵活,有创新传统。因此,在高师附一小,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已是水到渠成,势在必然。

可第二个问题却着实让谭校长犯了难,素质教育究竟如何实施,才能既保证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和升学,以消除广大师生家长的顾虑,又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快乐成长?这就需要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实在在的着力点,需要一个借以拉开素质教育大门的抓手。带着这个问题,谭校长进行了一系列细致而缜密的调研: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教育的实存状态,学校最有开掘价值的潜力点……就这样,附一小颇具特色且较有基础的艺术教育让他眼中一亮,豁然开朗,一个明确的办学理念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明朗并最终浮出水面,那就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办学理念甫一提出,就受到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同和热烈欢迎,在学校班子会议上讨论后一致通过。从此,高师附一小的素质教育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高师附一小的艺术教育也被树立为引领素质教育的大旗。

行文至此,笔者感慨颇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境界、有内涵才是教育的“高格”。而教育的境界往往依托于鲜明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须知理念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虚”的东西,只是挂在嘴边、贴上墙壁的以作修饰之用的口号标语,而是直接决定学校的内涵、境界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理念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找一些时髦的、看似高明的流行术语来故弄玄虚,其实它简单,实在,明了,利于实施,可以达成;理念的确立不能凭空臆想,也不能简单移植,更不能头脑发热草率而为,而要在深度把握学校历史、现状和愿景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调研、科学的提炼而得出。这一切,高师附一的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真抓实干,倾心打造艺术教育品牌

理念的准确提炼直至最终确立,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其实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虽然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毕竟只属于理论认识层面的东西,接下来的依据这个理念,采取扎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切实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这又是关键的第二步。如果说前者是“知”的部分,那么后者就属“行”的内容,只有“知行合一”,才能造就理想的教育境界。

对于这点,高师附一小的全体同仁早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们抓艺术教育毫不含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抓实干,牢抓落实,以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全体艺术老师为主体,充分动员全校所有师生积极参与,通过加强领导、锤炼师资、狠抓教学等创新举措,倾心将艺术教育打造成了闪亮的优质品牌。

坚强高效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做好艺术教育的管理、统筹、协调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该机构由谭校长亲自挂帅,由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由教导主任和音乐、美术科组长等组成,以健全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落实艺术教育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督促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堂教学课时计划,开足和上齐音乐、美术课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堂,倡导组织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充分保证艺术教育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会同校领导班子协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投入,完善艺术教育功能设施的建设,全心全意为学生铺设艺术发展的场所,搭建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学校在校舍紧张、资金拮据的情况下,还是以大手笔配臵了十几个艺教功能室、两个排练厅、一个艺术作品展览厅,并投入大笔资金对上述厅室装修布臵,购臵一大批乐器、演出服装和写生用品,还建了一个舞台,新做了十二个精致的文化橱窗,逐步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的条件,改善了环境。该校音乐科组骨干教师杨慧翔自豪地告诉我们,光他们音乐科组就有五个专门的功能室:一个合唱室,一个器乐室,一个卡拉OK室,两个上档次的排练厅。

如此坚强高效的领导,如此毫不吝啬的投入,让人感叹称奇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对其真心办教育的精神的敬佩。

千锤百炼,铸就过硬师资队伍

温家宝总理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而相对于文化科的老师来说,艺术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更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艺术教师自身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没有两下子真功夫让学生心服口服,艺术教育是很难收到真正成效的。因此,打造一支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有高尚师德和过硬专业本领的师资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打造过硬师资,高师附一小有很多独到的举措:

引名师。学校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高水平的艺术老师,有从每年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文艺尖子,也有从外校甚至到社会上聘请艺术精英,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他们,让他们能尽情发挥所长。该校舞蹈骨干教师杨慧翔调入的经历就颇具代表性。杨老师本是内蒙古人,艺术院校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高州文化宫任舞蹈老师。由于功底扎实,善于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很好的声誉。谭校长偶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报给教育局以优先择录的方式引了进来。一开始还是代课教师,但杨老师很快便以敬业的精神、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系列成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于2008年顺利转正,去年还被评为高州市优秀教师。杨老师现已在高州安了家,成了幸福的外来媳妇。

促成长。打造名师队伍,还是要立足于学校艺术教师的整体专业成长。在促使艺术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高师附一小完全像文化课老师一样重视,有很多实在有效的招数:采用“结对子”的方式,充分发挥王荣才等骨干艺术教师的作用,加强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强带弱,取长补短,促进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聘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座,传授知识经验,指导开展工作,多次组织艺术教师前往北京、珠三角等地取经学艺,到高校培训,让他们感受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氛围,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寻找差距,对照提升;订立各种奖励制度,对成绩优秀的教师表彰奖励,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以鼓励引导;积极引导动员艺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校内也经常举行各种竞赛,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得到切实的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拼搏精神;扎实开展课堂调研,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技能……

勤磨练。在高师附一小,“终身学习”已成为所有艺术教师自觉遵奉的准则,大家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补充知识,自觉订阅各种专业性学术性期刊杂志,开阔视野。教学之余,假日闲暇,艺术教师的刻苦修炼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坚持利用每天早读、下午第三节以及期末放假前一周等空余时间,苦练基本功。美术教师进行素描写生、练书法、搞创作,音乐教师则学习练声、练气、练舞蹈和乐器。节假日里,在高城周边的老街古巷、田间地头、山前河边,总能见到附一小教师埋头写生的身影,老师们画遍了观山寺、宝光塔、高凉岭、荔枝林……不论严寒酷暑,他们依然热情高涨,劲头十足。通过辛勤磨练,每个老师都练就了各自的专业特长,人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在舞蹈方面独占鳌头,有的在唱歌方面技高一筹,有的在绘画上别具一格,有的在书法上独树一臶。像王荣才老师,是中国艺术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全国书画研修中心特邀研究员,其作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杨良宙老师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在各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该校的艺术教师有一人获省三等奖,两人获茂名市二等奖,九人获高州市一、二等奖。近年来,该校的艺术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有13篇获高州市一等奖,6篇获茂名市二等奖。美术教师多次在高州市图书馆成功举办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展,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勤奋充实的学习生活,艺术品类的熏陶浸染,不仅练就了他们过硬的专业素质,也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而且,大家在共同的学习和合作中多了交流,加深了感情,从而形成了一个和谐、团结、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就是这样的团队,领到任务后自觉分工合作,精诚协作,配合高度默契,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使高师附一小的艺术教育走上了名师撑名校,名校育名师,名师育英才的良性循环之正轨。

精雕细刻,研磨艺术教育的艺术

该校艺术教育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活动创特色”的原则,深入钻研,勇于探索,在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

抓实课堂教学,打造精品课堂。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阵地,学校对艺术课堂教学极为重视。在课程设臵上,除开足上齐规定的艺术课外,每周还增加了一节书法课;在师资配备上,除配足专任教师外,还根据实际需要,联合其他科目教师参与进来,像书法课,就与语文教师合作一起抓好;在教学管理上,除像其它课程一样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外,还立足于学校教风活泼的传统,结合学校实际,打磨艺术课精品课堂:以教材为基础,拓宽、细化、丰富艺术课的内容,如音乐课就细分为舞蹈、器乐、练声、合唱等;以“活泼、生动、实践”为原则,创新艺术课的授课形式,如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尽量带学生到各功能室上课,以功能室的浓郁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等。该校学生和家长都评价说,艺术老师不仅有真功夫,而且教学也很有水平,教法灵活,善于引导,课堂有生气,有情趣,学生兴趣浓,收获大。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该校艺术教育十分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一方面抓好抓实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依靠第二课堂,大力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该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很有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分美术、书法、声乐等十多个项目,为了确保兴趣小组活动既正常开展,又保质保量,兴趣小组实行“五定”制度: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辅导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打基础,搞创作,显风采。该校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接触社会,拥抱大自然,让他们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如到郊外踏青写生,到文化宫交流联谊。第二课堂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浓厚的艺术兴趣,挖掘和发展了学生的艺术个性特长。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该校每年定期举行一届的“我能行”音乐、美术、书法才艺大赛,是一个检阅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充分展示学生艺术才情的舞台,成了广大师生每年热切期盼的盛会。这项赛事分为三大类十几小类,按照“各班——年级——全校”逐级开展、淘汰选拔,最后精选出校级节目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对全校演出展示。依据成绩评出“艺术之星”,和“学习之星”、“体育之星”一起,在每年校庆时张贴到校门口的大橱窗里展示。这些被评为“艺术之星”的学生在全校同学中有很高的威望,比歌星偶像还受欢迎,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同学参与艺术活动、发展艺术特长的热情。学校还定期不定期举办科幻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舞蹈歌咏比赛等各类校内比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正规权威的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像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东省中小学生才艺展演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切实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品尝付出后收获的喜悦。

春华秋实,艺术教育收获累累硕果

用心经营的教育必有收获,高师附一小全体师生精心培育的艺术教育的春花收获了累累秋实。

该校培养的艺术尖子生成绩特别优异,在整个茂名市也不多见。近五年来,该校有1200多人次的艺术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更难得的是,该校学生参赛档次高,赛事权威,获奖层级高。如:彭子军同学参加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幻绘画大赛分别获广东省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陈彦良同学的书法作品参加广东省第四届青少年书法大赛荣获一等奖。何奔腾同学的美术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广东省三等奖。吴韵莹同学参加全国舞蹈比赛获广东赛区金奖,该校舞蹈《乐在其中》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广东省一等奖,茂名市第一名,舞蹈《星星闪烁》又在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茂名市第一名,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第45届教学成果展演荣获金奖(全国第一名),并于2009年暑期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进京参演《同在蓝天下》大型电视晚会,小演员们以扎实的基本功和超强的表现力赢得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赛场之外,该校培养的艺术苗子也有很多不凡的表现,学生邹帅、欧格良先后在高州市人民会堂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览,并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学生梁巧玲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学生邓丽娜参加音乐艺术特长生术科考试成绩居全市第一。学校也因此被授予毛里求斯冰登总统大奖“艺术启蒙教育国际名校”、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茂名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尖子生表现优异外,沐浴在高师附一小艺术教育光辉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浓厚的艺术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有了基本的艺术品位和追求,或书法,或器乐,或舞蹈……他们借以步入艺术殿堂的大门,走进美的世界。他们或许成不了艺术家,但就是这样与艺术的亲近中,一颗颗美的种子就植在了他们的心中,慢慢地发芽,开花……这不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三、和谐共生,艺术因子促成全面素质

一般人对素质教育不理解和排斥,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素质教育的涵义有误解,以为开展素质教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练练书法绘画,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考不出好成绩,影响学生升学。当然,在今天一般人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主要评价标准的客观形势下,有这种想法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就算撇开对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理解有误这一层不说,像高师附一小这样,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开展素质教育,就一定会影响学生成绩,和应试升学就这样真的水火不容吗?事实胜于雄辩,请看高师附一小的几名艺术尖子生的文化素质:

吴韵莹(舞蹈特长生)不但舞跳得好,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期期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队干及优秀少先队员,2009年被评为高州市十佳优秀少先队员。2009年10月参加茂名市中小学生《作文大王》杯大赛荣获一等奖。2005年在“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查”获语文科、综合科、数学科三个A,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2009年“高凉杯”学业检测获语文科A等第二名。

陈彦良(书法、美术特长生)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每期的语、数、英成绩在班属A等的前二名、级前十名。多次参加作文比赛荣获第一名。

高雅慧(书法特长生)高雅慧同学不但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也写得很出色,同时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一到五年级期末考核总分都在级中名列前茅,在四、五年级的“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查”中均获语文、数学、英语两科单科A等,并多次获第一名。

……

这份名单可以列很长。

这些艺术尖子生文化素质跟许多人所认为的恰恰相反,也是出类拔萃,而且个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高。更为难得的是,在艺术教育的熏陶默化之下,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追求高尚、志趣高雅、思想活泼、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场,这种巨大的良性场能深深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子。在附一小,很少有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所谓的“双差生”,学生的整体素质高。同学们不仅能歌善舞,能写会画,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气质,而且思维敏捷、活跃,想象力丰富,素质全面,发展后劲足。因此,该校输出的生源广受上一级学校好评,为大家所青睐。高师附一小近几年来的办学实绩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该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同时,每年的学业水平综合评价多次获全市第一名。而且,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少先队“手拉手”互助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荣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三等奖等。

其中奥秘何在?谭校长对此已思索很久,并以自己的实践作深入探索求解,颇有心得,洞明其理,最有发言权。他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升学其实并不冲突,而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就艺术教育来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少能起到四个方面的帮助作用:首先,在艺术美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净化心灵,走出低俗,追求高尚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为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对某种艺术有了浓厚兴趣,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就会激发起探索求知的热情,逐渐培养起能吃苦、肯拼搏的精神劲,这又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再次,各种不同的艺术,只要深入钻研,都能锻炼相应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如练习书法要凝神静气,就能培养注意力,养成淡定平和的良好心态,音乐、美术能训练想象力等,实现认识规律上的触类旁通;最后,艺术素养还能给各方面素质直接帮助,练习书法能提高书写水平,绘画的空间构图能力对学习几何无疑很有帮助,练习舞蹈能很好地锻炼身体素质等。一句话,艺术因子能促成学生的全面素质。关键在于有没有大责任意识,真正把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放在心头;有没有真抓实干,真正将这些教育理念教育理想贯彻落实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没有切实提高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让自己能胜任这项更具创造性对教师要求更高的新的教育工作。

让艺术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篇2

一、为人师表是德育阳光之源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 “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少年儿童心灵的熏陶, 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生活中的言行,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言传身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也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我注重自己的言行示范作用, 力求通过自己的完善, 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李岚清同志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 预备铃一响, 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 看似区区小事, 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说来惭愧, 我平时在校园里看到废纸片等垃圾随手拾起, 看到一些学生破坏校园绿化的花草习惯于劝阻, 开始部分师生给以非眼, 没觉得什么。后来我慢慢发现我的学生看到我在捡垃圾时, 也主动跑着捡垃圾。他们说:“老师, 你是言行一致的好老师, 爱护环境教育你做得比你讲得更好。”我高兴地一时无语。可见, 教师的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为人师表是最有用的阳光, 它发出光芒照亮黑暗、驱逐愚昧无知。

二、重视对教材的研究, 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闪光点

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渗透情感教育, 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 学会增强环保意识。如新课程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生态系统中有资料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A微小的水生植物→B剑水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E大鱼身上的小红点最多, 说明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并积累, 受害最严重的是E大鱼, 在这个食物链中如果有人类, 最终受害者是我们人类, 我们该怎样做才不至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来敲响警钟, 告诫人们应时时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们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生产中要注意环保, 否则后果难以控制。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大陆上经常使用一种DDT的化学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杀虫, 其中大部分药剂落在地面上和进入空气中, 随着雨水流入海洋, 于是DDT进入食物链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鸟、兽体内的积累含量比海水高出百万倍。DDT使鸟的卵壳变软, 孵化时极易压碎, 孵不出小鸟, 鸟的数量不断地在减少;DDT还能引起妇女不孕, DDT不仅危害当地的人及其他生物, 还危机到极地地区的生物, 这就使我们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保护人人有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本学科特点, 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 以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如在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中, 我让学生分小组仔细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 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然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有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资料, 调查周围环境优美的社区和学校等, 吸取其中设计的优点作为参考。最后各个小组都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校园。通过活动学生认识环境需要绿化、地球需要绿化、我们的校园需要绿化, 只有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 才能培养青少年学生们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 增强青少年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又如在活动“调查学校周围的生态系统”中, 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 了解到近年来学校附近的植被减少了, 动物的多样性减少了, 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的破坏。通过活动青少年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认识到参加植树造林, 保护每一片绿叶, 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紧扣教材, 点燃德育闪光点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 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 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讲到“条件反射”一节时, 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用冬瓜练习剃头, 每一次练完后, 随手将剃刀插在冬瓜上。老和尚告诫他不要养成这种习惯, 可是小和尚没往心里去。有一次在给老和尚剃头时, 随手将剃刀插在老和尚的头上。听了这段故事, 学生哄堂大笑, 但笑过之后也提醒了学生。“习惯成自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但是有些行为习惯是有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是危及他人性命的, 是不道德、不规范、不可取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改掉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无小事,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自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许。

四、善于联系实际, 点亮德育之光

现实生活中, 学生在校内外时有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的行为, 也时有“为了网吧”离家出走甚至有了违法犯罪的行为, 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创伤, 也给社会、学校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究其原因, 学生责任感缺乏是最大的原因之一。新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三节人的生殖和发育, 介绍生命的孕育抚养过程, 让学生了解父母抚养孩子的辛苦及父母所具有的爱心和责任心, 从而产生热爱与感激父母的赤子之心。这时再介绍一些动物之间情感美的事例, 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增强学生对长辈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一致, 分工合作以及对集体的责任感, 可以用蜜蜂、蚂蚁王国和狒狒群体的有关知识感染学生们, 相信在不断的引导中能促使学生们在负起各种责任的同时肩负起社会道德感的重任。

让美育之光照亮健康之路 篇3

一、美术教学既具有一般的教育功能,又具有其独特的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

笔者做过部分学科学生喜欢程度调查,如表1所示。数据表明美术课相比其他几门主课明显受到学生的欢迎。美术课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秀的作品,可以自己创作作品,让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得到展示。这些体验是其他学科无法获得的。但是许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缩减美术课时,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或在期末考试前很早就停课。笔者认为这是不应该的,也是学生不认同的,如表2所示。

表2的数据表明学生是反对挤占美术课或不开设美术课的。有一次,我校毕业的几个优秀学生来看我,他们说初中的美术课太精彩了,上课轻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可以在美术课中找到快乐和轻松,如果其他的课程都这样就太舒服了。可见,美术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能更加有力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提高审美能力。鉴于美术课的特点,我们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法等。以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法为例。目前,我在我校校园局域网中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美术教学网站,网站除了能综合大量的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课件、教案、图片等信息外,还具有人性化的展示平台和互动交流平台,能够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在运用这个网站教学时,还能够方便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教师对网站学习资源的精心选择和有序组织,缩小了信息查找范围,学生很轻松就能了解到相关知识,不必花过多时间和精力来搜集和处理信息。另外,学生也可以把相关信息放到网上。这种模式(如图1所示)不但在美术课堂上可以使用,而且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是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

三、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心理压力的释放,心灵深处的表现

我国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认为,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美术活动,由于不必顾及结果,有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美术活动可以成为宣泄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免有学生失去信心放弃自己,对学习丧失兴趣。表面上看,他们每天很轻松,没什么事情可做,但实际上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宣泄方式是与同学追逐打闹、起哄、打架,甚至与老师顶嘴、赌气。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几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上课经常拿刻刀在桌子上乱刻,我就说你们想刻那我就让你们刻吧。我拿了些竹片给他们刻,经过我简单指导后,他们居然对竹刻产生了兴趣。后来我慢慢地指导他们,他们也很用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做出来的作品还不错。有位班主任向我反映,自从搞这个竹刻后,他们比以前安分多了,再也不出什么状况了。我想这就是美术创作的魅力吧!他们的学习压力在这里得到释放,在雕刻的过程中使自己充实,情感得到渲泄。不到两个月我区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我把他们的几件优秀作品拿去参展,竟然全部获奖。美术作品中没有竹刻,我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学校还要求我们把竹刻搞成“人无我有”的特色。这无疑对他们是最好的鼓励,其他的学生对他们也非常羡慕。他们在美术课中体验到了在其他学科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我也从这里看到美术创作对学生的减压作用。

四、欣赏美术作品可以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美术作品由色彩、线条、节奏、空间、材质等形式要素构成,这些形式要素会通过对人的视觉器官的刺激而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优秀的美术作品所流露出的审美情感,会通过其艺术感染力对人产生一定的净化和陶冶作用。比如,教九年级下册《大提琴》(湖南版)时,我首先从欣赏大提琴入手,播放一段大提琴演奏的音乐渲染气氛,并结合大提琴的相关文化与制作艺术的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评价大提琴造型的优美与独特的线条美。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几幅表现音乐的抽象绘画,感受点、线、面、形、色的特定组合传达出的音乐信息,同时结合一些音乐情境,让学生完全沉醉在音乐的氛围中,让音乐、心情和艺术融会在一起。人在看到好的作品时都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感觉,我们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美术作品,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既进行了美术学习,又缓解了心理压力。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在获得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能力和愿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有效的评价。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供大家参考。

一是讨论会评价。这是我们常用的课堂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师生讨论,主要是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另一种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

二是调查表评价。调查表是教师针对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他们的学习策略、习惯、兴趣和态度等设计的自我评价材料,它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学习过程和自觉性进行反思。调查表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忌流于形式。

三是学习日志评价。我把它归为两类。一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认为值得收集的有关美术方面的东西留存下来。如图片,手工材料,美术作品等。二是美术课后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思维片段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比如写作业评价在下节美术课上就可以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而且还能收集一些珍贵的材料。

四是网络评价。现在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有些学校还有自己的网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把学生的作品放到网上进行交流,让其他人进行评价,集思广益。还可以让学生建自己的博客,公开发表自己的创作体会。学生对这种模式有非常高的热情。

五是学生档案评价。我在教学过程中给每位学生建了一个档案,记录学生3年来每节课的成绩,在校内校外的获奖情况等,这些档案可以与我市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

美术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掘其潜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有兴趣地去体验美术学习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144.

[2]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352-353.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中学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篇4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上)

(一)又一个7月来临,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上海兴业路的一栋小楼,迎来更多朝圣者。95年前,一群年轻人聚集在这里,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辉煌,正如纪念馆展览结束处悬挂着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陕西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有人展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1945年,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脚步从这里启程。会场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八个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北京,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大街小巷飘扬的党旗上,镰刀锤头格外醒目。从苦难中来,朝复兴而去,一个古老的民族向着百年梦想迈进。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95年,3句话。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灵中孕育成长。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层,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让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让这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度,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已然可见复兴的曙光。

有人说,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95年过去,就让我们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踏上那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

(二)亿万万人家国,九十五年拼搏。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无数人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历史会记录下每一代人的奋斗与牺牲,也会给他们的选择一个肯定的回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方志敏在就义之前慷慨陈词。这位赣东北苏区的创建者,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却“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只因他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坚信“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这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那一年,华罗庚、朱光亚、邓稼先、叶笃正等1000多名留美学生不畏艰辛奔向新中国,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相信,“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是有组织、有信仰、有觉悟的人。”2008年5月,瞿永安的11位亲人在汶川地震中丧生。在满地瓦砾的家门口,这位北川县副县长泪流满面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投入抗灾一线。在那场特大地震之后,从80后女警察蒋敏、组织部长王理效,到参与援建的干部崔学选,定格下无数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汶川震区考察救灾和重建的外国友人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

95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他们相信,“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在这真理里,凝聚着智慧与知识的结晶,也蕴藏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路径。沿着这条真理之路,沉沦的中国才能走向复兴,亿万中国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视追寻这样的真理为理想,他们以实践这样的真理为信仰。

他们秉承,“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们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在这条道义之路,他们将小我消融于“大我”,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他们视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使命,他们以坚守这样的价值为意义。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95年来,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行的足迹,构成了一个国家为强大而探索的思想史,也构成了一个民族为复兴而奋斗的心灵史。真理之光与道义之光交相辉映,让这一段历程群星闪耀,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天空。

(三)并非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多时候,信仰是选择的结果。回到他们思想的源头,才能理解共产党人95年来的选择,才能发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是第一个把世界作为政治、经济、科学和哲学的整体来理解的人。这位“现代社会思想之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人类智慧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正如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希克斯所言,“大多数希望弄清历史一般进程的人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或者这些范畴的某种修正形式,因为几乎没有其他的范畴形式可用”。

对于有识之士,马克思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有志之士,马克思更开掘出广阔的精神空间。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基础。在马克思的历史批判、经济批判、政治批判中,“人的解放”是一以贯之的核心,也是他终生奋斗的使命。从为人类谋福利的道德信念,到对人的命运的客观探讨,再到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直至追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出一条个人和人类追求超越性价值的道路。

这位共产党人的精神导师,正是一个完美例证。他出身富裕家庭,23岁拿到博士学位,25岁娶了一位贵族小姐,还是《莱茵报》主编。但他却抛弃了这一切,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工作和革命颠沛流离40年,一贫如洗、儿女夭殇,直到1883年3月在办公桌前永远地睡去。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马克思一生的际遇,正实现了对“人”的定义。

一部人类文明史,产生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分别体现着人类对真与善、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则努力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把科学的真理性与价值的超越性,统一于共产主义理想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世界的东方,吸引如此众多信仰者的根本原因。

(四)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国人最早知道“共产主义”,是在江南制造局出版的《西国近事汇编》中。为什么这个国人并不熟悉的概念,能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精神支撑,奠定无数人信仰的基石?

一本中文初版《共产党宣言》,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深深的精神共鸣。1926年,这本封面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的书辗转成为山东广饶刘集村党支部的学习材料,曾因国民党搜查、日伪军“扫荡”而被埋进锅灶、藏在粮囤、塞进鸟窝。然而,那位“大胡子”却让刘集村成为“红色堡垒”,190人走上革命道路,有据可考的烈士就有28人。这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让人看到还有一条革命的道路、还有一种解放的理想、还有一种自由的力量。

伟大的思想,总能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总是属于人类永恒的历史。“阶级斗争”“无产者”“社会主义”这些概念,深刻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相通。这个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一经播撒便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势。以95年前的7月为起点,一代代共产党人汇入信仰的洪流,不屈不挠的奋斗、义无反顾的牺牲、改天换地的豪情,推动百年中国的浩荡前行。

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建设年代的艰难局面,他们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他们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改革开放的千钧重担,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担当。无数英雄儿女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无数志士仁人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从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到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4000多万人流离失所,到让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从铁钉、火柴都造不出来,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并用他们的意志唤起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的惊雷》中,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得出的结论,直到今天仍在被一次次验证。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数十亿人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人类社会向着伟大社会理想不断探索。晚年张学良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曾经这样追问: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67年前,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经这样分析:“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这样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700多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迈向社会主义强国,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催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一套新的政治制度、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

(五)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走过95年,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保持“赤子之心”,何其之难。

相比于战争年代的烽烟四起、血雨腥风,我们现在少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多了深水区的“改革阵痛”、转型期的“两难烦恼”。相比于建设年代的激情澎湃、质朴单纯,我们现在少了封闭与孤立的困境、匮乏与贫穷的难题,多了不同利益的纠结交汇、不同观念的激荡交锋。甚至,相比于三十多年前,我们现在也还需面对更多声音的鼓噪喧嚣,面对更为复杂的全球语境。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

一些人视马克思主义为雾里看花,以共产主义为空中楼阁,丢弃了理想与方向,忘记了信念和担当。一些人崇尚“实用主义”,热衷“及时行乐”,把权力变成谋私的工具,把私欲看作人生的目标。一些人对群众感情淡漠,习惯高高在上,淡忘了鱼水关系,割裂了血肉联系。翻阅贪官忏悔录,总能看到在权力、财富、美色的诱惑之下,信仰的城池如何失守、精神的旗帜如何变色。

如果说,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那么,今天的共产党人,更需把信仰写在全面小康之路、伟大复兴之路上。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断重申信仰、强调理想,视理想信念为共产党人的“钙”,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告诫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唯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不断线的思想教育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打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无形的墙”;惩治腐败不手软,打虎拍蝇无禁区,彰显“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的决心;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扎牢制度治党的铁笼子„„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仅让党心一振,更试出了人心向背。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人民”这一核心价值,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到深化改革、转型创新、脱贫攻坚,既有发展路径的选择,也有发展价值的坚守,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思考,也彰显着对马克思主义道义性的追求,在创造震撼人心的“中国奇迹”同时,也努力书写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1925年,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征询意见调查表时,毛泽东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1世纪的今天,走过95年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为绝大多数人奋斗”的信仰,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六)每一个国家民族,每一段历史时空,都有自己的精神指引。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那些光芒闪耀的信仰足印,要怎样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之源?

与中国的现代转型相伴随的,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转型。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去魅”。我们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主张利益、保护利益,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毋庸讳言,我们的时代也出现了令人忧心的错位,在一些人那里,物质利益成为唯一“价值”,精神追求被彻底放逐。于是,责任能够淡漠、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放眼全球,这是一种颇具世界性的“现代病”,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说:“从来没有那么多国家里的人民,感到精神上如此空虚与沉沦。”

方此之时,回望我们党近百年为信仰而奋斗的光辉历程,更有现实意义。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对真理与道义的不懈追求,以对国家与民族的勇敢担当,在成为“两个先锋队”的同时,也为中国构筑起一个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几代共产党人积累的精神基因。那种超越个体与小我、献身整个人类的理想和情怀,至今依然令人敬仰。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得到净化。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被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本应顺风顺水者偏向荆棘而行,本可锦衣玉食者不惜向死而生。埋骨雨花台的烈士,74%受过高等教育;葬身渣滓洞的英灵,70%出身富裕家庭。这些信仰的献身者、理想的殉道者,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铸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让亿万人呼吸到了“英雄的气息”。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获得方向。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薪火相传,舍生忘死、公而忘私,将国家民族带到更好的境界。焦裕禄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沈浩扎根小岗村,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杨善洲放弃退休后悠闲的生活,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永恒的丰碑上记录着这些时代的先锋,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力或者财富,而是因为他们刻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这是共产党人的道德觉悟,也是一个集体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汲取力量。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风从影随,紧紧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休戚与共、生死相随,共同书写下“中国奇迹”。农民的手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林县的乡亲们,在悬崖上开凿出红旗渠;无数劳动者全力打拼,开创国家的未来。这是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建设人民共和国的理想,实现“中国梦”的召唤,让人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更高远的世界,绘就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共产党人的信仰,我们会发现,在物质之外、利益之上,个人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生命还有担当。

(七)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有历史学家提出三种历史时间——“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对应着历史中的“结构”“局势”和“事件”。“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而“结构”才是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95年风云激荡,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为中国历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是基本的制度体系,也是根本的思想体系,更是耀眼的信仰光芒。

95年来,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党,已经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规模执政党;这个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国家,已经从低谷走向复兴,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潮平海阔,千帆竞发,我们的工作已经写入人类的历史,我们的工作还将继续改变人类的未来。

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

(一)1922年春节,嘉兴南湖上,中共一大红船荡起的涟漪还未散去。一位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年轻人告诉父亲:“我要干共产!”父亲暴跳如雷:“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年轻人回答:“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2016年春天,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作者在歌曲中描绘的“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的情怀,点亮许多人“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的激情。

一个是共产党人李立三,一个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90后女孩。曾经的“1890后”、今天的“1990后”,时隔近一个世纪,为什么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客观的真理、都把马克思作为时代的偶像?

95年,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政党,为什么能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矢志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不仅将中国送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95年,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曾经历革命失败的惨痛,曾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局,也曾走过十年内乱的弯路,又是什么力量,使得它总能从危难中奋起、于困顿中重生,最终带领一个5000年古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当西方在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惊呼必须“重新发现马克思”;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逆势上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两大“世界历史性事件”,西方和东方都在思考:该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第一大党95年的非凡征程,该如何重新认识那些执着的共产党人,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和力量?

(二)一个半多世纪前,摩泽尔河畔年轻的马克思不会想到,他所献身的那些“批判性思想”,会给世界带来真理的光芒,形成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力量。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的贡献正在于此。1883年3月,在马克思的葬礼上,挚友恩格斯这样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新大陆的发现、运河的开拓、奔驰的火车与轮船,以及欧洲大工业时代的工厂:通红的炉火、轰鸣的机器、挥汗如雨的工人、剥削与压迫,以及“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那些伴随着电光石火的文字,让一代代读者目睹了“世界制度”的形成与动摇,更唤起从西方到东方整个世界“为真理而斗争”的革命激情。在古老的中国,信奉“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的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如今,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已被一个半多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所证明。“两大发现”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

即使在马克思主义并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也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慨叹,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就会“出场”。这也是为什么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因此也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作为一种“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世界、打开未来的一把钥匙,也提供了理解中国共产党、理解其道路追求的一把钥匙。因为“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伟力,深刻体现在这个东方古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命运中。

(三)许多年来,一个问题让很多人疑惑:二十世纪的中国,所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都被拿来试验过,几乎没有一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

95年前,诞生伊始的中国共产党,不过是当时中国300多个政党中的一个,今天却已成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无数人把探寻的目光投向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共学”成了海外中国研究中的“显学”,每个月都有大量论文和著作面世,试图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这些回答中,最为贴近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有无数人概括和论述。“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成功的唯一正确的方针”,这是78年前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得失做出的深刻判断。“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这是习近平同志立足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奋斗在真理的道路上,完善了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形态。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迎来复兴的曙光;亿万“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的人民,实现小康的梦想。社会主义中国,这个曾遭遏制、封锁、包围、孤立的崭新国度,以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创造出一种举世瞩目的制度模式,被马克思眼中那些与无产阶级“势不两立”的人,不无敬意地称为“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让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改写中国命运的政党”,更推动“人类发展的重心开始东移”。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曾说,“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何谓王道?就是人间正道。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人间正道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真理。

(四)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但并未终结真理本身。

1991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0多年,印有镰刀、锤子和金边红星图案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而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旗易帜。

关于共产主义,马克思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画像。他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制定“小餐馆的未来食谱”,正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言:对我们来说,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明确无误的状况。或者说,不是一个削足适履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上,所遭受的挫折与所赢得的光荣一样多。但即便是最严苛的指责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共有超凡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不会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机械的教条,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他们眼里,多元矛盾并存而又互相转化的复杂世界,不能用一种教条式理论来把握;高速变化的发展和建设进程,不能用一种静态的思路来指导;十几亿人参与其中的创造活动,不能用一种不变的模式来裁决。再好的理论,也需要根据现实不断创新。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认定,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95年艰辛奋斗,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主线,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提出党应该“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到写入“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从清除“左”的错误走向改革开放,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根本大法”党章,曾16次修订。95年历经风雨,我们党始终敢于面对挫折、直面错误、总结教训,也从不畏惧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有人说,“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就是因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从这个角度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僵化体制的失败;反过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在于让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中国大地生根,成为生机蓬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幽默地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五)时间是真理的忠实听众,一切嘈杂喧嚣都会湮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一切真知灼见都将沉淀在历史的河床上。

如果说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出了百年屈辱的命运,显示了真理的伟大力量;那么世界“重新发现马克思”,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追寻的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

上世纪末,因解构主义而享有盛名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郑重推出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在这部轰动西方世界的著作中,德里达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

今天,当便捷的交通、发达的贸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让人类社会的每一秒,都像是马克思所说“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们忽然发现,这个时代竟与《共产党宣言》中的预见如此相似。2008年,金融危机如海啸般从华尔街向全世界蔓延,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人们排队购买《资本论》,海报上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

事实是,对金融危机林林总总的解释,都没有超出《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原理。无论资本主义学者祭起多少“全球化”“信息化”或者“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之类的新鲜词汇,《资本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都不会消失。《外交政策》杂志一篇带有马克思画像的封面文章写道:“他在一百多年前准确预言了当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出现及其后果——这次金融海啸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此预留了解救的‘药方’。”这篇文章,标题就是《完全摩登的马克思》。

被西方“重新发现”的马克思,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走出困境的“良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强化对经济的调控,以政府和市场的“双轮发展”取代纯粹的自由竞争;另一方面,更多国家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对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福利津贴等作出具体规定,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和印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会对自己所怀抱的真理如此自信。无论是“走近马克思”,还是“回到马克思”,今天的人们正可以从资本主义借重的“马克思的头脑”,从中国共产党践行的“马克思的脚步”,来判断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来思考为什么“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六)在美国学者库恩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续写这个“伟大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即便预示了全球化图景,马克思也不会想到,一架飞机的生产可以由几十个国家协作完成;即便揭示了社会运动规律,他也不会想到,如此多的人会被虚拟的网络连在一起;即便关注着现代科技进展,他也不会想到,人类的征程已经迈出了太阳系。

95年,中国共产党这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让这一理论始终充满活力。当代共产党人需要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去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魅力来自实践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

2012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成为集体学习的内容。

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运用”。如果不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不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不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掌握辩证唯物论的根本方法,就不会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不会懂得“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就无法化解前进中遇到的挑战、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就无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宏大棋局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引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是在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国富民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传奇性贡献”,外国观察家曾如此评价。反过来说,把一个人口比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还多的国家带入现代化,又是多大的挑战?在革命年代,我们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依然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可以“创造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七)1852年,潜心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开设专栏,其中十几篇文章论及中国。他借助黑格尔“两极相连”规律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应具有胸怀世界的眼界和抱负。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有责任以独特的政党理念、治理模式和世界意识,丰富人类文明的思想库。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打破了政党活动的历史局限,让世界看到一种与时俱进的政党品格。有外国学者曾经感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国家治理得如此成功,而其精英却在不停反思。只有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才能理解这种“反思”。67年执政兴国,为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政策调整幅度超过近代任何国家。中国共产党崇尚“自信、自觉、自省”的政治品质,以对自己的“不满”,不断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相对于西方民主的异化和弊端,提供了一种兼具公平与效率的治理模式。这个6月,全世界都在关注英国公投“脱欧”。然而“脱欧派”胜出之后,剧情却出现反转,超过300万英国人表示“后悔”。这就是西方民主的尴尬。2014年,英国《经济学人》一篇文章,追问“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分析“伴随着民主制度也常常出现政府负债严重、内政处理效率低下、过度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构架的政治制度,以其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担当,以其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让世界感受“中国温度”、产生“中国震撼”。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顺应了当今世界的趋势,在新型义利观下,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提出,要构建作为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和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共同体”,它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归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一切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僵化思维,反对一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强权逻辑,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推动马克思这一宏大构想,打开了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当中国大幅增进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30%,“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当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福山感慨,“中国政治体制优点明显”“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我们想起了邓小平的论断——

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八)英国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墓地,埋葬着马克思、斯宾塞、法拉第、艾略特等近百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访客常年络绎不绝的马克思墓地。因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95年前,在旧时代余晖中,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今天,在复兴的征程上,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让智慧之光照亮青春 篇5

让智慧之光照亮青春

泱泱天下,世界从物理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又向着生命时代飞奔.面对生活,我们青年人就像大海里的扁舟,无限前途,又有困顿.波澜起伏的青春,绚丽多彩,恰似那暴风雨中的.航船,在成绩中爆发昂首浪尖的欢呼;在逆境时忍受漩涡浪底的折磨.怎样把握青春的脉搏?用什么样的姿态选择人生?能不能象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喉咙?能!一定能--只要你打开心灵智慧之门!

作 者:曹献民 作者单位:刊 名:青春期健康英文刊名:ADOLESCENT HEALTH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让艺术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篇6

在键盘上敲下你的乳名时,泪水竟夺眶而出。妈妈知道,是到了你离开我们的庇护振翅起飞的时候了。当初给你取名“展展”,就是期待有一天你能够展翅长空,遨翔自得;如今你将高飞远举,欣慰之时却也有万般不舍。

首先,祝贺你,获得了难能可贵的自由!最终的结果如同你初始的愿望:自由地选择你想去的地方,自由地选择你想学的专业,自由地飞向你的梦想!我们幸福地为你高兴,我们满怀感慨地为你喝彩。因为只有亲历高考全过程的我们,才更能体会玉汝于成背后的艰难,一路的披荆斩棘,一路的金石不渝,最终如同Beyond唱给母亲的那首歌“理想今天终于等到,分享光辉盼做到”。

白驹过隙,十八年的光阴如流水般悄然而逝,十八年的脚步,十八载的记忆,十八个春秋的朝夕相伴,妈妈发自内心地向你表示感谢!

谢谢你,浓墨重彩地装扮着妈妈的生命,让妈妈的每一天琳琅满目。在妈妈的心中,你一直是温暖、责任、期待、向往的代名词,因为有你,生命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绚丽的风景。

谢谢你,带给我无数的快乐、美好和感动,在养育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多的人生启示,伴你成长的岁月让我不断成长,妈妈学会了自律、宽容、理解、谦让、感恩。

谢谢你,靓丽地飞扬于妈妈十八年的人生岁月,精彩着十八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今天,我们送给你十八岁的成人礼物是一盏奖杯形状的台灯,奖杯寓意着对你的祝贺,台灯寓意灯塔照耀你!离开我们,少了两双时刻替你观察、分析、提醒、指正的眼睛,我们希望你此后心明眼亮,正确地认识自己,研精毕智,刮垢磨光。

你自小怕黑,我们希望没有家人陪伴的日子,灯光为你驱逐恐惧,夜深人静之时,灯光照亮你的内心,深知灼见,悟出真谛。

你知道,启蒙思想最耀眼的光芒就是理性,人类最尊贵的配置就是自律。很高兴你一直拥有这样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我们希望未来的岁月,你依然自律:不受外界干扰,不忘初心,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让理性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台灯有形而心灵之灯无形。盼你此后心中明镜高悬,无论岁月平原易野还是关山阻隔,心灵之灯永远光亮,岳峙渊渟。

总是经过的太快,领悟得太晚,正像那首俄罗斯诗歌里写的: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到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所以要学会珍惜,珍惜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爱情;因为一旦擦身而过,也许永不邂逅!

尤其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胜于珍爱我们!

此后,且活且感恩,且行且珍惜!

此后,一路睿智理性,一路沉稳自律,一路前程似锦!

此后,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妈妈

8月20日

上一篇:发放过节费的请示下一篇:环境科学概论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