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培育及管理制度

2024-04-22

企业文化培育及管理制度(精选8篇)

企业文化培育及管理制度 篇1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文化的培育和管理,下属公司参照执行。

第三条 定义企业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第四条 关键控制点 1 2 加以引导,必要时进行文化管理制度的修正。

第五条 规范和要求

(一)文化的制定

1中应明确企业文化的培育与评估。

 企

2(二)企业文化的培育

1、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全体员工共同建立企业文化。

2、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与员工积极沟通,促进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守则。

3、行政人事部为文化培育实施的执行部门。行政人事部根据文化培育及管理制度,制定文化

培育的具体方案:

 文化培育采用多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地引导员工学习认知企业文化。人事部门组织全体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在培训中,人事部门明确各部门领导的职责,使其发挥带头作用,督促并帮助本部门员工学习企业文化。

 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可以以内部刊物、报栏或其他形式的活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三)企业文化的评估

1评估。

2、内审专员进行企业文化评估时,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3、,针对

关部门进行改善。

企业文化培育及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培育,途径

0 引言

企业文化, 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软实力, 近年来已经越来越为各级领导所重视。结合多年党务工作的经验, 笔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如何培育企业精神、构建企业文化以及现代社会企业文化的特点作一定的探索。

1 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培育企业精神, 建设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总和。同时, 它又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因而它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而分析当前社会, 我国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职工大多是“体力型”劳动者, 领导大多是“技术型”的管理者, 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列宁曾经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 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由此可以得出, 在一个职工思想文化素质低下的企业里, 是根本无法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的, 更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技艺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更需要劳动者在掌握专长的基础上, 掌握同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 甚至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其它一些知识。所以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

2 培育企业精神、构建企业文化的途径

2.1 培育企业精神, 建设企业文化要与推行职业道德建设, 塑造企业形象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水平, 更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 甚至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企业的主体是职工, 企业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提高职工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觉悟、文化水平、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 才能产生和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 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和强化企业素质。

企业精神是一种看不到却感觉得到的“经营资源”, 它能在无形中熔铸企业的价值观, 有助于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经营观等精华的观念形成, 是企业文化总和的高度浓缩和集中反映。因此, 只有企业员工通过自身努力和职业规范的约束和职业道德修养, 才能使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升华成一种企业广大员工对共同事业的理解和追求, 才能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 进而形成一种企业精神并被员工所广泛接受, 使企业精神能够激发和充分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企业产生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发展动力。因此, 职业道德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 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

2.2 培育企业精神, 建设企业文化要从实际出发与企业中的人本管理相结合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作为企业, 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一切管理活动, 以最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 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 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同时, 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个性。在构建企业文化的同时, 要重视个性价值、不忽视、不抹杀、不压抑本企业的特点, 不怕有与众不同的文化性格风貌。要扬己之长, 避己之短, 发挥本企业及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 逐步培养出独特的文化特质。

2.3 培育企业精神, 建设企业文化要与确立现代化经营观念相结合

要建设企业文化, 必须确立现代经营的时空观念, 包括空效观念, 即从空间的扩展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观念。时效观念, 即从时间的约束中获取经验效益的观念。常言道,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对企业而言, 时间与效率不仅仅是金钱, 它本质上涉及到企业的成败兴衰。没有空效观念, 必然被市场淘汰。同时, 重视人才观念是构筑现代经营观念的关键。现代经营观念包涵了人才观念。而人才观念, 即具备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人才, 是时空准备观念和时效观念存在、实施的基础。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要科学用人、用其所常;要善于待人, 给人提供创造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3 现代社会企业文化的特点

3.1 建设企业文化要具有可塑性, 符合时代发展步伐

一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文化不是不可改变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不仅要依靠久远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 还要依靠当时人们的能力创造。后者比前者在企业文化的发展实践中显得更为重要。而且, 当一个企业的文化出现危机时, 企业应该加以改铸、重塑。

笔者所在单位上海电力安装第一工程公司, 是一家国有火电安装企业, 该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 历史上安装过中国第一台投产的国产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第一台引进35万千瓦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第一台引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国际上第一台燃烧高炉煤气的14.48万千瓦燃汽轮发电机组等。经历过曾经的辉煌, 也走过步入90年代后期逐步没落必须迎合市场, 向改革要活路的阶段, 无论哪个阶段, 他们“为电拼搏, 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员工当中是根深蒂固的, 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 也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改铸与重塑。

3.2 建设企业文化, 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彰显企业活力

无论社会主义文化还是企业文化, 只有随着时代发展步伐, 吸取历史文化的精华, 积累文化沉淀, 并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和活力, 与时俱进, 才能保持一种奋发向上, 形成激励人的意志的文化气息, 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上海电力安装第一工程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为了站稳市场竞争脚跟, 对原有“为电拼搏, 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发动广大职工进行了重新提炼和培育, 目的是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而“承诺、服务”作为该公司新的企业精神, 无论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注入扩大了新的思想内涵, 使每个职工懂得了所处岗位应该向社会“承诺”什么, “服务”什么, 如:杨树浦电厂扩建项目领导提出:“把一台真正优质的机组交给业主”;热机专业分公司提出:“项目有困难找热机”;电气专业分公司提出:“关键设备到现场, 安装就位不过夜”;租赁中心提出:“随叫随到, 全力做好配合工作”。在“承诺、服务”企业精神的激励下, 目前, 该公司对外形象日益改善, 业主对公司的评价越来越高, 公司的形象越来越好。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形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 该公司为了适应新形势, 在转型突破走外向型安装和管理中, 又在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方面赋予更多的思想内涵, 即:企业精神:“承诺、服务”。企业之魂:永争第一、敢争第一、善争第一;企业价值观:人才和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两个基本点, 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企业信条:成功依托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正确的市场定位;企业远景目标:进入到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电力建设队伍行列;企业经营哲学:质量+服务+信誉=市场;企业形象目标:质量好、信誉高、服务好, 社会公认, 业主赞誉;员工形象目标:兢业、尽职、求真、求实。这样使企业文化建设日臻完善, 因此, 只有与时俱进, 方能常显企业活力。

参考文献

[1]宋刚.试论企业文化培育与企业精神形成的关系[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2) .

[2]杨兰荣.浅谈企业精神的培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07) .

培育精细管理的企业文化 篇3

——福特

“精细”是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认识到,精细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塑造和培育精细管理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战略。

“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现代成功企业在管理上极力提倡“放大抓小”的原则,“放大”就是所有管理层的负责人,都应该把所有下属员工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全部放手让他们去做;“抓小”就是管理者首先从那些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抓起,抓那些薄弱的环节。“放大抓小”原则的本质就是从细节上显示管理的真功夫,更好地提高效益,所谓“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这个道理。

在企业管理上,日本人的精细和认真执著的做事风格为其产品赢得了世界各地极高的赞誉。日本人具有那种“把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得完美无瑕”的职业精神,他们懂得,任何一个细节问题,都有可能被无数次地拷贝复制,在市场上被指数级放大甚至导致市场崩溃。他们这种追求细节完美的行为并不是浪费资源和牺牲工作效率,相反,他们的细致工作,极大地减少了许多反复出现的无效的劳动,逐步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卓越也因此产生。

在企业复杂的管理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这样的原则——管理关注细节。小的细节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体现出能否将一件看似简单的工作做到“高水平”,具有超越其表面现象的价值。我们每个人追求自身工作的完美,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十分显著和重要的意义,也是创造卓越的根本点和立足点。

“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的宝贵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企业的专业水准,彰显企业内在的素质,提高企业产品品质,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所谓“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福特大学毕业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的时候,感到希望很渺茫,因为参加应聘的人学历都比他高。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废纸,于是弯腰捡了起来,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先生,我觉得其他应聘者比我都要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福特先生,他们的学历确实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这就是今天的“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

细节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一个细节可以让一个人失去一份良好的工作,一个细节的忽视也可以使企业失去良好商机,这个情况也很常见。我国北方有一家制药厂准备从国外引进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一天,工厂请来了世界著名的拜尔公司的代表来厂考察。拜尔公司的代表与制药厂厂长经过短暂会谈之后,一起参观现场。在参观过程中,制药厂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这个场景被拜尔公司的代表看得清清楚楚,马上拒绝继续参观下去,并终止了与这家制药厂的谈判。在拜尔公司的代表看来,制药厂对车间卫生要求应该是非常严格的,但连厂长都能随地吐痰,企业的管理状况就可想而知了。与这样的厂家合作,能有发展前景吗?可见细节可以断送一个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量化管理细节”

细节的量化就是在管理中将工作内容及制度以量化的形式提出要求,并使之涵盖工作全过程。精细管理十分注重强调数量化和精确性,并将管理标准化、数量化及提高管理的精确性作为企业管理追求的目标。具有细节量化意识的管理者在布置工作时,通常会将具体时间、完成数量、达到什么质量要求等等贯穿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并且还会尽可能将每一个细节量化,希望将管理工作做得更透彻、更精细,同时也更规范、更有秩序。

日本的欧姆龙公司主要生产继电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有一道焊接工序要将继电器放在焊接液中浸泡两秒钟。欧姆龙公司为了准确地控制焊接所需要的最佳时间,特意设置了一只表,两秒钟后自动报时,这样一来就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产品生产过程。

我们经常看到服务性质的单位会在显眼位置悬挂一个标语:“微笑服务”,而到底怎样的笑可以称之为微笑呢?世界500强之一的沃尔玛规定员工面对顾客微笑要露出八颗牙。这就是量化管理细节的成功案例。

我们很多企业确制订了不少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手册,但是他们却往往忽视了细节的量化。缺乏“量化”意识的管理者经常会觉得下属办事不力,让照办的事没照办,让抓紧的事没抓紧,总之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其实往往是因为管理者在布置工作或制订规章制度时没有使用可量化的标准,最后就会出现一人一个结果,降低了效率,耽误了工作。

也许你会觉得细节的量化是件繁琐而复杂的事,甚至一不小心还会跌入“量化陷阱”:出现偏差的量化、大而全的量化、琐碎细节的量化。但是做细节的量化并不需要花太大的成本,关键看你能不能去做。

“把每个细节做到零缺陷”

追求卓越源于细节又归于细节。管理必须求精求细,对每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有精细意识,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不忽视,从小事做起,把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个细节都认真对待,精益求精,用心做好,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各级管理人员对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谋划,细致安排,日常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当成精品来做。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

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要求,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肯德基、麦当劳凭着细致周到、严格规范的产品制作工艺和服务程序将分店开遍了全世界……类似以细节取胜的经营之法已成为“把每个细节做到零缺陷”的经典案例。

在我国目前的文化背景下,企业要成就一番事业,要缔造真正的百年老店,就要强化精细意识,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从点滴做起,在细微处着眼,脚踏实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到零缺陷,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真正了不起的事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我们不少人喜欢做大事,这本没有错。一个人要成气候,本来就应该锻炼成大局帷幄、宏观决策和打开思路的能力。可是,大事是由若干个小事组成的,注重小事和细节也同等重要。大多时候,“举轻若重”的持之以恒,恰恰是“举重若轻”的必要补充。

杰克·韦尔奇认为:“没有什么细节会因其细小而不值得你去挥汗,也没有什么大事大到尽了力还不能办到。”人生哲学如此,管理哲学也如此。我们企业管理就是要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司空见惯的小事和隐藏着的细枝末节做得更精致。

如果说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对细节的管理就是艺术,企业处理细节的能力就形成企业管理的能力。因为,企业经常面对的都是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却最容易忽视,最容易漏洞百出。其实,无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无论有怎样辉煌的目标,但如果在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能够到位,都会被搁浅,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与“魔鬼”在细节上较量,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把简单的事情持续做对”

世界上没有简单的事情,只有把事情简单化了的人。我们总是想急功近利地做一些不简单的事,而忽视了一些看似简单的事。其实“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不简单”。一个优秀的人不见得就能做出不简单的事,一个平凡的人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反而可能成就不简单的业绩。

把简单的事做对,而且持续做对,解决的是“知行合一” 的问题,是一种执行文化。精细管理强调执行,强调操作方法和流程,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家,必须从细节上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助长了人们的浮躁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对滞后助长了我们“抓大放小”的思想,我们总是想做大事,却不屑于做简单的事,结果经常会停滞在离成功很远的地方,或者是还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做的都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张瑞敏有一句经典名言:“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简单的事持续做对,才能不断地得到成长,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

企业的竞争最终也是学习力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企业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要看这个企业有多强的学习力。彼得·圣吉博士说,未来组织所应具备的最根本的品质是学习,未来有生命力的企业应当是一种学习型组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超越产品和管理的竞争而逐步演化为学习能力的竞争。

世事万变,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与求生的基本法则。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几乎囊括了管理中所有重要因素,如人、组织、决策、沟通、技术等等,是一个持续的修炼过程。

美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权威詹姆斯·迈天博士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技能和技术的组合,是企业内部集体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某个单一的、独立的技能和技术。组织通过周密筹划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内部资源、知识的利用率,不断创造出新知识,而且可以从各方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弥补自身各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把每个细节做足、做细,全面提升其竞争力。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学习力,是培育精细管理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内容,反过来,精细管理又能有效地促进、帮助企业建立学习型的组织,二者相融相通,相辅相成。

精心培育企业文化 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器集团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是国防工业呈现出竞争开放的格局和互联网时代的跨界竞争、快速竞争,使集团公司转型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深化改革新突破的使命前,如何凝聚起近三十万兵工人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应对、积极作为,文化的作用愈加重要,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影响甚远,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争夺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因此,兵工企业坚持“统起来、深下去”的思路和方法,加大力度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培育和创新企业文化势在必行。

坚持“三个需要”,注入兵工文化新活力

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兵工企业文化要和国家战略结合,重要一点就是要落实核心价值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没有精神支柱、没有道德支撑,企业就走不远。兵器集团作为服务国家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兵器集团科学发展、做优做强、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要求。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兵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教育全过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员工心理形态的转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员工共同追求、共同向往、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真正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企业的文化责任,既符合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当企业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协调、相融合时,文化的力量就会被激发,并产生巨大的正能量。因此,动员全体员工立足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

二是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员工思想多元化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集团公司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产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多样化、劳动关系契约化趋势愈发明显,企业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员工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增多,来自外部的各种思想、观念对职工的影响不断增强。其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极少数员工“精神上缺钙”,缺乏理想信念,淡化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员工期望值与现实生活有较大落差,心理失衡等。在这种条件下,抓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加大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人民兵工精神的宣传力度,加大企业模范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讲好兵器的故事,传播好兵器的声音,进一步统一全集团员工的思想,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三是实现兵器集团基业长青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因和灵魂,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一个企业的控制力仅靠资金等硬实力支撑是很有限的,只有依靠强大的文化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就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做出精辟的阐述:“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当前,面对保增长的巨大压力和转型发展、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务,要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兵器工业,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通过开展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促使集团公司上下摒弃旧观念、旧思想,消除思想上的困惑与疑虑,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与转型发展、深化改革相适应的观念,发挥文化潜在的巨大力量,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凝聚起全集团推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挑战,进一步推动兵器工业实现转型升级。

坚持“一主多元”,打造兵工文化新合力

所谓“一主”,是指企业文化的统一性,即共性;是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对兵器集团而言,就是我们的价值理念体系。兵器集团价值理念包括核心价值理念4个主元素和子文化理念10个方面。其中,企业使命的两个服务:服务国家国防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的内涵至少包含五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国家利益”,这是兵工人必须坚守的;第二个元素是“国防担当”,这个担当包括能力、技术、水平,在国防建设、国家安全中,我们更应彰显这个担当;第三个元素是“社会责任”;第四个元素是“人民情怀”,人民兵工精神充分彰显我们的人民情怀,是我们兵器的灵魂,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植根于人民,既是灵魂也是根基;第五个元素是“再展雄风”。过去人民兵工为共和国的建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更需要与时俱进将“幸福兵器”、“法制兵器”等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引领兵器人立足新起点,做出新贡献。关于10个子文化理念的内涵,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完善内容、准确释义,丰富内涵、突出特色,而不是简单的引入。

所谓“多元”,是指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即个性;也就是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出行业特点、体现出单位特色、体现出员工的个性化需求等。就是以兵器集团价值理念体系为统领,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到中心任务,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研发、管理、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特别是要融入到员工群众的行为习惯中,培育和提炼反映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或文化元素,使之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并形成体现出结合实际、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

文化的一致是企业灵魂的统一,是企业的重要纽带。没有统一的文化建设要求,就不能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企业形象和统一的企业品牌。大力推进“一主多元”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就是要所有员工清楚地认识兵器集团价值理念体系与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实现兵器集团公司上下企业文化底蕴相同、特色鲜明、基础扎实、薪火相传的目标,用“一主多元”企业文化体系统一思想认识,打造兵器形象,凝聚发展力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为兵器工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坚持“把一切献给党”,增强兵工文化凝聚力

“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我们传承光大了几十年,在战争年代,在建设时期,是时代的生动写照。在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把一切献给党”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挖掘。不能光喊口号,要与时俱进,要研究,要发展。坚持创新思维,抓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满足现状。特别是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企业文化建设,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互联网的全面社会化对我们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

大力推进集团公司“一主多元”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必须继续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和老一辈兵工人的光荣传统。在人民兵工8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兵工人奋发有为,涌现了一批以吴运铎为代表的人民兵工战士。进入新时期,集团公司广大员工继承老一辈兵工人的光荣传统,践行着新时代的人民兵工精神。我国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同志一生坚守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庄严承诺,用人生的余年执着攀登技术科研的巅峰,被誉为“独臂总师”,是一名自学成才、从“土八路”成长为高科技兵器专家学者的传奇人物。他身残志坚、博学睿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有功不傲,多次放弃各种荣誉和利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老专家的优秀品德和光辉形象,闪现着人民兵工优秀文化的光芒、积淀着兵器工业厚重的文化底蕴。新时期,兵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挖掘以祝老为代表的一大批兵器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企业文化案例,讲好兵器故事,让全体员工切实感受到优秀文化、典型事例带来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员工主动服务兵器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锻造兵工文化生命力

总书记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文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持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诸多内容。企业文化是管理运营之道,这个道是要把握企业内在潜力、内在深远的发展力量,必须具有自己特色。因此,第一,要重视战略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非常重要,战略文化要跟进。战略发展的方向必须让全体员工尽快地了解、认同,变为自觉的行动,要能够激发起员工的热情。第二,要建设人本文化。大力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搭建企业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增长。必须把企业的精华荟萃引入到领导层面来,同时注重发挥员工的责任感,一定要把个人的目标同企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人人以企业为家,我就是这个家的一分子。第三,要规范制度文化。主要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制定完善企业用人规划和经营管理制度,让员工参与管理等等。第四,要打造团队文化。现代社会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靠团队。第五,要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才能注入活力,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企业发展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提炼形成既突出兵器特色,又彰显时代精神,既涵盖集团价值取向,又体现人本精神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兵器特色不能丢,这是我们的根,这是我们的魂。时代精神也不能丢,形势发生了变化,兵器文化的内涵理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各单位要在兵器集团统一价值理念体系的统领下,处理好“过去”文化与“现在”文化的关系,做好文化衔接,但绝不能推倒重来;根据不同行业特点、企业特点和地域特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补充,正确处理好“树干和树枝”的关系,真正实现“把集团价值观传递到每个单位、每名员工,形成全集团统一的文化意识”,时刻展现兵器文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坚持“五个融入”,提升兵工文化管理力

兵器集团的价值理念和子集团、直管单位的特色文化只有进班子、进部门、进班组,进岗位,传递给每一名员工,并让员工理解、接受、认同,最终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才能实现企业文化真正落地,将企业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管理力。

一是融入中心工作。将企业价值理念融入到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科研技术、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转化为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岗位职责、行为规范,体现到奖惩激励、人才培养、干部任用、日常管理等制度中,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管理内容,使文化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相融共进。把文化建设融入团队建设,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施员工关爱工程,推广员工帮助计划,形成“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关心企业”良好氛围。围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发挥集团文化的统领作用,着力开展与企业管理互动的企业文化管理实践活动,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将核心价值理念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文化落地。

二是融入制度机制。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的要求“渗透”到相关的制度之中,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这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事项简单化,把简单的事项流程化,用流程来推动工作,让员工通过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从而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中,用制度、流程来保证员工“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三是融入领导行为。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一定是领导人员“说”和“做”高度统一的文化。实现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落地,关键是“从领导抓起、从领导做起”,缩短“说的”和“做的”之间的距离。首先,领导人员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领导人员要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品位,带动广大员工自觉效仿和实践企业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好地认识企业的文化内涵。其次,领导人员要亲自宣讲文化、解读文化。领导人员要像“传教士”一样,不断地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解读企业文化。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必须对兵器集团企业文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领导者就要不厌其烦地、重复地在各种场合、把握各种机会宣讲文化,让员工切实感觉到集团文化如此的重要、如此的受到尊重。

四是融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不仅是外在的规范和准则,更是发自员工内心的一种“态度”。当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被认同,荣誉感较强的员工就能立即改变,让自己的行为方式符合企业的要求。在强化员工队伍建设、引导员工身体力行文化方面,首先,开展各层级的文化培训活动,让各级员工了解熟知集团公司价值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检讨”以往言行中违背兵器集团文化的做法,通过“纠偏”把思想、行动统一到集团文化上来。其次,组织文化推进承诺活动,根据文化落地的目标要求,从每名员工到各级领导进行文化推进承诺,并对承诺、践诺情况进行评审和奖励。第三,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符合企业文化内涵的先进人物及事迹。要重视典型选树,挖掘符合文化理念倡导的学习榜样,并加以宣传和推广,既让“榜样们”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也让其他员工按照榜样的行为去改变自己,争取成为新的“榜样”,形成人人践行兵器工业核心价值理念的生动景象。

五是融入考评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管理考核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找出文化落地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推动企业文化落地。首先,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企业文化落地目标任务的考核,明确领导人员在文化落地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让领导人员真正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并带头自觉践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其次,加强对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考核,引导各单位结合实际创新性地推进文化落地,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习惯中。第三,完善即时奖励机制,对符合企业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的人和事及时给予奖励,反之则要及时给予提醒甚至处罚,鼓励更多的员工遵守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立足本职为改革发展做出贡献,培育形成文化的正能量。

如何创建和培育企业文化 篇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永续经营、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全力培育和打造强势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取得企业更快发展的途径。1 企业文化与创建意义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企业界,当时西方许多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科学不断昌明、技术迅猛发展、市场呈现全球化倾向,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生活水平、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并且有不断要求进一步改善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过分偏重理性、刚性的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明显,客观上要求有新的理论来弥补这一不足。当时许多学者看到,日、美经济发展异常迅速,于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掀起了一场日美管理比较研究热潮,这个热潮催生了企业文化理念。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企业,就要借助企业文化力,文化力给企业带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已被理论界和大多数学者认同,它不仅仅是一直种管理方法,而且是一种象征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了一种从事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献身事业的生活态度。企业如何打响21世纪的企业战役,美国《幸福》杂志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兼并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现象之

一。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从而谋求在新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得进行结构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创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各项改革的基础和协调各种改革(制度组织设计、改革营销策略、更新人员配置)的首要条件。日本企业界提出,企业文化是战略、结构、人员、技巧、作风、制度的核心,企业文化应作为确立进一步变革的思想,理顺各种问题的指导思想,1

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掼”,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永续经营、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变革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是企业获得国内外经济交往的“通行证”,它有助于困难企业脱困问题的解决。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企业文化建设流程与方式

单位在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蓝图时,要根据国内外竞争环境、本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等,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2.1 企业文化建设流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分析客观形势的发展趋势,掌握本企业的文化现状,初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2)调研阶段,主要是对与企业文化有关的方面进行调查,包括企业发展过程、经营思想、领导决策、员工素质、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3)分析诊断阶段,主要是分析客观形势的发展,企业文化现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步骤。

(4)提炼设计阶段,根据形势的发展,从企业历史和现状出发,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提炼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理念等,进行识别系统的设计。

(5)推广实施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内部把广泛的宣传和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做到企业全体员工了解和掌握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2.2 加强建设企业文化的方式

抓好三个层次建设的协调性:(1)在观念上,形成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理念,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2)在制度和行为层次上,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完善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3)在物质层次上,美化生产、工作、生活环境,构建文化传播网络,营造文化体育设施等,使它们成为企业理念的物质载体。

要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员工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要抓好四类活动:(1)要通过文体活动,使员工在紧张劳动之余得到正确的文化熏陶。(2)要通过福利活动,给员工送温暖,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增强企业 凝聚力。(3)要通过开展岗位竞赛,促进职工爱岗敬业。(4)要组织好党、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真正体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从而凝聚人心,调动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指导原则

3.1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1)构建富有企业竞争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2)实现员工对本企业价值、理念、精神的认同;(3)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

(4)完善企业基本制度和规范;(5)塑造企业形象,形成企业无形资产;(6)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企业的文化管理;(7)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

3.2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政治理论为指导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依靠全体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3)坚持以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的原则,在企业形成最佳整体合力,实现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4)坚持创新的原则,实现文化理论和经营管理的不断创新,培育和形成企业的综合创新体系。(5)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各单位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既注意企业个性的提炼与培养,同时要注意形成全公司的价值观念。创建和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建设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4.1 推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铸造企业灵魂。其建设目标应包括的内容

(1)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念;(2)形成企业经营的理念;(3)确立企业理念;(4)明确企业奋斗目标;(5)营造企业道德;(6)确立企业经营宗旨;

(7)确立企业营销文化规范;(8)确立企业用人之道。

4.2 推进企业行为和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建设目标应包括的内容

(1)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构筑完善的制度体系;(2)营造企业良好的精神氛围;(3)塑造文明员工形象;(4)积极培养和树立各方面的先进典型;(5)通过各种途径对员工进行技术业务等综合培训,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

4.3 推进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塑造现代企业新形象。建设目标应包括的内容

(1)设计和确定企业的名称、标志、标准字及标准色,集中表现企业的物质文化。(2)规划和营造企业外貌,包括自然环境的绿化美化、办公室和厂矿车间的优化布置等,营造人们对企业的第一良好印象。(3)设计和确定企业徽章、旗帜、服装和歌曲等。可聘请专业人员精心设计,企业领导和员工积极参与,以此为载体,形象地反映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4)加强文化设施和阵地建设。包括建立完善企业自办的报纸、刊物、有线广播、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宣传栏、广告牌、橱窗等。企业文化建设要点

(1)单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过程中,要选好切入点,必须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体现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不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

(2)单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员工为主体,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员工不仅是企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反映当代员工队伍的思想文化意识,依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单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引入奖惩机制,使“软管理”硬化,使各级管理者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本职工作的一部分,从而使每个员工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员。

(4)单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过程中,要发挥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主导作用,用企业家精神带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主要经营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策划者和推动者,理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员工,以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5)单位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强领导。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抓好此项工作。做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到位。

(6)单位要积极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修订企业规章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实践中检验企业文化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及时加以完善,要加强管理,开展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企业文化落实在行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塑过程中,要选好突破口,打好基础,稳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永续经营、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全力培育和打造强势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取得企业更快发展的途径。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方式、要点、指导原则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创建和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

文化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事情都带着文化的细胞。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常常理解为简单的三个东西的相加:一是老板提出的一个口号,二是企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包含着老板的个人好恶的一些故事,三是企业的各种员工文化生活的活动。老实说这种理解过于肤浅,它跟管理不搭架。企业文化是什么,不需要用定义来解说,只需要说一个现象就够了,企业文化好比植物的土壤和人呼吸的空气,植物生长有土壤,人活在空气里,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企业文化的存在完全符合全息理论特征。大家知道中医的耳针技术,一根小小的银针只在一个耳朵上扎,你身体的任何部位的不适,都可以通过扎耳针得以解决和缓解。一个人的耳朵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身体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企业也一样,企业任何一个细胞,都负载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企业做任何一件事,都能体现出你企业的文化特征。咨询公司来为你做企业文化,那只能是扯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咨询公司只能帮助你做文化提炼的工作,帮你用一些工具,适当修饰、提炼、总结,或者格式化。

真正的企业文化,不在于概括得多漂亮,也不讲究时髦而人云亦云。我非常奇怪一件事:中国人开始都讲“又快又好”,有一天晚上,突然全国人民都改成“又好又快”。我就奇怪了,中国人怎么这么聪明呢,一天全部改过来,真的搞懂了吗?不可能,哪能全国人民一晚上全部搞懂了,直到现在,我相信还有人没有完全搞懂。冯仑的书,题目叫《野蛮生长》,我不管这个书的内容,就看这个题目,绝对是“又快又好”的思路。有的行业一开始就是跑马圈地,就是铺摊子,就是占领制高点。

其实,中国确实有大批的企业存在严重的小聪明的文化,走捷径,找秘诀,从来就不认为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它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过程。曾经有人头头是道地跟学员讲要把梳子卖给和尚,我一直认为这纯粹是小聪明。你可能卖出了一把“和尚梳”,唤起了他对红尘对过去的恋情的回忆,你卖成了,但是能说明什么,能说明这是营销吗?只能说明你简单的忽悠取得了一次成功,但它不是营销;就算你卖了一百把梳子给和尚,和尚拿回去,作为庙里的“香客梳”,转卖给香客,或者配着香一起卖出去,你成功了,但是它仍然不是营销,因为营销是在为顾客解决问题,和尚本来就不应该带着香和梳子去做买卖,这本身就不是和尚的价值,你把一个企业的营销引进了一个死胡同,引进了一个违背道德的方向,所以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你也不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组织;就算你卖出了一千把“功德梳”,让所有在寺庙捐钱的人都能拿一把梳子,这仍然不是营销,你把世俗的文化引入了佛门,你离佛越来越远,你玷污了佛堂,所以你没有干好事,更不要说你这是事业。

在企业管理上也一样,如果自以为聪明的去寻找提高效率的捷径和绝招,往往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对效率的伤害,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它内在的规律。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我们追求的时光,也使我们距离科学管理越来越远。在企业管理当中,简单和复杂,总是相伴而行的,当我们总是把事情处理的很简单,或者想的非常简单的事情,最后我们的管理反而复杂起来。你越老老实实,越勤勤恳恳,越本本真真地做人做事做企业,你才有可能成功。小聪明可以获得一些利益,而放弃了大智慧的追求,放弃长期沉淀式的思考和自悟,你就离

道越来越远,所以道家经常讲一句话,知识越多,离道越远。你以小聪明的方式获取很多的知识来忽悠这个世界,你当然离道非常非常的遥远。我认为,中国企业,首先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但你首先必须抛弃这种小聪明的捷径,因为这样是做不长久的。要考虑公司的文化是什么,你要对企业文化的长久性、持续性作思考,符合社会的道德方向去思考。

要重视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篇6

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用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工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注重执行,通过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创造一种注重过程落实的核心价值观,就能保证企业长期获得竞争优势。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目标和结果的背离、职位和职责的差异、优异业绩和资产质量的反差,几乎成了国企的通病。过去我们报怨历次改革之所以困难重重时,大多会把问题归结到体制上,体制问题固然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先进企业文化意识的淡薄,正是许多改革计划失败的重要因素。过去我们一直过于强调高层领导者的执行能力却相对疏于培养,以至于存在“只谋大事,空想发展”,“虎头蛇尾、流于形式”的问题,使正确的决策得不到应有的结果。过去我们也曾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宣传最新的管理知识、管理技巧,但是由于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我们最终发现这些知识和技巧对我们治理企业并无太大的帮助,企业还在亏损,资源还在浪费,我们还在探讨国企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当我们的视野随着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开阔以后,当我们不断学习并实践现代企业管理的许多理念以后,我们意识到,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将非常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转,非常有助于把战略目标落实到经营结果上来,克服弊端,提高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不论是技术、品德管理或是人才资本都不过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技术人才可以转移,品牌可以转让,只有核心价值观属于自己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就

优势出版企业文化的培育探析 篇7

简单来说 , 企业文化就是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排序。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质文化 , 也被称为“企业硬文化”。表现在出版社的建筑、办公环境、办公条件等硬件设施 , 是看的见摸的着的表层文化。二是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结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稿件的三审三校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 , 是企业组织运行的具体要求和行为准则。三是精神文化.通常被称为“企业软文化”, 是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员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 , 这种文化是隐含在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中的 , 也被称为“企业精神”, 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 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底蕴 , 它决定出版企业的根基有多深 , 路程能走多远。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小到个体工商户, 大到上万人的跨国集团公司 , 它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存在的 , 只是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管理中对文化的依赖程度不同。文化也有精华糟粕好坏之分 ,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都能形成正能量 , 只有那些优势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正能量 , 才能够引导并统一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 凝聚员工的向心力 , 使全体员工密切配合 , 同心协力 , 共同为企业发展努力工作。所谓优势出版企业文化 , 概括地说 , 就是立足于客观条件 ,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 彰显自身个性 , 能够有效整合出版资源 , 对全体员工的正向行为有激励作用而对负向行为有约束作用的优秀企业文化。

培育优势企业文化 , 我们可以从企业文化包含的三个层面的内容入手 , 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通过视觉识别设计, 构建出版企业“硬文化”。出版企业文化的形象建设就是把出版企业的一切可视事物进行统一的视觉识别表现和标准化、专有化 , 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 并传达给社会公众 , 培养社会公众对出版企业的信赖感和忠诚度 , 同时又能让企业内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视觉识别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基础系统 , 包括出版企业的名称、LOGO、图书标志、标准字体、印刷字体、标准图形、标准色彩、宣传口号等要素 ;二是应用系统 , 包括办公环境、办公设备、展示场所和书架、图书包装、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服及其饰物、广告设施和视听资料、公关用品和礼物、社旗和社徽、指示标志和路牌等等。通过以上设计 , 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 构建好出版企业的“硬文化”。

第二 , 完善制度 , 体制保证。世界一流大学美国哈佛的理念是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 , 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法理第一 , 坚持制度化管理 , 这便是哈佛大学的行事态度。哈佛的成功源自其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 同样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 , 如果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 那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 , 由于我国的出版企业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 , 并且转制时间不长 , 因此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现有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 , 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 , 社领导对制度建设不够重视。在制度建设时 , 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 , 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 , 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 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

第三 , 明确企业愿景与经营目标。企业愿景是指企业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 , 组织发展的蓝图 , 代表组织永恒的追求 , 凝聚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愿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 , 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 , 是这些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设想。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样 , 企业愿景也不断地激励着企业奋勇向前 , 拼搏向上。比如索尼公司的愿景是 :为包括我们的股东、顾客、员工、乃至商业伙伴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创造和实现他们梦想的机会Dream In Sony。经营目标则是企业愿景实现的具体形式 , 企业只有在实现一个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愿景。与愿景相比 , 经营目标更能给员工以具体的行为指导。没有目标的企业只会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风漂流 , 找不到方向 , 很容易触礁身亡。我国出版企业应抓住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 树立建成世界一流出版集团的远大目标 , 以此来激励所有员工 , 凝聚力量 , 形成优势出版企业文化。诚如海尔CEO张瑞敏所说 :“总有人问我 , 海尔离五百强还有多远 , 哪一年能达到。实际上 , 我是用这个目标来激励全体员工 , 首先是激励我自己。”

第四 , 坚持以人为本 , 注重人才发展。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 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 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 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佛德说过 :“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 , 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 , 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深刻地说明了物质资产易得 , 人力资源难求的道理。虽然企业的类型不同 , 地域各异 , 但只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 , 扣住企业文化的中心环节来建设企业文化 , 就一定能大见成效。我国出版企业承担着文化积累与传承、知识传播与发展的重任 , 其文化产品的属性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企业必须建立选人、育人和留人的人才发展长效机制。首先 , 建立以贡献和业绩评价为依据的薪酬分配制度 , 而非目前大多数出版企业所执行的按级别分配的薪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形成主人翁企业文化 ;其次, 提供真正公平的发展机会。据专家研究指出 , 影响人才流动的各项因素中 , 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 ;最后 , 领导关心重视和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第五, 倡导团队意识, 鼓励创新精神。所谓团队意识, 就是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 , 核心是协同合作 , 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 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意识是优势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企业形成竞争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在现代企业中 , 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 但是建立在企业员工较好的团队意识之上的 , 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 必须有其他部门其他人员的配合与协作。出版企业一般是由编辑部、印务部、发行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总编室、办公室等部门构成 , 一本好书从最初的选题策划 , 到最后达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在组织内倡导团队意识 , 必须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 , 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 并通过完善的制度、配套的措施 , 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 使所有成员形成全局观 , 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奋斗。

第六 , 稳定的领导团队 , 持续统一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的想法、思路、经营策略、看重的人或事等 , 会无声无息地传递给下属员工 , 广大员工接受了就成了共同的了 , 也就成了企业文化。所以 , 领导在企业文化形成中起着核心作用。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提高效率、整合资源 , 我国出版企业基本都已在行政上完成了集团化。但通过行政手段促成的集团 , 虽“集”了权却“团”不了人心 , 很难统一集团内各出版社的企业文化 , 特别是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价值观。因此集团所属各出版社之间高级管理人员的轮岗交流 , 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各出版社带来新的思想和理念 , 但频繁的更换领导不利于形成稳定统一的企业文化。中国出版集团所属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八年换了四位一把手领导 , 不同领导对出版社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与变革 , 必然带来文化的不统一 , 甚至带来文化冲突 , 给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七 , 做好社会责任 , 打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含文化责任、环境责任、慈善事业、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出版企业承担的文化责任 , 比其他企业要更多一些和更自觉一些 , 这是由出版产品的双重属性所决定的。商务印书馆的一则图书广告这样写道 :我们提倡这样的出版态度 :我们是文化建设者 , 而不仅仅是商人 ;我们提倡实事求是 , 而不是夸张和误导 ;我们提倡社会责任, 而不是攫取社会财富 ;我们提倡首创精神, 而不是盗取他人成果 ;我们培育名牌 , 而不是捕捉猎物。我们提倡做有良知的出版人。这是一家百年老店的文化宣言 , 充分体现了商务印书馆的文化责任。此外 , 出版企业的环境责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 从2012年起 , 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实施绿色印刷 , 未来几年将逐步扩大到所有纸质出版物。出版企业进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 , 只有把绿色文化深入到出版企业内部 , 才能更好地处理企业与自然界和人身健康的关系。只有做好社会责任 , 打造良好企业形象 , 企业才能保持强进的竞争力 ,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 , 优势出版企业文化的培育可以从以上七个主要方面入手 , 但绝不局限于这七个方面 ;优势出版企业文化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 需要长期的进行 ;优势出版企业文化的培育也不只是领导或者管理人员的事 , 需要出版社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优势出版企业文化要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地构筑、不断地塑造 , 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 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阳.优势企业文化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J].编辑之友, 2005 (3) .

[2]郭爱民.出版企业文化的层次及特征[J].编辑之友, 2004 (6) .

[3]姚磊.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报告[J].出版科学, 2006 (15) .

[4]笱云.试论出版企业文化建设.出版科学[J], 2005 (2) .

着力培育企业创新文化 篇8

切实把握好企业创新的实质和内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有了创新,人类就会不断进步;有了创新,人类就有了新的力量。然而,要做好创新并不容易。首先,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都体现了一个“变”字;其次,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惯性作用,没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变的,这个外力就是创新者的付出;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创新的付出却可能收获一份失败的回报。因为创新不容易,所以创新成为人才的一大特征。创新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要具备这样一些心理特征: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其次,要有激情,为实现目标不懈奋斗;再次,要担责任,控制失败风险和勇于承担失败后果。在培养人才创新本领的时候,不能忽略创新心理的培养。自信心不足,点子不能成为行动,行动不能得到堅持;缺乏激情,创新没有动力,思维会僵化,行动会迟缓;没有责任心,创新风险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难取得持续进步。

企业创新是现代经济中创新的基本构成部分。企业往往由生产、采购、营销、服务、技术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部门组成,因而企业的创新必须涵盖这些职能部门,企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等。企业创新,需要“六用好”,即用好政策、用好机制、用好人才、用好方法、用好成果、用好资金。同时,创新有经营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供应链创新等六种形式。影响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外在因素,即市场规模、产业基础架构、资本市场、智慧财富与社会文化等;其二是内在因素,即企业文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呼唤企业创新。让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关键在行动、在人才、在超越、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是创新驱动之魂、科学管理是创新驱动之基、履行使命是创新驱动之要、培育人才是创新驱动之本。

着力培育好以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为价值导向的创新文化

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创新文化能够唤起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帮助企业或组织达到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多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企业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唤起涉及到企业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

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发情况作出迅速反应。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主要涉及文化对创新的作用及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两个方面。企业对创新文化的建设要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实现从观念引导到行动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创新文化建设和落地的过程。

创新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这一重大命题的时代使然。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异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所以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应对明天的不确定性。

创新文化对企业本身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建设创新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企业创新文化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源泉,能推动创新的实现。第二,建立企业创新文化,使企业具备朝气蓬勃的创新精神,保证创新在企业内的持续发展和存在,能有效增加企业活力。第三,建立企业创新文化,对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外可以传输企业的良好发展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灵活适应型的企业创新文化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第五,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直接推动创新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活力激活的过程。首先,树立全员创新的创新意识,让人们普遍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从习俗观念上去解放思想、去习惯创新,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促使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其次,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进行创新和创新文化的资金筹集,解决创新发展的经费问题,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毛病,加速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第三,加强创新文化的宣传,并在理论研究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专业人士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加速其理论框架的成熟。第四,注重创新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励、运用,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为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服务,以营造企业创新文化。第五,从全社会角度着手鼓励向权威挑战、向成熟理论质疑,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形成追求创新、鼓励创新,激发灵感,营造以创新为荣的社会环境,激励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

准确把握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路径和转化方式

创新文化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创新,同时要求企业管理层在管理中创新,并且以宽容、支持的态度去鼓励创新。创新使得企业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活跃起来,以新的构成形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体制,使企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为积极和主动。创新文化建设不能特指某一个时间段,其长期作用于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不能是前期鼓励创新,后期扼杀创新;创新文化建设也不是在生产方面鼓励创新,在生活方面阻止创新。

nlc202309081824

但凡创新成果多的地方,往往拥有良好的创新性环境,特别是有着“尊重个性、崇尚创造、团队协作、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可使人思维活跃、精神振奋,形成创新激情,进发创造“火花”。营造宽松开放的企业创新环境包含提升硬环境实力和营造软环境氛围两个方面。提升硬环境实力主要是物质方面,如提供高端的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信息沟通和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营造软环境氛围即打造企业内的创新氛围,主要是精神方面。包括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创新文化支持体系,这种体系要具备宽容失败、支持冒风险和行动、鼓励团队创新等内容,形成一种对创新力的无形推动与激发,使職工愿意在这样的气氛和环境中工作。

创新文化建设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即鼓励创新,包括在创新领域上的创新。一是思想的多元化。保持工作场所的多元化对于产生大量独创想法来说至关重要。要想产生有创意的想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数量开始,而不是质量。二是公开的交流。好的想法往往来自那些在一线工作、每天都和顾客打交道的员工。给所有层次的员工创造机会,倾听他们为新产品或服务提出自己的想法。三是创造技能和知识。创造力是一种可以学会的能力。公司必须要有正式的员工学习和发展项目,发展个人和组织的创造力。虽然一些员工天生就比其他人有创造力,但是每个员工都应接受开发创造力的培训。四是激励人的工作环境。办公室的设计应该在激发创造力和增进交流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创意的想法更有可能在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在与员工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出来,而不是在董事会的会议上产生出来。五是信息的分享和管理。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在公司内部共享信息和知识,员工们就能够以一种更为全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共享信息的另一个大好处是让员工们自己来承担责任。六是支持冒风险。企业或组织必须创造一种氛围,让员工能够挑战传统的办事方法。在一种逃避风险的氛围中工作的员工不大可能创造出突破性的产品或服务。七是容忍失败。期待员工每次尝试都能成功的想法是幼稚的。多多练习,创造力才能越来越强。必须营造一种氛围,即不用担心创意想法失败后会受惩罚甚至被解雇。八是合作和团队工作。一些大公司采取跨职能部门小组来完善创意的想法。组建一个由来自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组成的小组能够确保创意是均衡的。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接受培训,明白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小组成员。九是奖励创新。成功提出创意的员工必须得到承认和奖赏。十是更注重行动。企业的领导风格必须是锐意进取,这有助于迅速决策。

(作者单位:中航工业昌飞)

上一篇:水处理技术创新能力下一篇:书信类作文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