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

2024-04-26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精选10篇)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 篇1

现场发生火灾、爆炸突发事件后,现场施工人员因迅速按照随身携带的出入证上的应急组织号码向应急办公室和领导报警,应急处置组迅速评估区分情况,在成立应急组织自救的同时,向政府和上级报告,各应急救援组按各自分工指责参与救援行动,各组处置工作的分工原则(各组职责):

1、视生命为第一要务:伤员救护组组织营救、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2、事态控制组迅速组织控制危险源,如组织灭火等,调动救灾物资、设备、设施、工具,控制事态发展;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关闭大门,禁止各类人等和看热闹的人员接近;

3、调查防范组负责维持现场的原貌,并开展初步调查,配合政府上级的调查取证工作,向宣传报道组说明情况,负责事后调查落实参与抢救的有功人员。

4、宣传报道组负责接待媒体,统一对外发布消息,同时对造谣和不明真相人员的不负责任的解说给予辟谣,同时如实向政府和上级汇报事态情况。

三、火灾、爆炸现场事故的抢救措施(A类)

1、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如有人员受伤,伤员抢救组应第一时间开展伤员抢救工作,通知急救中心派车或者项目派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事态控制组应积极组织有效的自防自救,找到火源,控制火势,防止火势漫延扩大;如果扑救无效,应立即组织逃生。

2、宣传报道组应根据火势及时报“119”。报警时要说清火灾事故的详细地址,着火介质,火势大小,报警所用电话号码等,并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同时将火灾情况及时上报公司保卫部门和街道办事处。

3、在公安消防车未到现场前,现场的灭火由事态控制组组织,宣传保卫组则立即疏散工地通道内的停放车辆,为消防车进入创造条件;消防车到达之后由公安消防领导指挥,四小组予以配合灭火工作。

4、在消防领导指挥下,宣传保卫组与调查防范组共同配合组织人员对火场进行警戒,拉出警戒线,维护火场秩序;疏散人员,警戒受灾物资,防止发生趁火打劫、哄抢物资事件的发生,同时保证外界舆论的正确性;

5、灭火后,和调查防范组、事态控制组配合消防部门进行调查,保护失火现场,清理火场,清点受灾物资;尽快恢复现场秩序,及时对已使用的消防器材进行补充。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 篇2

1氨的基本性质及泄漏危害

氨又称液氨,是有毒可燃气体,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其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 g/L,比空气轻,扩散系数0.198,熔点-77.7 ℃,沸点-33.5 ℃,自燃点651.11 ℃,蒸汽密度0.6,蒸汽压1 013.08 KPa(25.7 ℃)。纯净的氨遇热、明火,难以点燃,危险性较低,但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16%~25%,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最易引燃浓度17%);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氨在20 ℃水中溶解度34%,水溶液呈碱性。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因为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其对人体的危害,低浓度会造成接触者气管、咽喉发炎,重者出现喉头水仲、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溅入眼内可至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我国职业卫生控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气氨浓度≯30 mg/m3[1]。

2泄漏处置

2.1一般泄漏处置

一般泄漏指操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关闭泄漏源阀门,尚未造成危害的可控泄漏。由于氨具有腐蚀性,且存储容器压力较高,焊缝和法兰等静密封点均可发生泄漏。只要泄漏点能与生产流程隔离,可采用化学中和方法,即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酸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液氨倒至酸性溶液中,使其中和,形成无害或微毒废水。钢材质(不锈钢或碳钢)的泄漏点建议采用打卡具或补焊的方式解决。

2.2紧急排空处置

一旦氨泄漏源与泄漏点无法隔离,特别是储存大量液氨的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应迅速将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区域或侧风区域的安全地带;在泄漏区域周围拉上警戒绳,切断一切火源;应急处理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穿好全封闭防护服,防止氨气侵入人体,进入泄漏区域进行排空处置,尽可能减少氨的外泄量。

2.2.1倒灌处置

从预防泄漏应急处理的安全角度考虑,液氨储罐基本设置为2台以上,必须保留一个空罐,两个罐设置相连的安全泄压装置,一旦发生泄漏便于将泄漏储罐的液氨迅速倒至安全空罐内。倒罐必须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当发生泄漏的液氨罐基本排空液氨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将大大降低。倒罐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水吸收排空并回收处理

当备用空罐无法投用时,应紧急采用水吸收排空的方式处理罐内残存的液氨,减少氨气的外泄量,降低危险度和抢救难度。关闭罐区下井水阀门或封堵下水井口,防止含氨排空水污染水体或破坏生态环境。可就近排至应急槽,用气动泵或槽车转移到污水处理场。水吸收排空并回收处理示意如图2。

3爆炸处置

3.1爆炸危险

压力容器内氨的绝对压力随温度变化极大,这与常见的油品介质的性质有很大差异。一般温度范围内氨罐的绝对压力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由于存在以上特性,常见的氨爆炸多为超压、容器的焊接质量差或材质老化引起的压力容器物理性爆裂。发生爆裂后,钢瓶容器或压力管道内的液氨泄出,迅速气化并蔓延扩散,给周边人员、生态的造成极大毒害。2004年8月1日福建漳州某合成氨厂,一辆正在装液氨的槽车金属软管突然爆裂,1 t液氨泄漏,造成1人死亡39人受伤,200多人疏散。软管爆裂如图4所示。

3.2紧急疏散

3.2.1致死区域范围估算

设压力容器内液氨重量为W(kg),破坏前液氨温度为25 ℃,液氨的平均比热为4.6 kJ/(kg.℃),汽化热q=1.37×103 Kj/kg,氨被吸入5~10 min致死的体积浓度为0.5%;当容器破裂时,瓶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氨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33 ℃),此时全部液氨所放出的热量完全用于容器内液氨的蒸发;蒸发出的氨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估算致死有毒气体扩散的半径R(m)为:[2]

undefined

式中:21.5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出的系数,m3/kg

3.2.2毒害区域范围估算

根据我国职业卫生控制标准,车间空气中气氨浓度≯30 mg/m3,换算成体积百分比浓度为3.953×103%,则致死浓度是最高浓度的126.5倍。假设致死有毒气体继续以爆裂的压力容器为源点,按半球形扩散,被大气稀释到安全浓度的半径R1为:

undefined

3.2.3疏散范围测算举例

下面以丙烯腈装置液氨蒸发器为例,根据发生容器爆裂液氨泄漏的最大值(按压力容器容量的80%计算,有2台同型号的液氨蒸发器按单台爆裂计算)和环境温度t=25 ℃,以爆裂的氨蒸发器为源点,假如泄漏后的有毒气体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无风),计算吸入5~10 min浓度为0.5%的致死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和安全半径分别如下:

单台液氨蒸发器有效容量为:

2.16 t,W=2 160(kg)

致死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undefined

安全半径:R1=35.97×5.02≈180.57(m)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当单台液氨蒸发器发生爆裂泄漏时,致死有毒气体的静态(无风)扩散半径为35.97 m,安全半径为180.57 m。同比计算,原料液氨储罐,发生爆炸泄漏时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测算如表1。

3.2.4紧急疏散处理

接到氨压力容器爆裂报警后,在抢险指挥部指挥下,及时疏散泄漏现场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根据事故现场危险程度,确定疏散距离,抢救人员采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做好防护的抢救人员争分夺秒抢救中毒人员,将其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急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临时抢险指挥部应设置在上风向,风向移动时应及时调整位置。

4中毒处置

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粘膜和皮肤的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 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 min;3 500~7 000 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4.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口有干辣感、流泪、流鼻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食物困难、头昏疼痛,检查时可见眼膜充血水肿,肺部可听到少数干罗音;重度中毒症状为:在高浓度氨气作用下,头、面部等外露部位皮肤或造成重二度化学灼伤,还可出现昏迷、精神错乱、痉挛,也可造成心肌炎或心力衰竭,少数因反射性声门痉挛或呼吸停止呈触电式死亡。

4.2急救措施

急救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现场轻微中毒人员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对接触毒物的皮肤、面部可用水冲洗,对已经停止呼吸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诊治。同时要注意观察参与处置氨泄漏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检查。

5防护措施

(1)应切实加强生产岗位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加强对事故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强化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从而让员工自主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车间应配有足够的防护用具,操作工巡

检时应佩戴好防毒面具和便携式报警器,当发现氨泄漏时操作人员最好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式防毒面具,戴好防护手套,穿全封闭防护服,两人以上进行处理。

(3)在安全设施上应配置高压喷淋降温水,安装在线氨泄漏报警仪,设置氨泄漏紧急吸收槽,防止水体污染。日常维护中,加强对压力容器、管道的检查,禁止超温、超压操作,定期做理化检测,定期维修。

6结语

发生氨泄漏后最关键的工作是防止人员中毒、臭气扰民和水体污染,操作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妥善处理,才能使爆炸、中毒和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刘世杰,刚葆琪,王世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释解[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篇3

1.事故树分析

1.1 分析方法

事故树(Fault Tree Analysis,FTA)也称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用逻辑“与” 或逻辑“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直接原因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能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它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在判断灾害、伤害的发生途经及灾害、伤害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形象、简明的表达形式,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事故树分析方法是安全评价和事故预测的一种较先进的分析方法。

1.2 分析步骤

事故树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二种。它的基本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熟悉系统:了解需要分析对象的系统工程状态及各种参数。

(2)调查事故:收集事故案例,设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对象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和事故案例,确定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故: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的各种因素。

(6)画出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找出各级直接原因事件,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布尔代数计算,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进行分析。

以上为定性分析的基本步骤。若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还需要增加以下三个步骤。

(8)求出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原因发生概率,进而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9)进行比较:对可维修系统进行讨论对比,对不可维修系统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10)定量分析结论。

目前在事故树分析中,一般都考虑到第七步进行定性分析为止,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2.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的建立

2.1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

笔者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消化油墨生产工艺,对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后,绘制出油墨生产中电气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树,见图1。

图1 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

2.2 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建造过程

2.2.1确定顶上事件: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

2.2.2找出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确定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1)导致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器设备火花”、“电气线路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和“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各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事件发生条件下,“电器设备火花”、“电气线路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中任意一个事件发生,火灾爆炸就会发生,用“条件或门”连接。

(2)导致“电器设备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器设备不防爆”和“防爆设施损坏”。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电器设备火花” 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3)导致“电气线路火花” 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电线分支接点接触不良”、“电线过负荷起火”和“电线短路起火”。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电气线路火花” 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4)导致“电线过负荷起火”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过负荷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超压或超载”和“电线载流量过小”。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三个事件同时发生时,“电线过负荷起火”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5)导致“电线短路起火”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短路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和“电线相间短路”。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电线短路起火”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6) 导致“电线相间短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过压过流击穿”、“电线缘破坏”和“意外碰相”。这三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时,电线相间短路就发生,用或门连接。

(7)导致“静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人体静电火花”和“设备静电放电”。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静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8)导致“人体静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化纤品与人体磨擦”和“积累电压达放电值”。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人体静电火花”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9)导致“设备静电放电”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静电积累”和“接地不良”。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在二个事件同时发生时,“设备静电放电”事件才会发生,用“与门”连接。

(10)导致“静电积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设备或物料存在静电磨擦”和“静电积累达放电值”。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静电积累”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11)导致“接地不良”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设备未设防静电装置”和“设备接地线失效”。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接地不良”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12)导致“雷电火花”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有:“未设防雷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失效”。这二个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其中一个事件发生,“雷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用“或门”连接。

3.定性分析

对事故树结构进行布尔代数计算,求出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进行分析,这是事故树分析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3.1 采用布尔代数化简,求出事故树中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T = X18{(X1+ X2) + [( X3+ X4X5 X6+X7(X8 +X9+ X10)]+[X11 X12+ ( X12+X13 )( X14+X15 )]+ ( X16 +X17)}

经过运算得到如下12个最小割集:

(X1,X18),(X2,X18),(X3,X18),(X4,X5,X6 ,X18),(X7,X8,X18),(X7 ,X9,X18),

(X7,X10,X18),(X11 ,X12,X18),(X12 ,X14,X18),(X12 ,X15,X18),(X13,X14 ,X18),(X13,X15,X18),(X16,X18),(X17,X18)

每一个最小割集代表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模式。

3.2 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确定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可以用近似判别式:I(i)=∑Ki1/2n-1,X∈K,其中,I(i):基本Xi的重要系数近似判别值:Ki:包含Xi的割集;n:基本事件Xi所在割集中基本事件的个数。

根据以上近似判别式,可以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I(18)= 37/8

I(7)=I(12)=1/23-1 + 1/23-1 + 1/23-1 =3/4

I(1)=I(2)=I(3)= I(13)=I(14)=I(15)=I(16)=I(17)= 1/22-1 = 1/2

I(8)=I(9)=I(10)=I(11)= 1/23-1 = 1/4

I(4)=I(5)=I(6)= 1/24-1 = 1/8

所以结构重要度的顺序是:I(18)> I(7)=I(12)> I(1)=I(2)=I(3)= I(13)=I(14)=I(15)=I(16)=I(17)> I(8)=I(9)=I(10)=I(11)> I(4)=I(5)=I(6)

3.3 对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分析

从以上所列的顺序可以说明: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的结构重要度为最大,短路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静电积累构成的损坏次之;防爆设施损坏,电器设备不防烛,电线分支接点接触不良,设备或物料存在静电摩擦,设备未设防静电装置,设备接地线失效,未设防雷装置和防雷接地失效等构成的损坏较小;过负荷保护装置未装或失灵,超压或超载,电线载流量过小等构成的损坏最小。由此,我们可针对以上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顶上事件(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的发生。

4.防止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以下预防油墨生产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4.1 防止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

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是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防止油墨生产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是防止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最重要一个措施。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油气从容器中泄漏出来。

(2)增强生产车间的通风。如采取强制通风设施,使车间内的油气能较快地散发到车间外,降低车间内油气的浓度。

(3)为了防止车间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在车间内设置可燃性气体报警仪,监视油气浓度,一旦出现险情,可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4.2 电器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1)电器设备在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气火花,防爆型电器设备能使电器设备内部产生的火花不散发到外界空间中去。因此,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器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包括电动机、控制开关、控制按钮、控制箱、照明灯具等。

(2)对防爆型电器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电器装置是否有损坏,要保持它的完好性,起到应有的防爆作用。

4.3 电气线路布置应规范

(1)分支接点接触不良会使该接点发热或产生火花,容易导致局部电线保护层起火。因此,电线中途尽量避免分支产生接点,确实需要分支,应在配电箱或控制箱内专用接线板上进行分支。

(2)电线相间短路会产生火花或在短时间内使电线保护层起火。因此,电气线路应采用沿墙或桥架方式进行布置,避免电线悬空悬挂,电线要用阻燃套管保护。这样能避免电线布置中的电线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短路的发生。

(3)电线载流量过小,在过负荷运行时会使电线发热,容易引起电线保护层起火。电线的载流量应根据负荷大小确定,电线的载流量不得小于设计载流量。

4.4 防雷设施完好

未设防雷装置或防雷接地线损坏会在雷击时,建筑物容易被雷击中产生强烈的火花或电线起火,酿成重大事故。因此,车间所在的建筑物应设防雷装置,其防雷的接地电阻应经检测符合要求,并且应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是否完好,发现防雷接地线损坏应及时修复。

4.5 防止生产设备发生静电放电

生产油墨的原料在金属容器内进行拌料或用设备进行细磨时会产生静电,这类静电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容易与金属容器或金属设备之间发生放电,继而产生火花。为了防止生产设备发生静电放电,必须将金属容器、生产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使拌料或细磨时产生的静电有一个良好的入地通道,不使静电积累,从而避免设备发生静电放电。同时对防静电的接地线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

4.6 防止人体发生静电火花

人穿着化纤服装工作,由于化纤品易在磨擦过程中产生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能量时,在人与金属设备等接近时就容易发生静电火花。因此,作业人员应穿着棉质服装,在进入工作场所时应对人体进行消除静电措施,防止人体携带静电,生产设备也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4.7 电气线路有完好的保护装置。

食堂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篇4

一、事故特征。

食堂发生火灾后,易产生大量烟雾和高温有害气体,容易造成大量人员窒息,人身伤亡,若处置不得当,或不及时,燃气罐遇高温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及建筑物损坏等。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发生事故现场的最高职务者,或专业人员为现场指挥负责人,全面负责火场救援工作,迅速控制火情。

三、应急处置。

1、食堂发生火灾时,应沉着冷静,同时查看起火部位及火势。

1、若油锅起火,应立即将灭火毯覆盖在油锅上,由胸前方向朝前铺盖过去或使用锅盖立即将着火的油锅盖住。如少量油着火时可用手边的青菜倒入锅内。

2、若电器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3、若燃气起火,迅速关闭天然气阀门和电源开关,应将灭火毯由胸前方向,朝前着火部位铺盖过去或利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2、火势较大,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切断火场电源和燃气阀门,拨打119报警,同时向应急小组办公室报告,指派专人到路口引导救援车辆进入现场。若出现有人受伤,应立即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请求医护人员救援。

四、注意事项。

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篇5

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1.1内因火灾

公司矿井现主要开采的2-2煤层,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3年7月对《煤炭的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测试报告》。煤炭的自燃倾向特性:煤样氧化着火点温度320℃,还原着火点温度340℃,煤样着火点温度为325℃,为有自燃发火倾向煤层,根据矿区开采情况,没有自燃发火历史。

1.1.2 外因火灾

我公司主要运煤采用皮带,因溢煤堵皮带或司机失误造成过卷,引起火花皮带着火;不及时更换防爆性能差的设备,一旦失爆,发生电器爆炸,可能引起火灾;采区变电所配电点,因没有专人值班,电器失修,长期下去可能发生火灾;漏电继电器、电焊、综合保护失灵,接地系统不符合规程要求,当发生短路故障时,不能立即切断电源,易引起火灾;井下动力、照明等供电线路遍及各类巷道,由于井下潮湿、绝缘老化、机械外伤、吊挂不当、保护失灵等方面的原因,使电缆线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烧焊不按措施执行,不留监护人,遗留火种不清除,易发生火灾;因其它原因而引起火灾。

4.1.1.2.2 外因火灾预防措施: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1.2.1内因火灾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实验分析,自燃发火地点一般为: ①回采工作面的“两道一线”; ②煤巷顶板的冒顶区; ③断层煤柱的边缘; ④区段之间留设的煤柱;

1.2.2 外因火灾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①、皮带溢煤着火; ②、电器爆炸引起火灾 ③、电器失修发生火灾; ④、电焊引起火灾; ⑤、皮带机道、变电所等。

⑥、电缆线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⑦、其它原因而引起火灾。

1.3事故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一旦发生火灾,可造成矿井停产,烧毁设备,危及现场工作人员和着火地点回风侧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属于矿井重大事故。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自然发火事故前的征兆:

有煤油味、松节味、一氧化碳升高、烟雾等。1.4.1 外因发火事故前的征兆: 有焦糊味、有烟雾、一氧化碳升高等。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公司成立井下火灾应急指挥部 区队成立事故抢救领导小组: 组 长:基层单位区队长 副组长:基层单位书记、技术员 成 员: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 2.2 应急自救灭火指挥小组职责

2.2.1现场班组长及互保人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是现场救护的第一责任人,并负有电话通知、汇报现场情况的义务。

2.2.2 值班人员负责承接事故报告,并及时通知事故抢救小组成员及向上级汇报,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2.2.3 事故抢救小组成员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组织制定处理方案,并安排好事故抢修的人员、材料等。

2.2.4 技术员负责提供图纸资料、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组织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消除隐患。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3.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出事区域设置栅栏,揭示警标,防止事故的扩大。

3.3.2 如现场人员少,对救援存在困难的,可利用无线巡呼系统向调度室求救,附近有电话可用电话向有关单位汇报。

3.3.3 启动本预案,尽可能减少现场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3.4 事故危及1人以上生命安全,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上一级预案。3.2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2.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积极想方设法进行人员营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把窒息人员或中毒人员转移至新鲜风流中,进行抢救。

3.2.2 如症状轻微,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可由救护人员陪同升井,然后到医院治疗。

3.2.3 对于较重患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尽量避免搬动,并采取以下措施:

3.2.3.1 使之平躺,把腿垫高,利于血液回流; 3.2.3.2 松开衣领、腰带,使之呼吸畅通; 3.2.3.3 铺盖适当的衣物保暖;

3.2.3.4 对于停止呼吸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易不要放弃。

3.2.4 对能直接现场灭火时,要积极组织现场灭火,防止火灾事故扩大。3.2.5 所有回风侧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按照选定距进风巷路线最近的原则,迅速撤到进风巷中。

3.3 有关报警电话及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3.3.1井下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 调度室电话: 8943020-8000(或6000)安全健康环保部:8943262 3.3.2 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事故报告要简单明了,讲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现场救援人数、条件,需要工区及上级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对事故现场采取了哪些措施等。

4.注意事项

4.1自救和安全撤离措施以及其他措施

4.1.1 在本预案所列地点工作时,一定要佩带齐两用仪、CO监测仪等必备仪器,确保台台完好数据准确。

4.1.2 在上述地点工作时,至少两人以上,一人检查气体,一人监护,两人保持4到5米距离。

4.1.3 应急救援要根据实际情况救援,可采用设置风障等方式。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在不清楚情况下不可贸然进入,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4.1.4 对回风侧遇险人员进行救援时,救护人员必须佩带好自救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方准实施救护。

4.1.5 发生火灾后,所有回风侧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按照选定距进风巷路线最近的原则,迅速撤到进风巷新鲜风流中。

4.1.6 对现场明火进行灭火时,灭火人员必须站在进风侧,严禁站在回风侧。

4.1.7 现场应急处理时,必须由现场跟班人员最高级别的领导统一指挥,并请现场有经验的老工人协助,对现场进行灭火和人员救护。

4.1.8 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及时对危险区域设置栅栏。

4.1.9 如果监测到瓦斯持续升高等爆炸危险时,要立即把现场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 篇6

一、应急措施

1、任何人都有报告火警的义务和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一旦发生火情,现场员工要就近取用灭火器材、有效处置。发生范围小、对周围生产、物资、人命安全影响小;无爆炸危险;无人员伤亡被困的初起火灾,由起火部位所在人员进行自救或协助公司消防队进行扑救。

2、在处置初起火灾的同时,其余人员按平时接受的消防教育掌握的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及时引导在场人员按逃生路线和人员疏散程序安全疏散。

3、节假日和夜间发生火灾时,在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总经理)到场前, 由三班调度主任负责组织人员迅速扑救火灾;及时疏散无关人员、物资、机械设施、车辆、靠泊的船舶、救助伤员等。

4、发生爆炸或火灾正在迅速蔓延估计损失还将扩大或已造成人员伤亡、被困或靠泊船舶较大火灾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

1、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总经理)全面负责本公司火灾事故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参加集团火灾现场指挥部,接受上级指令、调动本单位抢救力量。

2、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总经理);公司分管业务、技术副总经理;驻港派出所、安监部、生产经营部、技术部、机械队、生活服务部、总经理办公室、人事组织部、工会主要负责人参加并分工负责各类火灾抢险救灾组。必要时由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总经理)再调集其他部门人员参加。

(1)现场物资转移组:由公司业务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经营部、机械队组织抢救人员、机械、车辆;进行现场人员和物资的疏散、转移、清点工作;

(2)现场电气保障排险组:由公司技术副总经理负责;技术部组织电工、排水等人员和设备进行断电、临时照明、排水、联系市政供水加压等工作;

(3)现场警戒保卫组:驻港派出所负责火灾现场警戒保卫,维护港区治安与交通秩序;生活服务部负责控制港区进出口人员、车辆;

(4)医疗救护组:由安监部、生活服务部、公安消防等部门负责抢救事故中受伤人员,在医务人员参与下紧急救治和护送医院;

(5)后勤保障组:由技术部、生活服务部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和食品、饮料等后勤保障;

气溶胶仓库火灾爆炸事故 篇7

仓库概况

斯蒂勒仓库内主要储存的物品为气溶胶, 大约有4 000个托盘, 气溶胶的组成为60%的液化气和40%的乙醇。此外, 该仓库还存有相同数量的有塑料瓶装的液体染发剂和洗发精。

这些产品储存在6层高的货架上, 托盘的装卸由一个7.5 t的电动叉车完成。该仓库的气溶胶储存区域未按ATEX工作场所指令 (ATEX Workplace Directive, 该指令为保障潜在爆炸性环境中作业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出了最低要求) 进行正常的分区, 而叉车是否可用于潜在的易燃场所也未经评估, 此外, 仓库内无自动喷淋系统。

事发经过及原因

据目击者称, 仓库内的火首先是从地面上装满气溶胶的托盘上着起来的。然而, 该托盘附近并没有任何灯火或其他可以成为潜在点火源的其他固定设备。就在着火被发现之前, 电动叉车刚刚在燃烧的托盘对面的走道上从货架上卸下一个托盘。叉车作业过程包括: (1) 驶入货架间的狭窄通道; (2) 将叉车的前部转向货架; (3) 插起位于货架高层的货品后将叉车倒出。在进行此作业过程中, 叉车驾驶员在把托盘从高层的储存槽中安全提出的同时还需要控制住叉车的车体位置, 因此在该过程中叉车的后部很有可能会靠近储物托盘。

该仓库中使用的这辆叉车不适用于有易燃气体云的场所。这主要是由于电刷及其他强电流电触点通常会产生极易燃的火花。这些会产生火花的部件未完全封闭, 这就意味着叉车周围的易燃气体会接触到产生火花的部件, 被引燃的气体会从叉车中扑出, 蔓延到其余的气体云中。火灾调查人员在分析取证了除叉车外的所有可能导致事故的细节后, 并没发现着火的原因。然而, 最终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叉车, 因此调查人员认为这次着火爆炸事故很可能是因泄漏的易燃乙醇蒸气被叉车中未被保护的部件引燃后造成的。

当天正午, 仓库正在全面运作使用, 这时出现了着火事故。叉车司机第一次发现火情时, 火焰高度仅为300 mm, 向位于地面的气溶胶托盘底部蔓延。现场人员用小型的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后, 明火被熄灭, 但几秒之后又重燃。

发现有火情后, 救援人员数分钟内达到现场, 但此时仓库已经被点燃, 火势迅速蔓延到了地面上。在场人员试图用手持灭火器进行灭火。火警警报也迅速响起, 正在仓库中作业的大约10名员工在40 s内均迅速从现场撤离。根据闭路电视的记录显示, 在报警响起之后的80 s左右, 发生了第一次爆炸, 致使火势继续蔓延, 整个库房被浓烟笼罩。之后又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爆炸, 爆炸的冲击波将库房的部分房顶炸毁, 附近建筑物上的摄像机也发生摇晃。

救援人员用水冷却周围建筑物, 防止火势扩大。但并没有在着火的仓库上喷水, 因为当时水已经不可能再把火扑灭了。这样的策略也避免了事故中泄漏出的清洁产品随水流到当地的河流中, 进而污染水源。

乙醇仓库中易燃气体云产生的方式有多种:

(1) 地上的松散气溶胶罐被碾压后会释放出易燃气体云, 并使易燃蒸气迅速在叉车下部分散开。本起事故中并无松散的气溶胶罐, 并且火是从货架上的托盘而非叉车上烧起。

(2) 叉车会与储物托盘相撞, 将气溶胶罐撞碎后释放出易燃气体和液体。如果易燃蒸气云迅速被叉车点燃, 爆炸的蒸气将返回到蒸气源, 使溢出的液体或浸满液体的硬纸板发生着火。这会导致火势持续蔓延。由于气溶胶罐易碎且叉车较重, 很可能会在叉车司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罐压碎, 造成大量泄漏。尽管目击者并未看到有破碎的气溶胶罐, 但鉴于事故发生时的现场情况, 很有可能忽视了这个问题。

(3) 由于气溶胶罐在生产时会出现瑕疵或受到腐蚀, 也可能会导致乙醇泄漏。由于气溶胶的生产日期与事发时间间隔较长, 因此不大可能会再发生大量泄漏。

(4) 在处理过程中, 气溶胶罐可能会因碰撞或存放不当而发生损坏, 导致内部的气体或液体泄漏。而托盘一般都由紧密包绕在托盘上的热收缩薄膜覆盖, 从气溶胶罐中泄漏出来的重气体不会迅速地从负载物下面排放出去。托盘中泄漏出的易燃液体开始迅速汽化, 直到被塑料膜封闭的空气被蒸气饱和后, 液体的汽化会停止, 当饱和空气从包装的托盘中泄漏且被新鲜空气置换后, 液体的汽化会继续进行。泄漏液体的缓慢汽化会在较长的时期内 (几天) 使包装的托盘中一直保持着易燃的蒸气浓度。在这种情况下, 托盘只要稍与叉车接触, 就会使塑料膜被刺穿, 造成内部的蒸气云泄漏。同样, 蒸气云也会被叉车引燃, 且爆炸后会引起剩余的泄漏液体回燃。

目击者看到的塑料及硬纸板的点燃情况表明, 托盘内可能有液体泄漏。但从目击者或对火灾现场获得的信息无法区分到底是上述哪种情况导致了火灾。

应吸取的重要工艺安全教训

根据此次事故中的火灾情况和应对措施, 我们可以吸取到如下教训:

第一, 未加任何保护措施的叉车存在着引燃气溶胶仓库的巨大风险。在很多情况下, 小的蒸气云也会被无任何保护的叉车引燃。

第二, 气溶胶仓库内的火焰蔓延速度极快。即使在大库房中, 逃生的时间也仅为100 s左右。因此, 应急计划至关重要。撤离火场的目标时间应该在100 s以内。

第三, 夹层 (会迅速受到烟尘影响) 及只能通过仓库进行逃生的独立房间要格外引起注意。对于人员在高处作业时不能迅速下撤的部位 (如剪叉式升降机) 要进行专门的风险评价。例如, 若有人员在高处作业, 他们听到报警后无法迅速撤离, 因此就应该暂停在此区域使用无保护叉车 (因其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

气溶胶仓库发生大型爆炸的可能性

从此次火灾可以清楚地看出, 易燃蒸气从大量的气溶胶托盘中泄漏及燃烧并不是一个稳态过程。气溶胶罐未点燃时也会发生泄漏, 使易燃的蒸气和分散的液体在仓库的上方积聚, 着火后会引发爆炸和富燃料物质的持续燃烧, 燃烧后可能会产生巨大火球, 原则上几秒内就会将仓库内的大部分物资吞没并燃尽。分散液燃烧后会将火势分散到较低的更广阔区域, 这将大幅提高烟生成的速度。

此类爆炸的危害性取决于环境状况。如果仓库很大且大量的气溶胶单独存放, 则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 (几十分钟) 就可能有大量的气体积聚。如果积聚的气体云发生爆炸, 其产生的超压会对救火人员及在燃着的仓库附近其他人员造成巨大威胁。特别是当远离气溶胶的其他物体着火后, 导致上层的温度稳定在150℃~300℃时, 其风险最大。

这种类型的爆炸可产生重大事故危害, 但只是具有发生的可能性, 实际上却不大会发生。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导致出现快速蔓延的大火。上层温度>300℃会使气溶胶罐迅速损坏, 但由于剩余的空气不足, 不会发生预混爆炸。

如果仓库各部分分散存放有大量的气溶胶, 爆炸发生的速度会更快, 但爆炸的规模和强度都要小一些。本次事故即为此种情况, 这种爆炸在加速火势的蔓延同时也限制了逃生的时间。

蒸气积聚和爆炸的范围及后果是多变的, 因此很难预测。有些情况下不会发生巨大爆炸, 但有时即使是规模类似、储存物品相似的仓库也有可能发生非常严重的爆炸。

试论火灾现场保护和火灾事故调查 篇8

关键词:火灾现场保护 火灾事故调查 探讨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45-01

1 火灾现场保护

在火灾现场勘验工作中,火灾现场保护是这一工作的前提,火灾现场中引发火灾的原因痕迹物证,都需要相应保护措施,以免火灾原因痕迹物证遭受破坏,所以火灾现场保护很是关键,对火灾现场勘验工作有直接影响。火灾现场的原因痕迹物证的获取,是火灾现场保护的重点,若是现场保护工作不到位,极容易引起勘验人员对火灾现场物证痕迹获取不准确,导致认定火灾原因错误、起火点以及起火部位断定错误。因此,在发生火灾后,要想顺利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火灾现场保护必须做到位。

1.1 火灾现场保护范围的准确划定

从引发火灾原因的相关地点到被烧到的全部场所,都属于火灾现场保护的范围。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将根据起火物的燃烧特点以及性质来判定现场保护范围。火灾现场保护范围的确定,应基于火灾原因能够查清楚的条件下,进行一定限度的缩小。在接下来的火灾现场勘验中,应随着勘验进展程度,再次对火灾现场保护范围进行缩小。如该案例:某街约十多家店铺遭受火灾,在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前期,应先进行火灾现场保护,而起初这十多家电铺都是火灾现场保护的对象。再继续火灾事故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将其中的七家电铺排除在外,因这七家店铺属于火灾蔓延后的受灾部位,并不属于起火部位,这样就缩小了火灾现场保护的范围。这七家店铺应做到及时修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及时开业,将火灾引发的损失降到最小。

1.2 火灾现场保护的有效措施

在确定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后,再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而调查工作需要负责火灾勘验人员进入火灾现场保护区,这一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保证至少两名勘验人员同时进入火灾现场保护区。在勘验调查工作进行期间,只允许负责勘验的人员出入火灾现场保护区,无关闲杂人等不得随便出入。在展开调查工作期间,如果需要调令其他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这种情况下,应取得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同意,才能够随现场勘验人员进入火灾现场保护区进行调查。而相应的火灾现场保护人员也不能够随便进入火灾现场保护区,除经得允许。在火灾现场保护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保护期间,不可以随便移动现场的任何物品。如果火灾现场勘验工作需要在夜晚进行,没有照明设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夜间勘验。

1.3 起火部位应在灭火过程中做到及时保护

在火灾现场灭火过程中,尤其是在对余火进行清理的过程中,不得轻易碰触或是移动起火部位的物品,起火部位的物品应尽量保持原来的状态,对于已经烧毁的物品,应尽量做到不拆散其烧毁的构件以及结构,残留物亦不能随便进行移动,以防破坏火灾原因物证痕迹。在火灾现场保护的灭火战斗中,如果碰到还没有燃尽的物品,这时应该使用喷雾水枪或是开花水枪进行灭火。如果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必须要变动或是破拆烧毁的残留物,灭火指挥员应将未变动前和未破拆前的物品的位置和状态进行登记。火灾扑灭后,火灾现场勘验人员应与指挥员做到及时沟通并配合,对于火灾现场中登记起火部位物品的位置以及状态进行了解,便于火灾勘验人员的勘验。

1.4 火灾现场在勘验前的保护

在火灾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受灾单位以及起火单位应与消防部门进行积极配合,尽量保护好火灾现场。在进行火灾现场保护的前期,应对火灾现场保护范围进行明确划分,火灾现场具体的保护范围是指所有与火灾有关的发生地点。这时,火灾现场保护范围面积较广,所以在明确规划范围时,应将火灾现场保护范围用警戒带或是临时围墙进行及时的圈围,然后通知受灾单位和起火单位履行相应的义务,尤其是关于火灾现场保护方面的义务。其次,要告知火灾现场保护人员应尽到一定的职责,并注意火灾现场保护的相关事项。

1.5 火灾现场在勘验过程中的保护

在火灾现场勘验过程中,现场勘验人员应将物品的原始状态尽量保持好。对于残留物应尽量做到保护,如果需要移动,那么就应该对物品的原始状态以及原始位置做好相应的登记,或是拍照留存。清理火灾现场过后,再将已经移动过的物品残留物搁置还原,尽量放置在物品的原始位置,再次做好相关登记,以及拍照留存。

1.6 保护火灾现场痕迹物证

在清理火灾现场中的物体倒塌痕迹以及烟熏痕迹时,应对这些火灾现场痕迹物证进行拍照留存。在发现火灾现场中物证时,应及时进行登记,并拍照,确保物证的准确性。火災现场勘验过后,应用面盆、塑料布或是席子等罩具将火灾现场的物证以及痕迹进行遮盖,以此来保护火灾现场痕迹和物证。

2 火灾事故调查

2.1 起火时间的准确查明

在火灾过程中,起火时间应准确查明,起火时间是指起火物发出明火的时间。如果起火物起火原因是引燃或是自燃,那么起火时间就是指起火物发烟量以及发热突变的时间。如果火灾中有人为因素存在,那么起火时间应以确定的起火时间为准,查证时采取定位、定人的方法,并从中找出起火原因的可疑线索。

2.2 起火部位的准确认定

火灾现场中最严重的烧毁部位往往是起火部位。但起火部位也不全是如此,仍有许多客观因素对起火部位的认定有影响作用。例如可燃物的存放状态、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可燃物的多少以及在扑救火灾时的方法等。这些原因都极易导致起火部位的燃烧程度并没有不是起火部位的燃烧程度严重,因此而影响起火部位的准确认定。在确定起火部位时,应根据实际的客观因素,如火灾现场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可燃物数量、现场痕迹特征以及火势蔓延过程等,做出充分的考虑并分析,如此才能准确认定起火部位。

2.3 准确掌握火灾现场情况

火灾现场情况分为起火前的火灾现场情况、火灾发生时的现场情况、以及灭火后的火灾现场情况。在火灾事故的调查中,首先应查明起火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以及立体布置,起火建筑物构件的使用性质、耐火性能以及内物品陈设等。其次,要查明火建筑内储存物质的情况、电源情况以及火源情况,防火设备的实际操作情况。在火灾发生过程中,要及时掌握火势的蔓延情况以及起火中的气象条件,对遭受火灾严重的建筑部位应做到具体分析,掌握与火灾有关的物证痕迹。

3 结语

火灾现场保护对火灾的起火点、起火部位以及起火原因的准确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火灾现场保护应受到火调人员高度的重视。同时,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火灾现场勘验人员应尽到相应的责任,在工作中要持公正、公平、严谨、认真的态度,查清所有与火灾相关的内容,使火灾原因认定更具规范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无火灾爆炸事故 证明 篇9

作为危化品生产企业,XXXXX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危化品生产企业“十条规定”和“五落实五到位”的指示精神,公司在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认真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各岗位人员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全员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条文,落实危化品生产企业“十条规定”和“五落实五到位”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网络,设立了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公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岗双责,从上到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了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严格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查,针对危化品易燃易爆的特点,制定了《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对生产设施改造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本质安全。健全安全设施,并做好安全设施的有效使用和维护保养。加强作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八大作业规程”。

5、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厂区进行了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加强一线工人的劳动保护,严格劳保佩戴,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查体。、每年定期组织两次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工人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反应能力,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保障周边人民和环境安全。

政府部门关心支持,公司上下齐抓共管,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绩,公司被评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三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公司还连年被地区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由于公司在安全方面的有效管理,因此,近三年来公司未发生任何火灾及爆炸事故。

特此说明。

XXXXX股份有限公司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 篇10

22、火灾事故分析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基本原则

某年2月,某石化厂焦化车间,在焊接一处管线连接处时,没有对距用火地点只有1.2m的污水井进行有效的遮盖;动火前车间既没有到现场检查落实用火安全措施;动火时又没有看火人在场,致使电焊火星落到污水井中,引燃井内的瓦斯气,发生爆燃,并窜入污水明沟,引发大火。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万多元。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可燃液体的是()。

A.四氯化碳

B.三甲苯

C.环己烷

D.乙二醇

2.在焊割动火作业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A.动火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B.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报告班组长

C.动火前必须清除动火地点周围可燃物

D.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

二、多项选择题

3.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A.引发职业中毒

B.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C.引发地质灾害

D.引发环境污染

4.以下选项中,属于可燃气的是()。

A.丁二烯

B.液氨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三、简答题

5.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ABD

4.ABD

5.(1)防止与限制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2)消除各类点火源;

上一篇: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下一篇:丰富多彩校园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