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2024-04-22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通用14篇)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篇1

刘孝君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歌唱教学,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激发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1.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歌唱。

我们的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情感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老观众”,一部分幼儿是“老演员”,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2.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歌唱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

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二、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唱第六单元歌曲《渴望春天》时,学生们听了几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畅谈春天的美景后再看课件,果然,图片、音乐一出来,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纷纷讨论,踊跃举手,畅谈春天的美景。紧接着两个乐句的不同节拍对比又从听觉上再一次地让学生感受音

乐。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接着我就让学生一句句地跟着琴声学唱歌曲,这样一来让原本课堂上情感刚投入的学生们又被拉回了原点,歌声又黯淡无光下来,刚燃烧的火即将被熄灭。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篇2

一、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 所以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 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 树立美的意识, 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 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 指出一种导向, 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 为其接受机制营造美的氛围, 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通过朗读, 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揭示, 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 潜移默化中逐步确立的。教师要分外珍惜, 精心呵护, 在阅读范文上下工夫, 花气力。阅读范文既要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 更要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 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 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 体味出作品的美感, 从而进入作品特定的意境, 达到“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耳醉其音, 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 积极主动地发现美, 感受美。

3.增 强美的感受

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 更要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 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 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 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情共鸣, 适时的情感宣泄, 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 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 产生爱心, 生发美感。比如课文《春》, 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 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 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景。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 松树风格的崇高, 小桔灯的朴实, 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 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 引发学生想象, 另一方面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抓 住美的语言

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 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 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 交织着淡淡的哀愁, 而这种朦胧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传达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象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当教师讲析这段文字时, 一幅光彩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色荷塘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到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 引发了想象, 生发出了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2.抓 住美的形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 她外貌温柔美丽, 心地慈爱, 爱孩子, 关心孩子的甘苦, 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 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 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再如《背影》中的父子情, 《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 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 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抓住人物形象, 并深刻体会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情感, 细心揣摩, 反复品味, 必能使学生作出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 从而使审美鉴赏跃上一个新台阶。

3.抓 住美的意境

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课文《荷塘月色》的重点就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让学生想象出在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 月光下那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 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之后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联想, 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于是作品的艺术美唤起了学生心中对生活美的回忆, 从而加深了对《荷塘月色》作者创设的意境的理解。再如“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空间, 通过教师的分析点拨, 学生读着这雄伟的诗句, 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 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英勇奋斗的雄姿。通过联想和想象, 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 还看到一条历史人物的丰满画廊, 进一步鉴赏词句的意境美。

三、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一个人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其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 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 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情朗读, 创造性复述, 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 做到音质悦耳, 诵咏清晰, 韵律和谐, 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以说促写, 以读促写。在讲读课后, 安排同类体裁、题材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对范文从模仿入手, 进而达到独创的层次。如学完《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后, 随即布置同题作文, 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同学们以饱蘸情感的笔触, 描述了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李庚南严父慈母般的形象, 赞美了她对工作认真负责, 对学生关怀备至的高尚情怀, 表达了对李老师的一片挚爱之情。

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 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 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 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 正确鉴赏美, 准确创造美, 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推动学校素质教育, 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34) .

[2]刘福柯.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 (中学教师) , 2010 (12) .

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 篇3

一、从情境的角度出发感受美

从情境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这不仅能够起到暗示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想象力激发的作用。而且,这种情境体验形式的教学他还能够激发学生心头对美的追求,从而引起小学生的情感想象活动。

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将生活与知识相连接了起来,它在知识中添加了很多的生活情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们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去感受,同时还能够将小学生的动态、听觉、视觉等感官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感知互通的效果,进而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提高其审美的意识。

在当前的教育方法中,将这种情境体验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它不仅可以创造美而鲜活的学习情境,同时它还能够以最大限度地数值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其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学习到美术知识。而在这些情境当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游戏导入,以及歌曲导入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之余得到娱乐,同时其情感也会得到共鸣,进而将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上来。

比如在讲解《我的小天地》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利用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我的小天地里面都会有什么呢?

这时,学生们便会积极展开思考。很快便有学生说它的小天地里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也有的同学说是各式各样的花朵,也有的同学说在这些花丛中有无数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教师便可以拿出一些素材,或者是相关的图画等展示给学生们看,并根据小天地这三个字的含义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们在视觉上对自己的小天地有种美妙的构想。

二、从体验的角度出发创造美

体验源自生活,因此,生活中最长见到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被学生们所理解,所接纳。所以,在教师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合理地将角色体验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扮演者对这个作品有着直观的了解,同时还能让欣赏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捕捉到更好的创作元素。

比如在讲解《我们的社区》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前将一些社区内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运动活动,而其他的学生则随着教师快速速写,简单地将这些形态描绘出来,从而呈现出一幅生动而又活力的运动会画面。

又比如在讲解《恐龙世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准备好一些恐龙的头饰作为道具,然后让一部分学生们带上并在讲台前进行故事表演。这样一来,参加表演的学生不仅能够从切身实际的角度体验此堂课,欣赏的学生更能从感官的角度来了解此堂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种角色体验的方式展开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让学生对知识点给予了解和体会,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富有动力。同时,通过本几节课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种角色体验所宣扬的正是那种直观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使得美术变得不再盲目、不再模糊,从而实现了创造美的目的。

三、从创造的角度出发表现美

俗话说:“真正的创造来源于艺术想象的活动”。随着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得学生们的想象力变得越来越丰富。当进行角色体验的时候,学生们还会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对生活的感受来进行联想,从而得到更多的感受和信息。其中,以故事、生活、梦境、音乐,以及图形等媒介进行创作,从而创造出一幅幅生机盎然,富有活力的画面,让自我创造不再是一种奢望。

比如教师给学生们留下这样的作业,画一幅《秋游》的图。其中,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画一幅秋游的图画,必须是最让你感动的,而这一次可以是你想象中的,也可以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之后,由于学生们在之前已接受过体验式教学的教导,因此不论是他们的情境体验,还是他们的角色体验,两者都以得到了生化。所以,当学生们展开创作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溪水、游鱼、烧烤、沙滩,以及帐篷等。而当他们将作业交上来的时候,便看到他们的画中充满了一片喜气、自由自在、天真活泼、生动鲜明的秋游景象。红红的枫叶、大大的帐篷、漂亮的月亮、美味的烤肉······这一幅幅的绘画,都在彰显着学生们心中美好且快活的情感意识,从而将他们对人生的一种期待和感受展现了出来。

结束语

发现美 感受美 积累美 分享美 篇4

――《颐和园》教学实录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

张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大语文观出发,本堂课教学贯穿“发现美,感受美,积累美,分享美”这一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来吸收积累语言,从而去运用语言。在引导学生品味感受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的优美的语言之后,又带出了同一个主题的另一篇课文《五彩池》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课文,就文中某些词句说出自己的感受,以此来体会五彩池美丽、神奇的特点。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在阅读中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1.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美景。

3.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从文中自主地发现美,感受美,并乐于积累美。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颐和园的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摘抄大量的美文佳句。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能把书看懂,但多数学生要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教师有方法的去引导。如果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效的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颐和园。课文按游览顺序一次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咱们看着图,喊出它们的名字吧!(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生: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师:看来你们对颐和园的景色非常熟悉。那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颐和园不愧是人间的天堂啊

生:颐和园是个景色怡人,风景优美的大公园!师:你能用上积累的词语真棒!

师: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颐和园的风光是什么字呢? 生:美!

师:是呀!古今中外凡是到过颐和园的人无不怦然心动,无不叹为观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尽情地发现美和感受美吧!

二、发现美。

师: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全文,看看颐和园什么地方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待会儿谈谈感受。开始读书吧!(学生自由读书,勾画句子)

师:听到你们的琅琅书生,我想你们已经被颐和园的美景所陶醉了吧!下面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同桌同学听听吧!(同桌互相品读美句)

师:是啊,颐和园处处都是美景。下面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来感受你所发现的美吧。

三、感受美

1.长廊

生:我认为这句话最美!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出示灯片)

师:读了这句话,你认为长廊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长廊很长。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我从七百多米,273间感受到了长廊的长。师:你能读长的感觉么?(生读句子)

师:啊!长廊真不愧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啊!你再往后读读,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还感受到了长廊的画很多,而且很美。我是从五彩的画,有人物,花草,风景,说“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说明画不光多,而且各有不同。师:你说的真好!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长廊的美么?(生读句子)

师:想不想看看长廊上那五彩的画呢?咱们看着图喊喊它的名字吧!(出示灯片)

生:牡丹亭,麻姑献寿,刘备携民渡江,穆桂英飞索套宗保,龙王借宝。师:长廊上不光有人物画,还有许多的花草,风景画,美不美啊? 生:美!

师:咱们再读读这句话吧!读出你的感受吧!(配乐)2 佛香阁和排云殿

生:我喜欢这句话。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师佛香阁。下面一排排金壁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出示灯片)

师:你很会发现美。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佛香阁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佛香阁很高。我从“三层建筑”“耸立半山腰上”感受到的。师:说的真好!你能读出这种感受么?(生读句子)

师:佛香阁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还认为佛香的造型很美,古色古香。我从“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感受到的。

生:我觉得佛香阁的色彩很美,具有皇家宫殿的豪华气派!我从“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体会到的。

师:你们不光会发现美,还会感受美!真了不起!那排云殿你想谈谈感受么? 生:我认为排云殿具有色彩美和气势美!

生:我从“一排排”体会到宫殿排列很整齐,占地面积很大!师:说的好!咱们来个男女朗读比赛吧!女同学先读!(女同学读句子)

师:女同学读的很好!男同学准备好了么? 男:好了!师:读吧!

(男生读句子)

师:认为男同学读得好鼓掌!(掌声起)认为女同学读得好得鼓掌!(掌声起)师:哈哈,旗鼓相当,不分上下啊!祝贺你们!3 昆明湖

生:我喜欢这句话。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

湖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昆明湖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昆明湖很静,很绿。

师:体会得很好!你能读出这种感受么?(生读句子)

师:谢谢你的精彩朗读。再往后读读,昆明湖还给你什么感受么?

生:我觉得昆明湖很平。特别是“滑”字用的好。说明湖面很平,很滑,没有一点儿波纹。

生:我还要补充一下。如果换成“划”,就会把湖面划破,就表达不出水平如镜的感觉。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句话。我和你们合作读读可以么?

师:此时我们正荡舟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昆明湖真静啊!生:静得像一面镜子!师:昆明湖真绿啊!生:绿得像一块碧玉!师:昆明湖真平啊!

生:游船,画舫在湖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4.十七孔桥

生:我喜欢这句话。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师:你们觉得十七孔桥和别的石桥有什么不同么?

生:我觉的十七孔桥的桥洞很多,有十七个呢!同时石柱也很多,有上百根之多。不光如此,狮子也很多!

师:体会的很好!据资料记载,一共有508只石狮子呢!想不想看看石狮子呢? 生:想!(播放灯片)

师:狮子不光数量多,而且姿态也不一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生:姿态不一!

师:那你们通过网上阅读和课外阅读还积累了哪些词语呢? 生:栩栩如生。生:活灵活现。生:各式各样 师:好。还有么? 生:虎虎生威 生:千姿百态。生:式样不同!

师:好哇!看来你们平时的积累非常丰富啊!了不起!

四、积累美

4.说话练习:如果你想在颐和园留影的话,你想选择颐和园的哪处景点呢?说说照片上的内容。(教师示范说,再指名说)

学习《五彩池》。1.过诵读。渡:游览完了颐和园,咱们再去四川松潘的五彩池吧。

2.初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3.自由度全文,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感受。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5.小结: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到了五彩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

六、分享美。

1.交流在网上和课外积累的美句。2.学生朗读课外美句,并谈感受。

七、总结全文。

谈:我们通过发现美,感受美,积累美和分享美,领略了人工雕琢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欣赏了大自然造物主赐给人类的自然风光五彩池的美丽风光,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许多美文佳句,真是受益匪浅!希望同学们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情领略祖国壮美的山河凤光!

教学评价:

感知美创造美传播美论文 篇5

尚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崇尚美、追求美、实践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它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中的“美”的因素,与学校的育人活动有机结合,将“美”渗透于教育、教学、环境营造等各个环节,它以审美心理学、审美教育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支撑,通过环境美、内容美、形式美、手段美的影响,培养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养、美的人格的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美的教学就是要把真善美的东西传授给学生;美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认识真善美的能力,具有真善美的品格,这正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随处渗透着美的踪迹。作为教师,就是要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开启学生纯真的心灵,让他们去感知美、创造美,进而传播美。

初中牛津译林版教材每个单元为一个话题,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所讨论的话题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尚美的热情。我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和学生一起体会着。

一、用眼睛去感知自然之美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那么美好,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美无处不在。“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这句名言经典地诠释了“美”的真谛。美,最重要的是发现,最根本的是眼睛。初中的孩子,充满了求知欲,对一切都那么好奇。

在9A Unit2 Colour这个单元中,主要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汇。上课前,我让学生自己亲手画一幅彩虹图,一定要画出它美丽的色彩,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随后我又布置了一项任务:为自己或老师设计一套衣服,要求合理运用所学色彩,最后用本单元语言知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们非常积极,极大地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探索中提高着审美情趣。最后,一些优秀的作品被贴在教室里展示。教室被布置得十分漂亮,充满了朝气,学生们也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这样的教室,可以怡情;这样的感知,也许可以孕育出未来的设计师吧。

二、用心灵来创造人格之美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块净土,需要我们真诚的呵护和正确的浇灌。教育工作者更是应当在教学中,给予孩子美的启迪,让他们的心灵变得美好,人格逐渐完善。

7A Unit1 This is me是学生进入初中学的第一个单元,要求学会介绍自己,包括外貌和性格。在阅读课上,学完课文之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讨论题:你愿意选择谁做你的最好的朋友,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是赢得朋友的最重要的方面。学完整个单元,我让学生制作一张海报来介绍自己,尤其要突出优秀的一面。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反思着自己的不足,努力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面。 9AUnit3Teenagerproblems是讨论青少年所遇到的困惑,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上,他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作业太多;父母管得太严,对他们不理解;压力太大等等。发现问题是第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关键。我让学生互相做心理医生,共同寻求好的方法。随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困惑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并期望得到他们的回信。这一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学生读着父母的回信时,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最无私的爱和最大的宽容。当他们再试着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时,我想他们开始创造了这世间的真善美。

三、用言行来传播博爱之美

学生感知到世界的美的同时,一些丑陋的东西也进入了他们的视线。9A Unit4 TV programmers中讲述到亚洲虎现已濒临灭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人为谋取暴利而猎杀它们。学到此处,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结果是令人震惊的,看着学生们涨红的`小脸,我让他们思考该做些什么。他们很快拿出了行动:有的小组在学校发出保护动物的倡议;有的小组走进社区,成为义务宣传员;有的小组甚至在网上创设了网页,让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动。学生这些看似力量微薄的活动,却折射出他们对地球上生命的热爱。

8B教材中有三个单元的话题与charity(慈善)有关。有人认为学生不感兴趣,其实只要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相信教师也会被学生所感染。教授新课之前,我发动学生找了很多名人做慈善的事例,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山区的孩子在极其破旧的教室中认真学习的场景。学生看完很惊讶,因为这是他们所不能想象的生活。在对比中,他们懂得了珍惜,并表达了希望帮助贫困的同龄人的愿望。

正是平日的点滴引导,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为灾区捐款,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心。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的“美育”学生感受到了!他们把这种美升华为博爱之美,用自己的言行将“美”传播给更多的人们。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篇6

作者姓名:刘坤

单 位:黑龙江省安达市 羊草二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和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汉字的形态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对称、笔画的疏密等。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和拼音文字不同,我们能够从汉字本身去探索其妙趣横生的文化世界。

一、教学中感受汉字的形态美

汉字起源于绘画。汉字本身就具有绘画美的因素。以方块字为特征的汉字,自从出现那一天起就与绘画联系在了一起,就出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萌芽。汉字的形态美主要体现为结构对称、笔画疏密、点画轻重、行笔缓急等特征。

在汉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书写 汉字的正确理念。强调身法与笔法。比 如强调执笔松紧适宜,强调身正字

稳运笔灵活,强调指实掌虚力到笔尖。

(图——1)

因为汉字的特点是横画求平且稍斜,给人以灵活;竖画求稳,竖画不稳,竖不挺直,字则不稳,有失态之嫌。因此,竖画是字的骨干,起到支柱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整体把握和感知,因为写字结构的成败将决定一个汉字书写的美丑。当代大书法家启功曾经举过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王羲之的字为公认的楷模,选王羲之的‘三’字从笔画到结字都好看,那么我用剪刀把每一笔画都单独剪下来,再随便往桌上一放,这个‘三’字会成什么样,好不好看?当然不好看。”

从汉字的形态上来看,感受其形态美的过程是感性的,情感性的。学生对汉字形态美的认识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审美情感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设计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学段设计符合其审美情趣的教学计划。例如针对初中学生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

2、树立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教学过程:

谈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已使用单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已是发展成熟的文字了。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契文”;又因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个,多半可以释读。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又称“籀文”,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文字的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楷书,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 2 体。楷书点画形态丰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由于它的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书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众喜爱,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

(图——2)

感受汉字形态美的过程也是教学对话过程。因此,与汉字形态美的对话,是学生用心灵去感知文字的形体美,点线美、结构美、空间美。

二、教学中感受汉字的文化美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造字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浩浩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熔铸在一个个具有文化意蕴的文字当中。我们在文字教学中应当注重文字的文化内涵,让一个个方块字灵动起来。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汉字产生的悠久历史中感知中国文化历史的悠久;从汉字产生的悠久历史中感悟国学的博大精深;从汉字的学习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厚重与璀璨。从汉字的造字中我们可以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字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文化学的一部分。

例如,我在《散步》一课公开课的教学中融入了汉字教学的元素,以汉字教学推动阅读教学,在汉字教学中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时间:2013年5月 地点:三楼大教室 教师:刘

坤(公开课实录片段)

师:请看大屏幕“孝”字的造字方法意义。

生:看图讨论。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边空写边读出来。生:读„„

师(看大屏幕讲解)“孝”字甲骨文上 面很像长着长发的老人,长发之下是个孩子。而金文的表达则更为清楚,上面是长着长发 的老人伸出手领着孩子。小篆是老人被孩子

(图——3)

搀扶着走路。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孝”字的造字本意就是侍奉、敬爱父母和老人。“孝”字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充满亲情的文章《散步》。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篇7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术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通过这一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用简练的手法去塑造各种形体。由于撕纸本身具有一种偶然性,也能达到启发学生从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撕纸粘贴画是以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纸作材料,利用旧挂历纸,旧彩纸,旧画报,旧包装纸上的各种颜色、花纹、图案,然后再根据自己对构图的喜好,粘贴出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艺术作品来。

一、在创作中体会撕纸粘贴画的几种制作方法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总结过去经验,“在以往的创作中,你曾采用过什么样的创作方法来进行撕纸粘贴画创作的?”回答1:我先在一张选好的彩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像,然后按照画好的图像把它撕出来,这样造型比较准确,不容易出错。回答2:我用折叠撕纸的办法。我小时候姥姥教过我用剪刀剪蝴蝶,蝴蝶的翅膀一般都是对称图形,我想撕纸也可折叠着撕, 我先把纸对折,然后用铅笔画出蝴蝶的形状来,这样撕起来容易多了,效果也好极了。回答3:我用撕、拼、贴的方法。有一次我用彩纸撕了一条金鱼,纸全是红色的,那么黑色的鱼眼睛怎么办呢? 我就在别处撕了一小块黑色的彩纸,把它贴在了红色金鱼的眼睛上,这样真是生动极了,还有一种立体感呢?回答4:我觉得上面同学说的都很好,我也有一个小想法,撕撕画画相结合。撕完贴完形象之后,用水彩或蜡笔做一下背景部分的烘托,画一些花啦、草啦的,是不是会更好呢?在师生交流之中,学生们学会了撕纸粘贴画的几种不同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作欲望。

二、师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感情交流是很重要的。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进行师生撕画表演赛,这样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从中体会到巧妙的撕纸步骤和方法。

我让一名踊跃参加表演赛的同学和我并排站在讲台上,先各自说出要撕的物体形象是什么,很凑巧,我俩都采用撕、拼、贴的方法,来完成一条红色金鱼的制作。

在学生们“一、二、三”的口令下,表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认认真真地看着,我先选了一块颜色鲜艳的彩纸,把彩纸举在胸前,然后,从鱼的头部开始撕起,在转折处和曲线处我故意放慢速度,更加细心地慢慢地撕,在鱼眼睛处,我也用红色彩纸撕出了红色鱼眼。在尾巴处呢,我多撕出了几个曲线转折,使鱼尾摆动得更加生动、活泼。最后我又取出两块黑色彩纸, 一起撕出两个小圆,把它覆盖在红色鱼眼睛上,真的有一种立体感呢!我把撕出的金鱼贴在深绿色的黑板上,又在黑板上用粉笔随意画出了几根水草,真是生动极了。真可谓:“碧波荡漾,鱼儿水中游”。那一名参赛的同学还在努力完成他的作品,完成之后他也把它贴在了黑板上,也很生动有趣。

师生表演赛是一个对比赛,同学们在下面说什么的都有。我建议他们自由发表见解,“老师撕的金鱼好看,头圆,眼睛有立体感,尾巴撕得也漂亮”“那是因为老师在转折处撕纸的速度放慢啦”“对了,对了,在转折处放慢撕,撕出来效果才能好”。

学生们的观察力是很强的,几句话就说出了撕纸的最关键部分。这时我又提出几点制作过程中的建议①构思新颖。②选材准确。③胆大心细。④一气呵成。

三、在分组合作中,体现学生个性

在制作作品时,采用分组教学、自愿组合的办法,大家一起协商,如何来创作一幅画,一幅艺术品。经过不长的时间,一幅幅作品出来了,有《一群游鱼》《小鸡吃虫子》《保护家园》《我是小小设计师》等等。学生们看到自己创作的一幅幅艺术作品,真是高兴极了,喜悦的表情溢于言表。

在分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作个性。

四、在鉴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生们把创作好的作品分别放在黑板前来展示,并说出各自的构想,各自的创作方法,这是一种座谈会式的交流方式。同学们认真地听着,看着、想着。望着他们一张张笑脸,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学生作品1:《一群游鱼》。我撕了一幅图——《一群游鱼》, 画中有好多好多条美丽的鱼在水中游,它们自由自在,在背景处我用蓝色水彩来烘托,表现水的纯净,我想用这幅画来呼吁人类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学生作品2:《家园》。我的作品描绘的是狮子的乐园,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家园。

学生作品3:《我是小小设计师》。地球现在太拥挤了,环境也污染得很严重,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把我们的地球美化得越来越漂亮。

通过这堂课,充分说明了撕纸粘贴画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增强设计意识方面有其独特的教学启蒙作用。

感受美 感悟美 创造美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71-02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好河山壮丽多姿,有数不清的胜景、看不完的神韵。广博无垠的草原牛羊如云,白雪皑皑的冰峰淋漓壮观,千万条涓涓细流与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奇山险峰,怪石嶙峋,山清水秀玲珑剔透,千奇百怪的祖国版图,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画卷。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就是这幅画卷上浓浓的一笔。同学们,你们想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观赏桂林山水吗?这时同学们已经被老师优美的语言所感染,响亮而激动地齐声喊道:想!教师的激情导入激起了同学们观赏桂林山水美景的欲望,并且强烈想知道桂林山水到底有怎样的美,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开始阅读,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整体阅读,感受美

人感受美,是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把握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情境体验。因此,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文章所蕴含的审美特点,遵循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秩序,先是整体上初步阅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导入新课后,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烈的阅读愿望,这时我一边播放配有优雅音乐伴奏的课文范读录音,一边播放根据课文内容编辑的桂林山水画面,使课文内容呈现的文字美和桂林山水的画面美互相交映,为学生创设了“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山水中,让学生视觉感受到的是美的画面,听觉感受到的是优美的乐曲和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徜徉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在这种美的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初步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形成初步的审美体验。这时教师及时抓住已营造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边回想刚才看到的一个个美丽景象,一边轻声读课文。

三、动情朗读,感悟美

一个情感真挚充沛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情意,更要把学生的心灵陶冶得圣洁、美丽。营造多种形式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去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桂林山水》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初步阅读感受到的美,只是粗浅的美,要想形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交融,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精读细读,深刻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悟为什么桂林山水的美能位居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究竟美在何处?

为了营造情感阅读氛围,调动学生深入阅读情感,我用诗情画意的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陈淼先生《桂林山水》中,水是怎样的水?山又是怎样的山呢?”这样的导语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特功效,把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入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之中,此时,学生情绪昂扬,情不自禁地深情地齐声吟诵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奇‘秀‘险,展示漓江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此时此境,学生的情感饱胀得呼之欲出,不时发出惊叹赞美之声!教师抓住时机指导朗读: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漓江的水真绿ya,桂林的山真奇啊ya,桂林的山真秀啊wa,接下来指导朗读感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重复出现形成回环的节奏美,桂林的山因水而秀,神姿仙态,漓江的水因山而绿,如情似梦,读来气韵流动,语势圆转,“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百里漓江一路风景如画,泛舟江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时播放同步动态录像来展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观。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领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将感情朗读推向高潮!形式多样并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朗读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将文中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四、品读写法,创造美

让学生感受静态美 篇9

福建师大附中 杨茹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教学手段需要不断的更新,多媒体进课堂成为必然。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而计算机的运用则可变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为由感情材料到理性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视节目,各种音像制品(录像带、光盘)、计算机网络、书籍和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学所需的图片,影像等感性材料。由于多媒体又具有声、文、图、像的综合性功能,能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对美术欣赏课有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理解一件件美术作品的方法。通过欣赏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为目的,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真正沉浸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之中,从略知一二到系统了解,真正把握艺术的内涵时,相信一定能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品味,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所以欣赏本身就需要有强烈而且直接的视觉感受,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一、多媒体中各种图形处理的软件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编辑的处理任务,可以把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中每节课内容的时代跨度大,作品容量多进行归类编辑,罗列比较。运用强大的图形功能使学生视觉感官可直接感受最初作品的形式上的美点,而这些形式上的美点无不蕴含着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一堂美术欣赏课,教师如果抓不住学生最初这种对作品直接的欣赏反应,就无法把整个作品的全部美点都找到,从而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到理论深层次的分析,也无法让学生欣赏到清晰、完整、优美的艺术作品。而抓住作品的突出美点进行教学,教师也可避免讲课面面俱到和欣赏教学的程式化和模式化。

二、当然变抽象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各种图形处理的软件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编辑的处理任务,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制作课件必须由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难点所在,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课件。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教学中,对于形体这个语汇中点、线、面、体的理解,教师应设计一个课件演示点到线 、线到面、面到体的整个运动轨迹,并运用在画中的不同位置来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同不演示效果形成极大的反差。大多数学生都会从原来只注意画中人物长得漂不漂亮,进而学会欣赏画家们是如何运用点、线、面、体来塑造人物的形体、能在画面中积极寻找到不同的点、不同的线和不同的面、体来表达他们对作品构图的理解,慢慢体会画家的内在思想感情。同时,再和初中所学的构图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作品构图的重要作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这种学生和电脑的人机交流,揭示了构图的规律性。

三、利用电脑手段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欣赏教学时,还可利用电脑教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还可收集和作品内

[1] [2]

★ 《枣核》

★ 美由心生议论文

★ 小学和谐生美作文

★ 荆棘花开散文

★ 枣核教案

★ 一口气绕口令:枣

★ 风,融化荆棘作文

★ 读《枣核》有感

★ 枣矿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发现美,感受美作文 篇10

美,是什麽?是有一个好身材?一头乌黑的长发?许多好看的衣服?很温柔很温柔的对待别人?这些并不是美的表现,也不是美,对于美,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发现美,感受美,用心灵去体会,每一个人的美,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很美。

其实,每一个人都很美,外表美,内在美,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发现,用心感受。

我们在生活中,就有许多例子,我们班有个女同学,他叫刘宇,刘宇可以说是各方面都不太想女生,也就是一个比较男性化的女生,我们没有一个同学关心他、理解他,包括我在内,都很挤兑他,每次她发作业,走在走廊里都会被人指指点点,同学之间打闹,也常常拿他开玩笑,没人和他一起交流,没人和他一起做事,但他每天还是很快乐很快乐,把什麽是看的非常开,其实,流域的.人品 、人格,真的不错,他待人很真诚,对别人没有半点怀疑或怎样,他的心灵很美,这是同学们一直没有发现的一点,他热心,开朗,生活得很快乐,有乐观,不管怎样他都不会对别人发火,从生活中可以发现得到。她很美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很美,花美,草美,山美,水美,人更美,我们找去发现他。

寻找美 发现美 感受美 篇11

我和我的孩子们相伴走过了两个春秋,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其间的快乐不言而喻,可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2009年年底,我有幸拜读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读罢之余,美得说不出,美得让我惊喜,美得让我急于把它推荐给我的孩子们,也让这份美带给他们,值此作为2010年的新年大礼。

二、发现美

寒假結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当我再次和孩子们见面时,令我惊讶的是:孩子们个个手中都拿着一本书,拿着一本同样的书——《青铜葵花》,我不禁问了其中的几名学生,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太美了!太感人了!”听到这些,我心中不禁思索,何不让他们一吐为快,把自我的发现放大,放大……

我放下手中的新课本,开始拟定以“发现美”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根据本书的特点以及结合本年级孩子的特点,我拟定了几个主题如:以人物为线索,××的青铜或××的葵花,对人物进行分析……

拟定好了主题,我便重新拿起《青铜葵花》,《青铜葵花》一共有九章,之前,我和同学们已经一起欣赏了第一章,还剩下八章,我们班有八组,按照每小组一章进行分配,把其中较长的章分给能力较强的小组,至此,我便趁着星期五把作业布置了下去,并许诺发言精彩者可以得到教师送给的礼物。同学们听罢,欢呼雀跃,看到此景,我更加地期待同学们的归来,带着青铜和葵花一起归来。

三、感受美

课堂伊始,我便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向同学们再次介绍《青铜葵花》,同学们和我一起沉浸在那凄美感人的故事情节里,一起再次感受了纯美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当我介绍完之后,我便把“舞台”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尽情地表演,尽情地展示。

孩子们小手如林,争先恐后,每个小组好不热闹,有的孩子汇报青铜时,当说及青铜五岁那年失去了嗓音,成了一个哑巴,全班孩子为之惋惜;当说及青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全班孩子无不为自己感到庆幸……这就是好的作品带给人们最直接的感染,也许没有什么豪言壮志,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大作,心灵为之一颤也就足矣!

美,人物美,故事美,心灵美,是这部小说要告之于我们的吗?请听曹文轩如此说: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作品写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我们应该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他们都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

鉴于此,我又把以“爱”为主题的作文布置下去,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爱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从学文中感受美 篇12

一、剖析文章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构造, 是作者艺术构思的体现, 它严密完整的逻辑性与匠心独运的技艺, 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就像人体, 有骨架、血肉、脉络和韧带。如《观潮》一文, 以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为纲, 这就是骨架;各部分的具体描述是血肉, 其顺序是脉络, 过渡和转折是韧带。由描写涨潮时的壮观景象而展开想象, “犹如千万匹白色骏马, 齐头并进……”“犹如”一词就像连接潮水与想象的韧带, 使得前后呼应, 脉络贯通, 这样的结构显得很完美, 很丰满。

文章的构思还可借助联想, 实现“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在《将相和》一文中, 整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每个故事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但又紧密相联, 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而又曲折的故事。阅读这样的文章要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各个环节之间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故事与人物是怎样结合的?文中凸显出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教学时, 应诱导学生, 理清思路, 把握它的结构, 品味其安排的巧妙之处。

二、品味文中语言

构成文章最基本的要素是语言, 在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语言。教学时, 要从优美的形象语言入手, 正确引导, 唤起学生的记忆表象, 让学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1.美的语言言简意赅, 言约意丰, 耐人寻味。如《养花》中:“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语句节奏明快, 读起来琅琅上口, 特别是句中“喜、忧、笑、泪、花、果、香、色”八个字蕴涵异常丰富的情感, 形象鲜明地概括了养花的辛苦和喜悦。有些简洁的语言还有象征意义,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诙谐幽默, 意思含蓄, 语意双关。品赏此类语言之时, 美感油然而生。

2.美的语言具有感染力, 且情感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有的直抒胸臆, 如《再见了, 亲人》中:“您说, 这比山还高, 比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会忘记?”句中用“山高海深”比喻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的确感人肺腑。而有的语言表达的意思较曲折, 要认真去体会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用意, 如《温暖》一文:“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 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曲折地表达了清洁工人对周总理的无比崇敬和感激。

3.美的语言节奏感强, 它不仅给人以视觉形象, 而且给人以听觉的欢悦。如在《林海》一文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横着的、竖着的、高点儿的、低点儿的……”语言抑扬顿挫, 感觉轻松活跃, 让人如见其景, 如临其境。而有些文章的语言显得整齐而匀称, 不呆板, 不枯燥。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如此整齐, 匀称而有韵律的三句话, 描绘出如诗如画的漓江水的特点, 句中运用排比和逼真的比喻突出漓江水的可爱, 给人一种清静幽雅的感觉。同样, 该文接着以相同的句式描绘桂林山的奇、秀、险, 文章通篇结构紧凑, 语言精美匀称, 语韵和谐, 让人百读不厌, 且读完确有“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中, 绝大多数课文从字、词、句到段篇, 从遣词炼句到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而且应该设法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美入手, 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语言素养得到提高。

三、挖掘文中内涵

如果说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就像人的躯体, 那么文中所蕴涵的内涵则是人的灵魂。教材中, 诸多课文的内涵博大精深, 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和审美教育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宝库。如《穷人》真实反映出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 更表现出穷人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世纪宝鼎》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三克镭》则向世人展示了居里夫人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味, 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四、追求文中意境

叶圣陶先生说:“领会作者的意境, 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意境是作者描写的情与景、意与境的融合, 只有让学生领会了文中的意境, 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接受美的陶冶,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极富文采, 极富美感, 无论是遣词造句, 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 都足以让人陶醉, 使人读后无不感慨时间的宝贵, 无不暗下决心:不能虚度光阴, 要有所作为。文中意境十分深远, 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多读多思, 仔细回味, 从中悟出美来。

劳动创造美 篇13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年级()班。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年级()班。我们本期红领巾广播的内容有:《“五一”节的来历》、《故事天地》、《劳动最光荣》、《生活小常识》栏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乙:***你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

甲:哈哈,这可难不倒我,再过几天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乙:那你知道“五一”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五一”节这个节日呢?

甲:这个——我不太清楚,相信广播前的同学们和我一样好奇吧!乙:“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这个节日啊,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特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是1920年5月1日。节日里,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杜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甲:哦,原来“五一”节是经过无数工人流血斗争才争取来的。真是不容易!

乙:是啊,所以我们在享受“五一”假期时,也要学习劳模,把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化为我们勤奋学习的动力!

甲:对啊!谁说,花儿只供人欣赏,而不努力争取阳光? 乙:谁说,蚂蚁只坐吃山空,而不争相寻找食物?

甲:谁说,人们一切的财富都是信手拈来,而不是劳动的成果? 乙:那被人们赞美无数次的蜜蜂,甲:曾在掌声的背后付出多少辛劳。

乙:***你听过《蓝天中的金丝雀和铁笼里的画眉鸟》的故事吗? 甲:那是两个生命截然不同的鸟儿。

湛蓝的天空,白云飘荡。一只只金丝雀扑腾着快乐的翅膀,开心的叫着。在一个狭小的阳台上,一只大腹便便的画眉鸟依靠在铁笼上,懒懒的晒着刚好撒满全身的阳光。

金丝雀飞过来问“:你为什么不出来?”又指指打开的小门。“没必要,在这里吃住无忧,生病有人照顾。”画眉鸟打了几个饱嗝。“不!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弱的!”金丝雀极力劝它。“噢,天那。放心吧,我会比你们更健康!。”画眉鸟闭上了眼睛,不想再

理它。金丝雀见没用,只好飞去觅食了。画眉鸟则又歪歪脖子吃着主人送来的食物。

几个月过去了,又是一次阳光明媚的晴天。铁笼的门被打开,一个人捧起画眉鸟,把它抛向天空。它拍着笨拙的翅膀,俯视世界。夜色降临了,画眉鸟停在一个枝头上。它的肚子在不听话的打鼓。可无济于事,它不会自己去觅食。几天匆匆一过,画眉鸟永远地闭上了它的眼睛。

一天,金丝雀再次飞过那片天空,看见去世的画眉鸟,叹了口气“:唉,如果、你听我的话,早点出来,自己劳动就不会这样了。” 乙:可怜的画眉鸟,现在后悔已经晚了,但相信同学们一定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只有自己劳动,才能过上幸福地生活。

甲:那么***,你在家里做过什么家务吗?

乙:我会做的可多了,扫地、擦桌子、洗碗、洗衣服、拣菜„„ 甲:哦,你真能干,那你做家务的时候,快乐吗?

乙:那当然,看到自己的劳动后的成果,特别开心。

甲:看来啊,只要肯劳动,就能收获许多。

乙:对啊,自己动动手,你就能够把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甲:还可以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大方得体。

乙:你还能够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

甲:看,我们说了这么多,其实有一首歌就唱得很好,叫做《劳动最光荣》。

乙:一首快乐的歌,一首忙碌的歌。

甲:一首寓意深刻的歌,一首最美的歌。

乙:有人问‘世界上最美的手是谁的手?’

甲:上帝回答说‘是施舍者的手,还有一种你自己想吧。’ 乙:那人回家冥思苦想,可怎么也想不出。

甲:相信此刻,大家一定能告诉他那就是:劳动者的手

乙:是啊,施舍者的手固然美。

甲:但远远比不上劳动者的手。

乙:没有劳动者的汗水,就没有施舍者的赋予。

甲: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筑就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乙:祝福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手,创造一片幸福人生!乙:最后愿每位同学都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到学习、娱乐、休息三不误,过个快乐、有意义的“五一”!甲:最后让我们一起进入 《生活小常识》栏目,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生活小常识陶米水的妙用。

洗衣服 脏衣服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后,再用肥皂洗,用清水漂净。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特别是白色的衣服,更显得洁白。

洗毛巾 毛巾沾上了水果汁、汗渍等会有异味,并且变硬。把毛巾浸泡在淘米水中蒸煮十几分钟,便会变得又白、白软、又干净。

洗碗碟 淘米水去油污力强,且不含化学物质,用淘米水洗碗碟,胜过洗洁精。

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红领巾广播又到了和您说再见的时候了,在这里我们祝愿每位老师在节日里,胃口能好一些,身体能棒一些,心情能灿烂一些。

逸夫小学少队部

感受美韵之所在 篇14

---------记太谷县明星小学听课有感

上村寄校 赵静

美好的东西总使人们无法企及自身的情感,当你被沉醉在美的情境中身不由己时,你会觉得自己原来也可以带给别人美的享受,因为自从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就感到欣慰与骄傲,语文无处不在,因为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是美好的,所以成为语文教师就意味着带领那群活泼的小天使去享受美,去感悟美。真正的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所在,那是2011年3月21号我们一行来到位于太谷县的明星小学,在这里我收获颇丰。

这次我又重新找回了童年的无忧无虑,这次我又体会到当学生的美感,这次我更领略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所以这次难得的外出学习机会伴我完善、成长并且有所成就。

本次外出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是明星小学三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赶海.》。三年级田老师执教的《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孩子们天性活泼,而本节课的选材也非常适合学情,这节课非常的成功,到和那可爱的孩子们赶完海,还意犹未尽。这节课是赶海的第二课时,教师利用切合实际学情的方法让学生很快融入到和谐、轻松的、唯美的课堂情境中,所以学生学的很快乐、很有效。而且我觉得本校的捆绑式评价活动很棒,这样既可以使学困生与优生交流,也可以使学困生树立自己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感,更进一步就是孩子们有了集体的荣辱感。所以这节课处处皆学问皆价值。

而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整节课的“读”,那真是一种享受,孩子们在教师的感染下读出了赶海的乐趣,读出了生活的美好,读出了童年的顽兴,读出了属于自我的个性,读出了语文的美韵,读出聊课文的价值、、所谓读中生悟,悟中品读,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很成功的、很主动的、很富激情的读出赶海赋予他们属于自己的独特,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吗?所以如何读就成为我现在深思的一个问题,当然前提是切合自己的学情,相信通过不断摸索我会成功的。还有这节课教学的设计流程非常科学,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学玩捉螃蟹这一小节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然后自己学习,并在全班展示学习。这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是教会孩子们方法,如何会学而不是学会,所以在工作时我一直在忖度放与收的度,这样就可以给及孩子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吗?

从正节课的教学情况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第一,老师能从“趣”入手,联系生活,激发“趣”味。

老师在课开始,为了把“赶海”这件童年的“趣”事激发出来,抓了一个“趣”字。“?”学生很快能领悟到了是指作者“很想去”。意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联想,进而体会“趣”的更丰富的含义”,从而轻松把孩子们带到赶海的世界。

第二,老师能抓住叹词,体会句意,感受“趣”味。

课文中有许多重要的句子,其中有这样四句话:“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的?”“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这四句话还是课后的练习,要求体会句中含者的情趣。田老师在备课时注意了这一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能穿插结合,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对“嘿、哎、咦、哦”四个语气词的指点,田老师不仅让学生说说它们所含着的意思,更能运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在悟中读、读中悟。这个方法田老师还有运用,如课文中对“摸海星”这趣事写得很简洁,老师问“你觉得摸海星简单不简单?”学生以为很简单,此时老师通过对“摸呀摸呀”这个词语的朗读点拨让学生再次体会,学生恍然大悟,其实摸海星也不简单呢!

第三,老师要能深入理解教材中的“趣”是据于作者的“情”。

这篇课文写的是童年“趣”事,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趣”字的理解上,这是不够的。“趣”从何来?我以为是从“情”中而来。在作者的眼里,“海”是最让我记忆和留恋的。

再说课文中的那四个含有叹词的句子,在教学时除了要理解“嘿”是表示“高兴”,“咦”是表示“好奇”等,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并展开想象,体会我当时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即要见——课文中的几件趣事,更要见——几件事背后作者所表达的对大海、对生活的“情”。不然,被大螯夹住了手,痛得“哎哟”一声叫起来,怎么也不可能让人感到是有“趣”的。

所以如果关注了“情”这条线索,知道是因“情”而生“趣”,那么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环节,象文中的“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等句子我们就可以反复朗读,推动课堂气氛,这样或许课堂更出彩。

第四,老师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一小节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培养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从很多方面来入手,更重要的是要把语文的韵味给讲出来,即把艺术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激情进入课堂,此次学习真的让我有很多体会,我会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探索,借鉴别人的优点,发扬自己的特色,找一种切合自己实际学情的有效方式打造高效新式课堂,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我会让教育这方圣土开满鲜花。

上一篇:朋友爱人生日祝福语下一篇:2004年度第二学期大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