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共青团工作

2024-04-24

大学共青团工作(共8篇)

大学共青团工作 篇1

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共青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新局面我基础医学院2002级团总支于2002年9月成立,目前有学生181人,团员181人,入党申请人172名,入党积极分子21名,重点培养对象6人,共设有6个团支部。一年以来,在院校党政、校团委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关心协助下,在全年级学生通力合作下,我年级团总支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将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1、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入学初,我们即成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小组、邓

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十六大期间,我们组织了全体青年团员认真学习并研究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正确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充分利用我年级马列主义小组、邓研会、团小组等组织,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全体团员进行学习,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成才的坚定信念。

2、团小组建制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团小组建制,并以团小组形式组织各种思想教育活动,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每周以团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思想活动(形式不限),并及时带领大家进行交流,以便更大程度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先进的思想政治素质往往体现在日

常生活中的小事上。我年纪同学非常重视宿舍卫生情况,在学生公寓安排的宿舍卫生评比工作中,我们的宿舍卫生总是名列前茅,并连续多次荣获第一。这与我们平时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分不开的。马列主义小组、邓研会、团小组等组织为我年级全面铺开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的平台。在具体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方法上,我们灵活多样,采取了分别组织分别学习、集中组织集中讨论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干部和广大同学均在其原有的思想水平上有了较大的切实的突飞猛进的进步,我们并没有满足于理论上的学习、思想上的教育,而是学以致用,把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思想切实融入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时俱进,不断实践。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理论思想的深刻领悟,深入地感悟到一切的实践活动都需

要先进、科学、伟大的思想作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实的具有这种强大推动力和生命力的思想武器,它指导我们思想,提高我们意识先进性正确性,帮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学习实践贯彻党的精神。

二、党建带团建

1、思想建设加强科学理论的武装,充分利用我年级邓研会、“三个代表”先锋团等组织体系,分层次、有步骤地统一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全体团员进行学习,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的理解,持续深入推进青年团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活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大一第一学期,我年级与99级合办了“德高医粹”报告会,在同学之间引起了很大反响。

2、组织建设入学之初,我们就在年级党委和团组织的带领帮助下,成立了团小组、党章学习小组,积极带动同学学习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我们还特别邀请

了基础医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孙宝光参加我们的党课学习,为我们讲述了他对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党课内容充实生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使我们对党的性质和党的先进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作风建设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完善了各班的学生干部队伍,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党校学习:本先后有8名学生参加第58期党校学习,9名同学参加了第60期党校学习,并均以优异成绩毕业。在2003末组织对全年级的入党申请人进行计算机建库工作,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入党申请人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6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另外6名同学作为考察对象,随同以上6人一齐培养。从而使组织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和可操作,同时,通过公示,使这些同学处于同学的监督之下,使得组织发展更加透明,组织发展更加反映民意,体现民情。通过以党建带团

建的方式的进行和团组织的建设,我年级同学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我们可喜的看到,党的先进性在同学的思想意识中已经生根发芽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思想的动力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在团组织正确的领导和组织下,全年级同学在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行动中无不表征了我们团建工作所取得的切实成效。事实的力量证明,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方式对我们的学生思

大学共青团工作 篇2

面对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改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不仅满足了高校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刻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同时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改变工作思路,利用新思维、新体制、新方法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共青团事业的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1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1.1有利于高校共青团组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即在现今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规模、质量、效益,并使其协调发展。最终通过这项改革,使教育规模与质量得到提高,并不断提高教育收益,使越来越多的公民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向社会输入更多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显然,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进程,还会成为社会之中的不稳定因素,直接对和谐社会与和谐的建设起到负面影响。综上可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和谐社会新时期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出的重要要求。

1.2有利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履行服务青年学生的职能

高校共青团组织不仅要组织青年,服务青年,更要引导青年,维护青年权益。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来讲,组织的根本工作就是服务大学生的成才与全面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切身需要。当前形势下,顺利就业是高校毕业大学生面临的最严峻、最迫切的挑战。而高校团组织把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作为当前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履行服务青年学生职能的最直接表现。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尽快解决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团组织对于广大青年学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青年学生真心拥护并依赖高校共青团组织[1]。

1.3有利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实现自身事业的发展

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根据青年学生的需求,主要侧重于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素质拓展等活动。面对就业严峻的现实,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自身特点与资源就决定了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方面必能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要及时转换工作思路,在日常工作中特别加入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并加以重点关注。同时要主动出击,占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阵地和新领域,促使自身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2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2.1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团组织要认识到地方团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组织力量,加强与地方团组织的联系,齐心协力共同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高校团组织要主动与地方团组织联络,用多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例如举办就业招聘会,实现供需交流;选派优秀的学生到地方锻炼,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与优秀企业签订人才输送计划,保证大学生就业基础;响应国家号召,鼓励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鼓励大学生主动创业[2]。

大学生走进西部、基层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积极响应了号召,带动了西部经济发展,这是大学生接受锻炼、增长见识的宝贵机会。高校共青团组织不仅要把鼓励大学生服务西部作为提高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也要把此当成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促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个途径的可行性,鼓励大学生主动留下来就业创业。

2.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的就业指导素质

首要要求是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为青年大学生服务的组织,要时刻明白为青年学生服务的根本任务。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刻了解青年大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找准切入点与突破口,耐心细致的为青年学生服务。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时刻关心就业信息并及时发布,在同样的就业机会面前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要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平等性。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在这个趋势下,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仅仅拥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已经远远不够,还应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积极学习就业指导理论,掌握大学生就业的教育方法以及专业基础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使工作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2.3提高高校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吸引力

第一,提高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活动的针对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特别注意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就业的环节,重点培养大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能力转化的专业性。依托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技能。“挑战杯”作为高校共青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共青团要以此为龙头,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同时鼓励大学生将纸质的创业计划书付诸实践。

第二,加大共青团服务学生创业的力度。团组织应主动联系各方面资源,为学生提供场地、经费等基本保障,使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同时也应大力扶持就业指导团队,对学生就业情况跟踪指导,全方位保障大学生就业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旭,于涛.发挥高校共青团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4).

大学共青团工作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共青团;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就业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把“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要面临和解决的一项战略任务,高校共青团应从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地就业,这是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凝聚青年的有效形式,也是高校共青团的根本责任和义务。

一、高校学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岗位需求增长缓慢

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开始,当年毕业生仅为100万人,到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人数净增长近六倍。然而,近年来社会可提供给大学生就业的岗位数量却增长缓慢,有时甚至减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就业竞争的压力日益增长,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70%左右的较低水平徘徊。

2.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旱”“涝”不均

毕业生大都喜欢留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选择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外企等薪资待遇好的岗位就业,不愿到乡镇、农村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去,大量毕业生拥挤在“好”地区、“好”单位,形成了“涝”,而大量基层单位、欠发达地区急需毕业生却求之不得,形成了“旱”。

3.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大学生虽然在学校里经过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知识,但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团结协作的意识不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难以很快胜任工作岗位。

4.高校缺乏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的平台和措施

虽然绝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工作职能仅仅限于联系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安排讲授就业指导课和毕业生派遣等,而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有效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和优势

高校共青团有着完备的组织体系,从学校到院系和班级,都建立了团组织,团组织结构清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大学生。高校共青团拥有一支年纪轻、素质高、干劲足的工作队伍,他们知识丰富,善于创新,责任心强,在平时的工作中能贴近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重。高校共青团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工作载体,如“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见习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校园学术科技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些优势保证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途径和措施

1.整合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资源

全国共青团组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开放式系统,遍及社会的各行各业,有着固有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高校共青团可以与校外各级各类单位团组织加强联系,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定期向毕业生进行发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数据库,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促进毕业生和就业岗位的合理匹配。加强与校友、企业的联络,充分挖掘各行业校友和社会资源,发挥他们的宣传和推介作用,为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实习活动,建立一批实践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提供预备就业岗位,尽最大可能地将实践实习基地转变成为实际就业渠道。

2.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平台

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探索自身品牌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结合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协调、组织管理、创新创业意识、自我调节等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初步具备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尽快适应工作。

大力开展校园学术科技和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大软硬件的投入,设计和开展一大批内容新、质量高、参与广、效果好的活动项目,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从而使学术科技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达到正常化、经常化、广泛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工作中用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局面。

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引导、鼓励创业文化的建立和创业观念的传播,为大学生创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场地、创业项目、财务管理、投融资渠道、企业管理等问题,让创业活动能正常运转起来,让他们逐步掌握创业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业实践能力。

认真指导各级学生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高校共青团可以合理设置学生组织的部门和岗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放手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摔打、磨练、成长,从而使大到学生会、社联主席,小到班级、社团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3.帮助大学生开展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成功的人生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企业帮扶、团日活动、实习见习等活动积极引導大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在活动中能正确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活动中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预期。通过邀请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为他们传授就业创业的知识和理念,让他们了解职场的要求。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解决个体在职业发展方面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地方的协调,在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使他们对今后的就业早认识、早准备、早规划,从而珍惜学习时光,从多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行.浅析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院,2009,12.

[2]袁罡.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5.

[3]姚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4]崔露.发挥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于[J].决策与信息,2009,12.

作者简介:陈德翼(1975-),男,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医科大学共青团工作计划(精选) 篇4

一、围绕学校育人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根据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思想引导大纲》,配合团省委“青春导航行动”,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推进“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方案》,建立学校、院系级骨干培养人才库,组建培训师资队伍,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和挂职锻炼,并认真积极选派优秀学生骨干参加全省和全国培训。

3、以重要纪念活动为载体,引领青年学生思想成长。围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五四运动92周年、国庆、“一二·九”等纪念日和端午、中秋等节日,持续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年”主题教育。

4、探索先进青年典型思想引领新平台。配合全省“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海选活动,开展第五届“南医大十佳青年(教职工)”评选,同时通过“青年学子之星”评选、“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体验报告会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广泛宣传对青年有启发意义的青春创业故事、青春成长故事和青春奉献故事。

5、健全青年学生舆情网络体系。全面贯彻实施高校共青团“红网工程”,完善基层团组织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太阳花”网站和《工作简报》、《百艺》、《志愿者之家》等团属传媒的舆论引导。做好团省委、省学联《大学生社会观察导航》的发行工作。

二、健全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切实做好学生成长服务工作

6、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广泛开展主题教育。以“追寻红色足迹,奏响青春之歌”为主题,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红色校园文化年”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第二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集体舞大赛、“党在我心中”党团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纪念活动、第九届“阳光杯”新生风采大赛、第十一届学生社团巡礼、团支部拉力赛、迎新晚会、2012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活动。

7、继续深入开展“三百工程”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活动进公寓、团支部拉力赛等形式推进“读百部好书,唱百首好歌,吟百首好诗(词)”的“三百工程”深入开展。

8、规范指导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引入学生测评和考核淘汰机制,逐步完善学生艺术团体授课老师选聘制度,并尝试礼聘著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督导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艺术团体整体业务水平。召开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参赛准备暨团委艺术中心工作座谈会,精心组织参加各项比赛,同时认真完成教育厅委托的5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配合做好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论证制定我校独立进行艺术特长生专业水平测试工作方案,摸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艺术特长生招生机制。

9、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进一步健全基层志愿者组织,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拓展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促进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活跃。

10、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备战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探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保障体系。努力搭建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服务平台,配合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11、健全实践育人工作方案。根据团省委《关于构建江苏省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的意见》制定、试行我校具体实施方案,从生存性实践、发展性实践和贡献性实践三方面引导大学生知行统一,同时探索建立我校共青团“大学生实践教育专项基金”。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校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双争先(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主题教育。学习贯彻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及中组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协同党委有关部门调研新形势下我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学院团组织工作年中述职,并在校党委指导下迎接一年一度的团省委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

13、加强团委全委会、常委会作用发挥。坚持团委全委会讨论商议、常委会集体决策制度,认真组织召开校第十五届团委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14、加强共青团重点工作调

查研究。围绕团省委《2011江苏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结合我校共青团重点工作,突出共青团工作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实证研究,积极组织团干部申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15、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和作风养成。强化团干部学习制度的执行,每月开展集中学习调研,扎实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和学习型团干部队伍建设,推荐选送优秀共青团干部到省委党校(省团校)主体班进修培训。做好到县级团委挂职的3位团干部的联络服务工作。依托团校(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对新任基层团支书(班长)进行轮训,继续举办“大学生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

16、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指导。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指导,增强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的活力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筹备第36次学代会和第10次研代会,探索通过大会提案机制等方式来表达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和谐校园管理和建设。

大学共青团工作 篇5

200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总体思路是:在校党委、团省委的领导和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育人这一根本目标,按照学校党委“走进学生思想,走近学生学习,走近学生生活”总体要求,突出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继续推进“八项工程”的工作格局,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以实施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

把实施“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着重在培养规模、内容、载体、机制和成效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充分依托“邓研会”理论社团,结合对递交入党申请书青年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紧密配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形势与政策学习交流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

以两会召开、“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以“我与祖国共奋进”、“ 成才报祖国、永远跟党走”两大主题教育为载体,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

开展学生校园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和“感动中国”人物和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展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激发学生自觉提升责任意识、文明意识和感恩意识。

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原则,鼓励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活动考核,继续组织好已有的“青春与社区同行”等品牌项目。建立志愿者网站平台,加强注册及认证管理。开展“感动安工大”志愿服务之星评选,扩大志愿者群体影响力,强化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按照统一部署,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社会化推进以“三下乡”、“四进社区”、就业见习、挂职锻炼、岗位体验、百村帮扶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以创建“平安宿舍、文明宿舍、和谐宿舍”为目标,联合举办举办大学生宿舍文化节,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和基础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阵地和平台建设,探索利用网络和手机等新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引导青年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拒绝沉迷网络。

继续开展团内大调研,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重点网站、手机短信、校园BBS、QQ群等途径,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背景下学生思想动态的趋势性分析。校院建立一批舆情信息观测点、舆情信息员队伍。认真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切实维护学校稳定,健全团内信息收集研判、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

二、推进“创新教育工程”、“大学生学风建设工程”,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服务于学生学习成才、创新发展的根本需求。

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促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蓬勃开展。举办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赛事的规范性和影响力。在校园中深入普及、全面活跃创新创业活动,发现和培养一大批在科技创新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引导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同时做好参加省赛和国家赛事的准备,力争优异成绩。

和教务处、科研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密切配合,组织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结题和申报工作,鼓励和组织更多学生自主申报或进入教师课题,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基地的资源,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以服务学生学习、就业和人生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讲座、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重点开展“教授博士论坛”、“英才学子论坛”和“杰出校友论坛”活动,浓郁校园学术科技氛围,加强学生学习指导,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自觉性。

普遍推行高年级优秀学生骨干联系低年级团支部制度、“学习结对帮扶”制度和试点“选课制班级建团”,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开展英语类、高数、实验操作技能等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和发挥学术科研型社团作用,促进课程学习,推动考证、考级、考研。

以净化课堂和稳定教学秩序为目标,学生会自律组织不定期进行学风检查。学生会和教学信息员队伍和教务系统密切配合,经常开展学风状况调查,教学信息反馈和学分制有关的专题调研,为教学管理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在大学生中继续开展“安工大青年才俊”(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文艺体育特长人才、专业学习拔尖人才、优秀学生干部骨干人才、励志人才)选拔工作。选拔、树立群体和个体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增强示范带动作用,以典型带动群众,以宣传引导行动,大力倡导 “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三、促进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济困助学工程”和“心理阳光工程”,竭诚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

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提高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围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以“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工作站”为平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GYB和SYB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活动;积极推进校外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做好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认真实施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吸纳社会资源资助奖励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感动安工大”自强之星评选和事迹宣讲,宣传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的优秀大学生典型,做好以倡导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的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密切配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心理协会和四级(校院班宿舍)学生心理工作队伍作用,倡导广泛建立“健心房”,做好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日常心理预警为重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举办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体艺术节,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继续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工程”。

举全团之力,集中力量开展好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体艺术节各项活动;弘扬主旋律,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艺术实践训练,加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努力提高其对文艺活动的贡献率;鼓励各学院团学组织继续开展好有学院特色的届次化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继续打造校园“十佳”歌手赛、大学生主题辩论大赛、“五月的花海”班级合唱赛、话剧节、校园风采之星选拔赛、“恋园行-告别母校”系列活动、新生才艺展示系列活动、科技文体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进社区、社团文化节(月)、廉政文化进校园、阳光体育、趣味运动会活动、女生节等。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以增强吸引凝聚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团学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团支部建设,推进“组织建设工程”。

要进一步夯实团建工作基础,研究探索建团的新方式和开展工作的新手段。研究把握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要充分认识组织动员的重要作用,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活跃的组织生活、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动员,不断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和网络等方式,通过社会化动员和组织化动员的有机结合,推动动员学生能力的明显提升。

做好团员发展、“入党推优”工作的同时,要以全面推进“主题团日”活动和团支部工作目标考核为抓手,重视和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组织开展团内大调研、团员教育民主评议、“青年月”和“新生团员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

坚持和加强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同时鼓励其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加大对学生社团指导、管理力度,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专职团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始终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

召开共青团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安徽工业大学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

六、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做好综合治理工作。

共青团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武汉大学药学院工作总结 篇6

一年来药学院分团委在校团委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融入中心,走进青年”为工作指导原则,以实现“两个全体青年为目标”,锐意开拓,积极进取,取得一些进步和成绩。

规范组织制度,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制度管理

在过去的一年里,院团委完善了分团委学生会例会制度,对学生会工作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完善更新,特别是细化了会议记录、档案管理、活动申报审批、活动经费预算决算、学生干部考评等制度。

2.拓宽团干培养途径,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

我院分团委积极选派班团骨干进入团校学习并顺利结业,邀请主管学生工作的苏书记对新生班团干进行了培训,推荐学生干部参加学校举办的青年马克思学院培训班、科学发展观理论研习班等一批培训活动。

3.推行规范管理,推优评优制度化

药学院分团委进一步完善了《武汉大学药学院优秀班集体评选方案》等评选方案,按照武汉大学团委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优秀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评选工作,评比过程公开化、透明化。通过评比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学院树立了典型,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4.搭建网络平台,拓宽沟通渠道

运用飞信、QQ等搭建通信平台,做到工作任务网上布置、工作信息网上传达。进一步加强对于学院网站和人人网药学院学生会主页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及时向团员青年提供各类信息。

坚持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与学院党支部合作,认真开展理论学习与研究活动,提高广大团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增强团员的入党积极性,为党培养优秀的后备军。

我院分团委开展入党知识讲座、思想交流、党校读书会等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团员青年阅读《共产党宣言》、《实践论》、《矛盾论》等原著和两会报告,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写读书笔记。在入党程序上严格把关,把团支部的民主推荐和书记单独谈话相结合,严格了解其思想动态和读书情况,确保每年向党组织推荐输送的都是我们最优秀的团员。

2.以“思想政治教育超市”为依托,深入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我院分团委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分团委、数学与统计学院分团委、艺术学系团总支共同承办了樱花节清扫活动。我院10级(1)班团支部在“小亭精神”主题团日设计大赛决赛中获得了优秀奖;我院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图片宣传展板巡展大赛中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同时云泰康翔同学在武汉大学“花开贵阳”小亭精神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同时在学习“两会”精神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3.结合时事热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践行时代精神。

2010年10月,我院分团委举办了“小亭精神”主题团日,08、09、10各支部通过情景剧,社区宣传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了解和感受到了小亭精神的魅力,带动更多的青年学习小亭精神,践行小亭精神。

2011年3月我院以“学习两会精神,为社会发展进步献计献策”为主题,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关心时事,关注民生。

4.构建全方位宣传阵地,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院分团委以武汉大学药学院主页和未来网为网络平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院刊《方舟》、《药苑》、《药你健康》及时地报道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新动态,学院主页和未来新闻及时报道我院思政教育最新成果。

服务青年,关心成长,为药院成才保驾护航

1.构建系统的新生教育体系,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开展出国、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保就业,促创业,提高药院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我院开展了大学人生规划讲座,邀请相关专家老师,为新生指点迷津,并要求每一个大一新生做出书面的人生规划,收入学院备案,鼓励督促药院学子不断进步。院心理协会还对大一新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沟通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院团委积极推进高级药学人才培养指导,邀请优秀毕业生介绍其出国、考研、就业的经验,让低年级学生明确目标,找到方法,解决其自身最迫切的问题,切实做好自身规划。

3积极动员,广泛参与,体育赛事成绩不断进步;精心筹划,正确引导,文艺活动异彩纷呈。在2010年校运动会上,我院学生努力拼搏,总分比上届高出200余分,刷新了历史,同时因为良好的精神风貌,我院获得了道德风尚奖。

我院辩论队在2010年唇枪烽火辩论赛上表现不俗,首次杀入八强,再一次改写了历史。在武汉大学第七届珞樱之影戏剧影视经典片段模仿大赛中,我院猫猫剧团凭借《风声》的优秀表现,最终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也被我院学生乔良摘得。

4.立足医学部,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关心青年成长。

根据学院自身特点,药学院分团委开展了许多学院内部的体育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坚持开展的优势活动有:水果拼盘大赛、城市生存大挑战、双旦晚会等。突出创新的有“寝室英语一天”、团委学生会趣味篮球赛、礼仪知识竞赛、光棍节活动等。这些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

5.支持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

在2010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赴四川省汶川县“灾后重建及医疗卫生条件调查”等2支实践队获得了校级团队称号,09级周高等5名同学获得了校级优秀个人,而09级郝春林同学还获得了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6.以青协为核心,大力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

院学院青协组织机构健全,大力弘扬小亭精神,开展志愿服务。药院青协制作报刊《药你健康》,向学校及其附近社区的学生及居民派发,指导非专业人士的安全合理用药;坚持爱心家教,利用双休的时间给残障家庭及经济条件困难家庭的学生补习功课,;在桂园食堂进行戒烟知识七校巡展活动,宣传戒烟知识;举办毕业募捐;重阳节组织青年去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同时在运动会赛场,樱花节义务导游中,到处都有药院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维护稳定 打造和谐院风

1.2010年11月针对钓鱼岛事件中日本非法扣押我方渔船和船长事件,我院团委及时开展“什么才是爱国主义,怎样才是爱国行为”的主题团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理性爱国,把满腔的报国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奋斗有机结合,使广大青年认识到社会稳定是当前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2.建立寝室长制度和安全信息员制度,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耐心解决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把各种矛盾和冲突消灭在基层。分团委学生工作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药学院分团委工作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步,也有很多不足,表现在: 1.活动多而不强,没有品牌活动,如缺乏本院的学术文化节之类。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学院资源,争取今年推出自己的品牌活动。

2.与其他学院交流不足,没有充分学习到其他院系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兄弟院系的交流,根据自身学院特点,积极承办校团委的一些活动。

以上是我院一年共青团工作的总结,希望校团委给予批评和帮助,使我院共青团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此致

敬礼

大学共青团工作 篇7

1 新时期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 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大学生有计划、有导向地参与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人文素养, 科学素质为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1.2 共青团的创新发展

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广、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造成了大学生的流动性大, 选择性强等问题, 这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还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高校共青团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应继续发挥其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正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措施。

1.3 青年成长成才的要求

时代在进步, 经济在发展, 当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往日的“天之骄子”, 而是就业大潮中的一滴水, 一粒沙。在这样的情况下,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全面实施, 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

2“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特点

1) 全员化。该计划服务对象是全员的, 面向所有高校全体在校大学生, 只要学生乐于参与, 就会为大学生提供多级联动的素质平台。

2) 全程化。该计划覆盖每一个大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环节, 从入学直至毕业。配套的素质拓展证书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参与素质活动的全过程。

3) 系统化。该计划系统地指导每一位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它具有完整的体系, 整合社会的资源, 建立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体到集体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同时该计划各个环节和阶段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 是一个完善的、均衡的、相互关联的科学教育体系。

4) 人性化。该计划“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它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对未来职业的需要进行设计, 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指导, 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可以有的放矢。它的最大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充分的发展空间, 发展人的个性, 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能力发展。

3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环节

“大学生素质质拓展计划”的开展, 包括成才指导、拓展训练、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4个部分。

1) 成才指导。该计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 全程地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 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 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 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2) 评价体系。该计划有专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量化评价体系, 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培训和实践情况, 这一体系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热情, 也能实现社会、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结果的考评。

3) 拓展训练。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 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

4) 社会认同。争取劳动、人事等部门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政策支持, 完善大学生就业准入机制, 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 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以适当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计划的实施。

4“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新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规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 顺应时代需要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 把高校共青团工作无论从内容到体制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1 开拓共青团工作新思路

面对“80后”、“90后”个性张扬、求新求异的一代, 所以这个时代对共青团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什么样的时代, 就要有什么样的共青团;有什么样的共青团, 就能造就什么样的青年”。“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恰恰抓住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需求, 开拓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路新的发展。它内容、形式方面都与时俱进, 全程化得为学生创造利于其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使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之家, 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提高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使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愿意积极投身到团的活动当中。

4.2 丰富共青团工作新内涵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 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它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6个方面。这6个项目赋予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心内涵。

4.3 深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职能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范畴建设项目化、具体化、明确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久以来,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主要是辅助党政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共青团的工作内容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 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不突出, 形象不鲜明, 影响着共青团作用的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推行将高校团组织推到了素质教育的第一线, 创新了高校团组织工作的职能与内容, 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作用和地位得到了确认和保障。

4.4 规范共青团工作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更加制度化、有形化。以前的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没有严格的记录和认证载体, 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 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非常地随机。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态, 它有素质拓展的专题汇报制度, 同时定期公布即将开展活动, 按照需要有计划安排各项活动, 并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来指导, 使得每个学生真正从素质拓展中受益, 也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有了制度化的保证, 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摘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多年来高校共青团深化素质教育的经验总结和再发展, 本文从其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特点及作用, 进一步阐述其为共青团工作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 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高校共青团,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任丹阳.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113.

[2]张绍荣, 敬菊华.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18.

大学共青团工作 篇8

关键词:就业观;高校共青团

一、当前青年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情结较浓。大学生以职场新人的身份迈入社会时,他们务实努力,内心有着较高的职业理想,并非常希望把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工作中。但是当从学校生活的中心降落到职业等级的边缘,在基层被人“指使”“支配”做这做那时,他们内心便萌生着失落感甚至是委屈感。因此,在择业时,他们普遍倾向于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二是求稳情结较浓。有的人认为,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一生。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目中,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是稳定的象征,工作稳定,能解决编制,能保留干部身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会下岗等。因此,在择业时倾向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而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想去自主创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三是自卑情结较浓。大学毕业生对外在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现实也是深刻感知的。他们也经常在自问:社会还有多少饭碗留给我们呢?因此,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太肯定,在用人单位面前往往出现怯场,无法积极准确地推销自我,展现自我,因而,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第一深刻印象和认可。当在择业市场受挫后,部分大学毕业生产生悲观情绪,感觉就业无望,对找工作不够主动,要么是依赖有组织的供需见面会试试运气,要么是在家苦苦等待所谓的机遇降临。

二、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的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开展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一是在教育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青年学生在基层的建工立业中实现人生抱负;二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不断增强创业意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确立起“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三是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帮助他们正确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积极调试自我,特别是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用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同时加强心理辅导,树立学生信心,从而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2.发挥校园文化引导功能,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实的就业创业形势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消除这个心理落差,主要是靠市场机制来调节,但是,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一是发挥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培养、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是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的有效途径。团组织通过表彰宣传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典型,用身边典型的成功经历来教育和带动青年,努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下乡进村、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促进青年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意識的形成。三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他们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

3.加强青年学生就业指导,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成功转变离不开就业工作的指导。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青年学生的就业培训指导。一是加强学生就业能力指导。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了解掌握青年的就业愿望和需求,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就业技巧与礼仪培训、模拟招聘等活动,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能力。二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职业定位。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作用,依托学生职业规划社团这一载体,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从青年自身的实际及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帮助青年制定有科学依据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青年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青年充分、正确地认识自身条件,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路线及策略的基础和起点。

参考文献:

[1]张志平.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808-5809.

上一篇:感受文化的影响免费下一篇:庆祝建国70周年的祖国万岁征文优秀爱国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