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边缘诗意栖居的散文

2024-04-29

繁华边缘诗意栖居的散文(共5篇)

繁华边缘诗意栖居的散文 篇1

你爱这个城市吗?

爱。

你爱她什么呢,那么小,一点也不繁华。

繁华好比弱水,我也只能取一瓢饮不是吗?

小城距市区不过十几公里,有快速通道与市区相连,开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快速通道如一条丝带,一头系着繁华,一头连着素朴。

常常,晚上驱车一路驶过会展中心的气势磅礴辉煌灿烂,驶出体育馆的流光溢彩诗意梦幻,驶过立交桥的繁星璀璨,快速通道虽依然车流不断但喧嚣渐渐减弱,终于,夜空变得清晰而高远,夜晚变得安静而平和起来,生活,在渐渐远离繁华后回归相对的本真。

我们常艳羡五柳先生采菊东蓠下的悠然,却仍然习惯在摩肩接踵的商场里、在车水马龙的拥堵里寻找所谓的繁华,仔细想想,是不是我们的心太荒芜了呢,所以我们期待以周遭的繁华来驱赶我们寂寞生存的尴尬?

我也一样,现代人的一切困扰我一样也逃不掉:既崇尚简单,又害怕寂寞。于是,这繁华边缘的家,中和了热闹与清寂,成了闲适惬意的港湾。

二月的翦翦风里,永兴街的柳树总是最先爆青发芽,翠翠柔柔地在微寒的春风里招摇,提醒小城的人们:春天到了。于是,高阳路上接到了消息的玉兰花便一夜之间挂满了枝头,白的晶莹,紫的温暖,像一串串响铃,自顾自地美丽,无须任何陪衬。还有绣岭路上的郁李,一夜间如雪落枝头,繁密的小花儿一树树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然后,陕州路的梧桐绿了,府后路的枫树也不甘示弱,互相招呼着,春天于是呼啦啦走遍了小城。

太阳一天天变得毒辣的时候,陕州路的梧桐空前地茂盛了,臂挽着臂搭出了一个绿色的长廊。于是,上下班的人们不紧不慢地行走在撒着细碎阳光的凉亭里,心满意足;树下摆放着小小杂货柜的老人聊着天,和过往的熟人打着招呼,亦心满意足。此时,永兴街的柳虽有了倦意,但仍然不显倦态。而府后路上的枫叶却似小饮了一杯醇酿,红晕飞上了枝头,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实像小小的元宝藏在枝叶间。这时候,紫薇花密密匝匝压弯了枝头,木槿花不知不觉开过了一茬儿,月季花不知开了几遍又凋了几遍,绣岭路上的绒树,正艳艳如霞。

花事寥落时,栾树天堂鸟一样的花却扑啦啦落满了枝头,带给人无限的惊喜。然后,悄悄一场夜雨,又扑簌簌洒落一地,留下一树的惆怅和一地的怜惜。之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它青色的果实也终于变成艳红,如红红的灯笼扮亮了整个城市。

下雪了。雪花轻舞飞扬的城市变得格外安静,女贞却分外地青翠了。

小城四季,景致不断。

于小城人而言,高阳山实在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小城依山而建。山不高,有天梯,有凉亭。据说天梯共789级,极陡峭,一路攀爬,直到恋乡亭。恋乡亭上临风而望,小城如一个乖巧的孩子,远处,九曲黄河如一条灰白色的`飘带,若隐若现。河对岸,是绵延在山西境内的中条山。

登高锻炼是必须的,不然多浪费资源啊。天梯陡峭,恐高的人只能望着脚下的台阶一路小心向上,不看目标,不望归路,只关心当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待爬到峰顶,满头大汗被恋乡亭上清爽的风一吹,通体舒泰,才能完整地体会到“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的妙处:胸襟的开阔,以及身体的愉悦。

山上据说还有众多的景点,虽然上过许多次,却极少涉足,比如刘秀峰,光武洞,曹祖池,姚懿碑,王建诗,摩崖像。我只去过王莽寨,据说跟王莽撵刘秀有关。说是寨子,其实不过一片荒烟蔓草之地,由古旧的如烟`过似的砖墙围了起来,倒也有了寨的草莽之气,较之那些修缮一新的名胜古迹更能带给人寻幽怀古之情。

山脚有村,曰温塘村,因村中的温泉水而得名,极有名气。这里的温泉水温极高,烫手,没法直接使用。山上建有许多的饭馆和温泉浴池,引了温泉水上去,资源利用,得天独厚。

其实,不想爬山,看山也是很有乐趣的事。

喜欢看傍晚的山,看夕阳下小山霞光万道。看着看着,会有火车哐哐哐地闯进了视野,又哐哐哐开走了――陇海线贴着山体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然后,有大群的鸽子在山下盘桓,渐渐远去,山便又恢复了寂静,陡峭的天梯也恢复了寂静。

最妙的其实是夜晚看山。若从市区回来,到高阳路左拐,前方一条天梯赫然在望,灯火辉煌,向着天上去了,却于空中蓦然停驻,那高高的恋乡亭便有了南天门的感觉。夜晚看山还可以去甘棠公园。坐在公园高高的凉台上,微风拂面,远望天梯和凉亭的灯光像是天上星汉,与城市的灯光融为一体。有月的夜晚,月照远山,那份旷远与清寂,别有一番风情。

相对于夏天,冬天的山更有趣些:漫天雪舞的苍茫,晴雪消融的冷俏,别具韵味。

古人说: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我说:山不在高,喜欢就好。高阳山没有名气,但在我的心里却很亲切。总觉得那山如一头静卧的骆驼,一头护主的骆驼,义不容辞地为主人遮挡着骤然而至的漫天风沙。于是,小城便如黄昏落日下黄沙漫漫中的一顶帐篷,所有的困顿便都与你无关了。这种被保护的安然感觉,在你登山回望俯瞰小城的时候便会油然而生。

繁华边缘诗意栖居的散文 篇2

一、“真实”是散文创作的灵魂

在散文创作中是否可以进行虚构和想象?这是长期以来在散文研究中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 作为文学体裁, 如同小说、戏剧、诗歌一样, 散文创作应该也可以运用虚构和想象, 不能也不应该苛求散文创作确保绝对的客观真实。想象和虚构的主旨在于作家主体创造合乎人物性格和环境逻辑的艺术典型。回想1949-1976年“二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革命浪漫主义年代, 它的散文观正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和虚构的基础上。那个年代中, 作家主体“自我”几乎丧失殆尽, 在“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创作主旨下, 散文创作的“真实”则不复存在。政治+诗意的意境成为时代的特征, 而意境的形成也有着固定的模式, 它建立在艺术想象和虚构的基础之上。杨朔散文刻意寻求“意境”, 精心谋篇布局, 《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那一篇篇经过精雕细刻的散文, 因为摒弃了作为散文灵魂的“真实”, 因此并未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启迪和享受。不论是刘白羽刻意歌颂的“英雄时代的英雄生活”, 还是秦牧、杨朔赋法用典、精心谋篇布局的时代佳作, 当散文创作离开了真实的土壤, 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就失去了其必要的存在价值。

笔者认为, “真实”是散文创作的灵魂, 也是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而长期存在的理由。散文有其自身所揭示生活意义、表现人类情感的特殊方式, 它不需要引进其他文学体裁中高度运用“虚构和想象”来提升作品内涵的技法。散文不需要表白和口号, 不需要宏大叙事和政治视野, 它直指我们的内心, 是心灵史更是情感史, 它所散发出的是作者主体的人格、品位和精神向度。

二、“真情”是散文精神的核心

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文本创作中, 作者可以超然物外以旁观者的身份, 冷静、客观地塑造人物形象, 刻意营构作品结构、安排曲折离奇的情节, 将自己的主旨呈现给读者和观众。而散文创作的灵魂是“真实”, 从这个角度出发, 作者主体的情思和意绪也就必须建立在“真情”的基础之上。也即散文创作直指我们的内心, 它是创业者个体意识领域的真实情感的真实表达和再现。因此, 真情是散文精神的核心。

散文一向被看做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透视镜, 因为散文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吟唱, 是主体人格的一种最真挚的表达方式。在散文中作家主体人格的体现最明显。作品的真诚与虚浮、轻浅与深邃、炽热与冰冷, 都是作者“自我”的真实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 散文直接展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情绪和人格精神。我们从不同的作家作品中, 能够比小说更直接更清楚地感受到他们各自不同的“自我”。透过散文的字里行间, 一方面是创作者在沉重的现实生活中卸下面具真实自由表达自我的那种轻松与愉悦, 另一方面是读者怀着平实的心境阅读文字、体会作者感悟、获得与创作者共鸣的那种深切感动。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通过散文的方式联结起来, 而联结的那根丝带, 便是真心、真情与真义。杨绛的散文之所以打动人心吸引读者, 不仅因为她机敏睿智、通脱达观的人生态度, 更重要的是她将发自心底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回忆我的父亲》《记杨必》《记傅雷》《怀念石华父》《纪念温德先生》等文章, 杨绛说:“怀念的人, 从极亲到极疏;追忆的事, 从感我至深到漠不关心。”无论何种, 她都能舍大取小, 以温情的细节结构篇章, 既无阿谀溢美之词, 也无辛辣尖刻之语, 文风朴实、真诚, 远离功名利禄之心。写自家亲人的散文因为爱之深、感之切而尽情尽兴。父亲的严厉而温情, 母亲的温良和慈爱, 都让读者心中泛起股股暖流。怀着真情真爱的杨绛, 在她的眼中, 在她的笔下,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那么生动、丰富、充满了真情真趣, 从而打动了我们的内心。正如朱自清主张散文“意在表现自己”, 崇尚写“独到的秘密”。书写人的真性情, 抒发人的真性情, 虚内化外的自由表达精神, 由远及近, 由世界转向人的内心, 反映“本我”、“真我”、“自我”, 真正表达了文学是人学的源头。

三、“真义”是散文内在延伸的高度

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 散文的意义不仅只是创作者的自怜自唱, 真正艺术中的自我主体也并非完全孤立, 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种联系之中。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作为一个人, 他可以有一定的心情、意志和个人目的, 可是作为一个艺术家, 他是一个更高意义上的人——他是一个‘集体的人’, 一个具有人类无意识心理生活并使之具体化的人。”荣格所言旨在告诉我们, 创作者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不仅表达了自我的情感和思绪, 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自我”不是脱离社会的个人存在, 而是带有集体性、时代性、社会性, 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作家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散文是作家主体人格呈现的最真实的表达方式, 通过散文作品, 作家会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体会, 以自己的语言和文本方式表达和呈现给读者,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他的内心秘密不仅只是他个人, 而更多的也表达了读者的内心, 唤起大家心灵深处的共鸣。个人认为, 这种共鸣, 便是散文内在延伸的高度, 是散文作品最终的指向意义和价值所在。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时, 伴随而来的是文学界出现的以女性散文、学者散文和思想随笔等形成的“散文热潮”。形成这一热潮并非偶然因素, 社会变革的浪潮为人们带来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引发了人们的内心的失落与痛楚。惶惑中的人们在物质世界的极大冲击下, 对新的人生道路的迷惘, 对自身前途的惆怅以及内心的极度失落, 都需要寻求一种前行的力量, 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而散文这种不涉及到塑造各种典型人物、没有更多的宏观叙事、不重点突出地反映社会变革, 不会提出并解决社会问题、没有主旋律等独特的文体, 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读者对散文和随笔的关注, 旨在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 获得心灵的共鸣。与此同时, 我们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 散文作家对于个体人生重大意义的思考与探究, 增加了散文这种文体所表现出的深度、广度与厚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便是这类作品, 它更多地体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作者通过千百次的反思与追问, 苦苦思索并最终接受了生命残缺的事实, 理解了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 还理解了宇宙的浩渺、博大以及生命的坚韧与永恒。对其个人的意义在于“悟出了生命的重量, 在与心魂的对话中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对于作为文体的“散文”来说, 无疑是观照心灵、抒写生命体验的范本。在无可逆转的命运面前, 我们只能积极“突围”而不是仓惶“逃遁”, 这是史铁生自己以及读者所体会出的人生真“义”, 通过《我与地坛》, 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濒于崩溃而顽强自救的灵魂, 而且更深切地感受和体会到了人生的悲怆和无奈。至此, 散文也因为真正深入到了人的内心, 表现了最隐秘最坦诚最真挚的思想和情感, 而变得无比厚重了。

今天, 散文的文学地位和社会意义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散文创作对客观生活的真实反映, 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自然、多样地通过真实的生活形象揭示真理, 担负起了过去只有小说才能担负的深刻表现社会、时代与人生的重担。真实、真情、真义, 这是我所认识和体会的散文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也是今后我将努力实践的三条准则。

摘要:文章从“真实、真情、真义”三个层面, 分别阐释了作者对散文创作的自我诠释, “真实”是散文创作的灵魂, “真情”是散文精神的核心, “真义”是散文内在延伸的高度, 是散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诗意的栖居作文 篇3

晨曦里,捧一杯香茗,或坐于桌前或立于窗前,打开厚重的书,馨香之墨泼洒而出的跳动的文字展现出一幅幅恒美的画。可以品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然;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诗意;聆听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迷失在旖旎的风景里,我仿佛进入画的世界,多少次和李白梦游天姥山,拜访谢公宿处,欣赏半壁海日;又多少次和郭沫若徜徉于天上的街市,信手采摘满天的星星,打包装进行囊;又有多少次和魏武吟鞭东指,马踏沙场,纵横千军万马之中……文学的殿堂挂满了享不尽、赏不完的著作,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暮霭中,一灯如豆,一书如帆,载我至文学的殿堂。打开贮满精神粮食的宝盒,品味着隐藏在文字之后的苦涩酸甜,顾炎武宁死不吃清粮,拒绝朝廷之请。这是一代鸿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又怎能不与此共勉。李清照,这个乱世中的诗性女子用柔弱的笔杆在文学的长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将爱情纺成染柳烟浓,弥漫在历史长河边,向后人彰显着爱的忠贞。文学百宝箱内的食粮用之不尽,享之不竭,是华夏儿女的至贵宝藏。

在文学的殿堂里,可以驻足体察文人的伟岸英姿。苏子那飘飘白衣翩翩于萧萧风中。一场“乌台诗案”,让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绝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问中凄惨哀号。苍茫天涯路是你的漂泊之所,波涛卷起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欢歌。“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你贬谪后的洒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彰显你的个性。苏子的高贵灵魂给予我们对生命深深地思索。

诗意的栖居作文 篇4

褪去了身上厚厚的世俗之尘,挥一挥手臂,告别官场的尔虞我诈。走吧,去田园,像陶渊明一样,单捧傲世之心,独守心灵旧土。诗意地与大自然拥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把自己当作菊花,而这菊花却盛开了几千年。

“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持竿而钓的庄子正栖息于自然,了悟人生的哲理。有人劝他入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社会回归自然,甘愿做一棵独自在清风中看守月亮的树,把持着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面朝一池澄清的池水,背对功名利禄,心灵如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澄、洁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跟张若虚走吧,面对一江春水,发出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这种脱俗的境界怎能不让人向往?

中国文人真正的境界是凭借心灵的勇敢,拥有一片不可替代的天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壶清酒,诗仙李白吟着诗,从历史的深处向我走来。一叶扁舟,荡然驶在自然的长河。

我站在白桦林中。叶依然在落,流过的溪涧还正年轻。诗意的栖居,心灵得到洗涤,“天人合一”的美丽在此绽放。

诗意的栖居作文 篇5

周国平曾说过: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可如今,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庞大时代,一切都高速运转着。每个人按照自己规定的轨道机械地生活着。学生双眸空洞,麻木地写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大人则于学校、家、工作单位三点辗转奔波。偶有出行,各个旅游景点闪光灯的声音响个不休拍完自己的完美笑靥后又急匆匆地上路,在不回头。现代人地生活可用一个忙字准确概括,哪里有人愿意舍弃一点时间品茶读诗呢?

我们都逐渐迷失在遥不可及的追求中,却淡忘自己活着的意义,变得乏味单调,着实可悲可叹。

纵观历史,在崇高追求与诗意栖居之间选择后者的人并不在少数。庄子乃思想大家,一生甘于清贫。当时有国派使者邀庄子去做官,庄子只是笑问:有一只神龟常年被供养在庙中,另一只在烂泥里打着滚,你想做庙里的那只神龟,还是烂泥里那只普通的龟?使者回答:烂泥里的那只。庄子道:我也只想在烂泥里自由地打着滚呢。庄子不恋权贵,只愿自由自在,畅游山水,这是他活着的意义。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更不该为所谓的追逐名利束缚一生,诗意地栖居,做其所爱,才是最重要的。

又如陶渊明,是晋时著名的隐士。他远离滚滚红尘,修篱种菊,把酒东风。或是早起饮露,晚时帯月荷锄归。他赏菊,饮酒,作诗,字里行间透着简单恬然的幸福,是的,那些功、名之类的追求,我们并没有必要为他们而活。像陶渊明这样的生活,朴素而溢满诗意,丰富而悠然自得,更能成为这个纷繁世界中我们内心的一方净土。

诗意地栖居,重要的拥有一颗诗心。你看春雨淅沥,夏花盛放,秋果丰硕,冬雪如絮,怎会不觉生活美妙?读诗,写诗,眼前便浮现诗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心情顿感愉悦。诗心让我们的大地上歌声如风,徐徐吹来,轻抚内心伤痕,于是不再迷茫,不再盲目向前,静心品读生活。

上一篇:吉他学习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大学校园搞笑话剧《皇帝与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