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薪酬管理

2024-04-15

绩效薪酬管理(精选8篇)

绩效薪酬管理 篇1

鉴于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如何与薪酬管理有效挂钩,如何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成为薪酬变动的依据成为管理者关心的核心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困扰管理者已久的问题。说道底就是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使年终的涨薪变的自然,没有争议,又能使绝大多数满意的问题。

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下有关这个问题的具体的解决办法。既然认为薪酬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首先要有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做保障。薪酬的体系必须科学,公平,有竞争力。所谓科学,是依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设计薪酬,综合考核薪酬所涉及的诸要素,将之整合到一起,薪酬综合的薪酬管理体系,从各个方面保证其科学性、公平性。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认为,薪酬管理是企业激励重要的手段,综合了工作岗位、员工的知识技能及经验、外部的市场水平、各种额外的奖金福利津贴等要素。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既要保证内部的公平性,又要保证外部的公平性,同时还要具有激励性,保证公平的基础上,不断用薪酬的手段激励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潜力。所以,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首先要与工作岗位紧密相连。

薪酬体系的第一部为岗位工资(POSITIONVALUE)。这个部分需要通过科学的职务分析,通过分析确立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环境、工作难点、职位联系、任职资格等基本的工作内容,进而确立明确的职位说明书,一岗一份,一人一份,将人员和岗位有效地结合起来,依据“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的原则,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的价值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工具评价出各个岗位在企业的中的价值,确立岗位的薪资水平,即为岗位工资(POSITIONVALUE),它是一个有上下限的区间。然后,根据说明书中的资格要求和员工的具体情况(知识、经验、技能的保有程度)确立员工的个人价值,即不同的员工做同一个岗位的工作的价值是不同的,根据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的层次确定该员工在岗位工资中的具体值,这个环节我们称之为员工价值(PERSONVALUE)。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基本上确立了员工的基本工资,即岗位工资+员工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绩效工资(PERFORMANCEVALUE)。所谓绩效公司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因此,绩效工资应该是基本工资的一个百分数,基本工资是不变的,所要变动的是绩效工资的增福。此外,还应该具备奖金福利这个可以变动的部分,作为员工的基本福利和员工特别贡献的奖励。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科学薪酬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可以看出,第一个部分是固定,无须我们过多考虑,我们需要关心是第二、第三部分怎么实现,怎样做才能使之与绩效考核有效地结合,使之更加公平、公正,没有争议。从绩效考核到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如何才能与薪酬管理有效联系的确是一个挠头的问题,其间的复杂性尤其烦人,办法有很多,但似乎每种办法都不能令大家都满意,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我们似乎掉入了一个陷阱,总在数字和数字的准确性上徘徊,总是希望以绝对准确的数字保证薪酬分配的公平,其实这真的是很难实现。追求完美的坏处就是不能完美。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抛弃乏味无聊烦琐的数字,尽量减少数字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采用相对简单的等级法来处理绩效考核与薪酬变动。

数字使用过多的最大的一个坏处就是容易引起管理者与员工在差别很小的数字上纠缠不休,争吵不断。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考核反馈的时候,员工极有可能拿着考核表质问你为什么自己某一项比别人少,请你告之原因,而你很有可能因证据不足或理由不充分而一时语塞,其实这些完全可以避免。方法之一就是在设计绩效考核表时,尽量避免数字的使用,而采用等级法,每个考核项共分五个等级,或A、B、C、D、E,或优良中下劣。这样考核出每项的结果后进行汇总,确定总的评价结果,汇总成为一个结果,用A、B、C、D、E或优良中下劣表示。

同样,薪酬的涨福也用A、B、C、D、E或优良中下劣表示,即采取强制分布的办法,使员工的薪酬涨福强制性地落到这五个部分里。比如,员工总数的百分之十涨薪为20%,考核结果为A的人涨福为20%,员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涨薪为15%,考核结果为B的人涨福为15%,员工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涨薪为 10%,考核结果为C的涨福为10%,员工总数的百分二十的涨薪为5%,考核结果为D的员工涨薪为5%,最后的百分之十不涨薪,考核结果为E的员工不涨薪。

这只是一个考核与薪酬有效挂钩的一个简单思路,里面还有大量的问题优待研究,还有大量的技巧需要继续探讨。

绩效薪酬管理 篇2

一、美丽华大酒店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美丽华大酒店是石家庄市一家规模相当的三星级酒店,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在本地市民心中都是优秀酒店的代表。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一大批高水准酒店的建立, 美丽华大酒店也由以前的酒店佼佼者退居到了三线位置。经调查发现, 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的不合理是制约该酒店发展的主要因素。美丽华大酒店员工的薪酬分为三部分:一是固定工资部分, 主要由岗位工资构成, 其中岗位工资最低1, 100元, 最高10, 000元, 共六个等级;二是绩效奖金部分, 公司仅为服务员设计了绩效工资, 每月根据服务员所卖酒水多少给予相应的提成;三是福利和津贴, 凡是酒店的员工均享有工伤保险。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 美丽华大酒店绩效薪酬体系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绩效管理人才缺乏。

在美丽华大酒店中, 本科及以上的管理人员比例仅3%。下属员工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理解, 各种措施的实施情况与服众程度不太令人满意, 使绩效管理的结果更无从谈起。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也致使绩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脚步缓慢, 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与个人发展的实现难以达成, 酒店的员工满意程度、顾客满意程度及忠诚度都会大打折扣, 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势必会使酒店陷入经营与发展的困境。

(二) 薪酬管理理念落后。

美丽华大酒店薪酬管理的理念比较落后, 通常把酒店员工的薪酬看作是酒店的成本支出, 较多的着眼短期利润而忽视员工的薪酬水平, 使得酒店薪酬缺乏竞争力, 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强, 使薪酬无法发挥及时有效的激励作用。美丽华大酒店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行政级别、岗位、学历、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进行价值分配, 而对于酒店绩效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涉及较少, 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三) 薪酬结构不合理。

美丽华大酒店员工的薪酬结构主要由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两部分构成。固定薪酬主要根据岗位确定, 根据该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操作难度等因素决定;可变薪酬则根据员工个人绩效来确定。美丽华大酒店除了对服务员实行可变薪酬以外, 其他员工一律采用岗位工资制, 也就是说没实际意义的岗位薪酬, 已成为100%的固定薪酬。

(四) 绩效薪酬体系缺乏动态性。

石家庄市很多三星酒店的绩效薪酬体系设计虽然一段时期内合理, 但当酒店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 管理者对此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 美丽华大酒店在近十年内, 只整体性修改过两次绩效薪酬策略, 其他时间只是因政策变动, 物价上涨略调高工资水平。如果缺乏动态的调整机制, 员工技能水平与岗位价值的密切联系将会丧失, 酒店的绩效薪酬就会失去他原本的作用, 导致内外部矛盾加剧。

二、对策建议

(一) 加大酒店绩效管理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酒店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 在提升硬件方面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实现着管理方式方法的充实与革新, 加大酒店绩效管理人才的培养。酒店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管理干部和员工的培养, 建立健全酒店业绩效管理人才的培养链条, 提升酒店自身人力资源体系的价值。

(二) 树立全新的薪酬管理理念。

酒店应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 以员工为中心, 重视员工的发展, 了解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 从而使得员工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无怨无悔的为酒店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使企业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

(三) 改变薪酬结构, 设置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

合理的薪酬结构是员工对于薪酬管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薪酬体系既能保证在同行业的竞争性, 又能保证酒店内部的相对公平性, 还能在吸引外来人才和保留原本企业人才上起到相当的作用。美丽华大酒店的员工薪酬普遍实行的薪酬结构是以固定薪酬为主体的“岗位工资等级制”, 这样的结构显然很难激励员工。

(四)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的结果应与员工所得直接挂钩, 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公平性直接影响到薪酬体系的合理性。因此, 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丽华大酒店应当系统地评定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 依照每一职位的工作对企业的相对重要性、工作性质、工作经验、特殊技能、履行职责的风险等, 来评定各个职位的排列顺序, 并以此作为获取报酬的依据。同时, 完善的绩效薪酬体系还需要相关有效文件来进行严格的技能鉴定, 并且提供必要的培训, 实施必要的管理程序等。

三、结语

绩效薪酬管理实践中的制度和方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员工的行为、业绩和满意度, 从而影响员工对顾客和工作的态度。因此, 作为酒店的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 并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

摘要:通过对石家庄市美丽华大酒店绩效薪酬制度现状的分析, 指出我国中小酒店目前在绩效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合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酒店,绩效,薪酬

参考文献

[1]匡家庆.星级饭店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10.

浅谈供电企业薪酬绩效管理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薪酬;绩效;管理

一、前言

最近几年,随着供电企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供电企业的顺利运行。因此,现阶段,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做好薪酬绩效管理,以使供电企业稳固的向前发展。

二、供电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激励机制缺失

现阶段,在供电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薪酬管理方面,主要实行技能岗位工资制,工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技能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以及奖金等等。在技能工资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依据员工的学历,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会做出任何的调整。在员工工龄工资管理的过程中,津贴、补贴都是固定不变的,在员工岗位工资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取决于员工所处岗位的级别,如果已经明确员工的具体岗位,不需要做出任何调整,同一岗位员工的薪酬是一样的。因此,从供电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都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模式,缺少激励机制,这不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使员工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2.缺少公平性

目前,在大部分供电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薪酬管理方面,主要依据员工岗位价值,确定员工岗位级别的高低,在发放工资、奖金过程中,也是依据岗位级别的大小进行发放,从理论方面分析,虽然这种发放方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岗位级别的大小已经不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岗位的实际价值,导致员工存在抱怨心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薪酬管理过程中,缺少公平性,这不利于加快供电企业的发展进程。

3.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在供电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造成绩效管理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并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理念落后,进而不能够制定合理的考核规划,使绩效考核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三、完善供电企业薪酬绩效管理的对策

1.科学、合理的评估岗位价值

现阶段,要想不断强化供电企业薪酬绩效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应合理的评估员工岗位价值,并且依据最终的评估结果,确定各个岗位价值系数。为强化岗位结果的精准性,实现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客观性,要求管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最佳的评价要素,明确要素的具体分值,选择合适的评估人员,深入细致的做好评分统计环节,合理的排序岗位之间的实际价值,进而为日后的薪酬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

目前,基于供电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由于岗位工资制度激励机制缺失,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应将薪酬与绩效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改进和完善绩效工资发放制度,严格依据绩效完成的实际状况,以及员工对企业贡献力量的多少,发放绩效工资,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为基本原则。通过此种方式,逐渐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完善基础工资晋升机制,现阶段,在供电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不能够自主调整岗位级别,因此,企业应完善基础工资晋升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员工,不仅应当为其发放绩效工资,还应逐渐增加基础工资,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

3.改进和完善绩效管理体制

首先,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真实、客观的反映员工的绩效水平,并且将员工绩效评估的最终结果与薪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其次,建立健全绩效经理人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规划,吸取员工的反馈意见,绩效经理人应经常与员工进行交流与沟通,熟悉和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不断提高绩效管理效率,加快供电企业的发展进程。

4.强化薪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往的薪酬绩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因此,供电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培训方式可以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如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议、交流会议等,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共同学习,互相进步。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供电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的对策,我们能够看出,在供电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薪酬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健全薪酬管理机制,完善绩效管理方法,合理的评估员工的岗位价值。此外,企业应强化薪酬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参加培训,转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薪酬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汉辉.中国电力行业结构与绩效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18(03):259-261.

[2]孟详林.分层滚动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20(05):12-14.

绩效管理与薪酬设计 篇4

前段时间听了绩效组李华明副组长关于绩效培训方面的课程,让我对绩效管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些实际操作的思路也慢慢清晰起来,总体感觉受益匪浅,希望以后如果有类似课程,能多提供平台去参加一下。李老师讲的课程内容通俗易懂,也对我们正在实行的绩效考核提供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实例,我主要从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要根据公司所在的行业和公司发展战略确定岗位,再由岗位确定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而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正是从岗位职责中提炼出来的。

二、要设定每个岗位的KPI(关键业绩指标),关键业绩指标是衡量职责/流程工作成果的参数,是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的体现,是可以量化数据表现出来的。

三、实行绩效考核要确定组织的目标,然后再一级一级向下分解,绩效考核就是工作前所设定的目标值与工作后所达成结果的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比较,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

四、要明确公司的不同层次人员在绩效考核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公司的绩效组在考核中是扮演整个体系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考核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要始终跟进考核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不是仅仅在考核开始表表态而已。

五、提出绩效与能力、意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指出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计划设定、在职辅导、绩效评估、绩效面谈等,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及指引员工未来发展的管理方式。

七、提出绩效考核的内容除了KPI(关键业绩指标)外,还有KCI(关键能力素质指标)和GS(过程性/阶段性工作目标)。

八、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的理念主要是以平衡为诉求,寻找企业短期与长期目标间,财务与非财务间、落后与先进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一种平衡,指出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达成企业的收益(财务面),而要想达成企业的收益必须要达成客户的满意(客户面),要想达成客户的满意,必须要在内部营运(生产、销售、供应商等方面)下工夫(内部营运面),而要想达成内部营运的规范和改善,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满意度(学习与成长面),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依存、逐层递进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内外、上下的平衡关系。

九、绩效工资的设定。绩效工资=标准绩效工资*(个人绩效+企业绩效系数)/2或绩效工资=标准绩效工资*个人绩效*企业绩效系数。指出个人绩效工资要与公司绩效相挂钩,如果公司一年或半年以来的赢利状况好,那员工个人的绩效工资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企业的赢利状况欠佳,个人绩效中也要相应降低。

十、员工通过绩效考核的晋升渠道和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意愿去规划他的职业生涯,对于能力高,意愿差的人,只能让他们在同领域进行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给他高工资,但不能给他职位和权力。这也是很多管理者所犯的弊病,认为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要给他职位,这样才公平。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复习要点 篇5

选择题

直接薪酬的分类:基本工资、加班工资、津贴、奖金、利润分享、股票认购

岗位薪酬制度分类:岗位等级薪酬制、岗位薪点薪酬制、岗位效益薪酬制 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公平、竞争、激励、经济、战略、合法原则 个人绩效长期激励计划:现股计划、期股计划、期权计划

薪酬管理过程中的三大核心决策: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

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根据岗位和员工能力定薪属于职能薪酬制 宽带薪酬适用于销售人员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财务 理想的劳动力成本分析图:U型

按评估对象的特性将绩效考评技术分类:综合型、品质基础型、行为基础型、结果基础型 薪酬的构成要素:直接薪酬、可变薪酬、间接新薪酬

薪酬控制的基本原则:1.追求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2.以人为本,科学控制;3.企业自我约束与标杆管理相结合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的步骤:1.工作分析;2.理论验证;3.进行指标分析;4修订指标 考评者的心理偏差,只把一个因素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晕轮效应

名词解释

1.绩效考核: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考差和审核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任务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绩效的一种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

2.年薪制:以为单位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确定并支付经营者年薪的分配方式。

3.薪酬战略: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及自身的条件所作出的具有总体性、长期性、关键性的薪酬决策。4.绩效加薪:是将基本薪酬的增加与员工在某种绩效评价体系中所获得的评价等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绩效激励计划。

5.海氏系统法:是将付酬因素进一步抽象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三大因素,即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并相应设计了三套标尺性评价的量表,对各个工作职位给予评分的一种评分方法。

6.绩效管理:为实现组织发展的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

7.全面薪酬战略:是根据组织的经营战略和组织文化制定的全方位薪酬战略,着眼于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薪酬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对于组织战略的支持功效。

8.市场薪酬调查:应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来获取相关企业各个岗位的薪酬水平及相关信息,再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绩效确定企业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9.薪酬:在存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员工从雇主那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及有形的服

务和福利。

10.工作评价:以工作分析所确定的各种工作的工作范围以及任职资格为依据,求出每一工作对本企业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简答题

一、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答:1.客观原则

2.注重实绩的原则

3.差别原则

4.明确化、公开化的原则

5.多方位考核的原则

6.科学、简便的原则

7.及时反馈的原则

8.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9.保证信度与效度的原则

二、目前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

答:

(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1.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2.技术变革与服务经济势不可挡

3.生产及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周期越来越短 4.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企业管理实践的变化 1.组织结构变化 2.组织内部沟通方式变化 3.企业经营环境的风险上升,鼓励员工承担一定的合理风险 4.企业日益重视开拓外部市场机会

三、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法

答: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考核货管理被考核者绩效的可量化或可行为化的标准体系,是对企业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指标。通过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达成的承诺,员工与管理者就可以就工作期望、工作表现、未来发展进行良好的沟通。关键绩效指标体现企业发展战略与关键要点;强调市场标准与最终成果责任,对于使用者来说,要有意义而且可以进行测量与控制;在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强调各部门的连带责任,促进各部门的协调。

四、我国的法定福利

答:员工法定福利是政府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向员工必须提供的一些社会保险、法定假日及劳动保护措施等。这既有物质实物性的补偿,也有服务性的帮助。它以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公共机构共同管理。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保险项目。

五、我国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答:1.薪酬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错位。2.薪酬设计有不科学之处。3.薪酬支付缺乏公开性、透明性。4.奖金奖励和福利保险计划缺乏柔性,起不到激励作用。5.企业已有的薪酬结构很难整合。

六、群体绩效激励计划的类型

答: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目标分项计划

七、薪酬的主要功能

答:对员工而言:1.经济保障功能 2.心理激励功能 3.标识功能 ;对企业而言:1.控制经营成本 2.改善经营业绩 3.塑造并强化企业文化 4.支持企业变革;对社会而言: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八、平衡计分卡法与传统考核法相比的优势

答:1.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绩效评估方法中财务指标一统天下的局面,从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发展角度以及财务角度来设计绩效评估体系,消除了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2.平衡计分卡使得为增强竞争力的应办事项中看似迥异的事项同时出现在一份管理报告中:以顾客为导向,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质量,重视团队合作,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以及面向长远而进行管理等。

3.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估系统,它表明了源于战略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

4.平衡计分卡是评估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完美结合。5.平衡计分卡防止了次优化行为。

论述题一(这题可能是原题,题目及参考答案如下)

A公司是一家大型商场,公司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共有500多人。由于大家齐心努力,公司销售额不断上升。到了年底,A公司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绩效考评,因为每年年底的绩效考评是与奖金挂钩,大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部又将一些考评表发放到各个部门的经理,部门经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表格,再交回人力资源部。

老张是营业部的经理,他拿到人力资源部送来的考评表格,却不知该怎么办。表格主要包括了对员工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的评价。其中,工作业绩一栏分为五档,每一档只有简短的评语,如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工作任务等等。由于年初种种原因,老张并没有将员工的业绩目标清楚地确定下来,因此对业绩考评时,无法判断谁超额完成任务,谁没有完成任务。工作态度就更难填写了,由于平时没有收集和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到了年底,仅对近一两个月的事情有一点记忆。

由于人力资源部又催得紧,老张只好在这些考评表上勾勾圈圈,再加一些轻描淡写的评语,交给人力资源部。想到这些绩效考评要与奖金挂钩,老张感到如此做有些不妥,他决定向人力资源部建议重新设计本部门营业人员的考评方法。老张在考虑,为营业人员设计考评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绩效管理存在的哪些问题有待于改进和加强?(2)选择营业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该公司存在的绩效管理问题如下:

1).考核目的不明确。绩效评估的目的是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与不足,改进员工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促进员工与组织的提高与发展,而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

2).绩效目标不清楚。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对于被考评者的绩效目标竟然模糊,使得考核没有了对比标准。

3).平常的工作过程中忽视关于员工工作行为的记录,使得考评时缺乏证据性资料,便利考评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4).在考核过程中,考评者以被考评者近期绩效表现代表整个考核期的表现,这种“以近概全”的方式,便利考评结果的正确性降低。

5).考核周期设置不当。营业部门的业绩考核周期过长,不利于发现、解决问题,也不利于

平时收集员工的绩效信息。(2).提高绩效管理的措施如下: 1).明确考核的目的;

2).重新设计考核周期,缩短考核周期; 3).有利于员工平时绩效考核信息的收集; 4).重视绩效面谈的作用;

5).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为员工的绩效改进作很必要的指导; 6).考核指标进一步量化;

7).加强管理者关于绩效考核的培训; 8).考评体系中加入对员工能力的考评。

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在案例中的体现;案例中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何克服?

作用:

1、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联系。绩效管理的前提是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绩效管理通过为员工设定个人目标从而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相联系,鼓励并驱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工作行为,保证目标的圆满实现。

2、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通和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管理需要员工全过程的参与。这种参与式的管理方式满足了员工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因而绩效管理对于创建一个民主的参与性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3、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项功能整合为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绩效管理为员工行政管理和下一年工作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为人员招聘和选拔提供参考。

企业中绩效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1.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脱节。绩效管理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级分解得到,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得出,不能引导所有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导致与组织战略目标相背离的行为出现。

2.缺乏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双向沟通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员工在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以及绩效考核和反馈全过程中的全程参与。3.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以及绩效评价与反馈机制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个系统。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与结果。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浅议高校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篇6

一、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 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标准, 而标准的设定依据为岗位分析, 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几所大学系统的做过岗位分析。所谓岗位分析 (工作分析) 是收集数据进而对一项特定的工作实质进行评价的系统化过程。工作分析的成果是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工作描述是以书面叙述的方式来说明工作中需要从事的活动, 以及工作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工作条件的信息。而工作规范则被用来说明对承担这项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特定技能、工作知识、能力和其他身体和个人特征的最低要求。不做工作分析, 那么岗位的职责就界定不清楚, 绩效考核就没有个科学的标准依据。

(二) 考核指标过于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

考核就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 指标的设定将牵引着教师围绕着指挥棒转。指标设定的科学合理将起正向作用, 否则就会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各高校绩效考核花很大力气来量化各岗位的工作, 希望制作出量化程度比较高, 甚至是全部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 这是很难的。定量化的考核在某种程度上能避免人为的因素, 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但是搞教学和搞研究不一味地追求数量, 这样易使教师步人单纯地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目前这种现象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显现出来。

(三) 学生打分存在功利性倾向

现在各高校普遍实行了让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 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弥补了教师绩效考核中非量化性的因素。但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在给教师打分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公平合理, 偏好和情绪化的东西以及功利性的倾向影响了对教师的综合评价。绝大部分院校对这些做法只是流于形式, 对于打分的结果大部分是处于保密状态:无论是哪种形式、哪个学校都没有反馈和沟通得分高低的原因, 这种考核可以说对绩效的提高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岗位绩效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面临的是操作层面的技术性难题

绩效薪酬的基本原则是按劳付酬, 然而教师的劳动结果是很难被量化和被测量的, 如研究结果的学术价值不能用字数或篇数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不能用听了多少节课来计算;学科知识体系和人类文化的进步, 更不可能是靠论文和项目数字累加出来的。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加大了绩效考核的难度。

(二) 绩效薪酬可能导致教师行为的不确定性

一个人对收入的预期是他对行为做出选择的依据, 稳定的收入预期是导致稳定行为的前提。但现有薪酬制度是一种不稳定的津贴性收入制度。首先, 学校能用于工资性收入分配的财力不稳定;其次, 即使在学校每年投入总量一样的情况下, 由于每年学校教学总量和科研总量是有差异的, 所以, 教师即使保持每年同样的教学或科研工作量, 实际收入仍然可能不同。学校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投入越大, 定量考核越普遍, 教师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越明显。这种收入制度必然导致教师对自己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 从而影响教师持续稳定的教学科研行为, 甚至导致教师行为的短期化。

(三) 绩效薪酬效率至上的价值观

容易导致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急功近利, 而无视高校应对学生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发挥作用并做出贡献的价值导向, 从而也会导致高校组织对社会的长远利益和培养人才功能的漠视。

三、高等学校绩效工资的设计原则

(一) 激励性原则

所谓激励是指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为手段, 刺激人的动机, 使人表现出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高校构建绩效工资体系要以增强工资的激励性为导向, 将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有机结合, 把注意力放在对教职工现实绩效的考核和奖励上, 以教职工个人和团队的绩效水平确定薪酬标准。通过清晰反映薪酬与绩效间的对应关系, 将需求、内驱力、目标三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 做到对教职工的当前激励、发展激励、终身激励相结合。通过绩效工资分配, 将学校与教职工结成有机的利益共同体。

(二) 公平性原则

很多学者的研究和市场调查都证明, 薪酬的公平感依然是员工最关注的因素之一。绩效工资标准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职工的薪酬水平, 要使绩效工资成为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保障, 其体系设计应当注意体现公平性。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准确衡量教职工的绩效水平, 进而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数额, 才能使教职工对所获得的报酬感到心悦诚服。觉得未在薪酬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以实现自我公平, 从而对绩效工资体系表示认可。

(三) 战略性原则

高校绩效工资是一种收入分配工具。应服务于高校的发展目标, 传递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将高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目标分解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岗位, 教职工绩效工资数额由其工作绩效与预先设定的工作目标和薪酬标准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后确定, 并根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波动。通过收入分配杠杆, 规范引导教职工的行为, 将教职工的个人发展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之中, 在学校的发展中促进学校与教职工共同发展, 形成双赢局面。

(四) 操作性原则

高校绩效工资体系应当简明易懂, 便于教职工明白设计的初衷, 理解工资与不同层次绩效指标的联系, 这样才有利于绩效工资的实施、管理和推广。实践表明,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否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和支持, 将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和新制度的成败。在体系构建时还要便于与评估机制结合, 既要有教学课时数、发表论文篇数、主持课题数等量性指标, 也要有课堂教学质量、论文学术价值、课题社会影响等质性指标, 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此外, 构建高校绩效工资体系还要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的文化、理念;考虑到高校的层次和规模以及办学效益和财力约束等。

四、对完善我国高校薪酬体系的思考

(一) 提高教师薪酬水平, 使教师收入处于国民收入的中上水平

西方国家高校教职工的薪酬水平是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形成的, 高校想在市场中赢得人才, 必须正视市场需求。以西方国家高校教职工薪酬水平作为前瞻, 是比较切实际的。西方国家高校教职工薪酬处于社会中上水平, 只有提高教师薪酬水平, 才能留住高校中有能力的教师, 减少流失率。

(二)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以岗位和绩效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绩效考评制度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科学合理地计量员工的劳动成果, 使之成为“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二是评价结果反馈给不同的人员以便于员工的全面成长和便于管理, 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三) 掌控好收入差距

高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应以公平、公正为设计前提, 业绩考核和现实贡献为分配基础, 奖励为调节手段;突出激励功能, 激励、保障和调节三大功能相互协调;努力建立教师校内收入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 使搞活、规范、可操作成为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

(四) 落实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

全员聘任制是岗位管理的基础, 岗位管理是岗位工资实施的前提。。岗位管理作为破除身份管理的重大对策, 其顺利推行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优势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转变观念, 避免在岗位工资的核定中套用以前的身份和职称管理方式, 原封不动地将原来的身份序列直接落实在岗位工资上。

(五) 员工薪酬重心从固定薪酬向绩效薪酬转变

当前, 高校普遍未采用绩效薪酬制度, 即使有绩效薪酬的部分高校, 其所占比例也相当小。有研究者提出, 高校三元薪酬结构中的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和岗位绩效工资的比例为40%:10%:50%比较合适。绩效薪酬具体比重为多少, 还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发展战略、财力水平等方面具体规划, 不好做一个统一规定, 但其所占份额原则上应能起到激励作用, 起到按劳分配、激发潜力、促进竞争的作用, 否则就是无效的。

(六) 将重点放在重点员工和骨干教师上

薪酬内部和外部的不平衡是很不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 让优秀的员工和一般员工的薪酬差距调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这个平衡点很难找到。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能让员工都满意, 那就一定要先满足优秀员工。

(七) 采用长期激励制度

在委托代理经典理论中, 罗丹妮 (Radner) 和鲁宾斯坦 (Rubbin-stein) 证明了如果委托方与代理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且双方都有足够大的预期贴现因子, 则帕累托最优的激励能够实现。也就是说, 要实现帕累托最优化激励, 需要组织长期的激励制度, 在长期预期收益的激励作用下, 员工的满意度、积极性可以达到最优。长期激励理论上属于多阶段博弈, 多阶段博弈会使参与者从整体最优而非当前最优的角度选择对策。组织如果能够使员工关注长期收益, 则可减少员工流失, 促使员工努力工作。长期激励制度主要指针对组织绩效评估周期超过12个月的各种奖励计划。高校可采取的长期激励方法可以有:补充住房基金和公积金、提高医疗保险限额、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弹性的工作时间、更多的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机会等。

(八) 提高员工的福利、增加自助餐式的福利项目

受各学校条件和主要管理者思路影响, 当前, 高校福利制度很不完善, 学校之间福利差别很大。绝大多数高校福利项目较少, 福利偏低, 多数采用平均福利计划, 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员工需求多元化, 高校在提高福利金额和福利项目的同时, 可以借鉴部分企业采取的自助餐式福利制度, 给予员工每年一定的福利点数, 提供一组多样化的福利项目, 让员工自由选择, 使员工有一种大家庭的成员感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增强责任心, 使福利效用最大化。

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 使得高校薪酬制度存在着阶段性和时效性的特点。改革高校薪酬制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可以套用, 改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 高校薪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既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随着高校办学形式的多元化, 随着高校的战略目标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 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存在诸多弊端,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高校的发展。因此要将绩效考核转变为薪酬管理, 也就是把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 这就要求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实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切实完善高校的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制度。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林健.论高等学校绩效薪酬体系的目标和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 2007.10

[2]张江山.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体系[J].大众商务, 2009.10

绩效薪酬管理 篇7

完整的绩效管理除了绩效考核内容、考核周期、考核流程等内容之外,还包括绩效管理参与者、考核结果应用以及绩效沟通等工作。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盘点时,需要全面涉及以下五个要素内容。

盘点要素一

绩效管理参与者是否层级全面、责任明确

绩效管理是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是参与者决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自己,能否有效实施还涉及到其他人员:公司高层、各部门负责人和每一位员工。

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则扮演三个角色:绩效制度的制定者、方法操作的培训者和考核工作的组织者。在平时绩效管理工作中,公司高层的支持、各部门负责人的配合、员工的努力都有所体现,需要在年终加以总结。

盘点要素二

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合适、可操作

绩效考核内容的主体部分是绩效考核指标,除了起到导向性作用外,指标还犹如“尚方宝剑”,保证奖罚分明。T 公司的绩效指标大致分为五类(见右表)。

绩效考核既有一定的周期性,也需要动态调整,尤其是在企业战略目标发生调整时候,相应的考核指标也随之调整,保证指标的导向性作用,所以一般以年为周期进行指标调整。怎样调整,需要公司高层从企业发展战略调整方面给予指标选取和目标值的指导性意见,同时需要部门负责人从执行层就具体指标的可操作性提出意见。

盘点要素三

绩效管理周期是否合适

考核周期需要在综合权衡企业的业务特点、发展阶段和管理成本等基础上进行选择,比如业务周期较长的企业考核周期也较长,发展步入正规后考核周期可以适当延长,为减少管理成本也可以延长考核周期,相应的薪酬发放周期也随之调整。绩效考核周期的选择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事态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周期过长,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T 公司的绩效管理周期主要为年度、季度和月度,基本符合房地产企业业务实现周期较长的特点,同时鉴于T 公司还处于成长期,为加强过程控制,实施月度工作计划考核。

盘点要素四

考核结果应用是否落到实处

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薪酬发放、培训计划制定以及员工职业发展等方面。

绩效管理盘点需要与薪酬管理盘点相联系,主要表现在薪酬发放的依据上,绩效考核结果应该是浮动薪酬,比如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这样才能保证浮动薪酬的公正性和激励性;培训计划制定方面,绩效考核结果,包括业绩考核结果和能力态度考核结果可以作为为员工制定业务技能培训和工作能力培训的依据,由来自实际工作效果的培训需求来制定培训计划,能够保证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员工职业发展方面,不但是绩效考核结果,还包括上下级的绩效反馈沟通,都可以作为员工制定甚至调整职业发展计划的依据,员工或者可以通过培训等努力弥补能力不足,或者根据个人特质和发展潜力,调整职业发展计划,在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考核结果是否与薪酬发放挂钩,是否成为培训计划和员工职业发展的依据,可以通过对广大员工的意见调查获得。

盘点要素五

绩效沟通是否被忽视

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绩效管理借助绩效沟通成为闭环,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绩效沟通贯穿整个绩效管理过程。

但在T 公司实际工作中,不乏上级草草布置绩效任务,平时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工作辅导,考核结束,只告诉员工结果,绩效反馈环节缺失;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服,有情绪,但认为沟通对改变考核结果无济于事,故不与上级进行沟通等现象,让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的本意大打折扣,导致很多企业还是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甚至是为考核而考核,更谈不上改进提高。加强绩效沟通工作将是T 公司人力资源部下一年度工作重点,关于绩效沟通可以通过对部门负责人和广大员工的意见调查获得。

以上通过按照绩效管理模型的五个构成要素可以为绩效管理的年终盘点工作提供指导,做到有的放矢,盘点出实际问题。

在进行薪酬福利工作盘点时思路同样是首先明确薪酬体系的构成。

通过对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T 公司发现单纯的全公司范围内的满意度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年终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盘点调查需要多方位、多层次以及多手段。

多方位、多层次以及多手段

多方位:可以分为企业外部调查和内部调查,企业外部调查,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设计可以参照行业通用的指标,行业通用指标经过多家企业的实际应用,在指标的导向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经得起检验;还有薪酬管理方面,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确定都需要外部调查,不能闭门造车,主观推算。内部调查更是年终盘点的重点工作,虽是年终盘点,但是很多资料来源于平时的工作收集,比如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的配合程度等。

多层级:既需要公司高层给与方向性引导,尤其是在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和薪酬策略的选择上,同时需要向绩效任务的执行者,即各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表现在绩效考核内容、考核周期选择等方面,广大员工在考核结果应用、绩效沟通以及薪酬水平满意度等方面能够给与最真实的反映。

多手段:这里列举最常用的四种手段。一是访谈——主要是对公司高层,通过访谈以及提交工作计划等方式获得指导和反馈;二是问卷——对各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需要做好日常的沟通和年终的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可以根据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设计,从而保证问卷对可能出现问题领域的涵盖,其中对部门负责人的问卷可以是记名的,因为不同性质的部门在考核指标和周期等方面的反映可以不同,需要具体分析,对员工的问卷需要是无记名的,保证员工能够畅所欲言;三是座谈会——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座谈会的参与者可以有所侧重,举行高层和员工的座谈会,目的是让高层了解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让中层列席分解绩效任务的经理办公会,目的是避免绩效任务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四是外部调查——主要通过每年行业统计数据的公布,以及借助专业机构进行专项调查。

找出共性问题,解决差异性问题

立足企业实际:几乎每家企业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是可以改进的,但也有相当部分受企业发展阶段和市场定位影响是无法完全满足的,以最小的人工成本取得最大的激励作用仍然是为数不少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重要任务。所以需要立足企业实际解决问题,重点关注能够改进的地方,才能取得高层的认同,公司的资源支持,实践也证明管理改进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找出共性问题:从管理成本考虑,需要将林林总总的问题归纳出共性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比较典型的是绩效沟通问题,员工和部门负责人都反映这个问题,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高层之间,员工和部门负责人之间都需要整个绩效过程的沟通。所以在营造企业绩效沟通的氛围时候,不但是在部门内部,从主管高层向部门布置绩效任务开始就需要做好绩效沟通,取得部门负责人的认同,否则部门负责人就会从一开始就对绩效任务有抵触情绪,同时在绩效任务实现过程,需要高层对外的沟通以及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协调时候,是否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取得支持,关系着绩效任务的最终实现。

解决差异性问题:比如业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多为硬性指标,职能管理部门多为工作计划考核,于是容易出现业务部门考核更加容易不合格,感觉好像职能管理部门是“旱涝保收”。这就需要一方面从绩效指标上需要对职能管理部门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的层级进行界定,拉开清晰差距,便于考核,另一方面,职能管理部门的奖金需要比业务部门多一个“业绩系数”,这样职能管理部门的奖金就可以与公司业绩挂钩,间接上受业务部门的业绩影响。

经过多方位、多层次以及多手段的年终绩效和薪酬盘点,立足企业实际,找出共性问题,解决差异性问题,T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不但为公司高层提交了一份满意的年终盘点报告,并就下一年度的管理提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得到整个公司的支持。

执行绩效与薪酬管理重在理解 篇8

像上面的案例一样,有些企业都在轰轰烈烈、不求甚解地做着所谓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工作,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组织与员工个人绩效不增反减,甚至组织与员工的利益都严重受损,

又如在一家AB公司,企业度过了早期的创业阶段,为了进一步支撑业务发展,公司成立了人力资源部,聘用专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张小明来承担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

张小明对公司内部绩效管理进行摸底并与老板做沟通后,精心设计了一套绩效薪酬管理体系。

等到这套方案具体实施时,老板突然问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谁干得多拿的就多,这样操作起来不更好、更简单吗?

为什么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比如薪酬要保密,定薪调薪用人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签核权?

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为何不能采用类似于销售提成制的方式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大家干得多拿的多,自然有动力能够解决单据审核不完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让张小明顿时哑口无言,心里却火冒三丈:我现在做的是薪酬管理的规范,薪酬不规范,又怎么考核呢?

最终,张小明因为没有办法说服老板要先解决薪酬规范管理的问题,也无法有效完成公司绩效考核的任务,只能选择黯然辞职。

以上两个案例,暂且抛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与工作方法不谈,在一定程度上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绩效与薪酬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如何快速理解绩效与薪酬管理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即“知道”是一回事,而“理解”、“运用”则是另外一回事。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因为职业背景、经历的差异,自然会对各项工作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进而会产生不一样的行为结果,最终影响组织目标的达成。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也一样,因为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解不同,造成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有效协同,特别是那些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如此。所以,让各级管理者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有正确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正确理解薪酬管理的三个价值分配维度。企业的本质在于为客户持续地创造价值,并获取盈利。企业的价值管理有三个环节:即价值创造、价值评判、价值分配,其中绩效管理承担了价值评判的重任,薪酬管理承担了价值分配的重任。如果只有价值创造,而没有价值评判与价值分配,那么企业就会“无人而止”,没有员工再愿意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工作。

同时,薪酬分配原本就是激励员工进行价值创造的核心措施之一。这是有些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在他们看来,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个人有发展、有工作成就感,薪酬只是保健因素。这种理解其实是偏颇的,是把对“钱的看法”等同“分钱的实质意义”。

企业的激励措施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而对于薪酬管理来说,公平感正是其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薪酬所代表的价值分配主要从岗位价值分配、能力价值分配、绩效价值分配三个维度来体现公平。

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要素: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而公平感恰恰是薪酬管理追求的目标。薪酬所代表的价值分配有三个维度:

一是岗位价值分配。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价值大小有别,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这样也符合人们内心的相对公平:A岗位工作价值大/A岗位薪酬高≈ B岗位工作价值小/B岗位薪酬低。

二是能力价值分配。从事相同岗位的每个成员能力有所差异,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A岗位员工能力高/ A岗位员工能力薪酬高≈ B岗位员工能力低/ B岗位员工能力薪酬低,

三是绩效价值分配。从事同一岗位同一工作,工作结果有好坏之别,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A岗位员工绩效高/ A岗位员工绩效薪酬高≈ B岗位员工绩效低/ B岗位员工绩效薪酬低。

因此,组织内部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是因为薪酬管理需要兑现价值分配中的不同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是因为在组织内部,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担当平衡各部门、各岗位、各个员工对应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绩效工资的角色。

其次,充分理解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以偏概全。因为,薪酬管理中的绩效价值分配(即绩效薪酬)只取决于我们的绩效管理方案,比如月度考核,就有月度绩效工资;季度考核就是季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可以是按销售额来进行月度提成,也可以是按照KPI目标值来评价指标实际结果。

所以,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但大量的管理实践显示,有些管理者都把考核等同于管理的全部,以偏概全。这种认识极其危险。

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将其等同于管理的全部,甚至以此作为内部管理的唯一手段。

譬如AB公司的老板,他认为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就应该考核他们的单据完成数量,完成的多,工资就应该多拿。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用考核代替管理的认知。考核不能代替管理,管理有很多方法: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有很多职能,如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拿财务审核单据不及时这个问题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比如:单据审核流程E化,提高工作效率;对单据审核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通过增加编制、加班、计划的平衡来实现;财务部负责人出个简单的奖惩管理办法来约束、激励下属按时完成单据审核等等。

但是,如果把财务人员审单这项工作按照销售提成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核,那么其管理成本就会被放大几倍——仅财务人员这一项岗位工作职责,就需要单独安排一个岗位或者员工去统计、核算、发放提成。

同时,绩效管理必须按被考核者有所区分,不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一是不能用一个考核指标考核员工的所有工作业绩。如DQ公司老总只是用一个公司整体月度销售收入目标完成率来考核所有公司的员工,若没完成则全体加班。倘若公司没完成,员工个人完成了呢;倘若月度目标没完成,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呢?像DQ公司老板那样,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不可取的。

二是考核的频率与激励措施要根据被考核对象进行差异化设置。很多公司一旦推行考核,都是发放月度考核工资,或者是发放年度考核工资,这其实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事业部总经理需要每月考核吗?一线员工能等到年底才来考核吗?

再次,正确认识绩效与薪酬管理在组织内部经营管理的地位。从公司经营管理层面来看,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年度经营计划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相互作用构成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主要是用来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地图(包括公司在业务发展、组织发展、人才发展、资本运营等各个领域的长期的、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它是一种方向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业务目标预算与财务费用预算,用来明确公司战略实现所需要达成的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的目标数据,它是一种经营目标管理、经营上的投入产出预测。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是指公司及各部门为了达成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目标预算所采取的具体的工作策略,以及形成的具体工作计划。

所以,战略管理决定了公司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决定了年度经营计划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在公司经营管理体系的运行顺序排在最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年度经营计划管理都会影响公司的绩效与薪酬管理,一旦绩效与薪酬管理出现了问题,不仅仅需要从绩效薪酬体系内部构成去找原因,更多的要查看上游环节,如战略、预算、经营计划等管理体系。

上一篇:北京欢乐谷介绍下一篇:以告别为主题的小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