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篇

2024-05-01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篇(共13篇)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篇 篇1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苇下、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闪闪移动,在徐徐的风中,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上述论点都说明了饮食有节,饮食清洁,饮食丰富的重要意义。

小暑节气的食谱:

炒绿豆芽:

[配料]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 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 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素烩面筋:选自《随息居饮食谱》

[配料] 水面筋500克,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味精个适量。

[做法] 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一碗,加食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功效] 解热、除烦、止渴。

蚕豆炖牛肉:

[配料]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 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配料] 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节气养生之小暑、大暑 篇2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护心阳,所以要平心静气,尤其要注重宝宝的心神调养,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大暑

大暑之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是机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宝宝往往难以抵抗,而导致中暑等病。因此要为宝宝做好防暑工作。

小暑为每年公历的7月6?8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此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暑邪耗气防苦夏

苦夏是由于天暑地热,人体与气候不适应,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常表现为:一进入夏天,就会经常感到头昏脑胀、全身乏力、倦怠嗜睡、食欲减退等。到秋日暑衰,各种不适便不药而愈,饮食和精力亦恢复正常。苦夏可以从饮食、运动、精神调养等多方面进行防治。

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平时加强室内通风散热,要给宝宝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特别是颈部、腋下等皱褶部位。一天当中10?14时,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此时应尽量避免宝宝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或穿长袖衣服,以浅色为佳。尽量不要让宝宝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玩耍,预防皮疹发生。

清凉消暑,多吃酸味食物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都适合此节气食用。炎热夏季出汗较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降低。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暑,可预防人们因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夏季应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山楂、菠萝、猕猴桃等。

小暑食疗方

小暑顺安养生汤

材料:西瓜半个,西红柿3个。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西红柿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其适宜。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酌量饮用。

有机蛋花玉米羹

材料:有机山鸡蛋l个,有机甜玉米250克,有机湖盐、有机香油、鲜汤、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鸡蛋磕入碗内,搅打成鸡蛋液。锅内加入鲜汤,用旺火烧开,下入甜玉米,煮沸,加入盐,用水淀粉勾芡,漂入鸡蛋液,形似桂花,淋上香油,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健脑益智。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宝。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夏季使用空调时,室温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8℃,定时通风换气,体弱的宝宝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间。洗澡要用温水,过热的水或过凉的水会增加宝宝出痱子的机会。浴后用柔软的毛巾为宝宝蘸干体表的水分,选择适量的痱子粉薄薄的一层涂在宝宝易出痱子部位。

每年公历7月22?24日之间的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三伏之中无酷热,五谷田和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管子》中也说:“大暑至,万物荣华。”

气血旺盛,易中暑

夏季主阳,是阳盛之极,阳气盛、气温高,充于体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心通于夏,人体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此时大量出汗津液外泄。大暑节气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亏耗,尤其是发育不够成熟的宝宝往往难以承受,导致中暑。

顾护心阳,平心静气

在加强宝宝的养护和锻炼时,爸爸妈妈们应当按照五脏分时所主来养。即夏季所主为心,所以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才是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的养护方法。特别是在大暑的天气里,酷暑逼人,汗液外泄。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善于养生的父母则会让宝宝尽量避免外劳其形和内忧其神。让宝宝神形既安,则身心自会得到平和有效的养护。

多吃防暑湿、益气养阴的食物

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机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伤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红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等,都是夏日进补的佳品,可以将上述食物做成菜泥给宝宝吃,有助其防暑祛湿易消化。

大暑食疗方

绿豆南瓜粥

材料:绿豆,南瓜。

做法:绿豆洗净,南瓜切成小块。先将绿豆煮成绿豆汤,待快熟时,将南瓜倒入锅中,继续煮,直到南瓜变软面即可。

功效:清凉解暑,由于南瓜的甜味进入汤中,喝起来甘甜爽口。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

冬瓜排骨汤

材料:冬瓜400克、排骨200克、生姜1块。

做法:排骨洗净后焯水去血水,捞出沥干水分;生姜洗净拍松;冬瓜削皮切厚片。将排骨、生姜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煲40分钟,然后加入冬瓜,冬瓜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利尿,是大暑时节适宜的清汤。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养生篇 篇3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医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随之而异。”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变不良的体质状态,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这里我要说的是,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中,只要我们本着积极的生活态度,采取积极的养生措施,是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惊蛰节气中向大家重点介绍常见的四种体质的养生方法。

一、阴虚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添澹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摄 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 其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4.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二、阳虚体质: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2.环境调摄 阳虚体质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十五至二十分钟。这样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体育锻炼 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4.饮食调养 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5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至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三、血瘀体质: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瘀体质之人。

养生方法:

1.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都活跃起来的,是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2.精神调养 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瘀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倾向。

3.饮食调养 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褒汤饮用。

四、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养生方法:

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养生篇 篇4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素问·上古天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经文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并认识到肾气、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前人认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点, 如月经、妊娠、产育、哺乳都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校注妇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可见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不无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决于肝、脾、肾的功能旺盛,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为“月经之本”,而精血充足,经、孕、产、乳才会正常。妇女的另一特点是情绪易于波动,每遇思、恋、憎、爱、妒、忧情绪往往不能自制。《校注妇人良方》指出:“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经先闭。……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的影响极大。这里告戒大家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加重“经期”不适,导致月经失调、闭经等症。另外,月经期应适当活动有利于气血条畅。

更年期的妇女(45~50岁进入更年期)生理机能由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按中医理论,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导致阴阳失调而症见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如果调摄适当,就能避免或减轻症状,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障碍,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情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这也是历代医家对妇女养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的原因。

对妇女养生中饮食调养的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常用的药膳有:

当归生姜羊肉汤:(选自《金匮要略》)

[配方] 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 温中,补血,散寒。

红杞田七鸡:(选自惠安堂滋补药膳方)

[配料]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

[做法] 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月经、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萝卜丝:

[配料] 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罗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 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胡萝卜中含有“琥珀酸钾盐”,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高血压患者也可榨汁饮之。)

牛奶粥:

[配料] 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掏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大火煮费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继续煮至成粥。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篇 篇5

(1)绿豆冬瓜茶可祛暑

饮食调养:宜进食具有清热祛暑、利湿功效的食物,可多饮西洋参茶、绿豆冬瓜茶等。

(2)“三豆鳅鱼汤”防暑湿最佳

饮食调养:多吃温软食物,避免饥饱失调,食物以健脾化湿、益气消暑的为宜,如小米绿豆粥、绿豆汤、春砂仁、法夏、扁豆、冬瓜、西洋参等。

(3)宜温养脾胃 忌过食生冷

饮食调养:忌吃太多生冷,或因天热不愿进食,应多进食温软食物,温养脾胃,可多饮米汤,砂仁、法夏、苡米、芡实、红豆、扁豆等。

(4)清热祛湿消暑

饮食调养:宜多吃益气养阴,消暑生津的食物,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参、绿豆、玉竹、石斛等。

2、夏季出汗多酸味食物解渴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故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将上述各种食物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则可充分满足心脏和脾脏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专家建议,科学降温,这是战胜持续高温的保健良策。最理想的温度是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7℃。老人、小孩体温调节能力差,应尽量少“孵”空调。长期在空调环境里工作、生活的人,应穿一件外套。坐着工作的人,尤其是女性,可在膝关节部位覆盖一块浴巾,不能贪图一时凉快,对着风口吹,以防低温对人体损害,发生月经不调、颈椎病、关节炎。

3、小暑吃红豆养心利水肿

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是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夏日气温高,心火上炎容易长口疮疖肿;暑热伤阴,心血暗耗,往往表现为头晕、心悸、失眠、烦躁等不适症状;暑湿重,心阳不振,则易脾虚水肿。

红豆,又名赤小豆,性善下行,能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清心除烦、补血安神。且红豆本身含热量不高,富含钾、镁、磷、锌、硒等活性成分,是典型的高钾食物。盛夏出汗多,人们胃口不好,钾离子丢失过多得不到及时补充时,严重者可导致心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红豆可入汤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除了可增进食欲外,还可大量补充钾离子,避免夏季低钾症。

此外,夏末的时候,人们汗多尿少,特别是心、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更易发生双下肢水肿。

红豆和鲮鱼或鲤鱼一起煲汤食用,有很好的利尿消肿的功效,也是治疗脚气、腹水、体虚困倦的食疗良方。

红豆养心的功效自古就得到医家的认可,五色配五脏,红豆颜色赤红,红入心,故李时珍把红豆称之为“心之谷”,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

从临床上看,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其粗纤维物质丰富,临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功效;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4、小暑靓汤消暑清心止渴

小暑节气,天气闷热,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喝汤是一种开胃振食欲的好方法。今天小编教大家几款靓汤,消除小暑节气的毒气,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5、夏季保健多吃马齿苋

中医认为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治疗湿热痢疾、疮疡肿毒、湿疹皮炎、蛇虫伤、崩漏、产后出血、妇女赤白带下、痔疮出血、乳疮、百日咳等症。对于预防肠道传染病效果尤其好,所以夏天保健要多吃马齿苋。

6、夏季“火宝宝”降火秘诀

很多儿科专家一直在提醒新手父母们在照顾宝宝方面的一些误区,关于治疗宝宝上火,专家总结了如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坚决不用药。很多妈妈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对药敬而远之。但是殊不知上火会引起宝宝抵抗力下降,是体内潜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延误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

误区二:宝宝上火是小事,自然便会好。妈妈们必须知道,孩子上火不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宝宝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冒、腮腺炎等病症。

误区三:成人药减少份量给宝宝用。专家警告,儿童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药很可能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肠胃功能。就算有些成人用药可以给宝宝用,但份量难以科学掌握、科学定量;况且绝大部分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分不适合儿童和婴幼儿,因此必须慎用。

对于上火的“火宝宝”,新手爸妈们也不必心急,要科学应对,主要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饮食要清淡:宝宝上火要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炸、煎烤类的食品和巧克力、奶油等甜食。夏天对于桂圆、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也要少吃。

多饮白开水:宝宝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

7、夏季孕妇可以吃绿豆吗

如果将绿豆添加一些相应的药物或食物做成药膳,不但味美,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常食能起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目的。那么作为孕妇来说,吃绿豆亦可降火,也可清除胎毒。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足够说明孕妇可以吃绿豆。

8、三伏天食疗缓解情绪中暑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然,防治“情绪中暑”,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故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空灵的轻音乐,注意培植浪漫情绪,想像绿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忘却夏日的炎热。

食疗缓解“情绪中暑”。饮食上多吃一些苦瓜、凉茶、绿豆汤等可以消暑降温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菊花露等。

此外,炎热时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保持身心“凉快”。

在炎热下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暂时冷静下来听听音乐,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秋分篇 篇6

今年的阳历9月7日为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得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然而在南方,尤其在广州和珠三角一带此时仍是争秋夺暑之际,此段时节正是暑湿的日子渐向酷暑的日子转变,对此燥热的天气,人们冠以“秋老虎”、“毒老虎”之称。

白露节气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随时调节饮食结构。

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变更时,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用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用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用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因此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所谓的燥邪伤人,就是指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俗话说“秋粥宜人”,这段时间应多食清淡而健脾的淡粥,如薏米粥、芡实粥、白果腐竹粥、小麦粥、淮山粥等。汤品宜赤小豆淮山节瓜猪汤、番茄山斑鱼汤、雪梨海蛰鹧鸪汤、蕹菜粟米粒滚清汤、鲜淮山百合马蹄白鲫汤、豆腐雪菜荷叶滚肉片汤、石斛太子参煲猪瘦肉汤等。

经过炎夏和秋暑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减弱,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少吃,无论是肉类还是瓜蔬、水果都要注意新鲜。在体育锻炼上要注意“秋老虎”的威胁,不宜进行过激过量的运动,宜以游泳、散步、气功、太极拳、瑜伽功、羽毛球、乒乓球等为主。

【秋分篇】

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按阴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顺应天时,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即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可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收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小暑节气养生食谱 篇7

配抖:白萝卜、葱白等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饮服。

主治:小儿食物积滞。

2.龙眼橘饼糖

配料:龙眼肉100克,橘饼100克,白糖500克。

做法:将白糖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熬稠,加入龙眼肉、橘饼,搅匀,再熬至锅铲挑起成丝状时停火,倒入涂有熟菜油的盘内,推平,稍冷,用刀切成小块食用,每日50-100克,常食。

注:一方不用桔饼而用鸽蛋。

主治:不寐,健忘。

3.小米枣仁粥

配抖:小米100克,枣仁面儿10克,蜂蜜30克。

做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面儿,搅匀,食时加蜂蜜,日服2次。

主治:失眠。

4.盐萝卜汤

配料:胡萝卜250克,盐3克。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并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连服两天。

按注:一方单用胡萝卜加水煎汤也可。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

5、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6.粟米山药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药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7.萝卜炒豆腐皮

配料:豆腐皮1张,白萝卜100克,素油、盐、葱适量。

做法.:清水泡发豆腐皮后切成细丝,白萝卜洗净切丝,共用素油煸炒后加葱、盐等调味品佐餐,每日1剂。

主治:小儿乳食积滞,消化不良。

8.大枣高粱粉

配抖:红高梁5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大枣去核炒焦,高梁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次服10克,3-5岁小孩每次服15克,每天服2次。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9.栗子糊

配料:栗子7―10枚。

做法:将栗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喂服。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春分篇 篇8

今年的3月6日是惊蛰。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蛤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就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

在惊蛰节气中向大家重点介绍常见的四种体质的养生方法。

一、阴虚体质: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心和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澹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摄。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最好选择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居住。

3.饮食调养。其原则是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者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4.体育锻炼。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打太极拳、练气功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二、阳虚体质: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2.环境调摄。阳虚体质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比较差,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15~20分钟。这样,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体育锻炼。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4.饮食调养。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5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至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三、血淤体质: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淤体质之人。

养生方法:

1.体育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都活跃起来,是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2.精神调养。血淤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淤倾向。

3.饮食调养。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的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

四、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养生方法:

1.环境调摄。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调节。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3.体育锻炼。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总之,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春分篇】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山东有谚语:“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谚语:“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谚语:“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我们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对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成为养生的一条重要法则,这一法则无论是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养生中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避免不适当运动的出现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加速人体某些器官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失调,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缩短人的生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导致体内某些元素不平衡状态的出现,即有些元素的积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发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体元素平衡失调有关。如当前在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都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无一不是阴阳失调之故。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在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里,根据不同的生理特点,调整相应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将会有益于人类健康。

《素问·骨空论》云:“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祛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2021小暑节气养生小知识 篇9

小暑天热雨水多,人们能量消耗大,出汗多,暑湿之邪往往侵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再加上食物易变质腐烂,人们贪凉喜冷,往往会出现胃口不佳,脘腹饱胀等症状胃肠功能受损症状。因此在饮食上既要清暑祛湿,又要注意健脾益胃。口味上宜清淡,少煎炒炙煿,少辛辣肥腻,多蔬果;宜多吃粥、汤,少吃冷、硬等难消化之物;在解暑热的同时,注意不要寒凉削伐过度,勿过饮凉茶和过食生冷之物;在祛湿的同时,也要留意暑热易伤阴,以阴津受损。

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夏季在五行中属火,暑热之邪最能耗气伤阴,所以夏季进补应选择药性偏于寒凉的益气滋阴类中药,如生晒参、西洋参、百合、麦冬、女贞子、沙参、石斛等。

起居养生

少动多静 睡子午觉

小暑节气昼长夜短,天热炎热,动则汗流浃背,人们常感到精力不济,疲倦乏力。故在这个暑热逼人的季节里,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避免剧烈的运动使人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太过而伤阳。夏季在五脏中应心,汗出太过可使心阳暴脱,故三伏天是全年中发生运动猝死最高的季节。

★ 小暑节气的祝福语

★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节气时期农事上有哪些变化

★ 立冬节气来历介绍

★ 小暑节气微信祝福短信句子

★ 关于24节气谷雨的来历说明

★ 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有关芒种的知识

★ 小寒节气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 24节气小暑适合吃什么 小暑节气吃哪些传统食物

★ 小暑相关诗词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篇10

浏览多时,我终于找到一张心仪的手抄报模板。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西瓜,下面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站在沙滩上,后面还有一阵阵浪花袭来。左上角是一颗大大的太阳,骄阳似火,显出小暑节气的炎热。话不多说,我拿出一张八开的素描纸,掏出我那蠢蠢欲动的绘画笔,准备开始制作。

画画讲究下笔快、准、稳,这不,我没有一点犹豫,立即下笔,先画出那块大西瓜,再画出下面的小女孩,补上那颗大太阳,写上大标题,加点小点缀,补充上颜色。最后写上内容: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从气象学角度来讲,太阳运行到黄经105度时,这天即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这样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暑手抄报就大功告成了,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呢!

小暑这一天到来了。郭老师要求早上6:20集合,我起的有点晚,我到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齐了。我进入小亭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拍了一段介绍小暑节气的小视频。视频内容是这样的:“大家好,我是鱼台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八班的邹美娇。今天是20__年的小暑,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小暑的知识。在此之前,我先背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介绍完毕,我们来到县委旁边一个风景优美的国安公园,大家一起拍了合影,我们一起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由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以郭老师组织我们一起唱了三首歌,来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这三首歌分别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我们还进行了三首歌词的朗诵。这些歌曲的歌词铿锵有力,旋律优美,给我们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勇气。这次活动我不仅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7月1日,还学到了许多关于小暑的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呀!

自由活动时间,郭老师带来了特意定制的气球,我们七手八脚地给气球打气,五颜六色的,上面还印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有纪念意义。我们在假山旁、小桥上、柳树下拍了好多照片,那五颜六色的气球也为照片增添了许多色彩,好看的不得了!

活动结束,同学们陆陆续续的都走了,只剩我和朱心迎。老师看我没人接,便帮我给家长打电话,了解情况后便毫不犹豫的把我接回自己家。老师做早饭的时间我大声朗读《孟子》告子上1-6部分,吃饭时还郭老师询问我的家庭和学习情况。这是我第一次到郭老师家里,我感动极了,不知怎样表达谢意。

吃过早饭,老师让我把制作手抄报的过程和今天的活动经历写成一篇作文。由于我打字很慢,硬是写了几个小时。中途郭老师还准备了开水、水果、酸奶,让我休息了。

写完作文,老师帮我修改了一遍,给我补充了一些小暑的知识。我认识到自己写作文存在着的不足之处,以后我写作文要做到内容丰富而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有写成之后要多次修改。今天郭老师面对面给我指导写作,真是收获颇丰呀!

下午,郭老师和徐老师带我去附近的荷塘游玩。郭老师见我穿得衣服太短,送给我一个红色的文化衫,上面写着“我爱你中国”,我穿上大小正好。这是老师要求我要做一个爱祖国的人啊,放心吧老师,我一定会的。

荷花池塘大约有几十亩,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荷叶是碧绿的,很多荷叶和我个头差不多。有的荷叶干净俊俏,有的荷叶有缺损和污点。荷花是白色的,有的是刚有小小的骨朵;有的花朵饱满,即将开放;有的半开;有的完全开放;有的已经开过了花,节出了小小的莲蓬。我们还吃到了新鲜的大莲蓬,甜甜的。

郭老师给我摘了一个高高的大大的荷叶,就像一把绿色的小伞,真可爱。徐老师用一个荷叶给我做了一个荷叶衣服和荷叶帽子,再让我拿一个荷花,给我拍了不少美照,两位老师说我像荷花仙子。哈哈……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篇 篇11

节令特点

时值公历的9月8日或9日,处于黄经165度。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气候转凉。一天当中,早、中、晚温差变化较大,早、晚凉,中午热。因气温降低较快,夜间温度已达白露的条件。因此,露水凝结得较多、较重,呈现白露,故而得名。

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养生要领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白露节气中要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哮喘的发病率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

不同属性的事物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节令养生食谱

白露时节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珠玉二宝粥

制作原料:生山药50克,薏米50克,柿饼30克。

制作方法:先将山药研碎备用,柿饼切成小块备用。然后将薏米加水煮成粥,放入研碎的山药、切好的柿饼,再煮开后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阴虚内热,虚劳干咳,纳呆,肺、脾、肾不足引起的久泻久痢、尿频者及老年性糖尿病者。

此粥是清代名医张锡纯的粥方,是秋季调理慢性疾病的理想食品。薏米微寒能清热,味甘淡能利湿,又可健脾,为清补之品,补而不腻。山药益气养血,补肺、脾、肾。以上二味药均为清补脾、肺之品,单用山药过于黏腻,又易助湿;单用薏米又过于清利,只有二者合用,才可相辅相成,久服无弊。柿饼可润肺生津、止咳化痰,是秋季常食之佳品。

白果鸡丁

制作原料:白果(银杏)10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制作方法: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油。然后在锅内倒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香油,搅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带下者。有补气养血、平喘止带的作用。

滋补原则

秋季气候开始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顺应秋季气候特点,节令养生食谱应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秋季万物收敛,白露时节,燥气当令。此季人们食欲大增,因为在夏季消耗的体力要靠此季节增加营养来补充。因此,秋季里饮食宜用甘润平和之品,即“平补”,既不宜多食辛辣、煎烤等燥热食物,也应忌生冷、寒凉之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蔬丰盛,萝卜、梨、枇杷、芝麻、白果、银耳、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核桃等,俱是“平补”佳品。此外,还有许多食物,如山药、扁豆等既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又具健补脾胃作用;燕窝、银耳、百合之类,则既能养阴润燥,又可益中补气。根据身体情况进行平补,有许多适宜的食品可以选择。

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秋分

节令特点

秋分为阳历9月22日、23日或24日,处于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又直射赤道上,即在黄赤道相交点上,昼夜平分,故称秋分。因北半球天气转凉,候鸟大雁、燕子、杜鹃等都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秋分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气。秋分以后,日降水量也不是很大,暴雨和大雨的机会非常小,但降水的次数却增多起来。

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声是因为阳气盛而发,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干涸了。

养生要领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肌体保持“阴平阳秘”。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避肃杀之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如登山、慢跑等。可选择登高观景等方式来使自己心旷神怡,远离不良心理因素。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以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

节令养生食谱

顺应秋分时节气候特点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枣龙栗子羹

制作原料:大枣20-30枚,龙眼肉30克,栗子肉10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栗子肉研成粉末待用,然后将大枣与龙眼同熬,加入栗子粉,慢火熬成羹,加入蜂蜜,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胃气虚之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及血虚、面黄肌瘦,或妇女脏燥、带下及肾虚遗精、小便频数者。尤适用于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者。

禁忌:大枣能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脘腹胀满者忌用。栗子一次不宜多食,多食易致食滞。消化不良、湿热内蕴、风湿痛者忌食。

栗子味甘、咸,性温,归脾、胃、肾经。可健脾补肾气。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二者同食,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尤适于心血虚、脾肾气虚者。

柏子仁粥

制作原料:粳米100克,柏子仁15-2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柏子仁去皮,稍捣烂,然后与粳米同煮成粥,加入适量蜂蜜。

适宜人群:适用于心悸、虚烦失眠、阴虚盗汗、肠燥便秘者。

禁忌:腹泻者忌用。

柏子仁又名侧柏仁、柏子霜。柏子仁味甘而有油腻感,性平,入心经可养心血而安神、止汗;入大肠经可润肠通便;入肾经可益阴敛汗。《神农本草经》说其“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名医别录》说其“益血,止汗”。《本草纲目》提到其“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本粥加入蜂蜜,更增润燥之功。本粥最适合秋燥津液枯少、肠燥便秘又体虚者。

滋补原则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皮毛弹性光泽等。肺脏在人体脏腑之中位置最高,被称为华盖。肺通过宣发和输布水液,使水液下行到肾,后经脾、肾过滤送往全身。肺易被寒热邪气侵袭,出现鼻塞、流涕等,皮毛依赖肺所传输的营养来濡养,所以肺总是首先遭遇外邪。

中医对肺的养护颇有研究,如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等。肺喜润恶燥,六邪中的燥邪最易灼伤肺津。另外,饮食不当、悲伤过多、痰饮淤血也都会影响肺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务必顺应季节来食养。

24节气之小暑节气农业谚语 篇12

1、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2、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

3、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4、早上浮云走,明日晒死狗。

5、北风上了东,越刮越稀松。

6、早晨天无云,尽管远处巡。

7、云随风雨疾,风雨霎时息。天上有云丝,晴天便可知。

8、火烧云,晒死人。

9、傍晚火烧云,明日晒死人。

10、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11、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12、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13、瓦块云,晒死人。

14、早晨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15、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16、日头送了山,预备洗衣衫。

17、沉雷主连阴。

18、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9、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20、不怕炸雷响破天,就怕闷雷挤磨眼。

21、西北黑云生,云雷必震声。

22、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23、一夜起雷三日雨。

24、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25、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26、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27、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28、当头雷无雨。

29、干打雷,不下雨。

30、早雷当日晴。

31、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32、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33、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34、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35、朝虹雨,夕虹晴。

36、对日虹,不到明。

37、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38、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

39、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

40、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41、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溜溜;晚霞红丢丢,明天好日头。

42、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青蛙。

43、早霞备雨具,晚霞行千里。

4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5、雾露不收,细雨淋丘。

46、早晚雾不散,有雨不过天。

47、三日雾蒙,非雨即风。

48、三日雾,起东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49、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服。

50、早晨有雾,尽管晒裤。

51、早晨雾浓一日晴。

52、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53、十雾九晴,不晴沟满壕平。

54、久晴雾阴,久阴雾晴。

55、久雨大雾晴,久旱大雾雨。

56、朝雾消,晒衣帽;朝雾延,阴雨天。

57、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58、平时无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59、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阳。

60、露水越大,天气越好。

61、阴天夜无露。

62、大风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63、日晕雨,月晕风。

64、日晕三更雨,月晕一天风。

65、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66、日落有晕下满盆。

67、晕圈到中午,风雨都解除。

68、日晕蓝、红、绿,很快就有雨。

69、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

70、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71、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72、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73、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74、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75、星星挤眼,大风临前。

76、久雨见星光,来日雨更狂。

77、北斗星打闪,隔雨不多远。

78、星星红蓝,近日雨灌。

79、星星稀,披蓑衣;星星密,晒脱皮。

80、日若当午见,三天不见面。

81、露一露,下个够。

82、亮一亮,下一丈。

83、晃一晃,下三晌。

84、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85、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86、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87、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88、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89、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90、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91、六月六,看谷秀。

92、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93、谷打苞,水满腰。

94、拖泥秀谷。

95、拖泥带水看秀谷。

96、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97、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98、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99、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100、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101、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

102、冬修榆树夏修桑,修整白杨于伏天。

103、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104、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国。

105、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106、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107、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108、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109、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110、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111、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112、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113、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114、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115、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116、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117、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118、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119、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120、入伏不种黍和豆。

121、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122、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

123、冬修榆树夏修桑,修整白杨于伏天。

124、小暑南风,大暑旱。

125、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126、太阳披袭衣,明天雨凄凄。

127、小暑温暾大暑热。

128、六月六,看谷秀。

129、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130、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131、小暑南风伏里旱。

132、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

133、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134、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135、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136、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137、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138、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139、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140、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141、小暑前大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142、拖泥带水看秀谷。

143、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144、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145、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146、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147、拖泥秀谷。

148、拖泥带水看秀谷。

149、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积累经验。

150、小暑小禾黄。

151、头伏三场雾。下雨等白露。

152、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153、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154、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155、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

156、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157、淋了伏头旱伏尾。

158、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159、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60、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161、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162、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163、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164、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165、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166、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167、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168、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169、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

170、小暑无雨,饿死老鼠。

171、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172、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173、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174、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175、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176、干打雷,不下雨。

177、早雷当日晴。

178、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179、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180、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181、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182、朝虹雨,夕虹晴。

183、对日虹,不到明。

184、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185、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阳。

186、露水越大,天气越好。

187、阴天夜无露。

188、大风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189、日晕雨,月晕风。

190、日晕三更雨,月晕一天风。

191、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192、日落有晕下满盆。

193、晕圈到中午,风雨都解除。

194、日晕蓝、红、绿,很快就有雨。

195、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

196、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197、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198、小暑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199、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冬至养生 篇13

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冬至之备受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在我国长江流域更有:天虽寒,独有腊梅来争妍的迷人景观。

如此重要的节气,养生的重点应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尤其是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着社会、家庭的重担,加上新世纪的快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使人经常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若不注意保养自己,必然影响身心健康。

《灵枢・天年》云:“人生……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寥寥数语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又指出人到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虽然如此并不可怕,《景岳全书・中兴论》曰:“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书中告诉我们,人到中年若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是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年养生的关键:

一、静神少虑

1.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4.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二、劳而勿过

《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即“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1.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三、节欲保精

《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上一篇:用自然辩证法观点看粘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下一篇:美德在我身边四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