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2024-04-17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通用8篇)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1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0级财务管理2班 姓名:张书慧

学号:1103245041

指导老师:庞颜林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内容摘要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二、关键字

易经、中国文化、精神、周易、卜筮

三、正文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臵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溯《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

《易经》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易经》中包含终始观。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

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

《易经》中包含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

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有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易经》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

《易经》包含发展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易经》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

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颐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道德经》。

《易经》中包含联系观。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

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遍联系在一起。《易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和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不过我认为这倒不需要我去重点了解,由于专业的缘故,我觉得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思想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周易》的核心讲究“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如今中国企业管理理论是朝着简单管理的方向发展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普及化,走的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结构、基因代谢规律、基因进化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而《易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可供借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因密码DNA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和组织系统,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准数学模型,为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广泛应用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普适性规律。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

易学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在今天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我所学过的现代管理学元素在易学思想中也均有体现。我们坚信并预言,易学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醒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

它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唯它,能装下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2

1、包含易经文化的传统武术项目

1.1 太极拳

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辈们综合历代各家拳法,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融合中医经络学,古代导引术和内功练习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舒缓,刚柔相济的拳法体系。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技击对抗全方位多功能的人体文化。太极拳突出了易经文化的阴阳五行思想。

1.2 形意拳

也成内家拳,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都是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重要的代表,是中国武术名拳之一,形意拳简洁朴实,技法变幻莫测,融合了易经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内涵,形意拳重点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例如 :蛇形、虎形等动作,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动作严密紧凑。

1.3 八卦掌

八卦掌是一种根据太极、阴阳五行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法体系,融合了易经八卦图中的卦象,用易经中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巴掌,然后衍生形成一套完整的运动体系。和太极拳、形意拳一样都属于内家拳体系。八卦掌将步法掌法与古代导引吐纳方法融为一体,注重内外兼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1.4 红拳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内容丰富,技法全面,以盘法势理四个方面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拳法体系。红拳融合了易经文化中,阴阳辩证、动静相合、以快制动等理论体系,也融合了古代导引术、中医经络学和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2、传统武术与易经

2.1 易经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易经是有阳爻和阴爻两种符号,这两种符号按一定规律组合,形成不同的卦象。阳爻代表阳、刚、男、君、强等阳刚事物,阴爻代表阴,女,臣、弱。易经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2.1.1 太极文化的渗透

欲说易理,首当太极。太极是指派生万物的本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太极图说,这样解释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学说高度概括了宇宙万物的最本源,无处不在的运动变化规律,深深地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形成。

2.1.2 阴阳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阴阳对立统一是中国古典哲学最基本的思想。阴阳分别代表两种对立的物质势力,它们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相互促进。武术阴阳范畴衍生了一系列对应的概念,动静、攻防、刚柔、虚实、开合、进退等等,这一系列阴阳矛盾变化的原理,被运用于武术运动之中。动静是武术中最重要的一对阴阳范畴。中国传统武术是刚柔相济,虚实攻守,以快制慢的技击术。传统武术理论不论是对拳理的阐释,对技法的概括,対训练机理的概括,还是技击原则的确立,都深受阴阳学说的影响,阴阳哲理是传统武术理论框架的一部分。

2.2 八卦学说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八卦是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再生八卦。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离、辰、兑,象征天地雷风山泽水火八种自然现象。万事万物无不是在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相生相克。传统武术注重内功的练习,在练习中运用先天八卦方位,进行采气,吐纳导引,进而增进内外兼修。八卦掌完全融合八卦,在练习中与八种基本掌法相配,又用一掌变八掌,不断变化,来说明拳法的变化无穷。

2.3 天人合一与传统武术的关系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统一。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规范中。武术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个体的身心和谐是最根本的特征,“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讲的就是个体内外兼修,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是传统武术中重要的养炼观,也是武术思想意识和方法论的根本观点之一。

3、结论:

传统武术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凸显了优秀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易经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它的内容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地位,加深对易经哲学文化的研究,对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丰富武术理论的内涵,使武术爱好者在练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要: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基础,《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有系统的哲学著作,易经的理论思想所揭示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理论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武术各个方面,形成了特有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两者的论述,使更多的人群了解传统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帮助。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3

关键词:道家文化;八卦;陶瓷装饰;三原色

1 前言

彩绘作为中国古陶器最流行的装饰方法之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成熟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无论是先绘后烧的“彩陶”,还是先烧后绘的“彩绘陶”,以及颜色釉装饰的“彩绘瓷”。颜料和色彩技术成为陶瓷装饰的最基本手段。仰韶文化彩陶的彩绘颜色有红、紫褐、黑褐和白四种,如马家窑文化彩陶多用黑褐彩描绘。也有在彩绘之前,先给陶器涂抹一层陶衣,陶衣有白色、红色和黑色三种,然后在白色陶衣上,再加上(赭石)红、(碳粉)黑两色彩绘。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三氧化二铁、氧化钴、氧化铜三种着色氧化物装饰的彩绘陶开始出现。东汉时期,三彩釉装饰技术已有普遍应用,如图1所示。隋朝时期,三彩装饰技术亦然走向鼎盛;至宋朝,我国颜料和色彩装饰技术更加发达,五彩瓷、斗彩瓷更是将陶瓷色彩幻化得争奇斗艳。

2 “三原色”与“天地人”

由于陶瓷技术和道家炼丹技术同出一辙,所以《易经》无论是对于丹药之士还是制陶先祖都有极大的影响。汉唐以后,出现极多的八卦调色盘就是最好的例证,如图2所示。

在《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对于色彩可理解为,宇宙万物最原始色彩莫过于黑、白,色彩之母白色可以通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可以从Lab颜色空间图中得到验证,如图3所示。图4为八卦颜料图与原始八卦图,由图可知,位于轴心的无彩色黑、灰、白,以及位于轴外有彩色—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和颜料的间色红、绿、蓝等。如果用三原色品蓝、红、绿与八卦的符号天、人、地相对应,通过颜色叠加的减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号所代表的颜色。由于八卦图比较抽象,因此本文采用两个对顶正四面体来表示,用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代表八卦的四个符号和三原色及无彩色,用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代表三原色或天人地象位符号。

推演过程如下:

坤卦:代表光三原色红、蓝、绿均分叠加全部吸收,红+绿+蓝=白色,白光全部吸收后为黑色,属于无彩颜色;

巽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红、蓝均分叠加,红+蓝=品红,为红色和蓝色之间的间色;

坎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蓝、绿叠加,蓝+绿=青;

艮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蓝色;

坤卦:代表光的三间色叠加,品红+青+黄=黑色,叠加后代表黑色,属于无彩颜色;

震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绿色;

离卦:代表三原中的红色;

兑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红、绿均分叠加,红+绿=黄色,为红色和绿之间的颜色。

对顶正四面体也可以是通过将Lab颜色空间图从亮度轴50%灰度处垂直切开削制移位而成,并暗含呈螺旋上升原理,半明半黑的演变过程说明事物在螺旋上升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光鲜、色彩、灰点、暗点和空白,如图3所示。

3 “相生相克”与“调色”

在陶瓷调色中,也遵循相生相克的《周易》五行八卦思想,将图4中对顶正四面体,平移并简化成两个叠加的正三角形,就形成三原色和三间色关系图和PCCS体系色相环,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单一色随亮度变化的关系;也可以利用阴阳相克理论找到单一色的补色;以及色相叠加产生新色相间色原理,调制出新的颜色;更可以在色相四周找到相近色。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的聚变下,可以生出以下色彩:

(1) 22—1=3,表示三原色,三原色也可以理解为一束白光经过两次分解,第一次分解为一对互为补色的色相;第二次其中一色相被分解为一对能叠加形成该色相的一对新色相。

(2) 三原色加上黑色和白色,也可以像“五行”一样形成相生相克的消长原理,譬如:红+绿=黄,红+蓝=品红,蓝+绿=青,白—红=青,白—蓝=黄,白—绿=品红等。

(3) 受亮度影响的色彩,明色和暗色呈阶梯关系,如图6所示。

4 计算机辅助调色

计算机的设计发明据说源自《周易》“八卦”的二进制思想,表1为常用陶瓷颜料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色料在釉料或抛光砖面料中的三要素,然后利用电脑模拟辅助设计,为陶瓷产品的色彩设计提供参考。在软件上,可以参考平面设计软件和色彩设计软件,譬如COLOURMASTER。

5 结论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 1 篇4

申荷永 高 岚(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 510631)

摘要: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对此,作者以《易经》为基础,通过易经中所使用的‚心‛字,易传中所发挥的‚心‛的意义,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心理的象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以及这种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易经,心理分析,中国文化心理学。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既然当代西方心理学史家也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人们也已经逐渐意识到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那么这种中国文化的心理学意义,也自然会透过《易经》来传达其消息。在本文中,我们以《易经》为基础,分‚易经中的心字‛,‚易传中的心意‛和‚易象中的心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易经》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同时,我们也将比较与分析《易经》对西方心理学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易经》与分析心理学所建立的关系。

1易经与心之意义

我们将西方的Psychology翻译成了‚心理学‛,其中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使用了‚心‛字。尽管西方心理不的研究对曾以有‚灵魂‛(soul)、‚意识‛(consciousness)、或‚行为‛(behavior)或‚认知‛(cognition)的不同强调与变化,但是一个汉语的‚心‛字,却囊括了迄今为止所有心理学家对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易经?系辞上》中有‚圣人以此洗心‛的描述,基中涉及到了‚心‛,反映着《易经》之心理学的深刻意蕴。《易经?系辞下》中还有易之‚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的总结,《周易折中》释其本义为:‚‘说诸心’者,心与理会,乾之事也。‘研诸虑’者,理因虑审,坤之事也。‛(李光地纂(刘大钧整理)、周易折中、成都:巴蜀书社,1998、955,247,8,3)更是明确地表现出了《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理想。正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卦与象是《易经》的精髓;‚意‛与‚情‛都由心构成,属于心理学的最基本范畴(文中所引用《易经》原文,均出自《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我们曾经在‚心与心理学‛和‚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等文中,探讨了汉字‚心‛的心理学意义。它可以在心身、心理和心灵三种不同的层次上,不同的心理学的意义;但以‚心‛为整体,却又包容着一种整体性的心理学思想体系。比如,在汉字或汉语中,思维、情感和意志,都是以心为主体,同时也都包含着‚心‛的整合性意义。这也正如‚思‛字的象征,既包容了心与脑,也包容了意识和潜意识。对此,《礼记?大学疏》中有精辟的论断,称之为‚总包万虑谓之心‛(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1673)。

西方心理学的早期发展,所侧重的是一种生理心理学,如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者冯特的代表作,便是《生理心理学大纲》(1875)。其后来的发展是以意识和行为为研究的主题,尽管仍然把人的生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生要基础。但是,再后来的发展,如弗洛伊德之后的荣格分析心理学,以人本主义第三势力心理学之后的第四势力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超个人心理学)等,却明确地要以人的心灵或灵性作为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主题。而作为这后来的发展,作为自称为后现代的西方心理学家,他们却是要在中国文化中吸取他们所需要的营养与支持。即使是作为认知心理学代表的学者如加德纳(H、Gardner),以及以其情感智力理论而闻名的学者高尔曼(D、Goleman)等,也都直言不讳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心‛的心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们以‚心与心理学‛为主题来思考中国文化心理学意义的时候,曾经被《周易?系辞上》的‚圣人以此洗心‛深深地打动。我们曾经以‚Psychology of Heart‛为论文的韪,参加瑞士爱诺思基金会(Eranos Foundation)关于《易经》的国际圆桌研讨会。透过一个‚心‛字,我们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考察与分析《易经》与心理学。

2易经中的心字内涵

通行本《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卦辞和爻辞组成,易传的部分则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等‚十翼‛。在《周易》的卦爻辞中,有6个卦直接使用了心字8次,为我们留下了中国古代对心之义和心之理的最初规范,以及其所赋予的原型性的义理和内涵。

这6个卦分别为:坎卦(维心亨),明夷卦(获明夷之心),益卦(有孚惠心;立心勿恒),井卦(为我心恻),艮卦(其心不快;厉薰心),旅卦(我心不快)。属于心部的汉字在上下经的64卦中反复出现,其中如:悔、惕、性、恒、愁、惠、忧、思、憧憧等等。为此,我们以‚坎卦‛为例,进行如下的分析。

坎卦卦辞的原文是:‚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程颐在其《程氏易传》中解释坎卦之卦象时说:‚阳实在中,为中有孚信。‘维心亨’,维其心诚一,固能亨通。‛这是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维心亨‛也正是表达了其朴素至诚的道理。程颐还说,‚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亨也?‛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周易》经卦中出现的心字及其表述方式,如‚维心亨‛、‚为我心恻‛、‚有孚惠心‛等,与尚书和诗经中所使用的心字具有相似性,保留了汉语心字的原始面 及其基本蕴涵,并且保留了甲骨文及金文中心字与心词的古朴性。对此我们可以略作比较如下,如早期甲骨所载:‚庚戌卜,口贞,王心若‛;‚午卜,贞,王心亡鼓‛;(参见张立文(主编)、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5)《诗经?国风?邺?柏舟》之‚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转;我心匪席,不可以卷。‛(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296)以及《尚书?商书》中还有‚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的描述,实为汉语‚心药‛的基本原型;而《易经?说卦传》中有:‚坎为水,……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实为‚心病‛的基本原型表现。

《易经》坎卦中的‚心‛义及其原型性的内涵,为后世发展的心学奠立了基础。李舜臣曾经评注说,‚作《易》者,因坎离之中,而寓诚明之用,古圣人之心学也。‛章潢说,‚六十四卦,独于坎卦指出心峄示人,可见心在身中,真如一阳陷于二阴之内,所谓道心惟微者此也。‛《易传》中所发挥的‚天地之心‛,如复卦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彖辞》);所主张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如咸卦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卦?彖辞》);所提倡的‚君子立心以恒‛,如系辞之‚君子安其身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便是心学的最初形态。实际上,《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并不拘泥于‚心‛字本身;正所谓‚言生于象,固可寻言以观象。‛并且古有‚固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的主张。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易经》之卦象的分析,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3易经卦象之启示

在《易经》的卦爻辞中,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道理;易传中的评论与解释,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易经》中的卦象,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与分析。孔颖达在其《周易注疏》中说,‚伏羲初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82,2)这正如《易经?系辞》中所揭示的:‚圣人设卦观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

因而,凡是《易经》之64卦,384爻,拟诸形容之间,处处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性,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易中有象,在《周易》之象辞中集中反映着这种象征性的启示,诸如《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坤中包含着一种‚君子之道‛,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其次,即使是一个单一的卦象,其中六爻的变化,也可象征人生的心理发展。比如,孔子曾经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形容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从中也不难看出乾坤之六爻变化的痕迹。如‚四十而不惑‛与乾卦第3爻之‚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或坤卦第3爻之‚含章可贞‛。或者说,从乾坤之六爻的变化中,可以来分析真正君子之道或君子之心路历程的演变与发展。再者,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之中,更有着重阐述心理规律的卦象。比如,象坎卦、艮卦、比卦、家人卦等等。在此,我们以咸卦为例,来进行易象的心理分析,以及我们对《易经》中心理象征性的理解。

咸卦由兑与艮组成,《易经?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释其卦象,咸卦以艮兑相配,所表达的是山泽气息相通,万物皆互相感应之道理;但象中亦有情,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男女相感之至情,已见于此。启观咸卦六爻,初阴四阳,二阴五阳,三阳六阴,皆阳感而阴应,阴感而阳应之象征。称其为感,所表现的正是交互相感之义。

因而,我们知道,这咸卦是象征‚感应‛的,揭示了感应之道。我们曾经将‚感应‛译为英文的‚touching by heart and response from heart‛,因为汉字的感与应,皆有‚心‛为主体。这可与西方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原理相互比较,两者所揭示的是不同的心理层面,所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学理想。感应是超于单纯的刺激反应的,其以心的象征性为主体,强调了这种心理过程的体验与感受性,以及情感的作用。而刺激反应则不然,所侧重的是对心理过程机制的描述。更为可贵的是,《易经》中咸卦的心理学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一种‚普通心理学‛的描述,它是将意识的心理学与无意识的心理学结合了起来。咸卦上兑下艮,乾在坤中,包含了‚天地所感‛的境界。因而,在‚咸卦‛之意象中,包含着‚无心之感‛的本质内涵,揭示了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途径。这正如《易经?系辞》中的介绍:‚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朱熹评注说:‚无思、无为,言其无心也。寂然者,感之体。感通者,寂之用。人心之妙,其动静亦如此。‛(朱熹(注)、周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45)无心之感,是《易经》中天地之心的呈现,是中国心学的精深境界。

咸卦感应之心理学的意义与象征性,却也并非局限于咸卦本身。从咸卦九四爻以下,复有困三解上,噬嗑之初上,否五鼎四,豫二复初,损三益上等,其义皆统于咸四。因为咸卦之第四爻,正为‚心‛之象征。对此,《易经?系辞》中有深刻的论述,将咸卦第四爻之意义发得淋漓尽致。如将其形容为‚同归殊涂‛,‚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穷神知化‛;并且主张‚君子易其心而后语‛,戒‚立心勿恒‛。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表现出《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的线索。老子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王弼、老子注、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93、32)而《易经》则正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我们更希望当代的心理学家们,能够从《易经》中获得启迪。对此,我们可以用‚易经与心理分析‛,以及‚爱诺思与易经‛,来介绍《易经》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所已经产生的影响。易经与分析心理学

在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心理分析和分析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便早已与《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卫礼贤(理查德??维尔海姆)在劳乃宣的帮助下,把《周易》翻译成德文的时候,已经通过他们的翻译,传递了其中古老的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信息。这正如卫礼贤的儿子海尔特??维尔海姆在该译本的英文版第三版(1967)序言中所说,‚易经中所阐述的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人类心理现象。‛(Wilhelm R,Bayness、The I Ching、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7,xvi-xvii)在这第三版的英译《易经》中,同样带有荣格为其德文本所撰写的‚前言‛,更是增加了《易经》对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荣格曾经这样说:‚《易经》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心灵;几千年中国伟大智者的共同倾注,历久而弥新,仍然对理解它的人,展现着无穷的意义和无限的启迪。‛(Jung C G,Wilhelm R、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New York: Causeway Books,1975、141,144)这是荣格对《易经》的理解,以及其对于《易经》之情感的表达。荣格说,‚任何一个象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维尔海姆,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阿基米德点’,而这一‘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方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Jung C G,Wilhelm R、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New York: Causeway Books,1975、141,144)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而这个‚阿基米德点‛,也正是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关键。

通过《易经》的帮助和启发,荣格提出了他的‚共时性原则‛(synchronicity),并将这种‚共时性原则‛,作为其分析心理学发展的一种内在基石。荣格说,我自己在对无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西方的因果性原则在解释一些无心理活动和过程时,是不充分的;这也促使我寻求另外一种解释的原则。在英国学者保罗??戴维斯的名作《上帝与新物理学》一书的第六章:‚精神与灵魂‛中,作者将荣格的一段话作为该章的‚导引‛:‚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卡尔??荣格‛。(保罗??戴维斯、上帝与新物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6)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共时性‛原则是荣格为之而奋斗的一种理想。荣格曾经说过,‚建立在共时性原则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在《易经》中表现的最为充分,是中国思维方式的最集中的体现。而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这种思维方式,从赫拉克利特之后,便在哲学史上消失,只是在莱布尼兹那里出现过一些低微的回声‛。(Jung C G,Wilhelm R、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New York: Causeway Books,1975、141,144)在这种意义上,荣格说,《易经》正好适合于分析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从荣格以来,几乎所有的分析心理学家,都对《易经》情有独钟。《易经》与心理分析和分析心理学,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众多的分析心理学家,都从《易经》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并且将这种深刻的启发,发挥为其心理分析的实践。对此,我们可以用‚爱诺思与易经‛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易经》对西方心理学所产生的影响。

5爱诺思与《易经》

‚爱诺思‛这个名字在西方具有东方的象征性意义,因为从其孕育和产生之日起,好象与中国文化,尤其是《易经》,结下了不解的渊缘。爱诺思的创始人奥尔加??弗罗—卡普泰因夫人(Olga Froebe-Kapteyn),最初正是由于对《易经》的兴趣,邀请一些著名的汉学家或《易经》学者聚会,如理查德?? 维尔海姆(Richard Wilhelm)、鲁道夫?? 奥图(Rudolf Otto)和卡尔??荣格等,为爱诺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年都要举行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早已成为国际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

正式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开始于1933年,卡普泰因曾邀请荣格在1934年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上,专门介绍《易经》的心理学意义。从1933年至50年代初,荣格几乎每年都要出席‚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并且每次都是该系列圆桌研讨会的核心人物。因此,在瑞士苏黎士荣格研究院建立之前,爱诺思也就成了分析心理学的大本营。同时,《易经》与心理分析,《易经》的心理学意义,以及其深刻的文化意义,一直是爱诺思东西方文化圆桌研讨会的主旋律。

卡普泰因夫人的继承者,担任爱诺思基金会主席近40年的利策玛(R、Ritsema)博士,同时花了40余年的心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易经》,完成了影响深远的《周易》——‚爱诺思易经版本‛,一种独特的易经心理分析。

利策玛博士认为,《易经》充满灵性,充满了深刻的心理学意义,包含着目前西方深度潜意识心理学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深刻道理。他说,‚《易经》中包含着荣格所描述的原型力量。这种力量代表了生命的变化以及其意义的体验,其规律或道。‛(Ritsema R、I Ching The Classic Chinese Oracle of Change、London: Element Books LTd,1994、8-15)利策玛曾经这样来介绍他们所翻译和注解的《易经》:‚我们这部书是把富有灵性的《易经》,作为一种心理学的工具。‛利策玛认为,‚《易经》填补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缺口。‛(同上)。他们的翻译与工作,是要把《易经》中的心理学根源,复兴为一种活生生的心理学实践;表现与发挥《易经》中的心理学意义,也正是爱诺思《易经》版本的最大特色。

利策玛与斯提芬??卡赫(Stiphen Karcher),1989年以《爱诺思年鉴》的形式,发表了爱诺思《易经》第一版,并且为其取名为:《周易:包罗万象的启迪》。接下来几年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基本上都是集中于对该《易经》版本的研讨,国际间著名的分析心理学家以及易经学者,频频聚会于爱诺思,共同研究爱诺思的《易经》版本,共同探讨《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通过这些研讨,通过一种集体性的工作,也大大地改进与完善了爱诺思《易经》版本的内容与形式。1994年,英国基础出版公司又重新出版了爱诺思的《易经》,将其定名为《周易:中国的经典,变化的启示》。

我们曾经几度访问爱诺思,并且在爱诺思圆桌研讨会上做关于《易经》和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报告,同时也深为众多分析心理学家对《易经》的执着与热情所感动。在1998年‚第一届分析心理学家所提交的大会论文,都是关于《易经》与心理学或心理分析的。(高岚,李群、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学术研究,1999,(2):34-36)我们希望,通过‚《周易》与心理学‛,或者是‚《易经》与心理分析‛的主题,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能够通过中国文化心理学,来促进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东——西方整合性心理学的发展。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5

——浅谈《易经》的实用价值 郑家顺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那么对于现代生活,《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对我们还有哪些启示?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思维?我们又能否将它应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之中?

《周易》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旁及天文、地理、兵法、哲学、算术、医学并渗透到几千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周易》中的风水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是宇宙星象学、地理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自然科学。其不但在古代被广泛的运用,对于现代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周易》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周易》它博大精深,那么它究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影响呢?我想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那么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

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这成为我们中华学人一直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所以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当代社会都有它深刻的价值。

《周易》当中有三点,这些道理当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尚变,第二个是贵中,第三个是趋时。

(一)尚变

《周易》,这个易字,它的一个基本意义就是变,变易,当然《易》一名而含三义,有不易、简易和变易。那么现在我说的是变易。《周易》特别推崇变,唯变所适,又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这就叫做穷;发展到极点,那么就可能就要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进行了变革,事物就通达顺畅了,这就叫做“变则通”。通达顺畅了,这个事物就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顺利发展的时期,那这就叫做“通则久”。这个强调变通的观点,它的一个基本思想的含义,它有个基本思想基础,是物极则反,所以《周易》的作者或者《易经》《易传》当中,它提醒我们人要有一个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这样,你才能身安,家齐,国家可保。我们历代的思想家,特别是历代的改革家,比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搞改革,魏源、龚自珍强调更法,康有为、谭嗣同搞戊戌维新,都是把《周易》当中这种变通思想,变革的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那么这个通,通则久,不是说永久,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可能会达到,走到极点,那我们还必须变革。不变革就没有出路,不变革我们国家就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二)贵中

刚才说了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走向前进,而不走向衰落?那么《周易》它就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刚才讲的问题:贵中,强调中道;一个是趋时。

中与和是连在一起的,不中就不能和,中是和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中才能达到刚才我们所说的社会的和谐,达到那个最高的和谐。那么在《周易》当中特别强调这个中,一般来说处在中爻的,上卦的第五爻,下卦的第二爻,处在中爻的,大部分都是吉利的。如果既处在中爻,同时又是阳爻处在阳位,阴爻处在阴位,比如说阳爻处在五的位置,阴爻处在二的位置,这就是既中又正,它强调中正。蒋介石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样一种思维。

在豫卦,豫卦的六二爻辞讲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这两个字

就出来了。这就是说,耿介如石,坚刚如石,你做事情不要等到天黑,就是发现这个事情,发现了事物苗头马上就去做,它是吉利的。为什么它会吉利?是因为中正:“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既中又正。蒋介石,蒋中正这个词就出来了。

那么中国古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又讲“知时中之意,则思过半”。“思过半”,这也是《周易》当中的话,是说你懂得了时中的内涵,懂得了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对《周易》整个讲的道理,你基本上就把握了一半,可见他们推崇时中。

(三)趋时

下边就要说到时了,“趋时”。那么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发挥得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观念。它讲到要明时,要察时,通过察时来明时。时机未到你要待时而动。什么是待时而动呢?《周易》当中讲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把器具,器械工具打磨精良,隐而不发,等待时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那就要坚定果敢,立即行动,这样你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待时而动”。

与时俱进,那么在《周易》当中讲了三次。乾卦的《文言传》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就是讲白天奋勉努力,从不懈怠,到了晚上你就应该安闲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你就会取得大的成功。

损卦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讲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就是不管你是损,减损,还是增加,盈满还是亏缺,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机采取不同的措施,所以它又讲,要“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在艮卦里。

艮卦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艮就是止,所以它后边就讲: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就是说不管你待时而动也好,还是与时偕行也好,与时俱进也好,你都应该以不失时机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行”比较好理解,比较好做,但是,“止”就不见得。我们做什么事情,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当你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你敢不敢止?这个时机到了,你有没有魄力嘎然而止?旧的不做了,另做新的,你开创一个新的产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中国古人讲“知止”,当然是从道德的角度讲,要“止于至善”,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引伸开来,从《周易》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止于至善,而且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所开拓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另谋新路?这恐怕是现实社会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这是讲时机未到,要待时而动,时机已到要与时俱进。那么如果时机变了,时机、时运、时势,发生了变化,《周易》讲那就应该“趋时”,就要“变通”,“变通趋时”就是紧紧追随时势的发展,抓住新的恰当的机遇。这就是我说的趋时,就是“变通者,趋时者也”,或者反过来说,趋时就是变通,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说这就是时中,因时而行中道。

孟子曾经讲过执中,说你坚守中道是非常好的,可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你执中无权,没有一个权变,不进行通权达变,只坚持一个道理,是吧,一个模式,不能通权达变,不能随时加以变通,那只能是把道给害了,那是“贼道”。男女授受不亲,这是道,这是礼也。可是嫂溺援之于手,权也。这个通权达变实际上也就是因时而行道,要对这个道要有所调整。

就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总要有微调,你不可能永远直直地,这样正正直直地走,永远直着走,你非摔倒不可。可是我们不断地拧着这个把,在这样进行一些微调,这个微调就是刚才我说的权。但是它又鼓励“中”。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因时而行中道,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顺利地畅行无阻。那么这是所讲的时。所以时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出现了58次到60次之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讲,用时、时机、时用等等,它的各种情况。所以这样一种观念对我们任何人,对我们现实生活来说都是影响至深,影响很大。

二、《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刚才我讲了这样三个方面,六个字:尚变、贵中和趋时。那么《周易》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而且它把这样一些观念,这样一些原则,它从哲学的更高的角度,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加以论证,就提出了阴阳变易思维。

其实,刚才我所讲的这样一些,都渗透了它的阴阳思维,阴阳变易的思维。可以说阴阳变易的思维它是我们《周易》的核心,是我们《周易》的最基本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个学说,其它别的学说无从谈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阴阳学说,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给它概括成四句话,就是《周易》当中的四句话,用《周易》当中的四句话来概括,第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阳可以变成阴,阴也可以变成阳,就是阴阳相互转化。那么阴阳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它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看,不能只有天没有地,只有天没有地那就不成其为宇宙:不能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有男人没有女人,那就不成其为社会,那就不成其为人类。我们一个社会,你既要有领导,又要有群众,既要有官员,又要有民众,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社会。那同时还有中外,内外上下,不同的民族,这就是一阴一阳。同时阳中还有阴,阴中还有阳。你比如你们坐在这儿,有男有女,男女就是阴阳,可是不论是男人身上,还是女人身上,你都是由血气构成的,按照中国古代医学,血为阴,气为阳。但是阳中又有阴,这个阴阳又分成阴阳。

我们一天有昼夜,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可是白天从午后,午,中午以前是阳,中午以后又是阴,属阴。夜晚子时以前属阴,子时以后又属阳,阴阳当中又各生阴阳。所以我们观察事物就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天下没有孤阴孤阳之物,也没有纯阴纯阳之事。阴阳总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我们看社会,我们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缺点。看到我们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也还要看到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背后所潜伏着的可能出现的危险。这就是一阴一阳所给我们提供的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法。

那么老子他又从反面看问题,“反者道之动”。就是你别人,你儒家,你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只看到了社会好的方面,仁义道德,那么在这个仁义的背后还有没有其它别的方面不恰当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他也是在思考社会,怎样使社会更加安宁,更加安定,更加发展。他并不是什么都无所作为,他思考的问题和儒家基本上是一样的,也是安邦定国。但是你常人,你儒家,你看到的这一方面,那么我看到的是另外一方面,那么这样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进一步向前进,就深刻了一步。

(二)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二句话,“阴阳不测之谓神”,就说事物的变化总是神妙莫测,刚才我们说事物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规则,有确定性,那么这就叫做常,《周易》当中就称为道,可是事物的变化还有变数,事物的发展还有变数,有不确定性,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在《周易》当中就叫做神,神就是神妙莫测,不好把握。

比如说我们平常讲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什么叫不测风云,不测这个词就来自于《周易》。事物本来按照常规,按照它的规则,可能就直接由此向彼发展,可是突然遇到了一个什么事件,它突然改变了方向,或者折回来了,或者是另外一个方向。

两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了,究竟向哪里走,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它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就是阴阳不测。

(三)日新之谓盛德

第三句话,“日新之谓盛德”,或者叫做“生生之谓易”。在《周易》当中这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在更新,这是天地最大的德性,天地最根本的性质。生就是创造,生生就是不断有所创造,不断有所创造这才称得上变易,或者说这才是我们《周易》所讲的变易。老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不断走向衰退,那不是《周易》所讲的变易。

谁都不会愿意过平平淡淡的、老是千篇一律的生活,都希望不断有所前进,不断有所更新,不断有所提高,这不就是不断地在更新吗?所以《周易》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甚至台湾有一个哲学家,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先生,他创立了生命哲学。他这一套生命哲学体系,他的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周易》这两句话,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当然他结合了西方哲学的,尤其是康德哲学的一些东西。那么他就称为生命哲学。那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受这样的东西的熏

陶,都在被它所昭示,被它所激励。

(四)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第四句话,“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或者“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刚柔就是阴阳,阳刚和阴柔,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推移,那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内因论的先驱。就是说,你这个事业能不能发展,你的事业出了问题,或者你自己出了问题,你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去找很多客观条件,先找一找你内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自身找原因,自身找问题,你才能真正解决。所以他强调内因,强调刚柔相推。

这样四句话可以概括阴阳变易学说的基本内容,当然还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强调,阴阳互补,阴阳和谐,阴阳流转等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在阐发这样一个命题。

要用北京大学朱伯崑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我们中国的辩证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从而得到了锻炼。这个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方法,它是永远起作用的,永远不过时的,其它别的原则,章法,规范,都可以过时,但是这些东西是永远起作用的。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

《周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套治国的方略,或者原则;给我们人提供了一套生活智慧和生活的规范,尤其是他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一个人生的总原则,人生的总态度,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总体来说,我感到《周易》它的理论,它的思维博大精深,虽然有些方面高深莫测,但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

《周易》本身是原始科学与神化迷信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的任务是将二者加以剥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学者们研究《周易》,涉及数术,目的在去伪存真,从文化发生学角度,追溯古代巫史文化的发生发展,而不是舍本逐

未。有的人抱着正确目的研究数术,是探讨如何将《周易》用于决策科学的一种尝试。数术长期在社会上流传,未免泥沙俱下,真伪难分。有些人打着《周易》旗号,美其名曰为《周易》应用,实际上只不过是包装自己;在他们心目中,《周易》仅仅是一本占卜书。这些人对《周易》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象数思维方法的基本内容,并不了解。《周易》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受到极大的人为的扭曲,应当予以澄清。《易经》被列为“五经”之首,《易》乃大道之源,它在中华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歪曲不了的;少数人肆意歪曲它,为了掩饰自己散布封建迷信,欺骗群众的目的,毕竟是徒劳的,只能暴露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无知,终会落得弄巧反拙的结局。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不难预料,近年来学术界所掀起的“周易热”,一定会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沿着健康的学术研究的道路不断前进,它所固有的多方面的学术、思想价值,终久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正确认识。

广大《周易》研究者们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引下,以科学的发展观思维,本着“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对国粹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周易》去深层次的传承、创新;对《周易》研究的深入发展,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零一二年五月一日

于琅琊古郡中国沂南卧龙易经研究会

作者:郑家顺,系中国沂南卧龙易经研究会理事

参考文献:

1、《<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作者:唐明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

2、《周易文化与现代生活》

中国易经风水研究院 篇6

由中国易经风水研究院谭灏新院长主导的“国学智慧传承平台”,自2004年开展以来,受益者覆盖全球华人圈,并以政商精英者众!他主讲主办的《国学风水人文布局》、《国学周易大智慧》、《国学易道禅修》等系列国学课程及国学修炼自开创以来每年开展场次平均超过100场,参与人数每年超过2万人!被誉为中国当今最具价值的国学修炼品牌!

此外,由谭灏新院长本人组建的【国学专家团】,更是囊括了当今国学泰斗、名校教授及民间大师!迄今已被近百家上市企业、世界500强聘为“企业顾问专家团”!专项订制“企业顾问服务”!平均每年服务企业多达500家!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7

关键词:商旅卦,经济,异变

作者曾在《〈易经〉的商旅卦之德与市场经济的“自利”》的论文中, 阐述了旅卦的卦德对市场经济中“自利”现象的合法、合德的启示作用。文章完成后, 仍余言未尽, 所以特撰此文, 通过对《易经》旅卦上九爻“丧牛于易”爻辞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与古代的“质剂”、“杀殉”等消费经济的探讨, 揭示基因异变是传统商品经济凸现杀戮性的动因。

通行本《易经》旅卦的上九爻辞是, “鸟焚其巢, 旅人先笑后号咷, 丧牛于易。”对于这句爻辞的解释历代有多种版本。较为常见的解释是, 像飞鸟的巢被烧掉, 像农夫在田边 (易地) 丢失耕牛一样, 其凶无比。收获的是流离、惶恐、流泪、懊悔。当代有学者将这一爻的爻辞与“军旅”相联系, 解释是:乌鸦分巢做窝, 军人也疏散盖营房, 先打草而后打桃, 丢失牛于易地, 军心因此而大乱。这一见解的依据是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易经》, 其旅卦的上九爻爻辞是“鸟棼其巢”, “棼”是通分的意思。因《帛书.易经》与通行本的《易经》内容有异, 导致了整句爻辞释义的差异。

除此之外, 对此句爻辞还有其他的理解。但无论何种解释, 对“丧牛于易”解释为“丧 (丢) 失牛于易地”的说法, 是较为统一的。翻开通行本的《经易》之后, 我们还发现, 与“丧牛于易”的相似表述, 还有《大壮》卦六五爻的爻辞, “丧羊于易, 无悔”。对此爻辞的可解释为, 在“有易”这一区域内丧 (丢) 失了羊群。“丧羊于易”与“丧牛于易”的爻辞, 基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丧”失牛羊的事件, 二是发生事件的区域———“易”。

依据王国维、顾颉刚等学者的考证, 该爻辞所说的“易”即是“狄”, 也就是“有易”。“狄”是个古族名, 公元前七世纪时, 生活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内蒙一带。“狄”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个部落。各部落又有支系。因他们主要生活在北方, 又被通称为北狄。在众多的部落支系中, “有易”部落是其中最大的一支。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 地名因“人”而得, 或人名因“地”而得, 已经约定俗成。所以“有易”既是部落族名, 又是该族生存区域的代称。

在“半信史”时代, 黄河中游和渭河下游地区, 曾兴起过三个前后衔接的王朝, 即夏、商、周。这三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分别是, 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公元前十八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此三者前后经历了约一千五百年而告终。史学家称之为“三代”。

商王朝最初以游牧经济为业, 中后期才逐渐发展农耕经济。商人公认的祖先是王亥, 在游牧经济时期王亥曾显赫一时。《易经》旅卦所描述的“商旅”活动, 就是当时“游牧”无定居生活经营模式的真实写照。利益的驱动使王亥的经营范围不断延伸, 后来王亥到了“有易”这个区域游牧经商, 被“有易”部落首领夺去了资产。这是王亥因经济扩张而付出的代价, 也是“有易”人为经济封锁和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措施。

王亥是商代历史上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商代人对于逝去的王亥, 曾以最隆重的祭礼祭祀。情况是, 用牲有五牛、三十牛、四十牛, 最多时用三百牛作牺牲。祭礼祭祀的标准, 是古代人对先人的一种评价性定论。在以生存为第一需要的荒蛮时代, 经济的获取似乎比政治权力显得更为直接。王亥是在经济的获取中, 建立了至高的历史地位。

旅卦的“六二”爻, “九三”爻, “九四”爻辞的文字, 折射出王亥这样一具体的人, 游牧商旅生涯的立体影像。《易经》赋予旅卦的内容, 肯定了游牧不但是经营活动, 更重要的是一种获取财富的生产方式, 还告之世人, 游牧民族是人类中最懒散的一族。这一特征贯穿于王亥经营活动的全部。让我们寻着爻辞的脉络读下去:商族人王亥, 不但把牛羊“游牧”进了有易的区域, 同时还行商, 贩卖奴隶等等, 很快就获得了巨额财富, 所以“旅人先笑”, 快活的不得了。王亥的巨富, 引起了有易人首领绵臣的极大不满, 《易经》通行本旅卦的九三爻的爻辞是, “旅焚其次, 丧其童仆。贞, 厉。”有易人动员起来了, 烧了王亥的住所, 抢走了王亥的奴隶;“丧牛于易”, 夺去了他的牛羊。王亥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旅人先笑”之后是“号咷后”, 王亥号咷大哭。在资源的掠夺中, 商人王亥失利了。

物品是财富的真正要素, 王亥被夺去了巨财, 岂能甘心?于是爆发了王亥父子率领商族人与绵臣为首有易人的长期战争。为生存和获取更多物品的而战, 这就是古代战争的最直接目的。

《易经》“未济”卦的九四爻, 记载了这件事的延续。“震用伐鬼方, 三年, 有赏于大国。”王国维的考证是, “震”即是《史记.殷本纪》中所说的“振”, 是“契”的第七世孙, 是“冥”的儿子。“振”也写作核、胲、该, 与“亥”同音。爻辞中的“用”, 即洛伯, 是王亥的儿子甲微的名字。“有赏于大国”, “有赏”即是“有商”, 是说有商成为强盛的大国。《帛书.易经》中未济卦九四爻的爻辞是“有商于大国”, 与王国维的考证相符。《史记.殷本纪》也使后人确信“旅卦”和“未济”的爻辞, 是古代“商战”的真实反映。

关于王亥商旅之战的记载, 也见于其他的古籍中。《山海经》的《大荒东经》中说,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人杀王亥, 取仆牛。”《竹书纪年》中说, “殷王子亥, 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 克之, 遂杀其君绵臣也。”此文中的“淫”字, 解释为贪婪钱财, 恣意妄行更合乎文义。

王亥在打败有易人后, 恣意掠夺有易人的钱财和奴隶, 导致有易人的报复。商战的结果是有易人把王亥给杀掉了。事件由商战升级为以复仇为目的血战。王亥的儿子洛伯用为父报仇, 向联盟部落河伯请求支援, 最终击败了有易人, 杀掉了绵臣。战争之术被视为一门关于获取的技艺。

从远古到近古, 人们对于生存资料的掠夺是杀戮的原动力。这一动力血液般渗透在传统商品经济的每一个细胞中。于是传统商品经济的基因中始终冬眠着杀殉、杀戮的特性。

仍以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汉代“帛书”为例, 除《易经》等古籍外, 其中还有西汉时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文, 其中有一段关于黄帝战蚩尤的文字:“黄帝身遇蚩尤, 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侯, 使人射之, 多中者赏;剪其发而建之天, 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 使人执之, 多中者赏;腐其骨肉, 投之苦醢 (hai) , 使天下人唼 (sha) 之。上帝以禁。帝曰:毋 (wu) 犯吾禁, 毋流吾醢, 毋乱吾民, 毋绝吾道。犯禁, 流醢, 乱民, 绝道, 反义逆时, 非而行之, 过极失当, 擅制更爽, 心欲是行, 其上帝未先而擅兴兵, 视蚩尤共工, 屈其脊, 使甘其窬 (yu) , 不死不生, 慤 (que) 为地桯 (ying) 。帝曰:谨守吾正名, 毋失吾恒刑, 以示后人。”

黄帝是中国传说时代第一个王朝的代表人物。“黄帝”是拥戴者们送给他的尊称。在这个王朝中, 因先后有过五位领袖人物, 史学家称之为“五帝”时代。这一王朝起自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 告终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 存续约五百年。公元前二十七世纪, 黄河中游与汾水下游, 同时存在着以万计的大小不一的部落。其中最为强大的有三支, 处于没落之中的神农部落;以蚩尤为酋长的九黎部落;以黄帝姬轩辕为酋长的有熊部落。古佚文中的那段文字, 是记载三个部落为掠夺物品而进行的争霸战争中的片段。

这段在地下沉睡了恒久岁月的文字, 读起来确实有些晦涩。其意思是, 黄帝和蚩尤在战场上相遇了, 便打了起来, 结果是黄帝把蚩尤给逮住了。黄帝命人把蚩尤的皮剥下来做成一个靶子, 叫自己的人用箭射, 射中多的人有奖赏。黄帝还命人剪下蚩尤的头发悬挂起来, 把它叫做“蚩尤旗”。黄帝又叫人把蚩尤的胃填满干草做成一个球, 让大家踢, 用脚掂得最久的人得奖赏。临了黄帝命人把蚩尤的肢体制成肉酱, 混合到苦菜酱里, 命令所有的人吃。黄帝还向天下颁布禁令, 说:禁止触犯我定的律令, 禁止不吃分给你们的人肉苦菜酱, 禁止扰乱我的民心, 禁止不按我的办法行事。凡有触犯禁令者, 诸如偷偷倒掉人肉苦菜酱, 扰乱民心, 不听我的话, 不守规矩时限, 知错仍犯, 越过界限, 私自改动制度只图自己快活, 我素我行, 擅自用兵, 蚩尤的下场就是你们的下场。蚩尤俯首做奴隶, 吃自己的粪便, 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只有在地底下做垫脚石。黄帝强调说, 你们都要谨慎遵从我, 不许触犯我定的刑律, 据此以示后人。

古佚文的原文, 仅从逻辑看, 文字的前后的表述还存在矛盾, 比如文中说已经把蚩尤的肢体做成肉酱给吃掉了, 又说蚩尤俯首做奴隶, 显然不合情理。关于事情本身的真假如何, 不是本文所要探究的论题。垂衣裳而天下治, 礼制起源, 是史书对黄帝的总体评价。古佚文珍贵的从另一个缺失的角度, 记载了荒蛮时代崛起者的, 无视奴隶 (人) 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取向。传说的意义再于, 透视那个遥远朝代的经济走势, 揭示了传统商品经济动力下人的异变特征。为了掠夺财富而摧毁财富的肌体, 为了泄愤而扼杀生命。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人如果趋于完善就是最优良的动物, 而一旦脱离法律和公正就是最恶劣的动物。被武装起来的不公正会造成更大的危险, 而人一出生便装备有智能和德性这样的武器。人们为了达到最邪恶的目的是有可能使用这些武器的。一旦他毫无德性, 就会成为最邪恶残暴的动物。”

定位在经济学的角度, 笔者倾向于这样的学术观点, 即传统的商品经济是强权经济、特权经济, 是强权和特权挟制下的商品交易, 这里所说的强权和特权是一种思想和思维定式, 这种思想和思维定式足矣令某些人或某些部落 (群体) 丧心病狂, 足矣使整个经济环境丧心病狂, 交换的成就交换, 交换不成就不受约束的强行掠夺, 再不成, 就以杀戮的手段毁灭之。最终形成整个社会的“泄愤”性经济。

中国历史对原始公社制阶段的注释, 是以尧舜禅让的传说为注脚的, 到夏禹时不传贤而传子, 标志着原始公社制的瓦解。夏代是否已建立奴隶制的商品经济体制, 说法还难统一。到了殷代, 奴隶社会的商品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在那一经济体下, 对“奴隶”的称谓最初分为“众”、“奚”、“仆”、“臣”、“妾”。臣是男性奴隶, 妾是女性奴隶。在周朝初期, 奴隶作为商品还大量的存在着。周天子常常拿奴隶赏赐给他的大臣们。这时的奴隶是与牛羊等相同性质的“物”, 权属于富有的奴隶主。奴隶们的主要劳动是从事农业生产, 少量的从事室内劳动。《诗经.噫 (yi) 嘻》篇中有“亦服尔耕, 十千维耦, ”记载了数众奴隶耕田的情景。《尚书.牧誓》中有“臣妾逋逃”的记载, 是说奴隶逃亡的情景。

在周代, 奴隶同等于牛羊还可以在市场上贩卖。《周礼.地官.质人》有这样的记载, “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大学问家郑玄对此的注释是, “人民, 奴婢也。”贩卖成交后, 要订立合同。这种合同叫做“质剂”。“人民”和牛马的买卖合同叫做“质”, 兵器珍异的买卖合同叫做“剂”。“质剂”将消费奴隶的商品经济特色, 定格在史册上上

关于奴隶的使用、消费、处置, 似乎比如何获取更令后世关注。较为典型的消费, 是把奴隶当作牲畜来屠杀。大量的考古挖掘证实, 殉葬制度是建立在对奴隶的随意消费基础上的, 即是随意屠杀奴隶而炫耀富有的身份和特权。《墨子.节葬下》有记载, “天子杀殉, 众者数百, 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 众者数十, 寡者数人。”此文字的表述, 与后世对殷代遗址考古挖掘得到的史料完全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 杀殉之风有所衰减。真正的原因是社会财富的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从客观上制约了大量的杀殉。社会需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平衡器。只有当人们, 特别是富有阶层意识到, 某种商品的衰减或消失, 会直接威胁到自身的生存, 至少是挤压了自身生存的空间时, 才会潜意识地调整对那种商品消费的欲望。但这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富有者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感, 消费快感的惯性, 会令其中一部分或相当部分的人, 仍保持肆无忌惮的态势。在殷代杀殉之风稍衰的同时, 某些国度仍然盛行、延绵。《史记.秦本纪》载, 秦武公恭入葬的消费是, 从死者六十六人, 秦穆公入葬的消费, 从死者一百七十七人。奴隶、随从、妻妾, 皆视为私有的消费品。《左传.文公六年》中说, “秦伯任好卒, 以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 (zhen) 虎为殉, 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 为之赋《黄鸟》。”

文中所说的《黄鸟》, 即是《诗经.秦风》的《黄鸟》篇。这是一首挽歌。《黄鸟》的部分诗文是, “交交黄鸟, 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 百夫之物。临其穴, 惴惴其憟。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 百夫之防……”。“……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 百夫之御……”。若将这些诗句用今天的文字来表述, 会更为直观, “黄鸟叽叽, 酸枣树上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说起这位奄息, 一人能把百人敌。走近了他的坟墓, 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 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 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说起这位仲行, 一个抵得五十双……”。“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鍼虎。说起这位鍼虎, 一人当百不含糊……”。“三良”就这被随意消费掉了。呼号是对丧葬特权商品消费经济制度的哀叹, 也表达了人们对于“人”这一商品价值认识的升华。奴隶作为商品, 除了用来交换外, 其生产、御敌的不可替代性, 才是具体真实的度量标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始皇入葬时, 秦二世令后宫妃嫔等无子者, 一律从死, “死者甚众”。最后还将修建陵墓的工匠都埋葬于陵墓中。这一史实, 除杀殉的惯性消费起作用, 不排除秦二世的权力需要。

无论是传说还是有据可查的历史, 都充分说明, 脱胎于特权基因的传统商品经济, 对人的社会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发展到极致, 是将随意泄愤、炫富式的大量杀人、吃人, 崇尚为消费水准和身价的象征。所以, 对于传统商品经济的运行中出现的任何令人费解的现象, 都不足为怪。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 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 解除“不公正”的武装, 是他的追求。人的社会价值比重超越消费价值的地位被确定, 遏止传统的商品经济基因中掠夺性的杀戮, 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 人更三圣……”中古时期的周文王父子, 面对以消费奴隶为时尚的商品经济, 演绎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 以卦象喻世象, 阐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状态。为《易经》注入了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2]柏杨.中国人史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8.

[3]邓球柏.白话易经[M].长沙:岳麓书社, 1996.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8

国务院批复特克斯县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说:“八卦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建筑正规、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迷宫般的64卦街道布局、神奇的《易经》方位学说以有形的方式再现于该县,其一心居中、轴轴递进、环环相扣、路路相通的放射性格局,与周边的山势水势巧妙结合,符合古典的勘舆理论,她不但是我国规划史上的奇迹,而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伊犁河谷的特克斯县历史悠久,文物遗存内涵丰富。汉代时,这里是乌孙夏都的所在地,细君公主、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后就生活在这里。据考证,如今特克斯县境内有乌孙古城三座、唐朝古城一座、乌孙古墓葬近两万座、草原石人二十一尊、塞种人的古祭祀坛一座、鹿石一块、古岩字画十一处及石碑十块。

特克斯县有独特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有世界十大高原草甸之一的喀拉峻大草原,西北五省唯一喀斯特地貌的天然钟乳石溶洞,著名的阔克苏河大峡谷、九曲十八弯、雅丹地貌石林、琼库什台原始森林等,还有一座浪漫而温馨的太极岛……而这神奇的景观为一座城市提供了宜人的气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空间,这一切,使八卦城各族人民生活在美丽、舒适、祥和的原生态环境中……

这里的一切,都仿佛一扇扇等待开启的门,而最玄妙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你将会推开一扇什么样的门?

历史之门

千百年来,东来西去的商旅、王公贵族、文化名人不绝于途。这是一条黄金通道,它呈现了丝绸之路的辉煌。

在这条著名的草原之路中,特克斯像一颗亮晶晶的星星闪烁其中。特克斯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交织着中亚文化,更是古老的易经文化与乌孙文化的交融地。

一个城市的经营,离不开这个城市本身所具备的独特文化。

在城市经营者的眼里,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文化内涵与特性,每座城市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灵动、鲜活的生命体,都是有城市灵魂存在的。这个“魂”。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也可以称作是一个品牌。

特克斯这个西部小城的灵魂便是易经文化。这是一座“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万物同”的小城。

她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现今世界最大规模的八卦城”。

这个小县城没有红绿灯,她的每一条道路都是环环相连、条条相通的,在这里绝不会看到塞车和堵路的情形,车辆和行人从任何一个方向出发,都能够到达目的地。

“特克斯”这个名字,远在公元649年就已经出现了,居住在此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都把这里称为“特克斯”。特克斯是突厥语“野山羊”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野山羊之地”。

特克斯县城整个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一座保存良好、卦爻完整、规模最大的八卦城。

其实,八卦城的美妙在于她的遥远和神奇,在她身边,你能真切感受到玄之又玄的中国易经文化。易经文化在这里散发着神秘的幽光。

伏羲画八卦,文王演《易经》,孔子作《易传》而形成《周易》。华夏文明起源于理想中的神话,古人用《易》占卜预测事物结果,而占卜的结果又启发古人去改变这种结果。经过长期启发从感性向理性认识的上升,逐渐使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一般规律。

《易经》指六十四卦的卦像、卦辞、爻辞。

《易经》的卦像指卦的图像,由阳爻“—”(代表阳、刚、男、君、强等)和阴爻“——”(代表阴、柔、女、臣、弱等)两种爻像,按每卦六画有序地排列组合而成,共有六十四种卦像。而“—”和“——”据说分别象征男性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是中国古代原始思想的产物。

《易经》含朴素的唯物和辨证思想,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涉及到哲学、天文、历史、地理、军事、数学、医学、伦理道德等学科领域,很多学科从中得到启发。

在特克斯的八卦方位中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古老的易经文化使特克斯成为了4"神奇的地方。

特克斯县志载,特克斯八卦城最早出现在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20年),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邱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

邱处机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西游天山,当他来到特克斯河谷时,被这里的山山水水所打动。他发现特克斯北倚乌孙山,南濒特克斯河,可谓依山傍水,综合了山势、水势,融山的刚气、川的柔气和水的盛脉,因此,丘处机称这里是“龙脉”。

邱处机用周文王姬昌推演的“后天图”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的八卦方位,成为特克斯八卦城最原始的雏形。

几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上没有出现第二个知晓《周易》的人,这块古人眼中的“风水龙脉”也几乎被人遗忘。令人想不到的是,历史的真实中总是暗含着一些巧合。七百年后的一个冬天,也就是1936年,精通“易”理的盛世才的岳父邱宗浚调任伊犁屯垦使兼警备司令后,亲临特克斯查勘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这位无恶不作的“皇亲国戚”做了一件能够载入史册的好事——他亲自设计了八卦城图,并按照长春真人择定的坎北、离南、震东、兑西的八卦方位完整地设计出了特克斯县城。可以说,八卦城的形成得益于同样姓邱的两个人,虽然他们相同的姓氏纯属巧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八卦城“地势”之灵气和博大精深的易经文化魅力。

特克斯县城的选址,能充分体现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经典理论。它按照勘察风水的整体系统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察势原则、地质检查原则、水质分析原则、适中居中原则、顺乘生气原则等,依次在特克斯河流域进行觅龙、察砂、观水、点穴,使特克斯坐北朝南,背靠乌孙山(龙山、玄武),前迎特克斯河(水龙),特克斯河南岸的“阿牛寺晗比斯”(哈萨克语意为赛马场)是一个高高的平台,土地肥沃、水草茂盛、地域开阔,与群山相连形成一字形的书案山。

站在八卦城中心的观光塔上,雪山、森林、草原、农田尽收眼底。县城的东侧是“达更别勒山”(哈萨克语意为中间山,即乌孙山和包扎墩山之间的山)(青龙);县城的西侧是“阿腾套”(哈萨克语意为马山)(白虎),东西两山对应鹤立,与县城形成绕抱拱揖之状。

可以说,特克斯的整个地形,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揭开八卦城的神秘面纱

当地人告诉我,住在案山方向的人家,家家都出过大学生,更为神奇的是这里还出过三位州长,虽然这些都是巧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里的确是人杰地灵。

八卦城是1938年开始兴建的。说起建城之功,不能不提到班吉春这个人。班吉春是伊犁惠远人,他在1938年8月至1941年2月期间任特克斯具具长。班吉春的最大政绩就是修建了这座八卦城。当时,班吉春还请来了俄罗斯专家帮助测量,打桩放

线。由于没有足够长的线绳,他就指派专人从店铺中购来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条,连结成长长的布条绳用以测量。

据记载,八卦城街道的雏形是用20头牛拉犁犁出来的。

现在,这座体现易经文化内涵的八卦城,以城中心花园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辐射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便有一条连接八条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有四条环路。

一环8条街,二环16条街,三环32条街,四环64条街。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并充分反映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的《易经》数理。为了不让人们迷路,每条街上都有方位说明牌。

在八卦城中心50米高的“观景塔”上鸟瞰下方,八条大街以相等的距离、相同角度射线般伸向八方。离中心不远处又有一条环形街道,正中再朝八个方向射出八条街道。街道纵横交错,好似一个八卦勘盆。青灰色的街道,绿色的草地,衣着鲜艳的行人和车辆,形成了清晰的八卦格局。

八条街根据八卦方位:乾、兑、坤、离、巽、震、艮、坎分别命名。《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依着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特克斯八卦城方位依据八卦后天图建成,它把八卦学中深奥难懂的一些知识用直观简明的方式说明,可以让游人了解卦像、卦德、爻辞,从中吸取人生哲理。

进入八卦城的四环,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犁铧形状,黑白两柱组成的雕塑,与阴阳、乾坤相辉映,犁片上窄下宽,形似八卦城的“八”字,这就是八卦城的城标。雕塑上镶嵌的黑白两个圆球,象征阴阳鱼的眼睛,它的四周用花岗岩修建,上面印有象征“乾、兑、坤、离、巽、震、艮、坎”八个不同的三画卦;城标的外围由64根铁柱组成,象征易经64卦。在城标下方的花岗岩石上刻有城标记,随文如下:“八卦城标兴建于公元一九九四年夏,是年十月二十二日竣工,由主体、基座和栏杆三部分组成。主体犁铧两片,犁出街道雏形;勤劳前进开拓,寓意蒸蒸日上;犁片上小下大,八字代表城名。基座三级四台,城区格局缩影;地产花岗砌筑,基础稳固坚硬;黑白两球相对,阴阳协调居中。栏杆钢铁浇铸,卦爻标示柱顶;围以链条环扣,各族团结象征;兆示事业兴旺,祈祝万民康宁。城标深寓建城历史,蕴含周易文化文化的《周易》学说的深奥内涵。按照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经典理论去衡量,八卦城可以称之为罕见的精品。”

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称特克斯是一部凝固的《易经》,有形的《周易》,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能够使我把特克斯这个八卦名城联想得远一点的就是获得诺贝尔奖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里的南美马贡多小镇,它邪种孤独神秘的气氛,仿佛与亚洲腹地的八卦城不谋而合。马尔克斯笔下的马贡多,那些魔幻现实主义的景象俨然又在特克斯——重现。当然,特克斯的美是马贡多所不能及的,马贡多是隐晦内敛的风格,特克斯却是风情万千的奔放与浪漫。

人们说,特克斯是一个吉祥盛德之地。在我看来,这里更像是生态繁盛的自然博物馆,同时,还是一个具有人文特色的地方,她为我带来的是平易近人的亲切和幽雅而隽永的留恋。

上一篇:营业执照过期检讨书下一篇:初三上册字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