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表格

2024-04-19

教学计划表格(精选11篇)

教学计划表格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课的内容

教法与学法

练习次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次数

时间

组织形式

开始部分







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场地器材



预计负荷


“双线”教学计划表的设计与实践

摘 要:“双线融合式”教学是我校为解决学生因听不懂而导致学困现象的教学改革,其顶层设计就是“双线”教学计划表。它不仅兼顾课程的整体性和课堂教学的微观性,还要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双线中的主线是常规高中数学知识所形成的按学科逻辑发展的教学线,副线是按主线顺序与高中核心概念、重要定理及公式相对应的必备初中(甚至小学)知识的教学线,主线与副线的对应又有明、暗之分,明的侧重于知识点的衔接,暗的侧重于思想及方法的融合,主副线看似相互平行,却在教学实施中始终相互交融。本文阐述了我校在“双线”教学计划表的设计与实施中的有效做法与感悟。

关键词:双线 教学计划表 主副 融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校在高

一、高二14个班级进行了关于数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其中发出问卷635份,收回628份,有效问卷623份。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只有30.82%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数学,有58.43%的学生反映数学难,28.42%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体会过解决某个数学问题而带来的快乐。在回答“你有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某一节数学课吗?请说明理由”时,只有194人认为有,其中有17.53%的学生类似回答:“某一节课,因为全听懂了。”在剩余的429人更有学生直接类似回答:“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从来就没听懂过。”因此,“听得懂”成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前提。若让他们能够听得懂高中数学就不能忽视其基础知识,为了更好解决初中基础,不少专家和老师提出了初高中衔接教材,但大部分以集中补习的形式进行,效果不是很理想。

为此,我们提出了双线融合式教学,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究。

双线融合式教学是以高中教学计划为主线、初中教学计划为辅线指导下进行的师生间交往过程。按照高一知识制定的教学计划称为主线,以高一知识体系中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点视为衔接教学内容,结合主线涉及到的衔接教学内容和时间点而制定的衔接知识教学计划称为副线。在知识讲解中最终将两条线的知识点融合为一条线而开展师生间的交流,以此来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良好衔接和思想方法的进一步融合。

双线融合式教学的顶层设计就是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秉承双线融合理念,以高中知识点的教学实施为主线,以每个高中知识点相联系的初中知识点为副线,按照教学实践将两条线有效融合在一起来制定的教学计划表。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制定要从课程的宏观到课堂的微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方面来考虑。下面简要阐述我校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过程中的几个有效做法。

一、明晰双线内容,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

双线教学计划表有别于传统教学计划表,它主要通过高中知识的主线和初中知识的副线

来确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计划表,将主副线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双线教学融合、畅达。因此,在制定双线教学计划表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客观、准确了解学生初中基础知识体系。为此我们利用暑期时间针对初中。教材集体探讨、分析,将初中知识理顺出代数、几何知识体系。有了对初中知识体系的宏观掌控,还要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我们结合初中知识体系和高中涉及到的主要基础知识点设计了一份针对全体高一新生的基础知识测试卷,目的在于更精准了解高一学生的学困,为我们副线课时的安排提供参考,使得双线教学计划表更具针对性。

其次,双线教学计划表要做到将初高中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必须要将高中知识体系进行细化,并挖掘其与初中知识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双线教学计划表中的双线融合为一体。为此我们要设计一个有别传统的教学计划表格,要突显出双线的融合节奏,也便于教师备课时很好地准备副线内容,并从知识整体性、思维拓展性、数学思想延伸性来综合考量,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们结合新学期课时安排先制定主线教学计划表,然后结合主线内容和学困实际情况明确副线内容,并按设计好的表格将主副线在表格中明晰起来。

二、实践双线教学,完善双线教学计划表

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制定是要更好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故对知识点教学课时的把握应该是动态的、灵活的。经过高一实验班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高一数学的双线教学计划表。

表一是我校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初始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它尽可能具化了副线内容,整体体现了主线与副线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执行进度,可以让教师依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双线融合式”教学,也可以让教师根据教学执行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备注后续教学要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双线计划表,深化课程改革

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实施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它也带动了课前、课后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化双线教学,推进我校数学课程的改革:

1.编制导学案、达成双线有效融合。我们将双线教学计划表中副线的内容以课前导学案的方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导学案的设计秉承双线融合思想,通过题目的精心设计、层层铺垫,把课堂进行了适当的翻转,让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来尝试解决问题或者带着疑问来课堂反馈,以此达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融合。

2.制作微课、突破副线难点教学。为了突破副线中的教学难点和解决课时紧张问题,我们结合双线教学计划表,将初中基础知识点录制成微课,通过网络观看,让学生在课前、课外自主学习、反复学习,从而解决学生副线的困惑,保证双线教学实施的顺畅。

3.丰富资源库、提升精品课程建设。在双线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将相关资料做成电子资料库,如微课、导学案、教案、测试卷等,再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搭建网络平台,将高一数学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公开,以此来提升我校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真正实现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努力让数学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四、推广双线计划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将双线教学计划表推广到全体数学教师,让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双线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商定导学案的编制、微课的录制、教案的编写等,也会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丰富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水平。

五、反思双线教学、改善学生学习现状

为了及时了解双线教学效果和双线教学计划表的实施情况,我们定期组织实验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反馈,并下发阶段性问卷调查,发现双线教学模式很受学生喜欢,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多样化,丰富了过程性评价。学生基础稳步提升的同时,给传统的数学课堂也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双线教学的实施增加了信心。

教学计划表格 篇2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 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表格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从教学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架构、学习任务与学习情景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

1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三个方面: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

1.1 教学对象分析

高职学院是大一开设这门课程, 学生之前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 但对计算机认知还不够全面, 了解比较肤浅, 除了基础的Windows系统操作外,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OFFICE。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后, 学生通过全面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和word基本操作知识点的学习, 基本上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 基本掌握word窗口组成、菜单工具分布、文本格式化等内容。

1.2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完成班级课程表制作这一任务, 讲授利用word制作表格的方法及其操作步骤。包括表格绘制、单元格合并、表格单元格的行高、列宽的设置、不规则表格的制作、绘制斜线头、表格格式套用和对已制成的表格进行修饰和设置等。

1.3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创建表格、编辑表格以及对表格修饰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能够善于观察事物, 具有开放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2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

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 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 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一种教学情境, 可采用与教学策略相对应的多种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云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讨论,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机房: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教学用资源, 实现“教学做”合一。

QQ群:师生通过QQ群在线交互和在线答疑。

任务驱动法:通过一个个问题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思考。

情景对比法:对于直观的, 认知性的东西, 通过讲解法一目了然。

实例演示法: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课程表的制作步骤。

3 教学资源的架构

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可以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下列三大类型:素材类教学资源、集成型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

表格制作主要采用下列资源:PPT课件、班级课程表、其他表格素材、百度云盘及中国高职院校云平台等。

4 学习任务与学习情景的设计

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案例分析、一个项目研究或是一个观点分歧。任务设计一般应明确要求, 注重渗透方法, 培养学生能力。任务要有伸缩性, 既要接近学生现有的能力, 又保证更多的学生有成就感, 同时, 还要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满足高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 把一些任务在课前预先布置,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究, 以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情境设计就是依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 将教学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展示课程表及其它类型的各种表格, 以制作“班级课程表”为任务引入新课。

认识表格的构架:表格由多少行与列组成、表格组成的基本单位、行分隔线与列分隔线及边框。

学会制作表格的几种方式:菜单方式、工具栏按钮方式和手动绘图方式。

如何选定整张表格、单元格、行和列;如何调整整张表格的大小、行高和列宽;

如何添加或删除行、列和单元格;如何合并、拆分单元格;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并填入标题名;如何调整表格中内容的对齐方式;如何进行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教师演示班级课程表框架的制作过程、课程表内容的输入和表格美化, 讲解表格的几种绘制方法、斜线表头绘制方法、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单元格行高列宽的设置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看微课等活动来完成课程表框架的制作, 练习表格插入、斜线表头绘制、单元格操作和表格美化。教师展示学生提交的部分班级课表进行点评, 归纳总结作品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指出学生模仿过程中可能出错和已经出错的知识点, 并进行重点评析, 强化记忆。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 要求学生从表格框架、表格美化等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教学反思

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 要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定来评价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案, 找出其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从而进一步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修正和完善。

表格制作采用问题引导及自我探究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思考、探索, 并通过将动画、视频、课件等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 更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了信息化教学和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挑战。文章以word表格制作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架构和学习任务与学习情景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意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 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word表格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一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电子表格的美化》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电子表格的美化课程;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对Excel基本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贵州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改理念,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育原则,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掌握Excel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把相关的旧知识与新知识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能够较熟练地创建并设计出一个美观且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电子表格。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线,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创意,养成其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信息技术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修饰单元格是为了使工作表达到清晰、美观的效果,而合并单元格和对齐方式是为达到这一效果的基础操作,因此把它设为本节课的重点。

设置边框和底纹是为了使表格达到更加美观、生动活泼的效果,而这项操作是本节课教学中比较复杂的一部分,因此设为难点。

(四)设计理念

以“全员参与、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求异创新”为指导思想,注重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思考,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以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获取新的技术能力。

二、教材处理

(一)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本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后面知识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材的整合与发展,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多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学科,再配以多媒体教学,更增强其直观性,图文并茂,循序渐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修饰过的名为“长顺民中八年级学生身高统计表”的电子表格,让学生观看,“这张工作表同我们以前创建的工作表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字体有所不同,数据在单元格中所居的位置发生变化,增添了颜色,总之,看起来比以前美观了。“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达到这个效果。”展示的这个表格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跃跃欲试,导出新课。

(二)新课讲解

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合并单元格”,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依据课程标准,首先请同学们打开名为“成绩统计表”的工作薄,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并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观看,然后教师重新讲解操作,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操作。

在讲解第二个知识点“设定对齐方式”时直接在已合并的单元格工作表上进行操作,由教师提出要求:将 A2:H10单元格中的数据居中显示,并将部分数值部分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也有关于文字的对齐操作,请大家回想一下,是什么呢?”学生会很快地联想到Word文档的修饰与排版,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操作共性,由师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再一次启发,除了使用菜单栏中的“格式”选项外,还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关于对齐方式的按钮,这样会更方便、快捷。本部分教学内容在讲解新知识点时运用比较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新的技术原理,从而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

第三部分知识点“设置字体、字型和字号”,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会很快地联想到Word文档中的关于字体、字型和字号的设置,因此,学生会自己通过对比、探究新旧知识的异同,运用到对本部分知识的操作。师生相互探究,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达到了对教材的整合,从而也突出了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部分“设置边框和底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此,首先由教师讲解并运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直接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寻找规律,教师再讲解,学生按步骤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得出结论,完成这部分内容。

(在对这部分内容讲解时,注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技术方法的追思与体悟,这样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但知其然,还会知其所以然,分散了教学难点,获取新的技术能力。)另外,学生还会继续探究,是否可以像 Word文档一样插入图片呢?这样一方面为下节课内容设下质疑,同时也可以带着这一问题进一步探究,超越了教材,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的知识。

(三)反馈练习

为强化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我创建了一个“个人月消费账目表”的电子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填入数值,并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得出相关数据,然后对表格进行修饰,充分发挥想象力,修饰出一个美观、生动活泼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工作表来。这样既灵活运用了教材,同时也突破了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归纳总结

教学表格 篇4

假期有收获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1..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2..学会在小组中合作,合力展现暑假的生活。学习重点

3.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 学习难点

1.共同分享假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

2.师生共同收集假期生活的故事、图片及各旅游地的土特产、纪念品等。学生

3.师生共同收集假期生活的故事、图片及各旅游地的土特产、纪念品等。安全教育 不要在水边玩耍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了,不过,老师相信有很多小朋友是不会把它忘记的。因为这个暑假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特别的,哪些特别呀?

(二)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他还特意将这个暑假拍成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观看录像)

(三)瞧,多有意义的一个暑假。小朋友你们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呢? 1.说说自己的假期生活 2.指名说说 3.四人小组交流

4.夸夸假期中最开心或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学生畅所欲言,如:这是我们上小学以来的第一个暑假;这个暑假我们全家去旅游了;暑假里,我学会了——;等等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5.指名上台说,可以随带自己所带来的图片、纪念品等,出示给大家看。6.同桌互相交流。7.四人小组交流。

8.离开座位说给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听听。

二、互赠图片纪念品等

三、总结

是呀,快乐的暑假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只要小朋友努力学习,相信我们的学习生活将更快乐。

第二课时

一、教师自评假期生活

教师交流自己假期生活的几件小事,边讲边拿出相应的符合表达自己当时心情的信箱出示给学生看,然后在黑板上用短句板书,表示该生活小事。

过渡:小朋友,老师的这个暑假是既有开心又有难过的事,你呢?把你的心情也归归类吧,看看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

二、我的假期生活大评点

(一)教师发给每个同学几张小纸条,请同学想想自己在暑假里有没有感到最快乐、最激动、最满足、最伤心和最害怕的事,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的方式写在纸上,并写好自己的姓名,然后一一上台投入相应的信箱里。

(二)请学生从信箱中任意选取纸条,请被选到的同学上台来讲讲自己的快乐激动或伤心害怕的事,也可说说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想。

讲完后让该同学选下一张纸条,请下一位同学来讲述,依次类推进行。

(三)小组内互相交流

所带图片或纪念品的小朋友向全班同学提问,进行知识竞赛。(内容是前面互相介绍的,有关图片或纪念品等的内容。)

回答对的将获得该小朋友赠送的礼品。

准备几个大纸盒,盒上分别写上“快乐”、“激动”、“满足”、“伤心”“害怕”。视时间或学生的兴趣而定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看看我的假期生活是快乐激动满足等好心情居多,还是害怕伤心等坏心情居多。

三、创造好心情

(一)请有“伤心”、“害怕”等心情的同学上台,说一说,演一演让自己有坏心情的事件,请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样让坏心情离开,创造出好的心情来。

(二)动手创造好心情

用小朋友共同想的好办法把刚才坏情绪的小纸条改成好心情,投入到好心情的信箱中去,让孩子感受自己创造心情的快乐。

四、把好心情信箱布置成教室一角

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都能多创造一些好心情,以后都可以投到好心情信箱里去。

学生交流,可以是自己想办法,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出主意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消除或减弱这些负面情绪,明白好心情也可以由自己来创造。

板书设计

假期有收获

你说 你展示

快乐心情多

作业设计:和爸爸妈妈交流假期收获 教学反思

个人减肥计划表格 篇5

第七天:减脂

训练计划:1.仰卧起坐(六组)-->2.仰卧举腿(六组)-->3.慢跑(中速不允许减速,30分钟)

按照上面的训练计划,每七天算一个轮回,每训练七天就休息两天,当然也可以四天休息一天,但是训练顺序不能打乱,每天训练60-90分钟,开始的重量和强度可以小一点,但是每天、每阶段都要有所突破。

个人减肥计划篇三

[饮食方面]:

1.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

2.以粗糙食物代替主食类,如糙米、全麦制品。

3.口味要尽量清淡,少加盐、酱油或蕃茄酱等调味料。

4.先喝一碗汤或一杯开水,然后从喜欢吃的食物开始夹起。

5.选择较费事的食物,如吃带骨的鸡肉比鸡丁好。

6.食物至少咀嚼10-20次才吞咽。

7.吃到八分饱后绝不勉强再吃。

8.吃过东西后,马上刷牙或漱口,多吃苹果,多喝水。

9.尽量避免吃零食,尤其是边看电视边吃零食。

10.感到肚子饿时,先吃点小东西会比强忍肌饿来得好。

[运动方面]:

1.冬天可以自己在屋里,原地跑,原地高抬腿,尊下起,蛙跳。

2.呼啦圈,仰卧起坐,俯卧撑。

3.扩胸,打拳,深呼吸,多聊天,大笑(不是傻笑哦)。

4.天气好的话,可以出去走动走动,跳绳,慢跑,打球,骑脚踏车,游泳。

慢跑30~50分钟。

骑脚踏车1小时~75分。

步行1小时~l个半小时。

游泳30~40分。

打网球45分~1小时。

跳绳30~40分。

工作计划表格 篇6

重点工作:1、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2、基层党建工作:完成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

3、党风廉政工作:围绕“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各项工作。

备注

二三

月份

1、签订党建各项工作目标责任书。(行风效能、信访、党风廉政、基层党建)

2、申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2项)

(1)基层民主建设项目

(2)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项目

四月份

1、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2、健全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各项工作制度。

五月

1、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2、协调组织好庆“六一”活动。

六月份

1、建立党员个人档案,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制度。

2、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七月份

1、开展庆“七一”青铜峡市“移民工程、葡萄长廊”观摩活动。

2、迎接局党委半年党支部工作考核。

教学计划表格 篇7

师1:关于这道题的学习, 学生对表格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搞不太清楚, 不能够寻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2:在引导学生学习表格问题时, 我都是让学生找一找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然后再想一想,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规定了这样的解决问题程序后, 学生的错误率比较低。

听到这样的话, 笔者陷入深深的思考:这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把三个不同的问题放在同一个表格里学习, 但是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表格问题。如果在前面表格问题的学习中没有让学生经历表格的形成过程, 并理解表格问题的结构, 那么, 学生对于表格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出现混淆也就属于正常现象了。在教学过程中, 仅仅让学生按规定的程序先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 然后再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找合适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学生只是经历了逐个解决表格问题的过程, 并没有获得灵活转换表格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生成新问题的经验。在认识表格的初步阶段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才能够充分发挥表格问题的价值呢?对苏教版教科书刚开始的三个表格问题: 一年级上册第94页第4题 (如表2) 、第103页第9题 (如表4) 以及一年级下册第7页第4题 (如表1) , 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与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经历问题压缩过程, 积累整合信息的经验

在低年级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 都是先接触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 然后再学习表格问题。如果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 仅仅直接出示表格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 学生容易将图文结合的问题、表格问题以及后续要学习的纯文字描述的问题进行人为割裂, 不能够很好地体会到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也不能够很好地把三者进行转换。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 应该基于原有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表格问题是对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进行压缩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体会到表格问题是一类高度相关问题的抽象与概括, 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也能够主动提取原有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表格问题。在学生第一次学习表格问题时 (如表2) ,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根据每道题里前面两个信息提出问题, 然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成下面的问题。

1.大班有8架, 小班有5架, 两个班共有多少架?

2.大班有7辆, 小班有7辆,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辆?

3.大班有7只, 小班有4只,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只?

师:读完这三道题, 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第一题画了三次飞机, 第二题画了三次拖拉机, 第三题画了三次轮船。

师:真会思考, 发现了问题里相同的地方, 这些问题能不能说得更加简单一些呢?

生:可以直接说大班8架, 小班5架, 一共多少架?

(教师根据孩子的发言板书:大班8架小班5架一共多少架?)

生:这里的“一共多少架”可以学着前面的样子, 变成“一共 ( ) 架”。

师:真会学习, 把前面的经验用到这里来了。想一想: 仅仅这样整理, 其他人能知道这里的8架和5架是什么吗?

生:肯定不知道, 我们可以在最前面画一架飞架。

师:真爱思考, 这样写出来就变得更清楚更简单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完成板书:

师:第2题和第3题你们也能像这样整理吗?

(学生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完成板书)

大班8架 小班5架 一共 ( ) 架

大班7台 小班7台 一共 ( ) 台

大班7只 小班4只 一共 ( ) 只

师:真会动脑, 通过把问题里相同的信息放到最前面, 这样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了。再看看这些问题, 你们还能够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吗?

生:每一竖排都有“大班”、“小班”和“一共”。刚才我们把相同的信息放到每一排最前面了, 现在我们可以把相同的信息放到每一竖排的最上面。

师:真会思考, 数学家们就是这样想的!根据你的思路, 把问题整理一下, 然后再画上线, 最后就变成了这样一个表格 (如表3) 。

师:刚才这张表格, 我们是把三个问题横着排成一排的, 除了横着排, 还可以怎样排?

生:还可以竖着排, 也就是表格转一下。

(老师演示了把问题竖着排的过程, 并生出图2的表格)

师:表格虽然转了一下, 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生:虽然转了一下, 一个是横着排的, 一个是竖着排的, 但是每一道题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都没有变化。

通过呈现三道完整的实际问题, 学生发现了每个问题里相同的地方。通过“能不能变得更加简单”的追问, 学生首先对同一问题里相同的信息进行了合并, 对整个问题进行了初步压缩。在整理完三个问题后, 通过再次追问“能不能变得更加简单”, 又很快发现了不同问题之间的相同之处, 对问题再次进行整合, 最后形成了数学书上的表格问题。通过对具有相同信息问题的整合, 学生经历了表格的形成过程, 一方面能够结合表格的形成过程去读懂表格里的问题, 并且自主调动头脑里原有的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积累了对一个问题的压缩以及对几个问题整合的经验。

二、经历表格展开与压缩过程, 建构基本数量关系

学生经历了问题压缩, 体会到表格问题是对几个问题的高度整合之后, 还要让学生对表格进行展开和压缩, 让学生在展开和压缩表格的过程中认识到同一表格里面如果问题处于相同的位置, 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同, 并且让学生学会基于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炼出基本数量关系。在学生第二次学习安排表格问题时 (如表4) ,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从表格里读出三个问题, 然后解决这样的问题, 并交流。

师:如果把表格向后再拉长, 添加一些格子, 你能够向里面填一些问题吗?

生:原有排球8个, 借出了7个, 剩多少个?

生:原有作业本14本, 借出了4本, 还剩多少本?

师:继续向后说, 能够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可以说许许多多的问题。

师:这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告诉我们原有的数量和借出的数量, 求还剩多少的问题, 只不过上面的物品不同, 有的是毽子, 有的是足球, 有的是跳绳……

生:后面许许多多的问题其实都和第一个毽子的问题是相同的, 都是用原有的减去借出的等于还剩的。

师: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从不同的问题中发现了相同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 向后可以把表格拉得很长很长 (如表5) , 补充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 我们只要找到了第一题问题的思路 (如表6) , 那么后面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上述学习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基于原有的表格问题生成更多的与之相关的问题, 学生在展开表格的过程中, 丰富了对“原来”、“借出”与“还剩”这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认识。再通过对表格的适时压缩, 让学生理解虽然问题情境不同, 但是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同, 并基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学生经历了从丰富的情境中抽象出基本数量关系的过程, 获得了去除问题情境、把握问题里数量关系的经验, 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

三、经历表格变化过程, 获得问题转换的经验

表格问题的学习, 不仅有利于学生从表格中抽象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更有利于学生从中把握同一类型数量关系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表格问题的初始阶段, 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解决表格问题, 还要学会把问题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灵活转换生成新的问题。在第三次学习表格问题的过程中 (如表1) ,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二列表格, 从图中读出已知信息和问题, 想一想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然后再组织交流。

师:想一想, 表格里的括号除了可以在“一共”的位置, 还可以在什么位置?这个时候就需要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能够编出问题吗?

生:括号在男生的位置, 就需要知道一共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可以编一共有13人, 女生有8人, 男生有多少人?

生:括号在女生的位置, 就需要知道一共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可以编出一共有16人, 男生有7人, 女生有多少人?

(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相应的表格)

师:刚才我们把已知的一个信息换成问题, 把要解决的问题换成已经知道的信息, 这样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了。现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交流思路)

生:第一个问题是用男生的人数加上女生的人数等于一共的人数, 第二个问题是用一共的人数减去男生的人数等于女生的人数, 第三个问题是用一共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等于男生的人数。

师:这里都是关于男生、女生和总数的问题, 不过, 由于我们交换了原来问题里面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原来会有一定的差别。

通过让学生变换问题在表格里的位置, 把第一个问题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转换生成新的问题。由于学生经历了在同一表格中生成不同问题的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再用一成不变的思路去思考, 而是主动从原有经验中寻找与问题相匹配的数量关系。生成新问题的过程, 也让学生获得了转换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来提出数学问题的经验, 加深了对不同数量关系之间联系的认识, 为灵活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计划表格 篇8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较多的同类现象的教材内容或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的教材内容,学生会遇到一个头绪多、零散难记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时,若使用表格法就可以使学生觉得脉络清楚,易于掌握了。

一、理清线索,增强记忆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学生们往往对理清历史线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感到有困难,而且记忆的遗忘率高。利用直观形象的表格进行梳理,可以把纵向和横向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纵横串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交叉网,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从而提高记忆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简化教材、对比强烈

利用表格法醒目、突显、立体的优点,在做复习课时可以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本教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起到一种简化教材----用简明的符号代替冗长的语言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放在一起根据时间、条约、影响通过对比可归纳下列表格,通过这种表格教学法(表略),知识点简明了,对比强烈,把错综复杂的知识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结构图,而且表格法改变了单纯的语言讲述和单一的条目性板书,使学生对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一目了然,可谓一举多得。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我设置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通过表格归纳,(表略)建国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明白大陆注重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两岸几十年的隔绝状态,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同时学生也很快能懂得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不顺利的,祖国统一还任重道远,根本不需要老师做过多的讲述,即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一举两得。

《插入表格》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单元第7课《插入表格》,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学会在word中,对文字设置、另存文件、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的基础上,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操作方法,但本节和前面内容相比,内容较新,联系性相对较小,因此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网络广播教学、任务驱动、合作、练习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条件所限,两人一台计算机,因此教学中设计任务练习时,任务量较轻,尽量避免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伙伴互助、合作练习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1、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操作方法,能够按要求在word中制作表格。

2、通过美化表格,大显身手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处理能力及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注意交通安全,时刻提主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在word插入表格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完成表2-0-1的调查。

二、引入课题,激发兴趣:(播放幻灯片1)(5分钟)

1、课下,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完成交通状况调查表2-0-1,你们完成了吗?

2、在本单元中,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交通安全”这个主题,你们觉得我们这个地区交通拥挤吗?(请学生回答)你们能说出哪些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标语呢?(请学生回答)请同学们一定牢记这些标语,注意交通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3、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交通状况调查表”(播放幻灯片2)这个调查表是一个表格,WORD中提供了比较强大的制表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制作表格,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播放幻灯片3)

三、教师网络广播教学,示范讲解:(5分钟)

(一)完成《交通状况调查表》

1、启动WORD,建立一个新文档。

2、插入表格。

第一步:在文档第一行输入表格标题“交通状况调查表”。第二步:换行后,依次单击“表格”“插入”“表格”,出现表格对话框。

第三步: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填写表格所需列数和行数,其他项目保留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

第四步:在光标处出现一个你想要的表格。

3、调整表格的列宽。

填写表格内容时,会发现有些单元格的宽度或大或小,需要调整列的宽度与表格内文字相适应。方法:将鼠标指针指向列的右边线,当指针变为后,按下鼠标向左或向右拖动,可以使这一列的宽度缩小或扩大。

4、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填写表格。第一步:在表格中填写各项内容。

第二步: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表格上,此时左上角出现,右下角出现,单击,选中整个表格,然后使用“居中”按钮,或其他按钮,可以设置文字内容格式。

第三步:突出标题。

第四步:保存文件,题目自定。

(二)请2名学生演示插入表格方法,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解说。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插入表格”的操作方法。(播放幻灯片4)

四、任务驱动,伙伴互助,分层练习:(20分钟)

1、任务主题:(播放幻灯片5)试一试:请每个小组的两个同学分别完成“交通状况调查表1,表2”并分别以表

1、表2为文件名保存。

2、提示(播放幻灯片6)

3、伙伴互助,合作练习,完成任务。

4、教师给与个别指导。

5、教师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五、美化表格,大显身手:(6分钟)

1、刚才同学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下面就给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播放幻灯片7)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利用学过的知识美化你们的表格,比比看,谁是我们班最棒的表格设计师!

2、小组合作,美化表格,开展竞赛。

六、评价总结,作品欣赏,体验创作的快乐:(3分钟)

1、小组间相互欣赏,评选优秀作品。

2、屏幕转播,师生共同欣赏优秀作品。

3、评选表格设计师,给予表扬。

七、总结:(1分钟)

1、同学们表现非常好,但是老师更希望你们在学会了插入美化表格的同时,一定提高每个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2、填写上机记录。(播放幻灯片8)教学反思:

1、针对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和实践强的特点以及本课内容,教学中采用的网络教学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

2、面对现在教学条件以及学生间存在差异的情况、设计任务练习内容尽量较轻,积极鼓励他们伙伴互助、合作练习。

教学计划表格 篇10

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EXCEL电子表格》往往归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的某章学习,由于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要求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常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制作表格、输入、输出数据和简单计算的层面。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目标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能力立意”、“就业导向”为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计算机专业文秘方向的学生来说,应加强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各种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等。在EXCEL电子表格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一、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法在EXECL电子表格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如表1所示。学习EXCEL主要分两个阶段,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介绍工作表的创建、数据的输入、单元格地址的引用、图表、公式及函数的应用、工作表的打印、数据的排序及筛选、数据透视表等等。第一个阶段是EXCEL入门,以实际工作需求为中心,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讨论学习,有机地编排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将电子表格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第二个阶段是应用提高,由于第一阶段主要是模仿操作,较为容易学习,但如果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点,设计电子表格运用到实际工作,并保证能够及时掌握和分析各种统计信息,这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学习如何使用EXCEL各种功能进行各项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强化综合运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设计任务,创设情境

首先教师根据表1进程布置任务,讲解任务,提出问题,当遇到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可根据任务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分组。

2.观察思考,分析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展开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特别是对于第二阶段中复杂的任务,要引导学生将问题细化,分步求解。(填写表3)

3.任务实施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助,分组实施,询问教师。

4.学习评价

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打印并向全班展示,特别是第二阶段的作品,还需附上《**项目电子表格使用说明书》。后由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上机介绍作品,并进行现场答辩,现场评分。教师、学生本人、学习小组分别给予评定并填写以下表2、表3、表4。最后教师根据各方评定对各组作品做综合评定。

二、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任务驱动法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到的知识才讲解,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所以教师应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2.由于某些任务量较大,基础薄弱,领悟能力差的学生会有畏难心理,教师应适时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如分层教学法、模仿教学法。例如:在“仓库管理”这个任务中,涉及到的窗体控件和宏的知识点就很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任务要求分层次,学生根据能力情况完成相应的层次。

3.第二阶段的提高练习不应千篇一律,可根据各类专业发展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如财务专业可设计“成本管理”、“贷款管理”等任务。

总之,任务驱动法运用在EXCEL电子表格中,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际任务”中完成教学活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好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EXCEL的数据处理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计划表格 篇11

一、利用“实验方案”提炼表格设计

设计探究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规律的实验时, 为了方便研究, 可以线圈为研究对象, 将线圈和电表连接成一个回路, 观察磁铁插入、拔出线圈时, 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讨论, 实验中磁铁相对线圈的动作有几种方式?学生相互交流后, 得出磁铁的动作有“N极插入、拔出, S极插入、拔出”等四种, 可设计表格, 如表一。

通过表格设计, 可引发师生、生生相互交流, 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和讨论, 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拓展思维空间。设计时需注重物理量、物理现象的分类整理, 如表格设计时, 应注意示意图要简洁、直观、形象等。利用表格对表中的示意图进行对比, 进而方便归纳概括相关的物理知识, 为学生运用简洁的语言得出物理规律提供平台。

二、利用“探究猜想”丰富表格

当磁铁N极在下方时, 无论其插入或拔出线圈, 磁场方向向下;当磁铁S极在下方时, 无论其插入或拔出线圈, 磁场方向向上。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 无论是N或S极,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当磁铁拔出线圈时, 无论是N或S极,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其现象表明改变磁极或动作方式, 感应电流的方向会随之发生改变, 即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 实验中需观察和研究的物理量或现象有哪些?相互交流得知有“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的方向”, 可在表一的基础上继续丰富表格。学生通过合作、实验, 完成表格记录, 如表二。

通过表格设计,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 用高度概括的符号和文字, 简明扼要地把各物理量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 复杂知识系统化, 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精简的学习材料。表格记录, 数据集中、条理清晰、对比性强, 便于分析得到各物理量间的规律, 同时也能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理解和掌握这些相互关联的概念、规律。

三、利用“添加内容”来完善表格设计

通过观察表格记录, 发现本次实验记录的, 并不是定量数据, 而是一些定性关系:向上和向下、增加和减少、顺时针和逆时针, 其中的规律似乎不易直接发现。表格中, 第四项要研究的物理量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可否为其找到一个与上面“磁场方向”或“磁通量变化”类似的中间量, 再来进行比较, 寻找规律。

学生讨论, 感应电流的周围存在什么?相互交流得到感应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为了方便研究讨论, 表格中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前加上“原”字, 以示区别, 可在表二的基础上继续丰富表格。学生再利用安培定则, 完成表格记录, 如表三。

通过表格设计, 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学生也能深刻地理解其探究的问题, 领悟探究活动中的精髓, 从而把前后各部分知识点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共享他人的观点, 弥补了自己元认知策略中的漏洞,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内涵和规律

四、利用“删减内容”优化表格设计

对表格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行比较, 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观察此时表格记录, 由于项目、内容较多, 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 需要对表格作进一步的优化。

学生讨论, 如何对表格进行简化处理呢?相互交流得到“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进行比较更统一协调, 则可将表三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行删除, 如表四。学生通过对表格记录横向及纵向对比得到:表中第二、三列表明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了原磁通量的增加, 即“增反”;表中第四、五列表明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了原磁通量的减小, 即“减同”, 最终简洁而深刻的揭示了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 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得到楞次定律。

通过表格设计, 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对所研究的问题理解更深刻, 整个思维过程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而表格记录输出的信息, 内容多、综合性强,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概括, 使复杂问题变得简洁直观, 便于发现表格中呈现的规律, 这样挖掘了学生对信息再处理加工的潜能, 且调整、丰富了其认知结构。

上一篇:最新青春梦想个人演讲稿_青春梦想演讲稿下一篇:党章(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