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河道治理

2024-04-25

实践报告——河道治理(通用9篇)

实践报告——河道治理 篇1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地。受长期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影响,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环境污染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二:调研意义:

农村污水是不同于城市及中小城镇的另一种类型,具有点多、面广、量小、分散等特点,农村面临管理水平低、建站和运行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目前,我国在城市和城镇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上进展缓慢,尚无适用的处理技术,更缺乏标准规范。因此,研究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开发出适合农村水污染治理特点的技术成为解决新农村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达7亿多人,每天产生污水数千万吨。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表明: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另

据2005年建设部对全国部分村庄调查显示:96%的农村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接就地势排入周边水体,造成河流、水塘等水环境污染,是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防止对农村及周边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和提高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三:调查经过:

我以口头的方式问了附近居民一些问题,了解到了一些洪布河近年来的概况。问题详细如下:

1、调查问题:

①小河以前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 ②是什么原因使小河成为今天这样? ③你会往河里丢垃圾吗?

2、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多数长辈都说,以前的小河都非常清澈,河中还有些小鱼、小虾,河边是小时他们的儿童乐园。值得一提的是,丁宇家门前还有条“门前河”,那是条又窄又长的小河,河沿由石板铺成。他父亲回忆说,河水清澈见底,站在岸上还可以看到有些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人们的生活用水也是从这里取的。自从90年代有了自来水,人们才渐渐淡忘这里曾养育了一代人。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如今,大人们对于保护小河的意识也越来越差,经常往河里丢垃圾,更不用说去劝阻他人了。

四.河流状况及污染原因:

洪布河位于贵州省瓮安县天文镇白泥坝村,是乌江的一条分支。近年来,洪布河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河水变浅,变浊,变臭。经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洪布河周围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是以种殖、养殖等为主要的收入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户频繁使用化肥、农药及地膜等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环境。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用的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池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2.水污染严重。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

致。此外,分散的农户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3.农业面源污染。集中表现在:

(1)畜禽粪便污染。大多数养殖户对于残留的粪渣、尿以及食物残渣等普遍采用水力清理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粪水混合物。对这些粪水混合物的处理方式一是将其排入河流,二是排入附近的池、湾或低洼处,三是自然渗入地下,四是部分施入农田。可以说,这些污水流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不但会对地下和地表的水质造成污染,也会对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现在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而看重的是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

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环卫人员不足,装备器

材几乎空白。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深入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和村民说: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以致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建议:

五、对洪布河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切实把农村环境污染

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综合利用,实现有效治理。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尽量实现零排放。

将农户分散养殖引向集体养殖,这样便于畜禽粪便处理。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使畜禽粪便和污

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优

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3、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积极响应政府对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类项目的有利政策,村干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设法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实践报告——河道治理 篇2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原则,生态保护

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提出和发展是人们在认识到传统河道治理的危害之后的反思和改变。人们的意识已经从与自然对抗转变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过程中, 除了满足基本的泄洪防灾功能, 还需要尽量的对原有的生态体系进行保护, 并保障对传统水利建设出现问题的生态修复。

一、生态水利的内涵解读

生态水利是现今生态文明时代水利工程的新观念, 与传统的水利建设有本质的区别。生态水利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 遵循人类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整体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研究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管理的崭新方法和途径。是为了实现人水和谐、生态文明、绿色、有机、可持续的发展。

二、传统河道治理方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传统河道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泄洪防灾, 借助于工程措施来提高河道的排涝和河堤的防洪能力。治理形式单一, 缺少因地制宜的生态型设计。虽然防洪排涝的性能较好, 但是, 在河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很少考虑到河道的生态环境, 以及河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成之后, 便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破坏了河流体系原有的生态平衡, 造成河流内生物大规模的减少和迁移, 河流两岸的动物难以下河觅食, 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景观丧失自然性, 水质变差或恶化, 河流丢失可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功能[1]。甚至诱发地震、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危害, 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生态水利治理河道问题。

三、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呼吁, 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生态水利的发展, 以及传统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的影响, 在河道的治理工作中, 我们要以原则为基础, 以安全为保障, 以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的。

(一) 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原则

1. 尊重自然,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水利具有综合性, 在河道的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 也要做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水利的根本要求, 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之后, 认识的提升和回归。河道是在大自然漫长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 对环境也不断的进行着改造。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断恶化, 人们才逐渐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2. 因地制宜, 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没有具体固定的方法, 要根据不同的地区, 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的方法以及建筑材料和工艺。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 要认识到水利工程的目的不再仅仅是防洪、泄洪、导水等等, 还要包括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及对水资源环境的改善。改善水利生态环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保障作用, 也是对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动。

3. 坚持资源合理利用, 生态水利服务社会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生态平衡稳定的基础。同时,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今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我们必须要做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从农业社会开始, 建设水利工程就是为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服务, 发展到现在水利依旧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而服务。水利工程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产业, 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

(二) 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体系构建

1. 构建高质量的生态水利体系

基于水利防洪泄洪的基本职能, 要求我们在构建生态水利体系时首先构建和完善防洪泄洪体系。遵循以泄为主、泄蓄兼并、堤库结合的主要方针, 采取上蓄、中防以及下泄的措施[3]。在河道治理工程中, 注意以科学理论为基础, 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河道治理。

在堤围建设时注意与受保护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及对受保护区域在水文上做详细的了解。在治理中以防洪泄洪和水环境的保护优化为主要目标,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逐步构建生态水利体系,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构建水生态保护系统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重要环节, 在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利用有利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材料, 措施和办法, 保护河流资源、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生态系统要始终贯穿于河道治理的过程中, 包括在清淤清障、堤围护岸和滩涂围垦等。

四、现阶段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一) 缺少科学性的规划调查

在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初期调查中, 往往只基于水利工程学的研究, 而忽略了对河流周围进行原有的生物学, 环境学, 人文学等相近相关学科的研究。

不同地区的河流湖泊之间水文都有较大的差异, 在调查中应该分区域、气候、生物种类等来展开工作。

(二) 缺少实践性的经验

对于生态水利治理河道的探索中, 国内缺少实践性的经验, 在河道治理方面没有完善的科学体系, 而且我国国土辽阔, 地理环境复杂,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验证和充实这个过程。

因此, 我们应积极的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治理经验, 以受保护区域的现实环境为基础, 借助国外适用的技术和办法, 进行生态水利治理河道工程。

(三) 公众生态水利治理河道观念意识淡薄

公众对生态水利的理念认识模糊, 参与度也不高。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宣传, 促使公众能够对生态水利治理河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积极的参与到对生态水利治理河道工程建设和保护之中, 确保河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生态水利治理河道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在河道治理中我们应树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理念, 遵循生态水利治理河道的原则, 构建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体系。

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让河道治理工程更好的向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以及更好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龙.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 2007.

[2]毛启艳.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12, 21:230.

实践报告——河道治理 篇3

河道恢复治理现状图现状图测量报告

××××××××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治理项目

河道恢复治理现状图现状图测量报告

编 制 人:×××

测 量 人:×××

编 辑 人:×××

审 核 人:×××

总工程师:×××

总 经 理:×××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目的任务

2、测区位置及工作量

二、可利用性资料

三、数字地形图的测制

四、总结

五、成果资料

一、工程概况

1、目的任务

为满足×××××治理、河道恢复治理项目的需要,受×××××土地管理局的委托,我单位承担完成了××××××治理、河道恢复治理项目的测量工程。

2、测区位置及工作量

本测量工程位于×××××××××××××,河道全长4344米。测区内地势平坦,高差起伏不大,通视情况良好。交通不便利,测量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可利用性资料

该测区有施工方提供的高程点,此平面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经检核该资料精度可靠,其成果可以作为本次测量的起算数据。坐标系为任意直角坐标系。

三、数字地形图的测制

本工程外业采用拓普康单频GPS接收机和局部使用索佳530R全站仪相接合。拓普康单频GPS接收机的精度指标为:基线精度为3mm+0.5ppm(L1+L2)5mm+1.4ppm(L1)、RTK精度为10mm+1.0ppm(L1+L2)<60秒;索佳530R全站仪的精度指标为:测角精度度5″、综合精度为±1.05㎜,仪器经过检核。

外业采集的地物点坐标值由仪器自动记录,领尺员绘制地物、地貌的草图。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和要求,各要素注记表示完整、合理,高程点注

记均匀分布;图形编辑软件使用南方公司的CASS测绘软件,按照领尺员绘制的草图进行分层编辑成图,最后形成1:5000的数字化地形图。

测量中得到各土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次表示感谢。

四、总结

GPS数据采集操作步骤规范,加密控制测量精度可靠,达到了规范要求;碎部点的精度良好、综合取舍合理、作业方法正确、测量地物位置准确、内容齐全;编辑过程中,各种符号表示正确、处理得当、注记准确完整;完全符合技术要求。

实践报告——河道治理 篇4

一标段桩号(R0+454---R0+544)、(桩号R0+785—R1++350)段

设计变更、新增工程方案

襄垣县文华苑教育园区河道治理项目部:

一、浆砌石挡土墙工程:桩号(R0+454---R0+544)段,根据目前实际情况,经现场勘测需要采用两种型式的浆砌石挡土墙断面。第一、采用住建局设计断面长50米,加上15cm砼和青石板贴面等,需投资 75万元,第二、采用水利局设计断面长40米,需投资25万元,总需投资100万元,除去招、投标护坡投资20万元,总需增加投资80万元。

附:

1、R0+454—R0++544段变更平面布置图,2、襄垣县滨河东路慧民桥至文华桥段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

(二),3、襄垣县浊漳河东北阳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标段

桩号R0+113---R1+454段设计变更图

4、襄垣县浊漳河东北阳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标段

桩号R0+000---R0+408.49段招投标施工图

二、防护堤工程,位于新建的文华桥北侧至逗号岛西侧(桩号R0+785—R1++350),长565米,回填土方5.7万方,投资135万元。

附:防护堤断面图

以上两段变更、新增工程共需投资215万元。

实践报告——河道治理 篇5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以上。根据171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 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

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

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

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

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

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

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

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

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

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 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

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

于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人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

3.水系生态修复技术

拉古河河道治理研究 篇6

1 拉古河河道现状

拉古河位于丘陵向平原区过渡的中间地带, 比降较陡, 河道平均比降为2.3‰, 从上游到下游比降渐缓, 拉古闸以上河道两岸是丘陵, 河床平均比降3.6‰, 中段靠山屯到拉古闸河床平均比降2.3‰, 靠山屯以下进入平原区河床平均比降只有1.1‰。拉古河河道河身弯曲, 平均河宽65m, 河道断面是接近矩形的单一河槽。拉古河河床主要由中细砂组成, 上游粒径粗并夹少量山水冲下来的砾石, 下游床沙粒径较细, 砂砾较少, 青台桥下为细砂。拉古河岸滩岩层土质是砂或砂砾, 松散易冲刷, 洪水中塌岸和堤脚的淘刷比较严重, 右岸刘山河口、拉古镇和工业园区等河段都是重点险工位置。由于拉古河河槽岸边、筑堤土质抗冲能力差, 河岸和堤防的稳定将是保证该河防洪安全的重要因素。拉古河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水,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和经济损失。2005年“8.13”洪水期间, 田屯桥下游受灾, 经济损失约6亿元。李石开发区在1995年、1996年因洪水造成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元 (未包括沿岸国有大中型企业损失) , 房屋倒塌820间, 冲毁耕地逾40hm2。2005年“8.13”洪水造成开发区经济损失达2.39亿元, 房屋倒塌22间, 耕地绝收面积达304hm2。望花区的国有企业在“8.13”洪水期间均被淹, 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拉古河现在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防洪标准低, 河道防洪压力很大, 大部分河段的防洪标准较低。拉古河口向上至青台桥段现状低标准堤防3.6km。二是拉古河沈阳段岸滩不稳定, 塌岸较严重, 威胁岸边村庄及耕地。三是拉古河河道险工较多, 部分坍岸险工发展很快, 亟需治理。四是护岸标准较低、基础深不够或质量较差, 除2005年汛后所建的拉古乡护岸完好外, 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 治理的必要性

拉古河保护面积共有200.1km2, 保护范围内人口3.6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03万人, 非农业人口6 200人。保护范围内共有耕地面积1 453.33hm2,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约22亿元。拉古河流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保护区内厂矿、耕地众多, 拉古河的防洪安全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下游的李石开发区尤为重要。拉古河现状防洪标准较低, 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抚顺市城市发展的要求。为了与相关城市规划有机结合, 促进和保障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1,2,3,4,5], 对拉古河进行规划治理非常必要。

4 河道治理方案

4.1 规划规模

拉古河全长35.21km, 该次规划治理范围从拉古河口向上至浅沟水库溢洪道处, 规划长31.39km。青台桥以下属于开发区, 铁路桥以下范围内已成规模, 集中了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居民、企业等, 本次规划确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铁路桥以上按规划是沿南北向发展的纵轴, 对于现在已有抚顺国化厂、有机化等诸多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右岸, 虽然目前规模尚不大, 但在沈抚同城化的大环境下, 开发区的发展非常迅速, 因此本次规划确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而左岸现状除少数工厂外, 大多是农田, 其防洪标准暂定为50年一遇, 将来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其防洪标准。青台桥以上到拉古闸河段是抚顺县拉古乡和沈阳东陵区的王滨乡所在地, 拉古乡除少数的几个村离河较远外, 其他村子都靠河边较近。该段在河的右岸有拉古乡政府和拉古工业园, 本次规划采用50年一遇。左岸是拉古乡和沈阳东陵区的农村, 防洪标准确定为20年一遇。拉古闸向上至浅沟水库段, 河道进入山区, 地势较高, 沿岸 (右岸) 只有大甸子、杜家堡、小前街、陡山沟、浅沟子等村屯, 防洪标准定为10年一遇。

4.2 治理方案

拉古闸以下河道渐进入平原, 采用的是以堤防为主的规划方案。由于河道右岸地形低于左岸, 大多数断面的设计水位要高出地面1m以上, 平均高0.53~1.30m, 最高达到3.44m, 宜修筑堤防。但在该河段中, 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地势渐高, 岸边保护范围渐窄, 尤其是中华寺北桥到八家子沟, 正是王滨沟上下游大弯道塌岸十分严重的地方, 规划采用护岸方案。拉古闸以上基本上采用护岸方案, 河道两岸多为山地, 岸边较高, 除个别断面外, 大多数断面的岸边高程都在设计水位以上, 平均高17~43cm, 最大高差为4.32m, 无需修堤, 主要是要解决岸滩的稳定问题。该河段保护的土地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右岸沿河一带, 左岸只有小甸村至松岗堡河口2.6km的河段上分布有村庄, 其余7.3km左右河段岸边在山根下或接近山根, 不需要布置任何工程, 规划为无工程河段。

4.3 工程布置

一是堤防工程。在铁路桥以下和铁路桥到田屯桥之间堤线按现有堤防布置;铁路桥至田屯桥是民间所修的民堤, 堤距窄断面瘦小、堤线不直, 在堤线布置中将考虑部分利用, 左岸新堤线基本上顺现有小堤顺直以尽量利用原有土方, 右岸则完全舍弃原有堤防按规划堤距要求重新布置;田屯桥以上是无堤段, 根据河道形态按规划的堤距布置新堤线。在拉古闸下的河道上共有5处较大弯道, 左岸有青台桥下、柳条沟上游2处;右岸有刘山河口、拉古工业园前、拉古镇前3处, 是全河冲刷塌岸严重的河段。对这5个险工河段, 凸岸堤线将不随河弯而基本按原来的走向布置, 凹岸堤线则随弯道走向平顺放开至弯顶, 然后堤线沿河岸边直到过弯顶后离开河岸。二是护岸工程。铁路桥以下开发区两岸经济较为发达, 人口较为集中, 在河口以上现有堤段上都建有混凝土板的护岸工程, 在没有护岸工程的河段, 本次全部布置河道护岸工程。铁路桥以上右岸位于规划中的沈抚工业走廊的黄金地带, 目前沿岸是村镇、土地、人口的集中地, 将来是诸多工业集中的区域, 是重要的保护对象, 因此该河段将全部布置护岸工程, 以保证河槽的稳定和岸上的防洪安全。左岸的堤防段除规划中已布置的2段险工处堤岸结合工程外, 其他堤段不再布置护岸工程。三是穿堤建筑物。规划治理有灌区渡槽、浅沟子水库渡槽2处, 管线9处, 排水口42处。四是跨河建筑物。有7座桥的梁底高程不够, 其中, 田屯桥和靠山屯桥问题较为严重, 这是由于这2座桥建设时间较早, 过流断面窄, 标准也不够, 在拉古河防洪标准提高后, 这些问题更加明显, 建议桥梁的权属部门对这2座桥进行改建。而其他几座桥虽然梁底高程不符合要求, 但桥梁阻水并不严重。

5 规划实施建议

拉古河河道治理工程本着先下游后上游、先重点后一般、先消险后达标的原则, 先治理城市段再治理农村段, 干支流同步分段、分区依次治理, 堤防整修完成后再进行堤防标准化建设。具体规划如下:李石开发区规划治理拉古河抚顺开发区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8.82km, 护岸长18.08km。抚顺县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闸下游抚顺县范围内, 左右岸堤防共长15.0km, 护岸长15.7km;治理拉古闸至浅沟水库段, 左右岸护岸长11.95km;对于右岸拉古闸以上、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的护岸工程, 一定要根据水流和塌岸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的可能, 本着先出险先安排, 不出险暂不安排的原则, 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沈阳市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河岸堤防共长1.58km, 护岸长4.7km。

参考文献

[1]周立霞, 阮国余, 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 2008 (12) :14-15.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J].山西水利, 2009, 25 (5) :38-39.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3 (5) :119-120.

[4]张相峰, 阚兴起.黎河输水河道治理方案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 2001, 32 (8) :53-55.

河道生态治理 篇7

1.河流是指在一定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输沙通道。2.深泓线:是指沿程各断面河床最深点的平面平顺连线。

主流线又称水流动力轴线即沿程各断面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处的平面平顺连线。中轴线是指河道在平面上沿河各断面中点的平顺连线,一般依中水河槽的中心点为据定线,是量定河流长度的依据。第二章

1.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影响 2.水系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

a初期阶段:河网密度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数量不多。

b繁盛阶段:谷道伸长,集水面积扩大,河网密度增大,地面切割深度不断增大。c并夺阶段:因各条河流发展的不平衡,出现大河袭夺,兼并小河现象,使水系原状改观,河谷地面高程降低,冲积层加厚,水系密度减小,干支流年渐分明。第三章

1.河流径流的度量方法

2.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

3.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两相性;三维性;不恒定性;非均匀性;不平衡性;紊动性;阻力复杂性;流态特异性 第四章

1.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的泥沙质量。输沙量:一定时间段内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2.河流泥沙按运动态势分类:悬移质,推移质,床沙。

3.推移质的运动:推移质的运动来源于床面泥沙的起动。当床面泥沙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或称启动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床面往往会出现起伏不平的沙波,而沙波运动又往往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沙波的运动态势是迎流面冲刷,背流面淤积,从纵剖面看整个沙波在水流的作用下往下游缓缓爬行。第六章

1.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2.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3.河相关系: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水流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的河床形态,这种均衡河床形态的有关因子和表达来沙来水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常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可写少

点)

5.河型分类及其演变规律(论述):

A河型分类有:顺直型,蜿蜒型,分汊型,游荡型。

B演变规律a顺直型:河身较顺直,犬牙交错状边滩分布于河道两侧,在洪水期,边滩整体向下游缓缓移动;深槽与边滩相对,深槽位置也随边滩位置缓慢下移而下移;上下深槽之间的浅滩,洪水淤积,中·枯水冲刷,深槽则相反,洪水冲刷,中枯水淤积。b蜿蜒型从平面变化看,随凹岸冲刷和凸岸淤长进程的发生,其蜿蜒程度不断加剧,河长增加,弯曲度随之增大;横向变形特点表现为凹岸崩退和凸岸淤长;纵向变形特点是弯道段洪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过渡段相反,洪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突变现象是可能发生自然裁弯,凹岸撇弯,凸岸切滩。c分汊型:其共同的演变规律汊道外形的平面移动,洲头洲尾的冲淤消长,汊道内河床的纵向冲淤,以及主汊的易主。d游荡型:多年平均河床逐步抬高。b内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非汛期则主槽淤积,滩地崩塌。主槽平面摆动不定,河势变化剧烈。大水出好河,中小水容易发生横河斜河和形成畸形河湾。第七章

1.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要素: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整治线;河槽横断面

2.4种典型类型的河段整治措施:a蜿蜒型的整治措施:一是稳定现状,防止其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二是改变现状,使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b游荡型:主要有险工和控导工程组成。c分汊型:汊道德固定,改善和堵塞。d顺直型:稳定边滩不向下游移动多采用淹没式丁坝群。第八章

1.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或在轻度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第九章

1.生态治河:是河道生态治理或生态型河流建设等说法的简称。它是融治河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园林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系统水利工程,是综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景观营造等多项技术措施而进行的多样性河道建设。2.生态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要求:确保防洪安全,兼顾其他功能;增强河流活力,确保河流健康;改造传统护岸,建造生态河岸;营造亲水环境,构建河流景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

3.生态河流的设计内容包括生态岸堤和生态河道两方面。生态河道的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水边处理。

4.生态护岸技术措施:固土植物护坡;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多孔质结构护岸;自然型护岸

其他补充

1.河堤的分类:干堤,支堤,民堤

2.对河堤渗流控制措施包括:

(一)临河截渗措施:防渗铺盖;防渗斜墙;堤基截渗墙

(二)背河导渗措施:压渗盖重;反滤排水槽;减压井

3.蓄滞洪区:指河道周边辟为临时贮存洪水的湖泊洼地或扩大行洪泄洪的区域。

4.蓄滞洪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蓄滞洪区的规划;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区内安全建设;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安排等 1/2m2(2)向量模法(平均和的平方根法)SSii1此法所求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S可表达为

式中,S-在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

Si-污染物i在某监测点的标准指数。S(6)内梅罗指数法已知多项水质参数的监测数据,计算与x

计算步骤:

1、计算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即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2、使用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S1。

河道治理方案 篇8

日前,杭州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与“绿色浙江”联合启动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创意大赛,就“调查监督”、“工程治理”和“绿色畅想”三个参赛板块向公众征集河道治理方案。诸葛亦弦作为负责人,带领同校其他五名相关专业的同学组成“蜜蜂团队”参与了此次比赛,并以其作品“双龙港蜜密花园”创意方案获得“绿色畅想”类板块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一条河的未来,因为自己的亲身参与,让这些高校学子心生期待。

蜂窝体系,构建蜜密花园

位于杭州西湖区蒋村街道的双龙港河道呈“L”形,全长1300多米。河道两岸与河水表面形成斜坡,其间穿插种植着茂密的常绿型乔木以及低矮灌木,每隔几百米还建有观景走廊及凉亭。

而在“蜜蜂团队”所提出的方案中,这里可以被改造为另外一番景象:一个个模块状的“蜂窝排水净化体系”将沿着河岸平铺至河床底部,取代了原先品种较为单一的茂密植被;承托有各类水生植物的生态浮床,依照一定比例点缀于河面之上,并配以LED灯光,起到水体修复及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另外,河道的重要结点处皆设有主题广场,例如水车喷泉区、儿童沙滩区、老年健身区等,由此形成一个亲水、近水的“蜜密花园”。

据诸葛亦弦介绍,蜂窝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是这一创意方案的核心,它源自国外一个利用蜂窝状设计改善河道水质的实际案例。每一层蜂窝体系都有一层滤膜,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最表层则种植不同功能的植物。雨量较大时,不能通过地下径流及时排出的地表水,借由“蜂窝体系”的高度差一级一级跌落,经层层净化后最终排入河道。同时,还可将雨水收集贮藏在这一体系的每个小单元――“生态池”,用以在平时浇灌植被、滋润土壤或补充地下水,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此外,“蜂窝体系”采用“实时监测”,方便市民与水产生互动。“我们的设想是利用多个荷叶状蓄水池来落实,把它们设于河道两侧的人行区域,河水可以随时被抽上来经过市民检验,最后再把它们注入一系列种有植被的洼地。”诸葛亦弦这样描绘道。

实地调研,收获治水心得

“绿色畅想”并不等于“空想”。为了准备此次的创意方案,6名团队成员不仅积极向专业老师请教,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多次到双龙港河道及周边进行考察,拍摄了总共4000多张河道实景照片。

古浪县古浪河河道治理 篇9

古浪河河道源于南部山区, 南接天祝县安远镇, 自南向北经黑松驿镇, 中至古浪县城区段, 北至古浪县泗水镇, 河道由南向北与兰新铁路、312国道平行而下, 其中:上游乡村防护段河道两岸有黑松驿镇6个行政村, 46个村民小组, 2019户, 总人口9095人, 以汉、回、藏、土四个民族为主。耕地面积24298亩, 常年播种面积21618亩, 粮食产量2638吨。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 工业基础薄弱, 发展缓慢, 第三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中游县城防护段城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0.07%。有机关、学校、企事业、厂矿等一百多个单位, 总人口3.2万人。县城内工矿企业连片, 交通、水利、电力设施纵横交错, 交通便利, 兰新铁路、国道312线从县城东侧通过。城区工农业总产值1.48亿元。

下游物流园区段位于泗水镇, 泗水镇有9个行政村, 125个村民小组, 5294户, 总人口23524。耕地面积85162亩, 常年播种面积54306亩, 粮食产量14688吨。泗水镇系古浪河灌区, 地势平坦, 为全县粮食主产区, 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前列。在建的西部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暨物流园区 (简称物流园区) 位于泗水镇北街及以东3千米、省道308线南北两侧、本次治理河道右岸的河滩荒地。场地为不规则长条状地形, 南北长约4.6千米, 东西宽约170米至460米不等, 总规划用地面积2037亩, 目前为一块河滩地。南区用地821亩, 主要建设办公科研区、马铃薯交易储存区、瓜果蔬菜交易储存区、粮油副食土特产交易储存区、肉禽蛋水产类交易储存区、预备库存区和大型停车区;建设场地内建有马铃薯储藏库一座;北区用地1216亩, 主要建设三产服务区、生活区、日光温室种植培育区、网棚种植培育区、组培中心、公司总部及研发区和生产加工区。

二、堤防工程现状

古浪河上游高山发育着原始森林, 植被较好, 中、下游两岸山坡植被较差, 生态环境脆弱。由于流域小而狭长, 坡降较陡, 遇较大暴雨后汇流快, 形成洪水洪峰流量来势凶猛、陡涨陡落的特点, 行洪时主流摆动不定, 水流湍急, 属于典型的以侧向侵蚀为主的微弯顺直型河流。

古浪河河道上游磨河湾及龙沟河段常年有地表径流, 沟道两岸Ⅰ、Ⅱ级阶地及河漫滩, 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居住及主要耕种区。河道河床基本呈“U”字型, 自然河宽30~100米, 平均宽度约75米。现在河床中堆积有粗粒相冲洪积物, 冲洪积物颗粒粒径从上游至下游粒径变小。左、右岸地面高于现河床1~10米, 河道冲切深度一般为1.2~3.0米。现状河道两岸在靠近312国道线的部分河段修建有公路防洪护坡, 其他河段除当地村民零星修建的已老化破损的护堤外, 基本无防洪设施, 总体看, 河道缺乏完善的防洪工程。

中游城区段, 河道基本由南向北行进, 河床基本呈“U”字型, 河床宽30~100米左右。渠首至体育场段, 河道两岸为河流阶地, 在左岸主要为I级阶地, 阶地保留完整, 阶地地面宽200~500米, 阶地地面高出河床1.5~2.0米, 其上是密集的居民住宅及工厂企事业单位所在地。此段河道左岸建有防洪堤, 但由于基础埋深较小, 大多不足1米, 许多地段堤基已被冲蚀淘空, 成为悬堤, 有几处已塌落破坏。右岸从渠首到老渠首为312国道护坡, 老渠首到体育场为居民住宅区。体育场至国道312线公路桥段, 河床变宽, 约60~100米, 河道左岸为耕地及部分民宅, 右岸有化工厂、制药厂等企事业单位。

下游物流园区段河道两岸多村庄、耕地, 河道右岸在建物流园区位于河道荒滩上。河道无任何防护措施, 洪水对物流园区、村庄、耕地造成严重威胁。

三、暴雨洪水特性

暴雨特性:工程区地处河西走廊内陆区, 西南有祁连山, 北有巴丹吉林沙漠, 区内局部高山和沙漠戈壁的蒸腾作用, 多可形成较大暴雨, 古浪县是甘肃省五大暴雨中心之一, 降水集中而强度大, 4~9月都会有暴雨发生, 但量级和强度较大的暴雨多发生在七八月, 一次暴雨一般在24小时内结束, 连续二次暴雨的历时可达3天。

洪水特性:古浪河洪水以夏汛为主, 秋汛次之, 兼有春汛。大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有暴涨暴落, 峰高量小, 峰型尖瘦, 单峰、复峰大洪水都有发生。龙沟河由于流域小而狭长, 坡降较陡, 雨后汇流快, 形成洪水具有洪峰流量来势凶猛、陡涨陡落、主峰历时短、量小的特点。

据古浪水文站及水库实测资料分析, 洪水大多发生在6~9月, 以七八月份最多, 个别降水偏少年份, 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4、5月的春汛期。据古浪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67立方米/秒 (1961年) , 实测最小洪峰流量为9.3立方米/秒 (1950年) , 相差近28倍多, 年际变化大。

历史洪水及重现期:甘肃省水利厅洪水调查队1971年进行流域洪水调查时, 调查得古浪河流域历史洪水资料 (见表1) 。

四、堤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浪河河道治理包括上游河道乡村防护段、中游县城防护段和下游物流园区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因防护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

其中:上游乡村防护段和下游物流园区段由于河道两岸河堤未设防, 多年来暴雨洪水使河岸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 造成岸坡不稳坍落使部分良田冲毁, 房屋受损, 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财产安全;另据有关水保资料显示, 工程区内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6.69%, 均为水蚀面积, 以面蚀和沟蚀为主, 年侵蚀模数2998.4吨/平方千米。沿岸居民长期随意采砂挖石, 扰动河床, 加重了流域河道内的水土流失。近年来,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有序推进, 项目区大力推广设施农业, 高新节水农业设施日益扩大, 河道两岸修建了长1.2千米的日光温室区。

中游县城防护段河道沿线两岸居民住宅、企事业单位密集, 但只设了应急性的简易防洪护岸, 并未真正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城市河道防洪体系, 在长达3.1千米的河道上零星修建了总长度1.63千米的防洪护岸, 断面型式大多为矩形和浆砌块石挡土墙型式, 堤基深不足l米。堤防大都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无正规设计, 均由沿河居民和单位自发组织修建, 经多年运行, 堤身冲刷破坏, 基础破损, 堤身坍塌倾斜, 砌石松动, 砂浆脱落, 自然老化破损严重。由于基础埋深不足, 堤身高度 (1.5~2米) 不满足设防标准要求, 不能抵抗设计洪水的侵袭, 加上多年来河床冲淤变化, 许多河段泄洪能力降低, 洪水灾害频繁。

另外, 下游泗水镇河段右岸正在兴建西部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暨物流园区, 估算总投资约3.36亿元。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物流园区的建成使用, 将为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和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 也对防洪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五、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古浪河河道上游乡村防护段和下游物流园区段有古浪县黑松驿镇、泗水镇15个行政村3.26万人、10.95万亩耕地。古浪河流域为洪水易发区, 主要以普降暴雨为主, 由于河道两岸无防洪工程, 一遇洪水就造成或大或小的灾害。古浪河流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较大洪水, 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古浪河道的洪水均为上游中高山区骤降暴雨形成, 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6~8月, 据水库资料显示, 每逢暴雨, 上游沟道同时发洪水的机率较多, 且以单峰出现为多, 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陡涨陡落、峰高量小、破坏力大的特点。1960年以来有文字资料记载的大洪水就有7次, 其中1993年5月1日发生的洪水最大水深达4.5米, 冲毁道路400米, 房屋21间, 淹没农田800亩, 给当地村民造成数十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按当年可比价) 。由于洪水冲毁岸坡已威胁到沿岸住地居民和物流园区的安全, 为保护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确保物流园区不受洪水侵害, 对工程区进行防洪治理, 消除暴雨洪水产生的安全隐患迫在眉睫。

中游县城防护段河道长3.1千米, 两岸分布有机关、学校、企事业等一百多个单位, 3.2万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局部河岸修建的应急性简易防洪护岸, 经多年运行, 自然老化破损严重, 加之基础埋深较浅, 堤身高度不满足设防标准要求, 现状防洪标准不足以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水。由于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城市河道防洪体系, 近几十年来, 古浪县城经常遭受洪水侵袭, 其中1961年7月21日古浪河发生洪水, 洪峰流量达267立方米/秒 (实测) , 县城河道水深超过2.5米, 大量民房被淹;2002年6月15日, 古浪河上游持续降雨, 曹家湖、十八里堡两水库泄洪100立方米/秒 (实测) , 加上区间洪水, 城区段沿河两岸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所遭受洪水危害。频发的洪水灾害, 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防洪效益分析

河道治理措施不直接创造财富, 其效益在于减少或避免受益区各行各业和防洪区农民蒙受洪灾损失和带来的不利影响, 获得的主要是间接利益。河道治理措施的效益与洪水大小相关,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河道治理效益有增大的趋势。古浪河河道治理的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减少乡村淹没损失, 包括洪水淹没、冲毁、淤压各类用地, 乡村居民房屋倒塌和财产损失等。减少淹没损失, 包括工厂、物流园区、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被淹造成设备、物资、财产以及停产、停业损失;避免重要经济设施的损失, 包括公路、电力、通讯、水利工程以及其他重要的经济设施被淹, 造成运行中断, 设施毁坏等方面的损失。在现状条件下若遭遇十年一遇洪水时, 将冲毁两岸农作物及部分耕地, 对沿线乡镇工矿企业、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产生上述形式的破坏。经调查分析, 遭遇一次十年一遇的洪水,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9325万元。通过实施设计提出的防洪措施, 就可抵御上述标准的洪水, 避免洪灾损失, 采用减淹损失法概算的每年的防洪效益为336.30万元。

上一篇:用平常心垂钓生活散文下一篇:华医网云南省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及鼠疫防治知识全员培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