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2024-04-18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通用8篇)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篇1

纺织服装学院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力加强内涵建设,认真完成党建、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活动。学院党委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邀请校宣讲团成员做主题报告,组织收看警示录像片;结合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开展服装专业市场调研、赴孙村汇龙织造漂染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谈心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挖掘“四风”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成功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学校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2、认真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周三教职工学习制度,学习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会议文件、高等教育理论和高教事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文件、校第一次党代会两委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学院党委中心组还组织了赴江浙企业学习调研,学习活动与学院发展、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相结合,生动有效。

3、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研究决定学院重要事项,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开公正,形成学院建设人人关心、学院发展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4、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5、基层党建工作有序推进。积极筹备学院党委换届工作;组织召开了全院党员大会,完成出席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及新一届“两委”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工作;举办3期党课培训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85人、党员75人;发展党员80人,转正84人;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撰写“我的梦中国梦”博文和参加“我的节日精彩瞬间”活动,上传博文及照片近400篇;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会、参观王稼祥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党员诚信考试等活动。学院党委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纺织工程系被评为校师德先进集体。二.教学工作

1、严格教学日常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二级管理和教学团队建设,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优秀奖评选、多媒体软件大赛、互相听课等活动。

2、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取得好成绩。本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省级特色专业—轻化工程,省级示范性实验实训中心—纺织工程专业实习实训中心,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织造学,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服装面料的认识与鉴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14项。

3、加大专业宣传力度,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学院积极扩大与国内纺织专业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讨专业内涵建设和发展之路,加大专业改革力度,既坚持专业传统优势,又注重错位发展。本,毕松梅教授当选为教育部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另有5人分别当选为纺织、服装、纤维材料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分委员会委员。学院邀请行业内专家和企业家来校做报告,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在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招生网和电视媒体进行专业介绍,派专业老师到相关中学进行专业宣传,2013级纺织工程等三个专业报到率100%,取得了初步成效。

4、支持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获得好成绩。本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2项;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和面料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五届“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第一届“金三发”杯全国大学生非织造产品设计大赛优秀奖2项;首届甲虫屋杯童装设计大赛银奖1项;第三届“濮院毛衫杯”中国毛针织服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银奖2项。

5、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学院组织调研团队赴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进行考察调研,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各专业三年实验室建设规划。积极申报提升计划和中央财政计划项目,购置实验设备。其中,纺织工程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设备已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轻化工程和服装专业设备已进入招标采购阶段。三.学科科研工作

1、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参加了安徽省重大学科申报,函评获得了很高评价;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校级博士建设学科立项;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校级重点扶持学科顺利通过学校验收。对安徽省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理清了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制定了《学科平台和科研平台的管理和经费使用办法》,《博士立项建设学科的管理和经费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

2、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芜湖华烨工业用布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安徽省产业用纺织品工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与中天印染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安徽省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职工培训基地;与浙江宇邦滤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富春染织有限公司、芜湖华伦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等。

3、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本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产学研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XX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80万。申报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学院修订了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赴省内外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加强研究生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四.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

1、鼓励教师外出进修,目前有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建立博士工作室,为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充分利用学校柔性引进人才政策,正在积极选聘高层次人才加入学院教学科研队伍。

2、开展对外交流,开阔教师视野。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会议、短期学术培训,赴企业实地调研,选派凤权赴美做访问学者、选派袁惠芬赴美进修,接待韩国世宗大学来访。

3、开展教师职业规划大赛、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引导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强化内涵。本获得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大赛三等奖2项;校教学优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多媒体教学软件评奖三等奖2项。

4、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例会制,注重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本我院1名辅导员在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优秀奖、在安徽省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五.学生工作

1、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实效性。通过周三班会、主题团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了“中国梦”、“学雷锋”、十八届三中全会、诚信考试、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选树学生典型,推荐3人参加校优秀学生报告团,10人参评校十佳大学生,其中1人获得校十佳大学生称号、3人获得校十佳大学生提名奖。

2、积极推进学院团属微博体系建设,44个团支部全部开通微博,开展校“我的梦中国梦”、校“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两项微博征集大赛,阅读量近40余万次。学院团委微博被评为校2013最具特色团属微博,“生活万花筒”被评为最佳栏目,纺织121、轻化121团支部被评为最具活力团支部。

3、加强新生和毕业生工作。重点开展新生适应性和专业思想教育;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与行业内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50余专场招聘,连续五年获得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学院。

4、深化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分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赛事;坚持“三公”,扎实做好各类评奖评优工作;继续开展“美欣达”、“宇邦”、“辉恒”企业奖学金评比;积极开展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活动,获得XX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入围奖9项;校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2项、优秀奖35项。

5、日常学生管理。完善早操早锻炼的监督管理机制,出勤率名列前茅;坚持辅导员深入课堂、宿舍制度,及时掌握学生上课出勤、宿舍学风情况;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心理健康教育。

6、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活动精彩纷呈。承办校第八届“科技与生活”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组织“梦想”服装汇演、“踏马迎春相约纺服”迎新晚会、“魅力班级”专业风采大赛、女生节、寝室文化艺术节、“陶菊”烈士陵园义务解说、“情系梦瑶”公益募捐等活动。获校“挑战杯”优胜杯和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安徽省第二届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安徽省大学生质量安全征文活动一等奖1项;XX市大学生质量安全征文活动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新生读者利用图书馆知识及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1项;校新生才艺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等。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模式

一、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我院自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来, 倡导“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学院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立足预防、重在发展”的原则, 扎实开展预防教育, 明确组织管理, 完善队伍建设, 加强硬件保障, 普及教育科研活动, 建立三级网络服务系统, 重视心理咨询服务, 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多形式全方位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荣获“首届全国青少年中小学心理健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总体而言, 我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在目标、思路、制度、方法上都已自成体系并形成规范。在人员师资上, 我院在各系都配备了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 百分之八十的心理辅导员都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学院每学期都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指导各系辅导员开展工作。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 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探索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思路和特色打下的坚实的平台和根基。

二、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形成本校特色

为彰显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特色, 更好的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水平, 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院2009年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教室, 教室的桌椅都是根据心理活动课的要求特制的, 但是教室的数量远跟不上教学与活动的要求。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高心理教育的教学效果, 学校应该多设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活动教室, 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 积极筹措资金, 从经费、设备、仪器、资料、场地等方面为师生提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条件保障。

2、建立专业机构, 推进心理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团队成长

我院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术机构来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夯实教师业务水平, 在促进教师团队成长的同时提升学校整体心理健康工作的质量水平。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实施课题的基础, 学校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团队整体发展, 使教师在感受学习工作的同时, 体验生命成长的幸福。

3、将科研工作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规范心育活动的性质与主题

我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但是活动存在大小规模不一, 质量参差不齐, 活动效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 我院应规范活动的性质与主题, “以课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以课题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 将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促进教学和研究, 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实践活动的效果, 两者相得益彰, 相互促进。同时, 遵循“以人为本, 质量为根”的活动方针有的放矢地分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新生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毕业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讲座,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

4、统一教材标准, 合理挑选心育教材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可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 针对高职生心理特点, 结合学校实际, 将课题研究内容设为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亲自研究编写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校本教材。同时,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将班级普遍反映的心理问题研究形成优秀的团体辅导方案, 并根据授课效果再改进教学方案。

5、发挥社团的心理教育作用

心理社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组织。我校自成立院心理社团以来, 重视心理社团的培训和指导, 严格社团考核机制, 并在每班设立一男一女两名心理保健员在班级配合开展和推进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 心理社团作为学校心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如社团活动流俗化、社团组织纪律不强, 向心力不够等。学院应扩大心理社团干部的工作权责和影响力, 可以采取在团学、学生会中增设心理干部等措施来实施。

6、扩大辐射范围, 发挥舆论传媒的宣传作用

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稳步推进, 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 我院的宣传工作却还是停留在原先的水平, 辐射的范围也仅局限在我院和大学城周边学校。我院应大力加强宣传作用, 发挥舆论传媒的作用。院心理健康中心可凭借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 扩大我院在周边地区的影响作用。如可与武进电台晚点栏目合作, 搭建空中桥梁等。

7、加强交流与合作,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我院应充分利用资源, 积极与校外社团、兄弟学校等建立广泛的联系, 构建通畅的信息沟通网络, 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各种保证。途径一是与优秀高校联合。如与苏州大学心理系的校外实践基地合作,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实践基地的作用, 夯实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途径二是与专家对话。与常州市心理协会, 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成为合作伙伴, 专家走进学校, 与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江荣:《打开心理之窗设计完美人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侧记》, 《江苏纺织A版》, 2007 (3) 。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篇3

关于“执竞”

喻高

来到北服工作之前我一直在美院读书,应该说美院造就了我的专业,北服造就了我的人格。在这里,我学会了承担责任。

北服的造型艺术系最开始叫做艺术基础部,我承担的主要是构成基础和设计素描。现在叫做跨界,那时有个自嘲的词叫“改造”。现在回想这些年的“改造”实际上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每一段课都是一个实验的舞台。不同的专业,同样是上构成基础课,出发点和效果完全不一样。每一次你都要从头开始,生活是最大的实验艺术。而且有一种东西让你发自内心想要去承担些什么,这可能就是人的艺术理想,学生在二十上下这个很单纯的年龄,他们的理想是最能打动人的。北服是一所以时尚设计主打的综合学院,艺术的氛围不是很浓,条件也不是很优越。这多少让很多在入学时抱着强烈艺术梦想的学生感到沮丧,一些人慢慢地理想被磨灭了。这终究是一种遗憾。

2002年我申请了美国波洛克基金会的奖学金,七千美金的资助对于一个刚工作不久的艺术家是一笔有利支持。我的金色面具、佛手系列从那时开始做,并且慢慢有作品被收藏。人在迷茫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推你一把,帮你过了这个坎,也许一生就奠定了。我非常感谢这个基金会。

北服的服装系和艺术设计系有很多针对学生的奖项,而造型系一直没有一个鼓励学生创作的奖学金。我08年开始设想资助一个这样的奖项。这件事做得很顺利,系里很快就同意设立一个奖学金,名为“执竞”,意为“坚持不懈”,由我来支持。陈芳老师在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刊登在学报上,《艺术设计研究》是报道执竞奖的第一份杂志。我认为做慈善应该是伴随一生的事,只要你有基本的生活保证,不一定非要等到成为暴发户时再做。

今年六月,执竞奖就要进行第三年的评奖了。2010和2011年有四位非常优秀的学生获得了这个奖励。他们是陶斌、李彪、杨柳、吴清。

我给陶斌他们班只带过两周的雕塑欣赏,没来得及对他有很深的了解,倒是从李士进老师那里听到他对陶斌的称赞,说他身上有很多理想主义的东西。第一次听他说话是在2010年执竞奖的评审答辩会上,能看出陶斌是有备而来,并且对油画创作有长时间的积累,思考了很多东西。当时,评委之一的顾振清老师对他评价很高。陶斌毕业后平静地过着他的职业艺术家生活。很多学生毕业后在生活的洗礼中变得纠结、迷茫,早都远离了艺术,但陶斌一直坚持着。确切地说他不应该叫坚持,他好像从来没有在艺术和别的什么之间举棋不定。去年我策划了一个叫《三剑客》的展览,三位参展的年轻艺术家有两位是北服造型系毕业的,一位是在读的,其中就有陶斌。他让我看到毕业后的一大堆新作,而且风格日趋成熟。

李彪上大一时我带过他们班的构成基础。他是个从内蒙来的男孩子,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特别愣,特别冲,做事一根筋。当时我让他们班两人一组合作一件作品,他和同组同学怎么都转不到一块去,最后只能各做各的。他的专业在班里不算突出,但很执着地向着好的方向努力,别人给的建议,只要他没有理解的绝不接受。也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具备了独立艺术家的气质。他上大三时,有一次找我看他的创作,是一件装置,用镜子一片一片粘成马赛克,空挡里面是一个显示屏和一个摄像头。观众面对他的作品时,会看到双重马赛效果的自己。每一小片镜子都是他自己切自己磨。他增长了不少,他是2010年入围学生里唯一一个不是毕业班的,并且得奖了。

杨柳和李彪是一个班的,他大一时和同学合作了一个大的汉堡,给我印象很深。真正烤出来的面包,夹着从小到大玩过的玩具。他仿佛对现成品有特别的感觉。在大学四年中他尝试了多种表现方法,有人尝试得越多越迷失,有人尝试后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杨柳正是后一种。2010年底我策划了一个叫《潘家园练摊》的展览,杨柳在里面表现很出色,他开始用玩具小汽车做作品,一直延续到2011年毕业创作。他用近万个小汽车做的蒙娜丽莎在展厅里格外吸引眼球,从想法、制作,到规模,都让不少人认为今年的执竞奖非他莫属。然而评审现场并不那么一帆风顺。第二年入围的十个同学都在答辩之前做了充分准备,每个人都很自信,说得滴水不漏。很难有偶然的事情发生,这时就真的要比谁的实力强了,除杨柳之外,吴清和邬彪也显现出明显的强势。也许是杨柳的谦虚和蔼,娓娓道来更能赢得评委,最终他获得2011执竞奖。

另一位获奖者是国画专业的吴清,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姑娘。现正在多媒体专业读研。很多国画家还在讨论如何让中国画走出困境,如何融入当代。言外之意就是觉得中国画被强大的壁垒包围着,它不当代,要想办法融入当代。这种障碍也困扰着国画专业的很多学生。而吴清选择了和一个动画专业的同学合作,对方设计人物造型,她用工笔绢本画背景,完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动画短片。正是这个短片,让展厅充满活力,也让评审会增加了活力。一个人的智慧为她带来了自信和快乐。她的跨界吸引了评委,四位外请的评委都给吴清投了票。在短短几分钟的陈述中获得认可,需要具备一些素质。首先她在专业上是一个开放的姿态,其次她善于调动不同的媒介,让作品在综合的过程中不断加分。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篇4

2012年12月31日

2012年是材纺学院全面推进和落实学校、学院“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攻坚之年。学院以“创先争优”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抓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党政班子与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以“大力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重点突破学科建设目标”为工作主线,积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为实现材纺学院不断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对照年初计划,现将一年来材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2年材纺学院基本情况综述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目前有纺织与轻化工程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两个基层学科组织,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四个本科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在校本科生1007人,30个班级。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0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28.57%;副教授11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31.43%;博士24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68.57%。###教授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称号,###老师荣获嘉兴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老师荣获嘉兴学院青年教师讲课优胜者称号,##、###、###、###等四位老师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实习(设计)指导教师。###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纺织101获校级标兵班级。

学院拥有“纺织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创新团队,“纺织科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2个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新型纱线材料成形及其复合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嘉兴市重点实验室和5个二级实验室。

2012年获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重点创新团队自主立项项目6项,市厅级以上项目6项,到校科研经费达491.45万元,首次获得一项5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论文38篇,SCI收录分区一区的高水平论文2篇,出版教材1部;各种科研获奖4个,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2012年面向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新增设了6项企业奖学金共40名学生获奖学金,获得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考研录取率达18.1%,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并荣获2012年嘉兴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努力践行“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和构建“求真务实、和谐共赢、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学院文化

1.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

材纺学院作为一个新学院和快速发展的学院,在制度设计上,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保障学院的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能有效有效运行;在干部的选拔方面,选拔、培养了若干名懂策划、会组织、能带头苦干的基层负责人;在制度方面,今年新起草建立了16项管理制度,构建了一个包含人、财、物及学院运行等方面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2.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以师生为本”和“三全育人”理念,全面提升学院管理团队的综合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坚持“保常规、促规范、强服务、抓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师生的各项服务工作。以院办、教学办、学工办为主体连续实施三届的“新生服务月”活动,为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起了明显成效。行政党支部以“新生服务月”活动为载体的党支部创新活动荣获嘉兴学院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奖,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具有较高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材纺学院门户网站,创建了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网站、“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网站、嘉兴市纺织工程学会等网站,以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师生的质量。

3.抓教职工思想建设。以“创先争优”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积极推动教职工思想政治的学习和教育工作。创新理论学习模式,以“学习十八大精神,省自我教育,创时势先进”为主题,与建工学院党员之家举行第二届“反哺教育”宣讲会。本共举行2次形势政策专题辅导会,开展了2次十八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开展3次全院范围的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召开了18次全院教师例会,组织全体党员外出参观学习一次。通过学习、研讨、参观等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践行“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构建“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激励”的同事伙伴关系,并逐步在材纺学院形成“求真务实、和谐共赢、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4.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风廉政的思想教育,分院理论中心组每学期进行4-5次理论学习,都会专门抽出1次做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的专题学习,在思想上构筑坚强的拒腐防变防线。加强对学院内部的廉政风险排查及防范工作,重点进行制度建设和梳理,专门制作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文件制度汇编》,《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简明手册》,《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与规章制度汇编》,《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与规章制度汇编》。积极探索用制度强化对党风廉政重点岗位的监控和约束,逐步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全院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5.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对困难教职工的关怀。为了尽快实现学院内部的和谐稳定,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学院的和谐文化建设,以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家庭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打造两大工程。

⑴ 送温暖工程:党总支通过对生育、结婚、生病的教职工,党政领导都亲自看望和慰问,关心他们如何融入到嘉兴学院材纺学院这个团队。今年,共通过工会送出慰问达十余次,看望生小孩的教职工或家属6次,看望生病5次。这些慰问活动的开展,确确实实带给教职工以温暖和关怀,为学院良好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学院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⑵ 共成长工程:党总支通过将创先争优工作的开展与服务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打造我院的“共成长工程”。对青年教职工主动帮助他们进行人生规划的设计,对业务、科研、教学加强指导,为此还专门开展了“服务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针对近几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开展,这些年轻教师通常存在教学基本功还不过硬、与企业对接经验不足 的特点,通过“服务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的开展,举办第三届青年教师演讲比赛、青年教师钢笔字和粉笔字比赛、青年教师下企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实现青年教师练口才、展风采、秀文采的目的。

三、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完善教学基本建设,突出教学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

2012年,我院按照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取胜,开放办学”主战略,围绕育人中心和质量主线,继续完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机制,突出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凝练办学特色,确保了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一年来,学院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努力强化教学管理,浓厚学术氛围。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常规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学秘书、相关研究所所长、专业建设负责人等各级教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出台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排课规则》、《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基本文件规范化条例》、《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专业与课程群负责人制实施办法(试行)》、《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关于聘请客座教授、顾问教授的暂行规定》、《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与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性文件,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汇编》、《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管理文件及规章制度汇编》两本制度的汇编与编印工作。

加大了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实行教学检查制,依靠学院教学督导组,抓好学院日常教学秩序的检查监督工作。对教师、学生的上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包括备课、上课情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计划、作业批改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认真落实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意见及建议,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与协调,实现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化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倡导广大青年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教学的思想意识,做到了以优良的教风引领良好的学风建设。本在我院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全院教师以高度的主人翁思想和责任心克服困难,承担了全院1028学生(包括部分南湖学院学生)、115门课、69个教学班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高达375学时;组织学院全体学生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有952人取得了由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颁发的实验室安全考试合格证书。

圆满完成了本学院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院四个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短学期实习实训工作、2012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答辩、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启动,以及各类教学档案管理和试卷印刷工作;核算完成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了教师本的工作业绩。##、###、###、###等四位老师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实习(设计)指导教师;王亮、邵晶晶、陈林爱等三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毕业

论文(设计)。

2.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认真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计划”,扎实做好学院现有专业培养模式创新改革项目;动员学院全体教师在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互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科学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嘉兴学院BB网络教学平台,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效;寻求与地方行业企业、平台联合培养学生合作机会,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纺织工程成功入选嘉兴学院首批校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创新试点专业。

大力支持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课件等基本建设,积极引导教师从事教改项目研究,培育、积累教学成果;抓好已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纺纱学》、校级精品课程《纺织导论》、《纺织服装材料学》、《织造学》等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实施与结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教学优秀奖、教坛新秀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在点上形成教学改革亮点与特色。本承担、参与并完成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项:分别是基于CDIO模式的纺织服装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与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承担校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分别是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纺织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承担完成校级一般教改项目5项,分别是《后整理对织物服用性能影响研究》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分子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研究、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非织造布生产技术》课程双语教材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CDIO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两个项目分获嘉兴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易洪雷老师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称号,兰平老师荣获嘉兴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杨树老师荣获嘉兴学院青年教师讲课优胜者称号。

3.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生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与评价模式,逐步改革学生素质综合评定及学业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质量标准及学生多元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组织完成了新教师的上岗培训,编印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简明手册》。利用全院例会与研究所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嘉兴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综合考核办法》、《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基本文件规范化条例》、《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加强校、院、研究所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新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为配合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完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聘用。加强学

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逐步规范各研究所的教学、教研以及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学院教学督导在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以及听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学期累计听课60余门次,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嘉兴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修订工作为契机,认真落实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大力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室建设投入,创新实践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继续大力争取财政资金投入,抓紧完成已立项实验室建设项目;深度推进实验室对外开放,提高了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完成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皮革、染整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一期)、“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实施与招标工作,以及2013“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二期)”、“纤维改性与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实验室”的立项申报工作。

积极开展了材料与轻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以及嘉兴学院2012开放性实验的立项、启动和验收工作。组织召开了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立项建设项目交流会;启动了示范中心课程教材、实验教材编写和实验指导书修订工作;初步完成了学院四个专业相关主干课程实验课程课件、实验录像资料、教学资源库,以及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网站的建设工作;完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设,加强学院教学督导和日常检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实验人员的教学质量和实验室日常管理质量,提高了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完成了短学期实践教学工作,积极探索以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为基础,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以创新型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竞赛和奖励为推动力,努力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机制。完成了开放性实验的立项、启动与结项工作。鼓励并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科技创新与各类学科竞赛,本共有17项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以及嘉兴学院SRT项目(12项)立项,并在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新的突破。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有2项分获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二等奖,有1项获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启动并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首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有10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学院在整合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省内优秀骨干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新增嘉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明新旭腾皮业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确定了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为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并联合申报了嘉兴学院-春江轻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确保校企各项培养目标都能够得到具体落实。科研反哺教学,设立了“春江轻纺奖学金”、“新澳纺织奖学金”、“神州毛纺奖学金”、“荣泰化工奖学金”、“新凤鸣奖学金”以及“汤普勒化工奖学金”等6项企业奖学金,提高了学生对相关专业与行业的认知度,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教学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立足学校及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组织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十二五”专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纺织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轻化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以及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十二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召开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了东华大学郭建生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邵建中教授等校内外专家为我院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献计献策,圆满完成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修订工作,以及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2011版)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组织完成了轻化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评估工作,并获得“优秀”成绩。学院新增25门合格课程。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鉴定。完成了从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教学常规检查、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的工作。

本,我院多位教师参加了相关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杨恩龙老师参编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纺织品》(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程凤侠老师参编的《皮革商品学》正式出版。

四、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继续坚持“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以贯彻学校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学院“教风、学风、作风”三风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人性化服务和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以学工办为主体连续实施三届的“新生服务月”活动,为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起了明显成效。行政党支部以“新生服务月”活动为载体的党支部创新活动荣获嘉兴学院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奖,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深入人心。

1.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风建设。举办了第一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党办学生干部,主要班委等近100人参加培训,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风进一步扭转。

2.加强学生寝室的管理。落实“一周一查”制度,给每个寝室配备了洁厕灵、洗衣粉和刷子。组织寝室文化节,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在全校寝室卫生检查评比中由原来的中等一跃成为全校第一,此后一直保持名列前茅,其中A级寝室保持在35%左右,B级寝室保持在60%左右,C级保持在5%左右。

3.以考研、就业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党政高度重视,全院协同联动,全员共同负责。在考研方面,与国内相关院校专业负责人加强联系为考研学生提供组织保障,加强考研指导为考研学生提供学习保障,关心学生心理调控及作息规律为考研学生提供生活保障。在就业方面,认真开展就业指导,积极与浙江省大中型企业加强联系,为用人企业开展了20余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平均为每个学生

提供了3.2个就业岗位进行选择,2012年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就业率均达100%,考研录取率达18.1%,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学院也荣获了2012年嘉兴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4、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的“嘉兴市绿水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获特等奖及公开答辩最佳表现奖,“蓝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获二等奖。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浙江省化工设计大赛,请校内外专家专业辅导,有一个参赛队伍获得了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三等奖。

5.强化四级网络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为主体的“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设。今年成功处理了三起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并协助学校妥善处理了“4.6”伤害案件,维护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6.完善贫困生认定和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完成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贫困生贷款材料准备工作。新设立“春江轻纺奖学金”、“新澳纺织奖学金”、“神州毛纺奖学金”、“荣泰化工奖学金”、“新凤鸣奖学金”、“汤普勒化工奖学金”共6项企业奖学金,设奖项40个,填补了材纺学院在这方面的空白。

五、扎实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外引内培,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聘请中科院院士田禾为我校名誉教授和“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从美国Drexe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理化所(北京)等机构引进教学、科研、管理人才7位,其中:教授(博士)1人、博士4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4人。攻读学位并获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人。多名教师通过访学、师从名师计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进入浙江大学、东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相关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2.实验室建设完成计划。本完成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皮革、染整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一期)、“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实施与招标工作,以及2013“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二期)”、“纤维改性与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实验室”的立项申报工作。申报的“纱线材料成型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入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3.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继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⑴到校科研经费继续增长。全年到校科研经费491.45万元,较去年增长21.78 %,其中新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创新团队自主立项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5项,并获得一项5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⑵高档次论文发表获得突破。全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32篇,SCI收录分区一区的高水平论文2篇。

⑶科学研究进一步取得成效。与桐昆集团合作的《一步法双收缩涤纶多异复合丝工艺及装

备》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毛衫产业优质高效低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全年申请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

⑷平台建设工作又有新突破。继2010年获得省级创新团队、2011年获得省级重点学科,今年申报的“纱线材料成形及复合加工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已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轨道,2013年再进行现场考核的答辩后,即可直接成为省重点实验室,也是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一个突破。

六、努力营造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扩大学科影响力,打造办学软实力

1.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共同举办以“可持续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前沿动态” 为主题的“2012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南湖论坛”。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同济大学长江学者李新贵教授等相关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安排分院教授、博士举办系列讲座,全年共举行各类学术报告近30余场。与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开展对口交流,推动材纺学院学科建设接轨国内外先进水平,推动教师融入学术核心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

以省创新团队为载体,继续加深与桐昆集团、新风鸣集团、新澳集团、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浙江神州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兰宝毛纺有限公司、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汤普勒化工(德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相关单位共同承担了4项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相关合作研究位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前沿,将为我校纺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相关办学成果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学院在各领域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嘉兴学院报对我院进行4次专题报道,嘉兴日报和嘉兴科技各进行了2次专版报道。

七、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的发展离学校总体要求还有差距,离学校领导的要求与期望还有差距,学院的内部管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们期待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继续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我们也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实现我校第二步发展目标继续努力奋斗。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篇5

我院一直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与开展。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金,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七号文件提出的“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号召,认真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体育工作组织与管理进一步加强

随着学院领导班子的年轻化,院党委及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更加重视体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体育法规和文件,并能够带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院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的体育运动委员会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情况。为体育教研室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与建议。为学院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学生处、团委能够积极主动并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

二、努力抓好基本建设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队伍凝聚力,充分发挥老教师与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全体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保证了体育教研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体育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连续两年引进硕士7人。所有教师都承担着本科一线教学工作,平均周课时为16。师生比例结构趋于合理。体育教研室配备专职教辅人员1名。

教研室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进行研究生课程进修、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专项业务理论及技术学习,近两年有5名教师在职攻读体育硕士,有4名教师通过了职称外语考试,有11人参加了不同专项的业务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奥运培训师的学习;在实践能力方面,给所有的年轻教师都安排一名指导教师,通过“一帮一”的互助互学活动,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008年教研室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参加院系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其中一人获院级奖励。

2、教学条件

学院领导逐年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为我院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面对我院生均场馆面积不足的问题,加大投入,07、08年改扩建室内外运动场地近万平米。扩建了塑胶篮球场,将排球场改造为风雨操场,更新改造了全部场地围栏,新建了体育综合馆。廊坊校区也积极争取租借了更多的场地。08年我院北校区的建立,大大增加了教学及群体训练活动场地面积。体育教研室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学院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的具体需求,为各体育场馆配备了数量充足的设备、器材,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体育教研室是学校运动场馆的管理者,场馆器材的管理是体育教研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教研室今年配合场地的改扩建制定了健全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各环节设专人分项管理,定期检查场地及设备器材的使用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体育教研室08年继续与院图书馆联合开展专项书架建设工作,购买预定了大量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科研的需要。

三、深化管理、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

1、教学管理

08年体育教研室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修定了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圆满地完成了两个校区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师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需要,使学生爱学好练。着重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育教育中重视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增加理论学习内容和奥运知识的学习。坚持育人的原则。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进取的体育精神。

2、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

1)课程设置:我院一年级为基础体育课,二年级为专项体育课。随着体育理论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体系的研究变化,旧的教学内容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针对我校艺术类学生不断增加,且女生比例较大的特点新增设女生喜爱的项目。如:一年级体育基础课中开设了大众健美操、24式太极拳;二年级专项课中开设了女子足球、轮滑、形体、健美操、太极剑和软式排球等课程。我院还新增设了跆拳道和男子健身等项目。新项目的建立是在及时调整教学大纲,补充相应内容,撰写系统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实施的。这些项目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起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有很大的帮助。

2)课程建设:深化现有课程建设。在新的课程建设规划中,针对国家和北京市教委对体育课程建设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新要求,在以往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教研室围绕“巩固深化现有课程、引进开发新课程、争创精品课程”等中心开展了大量工作。

不断完善和更新一年级体育基础课和二年级专项课的教学的内容。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较差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标准要求的提高,一年级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加强了身体素质练习。另外一、二年级将以前的篮、排、足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按照《标准》中部分项目的学习和考核,如:篮球、足球的“曲线运球”、排球的“垫球”等。这样,学生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专项技术上打下很好的基础,为将来参加《标准》测试和专项课打下很好的基础。

体育理论课引进了新的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体育理论教材,并以2008 年奥运会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并将奥运知识学习内容作为理论试题纳入期末理论考试,使学生基本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常识。另外新增教学光盘和棋类教具,填补了风雨天气不能上室外课的空白。

引进开发新课程。根据学院体育场地条件,大胆尝试由新教师开设新课程,现在已经开设了跆拳道、健美两项新课。通过实践,这些课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容易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掌握终身锻炼的本领。

教研室的课程建设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体育教研室08年完成了第二批课程建设团队的检查验收工作和第三批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工作。

第三批课程建设团队在老教师和各门课的主讲教师的负责下成立了5个团队:基础体育课、健美操、足球、排球、形体。每个团队对本专业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及考核办法进行不断深入探讨,并根据研究撰写教研论文。

争创精品课程。在普遍开展团队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有些课程已经开始争创校级精品课程,如形体健美操课,教师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已在使用,而且即将出版。

3、教研工作

(1)教研课题:参与并负责完成教育部的重点课题1个;申报北京市的课题一个。完成院内课题2个。

(2)08年共有17人次撰写13篇论文,3篇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7篇在我院《高教研究》上发表。

4、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顺利完成了08年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完成了成绩上报工作。我院今年还完成了测试仪器的招标更新工作。

四、积极开展群体、竞赛活动

1、群体工作

(1)组织编排并顺利召开了院学生第30届田径运动会。

(2)结合迎接北京奥运会辅导学生会体育部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体育节竞赛活动。

(3)在体育教研室负责教师的指导下,院学生会举办了全校学生篮球赛;成功地组织了本男、女生足球联赛。

(4)协助院工会组织校教职工开展各项群体活动。

2、竞赛工作

08年有6支学生训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分别为健美操队、女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排球队和田径队。每支训练队伍都有完备详尽的训练计划,学校有专门的运动训练队训练经费,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各支训练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克服两地办学带来的诸多困难,积极带队参加北京市大体协组织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健美操队在北京市高等院校第二十九届健美操、艺术体操比赛竞技二级女单项目获甲B组第一名和大众六级项目第一名;排球队在“迎奥运”2008年北京大学生沙滩排球比赛中获女子第一名。我校女足参加了 2008年北京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并名列第八,同时赢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五、工作设想 明年我院将继续围绕中央及北京市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实际开展体育工作,加强运动场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优越的锻炼条件,营造浓烈的体育锻炼氛围。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积极参与教委及大体协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并争取承办小型赛事。

北京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篇6

——纺织服装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日活动总结

按照校党委部署,6月24日、25日,纺织服装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结合毕业生离校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我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由二年级、四年级学生党员组成,共有学生党员95名,其中毕业生党员62名。

主题党日活动分为“刻录一张光盘,沉淀一份责任记忆”、“留下一条建议,以感恩之心向母校巡礼”、“举办一场欢送晚会,母校永远履行后盾责任”、“召开一场座谈会,牢记责任与担当”四个部分,围绕责任、担当、感恩的主题,洗礼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刻录一张光盘,沉淀一份责任记忆

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根据2006级学生入校四年来各方面的照片积累,以对学习和生活记叙的方式,制作了一部视频短片,刻录成光盘。视频短片以责任担当为主题,记录了2006级学生从校外艰苦的军训,到课堂上的孜孜以求,到课外社团活动的多姿多彩,到毕业典礼的庄重涅磐(木字底),通过图片和画面还原同学们在青春飞扬中与科大共成长的历程,褒奖同学们在校期间体现出的责任担当意识,让毕业生党员沉淀一份深深的责任观念记忆。

二、留下一条建议,以感恩之心向母校巡礼

学生第一党支部号召所有毕业生党员,着眼学院的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培养模式、课外创新活动、社团建设等多方面,选择其中一点为学院留下一条诚恳真挚的建议,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对学院的牵挂之心。支部共收到学生党员撰写的建议16条,学生在建议后签字留念,并祝福母校未来美好。

三、举办一场欢送晚会,母校永远履行后盾责任

为毕业生举办了一场依依惜别的欢送晚会,在校生向毕业生祝福明天会更好,毕业生向在校生寄语青春年华,到场的老师们表述牵挂之情。通过欢送晚会,主题表达了母校将永远作为毕业生的坚强后盾情怀,以学院自身的责任担当来叮咛毕业生走入社会后,牢记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

四、召开一场座谈会,牢记责任与担当

学生第一党支部邀请学院领导、部分专业课教师,与毕业生党员进行了一场以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老师们,分别从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出发,围绕亲情、友情、爱情;成长、成人、成事;道德、规则、法治;情操、境界、责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与毕业生党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座谈,鼓励同学们在致力

于社会发展进步中实现个人价值。

纺织服装学院工作总结 篇7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氛围渐浓,部分院校甚至逐步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培养体系,但是对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没有形成一套具有“高职特点”、体现“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因此,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价值。

一、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要求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视角来看,高职教育应构建一种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来提升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高职教育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转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长远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人文素质,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正因如此,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因此,在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大创业教育实践的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求。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来看,高职教育应转变观念,探寻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向。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力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创新型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再次腾飞的支柱,而创业教育就是创新型经济的源动力。但如何确立一种有效的模式,尤其是可参照、可借鉴特别是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应是当前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可行性路径的同时,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基本课题。

(二)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1)创业教育实践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自身能量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指导老师或者教育者仅仅起到启发、教育、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作为一名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行为的全过程中,大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学生个体自主行为的选择和执行,通过创业实践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施展。

(2)创业教育实践过程是大学生自我极限挑战的过程。人类极限挑战主要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创业过程的艰辛和付出可以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体验;创业的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又可以磨练大学生的韧性、毅力和情感,总之,创业实践不是对大学生单一性的考验,而是综合性的极限挑战。

(三)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

2013年习近平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2]。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和创业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是创新的重要体现,而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成为各国相互竞争的核心,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成为我们国家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因素,这就必然要求承载人才培养功能的高校,积极承担起创业教育及实践的育人功能,从而形成国家创新发展的“人才储备库”。因此大力开展创业实践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认知与需求,更是国家战略发展视野的必然要求。

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目标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和开展形式,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符合高职定位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即以创新、创造、创业“三创”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平台和各种创业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专业优势,对创业意识进行引导、对创业想法进行转化、对创业项目进行模拟、对创业教育内容进行实践,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三、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之路径

在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实践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注重理性引领,顶层设计,以“百草根商贸集市和前店后坊师生共创工作室”为牵引,形成了贯穿人才培养的“以集市为拓展实践平台、以工作室为转型实践平台、以按股份制形式的研发中心为综合实践平台”的“三零”(零起步、零资金、零距离)“三平台”创业教育多层实践体系,探索了一条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发展等有机结合,符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特点(多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百草芬芳之路。

(一)全程化的创业实践教育

“百草根”校园商贸集市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创业实践模式的有效尝试,是实施“广谱式”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全仿真创业环境的创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冒险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人以欲”,使其在校期间初步体验“当老板的感觉”,感受创业中的酸甜苦辣。通过“百草根”集市的摆摊创业实践,营造了学生在创业教育实践中探索、领悟、成长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一席小摊位、创业大舞台,以集市为中心,以创业讲堂和创业交流为侧翼,搭建了仿真创业启蒙教育拓展实践平台,形成了“七个一”的创业实践教育文化体系,为学生成人、成才和创业意识、创业素质的培养搭建了一种全程化教育的舞台,并为“企业家”的成功孵化提供了实践平台。

(二)一体化的创业实践过程

通过创建创业园,完成了创业项目孵化的对接,不仅承接师生专业工作室的产品经营,完成前店的功能,还实现了创业教育实践的层次性和分段式教育,按照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模拟工商、税务、城管等管理形式,构建全仿真的创业转型实践外部环境,通过项目中期评价、专家会诊,来帮助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运行。

另外搭建创业与专业融合的双重属性的师生共创工作室,以教师创业项目带动学生零资金创业实训。其次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进行选拔,进入按股份制形式创业企业,零距离开展社会型综合创业实践。例如,常州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是由常州市旅游局、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创意产业协会、教师、学生共同投资建设的独立法人公司,是一个集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制作、小批量生产、营销和学术研讨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商品研究开发平台。它依托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的动漫、艺术、印刷、服装等实训基地,为常州市各旅游景点区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提供设计开发的技术支持和研发平台,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和创业与专业的融合。

通过项目引领,以素质拓展、角色转型、运营实践的形式,系统完成了一体化的创业思维修炼与实务实践,形成了走向校外更高层次创业的成长过渡平台,从而构筑了“校内——内外衔接——校外”实践、就业、创业三级体系,从而使学生快速向“职业人”“创业者”的角色转换。

(三)系统化的创业实践课程

积极推进创业教育“三进”(进教学计划、进教材、进课堂)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创业能力培养,在学分制教学计划和编制规定上加以固定,实现了“四类”课程(科目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环境课程)相结合的教育内容,把“百草根”创业实践纳入到选修课中,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互统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得益彰的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构建了分段式、分层次性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如表1。

与此同时,学校以创业为导向,利用四类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延伸了学生学习空间,通过三尺讲台,逐步形成教学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直接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让学生“干中学”“学中干”,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的实践平台,也为老师教学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供探索、借鉴的有效途径。

(四)常态化的创业实践研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构建创业教育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理论指导先行,已形成我校全员师生的共识。思路决定了出路,常态化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使我校在探索和实践创业教育教学机制上,澄清了创业教育定位,明确了创业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思路,理性引领完善了创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一方面统一了创业教育实践的理论认识,强化了创业教育的指向性;一方面建立了创业教育教学运行的结构形态,形成了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一方面形成了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运作经验,增强了创业教育实施的实效性。明确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育活动为载体、创业实践为手段的创业教育工作思路,搭建了创业实践基地“四个平台”(保障平台、教育平台、服务平台、精神平台),实现了“四个结合”(实体创业与网络创业相结合、实战创业与模拟创业相结合、学生自创与师生共创相结合、校内创业与校企合作创业相结合)。通过创业实践研究,不仅使创业实践教育回归了本质,还不断与时代契合,引领变革,在“激人以欲”的同时,不断“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全面提升创业教育实践和全面育人的双重水平。

总之,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征、学制特点和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具有高职特点、体现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已是大势所趋。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员,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与成效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拓宽了育人途径,提升了创业教育水平,推动了整个创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发展,实现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等诸方面的阶梯培养,对当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参照价值。

摘要: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对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三零”“三平台”的创业教育实践,结合案例解剖、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构建“全程化”“一体化”“系统化”“常态化”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B/OL].

[2]2014·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嘉宾发言摘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4):3-4.

[3]商应美.“广谱式”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研究价值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34):127-141.

[4]商应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26-30.

[5]沈孟康,温尊荣,詹东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75-78.

想轻松,就别去大牌服装学院 篇8

顶尖的设计学院令人非常向往的原因是它们总会和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连在一起,比如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就盛产时尚骄子:Donna Karan(DKNY创始人)、Tom Ford(Gucci首席设计师)、Reed Krakoff(Coach首席设计师)、Marc Jacobs(为Louis Vuitton打响名号)、ANNA SUI、Steve Meisel(世界顶级时尚摄影师)等等。

然而,在顶级设计学院求学却并不轻松,这些光鲜背后的辛苦很多人却不曾听闻。

除了熬夜,还是熬夜

宽进严出是国外不少高校的“潜规则”,设计类院校更是如此,这个领域对天赋要求较高,很多设计学院还会实行“严进严出”。学生一般在申请之前会花上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好不容易在通过了语言考试、做好作品集之后被录取,却常常因为受不了课业的繁重而最终半途而废。比如在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如果一个校区有10个班,通常到毕业就会只剩4个。除了大批学生自愿放弃,毕业率低的原因还归咎于学校“一学年只允许‘挂’一科,否则就得走人”的政策。

严苛,在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体现得尤为明显。帕森斯学院非常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学校将独立而完整的企业设计案计划交给学生学习和制作,让他们能够体验真实社会中的设计流程实况。这些计划全部都来自于现实世界中最大的时尚公司的具体项目。并且,学校鼓励学生将科技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设计出能够改进人们生活质量的产品。每逢展览,场馆也会让帕森斯的学生自己来施工、安装和演示,以此来获取“如何布置一个备受瞩目的展览”的经验值。

学生们会一直在学校工作,甚至是周末或夜里很晚的时候。他们平均每晚睡5个小时,每周会有一两天熬通宵。从缝纫机如何穿线,到画图设计、立体剪裁、打板、裁缝,必须学会一手包办。很多学生都常备咖啡,甚至服用安定类药物。

从大一开始,帕森斯学院的大部分学生都将有兼职设计工作,毕业后也有一年的实习,这期间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除此之外,帕森斯的学生有一个最重要的课堂,同时也是压力来源,那就是纽约。这是座集世间百态于一身的城市,有最高端的秀场也有最散漫的街头。这里总不缺喷涌的想法和耀眼的美。再加上领先的科技,每一天都会有改变未来的新事物出现。大城市高速的环境不断警醒帕森斯的学生也要快速成长。

在大牌设计类学院,“项目”是最主要的课程形式,学生们需要根据老师规定的项目主题完成一个系列的设计。每个学期都要完成几个小项目和少数大项目,小项目一般只需要画出设计草图即可,但大项目则需要把成衣制作完整。草图也并不能随便画画。英国圣马丁大学就非常看重学生制作草图册的能力,认为这样能训练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在项目要求方面老师不会说太多,有时候项目主题上面只写一个单词,除此之外没有更多信息。

在普通大学,大多数专业的期末考试只用笔试或者写论文,很多科目临时抱佛脚也可以解决。读服装设计的学生的考试却是要自己动手设计一系列的衣服出来,并且邀请专业模特走秀,各科老师分别根据设计、打版、缝纫制作以及后期的平面广告设计进行综合测评。一个系列的设计会有很多套,所以不可能临时抱佛脚,需要提前很久做好准备。

独立是基本条件

压力除了来自课业,还来自人与人之间的较劲。大牌设计学院的学生非常国际化,大家都不希望被别国的人比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冷漠和刻薄是这里的常态,独立是必备的基本条件。这些学生大多数日子都穿着牛仔裤和T恤,几乎不化妆。来来回回走动的都是黑白灰这些很酷的色彩。以貌取人在这个圈子里非常明显,如果有人穿着昂贵的衣服,似乎就代表着良好的审美和品位,其他人会对他(她)更加友好。

老师也不会尝试理解学生。在国内,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有时老师还会督促学生。而在国外设计院校,主动学习就很重要了,根本不能指望依赖老师。老师用某个专有名词时不会解释意思,这需要学生提前准备和学习,并且往往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学生的一个作品会得到不同的老师截然不同的评价,有的评价很刺耳,直接敲定学生没办法学设计,劝其退学;有的却说作品很棒。学生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敏感的学生更容易被淘汰。

由于课业和兼职工作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这些设计学院的学生完全没有时间谈恋爱,除了父母,他们不可能和任何人保持稳定的情感关系,在临近期末的时候甚至没有人会离开学校。偶尔有派对,但很难遇到合适的异性,这个圈子里同性恋很多。

不谈梦想,只因热情

这些世界顶尖的设计学院对于任何想学设计的人来说简直魅力四射,它们从来不缺以梦想之名试图挤进来的学生。但当提起梦想,对这些学生来说,梦想似乎不那么重要。

真正成功的人通常最初并没有多少“我要成为时尚大咖”之类的梦想,支撑他们的只是喜爱和热情。尽管有很多挑战,但我记得那种喜悦——每天早晨醒来都能做我热爱的事。”一位从巴黎ESMOD毕业的学生这样说。

英国圣马丁设计学院已故的著名硕士生导师Louise Willson曾经谈到:“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哪一个圣马丁毕业的设计师,他们来到圣马丁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创立自己的品牌。一个真正有天赋的人总是谦虚谨慎,或者缺乏自信的。”

在任何领域想要学有所成,就算有天赋也会是辛苦的,甚至会折磨身心,在精力熬光、耐心散尽却毫无成绩之后,仍然还能为所做的事情兴奋的人,才算是能够在这个领域起步。

上一篇:书画创新创业计划书下一篇:高考政治复习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