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2024-04-21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精选9篇)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1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潘忠明

[文章摘要] 我国的会展业,以20%的年平均速度递增,已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与会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对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制约着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瓶颈。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及就业问题三大矛盾的妥善解决将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走向良性循环。[关 键 词] 会展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专业建设

中国会展业现状

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节庆等集体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由多人参加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和平活动。会展产业是指由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在所发布的2005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中国展览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展览业继续增长势头强劲,总体规模有望在近年内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水平”。现在全国共有展览场馆16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280多万平方米,每年全国举办的各类展会3000多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

潘忠明男管理系讲师

目前,我国会展现状是,会展经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一些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已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为中心的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同时与东北地区及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相互协调,构成各具特色、多层次的会展经济发展格局。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2001--2003年我国展览业市场调查,我国展览业呈现如下主要特点:随着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内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凸现出展览会在促进经贸交流和扩大出口的积极作用;由于举办展览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许多城市都在新建和扩建展览馆、展览中心或会展中心,但是存在市场规范体系不完备,无序竞争,重复办展,水平与质量不高的现象;我国展览业作为产业尚处发展初期,发展环境还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会展业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辽宁等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省市展览业发展较快,并已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三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会展产业带。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会展业发展势头不减,第四个会展产业带正在东北地区形成。

会展业,形势喜人,形势更逼人。目前,我国

展览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展览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展览组织者、展览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览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不是很高,其观念更新较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或简单地引进国外展览业的经验,缺乏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同时,展览业发展时间短的客观原因造成了展览业信息不完善的现状,展览理论研究缺乏的状况也使得展览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展览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专长。

从目前展览业培训的情况看,国内已有一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开发、设立了现代服务技术会展专业,培养本科和大专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专家指出,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别大,我国展览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造成展览公司资质差,展会水平普遍不高。相当数量的展览公司只是一个招牌两三个人经营,而且工作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由此导致展览总体水平低,无论从设计、创意到服务等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在大中专院校都设有展览专业,系统地向学员讲授展览理论知识。

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与会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对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制约着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瓶颈。也正是这一对矛盾为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专业会展人才市场有待挖掘、开发、有效地利用。第一桶金属于走在市场前面的人,时不我待。面对这千年等一回的挑战,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应对。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有关会展的知识相对来说鲜为人知,尤其在北方城市地区;新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会展专业的认识模棱两可,导致计划招生人数与

潘忠明男管理系讲师

实际报到人数的反差比较大;专业建设并没有引起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即便设有专业但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从事会展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半路出家者,他们大都拥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英语等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缺乏会展经济发展规律及运作过程的系统学习,自身业务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是空白;专业教材稀缺,市面上流通的有关教材并不一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会展专业与会展公司的联手并不一帆风顺等等。诸多问题的显现也正是问题解决的良好开端,只要找到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切实落到实处,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获得会展行业技术训练的,能在展览馆、会展专业公司及现代商业服务行业从事会展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实施组织等一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专业建设应作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当前会展业有机地融合,探索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新路子。1.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会展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需要,2003年教育部公布了一批新的目录外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就属于新公布的目录外专业,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这一调整较好地适应了新世纪会展行业的发展及对会展项目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了会展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可采取逐步吸纳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展专业人才,校内教师转入等措施,弥补师资短缺的问题;组织专业教师到上海或北京“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力比较强的院校进行参观、培训、学习,借以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展会实践,了解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确认主题,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项目的立项及总体方案的策划,进

行项目的启动,完成项目的招商、招展,实现会展项目的销售目标,作好现场经营管理,搞好会展后总结及跟踪服务工作,对会展工作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最后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会展专业及课程设置

会展专业的开设,有利于加快培养懂会展、懂外语、懂电子计算机等,又有一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或通才的会展人才。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开设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重视开展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研究,提倡会展专业人才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以适应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需要。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有:会展概论、会展经济学、会展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会议策划与管理、会展环境设计、国际贸易与金融、赞助与资金筹备、公共关系学、现场管理、风险管理、电子商务、展览策划与管理、商务谈判等。高职院校完全有理由借鉴有关本科院校及兄弟院校业已成功的办学模式及课程设置,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摸索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拿《会展英语》为例。杨翠萍主编的《会展英语》结合会展活动管理的理论与实际,把会展活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教材还结

合我国将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实际情况,在读、说、写、译等方面精心设计了形式各异的训练活动,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本书不失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英语用书。然而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庞大的词汇量及复杂的句法结构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力,从而削弱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长远观点来看,将会严重影响专业建设。专业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3.校企联合就校企联合方面,一方面本着就近原则,在本区域内建立联姻关系;另一方面,可突破区域限制,尝试与发达城市的会展公司合作,签署实训及就业意向,从而解决专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另外,可以与会展协会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纵上所述,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与会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对矛盾不但制约着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瓶颈。师资水平、课程设置以及就业问题三大矛盾的妥善解决将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走向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国会展业内涵上、广延上的进一步发展。

Abstract: Increasing by 20% on the average annually, Chin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a powerful engine to stimulat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severe shortage of talents not only constrain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economy to a great extent, but also has become the neck of the jar constrai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advanced vocational colleges.Proper resolution of the three big contradictions, namely,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curriculum design and jobs, will push constructions of the major to its proper circulation.Key word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major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参考文献:

[1] 龚平赵蔚平著.会展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华谦生 著.会展策划与营销.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 向国敏 著.会展实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杨翠萍 著.会展英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 周彬 主编.会展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2

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 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技术人才教育。经过20年来的发展, 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的教育比较成熟, 但对于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开发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为满足旅游景区对理论与实务并重的专业人才需要, “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须更加注重对景区所需的专业化、实用型、综合全面的优秀人才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专业素质、岗位技能、知识结构, 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旅游人才培养的步伐尚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的需求, 并且旅游人才的层次不尽合理, 知识单一型的专业人才过剩, 缺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较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 从全国范围内看, 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还非常薄弱, 具体表现为“两个少”———开设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院校数量少, 各院校培养景区相应专业的学生数量少。通过调研, 从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来看, 各景区人才短缺岗位尚存在着不少缺口, 如图1所示。

二、旅游景区管理人才的职业教育定位

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应用型教学为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开办和建设要改变传统“大而全”的通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目前, 我国旅游院校专业设置的雷同化、重复化现象比较明显,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有竞争力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 在专业建设上面我们要注重专业设置的细分化和特色化, 建设适应地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品牌专业集群。同时, 进一步加快适合景区需要的人才建设, 尽快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 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依据是社会需求, 从行业分析入手, 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构建国家行业的能力体系与职业资格框架, 从而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有效结合起来, 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

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的旅游景区行业发展现状, 依照行业结构的特点和职业性质及活动方式的同一性和相似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采用行业分析方法。行业分析包括两个方面:行业能力分析与行业职业分析, 其结构如图2。

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是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高考成绩居于中间偏下段的学生, 是高职入学学生的主体, 他们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 也同时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稳定性差、缺乏创新精神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弱点。

因此, 对于景区服务与管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更加重视其他智能的开发。而高职分数段的学生往往更具有应用性人才的智能优势, 这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十分吻合。因此,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组织课程, 使教学更适合开发他们的智能,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由“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组成, 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核心是“职业专门技术”, 它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技术, 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可外延到“职业延展能力”。某一职业的延展能力可能是另一职业的专门技术能力, 延展能力主要是考虑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要体现在熟练掌握本行业主流技术、先进技术和新技术等方面, 重点是培养运用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 课程设置进行主题模块化课程设计

针对景区的应用性学科特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可以尝试改变传统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 转而采取主题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 就是学校在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岗位的分类确定主题教学模块, 如景区管理主题模块、数字景区主题模块、景区导游主题模块、景区接待、咨询主题模块、规划主题模块等, 这样可以将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主题模块有机融合, 既有利于按阶段实施教学与经营一体化的培养方案, 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锻炼。

(二) 社会培养

学院与政府部门联合进行行业培训, 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聘请旅游职能管理部门领导为学院的客座教授, 与旅游局合作开办具有独立法人的旅游景区培训中心等。在校政结合的实践中, 准确把握政策动向, 使教学内容更富有针对性。同时, 政府也能从学院获取与旅游相关的政策发展研究、旅游行业管理咨询等服务, 以共同应对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的行业, 因此, 更需要有开放的思想和观念。旅游人才开发要突破区域, 不仅“请进来”, 还要“送出去”。如可与国外旅游学院等高校签署旅游合作协议, 包括合作培养研、合作进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合作开展旅游行业培训、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专家学者的互访交流等, 使学生除具有国际型旅游景区管理、营销学、心理学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 懂得如何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等。

(三) 学科组合

随着旅游业发展, 旅游景区行业需要吸纳各行各业的发展精髓, 如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网络管理、会展旅游、旅游资本运营等方面学科的。

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方法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 而真正促使我国旅游景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因素是时代造就的企业功能和形态的变化。通过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思维方式的创新,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市场的能力;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培养他们, 驾驭企业经营全局的指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注重平等观念和贤能治业观念的培养。

(四) 校企结合

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有助于学校结合最新的旅游行业动态与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及时调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同时, 通过校企联合平台, 景区企业可高效率地完成人才储备, 建立关系稳固的实习基地。对学生而言, 校企联合主要可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二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三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 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可以充分促进旅游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合作的方式, 一是学校对学生规定一定的企业岗位实习时间;二是学校为旅游企业提供应用科研、咨询和培训;三是以企业为主, 与学校共同办学, 形成企业的培训基地;四是许多旅游院校聘请教师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 对企业实践经验都提出严格的要求, 以使教师讲授内容能够和实践紧密结合, 增强培养学生对旅游企业发展的适应性。

总之, 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这是因为现代景区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可以这样说, 技术层次越高, 对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管理要素的需求也越高。现代服务业的内容不断加深、高新技术日新月异, 职业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 职业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生在进入企业, 步入行业和迈入社会时就具有一定的职业基础和能力, 能够为学生在今后接受其他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基础,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发展空间,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周边环境发生的变化。

摘要:通过对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岗位群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目标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培养计划、安排课程与实训, 并应用这一思路对旅游景区管理专业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探究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 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夏雨生, 谷上礼, 王杨.为旅游景区管理与发展培养大专技术人才[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2002, (3) .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展专业 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20-02

我国会展业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与成效,中国展览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世界展览市场中最值得关注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拥有各类专业展馆300多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展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会展业年收入已达2500多亿人民币,吸收就业人数2000多万人,可以说,我国的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但从目前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我国会展从业人员大都没经过专业培训,普遍缺乏会展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较为紧缺。然而,我国高职院校会展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我国高校会展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专业,起步晚,经验欠缺,教育理论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建设不够规范,专业人才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会展专业缺乏专业的教学设备,教学也只是停留在基础理论的层面上,缺少对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尚不明确;从事会展专业教学的教师多非会展专业出身,很多教师缺乏会展专业理论知识及教学实践经验;高职高专会展专业教材稀缺,且实用价值不高;高职院校和会展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不少会展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感到非常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将来去哪里能做什么?据调查,很多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会展工作的寥寥无几,有的甚至在实习期间就被这个行业无情地淘汰,用人单位反映许多学生所掌握的技能还不能胜任会展行业的相关岗位,这就形成了目前高职会展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矛盾,即一方面是会展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培养的学生却远远未达到市场的要求,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也成为了高职会展专业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因此,尽快建立高职会展专业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迫切了。笔者认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会展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新,不断探索会展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会展业是新兴产业,其最大特点是新奇、时尚、外向型,创新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会展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源动力。而创新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高职会展教育的关键。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围绕“以实践性教学为基本,实现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这一点将成为会展专业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探索“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实践式教学”,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利用理论知识大胆创新,要具备“上手快、善于创新、实操能力强”的专业技能。

同时会展行业的外向型特点又凸显了会展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学生们需要在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协调好自己与企业领导、同事、客户和施工工人等的关系。会展专业教师应带领学生主动创造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组成团队,自己组织策划在本学院内举办展览活动,这类活动需要前期细致的市场调研与大量的信息采集等工作,需要与多部门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这恰恰是会展专业学生全面接触社会、快速直接地认识会展行业、提高团结协作和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好机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教学范例。

第二、加快建设高职会展专业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实训室多以静态场景展示为主,实训理念落后及教学设备陈旧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会展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很有必要依托“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来缓解高职会展专业实训室建设条件不足的问题。由于各地会展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经验水平有限,因此,会展专业的校企合作可以考虑突破区域的限制,大胆尝试与发达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会展公司合作,这样既解决了专业建设的根本问题,也可以解决企业缺少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问题。

高职院校与会展企业的合作可以通过成立一个“校企合作办公室”来管理运作,学校可通过聘请企业负责人和专家来校任教,定期召开企业专家论证会来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与高校相关专业如广告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专业共建基地,企业提供基地的经费和技术支持,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相应的日常管理维护等,这样校方和企业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这个平台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推动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学生知识及技能的成果转化,从而为向会展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调查,会展类专业的校外合作单位多为中小民营企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准入门槛较低。因此,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校企合作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是符合高职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的。

第三、实践性教学创新思路应始终贯穿于会展专业的教学过程

在高职会展教育中,实践性教学是贯穿始末的,要根据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在不同学期展开。教师每学期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会展专业课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参与会展企业的商业活动;珍惜会展机构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密切关注当地的会展活动安排,使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这些会展活动紧密结合;并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教师应将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践活动和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相结合,这样就形成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到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并且在学生下企业实习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和专业操作水平,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会展专业的教师,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企业也能寻找到合适的员工,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当今会展专业职业教育迅猛发展、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高职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操作技能体系,这样他们走上社会后才能利用这些体系指导自身的实践工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会展这样操作性强、创新性强、特点突出的专业教育更是如此。对会展教育来讲,大到会展项目策划与设计,小到展示服务和交流沟通等小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当给予充分重视。高职院校可多开设会展项目实训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和专业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不断整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项目的实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有很好的创意和方法,而这些是在任何教材中都找不到的,这些创意和方法就转化为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并由教师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和整理,从而使学生终身收益。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4

卢军锋 吴亚林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本文介绍了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总结了实践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自我药疗意识的普及和增强,社会零售药店霎时间遍布大街小巷。据统计,我国药店的总量已达到38万家左右,药店与人口比例已达1∶3550,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无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社会药店输送对口人才。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相对较短,办学经验不足,课程体系不够合理,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根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院自2007年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来,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逐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3330”人才培养模式

“3330”是“3阶段、3能力、3实践、0距离”的简称。

“3阶段”即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3分阶段。第1阶段在第1、2、3学期,侧重人文素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的培养,同时进行为期2周的校内专业技能实训,培养专业技能。

第2阶段在第4学期及暑假,组织学生到社会药店进行带薪顶岗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了解药店经营管理程序,提升药品经营和管理的基本实战能力。第3阶段在第5、6学期,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3能力”指人才培养过程有3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渗透,包括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药品经营与管理能力贯穿始终的培养渗透。

“3实践”即人才培养过程中穿插3次工学结合实践活动。第1次为第3学期2周的专业技能实训;第2次为第4学期及暑假的带薪顶岗实践;第3次为毕业顶岗实习。

“0距离”指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2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2006 年 16 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 2006 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把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研究制定从根本上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政策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1]、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院于2009年开始探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校企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其立足点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有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顺利、长期运转。我院在与江苏海王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星辰)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经过磋商,双方就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达成了一致意见,从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

2.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在与海王星辰共同确定“3330”人才培养模式后,为了做到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突出校内理论学习知识与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一致性,校内培养的人文素质能力与实际工作所需的职业通用能力的一致性,专业教师与海王星辰的专家、技术骨干一起,共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了让课程内容的选取更为科学、合理,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能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以理论适中、技能加强为核心,以学生从事药店药品经营和管理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依据,确认学生在具体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与中国连锁药店百强第一——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江苏分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从2010年起,将药品经营与管理班冠名为“海王星辰班”。第4学期及暑假,该班赴海王星辰进行带薪顶岗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在顶岗实践期间获得固定的报酬,根据销售业绩,还可以获得销售奖金,同时为学生设置了企业奖学金。学校每年指派一名教师和学生一起到海王星辰带薪顶岗实践,协助企业管理学生,解决疑难或突发事件。我们为每一位学生指定了2名带教师傅,一般由店长和执业药师(或药师)担任,方便及时指导学生,我们还安排了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定期为学生集中授课。2010年和2011年,学校已组织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进行了2次带薪顶岗实践。通过顶岗实践,学生亲生体验到了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辛苦,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锻炼了专业能力,增强了自身的信心。最重要的是,通过“工”与“学”的轮换交替,使“学”的知识在“工”时实践,“工”的体验在“学”时升华,学生基本掌握了药店药品经营与管理的各项技能,达到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2.4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由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开放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与海王星辰共同确定了人才评价制度,制定了“以素质为权重,以能力测评为中心”的考核标准,在“海王星辰班”顶岗实践期间,进行两次阶段性考核,成绩完全有企业评定。这样的考核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受到企业的欢迎。根据考核结果,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企业奖学金,并提供在企业优先发展的机会,已有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即当上了药店的店长。

2.5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过5年,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职称偏低,且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一直是个难题。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海王星辰聘请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缓解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结构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支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

3存在的问题

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成效明显,08级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达100%。但是,在带薪顶岗实践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3.1学生分布广泛,无法集中授课和指导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在顶岗实践期间,我们会安排教师和企业骨干在总店为学生集中授课。但是,海王星辰在苏州、无锡、常州共有200多家药店,“海王星辰班”的学生分布在各个地区的药店,有些学生路途较远,集中一次非常困难,所以经常集中授课便无法实施。

3.2部分学生存在“思想”情绪

高职院校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在顶岗实践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为自己准确定位,不愿意到“生产一线”,部分学生在企业中表现[2]

出一种过分的大学生优越感。因此,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意做基层工作,不愿意去艰苦的岗位,不服从企业的安排,这为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带来了挑战。

3.3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参与度不够

我们派教师和学生一起到企业去,初衷是一边配合企业管理学生;一边进行短期的顶岗锻炼,学习相关技能,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但是,学生所在的药店分部较为广泛和分散,教师走访一次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再加上学生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需要解决,教师基本上无法亲自参与顶岗实践。

3.4缺乏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其他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十分紧张,很难有时间到企业和企业的专家、骨干交流,导致传授的知识和具体的工作联系不是十分紧密,例如:《药理》的教学应以药店常规性药品为重点,而非面面俱到。同样,因为每个药店工作人员数量有限,节假日较少,聘请的兼职教师无法到学校完成系统性的教学任务。

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赢。要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教育改革之路,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顶岗实践的过程管理,培养出符合企业、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3]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4年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篇5

本专业培养掌握与参与各种会议、展览等大型商务活动的组织、设计、策划与管理工作,具有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和管理国际、国内各种会展的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骨干和一线管理人才。

主要学习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实务、会展客户管理、会展经营管理、会展设计概论、展台设计与搭建、会展文案写作、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公共关系、西方经济学、管理学、报关与货运、会展英语等专业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会展策划公司、会展场馆、与会展相关的服务公司如广告公司、咨询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以及旅游、酒店、航空公司专门负责会展服务的部门工作,就业范围广泛。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物流管理、运作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及特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并熟悉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在各类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事连锁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拟实行外资企业订单培养)

主要学习连锁经营管理、零售学概论、连锁企业门店运作规范、市场营销、分销与渠道管理、服务管理、商品管理、消费者心理学、特许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零售、家电、餐饮、酒店、家居服务、服装等行业的连锁门店管理岗位;连锁企业总部及配送中心的相关部门岗位;其他流通业或服务业的相关管理岗位等。更为有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加盟各类特许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世界知名连锁企业实习与就业,例:“7-11”全球连锁企业(日本)及全家FamilyMart连锁企业(台湾)。这些全球知名企业均已成为我校校企合作就业基地。

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品牌酒店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我国酒店行业的相关法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知识,熟悉酒店操作流程和基本知识,具有必要的公关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行业外语应用技能,具备现代酒店操作与管理技能,能够从事高星级酒店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拟实行五星级酒店订单培养)

主要学习酒店管理概论、中外酒店比较与研究、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实训、客房实训、中西餐知识与食品营养、酒店服务礼仪、酒店法规与服务心理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饭店情景英语等专业课程。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际品牌高星级酒店,从事酒店业务部门的管理岗位,如前台、商务中心、客服中心、餐饮及客房部、行政楼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同时还包括和酒店行业相关的旅游业管理岗位,如旅行社导游、产品销售、旅游产品设计、会展旅游等。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旅游学原理基本知识,掌握旅行社或者旅游公司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熟悉旅游的政策法规,了解国际旅游市场运作的惯例,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商务礼仪素质,能适应旅行社和其他相关行业的企业工作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主要学习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服务心理学、客户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导游英语、旅行社产品设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行社计调业务、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国际和国内旅行社、旅游公司的计调、旅游产品销售、导游工作;旅行社市场部旅游线路设计和其他旅游产品设计和策划工作;与旅游相关的高星级酒店管理工作;以及与会展相关的旅游服务工作。

【办学特色】

学院办学七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上海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国际商务》已发展成为学院的特色品牌专业,该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6

一、活动背景

会展策划与管理,属于商贸学院商务管理专业方向,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招生两届,累计有两个班,在校生共计100余人。作为本校2010年创立的新专业,在本校师生中除专业任课教师外知晓度甚低。大多数其他系部学生及教师对专业毫不知情,系部内也有较多学生和老师不理解会展策划。获得校内对专业的认可度,锻炼本专业学生公关策划能力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一步。

二、活动主题

会展策划,就在你身边。

会展?我来告诉你!

三、活动目标

在校内基本改变对会展策划闻所未闻的情况,树立本专业是校内升起的专业新星形象。

四、宣传策略

广播+横幅+展板+气球

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为期一周每天一次的专业宣传:

在南北区教学楼,南北区食堂前悬挂横幅:(会展策划,就在你身边)制作专业介绍以及班级活动照片资料展板两块放置于南北区教学楼下:

于周一中午和下午及周二相同时段在南北区教学楼和食堂的路途中发放彩色气球(球体书写有会展策划)共计200个。

五、系列活动方案

(一)活动前宣传。借助学生会考勤时机专人宣传到各班(每人5个班级),同时落实广播+横幅+展板+气球的宣传策略。

(二)宣讲会方案,时间:周一中午12点半至13点半。地点;艺术楼208教室。主题;会展?我来告诉你。主讲人:(本专业教师一名)会议内容;1,由专业教师向听众讲解专业性质,学科内容。2,各科任教师简短自我介绍及学科介绍。3,互动提问(包括专业外的问题)。会议散场前通知周二至周四的模型展。注意事项:1,提前邀请老师周末确定出席老师名单并安排好座次。2,提前一周申请场地。3,上午1点之前落实音响设备4,听众提前15开始入场分钟12点半正式开始。5,照相合影。6,4人负责现场纪律。

(三)模型展方案,时间;周二至周四中午12点至2点和下午5点至六点半。地点;致远广场(遇雨移至弧形楼下)。主题;展品:班级同学所制作的模型及个人收藏可观赏性物品,包括作品名称和制作故事讲解。展台设计;以条桌为骨架围绕雕塑摆放环形展台,桌面覆盖红色桌布。背景悬挂主题横幅。注意事项;1,每张展台前都需有一到两名工作人员看管讲解。2,作品允许拍照但不可随意触碰。3,每天展览结束统一保管展品直至活动结束。4,展览期间大力宣传周四中午的旗袍秀。

(四)旗袍秀方案,时间:周四中午12点半至13点。展示地点:致远广场T台。模特;本专业部分女生及其他院系聘请人员共计20人。主题;商院的古典美。舞台要求;临时搭建,主题色调切合旗袍的颜色。

现场道具;音响设备一套,手拍、口哨若干,彩色气球到场人员人手一个。基本流程,12点10开始播放背景音乐,12点半主持人作介绍后模特上场,13点走秀结束。13点15人员疏散。相关事项;1,活动前15天确定模特和教练便开始排练,活动前一周落实20套表演服装,周四上午11点之前搭建好T台,11点到11点45进行最后一次彩排,2,活动宣传与宣讲会同步进行,是宣传的重点。3,具体事项落实责任人。4,对活动进行录像。

六、经费预算(单位/元)

各种宣传300

饮用水及工作餐 200

音响设备租用3000

服装道具1500

其他500

合计 5500

七、效果预测

通过宣讲会让参加者对专业产生理性认识

展览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知晓范围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7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各行各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会展业属于其中之一。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其影响面广、关联度高、经济拉动系数大, 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之一。因此, 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基于上述背景, 我国很多城市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对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很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 部分院校还专门为该专业设置了研究生方向。

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好、起点高、综合素质比较强, 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会展策划师、会展项目经理等岗位。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英语交流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一定要区分开来。对会展专业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定位, 关系到每一位高职毕业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前途, 也关系到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定位有两层含义 :一是确定自己是谁 , 适合做什么工作;二是告诉别人你是谁, 擅长做什么工作。职业定位, 就是清晰地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 它是人在整个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战略性问题, 也是根本性问题。具体而言, 从长远上看是找准一个人的职业类别, 就阶段性而言是明确所处阶段的对应的行业和职能, 就是说在职场中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它是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第一步, 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定位错误或是偏差较大, 那必然意味着接下来职业生涯垢挫折和失败”。 [1]

通过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名称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策划”和“管理”是本专业所培养的重点方向。但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高职院校, 如果将毕业生定位在会展策划和管理岗位上, 那么注定我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应届毕业生从事任何行业都要从基层开始, 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应该如此。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把自己的职业定位放在会展行业的最基层的岗位上, 从基层岗位做起, 再发展各方面能力, 最终朝策划与管理层发展, 即“策划”与“管理”岗位是高职院校会展毕业生的终极目标。

为了对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作科学引导, 编撰出科学可行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了调研。 通过向行业、企业深度访问, 发放问卷, 对会展企业人才结构及职业能力要求作分析, 最终得出一致结论:高职高专会展毕业生可以对以下职业进行定位———会展策划助理、会展营销专员、会展服务专员。

一、定位一:会展策划助理

从我院会展专业团队对我国各种类型的会展企业进行调研的结果中可以了解到, “会展策划师”这一岗位是每位会展从业人员的终极目标。“会展策划师是指从事会展项目的市场 调研、进行项目立项、招商、招展、预算与运营管理方案的策划, 项目销售以及现场运营管理的从业人员”。 [2]从目前会展行业给这一岗位的定义来看, 我们可以了解到, 会展策划师不仅能够详细系统地了解会展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 而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超强的管理能力和项目运作能力。

“在中国会展行业, 会展策划师还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新兴的职位, 前景非常明朗,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会展发展较好的城市, 会展因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 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3]据了解, 在我国, 会展策划师的平均年薪30万左右, 这一数据足以让每一个会展行业的从事人员心动。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基础相对较差, 但并不代表所有高职院校学生都不能成为会展策划师。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到, 企业在选择应届毕业生从事策划岗位时, 考查最多是该生的文案撰写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等。因此, 我院会展专业教学团队对高职会展专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发现少数学生的文案撰写能力非常强, 且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具备从事会展策划的基本素质。如果侧重进行培养, 这些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从我院会展专业2009级、2010级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 少数的文案撰写能力非常强的学生最终能在会展行业从事策划工作。

从事会展策划岗位, 并不代表一开始就能单独做展会项目, 这一岗位仍然要从基层开始做起, 因此, 我们给高职专业毕业生在策划岗位上进行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会展策划助理。

会展策划助理是目前很多会展企业需求量非常大的岗位, 该岗位主要是协助会展策划师进行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招展、招商、文案撰写等工作, 在该岗位上, 毕业生可以学到很多会展行业综合性的实践知识, 为日后真正进行项目的策划与运作打好基础。

二、定位二:会展营销专员

会展公司经营项目时, 营销是公司上下强烈关注的问题。“会展营销是会展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 提高会展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 通过价格、服务、形象设计、宣传等多种手段所采取的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会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成功地将会展推向市场, 需要周密策划, 通过系统化营销实现”。 [4]从学术界目前给会展营销的定义分析看, 会展营销人员需要进行会展市场调研与分析、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会展项目市场环境分析与定位、会展项目的宣传推广和确定会展 项目的营销方案等。

我院会展教学团队对会展企业的营销岗位进行了分析, 会展营销岗位的职业级别包括:电话营销业务员、营销专员、营销经理、营销总监。作为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高职会展专业的毕业生, 学生在营销岗位的职业定位只能是电话营销业务员和营销专员。企业在考虑学生具体定位于哪个岗位上, 也需要参照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 电话营销业务员比较适合女性做, 选择营销专员时, 企业考虑更多的主要是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是否敢于面对挑战等。

通过对企业营销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这些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定位应该是电话营销业务员和营销专员。从这些最基层的岗位开始, 逐步进行职业规划, 凭借自己的努力, 最终做到营销总监。

我院会展专业教研团队对会展专业2009级、2010级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大部分通过的能够胜任且愿意从事营销岗位的毕业生目前工作情况良好, 部分学生做了营销经理。最终我们发现, 会展营销专员这一职业定位是科学合理的。

三、定位三:会展服务专员

会展业与服务业都属于第三产业, 会展企业在运作展会的过程中要进行客户服务, 在展会现场要进行各种现场服务, 因此, 会展服务人员是整个展会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会展服务是指主办方或承办方提供的, 或者通过主办者或承办者提供的直接服务或间接服务”。 [5]从目前学术界对会展服务的定义来看, 会展行业对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不仅要懂得服务技巧, 而且要具备服务意识。

目前, 很多会展公司大量招聘会展服务人员, 但从事这一岗位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形象, 能真正能满足这一条件的毕业生较少。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分类时, 高职院校的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定位, 针对那些形象较好但文案策划能力不强且不愿意从事营销的学生, 可以将他们定位在会展服务专员的岗位上培养。

通过对我院会展专业2009级、2010级毕业生进行的调研可以了解到, 目前很多形象较好的学生顺利地在各大会展企业从事会展服务专员一职, 2009级部分学生由于表现出色, 做到了会展服务主管, 逐步往管理岗位发展。

基于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分析, 我们得出结论:会展营销专员这一职业定位是符合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是科学合理的。

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需要高质量地发展。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情况是其高质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以对毕业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 更应该与时俱进, 对该专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定位更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正在迅速发展,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也在逐步成长。对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关系着每一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也关系着每一个开设会展专业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将其职业定位在会展策划助理、会展营销专员、会展服务专员等会展行业的基层岗位上。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定位

参考文献

[1]王兴权.职业定位决定你的人生.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9.

[2]郑建瑜.会展经营策划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3.

[3]郑建瑜.会展经营策划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3.

[4]惠雯, 刘东磊.会展营销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专业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85-0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中的生力军,担负着教育学生,成为未来专业学术带头人的重任,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决定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情况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不够科学和准确,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培养效果差强人意。第二,高职院校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于师范类院校,入职前普遍缺乏有效的企业工作经验,因而入职后专业能力发展的后劲不足,而另一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却因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入职后教学能力亟须提高,这两方面的矛盾都困扰着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而成熟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导致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青年教师入职后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受到限制。综而观之,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是问题的关键,它导致培养效果的低下,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内涵

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首先要明晰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总目标是: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爱护学生,热忱职业教育事业,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过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其中“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作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标准。

此外,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工学结合实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教学内容更注重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两方面。专业知识能力指的是青年教师掌握和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论和操作知识的能力;专业实践技能指的是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就应是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明确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就可进一步探讨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要建立培养模式,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确立模式的组成结构。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总体目标中“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可以确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不断丰富和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成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组成结构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两方面,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就应包含这两方面。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职前教育简单,职后教育乏力”的问题,培养模式可分为以下两大块:

1.入职教育。入职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青年教师入职前接受的教师岗位教育,也可称为岗前培训。以往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大多非常简单,仅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应急处理以及学校教学等内容进行简单培训,这对于非师范类毕业的青年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而言,是十分有限的。此外,高职院校的入职教育普遍没有企业岗位实践环节,这对于师范类毕业的青年教师积累专业实践经验而言,也是不利的。因此,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入职教育模块必须针对这些弊端,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岗前教育。合理的入职教育内容应分为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培训和为期3-6个月的校企合作企业的岗位实践两部分。入职教育的实施原则是重视入职教育,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知识培训和企业岗位实践,实现传授教育教学规律和理论知识,积累基本专业实践经验。入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真正培养青年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较快适应职业教育环境,进入职业教育角色,顺利获得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2.职后教育。职后教育指的是青年教师正式进入教师岗位后继续接受的教育,它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决定着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质量和成效。一套科学而合理的职后教育应包括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培养、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企业实习挂职三部分,这三部分是相互独立又彼此辅助的关系。

一是一对一导师指导培养模块。一对一导师指导培养模块是指由一名专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专门指导一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形式。这种培养形式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是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培养,能极大促进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为下一阶段的学历职称提升和成为专业教学骨干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对导师指导培养的阶段性检验,它具体指青年教师入职后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的校级层面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这种培训可以是集中学习培训、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研讨等形式,内容可涵盖教育教学新理论、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教学新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新动向研究等。高职院校必须确保每学期或学年都要进行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检验每阶段导师指导培养模块的效果,确保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持续而有效的提升。

三是企业实习挂职。企业实习挂职指的是高职院校定期指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专业岗位实习挂职,目的是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促使青年教师在此基础上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锻炼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青年教师一旦走上教师岗位,面对自身学历、职称层次的提高,专业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任务三方面的压力,对自身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新技术的掌握操作会越来越乏力,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有效的企业实习挂职环节,帮助青年教师突破专业能力发展瓶颈,鼓励青年教师往更高的专业技术层次发展。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

1.改革和创新师资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往更高专业技术层次发展。构建更科学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模式,必然要对原有的师资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原来的入职教育环节和职后教育环节,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在入职教育中针对师范类青年教师,增加企业岗位实践环节,灵活入职教育的时间,提高入职教育的成效。对于原有的教师继续教育环节,保留导师指导培养环节,增加阶段性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企业实习挂职,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企业岗位实践实习制度,确保职后教育依规有序实施。

2.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既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当然也可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在校企合作办学教育的基础上,开创校企双方管理人才的相互交流学习这种形式,双方定期指派职称相当的管理人员到对方处实习挂职。校方可指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学习专业岗位新技术,企业相应地委派管理人员到学校,传授新的专业知识技能,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双方人员相互实习挂职的形式,能使校企双方达到双赢。

3.完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营造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良好氛围。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收效不大,一个关键问题是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制度不够完善,例如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模糊、对“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等,这些都严重打击了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本校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依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确定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并改革学校工资待遇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待遇做出相应的规定,并从福利待遇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倾斜和鼓励,为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努力营造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总之,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生力军,肩负着成为学校专业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重任。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确保其专业能力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得到发展和提升,是每个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发挥其发展和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作用,就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蓓雄.“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2]陈斌.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3]陈强.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4]朱雪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内涵与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篇9

课 开课学期及 考核安排 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程 周学时分配(第几学期)学分 讲授学实践学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考试 考查 总学时 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1 3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4 68 4 2 表”重要思想概论 12 204 4 4 2 2 1-4 大学英语Ⅰ-Ⅳ 公共 4 68 4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必修 3 51 2 2 2 公共体育Ⅰ-Ⅲ 2 1、3 课 1 72 形势与政策教育 每学期12学时,由社科部安排 1(10)就业指导 每学期2学时,由学工处安排 28 504 小计 9 14 4 2 2 限 1 √ 自然科学概说 选(24)学院统一安排 课通 任识 √ 选从全院统一开的公选课程中选修6学分 课 课 小计 7 102 102 2 会展管理学 1 7 116 78 38 8/17 会展装潢 2 5 4/18 72 48 24 1 世界政治与经济 4 54 36 18 6/9 1 会展企业财务管理 2.5 48 32 16 6/8 国际贸易 2 2.5 6/8 48 32 16 会展礼仪 1 2 34 34 0 2/17 会展市场营销 2 3 6/10 60 40 20 影视摄影 2 2周 3 60 26 34 专 3 会议与展览基础概论 2 44 28 16 4/11 业必会展组织管理与立项 修 3 64 43 21 16/4 3 课会议与展览经典案例 3 64 43 21 8/11 3 会议与展览策划与现场管理 3 60 30 30 16/5 3 会议与展览文案写作 2 40 20 20 16/4 4 东南亚经济概论 3 60 54 26 16/5 4 泰语 2 40 20 20 16/6 4 电子商务 4 80 54 26 16/5 5 越南语 4.5 96 64 32 16/5 5 小计: 61 1060 706 354 12 11 13 12

开课学期及 考核安排

课学时分配 周学时分配(第几学期)

程课程名称 学分 类考 总 讲授实践考 别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试 学时 学时 学时 查 3 2 会议与展览合同 2.5 44 44 经济法 2 2 3、4 2 36 36 谈判心理学 4、5 2 2.5 44 44 5 新闻传播学 2 2 40 26 14 专业 2 会议与展览应急与管理 2 40 26 14 限选 会展预算与投资风险 2 40 26 14 课 会议与展览旅游实务 4 64 43 21 老挝语 4 64 43 21 柬埔寨语 4 64 43 21 12 204 应修学分、学时 114 65 2 4 4 2 创意策划 ☆ 1.5 30 会展旅游 ☆ ☆ 1.5 30 日语 ☆ ☆ ☆ ☆ 1.5 30 韩语 ☆ ☆ ☆ ☆ 1.5 30 专 东南亚人文概况 ☆ ☆ 1.5 30 业任 市场营销学 ☆ 1.5 30 选 商贸英语 ☆ ☆ ☆ ☆ 1.5 30 课 马来语 ☆ ☆ 1.5 30 办公自动化 ☆ ☆ 1.5 30 网络营销学 ☆ 1.5 60 7 119 136 68 应修学分学时 ☆:任选课建议选课学期 0.5周 入学教育 社 1 2周 军政训练 会 1 17 17 毕业实习6 实 1 17 17 社会调查 4 践 4 68 10 58 毕业论文 6 课 8 小计: 考试门数(不含任选课)20门 7门 考查门数(不含任选课)总 计 周学时(不含任选课)1989 117 总计 1412 487 23 33 24 20 6 2 2

会展策划与服务专业的学分数和学时数分配表

上一篇:医院礼仪培训下一篇:图兰朵歌剧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