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2024-04-20

高一历史期末总结(通用8篇)

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篇1

高一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的历史任课教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加之珠海市历史科目是不记录中考成绩的科目,而只是参考科目,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不够,基础不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是专题式的,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历史基础。现在是高中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已经习惯了专题式的教材编排。某些同学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也在增加。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本学期我认为自己在历史教学方面做的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张快乐教学。历史课绝不是听故事的课,但是在课堂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班上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课外看了很多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就会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榜样和带动作用。上开学初有一个学生在历史课上非常活跃,他在课上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历史史实,尤其是世界史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准确细致。我也借机给了他一个“历史小王子”的称号,在之后的历史课上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就增加了不少。在历史课上通过分享式的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起,也让课堂快乐有活力。

二、对学生“低起点,高要求”,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本学期还未分文理科,所以历史学习的最重要目标仍然是抓基础。基础知识反复巩固和练习,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要高要求。在课堂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谈话,和设置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增强其历史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学生搭建历史知识网络的能力。在学期学习前就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的目录,了解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框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都会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在每节课和每个单元结束时,由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包括几方面,相互之间有何关系。培养学生“大历史”的意识。

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个学期听了北大招生办主任秦春华在我校举办的讲座中讲到,如今中国的中学教育不重视情感教育,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有发生。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历史课上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心。

五、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多看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历史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属性。优秀的历史课堂应该传达有深度的历史思想,要达到这个高度,要依靠老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的热情和教学经验。我现在是热情有余,所以这个学期主要从后两个方面去努力,本学期看了《民主的细节》、《中国近代史纲要》风书籍,每周都去听一堂优秀历史教师的课,每周参加历史组的教学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有:

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后,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篇2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8.《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9.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引起 B.2011年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救援 C.2010年11月11日,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

D.2010年9月9日至25日,中国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联合反恐军演

15.“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话表明雅典 A.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B.男性公民普遍积极参政 C.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D.所有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16.罗马法在程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确立这些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D.确保被告不受冤屈

17.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18.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19.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 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

20.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新政治制度”是指

A.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B.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

C.工农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2010年11月7日,俄罗斯民众自发地走上街头庆祝十月革命胜利93周年和1941年红场阅兵69周年。1917年俄国的工人和士兵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发动了武装起义。材料中的工人和士兵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土地”与“和平”

23.《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 “文明”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欧洲共同体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4.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 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 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25.俄罗斯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 篇3

1.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在于

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

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 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印度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印度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 C.哥伦布、迪亚士 D.迪亚士、麦哲伦

3.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 B.亚洲太平洋地区 C.大西洋沿岸 D.北美地区

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A.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B.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

C.大量贵金属流人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6.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

7.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到过太平洋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8.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9.“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0.“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1.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比较准确的是:

A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无穷灾难 B:是将美洲纳入人类近代文明大家庭的先驱

C:行为是非正义的,但是客观上起着进步的作用 D:行为是进步的,对近代文明有巨大作用

12.17世纪中期英荷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荷兰是殖民帝国 B.《航海条例》的颁布

C.英国实力强大 D.英国想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1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性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14.工业革命期间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来自

A.圈地运动以后失去土地的农民 B.来自非洲的黑奴

C.手工工场的手工业者 D.城市里的失业市民

15.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16.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1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18.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19.火车出现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修建了近万公里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了。这个现象说明

A.人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修建铁路 B.实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目标

C.广阔的市场是交通发展的驱动力 D.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财阀投资

20.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先进的通讯手段 B. 物美价廉的商品

C. 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1.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 B.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22.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中国明朝和清朝政府的做法是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

23.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一次革命的发明创造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力机车的使用

C.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D.发电机的制造成功

24、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5.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殖民战争 B.工业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6、20世纪初开始,如果你在英国居住或者到英国去,那么你可以看到

①有人开着自己的汽车在马路上逗风 ②有人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③看到电灯照亮马路 ④有人打电话聊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封建自然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8、下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属于民用工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29.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客观上反映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外资企业、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刺激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30.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他的话说明了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31、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32、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33. 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其主要的客观条件是

A、列强资本输出对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34.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35.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36.18,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37.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从该广告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洋烟开始传人中国 B.大力倡导使用国货

C.中国出现了最早的香烟广告 D.外货垄断中国局面彻底改变

38.1876年的世博会在美国费城举办。清朝官员李圭参会后,大 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据其主张判断李圭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9、洋务运动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 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19的纽约博览会是美国展出最新工业革命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蒸汽机车、铁路设备

C.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D.飞机、汽车

二、非选择题(20分)

关于洋务运动,请简要回答:

1.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2分)请写出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代表人物(4分)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答案 篇4

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宗法制D.禅让制

2、《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宗法制D.禅让制

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7、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8、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B.君主-制度空前强化

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

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

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实质的-”。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制度是一种直接-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质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0、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决策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力的重要方式

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文化发展D.辩论的氛围益于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

11、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②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D.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12、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13、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罗马法合乎

逻辑的演变过程是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1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

15、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6、英国革命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1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18、《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在于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议会可以监督政府

C.加强了国王的权力D.君主“统而不治”

19、右图是18拿破仑加冕仪式,当时他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对这

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拿破仑

A.肯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B.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恢复了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

D.表明了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

《拿破仑加冕仪式》

20、穿越时空隧道,假如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国家的行政权B.是军队统帅

C.是国家的元首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21、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

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

2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行为

C.清政府的-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3、近代前期(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B.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

C.列强经济侵略向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

D.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本主义化

24、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5、1851年与19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对这两场革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化进程

C.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都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失败

26、19成立的中华-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7、19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8、“……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情景B.红军长征的历程

C.抗日战争的史实D.解放战争的胜利

30、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义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31、,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以推选方式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网络上以投票方式先后进行了“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居第一。马克思位居第一是因为

A.马克思学说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B.马克思支持工人运动C.马克思学说继承了人类历史的一切文明成果

D.马克思学说指出了各国现代化的道路

3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中,你认为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33、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下列各项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国民党政权B.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34、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中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35、1980年8月,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盛行B.强调阶级斗争C.社会秩序混乱D.执法公正严明

37、“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38、“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 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D.中东战争

40、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

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在表达

A.当今世界,美国是超级大国B.国家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给分)

41、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有关的是

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D、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42、下列措施包含了官署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内容的是

A、隋唐实行三省六部B、宋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C、元在中央设宣政院和中书省D、清设内阁后又设军机处

43、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数十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

职人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权力机关

B、材料中所说的“10次会议”有权审查公职人员但无权决定公职人员的去留

C、雅典所有人都可以无条件参加公民大会

D、雅典的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必须对社会负责

44、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上,掌玺大臣巴朗登致词说:“诸位先生们,你们要愤然摒弃这些危险的改革,公众利益的敌人想要把这些东西和好的、必要的改变混为一谈……”文中所说的“公众利益的敌人”和“危险的改革”分别是指

A.特权等级代表B.第三等级代表C.宪政D建立共和政体

45、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A、割占土地B、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46、“共和”、“-”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A、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B、三-义思想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47、与巴黎公社相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A、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D、和农民阶级建立了联盟

4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主义即人民-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专政”。下列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A、以五星红旗为国旗B、以北京为首都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

49、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A、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B、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C、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D、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5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A、两极格局已经终结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三、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51题10分,52题16分,53题14分)

5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伯利克里的演讲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和产生的朝代。(4分)图二所示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政治的特点。(2分)材料一、二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52、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 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4分)

材料二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四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

53、近代以来,欧洲许多国家确立了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摘自《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4分)

材料二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制度的国家”。

(2)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6分)

(3)结合对英、美、法、德近代政体的分析,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ACCBDBCBDAAADCACDCBD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DADBAACCBDADCBBDDBC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41424344454647484950

ACABADBCBCBDBDADCDA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51题10分,第52题16分,第53题14分,共40分)

51、(1)名称: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分);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

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分)

(2)特点:人-权(或公民政治);法制。(2分)

不同:材料一实质是君主-,材料二反映的是-政治。(2分)

52、(1)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政策。(4分)

(2)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4分)’

(3)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4)认识: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53、(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4分)

(2)特点: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主义色彩。(2分)德国政府不是议会选举的,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政府是议会选举产生的,对议会负责。(4分)

黄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篇5

15.C 16.B 17.B 18.D 19.C 20.D 21.B 22.D 23.D 24.A

25.(1)明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仁宗以后,阁臣地位迅速提高,随着票拟权的取得,阁臣变成不居丞相之名的丞相,他们的作为直接关系国家兴衰治乱;内阁制度日益健全,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并逐渐制度化。(16分。每点4分。)

(2)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9分,任意3点即可)

26.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27. (1) “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3分)

“同”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近代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3分)

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4分)

高一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篇6

1-5.ADCBB 6-10.CDCCB 11-15.CDBCC 16-20.ABDAB 21-25.CDACD

二、非选择题

26.(17分)答案:(1)中国: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2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 起来;(2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2分)

(2)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分,观点1分,理由4分——1点2分 2点满分 只有观点无理由不得分)

(3)新视角:打破史学界长期使用的“革命史框架”,将辛亥革命放到更加宏大的历史时空中去研究(或突破时段,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2分)

27.(18分)答案:(1)原因:土司残害所辖人民,扰乱地方秩序;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政令;(4分)

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 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回答出两点即可 2分)

(2)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外。(2分) 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内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4分)

(3)经济上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回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确的民族政策,不仅用于民族间和睦相处,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和谐,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等,回答一条即得2分)

28.(15分)答案(1)主要特点: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4分)

(2)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分) 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篇7

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3.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央政府以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乡里机构;长官由皇帝指派;开始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4.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①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高一历史期末总结 篇8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日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该农具是

2.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3.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C.明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近代史料记载:“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与外国通商是上海地区经济变化的重要原因 B.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反映了资本输出是当时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导致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9.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

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公私合营

11.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12.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东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3.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引起外界重大关注。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就曾产生巨大的影响。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A.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B.直接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继海南之后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

D.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14.《世界经济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5.《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6.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改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始终较慢 C.服务行业收入的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17.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电而异常精彩,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与下列哪位发明家无关

18.1929年——1933年发生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享受世界最高生活水准”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9.“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面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 B、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 D、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20.近年来,希腊等欧洲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A.对社会和谐稳定弊大于利 B.忽视低高收入阶层利益 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造成有关国家财政困难

21.“新世纪到来之际,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该总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到最低,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克林顿总统描述的这一社会现象主要得益于

A.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 C.完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D.发展完毕的社会福利政策

22.“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1938年为145.1亿美元,1945年增加到200.8亿美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了‘怀特计划’,„„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据材料分析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的经济因素是

A.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B.英国与美国是同盟关系 C.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D.英国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

23、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淮安市加快建设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此过程中,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资金援助

A.① B.② C.③ D.④

24、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5、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右侧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26、“亲爱的彼得:你在那边还好吗?„„家里的粮食绝大部分被上面收走了;爷爷原本想去集市上用羊肉换点粮食,没想到刚到市场,羊肉就被没收了,人还差点被抓起来,现在连买卖都不能了„„

你的安娜”。你认为这封书信应写于苏俄(联)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27、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8、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实行收购制,提高粮食价格 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2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 道 墨 法

B.道 法 墨 儒

C.法 儒 道 墨

D.墨 儒 法 道

30、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2、一战期间由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发展的春天。

3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34、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有力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5、“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这一思想最早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家益困,仅种旗庄田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

——乾隆《易州志》卷16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 消减大半”。„„,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它的解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1)材料一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形态?(2分)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导致“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

37、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 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 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3分)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3分)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38、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亚商路示意图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请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1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及其原因。(3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

原因(3分)

(4)21世纪中国积极加与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1分)

31-35:BBBBA 36.(1)小农经济; 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4分)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大量洋货涌入中国)。(2分)(3)家庭手工与农业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4分)(4)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37.(1)洋务运动;上海轮船招商局。(2 分)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业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3分)

(3)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3分)

(4)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企业家的爱国精神。(2分)38.(1)变化: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原因:传统商路的受阻,新航路的开辟。(2)地位: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3)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两级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实行。

上一篇:给医院主任的感谢信下一篇:2024电机控制配电盘制作竞赛实施方案